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季羡林先生 |
 
当我从媒体报道中得知季羡林先生病逝这一噩耗时,深感悲恸。作为“国宝级”的北大著名教授,他的逝世,是学界的重大损失。 我从96年3月游学北大,之后10余年曾有幸多次聆听季老的教诲和提携帮助,特写此小文以缅怀 虽然不能经常与您见面,特别是最近几年,也经常传来您身体欠安住院疗养的消息,作为一名在北大曾经聆听过您教诲的“北大边缘人”的我,也很是牵念。 您可能不知道,当我一个人每每走过朗润园您的住处前,就会油然而生敬意。因为我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国宝级”的文化大师,虽曾历经风雨,您却是黄山峭壁上挺立的“黄山松”,越是风吹雨打,越是遒劲挺拔。您是朗润园湖中的一朵莲花,在一片碧绿的莲叶衬托下,一枝独秀,光彩照人。您是我们年轻学子心中的一盏明灯,您的博学,您的勤勉,您的平易,您的良知,无不指引着我们年轻人的方向。 我看过您的《留德十年》、《牛棚杂忆》以及系列描写和回忆北大的散文,都有很深的印象。读您的散文,我们可以读出您的真性情,您的散文好像山中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脾,无比舒畅。清晨的空气最清新,多少人还在睡梦中,您已经挥笔书写您的生活,您的感受,您的心声,在您的书房里不知产生了多少优美感人的散文,多少真知灼见的学术著作。近年来,您常在医院治病疗养,病房成了书房,您的工作室从朗润园搬到医院,《学海浮槎》也许就是您的新作吧,可惜我还没有看到您的新书,有机会,我一定好好拜读。 季老,您在清华早期的散文,我也很喜欢,您的激情,您的细腻,您的想像,您对母亲的爱故乡的怀念童年的回忆,都是不朽的散文佳作。您的散文,不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语言风格可能有些变化,“真善美”却是贯穿始终的。 记得,在北大最初见到您,好像是在96年的一个读书文化节的开幕式上,后来就经常在北大聆听您的讲座。凡是有您的讲座,我总是争取去听讲。您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对我印象很深,您认为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东方文化在以后要引领世界文化的潮流是很有可能的。 西方文化的弊端现在已经很明显,如果不用东方“和文化”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去引导,人类很可能将遭遇重大的人为灾难。曾经有不少人误解理解您的观点,对您有所批评,我觉得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没有全面了解您思想的全面。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就不等于否定西方文化的一切文明,更何况东方文化是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您说是吗?当然,东方文化中的弊端也很多,如封建专制、重男轻女等等,都是需要改进的。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季老,曾对我所从事得曹聚仁研究纪念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我在98年3月开始筹办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我曾冒昧登门求教,请季老为纪念 传道授业解惑,不论出身,唯传播知识和真理为第一要务,这正是北大的优良传统之一。蔡元培如此,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如此, 以上是我4年前写给季老的祝寿信的部分内容。近年我有幸参加季老发起成立的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和东方文化馆,并担任副秘书长,我们东方文化馆编辑的《东方文化》,也曾得到名誉馆长季老的多次题词勉励。故人已矣,风范尚存。祝愿季老一路走好,在天国安息! (作者系曹聚仁研究专家、家谱研究专家,北京香山文化部落发起人,现为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2009年7月11日于京西香山三迁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