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题安国寺用上人院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慧眼沙门真远公,经行宴坐有儒风。
香缘不绝簪裾会,禅想宁妨藻思通。
曙后炉烟生不灭,晴来阶色并归空。
狂夫入室无余事,唯与天花一笑同。

钱起(约710后—约780),字仲文,唐吴兴人,曾任秘书省校书郎,终尚书考功郎中。
赏析: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500余年与中国文化的撞击与交流,终于确立了其在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在唐朝时形成了“佛管出世、儒管治世”的格局,后来还出现了东晋高僧慧远与道士陆修静、诗人陶渊明在庐山上演的“虎溪三笑”的传说,佛教从此以后在中国就以出世间为其特色。但是,就佛教本身而言,它是超越世间与出世间二元对立的,是世间与出世间二元的统一,所以《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此诗前两句将用上人比作慧远,表明了作者对用上人佛儒合一的禅僧风格的推崇;而作为佛法的“香缘”、“禅想”与作为儒家的“簪裾”、“ 藻思”相互会通,则体现了禅本身世间出世间圆融无碍的特色;而第五、六句则通过对寺院景色的描写,将“炉烟”、“阶色”等现象的生灭变化“并归空”,体现了禅本身是生灭法与不生灭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统一;最后作者通过将自己比作入室狂夫(代表众生烦恼)与当年灵山一会上佛陀拈花微笑等同,则彻底体现了禅宗“烦恼自性本清静、众生原来皆是佛”的思想。

 
 
 
前五篇文章

碧流寺

坐雨偶得

中普陀寺二十四景

听钟

浣溪沙

 

后五篇文章

咏怀诗(其一)

咏怀诗(其二)

庐山东林诗

赠竺度

答苕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