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恢弘正法 满腹文章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恢弘正法 满腹文章

  著名佛学研究专家林子青居士,一生跨越两个世纪,以92岁高龄完成一期生命。作为林老的同乡,有幸翻阅其生前若干记录,深感其人品高尚,学问精湛,他是佛教界的骄傲,是福建人的自豪,难怪赵朴初大德曾赞叹道:“林老是我们的国宝哇!”

  林子青(1910~2002年),号雪峰居士,福建漳州人,出生地是龙海颜厝小浦南村。林子青先生是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终生致力于佛教教学、翻译及文史研究工作,同时他又是一位蜚声中外的诗人。

  愤世嫉俗 步入沙门

  林子青出生于二十世纪初叶一户贫苦农民家里。童年时期,放牛、拾柴、割草,八、九岁就跟着大人下田劳动。他家贫而无法入学,但好学之心使其经常跑到村私塾厅的门口,看着别的孩子读书,在这琅琅书声中,他竟能听出一此道道来,什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还有“人之初,性本善”等等字句。在村童中,林子青长得比别的孩子壮实,加上他好打不平,腿脚也不错,无形中成为“孩子头”,十三四岁的那年夏天,村里一个大户人家的儿子欺侮一个村童,林子青十分气愤,把人家狠揍一顿,然后一甩手将其扔进池塘,虽说没有人命也是闯下大祸,情急之中他一口气跑了几里路,躲进漳州最大佛寺——南山寺。

  林子青到寺院以后,寺里师父收留了他。这段时间,寺中住持性愿法师为处理佛门事务,经常往返漳、厦、泉,即由转道法师代理住持。转道法师对林子青很关爱,当时并没有叫林子青出家,而是让他参加佛事活动,从中学习文化,也参加一些寺田劳动。一直到因缘成熟,林子青自愿落发,1925年在厦门日光岩寺正式剃度出家,时年15岁,由其师父瑞美法师起名广甫,从此林子青就以广甫法师之名生活在闽南厦漳泉各地寺院。

  云游四方 弘法利生

  民国初年,佛教界长老有感于闽南一带教风虽善,但僧才缺乏,拟创办佛化学校培养僧人,所以厦门南普陀寺在1925年创办闽南佛学院,翌年又到漳州南山寺创办“南山佛化学校”。林子青幸逢其时,进入佛学院学习。当时人才缺乏,林子青是学院中品学兼优的学僧,1927年毕业时,代理院长觉三长老安排他留校任教,教学国文和历史。教学岗位给林子青提供大量自学机会,他阅读大量佛教书籍,又利用近在咫足的厦门大学之便,学习梵文、日文和英文,这一切为其日后成为博大精深的学者奠定坚实基础。

  1929年开始,年方十九岁的林子青以僧人身份云游四方,此间他拜师常惺长老,取名慧云。这七八年时间,他既有佛僧清净无染的思想境界,又有入世弘法的慈悲心态,加之作诗天赋,于是形成诗作高产阶段。三十年代的上海滩是中国文艺繁荣地,林子青这段时间以“慧云”法名在江浙沪一带行脚纪游,写出大量蕴含禅味的写景诗而跻身上海文坛,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北大教授、学者、诗人吴宓评价其诗:“真切流利、雄浑超逸。游历之迹广,故写景特长,爱国之心热,故攘夷有志。又复渊源寄禅,瓣香曼殊,合情与道,纤绮入禅。确是少年天才之诗,应属浪漫自然一派。以格律论,纯系唐音,弥觉可贵。”上海《社会日报》的评论文章誉其为“苏曼殊第二”,著名的高僧弘一法师见其诗作欣然题写书名《烟水庵诗稿》,当时报载“慧诗显名于国中”。

