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金刚经》释义十二 |
 
“饭食讫”,饭与食两个字本应颠倒过来,因为饭是名词,食是动词。然而当饭字念成平声就是吃的意思,食字念成去声就是饭的意思,即吃完了饭。 “收衣钵”,用完斋饭之后,还有持戒的规矩。盛放饭食的钵应洗一洗,然后装到钵囊里去,把它挂起来。入城时所穿的僧伽黎也要折好,装在衣袋里也把它挂起来。收衣钵是一个生活细节,但这样做有一个好处,在于训练自己心的内收,心往内安住。在生活细节当中,这些小细节可以作好,其实就是在修持戒法,因为戒法就是在收摄我们的六根,使之不放逸、不攀缘,这样就不容易去缘执不善法、不善境,反而能以清净的诸根去造作善业。所以,心的那种飘荡不安,对修道人来讲是最大的障碍,心若能够安住,不会飘荡,不会坐立不安,修行才会稳健,这是可以从小细节里面去注意的。 “洗足已”,收完衣钵后,接着要洗脚,为什么要洗脚?在印度有鞋子没有袜子,佛规定不许穿鞋子,因为比丘行苦行,不许骄傲怠慢,所以平时只许赤足走路。那么要在什么时候才可以穿鞋呢?即在瓦、砾、沙碛之地会把脚刺破流血时,才许穿鞋子。佛以身作则,在入城乞食时赤脚,不穿鞋,走六里路到舍卫国大城去次第乞食,乞完再走路回来,这么一往一返地走了十多里路,双脚沾染尘埃,为了让自己去打坐能身心清净,所以需要先把脚洗一洗。 “敷座而坐”,“敷座”就是展开这个座具,有两种情形:一种安排好一些上座的座床,一种只是在干草上敷一块布——坐具。此处的敷座,就没有讲到座床,应该是以坐具为座而坐!大众“敷座而坐”的目的:一是等待佛开示说法。二是安住于正念中。普通人的身体虽是坐著,但心不一定在那里,所以要检验自己的身心,不管是在哪个阶段,哪个年龄,你出去走一趟,回来马上检验自己,看心的能量有多强?一个人坐的姿势同他的心性有着密切的关系,身正则心正。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素养,妄念纷纷,他的身体不可能正。反之,一个人正义凛然,他总是挺着腰杆的。唯唯诺诺的人总是点头哈腰。自以为是,功高我 慢的人,走在路上眼睛看着天。佛“敷座而坐”,是显示佛以身作则,将自己打坐的位置铺一铺,抖一抖,弄得整整齐齐,也没有叫学生服侍他,更没有叫个佣人来打扫打扫,都是自己做。生活是那么严谨,那么平淡,而且那么有次序。虽然如此有次序,但我们要知道佛无时不安住于正念之中。《金光明经》说:“是时如来游于甚深法性,过诸菩萨所行清净”,玄奘此处译文为“端身正愿住对面念”,义净译为“正念而住”,每次佛陀讲法前都安住于正念之中。修行人平常生活中身体端直很重要,斜着靠着等不良姿式会使气脉不通畅,健康和记忆力都会受影响。 以上佛所展现的平实生活,但是他的境界却是最究竟最圆满,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佛都神格化,佛在本经中的出场并没有奇特的现象,我们不要从外相上作判断,否则会使众生看不到真实的佛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