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温和主义展现出超前的文明睿智和高度 |
 
构成中华思想文化核心的儒、佛、道三家哲学,都是崇尚中道的哲学,而形态各有不同。 各种文化与价值观中都有温和主义存在,温和主义是文化与价值观健康化的保障。 中和之道主张社会进步,但要稳步推进,既不守旧,也不冒进,适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也能为大多数人理解。 孔子之学是仁礼之学。从广义上说,仁是爱人之心,礼是社会秩序。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中和之道。中,孔子称之为中庸,程子的解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四书集注》)用现代语言说,“中”是以人为本,顺乎时代,合乎民心,不走极端,无过与不及之失,所以是行仁的正道;庸是社会人生常态常道,必然规律,平凡正大,不诡异神秘,人人得而行之。 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受孔子和儒学的影响,中和之道成为主流的核心的意识,左右中华思想发展的方向和中华文化的生态。构成中华思想文化核心的儒、佛、道三家哲学,都是崇尚中道的哲学,而形态各有不同。儒家讲仁礼中和之道,始终高举仁爱、礼义的大旗,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奋斗目标。道家与道教讲阴阳中和之道,老子主张“守中”,“知和曰常”,以中和为贵,庄子有“天和”、“人和”之说,《太平经》谓:“阴阳者,要在中和”,李道纯提出守中致和的丹道论,中和成为一条思想主脉。佛教哲学可称为缘起中和之道,主张离断常见,不执于有,不执于无,亦不执于不执,是谓中道,即俗即真,即心即佛,平常心是佛,而人间佛教就是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行其中道。由此之故,在中国思想史上,原教旨主义、极端主义、诡秘主义皆无大的市场,不能成为主流意识,人文与宗教、信仰与理性能够互制互补,各种学说中形成温和主义占主导的传统,避免了大的宗教狂热和反宗教狂热。同时和而不同成为一种稳定的文化认知传统,已深入人心。清末改良主义思想家提出“仁以通为第一义”,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提出“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当代民族学家费孝通提出文化自觉十六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一条贯穿古今的红线,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彼此的尊重与合作。中和之道使中华文明形成多元通和模式,表现为包容性大,排他性小,它是多样的开放的和谐的,各种学说和各类宗教渐行渐近,相互吸收,汇合融通,大多数中国人成为宗教和百家的“混血儿”。文化的摩擦与冲突也时有发生,偏激主义也曾风行,但都因不符合中华文明的底色和基因而未积淀下来,终于被淘汰出局。 西方原有主流文化引导世界潮流的结果,使世界在冷战结果之后并未真正进入和平,反而民族和宗教冲突有加剧之势,西方文明自身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受到世人普遍地批评。要真正改变资本帝国的本性是极其困难的,但限制它的恶性膨胀则是可能的,这要看世界人民觉悟和团结的程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强权政治完全不能适应全球化和地球村的时代需要,而且不反思调整对人类是危险的,不仅弱势国家受害,强势国家也没有出路,因为大家坐在同一条风雨飘摇的船上,只能同舟共济,覆舟之下并无胜者。世界文明面临一次新的大规模的转型,它要求在思想文化上由贵斗哲学为主转变为贵和哲学为主,由文化激进主义转变为文化改良主义,由单线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转变为文化平等论和人本理性论,由科学主义单一论转变为科学与价值互补论,由功利主义享乐论转变为以义导利价值观,由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论转变为人与自然是一家的生态论,由欧洲中心论转变为文化多元论等等。所有这些文明的转型,一言以蔽之,偏激主义已经过时,温和主义时代已经到来。 温和主义不是某种特定的文化,而是指对待不同文化的理性的稳健的态度。各种文化与价值观中都有温和主义存在,温和主义是文化与价值观健康化的保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未来的命运决定于温和主义能否替代偏激主义而成为主流思潮。人类想要和平发展,必须举起双手迎接温和主义,使它成为新的时代精神。 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孔子的中和之道会大放光彩。当今时代,并不缺乏推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智慧,缺乏的是保持社会发展健康方向和协调群际关系的智慧。中和之道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和之道主张社会进步,但要稳步推进,既不守旧,也不冒进,适合大多数人的需求,也能为大多数人理解。中和之道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矛盾的普遍性,而主张海纳百川、彼此尊重,不赞成“仇必仇到底”,主张“仇必和而解”,实现四海一家、世界大同。中和之道的天人合一论、天下一家论、殊途同归论、和而不同论,正是可以对治生态危机、唯我独尊、单边主义、极端主义的佳方良药。中和之道是温和主义的哲学,孔子是温和主义的宗师。温和主义哲学的精要:一是稳步改良,避免躁进;二是合情合理,不走极端;三是兼顾各方,不偏不党;四是尊重他者,平等相处;五是善于妥协,实现共赢。儒家中和之道的温和性质,使儒学避免走上霸权道路。它发出的声音不只是传播一种思想,主要是向世界提供多样性文化和谐共处的智慧,因此它不会威胁任何其他文明,却能够促进文明对话与和解,给世界带来和平。在贵斗哲学高涨的年代,儒家中和之道的温和主义色彩被认为是缺点;在贵和哲学成为普遍需要的新时代,儒家的温和主义则展现出它超前的文明睿智和高度。 时代在呼唤温和主义,社会在推动温和主义,严酷的现实在彰显温和主义,温和主义正在从理想王国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国际交往的实践活动,社会需要它,民众欢迎它。它流行得越快越广,和谐世界就越会早日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