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 文学 声明 其它护持
 
 

继往与开来——佛道音乐学术研讨会实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继往与开来——佛道音乐学术研讨会实录
  陈慧珊(伦教大学亚非学院蒋经国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
  “中国佛乐道乐精粹展演”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的精心安排下,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作出精采的表演,首先是十一月十九日,由北京佛乐团、五台山佛乐团、甘肃拉卜楞寺佛乐团、苏州玄妙观道乐团、北京白云观道乐团等开演,首开佛乐、道乐团体同台演出之先河;次日则由佛光山梵咀赞颂团专演,创下台湾佛教团体将音乐艺术首次在中国大陆展现之纪录。
  十一月二十一日,海内外音乐学者专家约二十名齐集于北京干门饭店召开“佛道音乐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中,大家一致就两天来佛教与道教团体在北京中山音乐堂演出的实际成果,展开出精辟热络的讨论,对于未来佛、道音乐艺术的走向诚然是深具意义的。
  在会议开始,会议的召开者,也是此次演出的主要策画者——田青教授,首先请学者就这两天的佛、道团体的音乐演出,围绕著佛教音乐的现状与发展,发表意见。
  袁静芳:在国际上弘扬佛教音乐,应作一点艺术加工。
  首先发表的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袁静芳。袁老师觉得这几天的活动,十分充实。她从这次的活动中得到了不少体会。
  第一点,她觉得这两场音乐会办得非常成功,整个活动很规整,严谨。她认为这次的成功不是侥幸,也不是偶然的,而是田青十几年来对佛教、道教音乐一种求实、精进的精神。田青对佛教、道教音乐的研究,一直非常专注,这种精神令人佩服,也值得学人学习。这个活动也让她体会到,这许多年来,音乐学术界对传统音乐的研究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真正宗教音乐方面的成果还是比较薄弱、片面的,要真正认识它的确是比较难。她深感如果对宗教音乐不了解,实际上对传统音乐的介绍或研究是不全面的。
  例如智化寺京音乐的乐曲,规格严谨,保留得最完整,认识它,对器乐,乐种,乐谱的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古代音乐史,隋唐时代西域音乐,佛教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有很大的影响。佛教音乐是传统音乐不能缺的一个环节,对宗教音乐更深的认识,是必要的。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逐渐有一批质量相当的宗教音乐博、硕士论文,是在比较深的理念上,认识到宗教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一体系。袁教授呼吁学者,藉著现在比较好的气候,更多的学者应来关注,并对宗教音乐作深沉的挖掘和学习研究。
  第二点,她非常高兴佛光山梵哏赞颂团这次能来到北京演出。她一九九九年参加佛光山主办的佛教音乐研讨会时,就曾经在台湾看过佛光山梵暝赞颂团的演出,觉得很有新意。这次在北京的演出,从观众热烈的反应,可以看出台湾和大陆人民是同宗同族的一家人,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根。在田青的努力下,促成这一件事,确实是对两岸同胞的交流友谊,将来更多的合作,贡献是非常大的。
  她看到佛光山这次在北京的演出,首先有种十分亲切的感觉。智化寺一九九九年也到过台湾表演,由佛光山热情接待,团员们对这印象特别深刻。佛光山这次能来,与大陆别的团体同台演出,意义太重大了,确实,在近一、二十年以来,两岸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佛光山的演出给她的印象特别好,演出者非常规矩而又严谨,看似受过非常仔细的训练。而此次的编曲配器,增加了乐曲现代化的感觉,也是一种很好的作法。
