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一天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一天

  佛七讲话[第六期] 作者:释智谕

  第一天心无所住放下一切

  打佛七,须要放下一切,一心念佛。世间一切,没有放不下的,你放不下,也得放下。世间帝王将相是昨天的事,今天与草木同朽;昔日荣华富贵,今朝时过境迁;昔日论是论非,今日方知,是耶、非耶,皆归无常。仔细想一想,有什么留得住的?你放不下,也留不住呀。

  我们看见昔日很多高官贵爵,门前车水马龙,今天时过境迁,门可罗雀。要知道,世间一切皆是无常,所以佛说:但念无常,慎勿放逸。来念佛正是大觉大悟,所以应该一心念佛。

  究竟怎么样才能一心呢?使自己六根不得放逸,眼不贪色、耳不贪声,鼻不贪香、舌不贪味不开杂语、身不贪觉触,意不贪法,这样收摄六根就可以一心。这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所以佛七期间,不可放纵自己眼睛,乱看光景;放纵自己耳朵,乱听世间法;乃至于乱闻香,乱说话。身体、意皆应清净。你如果能这样念佛,渐渐可得一心不乱。

  或者有人说:我有眼睛,不能不看啊!有耳朵,不能不听呀!六根无过,过在诚心计度,诚心计度就是贪。你看色,不贪则无过;听声乃至香法,不贪则无过。

  所以,佛七期间要注意到,用你的根,不可用你的诚心计度,这样就没有过了。

  如果第六诚想一切法,百事思惟,可是不生计度心,这个时候,你第六诚转为妙观察智。知道一切法,不住着;想一切事,不住着。所以禅宗说: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就是这样。

  前五诚接触五麈,一定有一分意识。眼看色,可以看色,不能分别,分别红、黄的,是意识心。耳听声,也不能分别,分别的是第六识。鼻舌身皆如此。

  如果第六意识随着前五识,分别一切法,没有过;要是生计度心,就有过了。有的人说:前五识无过,第六识有过。第六识有过,是由于它贪;它如果不贪,也无过。

  前五识接触五麈,随有一分意识,这一分意识了别于法。所谓了别是识相,虽然了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就是不生计度心。这个时候,你的前五识就是成所作智,第六意识起妙观察。

  前五识现量界成所作,都没有过,是功德。要不然,第六意识不能了别,前五识不能知法,那就变白痴了。可是,它了别、分别,如果贪着,计度,便成愚痴人;如果虽然了别一切法,不贪着,不计度,是大智慧者。这个时候,耳听声,不贪着,不计度,称为听;眼见色,不贪着,不计度,称为明,这就是所谓聪明。

  佛七期间,我们知道这个要点,应该本此而修。眼看一切色,不贪着,不计度;耳听一切声,不贪着,不计度。不管法器快慢,我的心不动;不管外界什么样子,心不动。

  或者有人说:我办不到啊!我看见外面境界,就动心;我看见别人走路,我想笑;我听到法器响,我就嫌它快,嫌它慢。

  有一个办法,你闭着眼不看,就是眼垂帘,只看前方人的脚下,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耳朵声听佛号,可是千万不要生计度心,佛号快,我心不动,佛号慢,我心不动,总教它意识心,计度心不起。

  如果你动的话,叫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生死流,诚心不动是涅槃流。你想一想,见到色,生烦恼;听到声,生烦恼;甚至于闻到香,尝到味、乱说话,生烦恼,皆是生死。你应该放下这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现前一切境,怎么放下呢?佛在金刚经说过,心无所住。不相信你想一想,当你生烦恼的时候,一定心有所住。心无所至,则住无上菩提,念佛求往生,是以这种心,所以说“无所住而生其心。”

  实在说起来,这就是净念相继,也就是一心不乱。它的要点在什么地方呢?金刚经说过,你没有留神,七天之中,大家记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你念佛求往生的保证。

  现在开始念佛。

 
 
 
前五篇文章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检讨会摘录(四)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检讨会摘录(三)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检讨会摘录(二)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检讨会摘录(一)

《中论要解》第一卷--龙树菩萨

 

后五篇文章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二天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三天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四天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六期]一九七九年第四期-第六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