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密参禅师忆虚老 |
 
密参禅师忆虚老 奔赴云门 香林寺古人说:“铁打的丛林,流水的僧人。”中国佛教的作风,僧人到一所丛林参学,经过三年五载学会所有规矩法则,就要到另一个道场去参学。师(指密参法师,下同)住高曼、金山五六年,也常听说广东有一百多岁虚云老和尚弘化一方,衲子云集,禅定智慧广大无边。那一年,高曼寺一下子就有二十多位僧人告假同去广东亲近虚公。当时,师父向来公(指来果和尚)告假,随大家一起前往广东。起初来公不答应,后因师父求法心切,一连三次向来公告假,来公只好说:“那么广东也是高曼寺吧!你到了广东不能忘记高曼寺,到了任何地方也不可以忘记高曼寺。”并且要师父发愿,“生为高曼人,死为高曼鬼”。 师父和同参们向来公告假后一起发足南下,从镇江搭船至汉口转乘火车至韶关,奔赴云门大觉禅寺。时虚公主持修复大觉寺已有三四年,部分工程还在修复过程之中。常住僧众白天以劳动为主,种田、砍柴、挑砖、担瓦无所不做,只有晚上坐二支香。师父到云门进单后,虚公命之任大殿殿主职。大殿内有二职务:一为敲钟殿主师;一为敲鼓香灯师。其他的同参也都被分配各寮口任职。 深参话头 师父到云门后不久,一天穿袍搭衣,独自人方丈室请开示。虚公问:“如何用功?”师父答:“参究‘念佛是谁’话头。”公曰:“‘念佛是谁’的话头参熟之后,要在这个‘谁’字上下功夫。如果光提‘念佛是谁’参究,那是念的多,不容易发起疑情来。用这个‘念佛是谁’的‘谁’字功夫,还要用这个‘谁’字的意思,不能光用这个‘谁’字,这样才会深入到细心功夫”。 师父得到虚公的开示后,依教奉行,改变以前的用功方法。用功时多在“谁”字的意思上参究,功夫得到日益增长。用到后来,师父心里只动“谁”字念头,想动其他念头很吃力,师父觉得这是用功细心的好处。 师父和二十多位南下的同参们,都是多年在金山、高曼坐长香打禅七的,来到云门寺后,一天到晚都要劳动,很少时间坐香,有的同参有些不大习惯。所以大家共推师父到虚公处,要求虚公到冬季能够安排打禅七。虚公慈悲答应大家的要求,命常住大众,先多砍些柴下山,装满柴房,再打禅七,以备不时之需。 是年禅七在大众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如愿举行。在七期中,师父勇猛精进,用功参究。有一天晚上十二点钟后养息时,师父和大众们一起刚躺下,感觉一刹那间就听到了敲四板,跟随大众起床。师父心里想,四个小时一刹那就过去了,就这么快?这是什么境界呢?是不是魔境界呢?心里疑问放不下。次日,即到虚公丈室请开示,说明上述情况;公问:“你心里头有没有难过?”师父答: “没有。,,公说:“你心里头没有难过,这不是魔境界,而是功夫现前的境界。”并对师父印证说: “像你这样的功夫,心里头就根本没有什么生死了,以后再也不要打‘要用功、要了生死’的妄念”。 号称病鬼 师父住在云门寺,废寝忘食,用功精进,做事发心认真,有为法忘躯之精神,很少到寺外观光风景。也因为师父一心用功,平时也不注意身体,身体也就经常发病。为此,虚公常说师父是个病鬼。身体虽说是臭皮囊,但也是用功修行的工具。虚公此“病鬼”二字真谓意义深远。 师父在寺内也常听闻到寺外不远之处有急流瀑布,风景优美,但却不曾前往观赏。有一天,师父和同参智悟法师从外地收稻谷回寺。两人在路上谈起急流瀑布,就顺便去参观一番。到了瀑布附近,只听到水声哗哗,听不到其他声音。走近瀑布跟前,水花飞溅,漫天水雾,气势滂沱,甚是壮观。然而这漫天水雾,却给师父带来了身体上的病苦。病魔现前,久久不愈,为免徒增烦恼,师父决定放下万缘,准备往生。 师父叫同参们帮忙抬床铺,头朝西边方向安放。然后再去向虚公请开示,请教虚公:“往生西方念佛,念四字来得快,还是念六字来得快?”虚公听后,即骂了师父一顿:“你还有那么多的心呀!”师父只得回房叫同参助念,求生西方。过了一二天,虚公半夜里打着个小灯笼来到师床边,安慰师父说: “我这有几颗药丸,你吃了明天就会好的。”师父吃下药后,睡了一觉,第二天一早起来,果然身心轻松,高烧减退,恢复了健康。次日,师父便去问公:“这个灵丹妙药那么好,是从那里得来的?”虚公说: “我以前去香港时带回来的。” 调伏客僧 有一天黄昏,虚公独自在山门外散步,见远处有一僧来,仔细一看是个马溜子,即便回寺关了大门。此僧到了寺前,见大门已关,只得在门外坐着。过了一会儿,知客师智悟法师开山门巡查,见到门外坐着一个马溜僧,就骂:“你在这里做什么?不好坐在此地,赶快滚开!”客僧大怒,与知客师大吵起来。师父所住的房间靠近山门,听到外面有吵架的声音,即出门来看,见两人吵得正凶,几乎动武。师父即上前劝说:“老修行别生气,你从那里来?我们这位知客师傅年轻不懂事,请你谅解。有话好说,咱们到寺里面去谈。” 进了寺院客堂后,师父问客僧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客僧回答说:“我要到香港弘法去,没有路费,听说你们虚云老和尚很慈悲,所以我到这里来要点路费。我刚才在山门外看到了一个老和尚在转来转去的,是不是虚老?