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道罗公远传奇 |
 
唐朝玄宗年间,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开元六年立春这天,江南道鄂州,一年一度的春设大会又开始了。春设,是民间迎春的祭祀活动,唐朝时候尤其讲究。这一天,当地刺史要修斋设醮,举办各种祭拜仪式,各种讲经变文、百货交易也会在这一天云集。 话说这年春设,全城百姓,不论男女老幼倾巢而出,鄂州前门广场上人声鼎沸鼓乐喧天。这时候,有一人,颧骨高耸大嘴长牙,身材纤细高挑,大概一丈有余,身上披着白袍,佝偻着腰,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当中。看上去,此人左顾右盼,很是自得其乐,悠哉游哉地在集市上溜达。过了一会,跟上来一个小童,面颊红润,双目有神,个儿不大,气势不小,朝着大个子呵斥道:“你这鲁莽畜生,不老实待着,怎么跑这吓唬人?还不快走!” 大个子一听,低头看了一眼小童,提起长袍慌忙跑了。哪来这么个小童?这个高高瘦瘦的家伙又是谁?旁边几个负责治安的小吏都看在眼里,觉得小童非同一般,上去一把抓住就找刺史去了。刺史正跟本郡一些德高望重之辈把酒言欢,觥筹交错。小吏凑上去如此这般耳语一番,刺史还真来了精神,忙问小童姓甚名谁,何以有如此声威?小童听了上前一步高声道: 在下姓罗,名公远,从小喜欢道术。刚才见守江龙跑到岸上看热闹,俺遂把它赶了回去也。 刺史一听,忙不迭地摇头说:“什么龙不龙的,眼见为实,你把它叫来我看看?”罗公远应到:“好!后天我们等着瞧!” 一转眼,日子到了。这天,罗公远、刺史及手下一干人等来到江边。只见罗公远在江边挖了个小水坑,不过一尺多深,再把江水引至坑中,公远开始闭目凝神,口中不停默念。刺史和鄂州百姓都觉得莫名其妙,一个个嘬口咂舌,摇头叹息。可是没多久,眼见一条鱼,也就五寸来长,顺着江水往小水坑这边游来。小鱼游得很快,腾越翻转,个头越来越大。不大一会儿,黑气满天,遮云蔽日,伸手不见五指。而小公远镇定自若,力邀刺史到渡口的小亭子上观看,刺史等人还没登上去,乌云密布的天空就开始电闪雷鸣大雨如注。顷刻间,雨过天晴,见一条大白龙卧波江心,身子隐在水中,龙头却已伸到天边的彩云之中。这番胜景,大约一顿饭功夫才渐渐隐去,看得众人目瞪口呆,刺史也从此心服口服,对小童礼敬有加。 当年玄宗酷好神仙方术,各地有什么嘉瑞仙迹,都争着上奏皇上。于是鄂州刺史带着罗公远不惮路途遥远,奔波劳顿,前后走了一个多月,终于来到帝京长安。后来几经周折,玄宗竟同意面见小童罗公远。这天,刺史牵着罗公远的小手,怯生生地上了大明宫三清殿。一老一少,再加上旅途奔波,俩人灰头土脸,竟颇有些可怜。 刺史和罗公远上了大殿,玄宗正和张果、叶法善二人下棋。张、叶二人是都是当时的高道,以仙术奇妙、功夫超绝著称于世,且正得玄宗宠信,声望如日中天。二人一听刺史所奏,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一个村野小童,有何神通?”说着,二人手里各攥上十枚棋子,问小童道:“你若高明,说说我们手里各有几枚棋子?”小公远不慌不忙,上前一步道:“二人手中空空如也!一枚也没有。”张、叶二人松开手掌一看,果然刚刚攥在手里的十枚棋子竟不翼而飞了!正要四下寻找,罗公远说:“二位仙翁,不要找了,请看!”罗公远伸出小手,棋子竟在自己的掌心。张、叶二人四目相对,惊骇不已。从此,罗公远很得玄宗喜欢,竟与张果、叶法善平起平坐。刺史也加官进爵,第二天回鄂州候任去了。 话说唐朝剑南道产一种水果,鲜美无比,一日一熟,第二天即熟烂不可食,故名“日熟子”。果熟季节,正值长安天寒地冻时候,张果、叶法善用仙术取运,每天过午就能运到长安。可是有一天,过了半夜,日熟子还没到,张、叶二人一琢磨,心想一定是罗公远在故意捣乱,于是问道:“是罗君施展神通否?”公远挤眉弄眼,笑而不答,只用眼睛瞥了瞥大家围坐的取暖火炉,只见火炉上一直插着一根铁火箸,张、叶忙把火箸拿出来,果然不大一会日熟子就到了。叶法善召见运送日熟子的使者,询问路上所遇。使者说:“快要到都城时候,突然焰火连天,绵延数里,无路可通,一直等火灭了,才回来的。”