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市场化,带宁夏“非遗”走出“深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吃的、用的、玩的样样齐全,涵盖了手工技艺、民间美术、戏剧和民俗等多种门类,其鲜明的民族和区域特征及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颇具市场竞争潜力。但这些“非遗”产品的市场运作情况如何?如何让更多的“非遗”产品尽快成为成熟的旅游纪念品,走入市场,走入百姓生活?在不久前召开的 “宁夏非遗产品开发咨询论证会”上,专家们一致指出:相比给“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补助金、兴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馆等保护手段而言,对其施行市场拯救才是最好的保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使之产生文化品牌效应,成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产业。

通过市场保护“非遗”

  传承是“非遗”保护的核心所在,而要更好地传承“非遗”,就要把“非遗”项目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引入市场化运作,这是对“非遗”资源更具生命力的“活保护”。
宁夏自治区文化馆馆长靳宗伟说:那些散落在民间的艺术形态需要一个平台一个载体,才能使其释放出产品的市场能量。通过对“非遗”产品工艺、美学、技艺的改造,进入加工的形态,尤其对那些既能显示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经济开发价值、市场开发前景的优势非遗产品,应该树立产业发展思路,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制定合理的营销战略。市场不仅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还能成为传承的强劲动力。

  所谓运用市场来保护,是指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方式,将“非遗”及其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和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使“非遗”在生产中得到积极保护而得以传承。

  2008年9月,宁夏首个旨在为“非遗”项目提供创作、展示、营销平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孵化基地”在银川市文化城揭牌。这个整合了“非遗”传承人、“非遗”保护中心和市场运作企业三方资源的平台,不仅能够借助企业的市场化经营理念帮助“非遗”产品开发市场,而且在“非遗”保护中心的监督之下,也能避免“非遗”产品因为过度商业化而导致传统技艺退化、变质和流失。

今年6月,宁夏开始尝试对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贴标销售,希望通过产品孵化提升“非遗”产品的含金量,带动回族民俗技艺的开发与传承。靳宗伟介绍,列入可贴标范围的主要为回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刺绣、回族服装、回族乐器、回族医术汤瓶八诊4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 代表 性强、工艺好、能较好传达文化信号等特点。

  8月,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重点非遗产业孵化基地银川文化城,共同召开了“宁夏非遗产品开发咨询论证会”,邀请各界为我区“非遗”产品开发、走向市场支招。专家们认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开发,要在艺术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有所突破,在包装、设计、创意上要精致,有档次,从而实现对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发展,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


打出品牌做活产业

  近几年来,宁夏一些“非遗”产品已找到了与市场对接的结合点,伏兆娥剪纸与杨达吾德的西夏陶制乐器厂就是产业化运作比较成功的范例。这些利用市场成功运作“非遗”项目的经验证明,市场不仅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还能成为传承的强劲动力。

  伏兆娥的营销经验值得借鉴。1997年,伏兆娥来到银川西部影城,摆了个摊,影城不但没有向她收费,年底还给了她2000元。现在,伏兆娥的剪纸还入驻银川文化城,两边共有8个员工。她说:收入很可观,也很有保障。做到了以艺养艺。

  伏兆娥的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放在宽敞的店里显得满满当当,琳琅满目。记者看到,每一个顾客走进她的小店,她都会热情又真诚地招呼:你好!欢迎光临!她已把剪纸作品开发成了很成熟的旅游纪念品。有用精美镜框装裱的“花开富贵”系列,民族风情系列,适合挂在墙上装点家居;还有塑封在硬皮纪念册中的生肖系列、八仙过海等系列,便于保存和留作纪念;还有她自己创意的“中国圈圈”:在一个红色丝线编制的圆圈中,用透明塑料将剪纸作品塑封于其中,是民间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便于游客携带、储存,很受外地游客欢迎。

  “销售这个行业,不仅要产品好,还要在推销的时候用语言感染人,让顾客听了高兴、舒服!”伏兆娥说,“只要店里来了顾客,我们都会主动跟随顾客的目光讲解产品。”她的一个主要的营销方式是:买一百元以上的剪纸作品,将免费得到一幅现场肖像剪纸。肖像上有伏兆娥的签名,而顾客也要在留在店里的那份肖像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很多顾客兴奋地说:我自己也成了名人啦!等待剪肖像的游客常常要排很长的队。