  第三点,袁静芳认为,现在各界人士对佛教音乐开始关注,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对于学者来说,有好几个层次还是应该分清楚。佛教音乐肯定是有两种不同人的层次。其一,她本身就是信仰及皈依的佛教徒,这种听者对佛教音乐有两种感觉,一个是觉得音乐就像佛事,应该是为宗教情操的意境来服务的。另外,作为传教的工具,佛教音乐也需要面向普通大众;为迎合大众,就必须要求艺术化。另外的层次,是以学术的角度来研究佛教或道教音乐,这个层次是不一样的。这两者当中是有利有弊。从学者的角度来讲,它有某些地方是绝对的从宗教意念出发,它有它自己严厉的角度,从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来看佛教,它有很多层次。在这种不同的层次下,对音乐会就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既然不是在法事里作音乐,而是在音乐会上作音乐,在某种意识来讲,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在现实中,我们要知道它最原始的面貌,但作为一种艺术品,这里存在了一个艺术加工的问题。最早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宗教音乐就是佛教音乐,我们怎么去看当时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从那时的文化到现在的文化实际上是发展了很多。作为一种艺术来看待时,就要有进步、创新的观点,有一点艺术加工是应该的。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发扬传统的佛乐,即将失传的内涵固然必须予以挖掘、保存,但同时里面有些精髓,要把它拿到世界上,做一些艺术加工。这并不表示把传统舍去。例如这次五台山的演出特别朴实,以后有机会到国外演出,可能还有艺术加工的需要。当然这件事情怎么做,是没有一个模式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有许多方法的。
  韩军:弘扬佛教音乐本质,以体现对社会的贡献。
  接著是山西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也是五台山佛教音乐的专家——韩军教授发言。韩教授表示,这次的活动是音乐界的一个盛典,因为这是第一次结合了佛教、道教的音乐艺术,在国家会堂上作公开的演出。它的历史价值是长远的,它的意义以后会逐渐显现出来。这次活动的意义,他认为田青在主持两场音乐会时讲得很好,这个活动内容本身也带给韩军许多省思,例如,这个活动将来对佛教音乐有什么影响?
  首先他认为我们要阐扬佛教音乐的本质。尤其是在大陆,需要让更多人了解佛教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集中更多的经历,要告诉学生佛教音乐在现代的音乐中,有多大的比重,让他们知道这是一条历史的长河,了解我们继承了什么东西。但学者们自己首先要认识佛教音乐,必须加强研究基础,才能加以宣扬。
  佛光山梵咀赞颂团的演出,韩军在台湾曾经观赏过,他觉得那个时候震撼力更大;这次在北京的演出由于场地条件有限,尚未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形式。有那种壮观的场面与形式,确实能发挥净化人心的效果。所以除了佛教音乐的本质,我们还可以知道佛教音乐的功能——它可以净化心灵,教育青年,可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佛教音乐能起什么作用?对人们有什么启示?怎样体现对社会的贡献?这都是应该研究的课题,这些是很现实、很需要做的事情。
  在会上,田青与韩军两位教授共同表示十一月十九日五台山的演出还不是很满意的。韩军希望日后能做一些改进。会议主持人田青则说,这次佛光山的演出令在场的很多观众感动落泪,就是让人们的心灵为之触动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要透过佛教音乐演出来净化心灵还是长期的。佛光山这次的演出,也让国内的宗教界,乃至领导阶层看到了整个世界佛教音乐的发展趋向。这次佛光山的演出艺术形式,虽然由于种种局限而没有全部展现出来,但能大大地感动观众,的确是令人深思的。例如,大陆的宗教团体如五台山等,日后的演出怎样能更好的展现出来?田青又指出,五台山佛教音乐历史悠久,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北京佛乐受到它的影响,拉卜楞寺的一些音乐也受到它的影响。但近年它的佛教音乐如此衰败,是很可惜的事。韩军认为,这次的活动,给了五台山的团体的莫大的鼓舞与至深的影响力,对将来的发展而言是好的。首先还是要把过去传统的,继承下来,要恢复,然后才可以发展。
  刘建昌:应重视佛、道音乐传统,抢救即将丢失的部分。
  这次特被邀请来参加会议的五台山佛教音乐资深学者刘建昌表示,看到五台山这次的演出,他觉得又高兴,又不满意。刘教授在一九五八年就开始研究五台山的音乐。那个时候,文化局委托他办个全省的民间音乐会,他藉这个机会把五台山佛乐队请来演出,当时来了十八个人,他们的唱奏,轰动一时,演出后掌声热烈,而且电台也录音了。当时的曲目比现在的还要多,他虽有意将这些音乐整理出来,但由于工作忙碌,没有时间,后来历经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些资料全都毁了。一九七八年,他著手恢复五台山音乐的研究,但工作进展还是困难。过后虽然抢救了不少东西,但也有很多已经丢失了。八O年代时期,还有一批老乐僧,但慢慢的,这些老艺僧也逐渐去世。现在看到有年轻的僧人能演出五台山的音乐,他很高兴五台山的音乐不会失传:但是比起五O年代的僧人,现在的水平还差了一大截,而且不只是佛乐,山西的道乐也有衰微的现象。刘建昌呼吁学者要重视这些传统,要不然不只是技术不行,传统曲目也会丢失。他觉得这次的演出组织得相当好,能演到这个水平,达到这样的效果,是他意想不到的。令他看了之后很兴奋,觉得宗教音乐有希望了。
