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真宗之大纲 |
 
净土真宗之大纲 (一)在前二章叙述净土教的历史,接着叙述净土门的大纲。不待言,净土门的大纲是出于亲鸾大师立教开宗所着的《教行信证文类》之「教」、「行」、「信」、「证」之四法。「教」就是佛的言教,「行」就是教中所说的修行,「信」就是信其行之功德利益,「证」就是依其行信之因所得的证果。 (二)又净土门的「教」是什幺?「行」是什幺?「信」是什幺?「证」又是什幺? 教─《无量寿经》:释尊的言教,在于说明阿弥陀佛的功德,而劝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 行─「南无阿弥陀佛」之大行:弥陀之名,此名是大功德的结晶,也是我们往生净土必须领受的。凡是众生要成佛,非精进修行,累积功德不可,所以圣道门的行者为了成佛而修六度万行,积聚福慧二庄严的功德。然而阿弥陀佛预知像我们这种愚痴暗钝的众生,终究不能成就困难的修行,因而代替我们经过永劫的发愿与修行,并将其功德善根纳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中,而回向给与我们,我们若领受此六字名号,则此名号之大善大功德完全成为自己的功德,如同父母的所有财产,完全由儿子继承,故「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往生净土的「真实行」,是「他力的大行」。 信─「至心信乐欲生」之三信:约而言之,即是信「南无阿弥陀佛」的一个信心。虽然阿弥陀佛将功德善根摄入「南无阿弥陀佛」中,若我们没有能信的信心,也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信之一念中,大善大功德成为自己的功德。然而这能信的信心,并非我们众生所能发起,散乱粗动,以疑盖为本性的凡夫,始终不能起信,因而阿弥陀佛将佛心中之真诚给与我们,使我们起信,如同父母之真诚彻入儿心,使儿心自然心向父母,怀念父母。行既是他力之行,相同的,信心也是他力回向之信心。 证─「难思议往生」:净土之证是心思语言都达不到的不可思议之证,此种之往生,往生即成佛,以凡夫之身,往生即时与弥陀同体之证果。 (三)以上所述「教行信证」之四法,是真实的四法,是《教行信证》四卷中所说明的。与此相对也有方便四法,这是第六卷「化身土卷」中所说明的。 (四)真实四法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弥陀的大悲本愿,本愿有此架构,所以才能作为信仰的实验,与信仰的说明。首先,第十八因愿之文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的誓言;「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即是「信」;「乃至十念」即是「行」;「若不生者」即是「证」。此「信、行、证」释尊宣说于《无量寿经》中,此《经》即是「教」。 此无论就第十八愿的因愿文或其成就文都有此四法的理论架构,这不只是一愿有此显示,也能够与整个四十八愿配当。以一愿配当四法古来谓之「一愿该摄」的法门;与多愿配当则是「分相法门」。 这自古以来谓之「四法三愿」的法门;又此「教行信证」配属「二回向」,并与四愿配当: 《教行信证》中〈教卷〉的开头即说:「谨案净土真宗,有二种回向:一者往相;二者还相。就往相回向,有真实教行信证。」 所谓「往相回向」:即是我们往生极乐的因果,亦即教行信证的四法,完全由阿弥陀佛回向给我们。 所谓「还相回向」:即是我们一旦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再回到此娑婆世界,救度其它众生,这种能力也是由阿弥陀佛所回向给往生者。 此名为「二回向四愿」的法门,并且所证悟而出现的真佛真土,便成为与五愿配当的法门: 所谓「真佛、真土」即是真实的佛身与佛土,是「证」的内容,此「真佛真土」在《教行信证》之第五卷〈真佛土卷〉中有说明,此谓之「六法五愿」的法门。此若与还相回向配当,即成「真实六愿」的法门: 以上只就真实四法与真实之愿来看,然而阿弥陀佛更为不能进入真实四法的人立方便之愿,从这方便之愿而有方便四法,前面所列的表即是,而且如前所述之方便四法更可分为: │──要门四法──第十九愿│──真门四法──第二十愿 此方便四法在《教行信证》之第六卷〈化身土卷〉中有说明。 此称为真(真实)假(方便)八愿的法门。 (五)亲鸾大师将此法门详述于〈教卷〉、〈行卷〉、〈信卷〉、〈证卷〉、〈真佛土卷〉、〈化身土卷〉而集成《教行信证文类》之六卷。这些法门,都是出于阿弥陀佛的本愿,释尊将之述说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阿弥陀经》。而三国七祖(印度之龙树、天亲、中国之昙鸾、道绰、善导,日本之源信、源空)虽各着书弘扬,但将这一切汇编而成为不可动的教义大系,就是大师的《教行信证文类》。所以当讲述净土三部经时,必须依此作为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