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己诗歌的楚文化特质 |
 
摘 要:晚唐著名诗僧齐己,一生都在楚地度过。本文从其诗歌中所反映的楚地风俗、传说、风物等方面分析了楚地与其诗歌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齐己 楚地 风俗 传说 风物 齐己,晚唐著名诗僧,有诗集《白莲集》、诗论专著《风骚指格》传世。他幼年出家在长沙大沩山同庆寺,后寓居长沙道林寺,随后交游去过湘西、江西、河南、江苏等省,其后在赴蜀途中,经荆渚时被武信王高从海赏识,留在江陵龙兴寺,署为僧正,最后终老于此。 纵观齐己游历之处,绝大部分都为古之楚地,可以说齐己一生都在楚地度过。众所周知,诗人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而楚地特有的文化背景,秀丽的山川,更容易对诗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古人早就意识到楚地与楚辞的关系,刘勰就指出“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①同样,我们研究齐己的诗歌,也应注意到其诗与楚地的亲缘关系。齐己的好友尚颜曾作《读齐己上人集》,其中两句“想得吟成夜,文星照楚天”②,这不但指出齐己生活在楚地,也暗寓着齐己的诗与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大体上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齐己诗中的楚文化特质。 一、反映楚风楚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楚地地处神州中间地带,介于华夏与蛮夷之间,由此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 齐己生活在晚唐时代,虽已出家为僧,但他与人民群众有过广泛的接触,楚地的民风民俗在其诗篇中均有反映,在其诗中,我们随意可见到晚唐时期楚文化的遗风。 楚人尚凤,其先民以凤为图腾,在楚人看来,凤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神鸟。他们对凤的钟爱和尊崇,达到了无出其右的程度。楚人以为,只有在凤的引导下,人的精魂才得以飞登九王,同游八极。③ 齐己的诗歌,对凤的尊崇表现依然很明显。在《君子行》一诗中,他把君子比喻成凤凰,“圣人不生,麟龙何瑞?梧桐不高,凤凰何止?”充分表明凤在他心中的崇高地位,也体现楚人好以凤喻人的传统。同样,《苦寒行》中“又不能展凤凰麒麟之拳跼”,与《对菊》中“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也是以凤喻人,以凤凰喻有本领、品德高尚之人。而《升天行》中“驱青鸾,驾白凤。幢盖飘摇入冷空”,表达出想要驾凤去飞升的思想,正源于楚人以凤为引导,让灵魂升天的思想。 凤又是祝融的化身,《白虎通·五行篇》说,南方之神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而鸾即凤。齐己诗中多处出现鸾凤对举的情况:“鸾鸣凤语翘梧桐,夜深天碧松风多。”(《风琴引》)“鸳鸯浴烟鸾凤飞,澄江晓映馀霞辉。”(《还人卷》)“仙山足鸾凤,归去自同群。”(《病起见闲云》) 楚人确信自己是日神的远裔,火神的嫡嗣,且日中有火,火为赤色,故楚俗尚赤。《墨子·公孟篇记》:“昔者,楚庄王鲜冠诅缨,绛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绛衣”即赤色的衣服,楚人以着红色为贵,形成尚赤之风,至今楚地仍保留生小孩要“送红蛋”等尚赤传统。 齐己诗中所出现尚赤的诗篇虽不多,但所用的词汇均较有特色,其诗篇中出现的有关尚赤的词语与楚人尚赤的源头有关。如“赤帝”、“赤松”、“赤水”等,而“赤帝”即楚人所奉的日神炎帝,神农氏。“赤松”则为“赤松子”的简称。《汉书·古今人表》释为:“赤松子,帝喾师。”《楚辞·远游》即有“闻赤松之清尘兮,愿乘风乎遗则”之句。 “赤水”则是古代神话中在楚地的水名,《楚辞·离骚》:“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庄子·天地》:“黄帝游于赤水之北,登于昆仑之丘而南望。” 在楚地,崇“九”的传统也很明显,屈原的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坑、九则、九衢、九合、九逝、九位”等,连帝颛顼的后宫,也是“九嫔”,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的影响之大。 同样,我们在齐己的诗篇中仍可以窥见崇九的传统,与“九”有关的词语多次在其诗篇中出现,如九曲、九霄、九影、九炼、九野……所涉篇目达三十首以上。 综观齐己为数不少的诗篇,你会发现齐己在诗篇中多处提到与桃有关的一类事物,如“金桃、桃叶”屡屡可见,这同样涉及到楚地古老的风俗。楚地有崇桃的传统,源于西周初年,楚君熊泽对周王的职分之一,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即以桃木弓和棘枝箭敬献给周朝除祟禳灾,《荆楚岁时记》记载:“除夕,饰桃人,垂苇索。”④到今天,楚地仍有用桃叶尖压枕底除噩梦、用桃枝来避邪的习俗。 二、吟咏楚地故实 齐己一生爱乐山水,懒谒王侯。