大家一听,唏嘘不已,从此对罗公远更加敬服。 转眼间,到了开元中期。这年中秋,宫里宫外都有望月的习俗,玄宗也在大明宫的庭院里跟几位近臣、妃嫔赏月吟诗。皎皎空中,孤月一轮,玄宗望月沉吟,似有所思。公远奏道:“陛下,想到月亮里面看看吗?”玄宗惊道:“真的能上去?”公远取手中拄杖向空一抛,忽见白光一道,手杖竟化作一座银色大桥,直达天际,一眼望不到边。公远请玄宗一起登上银桥,大概走了十多里,越走越冷,寒气逼人,但见星辰闪烁,天光灿然。走了约半个时辰,再仔细定睛一瞧,眼前竟耸立着一座巍峨的城阙。公远曰:“陛下,这里就是月宫啦!”玄宗但见广寒宫里云雾缭绕,仙乐飘飘,数百个女孩子,一律穿着轻如蝉翼的素白裙裳,个个花容玉貌,正随着仙乐翩翩起舞。只见玄宗看得心神荡漾,头也不回地呆问道:“此何曲也?”公远道:“《霓裳羽衣》也!”玄宗双目微闭,凝神静听,一会曲调已密记胸中。不几时,玄宗不耐寒意,随公远返回皇都大明宫,银色大桥,在其身后也随即消失。回到寝殿,玄宗召集伶官,依所默记谱成曲调,这就是流芳百世的《霓裳羽衣曲》。 当年玄宗醉心于道教法术,曾一心想学隐遁术。公远道:“陛下已经是金书玉格之身,可以上列九清了。真人降化,本应该保国安民,学此小术何用?若是学会了隐遁法术,陛下带着国玺,岂不要整天浪迹于平民百姓中了吗?”公远坚持不予传授,玄宗怒骂公远,公远一闪身,隐到大殿的柱子里面,在里面接着数落玄宗的罪过。玄宗火更大了,忙命人破柱取他,可是柱子给砍了,公远又隐身到鞋底里面,等把鞋底拆开,片片都有公远的身影,但就是捉不到。没奈何,玄宗只好作罢认错,这时候公远才忽然出现在玄宗面前。玄宗仍不死心,恳求公远传授隐遁法门,公远只好答应,但不肯全部传授。玄宗跟公远一起施展隐遁法术时候,果然没一人能见,但只要公远离开,玄宗一个人作法,不是露出衣带,就是露出幞头的脚,宫中的妃嫔都能认出是皇上。玄宗知道公远传授不足,于是赏赐了很多金帛,有时候还威胁道:“不尽传,立刻杀头!”但公远就是不理会。有一天,玄宗气极了,喝令“绑出去斩首”!就这样,刀斧手得旨,真的把公远拉出去斩了。 此后数年,有个叫仙玉的宦官奉差入蜀,路上竟看见公远还活得好好的。公远披着道士服,手持仙杖在前面缓慢行走,仙玉策马追赶,但总是差十多步追不上。仙玉只好唤公远道:“天师云水四方,适意快活,难道不想念圣上吗?”罗公远停下来,回头看了仙玉一眼,仙玉忙下马跪拜。罗公远对仙玉说:“我栖息于山野林泉之中,以修真为要务。自从东晋咸和年间入蜀,遍访名山大川,结交高道神人,很久以来一直隐姓埋名。后来听说天子好道,乃舍弃烟霞放旷之乐,混迹于污浊的俗世而不觉得疲倦,不过想以至道感化人主。圣上延请我到别殿,问我如何求取长生不老的仙药,我告诉玄宗人间脏腑,荤血充积,六气未洁,先要精诚守戒,十年以后再予传授。圣上不但不能守此戒约,还砍了我的头颅!不过,得道之人,与道气混合,世俗兵刃水火怎能加害于我?但念圣上已位列上清,有帝京交往之谊,眷眷之情,不能自已。” 于是公远从袖里取药一包,对仙玉说:“‘蜀当归’一包,送予圣上。”又掏出一信请仙玉转交玄宗,说“圣上若问,就说我姓‘维’,名‘厶延’,静真先生弟子也。圣上必定醒悟!”说完,公远忽然不见踪影。 仙玉回到京师,把公远所寄之信和一包“蜀当归”奏上,玄宗看完,不解其意。等仙玉刚刚退朝,公远突然出现在玄宗眼前。玄宗惊曰:“上师不是已被朕斩首,而今又为何改了姓名?”公远答道:“陛下尝去臣头,因此改之,‘羅’去头是‘维’,‘公’去头是‘厶’,‘遠’去头是‘延’也。”玄宗听了,豁然开朗,叩首陈过,愿公远赦免当初的罪过。公远欣然说:“这些都是游戏而已,得神仙道的人,天地沦陷都不能加害,何况兵刃呢?”后来玄宗再次乞求长生不死之术,罗公远道:“《经》上说“我命在我不在天”,当先内求而后外得。但是澄心灭智,披草衣,餐野果,苦修力行,圣上所不能也。” 于是以《三峰歌》八首传授给玄宗。玄宗按此施行,一年以后精气旺盛,神清气爽、体力不减当年。过了几年,公远再次远走高飞,不知去处。天宝末年,因安史之乱,玄宗奔逃至蜀,罗公远还曾在剑门关迎驾。后来肃宗即位,迎玄宗为太上皇,玄宗自蜀回到长安。这时候,玄宗才悟出来,公远当年所送“蜀当归”,原来应验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