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精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凡我有情,闻是净土法门者,当信娑婆极苦,西方极乐。当信多生以来业障深重,非凭佛力,骤难出离。当信求生决定现生得生,当信念佛定蒙慈悲摄受。由是坚定一心,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乡,岂有因循之念。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送客,穿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佛。

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纯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屡试屡验。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从着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

宝王随息法门,具摄五停心观。若能随息念佛,即摄数息念佛二观。而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嗔恚必不炽盛,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又即势至都摄六根法门。今之悠忽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计数,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决难成三昧。若是利根,一七二七,定得一心,纵光之昏钝鲁劣,想十年八年或可不乱矣。

追顶易受病。大声、小声、金刚、默念,随自己精神调停而用,何可死执一法,以至受病乎?随息不如静听,以随得不好,也会受病,静听不会受病。

三昧境相,唯证方了。若论其法,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虽同水乳,尚未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功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着力。现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

念佛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较彼不摄者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浅之则得一心,深之则得三昧。能真都摄六根而念,决定业障消除,善根增长,不须观心,而心自清净明了,又何致心火上炎之病乎?观心乃教家修观之法,念佛之人,不甚合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普被上中下若圣若凡一切机之无上妙法也。须知都摄注重在听,即心中默念也要听,以心中起念即有声相,自己耳听自己心中之声,仍是明明了了,果能字字句句听得清楚,则六根通归于一,较彼修别种观法,为最稳当、最省力、最契理契机也。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所以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失其要;而又生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念佛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至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三法圆彰,犹如杲日当空,纵有浓霜层冰,不久即化。

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一气不来,定向地狱镬汤炉炭剑树刀山里受苦,纵出地狱,复堕饿鬼畜生,纵得为人,愚痴造业,又复堕落,经尘点劫,轮回六道,虽欲出离,末由也已。”能如是念,如上所求,当下成办。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出苦第一妙法,亦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看念佛是谁,以求开悟而已。若开悟而惑业净尽,则可了生死,若惑业未尽,则不能仗自力了生死,又无信愿,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自力佛力,两皆无靠,欲出轮回,其可得乎?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办做鬼用度,既有愿做鬼的心,便难往生。如已作,当禀明于佛:“弟子某唯求往生,前所作寄库冥资,通以赈济孤魂。”方可不为往生之障。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廿四、廿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五月、九月、为三斋月,宜持长素,作诸功德,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切戒家中杀生。

念佛最要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为,见他人为,则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定折福折寿,不得好结果,宜痛戒之。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不计他对我之尽分与否?我总要尽我之分,能于家庭及社会尽谊尽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皆常念佛及观世音菩萨,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生我之人,及我之眷属亲友,不蒙此益乎?况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欲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

观世音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观世音,念念无间,决蒙慈护,不致有何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冀己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

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信切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

女人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念佛诵经,均当照常。宜常换洗秽布,若手触秽布,当即洗净,切勿以触秽之手,翻经焚香。临产虽裸露不净,乃出于无奈,非特意放肆者比,若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不会有苦痛难产、及产后血崩、儿子惊风等患。纵难产之极,人已将死,教本产妇及在旁照应者,皆同出声念观世音,家人虽在别房,亦可为念,决不须一刻功夫,即得安然而生。不但无罪过,且令母子种大善根。但不可心中默念,以默念心力小,故感应亦小。又此时用力送子出,若默念,或致闭气受病。

一句佛号绵绵密密,常时忆念,凡有忿怒、YIN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种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起,终日由佛不可思议功德,加持身心,敢保不须十日,即见大效。若只偶念一句两句,便欲见效,则是自欺欺人,虽有功德,欲即由此愈病,决不可得。

念佛必须至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卧时只宜默念四字,以免多字难念,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致心火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心向下想,则心便沉潜不浮动,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此为功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一心想于所坐之莲花,自可顿愈矣。若不敢作莲花上坐立想,恐致或有魔事,但向脚底下想,此种心火头火,均可不生矣。

见佛颇不容易,于未得一心前,断不可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着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不见固能功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

闭方便关,拒绝不急事缘,甚为有益,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与我何涉。心未一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况以躁妄心格外企望,或致起诸魔事,破坏净心。

近来修行者多着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不生欢喜贪著,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不为魔转,即能上进故。

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影,以佛菩萨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此影殆宿生有缘之孤魂,冀仗念佛诵经之力,得以超生善道耳。当于课诵回向后,专为回向,令其消除恶业,增长善根,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则于彼有益,庶不负现影一番苦衷。

  人之宿生,何业不造,幸闻佛法,当认真修持,庶可消除宿业,超度怨家。若难解结者,倘肯发菩提心,并诚心超度,无不即解结矣。念佛气闷,非体弱故,乃业障所使,但恳切至诚念,如念不来,则心常忆想,能念仍须用口念,不能念,但心转心忆,久久此业即消。以后凡居心行事,必须向厚道一边做,厚则载福,薄则无福可得,若再加以刻险奸巧,便如山峰峻峙,任何雨泽皆不受,任何草木皆不生矣。

  

 
 
 
前五篇文章

禅心染得千山绿

修行人如何面对世间的福报

怎样做到念佛一心不乱

念佛如同打电话

毗婆舍那禅修法

 

后五篇文章

禅的呼吸

找回我们的初心——读《生活在禅中》

且看英国人说禅——评《禅悦:快乐呼吸16法》

梁文道说《禅悦》

匹萨里有洋葱怎么办?——素食与修行(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