  崔正森:佛光山梵咀赞颂团到北京演出,兼具学术与宗教意义。
  山西五台山研究中心主任崔正森先生发表意见时,谈到了佛教文化里面应该包含佛教音乐。五台山佛教音乐源远流长,最近几年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有较大的发展,山西的经济基础也好些了,五台山佛教音乐的发展,基本上是因缘具足了。明年计画要举办一个五台山佛教文化节,佛教音乐也会是主要的成分之一。崔先生提出,和佛光山的佛教梵咀音乐比起来,五台山的音乐实在太薄势了,他觉得他们应该向佛光山学习。崔先生并代表五台山区政府,邀请佛光山梵咀赞颂团明年到五台山演出,参加五台山的佛教文化节。他表示,佛光山梵咀赞颂团能到北京来演出,意义非常重大,这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有宗教的意义。他感觉到办这个活动,确实不容易,能组织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德。对于两岸关系来说,意义更重大了。
  景卫港:宗教音乐的传承机制十分重要。
  龙虎山道教学者景卫港教授觉得这次活动最大的意义,就是为佛教、道教音乐共同证明了这次活动得到政府的重视,这是个非常好的开端。不可否认,民间道乐班与寺庙的佛乐团,现在是后期乏人。这个现象是很普遍的。现在佛门、道门里,还缺乏人在作这种基础工作,而宗教文化一旦离开了音乐,就会变得不完整。可是,只靠门外的善士、学者来呼吁、建议,还是不足的。关键是应该怎么落实到门里面来。门里的人是否有传承的机制,还是最重要的。这次的活动已经证明了佛、道音乐的文化艺术价值,它们的身分也因此开始明朗化。
  张鸿毅:应将佛、道音乐作对比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及道教音乐专家张鸿毅发表时说,第一场音乐会的各团体,她是比较熟悉的。不过把五个佛道乐团放在一起,听起来感觉确实不一样。大家都觉得这些音乐好不容易抢救下来了,还能在舞台上呈现,听起来也感觉各有特色。第二场的演出,张教授之前已经听说过佛光山的演出很别开生面,跟一般传统的不一样,当时她想可能就是比较现代化罢了。可是当十一月二十日观赏完佛光山梵暝赞颂团的演出之后,她的感受十分震撼,像是受到了佛教音乐文化洗礼,确实心动,觉得它不光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是直指人心。张教授谦称以前对佛教的研究及佛教音乐的认识甚少,她没想到一场音乐会就能对人有一种深深感悟的触动。听完了音乐会之后,她的心久久不能平息,深感佛教音乐能起到触心的作用,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觉得这样的演出,让佛教音乐跟今天二十一世纪的老百姓更贴近。
  她认为这次活动中把佛、道音乐放在一起,正给学者指出了一条路。她一直从事道教音乐方面的研究,但她现在觉得道教音乐,是中国纯粹的民族宗教,但它发展的过程跟佛教已经密不可分,佛教、道教在仪轨与音乐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但它们之间又有不同之处。研究学者应该把佛、道音乐作个比较,厘清两者的分别,及两者是怎么结合的,最终它们又如何共同汇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洪流。这样的对比研究是我们下一步应该走的路。她认为田青这次办这个活动,给学者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她表一不,从音乐心理治疗来说,宗教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现象,宗教是一种依托,缺少了它,人类的生命及精神都会很脆弱。所以宗教文化既是人类不可少的,做这方面的研究,意义便十分重大了。我们应该保存宗教文化的精华。我们研究它的音乐文化,不但要弘扬宗教文化,更应该在课堂里,把传统的宗教文化传给学生。张教授希望能拥有一套佛光山梵暝赞颂团演出的光碟,拿来播放给她的学生看;并且希望能和田青的宗教艺术研究中心合作,请他到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等开设宗教音乐课程。