见我来了,就进寺关上山门,我只好坐在外面。想不到那知客师连门外也不让我坐。你说我生气不生气?”师父即向他道歉:“真是对不起,不好意思,请你先在这里坐一下。” 师父自己即人丈室,到虚公前告诉客僧之事。公说:“我刚才在门外已经看到了,见是个马溜子,所以没有理睬他。现在他既然进来了,那就请他到丈室来吧!”师父即到客堂接客僧到丈室。虚公就说: “大德怠慢,我是个老朽,无用,眼睛又花,刚才实是没有看到大德,请你谅解。”并叫侍者拿饭菜来给客僧吃,吃好饭,虚公还给他一点钱做路费,对客僧说:“你到香港后,要好好弘扬佛法。”师父即带他出丈室。在回客堂的路上,客僧说:“这一会老和尚就像一个慈悲的老和尚。这个知客师还算有点运气。我是当过兵的,曾任过国民党军队团长。我有点指神功,如果你不来劝说,我就要将知客师点死。幸亏你来的及时,将事情化解了”。 师父带他到客寮安单,次日早晨,师又将客僧送至山门外,并且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棉袄送给了客僧,并对他说:“祝大德早日到香港弘法!”客僧高兴而去。 愿同受难 一九五一年春,有恶人向当地公安部门告状,诬告云门寺内隐藏特务和发报机,并且诬告虚公有私藏很多黄金白银等等。事先,妙云法师已得知有人跟踪了自己的行动,于是即向师父说:“密师傅,云门寺要遭大灾难了。古人说树大招风。请你赶快离开这里。我已无法逃脱,我准备从今天起,开始打饿七”。 师父想,虚公没有离开云门寺躲避灾难,我也不能逃难,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所以就等待着灾难的到来。果然,等到妙云法师打完饿七后,第八天,妙云法师等十几人被拉走查问,虚公独自被禁闭在方丈室内询问,师父和常住一百八十多位僧人被集体禁在禅堂里,每天一个一个地叫出去询问,询查时间近半个多月,虚公也因此而身受重伤。后来在俗家弟子武汉军区陈司令员和国家李副主席,以及虚公海内外诸大护法的亲切关怀下,总算解救了云门寺的灾难。 同锅吃饭 “云门事件”后,虚公身体极为虚弱。常住僧众执事讨论,不让公操心大众生活问题,实行分家,各自劳动,各自生产、吃饭。于是将常住仓库内的油米都分到一百八十多僧人手里,让每人自己买小锅做饭。常住油米储存在仓库里看似很多,可分成一百八十份后,各人得的就很少了,没有几天可以吃。怎么办呢?常住山上有柴,可让大家随便砍随便卖,以此来换米度日。 卖柴要挑五十里路到韶关市场上去卖。平时好吃懒做的人,这下卖柴可都拿出了真力气,都能挑一百多斤。师因身体不是很好,没有什么力气,只能挑二三十斤上市。韶关的本寺护法发动全市信徒,凡是见到云门寺僧人卖柴都要买下。几天后,虚公叫师人方丈室,对师父说:“你没有力气,不要去卖柴了,跟我一起来吃饭,我还有几个钱,还够咱们两个维持几个月生活的。”就这样,师和虚公两人同锅吃了三个月饭,其他常住僧众各自另吃,连大殿角落里也搭起了小灶来。 告假相送 自从一九五一年春“云门事件”后,搞得人心不定,很多僧众转道去了香港。当时去香港很方便,只要有寺院证明,关口就不阻拦。 师父的一位老同参仑参法师要去香港,劝师父也去。两个人的火车票都已经买好了,准备告假出发。虚公得知,叫师人丈室,痛骂一顿: “你到香港去送死啊?因果难逃,世上没有便宜之事。”师父只得留了下来,同参告假而去。 一九五二年春,中央政府统战部请示毛主席审批,要成立中国佛教协会,四次电粤,请虚公北行并派人南来护送。公乃选寺中老成僧人护院,安众已定,择日而行。 师父得知虚公要上北京,另有消息传来扬州高曼寺来果老和尚也受灾难,所以向虚公告假,要回高曼寺看望来公,虚公同意。 第二天,向虚公告别时,虚公握着师父的手送出寺门。直至三华里,师父再三恳请虚公留步,虚公这时才放开手。虚公手里原来是捏着一把钱,要给师父做路费用。随后,虚公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到武汉后,命师将此信要亲自交给武汉军区陈司令员,并要师告诉陈司令云门寺遭难的详细情况。 惊动上海 一九五二年冬,虚公参加北京召开的“成立中国佛教协会”筹备会后,南下来到上海玉佛寺。师父闻讯,赶去玉佛寺拜见虚公,当时情景十分热闹。上海市的广大信徒,听说一百十四岁高龄的虚云老和尚来沪,几乎每天都有将近二千人左右在玉佛寺排队看望虚公。 玉佛寺建寺五十多年以来,虽设有禅堂,却从未打过禅七。此次虚公来沪,可谓因缘殊胜,是一个打禅七的好时机。于是到次年正月,惟舫大和尚及诸大护法,请虚公在玉佛寺主持禅七法会,并请虚公为主七和尚,同时又在上海各寺院邀请六位老禅师任班首。 虚公推荐师父任禅七班首,在禅七当中轮流讲开示。为期十四天的禅七法会中,虚公和师父一老一少所讲的开示,四众弟子最能领悟。此次法会,是玉佛寺历史性的首次禅七,轰动了上海佛教界,引发了四众弟子对宗门大法的虔诚信仰和高度重视。 (摘自密参法师弟子昌融2007年撰述《密参法师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