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面对面让我们心更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仁爱志愿者走访赤峰喀喇沁旗的东卡拉村和北山根村

仁爱“衣+衣”项目组的志愿者将衣服亲自送到一户户老乡家的手中,衣物本身微不足道,但在亲身与老乡互动交流之后,每位志愿者都收获良多。

一组志愿者来到一位67岁的孤寡老人家中。这个小小房子的房梁塌陷过,现在勉强用砖墙支撑着,屋顶歪斜,让人感到压抑;家里没有电视,没有家具。所有衣裳都堆在炕上,单薄的被褥,简单的锅灶,院子里的井水早几年就干了,吃水要到村口去挑。

就是这样一个处境悲凉的老大爷告诉志愿者,村里那头有一户人家很可怜,家里老头去世了,老婆婆有病,守着一个40多岁的重病儿子,孤儿寡母没有来钱处,却要花钱看病吃药,日子过得很苦,你们帮帮她吧。仁爱志愿者被老人的善良打动,围着大爷合影留念。大爷笑呵呵地站在中间照完相,带志愿者们去看望那家人。

刚走到路口,志愿者刘满祥跑过来,说春天他来踩点时探访过一个老婆婆,生活极为困难,他一直放心不下,想去看一下。没想到他要去的人家正是老大爷要大家去的。一群人一起进了院子,老人迎了出来。那个重病的儿子出去看地了,志愿者没有见到。老人没有诉苦,口口声声感谢党和国家的关心,感谢你们来看我。但是耳听的、眼前所见的已让志愿者们柔肠寸断。

村里有不少人家院子里养着牛,骡子,驴,有的院子里停着摩托车,农用车,住房宽敞规整,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不错。这些人家都是有能力多种经营挣钱的,或者子弟读书后进城工作的;次一点的家境是那些负担少,劳力多且在外打工的人家;贫困户大多因病致贫,少数是缺乏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

改革开放30年,已经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然而农村脱贫致富的路依然艰辛漫长。这通过亲身体验得出的结论,远比通过新闻媒体了解的来得深刻、触动心灵,本以服务苍生,报效人民为志向的志愿者,此刻决心更加坚定。

仁爱志愿者离开小山村的时候,村民们还没有散开。这些衣服不久就会被老乡们忘记来处,衣服也总有穿破的一天,但是相信他们一定会记得曾经有一群穿着红白相间外套的素不相识的人,带着无数人的关爱来探望他们。他们会记得这群素不相识的人曾向他们表示感恩,因为被爱温暖的心一定能记住所有美好的情感。


第二天冒雨走访喀喇沁旗北山根村。村干部带领仁爱志愿者来到山沟里的一个村民组,村子里不多见人,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打工谋生,留守村里的不是老人和小孩,再就是家的病人。

一对兄弟一个13岁,一个11岁,很机灵地指着写着他爷爷名字的衣袋说:“这是我家的。”仁爱志愿者请他们带路,一行人边走边谈。两个小孩懂事聪明,视乎受过良好的教育。谁知随后进门见到他们的奶奶,才知道这是两个苦命的兄弟。他们的母亲在弟弟一岁半时就生病去世了,是爷爷奶奶把他们拉扯大的。他们的爸爸再未娶妻,长年在外打工挣钱,一年回不来几次。爷爷前年中风偏瘫,小叔叔从外地回家照顾老人,打工是农民唯一的挣钱方式,靠那几亩地攒不出小叔叔结婚的费用,所以老大不小的仍然光棍一个……

老奶奶诉说着这种种苦恼 ,勾起了两个缺失母爱的孩子的伤痛,大概也由于这些善良的阿姨姐姐关切的问候触动了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两个小兄弟忽然泪如雨下,怎么也劝不住。据奶奶说,两兄弟学习成绩优秀,都在区里排在前几名。仁爱志愿者鼓励他们好好学习,长大了好有能力报答奶奶爷爷的养育之恩,爸爸以及小叔叔的教养之恩。两个小兄弟频频点头,刚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离开他家时,两个小兄弟恋恋不舍地一直把志愿者送到汽车旁。

另一组志愿者提着一袋沙果回来了,那家乡亲特意爬上自家院子的果树现摘下硬塞给他们,无奈,志愿者只好留下钱买了一袋。山里的沙果脆甜脆甜的,没有污染,是城里见不到的。

送完已过晌午,告别北山根村的乡亲们,仁爱志愿者回到锦山镇。明天,繁重的工作在等着他们。相信度过这样一个喀喇沁的周末后,他们将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为饱满的精神投入工作,继续实践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理想。

 
 
 
前五篇文章

假如中国富二代生在美国

读中华的文需涵咏玩味的功夫

想成为珍珠,先正视自己是一粒沙子

强大在于坚持

幸亏杨澜当初不靠关系

 

后五篇文章

孩子,请闭眼

熬一锅美味人生粥

人与小鸟谁更可笑

转六识、七识才能断除习气

【龙泉原创】坚持爱心素 健康又美丽——访瑜伽教练窦红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