当然身处楚国旧地,齐己所乐之山水自然少不了楚国文化遗址。齐己游览过许多楚国文化遗址,在他笔下“楚云、楚月、楚江、楚水、楚雪、楚树、楚竹”是常用意象。以故实出现在齐己诗中的人和事,都集中于楚地。他诗篇中出现的多数事物都带上了楚地遗风色彩。楚地历史文化名人更是齐己吟咏的对象。楚王、屈原等则是突出之例。 对楚王,齐己是满怀崇敬之情的:“争似楚王文物国,金麟紫绶让前途。”(《寄湘中诸友》)当然也有反映相关传说的:“雨为暮兮云为朝,楚王憔悴魂欲销。”(《巫山高》)屈原,这位楚文化的代表人物,自然是齐己吟咏得最多的。作者饱含对屈原的同情与不平,深为其惋惜,如《行路难》:“君不见楚灵均,千古沉思湖水滨”,《怀洞庭》:“渔父真闲唱,灵均是漫愁”,《吊汨罗》:“冤魂如可吊,烟浪声似哭”,以“冤魂”相称,不平之情自显。 在写到屈原时,齐己常喜欢将贾谊与之对举。齐己认为贾谊不得志而被贬楚地,他与屈原的命运有着相同的悲剧性: “迁来贾谊愁无限,谪过灵均恨不堪。”(《潇湘》) 当然齐己所吟咏的楚地历史名人并不只是局限于楚文化时期的,陆羽,被后世人奉为茶圣,同样喜好品茶的齐己曾去陆羽旧居游览,并作《过陆鸿渐旧居》,对其悠然的生活表达崇羡之情。 齐己写到楚地历史名人时,有些是将他们留下的典故不时加以引用。这种情况在诗集中很常见。如写到宋玉,因为《文选》著录宋玉有《风赋》,里面有风吹拂物类情状的描写,因此作者就引用此典:“尊罍岂识曹参酒,宾客还亲宋玉风。”(《荆州写怀》)“秾低似中陶潜酒,软极如伤宋玉风。”(《折杨柳词》) 楚地因灿烂的楚文化而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历史名胜古迹,这些名胜古迹大多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这些自然也反映在齐己的诗中。 洞庭湖中的君山上有湘妃庙,传说中,舜的二妃娥皇、女英在舜死后,以涕挥竹,没于湘水,遂为湘水之神。人们有感于二妃之贞,遂建湘妃庙。齐己曾作《湘妃庙》:“湘烟湘水急,汀露凝红?莲湿。苍梧云叠九嶷深,二女魂飞江上立。相携泣,凤盖龙舆追不及……”对二妃的精神进行赞美。 湘灵鼓瑟是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相传二妃没于湘水后,化为湘水之神,弹奏古瑟。 齐己有诗曰:“携去湘江闻鼓瑟,袖来缑岭伴吹笙。”(《谢王先辈》)“离骚传永恨,鼓瑟奏遗魂。”(《潇湘二十韵》) 三、铭感楚地风物 楚地多水,江汉汇流,洞庭扬波,千湖之地,百溪之域,风景宜人,物产独特。诗人感物,自在情理之中。 齐己状写楚地风物之实已被文献记载:《岳阳风土记》载,“岳阳永庆寺庄山顶有井水,泉清澈,僧齐己诗云:‘鸟从井口出,僧自岳阳还。’”⑤ 斑竹,与湘妃传说紧密联系,据张华《博物志》卷八:“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染斑。”因此斑竹也成为君山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在齐己诗中,斑竹已与湘楚联系在一起,其诗中出现的斑竹意象都与作者咏叹湘楚情结相关,如《湘中感怀》:“向夕题诗处,春风斑竹声。”《怀潇湘即事寄友人》:“岸引绿芜春雨细,汀连斑竹晚风多。” 楚地的美丽风景,特有的地名,在齐己诗中比比皆是:传说中因湘君游历而得名的君山,亦是诗人向往的地方:“此时欲买君山住,懒就商人乞个钱。”(《怀巴陵》)“却归君山下,鱼龙窟边睡。”(《渔父》) 潇湘之水,更是诗人难以忘怀的,齐己曾作多首《潇湘》来咏叹。 美丽的洞庭湖,齐己曾多次游历,在诗人看来它与作诗密切相关:“久别莫忘庐阜约,却来须有洞庭诗。”(《寄体休》) 楚地特殊的气候,一样为诗人所关注。楚地多雨,据《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榆荚雨,夏至前曰梅雨,重九日,常有疏雨冷风,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⑥齐己诗中对楚地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雨都有描写,细致地描绘出了楚地春雨的迷,梅雨的烦人,秋雨的清疏,冬雨的凄寒 。 总的说来,正如齐己经常以“楚客”自称一样,他与楚地有着不解之缘,他的诗与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严春华(1979-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化。 ① 梁·刘勰:《文心雕龙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19页。 ②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卷848,后引齐己诗均据此集。 ③ 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页。 ④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89册,第14页。 ⑤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89册,第117页 。 ⑥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第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