  田联韬:思想内容饱满与艺术技巧成功,是佛光山梵呗赞颂团成功之处。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田联韬指出,两岸宗教音乐的同台演出,这么大规模的精彩音乐会,有史以来是第一次。这个活动的历史意义,对将来音乐史有一定的贡献。这次大陆团体的演出,确实是比以前有进步,但是大陆宗教音乐的展示和研究工作,还是在起步的阶段,中间波折太多,停顿太长。佛光山的演出,不光是宗教界的人士感到震撼,音乐界的同行们也有同样的感觉。田教授带去看演出的学生都表示震撼。佛光山的演出给国内各界展示了新型的佛教音乐。
  田教授说,佛光山的表演已是处在发展中的阶段。它的佛教音乐,已不仅是停留在继承的阶段。它的演出,看得出是建立在很坚实的继承基础上。大陆宗教音乐的研究,例如少数民族的佛教音乐,像云南的小乘佛教音乐、藏传佛教音乐的研究等,还是少人问津。汉传佛教音乐的研究,虽然有像田青、袁静芳教授等有识之士努力的带动,成绩不错,但还是不够。这次佛光山在大陆的演出,应该激起国内的学者、宗教界人士向他们学习。
  田教授认为,佛光山梵暝赞颂团演出成功的地方,第一,它表现的思想内容,是非常饱满、虔诚、有信仰的来表现宗教的内涵教义。并不是一般审美性质的音乐会,而是透过艺术审美来宣扬教义,来感动及教育观众,演出者内心的感情也很自然地流露出来。第二点,从艺术和技巧方面,演出非常成功、专业。女声和男声的音色统一,演唱的节奏,音准非常好。它的音乐风格还是保存了很浓厚的民族音乐风格,而不是一般的洋不洋、中不中的创作风格,它不是单纯的将仪式音乐直接搬上舞台,而是经过精心的艺术加工。它在节目的安排上,也有艺术对比的考虑,例如(梵文大悲咒),由女声先唱,男声后来再加入等等。
  田教授听说,佛光山梵咀赞颂团在日本演出时,曾经用过交响乐团来伴奏:而这次在北京的演出,是请民族乐团来伴奏,他建议佛光山要将这些不同的乐谱总谱保留下来,不能让它们丢了,然后把乐谱中的缺点予以修改,将它的优点善加保留。田教授最后认为,佛光山今后应该多到大陆来演出,让国内的音乐界,宗教界认识到佛教音乐发展的可能性。
  杨民康:未来佛教音乐必须融古汇今,音乐学者负有重大使命。
  杨民康教授很多年前就已经期待佛光山的演出能来大陆,觉得一定会有所启发,这一次终于实现了。他认为佛光山的音乐发展,跟著现代化、国际化的脚步前进,是一个都市化发展的趋势。国内宗教音乐的演出,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但随著国内文化经济发达,各地区的宗教音乐,总有一天也会走到像台湾佛教的这个地步。这次的汇演,能让国内各界作个比较及省思,让后起的地区在考量将来如何走法时,作个参照。
  佛光山的成败得失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台湾的一些宗教音乐学者认为佛教传统宗教音乐里面不宜有太多变异的艺术。这些观点也是大陆学者可以参照的。他指出,另一些学者们则注意到,佛光山在发展时,还是很注重传统的保留,例如在梵暝音乐演出时,就将寺院生活的作息展现出来。他还指出台湾佛教的传统是一直延续的,但大陆佛教是中断了之后再接续起来。一些人主张大陆的宗教音乐马上就要现代化,他认为:在各种条件还不足够的情况下草率进行,是行不通的。大陆宗教音乐应该怎么走,还需要摸索,而且在这过程中,学者还要起到积极的作用。
  萧梅:传承与发展是未来佛教音乐的课题,宗教音乐表演的内涵十分重要。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萧梅指出,田青教授二十多年来对宗教音乐研究的积累,是不懈怠、不退缩的,所以才有今天海峡两岸佛、道音乐同台演出的成果。萧梅本身自一九九四年开始研究宗教音乐,一九九六年后与音乐研究所的同事一起对蒙古族的宗教音乐作了有系统的录音采访。在此当中,也看到蒙古族宗教音乐面临失传的现象。这令她想到有关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当前学者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尽快把即将失传的传统宗教音乐保留下来。
  她也呼应杨民康所说,大陆的佛教历史传承跟台湾还是不一样,首先还是应该挖掘和保留,不能急著发展。在此田青也同意发展前要先具备基础。萧梅提出这样的观点,认为表演形式上的变或不变,还是次要,像佛光山的发展,是形式的变化,还只是外在的,最重要的是它本身的宗教内涵,信仰是没有变的。她也觉得,在大陆宗教音乐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学者要勇于介入以及批判。
  陈慧珊:五十年来,星云大师对佛教音乐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伦教大学亚非学院博士陈慧珊表示,对于这次能有机会参加这一个具有历史性的活动感到兴奋与荣幸。她研究佛教音乐,尤其是福建地区的佛教音乐,已有一段时间,目前更是把研究扩展到福建与台湾的对比,对这两地息息相关的佛教音乐作出更深的认识。自从一九九五年认识佛光山以来,她对佛光山音乐的发展及星云大师提倡佛教音乐的过程比较有了解和认识,也趁这次的机会和与会的学者分享。
