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旦佛法,传自印度,迨後而有八宗之分,宗史分明,若稽其脉络,则简编具在,按图 索骥,不待搜求。惟於台贤净土而外,欲知各宗之在印度,其创宗立说,诸祖传承之概略, 则戛戛乎其难矣,就中尤以禅宗为甚!盖禅那教法,固未有盛於印度,但印度佛教,严格言 之,仅有中观丶唯识之分,禅宗尚乏独立宗派之存,而印度又为不甚注重历史之国家,是 更难有「禅宗史」之作,所以梁任公曾有:「禅宗虽云西土有二十八祖,但密之又密,舍前 祖与後祖相印接之刹那顷,无能知其渊源,其真伪固不易辨…」之言。 原夫世之言禅,每谓始於 释尊拈花,迦叶破颜。遂谓此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直 指人心,见性成佛」之嚆矢。事之真伪,犹有疑者,但在此以前,尚有文殊菩萨白捶曰:「 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释尊无言下座;以及释尊为众说法,指地而言:「在此建梵刹 。」帝释乃插草於地,谓已「建立梵刹竟。」实已开其先河。凡此皆为不明史事之故。至言 「不立文字」,亦未必尽然,盖释尊说法,属於经藏者,十居其八,说及禅定,见於杂阿含 者为多,见禅岂真「不立文字」耶?特侈言研究佛法之徒不曾探求於阿含,甚至见引用阿含 经典者,反讦为怪说,是亦「吴牛喘月」而又甚也。 至於吾国之有禅宗,始於达磨东渡。尔後丶一花五叶,各鼎其盛:临济则全机大用,棒 喝齐施。曹洞则君臣道合,正偏相资。沩仰则明暗交驰,体用双彰。云门则三句八要,一字 答难。法眼则闻风悟道,见色明心。初,六祖慧能,承黄梅衣钵,宗分南北,悟有顿渐,曹 溪一滴,法脉绵延,不特蔚为中华文化之光,且外播於日丶韩,成为佛教第二祖国,此为吾 学佛行人,所引以自豪者也。 尝考中华之禅,既分灯於印度,然其发扬光大,曷能而几成喧宾夺主之势?盖祖师西来 ,适丁六朝纷乘之局,其时社会生活变化,最为明显者,厥为土地之集中与商业资本之独占 社会生活结构既生变化,亦即说明畴昔以儒家学说为本之政权发生动摇,故老庄思想遂乘之 而复兴。诚如众所共知,老庄对於万物根源丶支柱丶归趣,认为乃绝对之一理,无有差别观 念,以缓和人生对「死」苦之感觉,同时亦以摆脱人生之烦闷与执着之福音,凡此皆与禅之 平等丶正位丶绝对相似。且自五胡乱後,衣冠避难,庶姓流移,尽室投奔,咸趋江左。华南 民族性偏胜於超凡脱俗,轻视现世,故与老庄哲学相近之禅理,易为南方民族所接受。此外 ,复因来华之禅师,大多学深养到,威仪具足,方技术数,显扬神异。是以风行草偃,摄化 益广。基此因缘和合,故能成青蓝冰水之况,蔚成一代风尚,其在斯乎? 慨自元明以降,禅宗式微,强调「禅」为教外别传,无视经论之重要,以为端坐思维, 方为实相;又学师家几句语言,自诩禅机,而不虞老狐之堕。修净业者,间 或盛唱「禅净双修」,但仅知永明四料简,而不知祖述於安般禅。或见宋之道济,今之金山 活佛,以为禅师行藏,不备不庄,毗尼弗守,轨范是弃,而抑知「百丈清规」「禅苑清规」 之订立,实与尸罗相辅而相成。台贤两家徒裔,锲而不舍於「禅堕暗证,如单轮只翼」,与 夫「禅为有教无类,华严方为诸经之母」私说,自居於教宗,而不知慧文丶杜顺之法偈,乃 禅观所演成。迨显密分途,密宗俨然与其他七宗相对而不相即,不知在未独立以前之「杂密 」与西藏四密之「事密」,实即禅宗依教修心之禅那。执此以观,岂非入主出奴,数典忘祖 者乎?! 又有进者:在吾国素有历史考据癖之称,而又以研究「神会和尚」自尚之胡适博士,在 其序朝鲜金九经先生所着「楞伽师记」竟云:「……惠能是曹溪南宗的开山祖,将来他们的 门下就成了楞伽宗的革命的领袖。」诚然,禅宗自初祖达摩,以迄四祖道信,均以楞伽为印 证修悟之资,至五祖弘忍,始以金刚授之六祖慧能,故若言「楞伽宗的革命领袖」,在外表 言,当为五祖,而非慧能门下,倘就其内含言,从三祖僧璨之「信心铭」以观,真如缘起之 楞伽丶起信系,与诸法皆空之般若丶三论系,已趋一致调和,且「信心铭」综合两系思想, 特重於般若丶三论思想之阐明,岂待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乎夜半密传,方由楞伽而转 於般若。须知:佛法随世为教,要视摄化徒众之方便为如何,自不能囿於某经某论。方祖师 西来,众生滞相离心,故入义学者,悉斥去之,苟不察其救弊微权,而据以为实,则禅那乃 六度之一,佛陀所指,般若为禅定所求,还可废乎?故时而楞伽,时而般若,契机以施教, 应病而与药,其理明甚,非所谓「革命」也。此犹之三皇治天下善用时,五帝则易之以仁信 三王又更以智勇,盖风气随世而迁,故为治者亦因时而驭变焉。博士通人,犹有此失,他可 知矣。 苏长公云:「史何为而作乎?其有忧也。何忧乎?忧小人也。」日僧孤峰智璨者,原着 之「禅宗史」一书,将中丶印丶日三国禅宗之渊源及其传承,乃至三国之历史地理,以及民 族特质,利於禅那之因素,纪远载微,辨宗连支,作有系统之叙述,为全面性之报导,执其 简而驭其繁,取其大而不遗乎小,琼然绝出常伦,诚习禅之津梁,研史之良乘也。展卷捧读 ,令人对中丶印丶日之「禅」丶「宗」丶「史」三者,而有深切之了解,且兴继往开来之志 焉。 印海法师仰承慈航老法师遗嘱,录为曹洞宗第四十八代接法传人,祖德师恩,每以虚忝 法脉为惧,平日性情温厚,行解并进,实有曹洞宗风,具体而微。年前选译孤峰原着中国部 份,刊於海潮音杂志,译笔流畅,不失原着面目,故每为禅客所赞叹,兹应信众之请,续将 中丶印全部译竣,其无负师志,随顺众生,盖可知矣。寿彭以近事三宝,曾分校事微劳,乃 承法师不弃,并徵序以唤起同修研究兴趣。自维钝根,未悟上慧,业深障重,安敢言序?无 已,惟有仰体法师慈悲本怀,爰不敢以不文辞,谨缀数言,以弁其首,识者得无讥为「佛头 着粪」乎?是为序。 中华民国六十一年佛欢喜日三宝弟子郑寿彭 敬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