  1932年,慧云法师(林子青)先后于江苏泰安光孝寺佛学社和常熟兴福寺法界学院任教,1934年应台湾道友邀请赴台弘法。日本自占领台湾以来,禁止汉语的传播,唯独开禁吟风弄月的古诗词,当时台湾同胞为怀念祖国而寄托于建诗社开诗会。慧云赴台即大受欢迎,到处大开诗会以礼请,日本政府治台当局却罗织罪名将其逮捕,投入监狱一年。坐牢一年,慧云法师痛感亡国之恨,在无纸无笔情况下作诗百余首,至出狱时凭记忆录下五十二首,并把《台湾狱中杂诗》编入《烟水庵诗稿》。面对日酋的凶狠,慧云斥之“眼前罗刹狰狞笑,挥剑斩魔恨未能。”每一首诗充满忧国思乡,悲愤慷慨之情,其中一首写道:“胡马频闻压旧畿,而今草檄已嫌迟。背人哀怨非豪杰,赴死从容要健儿。自悔空流忧国泪,何心更作断肠诗。山僧若使能归去,愿脱袈裟执战旗。”一腔爱国豪情,使林子青人生进入新的里程。

  爱国爱教 奉献终生

  林子青在日本牢狱里所得代价正如他自己说的“是百余首诗和一个很大的亡国教训。”经友人营救,1935年底他脱离铁窗煎熬回到上海,不久慧云法师还俗为林子青居士。释迦牟尼佛在《普门品》中说到观世音菩萨“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林子青之为慧云,慧云之为林子青也许就这个缘由,他在狱中诗也说到“山僧若使能归去,愿脱袈裟执战旗。”所以,回到祖国大陆后,林子青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6年,他参加僧侣救国团前往武汉,再辗转香港。1937年至1938年,在香港大屿山佛学院任教一年,1939年返回上海静安寺,因为他与赵朴初过从甚密,八年抗战期间他协助赵朴初做了许多抗日救亡的工作。1946年经夏 丐尊介绍到光复后的台湾编译馆任编审,审查台湾学校教科书工作。1947年他重返上海静安佛学苑,教学印度佛教史及国文,并在上海佛教会担任秘书,直至上海解放。

  解放后,林子青任上海抗美援朝佛教支会秘书,不久到上海佛学研究所。1956年赵朴初聘请林子青到北京,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佛教部分的撰稿工作,以后一直在中国佛协和佛教文化研究所工作,直至走完人生路程。林子青一生著作等身,尤其关于弘一法师的研究成绩卓著,他编著《弘一大师年谱》、《弘一大师全集》、《弘一法师书信》、《弘一大师新谱》一千多万字。林子青的高足,台湾著名高僧圣严法师汇编《林子青居士文集》三册,收录他大量的学术论文、专著、文艺作品。林子青对福建感情笃深,写了大量福建佛教史料,有许多文章还没有出版。现今立于漳州南山寺佛乘法师塔铭、厦门南普陀景峰法师、喜参法师两座塔铭和《南安雪峰寺佛化老人传》,都出自林子青先生手笔。林子青在开展佛教对外交流和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粉碎四人帮之后,林子青走出“牛棚”,他深深感到劫后余生的珍贵。他陪着赵朴初会长走了大江南北许多寺院,其中六次入闽,为恢复佛教正常活动,多方奔走。单单落实漳州南山寺这一佛教活动场所,他亲自走访有关领导,写信,打电话,托人洽谈,其次数难以为计。

  2002年9月30日,林子青居士舍报西归,海内外唁电悼文挽联如雪片般涌入京城。其中一幅挽联写道:“望重南州,音容遽杳,名喧北阙,事业长存。”说明林子青居士影响之广影响之远,也说明广大信众对其尊敬和怀念。有偈赞道:“文章满腹,恢弘正法功地久;善利胸怀,饶益人民德天长。”(信息来源:摘自《福建佛教》)

 
 
 
前五篇文章

智化寺里的京音乐乐传人

龟兹是佛教、音乐、高蹈清扬的歌舞之邦

焦山诗话——海云堂的由来

焦山诗话(二)

焦山诗话(三)

 

后五篇文章

禅宗对中国音乐戏剧有何影响

望海寺乾隆御诗碑诗抄

语言虽是弘法的第一个阶段,但很重要!

慈济现象的活水源头——《慈济法髓——慈济40周年纪念专

佛与人(遍照金刚圆五大士口说 弟子陈历典笔记)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