  星云大师于一九四九年随著僧侣救护队来到台湾以后,在五O年代初就已经成立青年歌咏队,并且在一九五七年发行了佛教音乐史上的第一套唱片。领唱的包括了常州天宁寺的浩霖法师、慈霭法师等。这一套具有历史性的唱片资料,目前已收藏在名闻中外的大英国家图书馆音响资料室中。而高瞻远瞩的星云大师,早在五十年前,就觉得应该以音乐来净化社会人心,当时他特地邀请当地作曲家编写佛教歌曲,由大师亲自填词。在那个年代,台湾作曲家杨咏溥就写了不少佛教歌曲,至今这些歌曲还广为流传。
  对于佛教法事里的唱诵,陈慧珊一直持著一个观点:佛教殿堂仪式中的音乐直到现在二十一世纪,还是保留了明清以来流传下来的音乐,虽然从二十世纪初从弘一大师开始就有新创作的佛教歌曲,但这些音乐始终没有汇入佛教音乐的主流。令人振奋的是,她最近在台湾南部作田野调查时,就发现一些在大师领导下创作的一些佛歌,已渐渐被吸收入佛教法事中,像杨咏溥作曲的《赞僧歌》就是一个例子,在台湾南部的一些寺庙,我们听到这首曲调被套入拜忏里的佛号:甚至于一些七句偈,也用这个调子来唱。虽然说佛光山本身的法事音乐中,没有掺杂现代创作的佛曲,但外面的寺庙却把一些佛曲吸收入法事道场音乐中。这说明了历史的变化可以在短短的五十年里发生,也说明了星云大师对佛教音乐在台湾的发展与转变,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大师一方面坚守了丛林梵咀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提倡佛教歌曲的创作来接引大众。所以她认为,要编写现代佛教音乐史时,星云大师对佛教音乐所作的贡献以及他的影响力是不可忽略的。
  宗教音乐的研究中,近年来道教仪轨音乐已开始有比较规范的研究出现。由香港中文大学曹本冶带领,中国大陆不同地区及香港等地的道教音乐的研究成果已陆续地出版。反过来看,佛教音乐的研究不算少,但像这么有规范地将研究成果一系列的出版,还是欠缺的。陈慧珊建议佛教音乐学术界应该探讨如何能在这方面提出一些计画案。并且她也呼应张鸿毅老师的建议,佛教、道教音乐虽然有区别,但在许多方面它们是有共同互借的地方的,所以在未来宗教音乐的研究方向,佛道音乐学者是有可以结合两者之间的研究,以增加我们对佛道教音乐的认识。
  永本:把佛门修持的音乐带上舞台,最终目的是把佛教文化推向现代化。
  佛光山永本法师最后发言表示,这次佛光山梵咀赞颂团能来北京演出,承蒙各单位同仁的协助和帮忙,才能成就。他代表佛光山感谢各位。他觉得这次研讨会的形式很好,虽然时间短,但在会议里聆听各位学者专家表达自己研究的精华、对音乐各方面的观点看法,以及对音乐会的指教、建议,使她受益匪浅。对于在座老师提出的建议、担忧等,她也作了一个简单的回应,表示佛光山一向推动人间佛教:星云大师曾说:佛教徒要除了信佛、求佛、拜佛、学佛之外,更要“行佛”——最重要的是把佛陀的智慧与慈悲实践在生活上。又说:有人曾问大师晚年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大师坦言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推动两岸佛教的现代化。
  来自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硕士生林金环小姐在会中,对于传统佛乐带到舞台是否会失去它本身的宗教意义,表示忧心。永本法师答道,在推动佛教梵咀音乐的角度来说,把佛门修持的音乐带上舞台,最终的目的是如何把佛教的文化推向现代化。她认为,这次的演出背后还有一个更重大的历史意义,经过这次的演出,两岸佛教的交流已经迈向一大步;对于这次在座学者提出的批评指教,她也致上谢忱,并表示今后佛光山梵咀赞颂团演出会再努力学习。

  此次“佛道音乐学术研讨会”的实质意义在于:其一,它是学者专家们实地观摩海峡两岸著名佛、道音乐表演之后,所作出来的研讨,非仅纸上作业,凭空设论,故对于各项宗教音乐课题的建立,具有极大的启发作用:其二,在研讨会之前所举行的两场佛、道音乐会,既有传统的阐发,也有现代的表现:既展示了道教的科仪,也呈现了佛教的内涵,凡此在在引发学者专家们的关注,这次会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大家彼此互相切磋,预期对于未来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间的传扬与推动,必能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前五篇文章

佛教山居诗研究·绪论

《慈悲道场懺法》仪式与音乐的研究

龙兴寺舍利宝塔赋并序

《六度集经》故事研究

《红楼梦》佛家思想的运用研究

 

后五篇文章

中国杰出天文学家一行禅师

中国佛教音乐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历史上称中国梵乐,亦

中国佛教文学第一讲:绪论三

中国佛教文学(2)

中国佛教文学(1)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