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笼罩丹霞寺 |
 
□记者 盛夏 文图 丹霞寺天王殿中供奉着弥勒佛,其身后为佛教大护法韦驮菩萨。佛教界敬奉韦驮,塑像一般为穿武将军服,赤脚执金刚杵,立于弥勒佛之后。而丹霞寺这尊神是脚蹬战靴,手持宝杵,端坐高台之上。寺僧告诉我:“天下韦驮都站立,我们住持当年募化,向韦驮求告,若能显现护法神威,引资振兴丹霞寺,给你塑个穿靴坐像的金身。果然在1995年引来资金重修古寺。在塑佛像时,也就有了这尊坐韦驮。” 在观音殿,寺中知客僧妙心师父告诉我:“此地许愿最灵。附近有人祈雨,跪到半夜,我见烧的香湿了,就说诸位请回,会有大雨倾盆。后来他们送来‘有求必应’的锦旗。” 大作家二月河曾数去丹霞寺,他从文化角度对此进行了评判:“事实上许是巧合,但我在想,这是文化。有哪一种文化没有认知感应呢?” 丹霞寺“灵异”之气,借何造就? 是千年的历史积淀,是天然传承的佛法造就,也是清幽自然的环境造就。尤其是寺院内外的古树名木,更给其造就一种特别的氛围。 丹霞寺位于丹霞山森林公园内,公园总面积1.4万亩,森林覆盖率70%以上,古树名木遍布山野。尤其是近600亩的古柏林,环绕丹霞古寺四周。寺内也有古柏参天。 丹霞寺山门外,还生长着7棵巨大的古银杏树,其中有两棵树龄在1000年以上。 还有几棵古银杏树,簇生于寺前九龙河岸边,巨大树冠四散成荫,根部亲密接触,虬曲盘绕成一片。记者采访时正值酷暑,伫立树下,一时暑意全消。 伫立簇生的古银杏树下,我体味着它冥冥中静寂的力量,想起的都是创世神话,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古银杏树中还有两株是连理双株,据说是一雌一雄,生长于山门东侧百余米处,它们“雨雪风霜共,暑寒饥渴同”,亲密缠绵如同人间佳偶。 丹霞寺的每株古树,都是一段历史文化。文化繁荣世道太平,古树参天冠荫覆地;兵荒马乱生灵涂炭,伐树为车焚林成烬。古树沧桑的枝干和树皮上,分明写下了最权威、最厚重和最生动的历史文化。这些古树,或固守于某处古迹,或蕴藏着一段传奇,或关联掌故轶闻、先贤名达。丹霞寺的“神异”与传说,竟有很多和古树脱不了干系。 丹霞古柏“数不清” 丹霞寺以柏林著称,未进寺便可见大片古柏林,它们都是被保护“文物”。 丹霞寺古柏林,已有数百年历史。历经内忧外患,尤其是历经“文化大革命”动乱,能安然度过,是个奇迹。据南召文史爱好者武明真调查:“当地老百姓对丹霞寺极尊崇,数百年来,老百姓和寺僧以接力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寺产古柏林,不敢损毁。” 丹霞寺方丈殿前,还生长着一株龙柏一株凤柏,1991年11月,郑州大学王五魁教授对这两棵古柏进行了鉴定,发现其树龄有1000多年,命名为“宋柏”。 这两株古柏,正像杜甫《古柏行》中所描写:“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龙柏,据说早已枯死,1995年开始修复寺院时,又返青复活。 从《诗经·柏舟》篇中我们可知,两千多年前,先民们就用柏木制造舟船。《诗经·小雅》中还有“茑与女萝,施于松柏。”茑萝性喜寄生松柏,正和男女间爱情相似。松与柏,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高洁操守的象征,严冷方正且有些肃杀之气,人们对其的感情,是敬且畏。孔子曾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关于丹霞寺古柏林,有很多传说。北边山上古柏林中,相传有柏树天然生成十二生肖样貌。又相传古柏林是按阴阳八卦布局,一棵挨一棵,有“丹霞柏树数不清”之说。 民国时期,一支国民党军队在丹霞寺附近驻扎,师长听到这个说法不服气,令全师的士兵各抱一棵,想按查人头的办法查出树的株数。士兵用完了,柏树还剩很多,师长只好作罢。 “丹霞古柏到底多少棵,现在还是个谜。”妙心师傅笑道。 空心青檀隐“经”藏“狐” 丹霞寺后花园内,还有数棵巨大的青檀树,它们虽是明代古树,但在寺内动辄千年的银杏、古柏衬托下,只能算是后生晚辈了。 