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思路度经济危机(上) |
 
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请问,我们如何度过经济危机?我们能怎样让自己更有效率、更努力、更节俭? 前不久,在上一个企业家和高层管理人员云集的课程时,一个公司的老总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 课间时,我找到他,和他分享了一个梦,这是我的一个女性来访者的梦,此前我在本专栏文章《别忙,先感觉一下我自己》中写过: 我梦见我是一只鸟,在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还有很多我的同族,我们都不会飞,我们挤在山洞的岩石上,各自占据着一个窄小的位置不敢动弹,否则就会掉下去。 突然,我找不到我的位置了,最后一个位置被一只不是鸟的动物占据了。它冷冷地看着我不打算提供帮助,我从岩石上掉了下去,像自由落体一样,那一刻我很恐慌。 但在跌落中,我突然发现,我有翅膀,于是我努力地扑腾翅膀,心里有一种莫名的信念,相信我一定能飞,而我果真飞了起来,再也不怕坠落。 我飞得自在而潇洒,我的一些同族也明白了自己可以飞,它们跟着我一起呼啸着飞出山洞,与经过洞口的一群白天鹅会合,飞向蓝天,这时我发现,原来我和我的同族都是粉红色的天鹅。 我们还飞过大海、森林和湖泊。我发现,我们不仅能飞翔,还可以游泳。低低地飞过水面时,有人将水溅起,泼向我们,我觉得这没什么,毕竟这对我们构不成任何伤害。 借这个梦,我解释说,通常,我们每个人只有一套生存的逻辑,我们对这套逻辑特别执著,那时我们就像这个梦前半部分的鸟,觉得生存空间就只有岩石那么大一块地方,自己必须紧紧抓住这块岩石。并且,越到危机时刻,我们就会抓得更用力,担心一旦掉下去就彻底玩完。 然而,或许在任何时刻,我们都可以尝试松手,放开对这套逻辑的执著,那时我们便会发现,外面海阔天空,可以做的选择其实非常多。 譬如,为了应对目前的艰难时刻,作为一个企业家,你可以对原来那套逻辑更执著,变得更有效率、更努力、更节俭,这是一条路;你也可以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将注意力放在练内功上,例如1998年的经济危机时,很多人选择了上课学习;你还可以彻底放弃,尝试新的领域;或者,如果有实力的话,可以学习巴菲特,别人贪婪的时候你恐惧,现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贪婪…… 我讲完这番话后,他说,谢谢,很有启发,的确不必非得再走提高经营效率这条路。 下雨了,要避雨? 并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越是到了危险时刻,我们越容易变得更教条,但从道理上讲,越是出现了危险时刻,我们越是需要改变自己的信条,因为原来的那一套信条常常就是自己目前危机的制造者。结果是,危难时刻,只有少数改变了自己的教条而发展出更好办法的人,不仅可以度过危机,甚至还可以从危机中获益。 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我们对教条的执著。 数月前,一个朋友去三亚游玩,她在海中畅游的时候,突然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这时游泳的人们纷纷跑上沙滩。 跑上沙滩干什么呢?要么是躲在一些地方避雨,要么是打开包找出伞来挡雨水,和我这个朋友一起的人,都在找各种办法避雨,而只有她一个人还在海里游泳。 她回忆说,这真是很荒唐的一幕,难道浸泡在海水中,和被雨水淋一下有根本的不同吗?为什么在海里游泳的人非要去避雨呢? 我回答说,看来,人们脑子里有一个信条——“下雨了,要避雨”,所以当雨水来后,他们自动地想办法去避雨,而没有对这个信条做一个检验:真的非如此不可吗? 我也想起了自己两个经历。一个是上初中的时候,一次夜里下暴雨,电闪雷鸣,但我突然有了一个强烈的冲动,要去感受一下在暴雨里的感觉,于是走出教室,出去走了一圈,自然是被雨淋透了,还摔了一跤。回来后,有的同学说我疯了。似乎是,下暴雨不打伞就出去是犯了禁条似的,但对我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我就此写了一篇小散文,后来一直觉得是我中学六年中写得最棒的散文,有真实体验就是不一样啊! 还有一次是上高中时,是课间休息时,突然下起小雨,所有人都飞快地跑到了教室屋檐下避雨,只有我一人例外,我觉得雨水这么小,就算淋湿了,一会儿就会干,所以我还是像散步一样向教室走去。这时,屋檐下的所有人都对我起哄鼓掌吹口哨,他们觉得我是异类吧,但这样在小雨里走走到底有什么不好呢? 下雨了,要避雨,这在很多时候是成立的,但一旦将这一点视为“非如此不可”的教条,我们就会陷入僵化中,被这些教条给控制。 这三个故事中还有象征意义,下雨可以视为危机,而被危机一刺激后,很多人是立即就去行动,但这种立即采取的行动,经常藏着“非如此不可”的教条主义。所以,这时最好的办法是,略微停一下,检验一下驱动着自己行动的那些信条,而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信条并不可靠。 即便是雷雨天,也不要让教条主义的雨伞挡住你看见彩虹 抄底,是一种教条主义 然而,一旦把抄底当成一个信条,一个人就容易在股市中失去判断力。偶尔有朋友会劝我说,股市很低了,进去吧,抄底吧。例如一个朋友对我说,股市3000点的时候你不进,我服你,股市1700点的时候你还不进,我觉得你有些认不清形势了。股市都这么低了,你还怕什么啊?! “股市都这么低了,你还怕什么啊”,这句话就是一个教条。所谓教条,就是没有进行过理性检验,而盲目信任的信念。这个朋友说这句话,她是没有检验这句话中的道理的,那么这个道理就是教条了。 以前我对经济从来不感兴趣,现在危机时候不能免俗,开始关注起经济和金融了,结果发现一些有趣的资料。 日本1990年股市开始下跌,一直跌到2003年才见底。如果要抄底的话,该怎么抄底呢? 香港的著名投资评论家曹仁超对抄底这种教条的危害性深有体会,他曾在香港股市指数为1700点的时候杀入,认为这是抄底的时机,结果股市指数一路跌到了150点,盲目抄底的苦头吃尽了。 有人问曹仁超说,股市150点的时候抄底总可以了吧?他回答说,这时很多公司都破产了,你抄什么底啊! 抄底,是一个简单的信念,这个信念背后有貌似很踏实的事实——都跌到这个份上了,你还怕什么啊?好像真的没什么好怕的,但如果理性一推论,就会明白,需要怕的东西多着呢。如果光从逻辑上推断,轻松可以推出有从1700点跌到150点的可能性来,也能推断出股市最低点的时候爆发出更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来,自然就不会轻举妄动。 当然,我们也不能陷入在纯粹的逻辑推断中,关键是要将逻辑和形势结合起来,很认真地思考并作出自己的判断来,未来的经济形势会有什么走向,自己要买的一些股票会有什么走向,根据这些走向来做判断,就会比盲目抄底要可靠多了。 说到走向,也不能将这个给教条化。股市最初跌到3000点的时候,有朋友和我探讨说,买什么股票可靠,他的说法是,就买那些最可靠的国有公司,因为无论如何国家都会力保这些公司,所以不会有事。 可能正是这种心理,让无数人陷到中石油的黑色泥潭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