  一个母亲想为孩子买个生肖“中国圈圈”,伏兆娥问:你的孩子是属啥的?顾客说:属猴。她说:家有一只猴,吃穿不用愁。游客听了高兴地买下了。她为自己剪的十二生肖都编了顺口溜:牛是家有一头牛、吃饭不用愁;蛇是金钱万贯、四季发财;虎是虎虎生威、财源广进……“很多顾客听了这样的祝福都很高兴,要讨个好彩头。

  伏兆娥的女儿李剑帮助她把传统剪纸艺术发展成了产业。李剑说,以前,艺术家的产业链很小,他们只有手艺,却不知道怎么来推广、发展;消费者也觉得这些艺术作品高高在上,买不起。另外,靠一两个人手工制作,数量少,不适合向市场推广。

  李剑在大学里学的是广告与传播,既能绘画、设计,又兼顾市场传播、运作。大学毕业后,她就来给妈妈帮忙。第一件事就是去注册了公司,叫“艺盟礼益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

李剑的想法很多,有一部分已经付诸实践。通过她的努力,已与妇联、残联建立合作,由伏兆娥教授出一些徒弟,既能让残疾人有一定的收入和生活保障,又能让剪纸产品的数量上一个台阶。

  她的下一步打算是与企业合作,用剪纸这一艺术产品,宣传企业理念、企业产品,帮助企业设计创作剪纸艺术挂历、贺卡、艺术精品册,挂历上除了贴上原汁原味的剪纸,还预留出企业的广告位置,这样企业维护客户时,送的不单是艺术品,而是文化。

  另外,把剪纸做成精品艺术礼品册。用剪纸表现宁夏的回族风情、贺兰山岩画、特色景点等,适合政府对外宣传宁夏,所有的产品由艺术家设计,创作出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品牌效应。现在,她开发、设计出了剪纸挂历、贺卡、艺术精品册的样本。她的心愿是:不遗余力地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更广泛地进入市场,让更多的人认识、接受、喜欢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致力于回族乐器――埙的制造、改良的杨达吾德,也一直在探索着埙的传统与改良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传承与市场化运作之间寻找着平衡。

  现在,几乎宁夏各个景点都有杨达吾德的西夏陶制乐器厂制作的埙。他说,宁夏的市场已经饱和了,每年约有六七万的收入,可是对比他的陶制坊乐坊的各项成本支出,这个收入是不令人满意的。

  往年的北京庙会,他都会带着自己制作的埙去参加,推广宁夏的回族乐器。在北京、无锡、深圳的文化博览会上,埙的销售非常好,甚至到了被抢空的地步。这个结果,让他意外,也让他很满意。他的心愿是:把埙开发成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适合在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推广,但这需要资金、人力、策划团队。他感到自己的力量有些单薄。每年的旅游旺季,他都会不失时机地带着大量埙去推销,这占去了他大量的时间和资金,从而占用了研制、改进埙的精力。

市场运作谨慎对待

  在“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开发咨询论证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要想更好地保护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反过来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靳宗伟说: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申报而申报,而要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以后作二度、三度深层次的保护。事实上,申报只是开始而不是结束;申报只是保护工作的一个部分,申报成功后的保护任务更重,道路也更漫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把抢救和保护放在第一位,要在不改变其自然衍变的生长过程、不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寻找市场运作的方式与传承保护的和谐结合。

  探究“非遗”的市场化保护运作,首先需要的就是现代人对文化的接受、尊重;其次才是让其能够带来经济价值。因此,“非遗”市场化保护不能被赤裸裸地商业化,而忽视了其文化内涵。


 
 
 
前五篇文章

书味清浊需自品

他把孩子们的命运与国家连在一起

雪顿节:西藏最隆重的节日

藏香:连接天尘的香味

木与纸的朝圣——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

 

后五篇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否只能临终关怀

“申遗经济学”正在让世界遗产蒙难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聚宝盆”,不是“摇钱树”!

用现代意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

昆曲:行走在“小众”与大众之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