后花园东北角有一棵青檀,翠盖亭亭,绿意盎然。或许是大自然的天然造化,树空心,形成了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树洞,纵贯了7米高的树干,树洞顶端开口在树顶主杈处。更奇妙的是,树干上有五个20至30厘米不等的“小树窗”,树洞内壁树疙瘩错落有致,形如脚手架,可供人上下攀登。 我试着从根部开口处钻入树腹,往上攀援,里面温暖宁静,如同避风港湾。 “相传这棵树的空心是人为的。兵荒马乱时,寺僧为保存珍贵佛典,将树挖空,把经书藏在树洞内。因为保佛有功,青檀剖腹后居然神奇地活了下来,历经风雨慢慢变成现在这副模样。”妙心讲道。 看着这棵空心青檀,我想到的全是《聊斋》中的山精木魅。寺中人相传,这是一个小狐仙的窝儿。 相传在丹霞寺后祖堂侧,原有两株葡萄,枝繁叶茂,攀过一株宋柏一直伸展到一处栗林中,故称柏栗葡萄架,“柏栗”与“百里”谐音,后来被传为百里葡萄架。每至夏秋,翠叶密布,葡萄串串。 寺边有一庞居士喜烧香礼佛,其子庞公子能诗善文,常到柏栗葡萄架下观景吟诗。一日忽见一可爱小白狐跑到跟前,绕着他转来转去,原来白狐被猎人追撵。 庞公子心生同情,用长袍藏于胯下,骗过猎人,救了白狐。这白狐是千年狐仙,就住在青檀树洞内修炼,为报恩化作美女,两人产生了人狐恋情。 庞公子坠入爱河,日落而出,深夜才归。家人暗中查访,知其被柏栗葡萄架侧青檀树洞中狐仙所迷,便引火烧狐,柏栗葡萄架被付之一炬,小狐仙不知是死是逃,只留下青檀树洞,至今仍存。 牛皋屯兵丹霞寺 丹霞寺地处伏牛山区,历史上兵祸不断,数焚数建。这里习武抗敌的传说极多,最为人熟知的是牛皋屯兵丹霞寺,它凸现了丹霞寺不仅是传承佛法的道场,还有抗暴抗恶、威武不屈的风骨。寺内与寺周多个地名均与这个传说有关。 牛皋是宋代岳家军中的名将,字伯远,鲁山熊背村人,深为百姓喜爱。 牛皋幼时身体健壮,虎背熊腰,有一身好功夫,天不怕地不怕。邻居都叫他:“伏牛山里的牛犊子!” 1126年金军攻入东京汴梁,以后分兵两路大举南侵:四太子金兀术率主力走东路,西路军军师哈迷蚩与二太子喇罕率十万人进攻洛阳,马首指向荆襄。西路金兵的前哨进入伏牛山区后,取道古鸦路缓缓前进,一天傍晚,有支12人的骑兵小队突进到熊背村,烧杀抢掠,牛皋带伙伴们杀了金兵。 为了避开金兵的报复,牛皋带大伙儿向西迁到离家仅十余里的丹霞寺,方丈慷慨地收留了他们。 丹霞寺当时香火极盛,庙宇殿堂数百间,僧众几百口。一口“自来水”(水从后面水潭直接流入锅内)大锅能供120个和尚吃饭。有人说寺僧下地干活时,100人只有99件农具,谁行动慢抢不到农具,就让他跪在地头念半天经,之后他就变积极了。 牛皋未进寺先看到大片柏树林,夸赞道:“林子中既跑不成马也射不成箭,若敢进来没好果子吃!”他们随身带来一批马,养在柏树林中,这里至今仍留存地名“马窝”。 牛皋在寺内树起抗金大旗招兵买马,寺内几百间房子全塞满了人,队伍还在扩大,众头领便在周边地区盖简易房,粮饭操办不及,就找地方办“加工厂”。寺附近至今有地名叫“碾道”,相传是当年专门碾米的地方。 牛皋怕拖累寺内老和尚,就把他们迁到寺后十里外的山上建房安置,至今“老和尚寨”遗迹犹存。牛皋操练人马在“凉马台”,打仗要备足兵器,寺北边“火场”就是白天叮当响、晚上一片红的“兵工厂”。 西路金兵不久又来攻丹霞寺,牛皋派人在青龙、白虎山上摇旗呐喊,在寺前不远处的蜘蛛山上立起大旗,寺前九龙河中,层层设置鹿角寨,强弓硬弩密密排布,金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待其攻到蜘蛛山前时,金兵只余百人。他们再回头看时,退路已被堵死,身前有数十个寺中武僧摆出一字长蛇阵,牛皋立于大旗下。金兵呐喊着向牛皋冲杀过去,义军奋勇杀敌,将金兵斩杀殆尽。据说蜘蛛山呈红色就是金兵的血染的。 牛皋屯兵丹霞寺时间一久,听闻岳家军大名,就带一批精干人员去投靠岳家军。从此,岳家军中多了一位头戴镔铁盔、身穿镔铁连环锁子甲、骑一匹追风乌骓马、舞两条四棱镔铁锏的高大威武战将。 牛皋给丹霞寺留下了一堆沿用至今的“地名”,同时也留下了一页光荣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