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家生活的其他器具——禅镇、禅氇、曲录、界尺、针筒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家生活的其他器具---禅镇、禅氇、曲录、界尺、针筒

  禅镇

  禅镇同佛家僧众们日常使用的锡杖、刮舌刀等器具一样,被列为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禅镇是僧众们在坐禅时,用来警策睡眠的器具。禅坐之时读经枯燥,容易昏昏欲睡,刚开始的时候唤之,再昏睡则牵其衣,还昏睡乃用禅杖,最后不行改为禅镇,以警醒比丘刻苦精进。

  《十诵律》记载:“佛世时,有比丘于众中昏睡,佛陀说:‘后以水洗头警醒。’如果昏睡仍不止,可以用禅毡掷之。如果仍睡不止,如此可用禅杖警策。取禅杖时,应生恭敬心。以两手捉禅杖顶戴顶上,应起身看大众余睡者,以禅杖筑之,筑已还回本坐。如果大众中无昏睡者,还以禅杖着本处已坐。”如果禅杖还是没有用,“诸比丘故睡,如此则可用禅镇,即作孔已,以绳贯孔中,绳头施纽,挂于耳上,去额前四指”。如果着禅镇时还是睡着,以致禅镇落下都不管用,这时就应起来出去行走,以醒瞌睡了。后来,由于昏睡的比丘起来行走提神时,来往混乱,于是佛陀就教导他们,行走应该像鹅群走路时一样,次第而行。

  禅镇的形状,据《资持记·钵器篇》的描述是这样的:“禅镇如笏,坐禅时镇顶,镇作孔施纽,串耳上,睡时即堕地。佛言:‘一堕听舒一足,二堕舒二足,三堕应起经行。”’《释氏要览》中也说:“禅镇,木板为之,形量似笏,中作孔,施纽串于耳下,头戴去额四指。坐禅人若昏睡,头倾则堕,以白警。”

  除了用木板制成禅镇以外,也有用其他材料制作的。《止观证真私记》中记载:“禅镇者,用骨牙角者,可方一寸许,若有睡者,着顶上。头若正时则不落,若睡时,头动则落膝上。”

  禅毱

  禅毱,又称禔毱、禅毡,是一种毛球,如果在坐禅时,有昏沉瞌睡的僧人,就用禅毱向他掷去,以使其警醒。《释氏要览》说:“禅毱,毛球也,有睡者,掷之令觉。”因此,禅毱和禅杖、禅镇一样,也是僧众们在坐禅时,用来警醒昏睡的器具。《智度论》上说:“菩萨供给禅者衣服、饮食、医药、法杖、禅毱、禅镇,令得好师教诏,领得好弟子受化”。

  曲绿

  在常人看来,佛门净地,语言当然也应该是干净的了。可是,在佛教史籍的记载中,也常见有僧人“骂人”或“挨骂”的故事。如和尚骂人,《云门文偃禅师语录》中说:“诸方老秃,曲本禅床上座地,求名求利,问佛答佛,问祖答祖,屙屎送尿也。”又如和尚挨骂,《普灯录·应庵华禅师章》中说:“虎丘忌日,拈香日:‘平生没兴,撞着这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着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木,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

  在上面故事中,和尚们骂人或挨骂的话语中所提及的曲录、曲录木,是僧众们打坐、说法时所坐的坐具,又称“曲录木床”、“曲木”,俗称“禅椅”。《大明高僧传》上说一位僧人,“二十年来坐曲录床”,就是此物。录即刻木,原来是胡椅的俗称,所以曲录也被称为圆椅、交椅、参椅。曲录的尺寸比一般木椅略大,以便于结跏趺坐。

  曲录是用天然树枝、树根、竹、藤等随形加工而成的,其形状弯曲,有四脚,两脚交叉,有椅背,因其形状屈曲,所以名为曲录。《长物志》中说:“禅椅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结曲臃肿,槎材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斤者为佳。”

  界尺

  界尺是一种文具,是用来画直线、打方格或压纸的工具。其制作材质并无严格规定,举凡铜、铁、玉、石或硬木等材料均有所见。五代时人赵光蓬,官至一品宰相,以文行知名当时,绰号“玉界尺”。玉石温润,界尺方直,“玉界尺”正好符合赵光蓬温润方直的性情。《五代史·唐赵光蓬传》中说:“赵光蓬,字廷吉,在唐以文知名,时人称其方直温润,谓之玉界尺。”纪晓岚的《界尺铭》则这样写道:“以静镇浮,罔弗妥帖。谁日魏收,如惊蛱蝶?”

  有人认为界尺就是戒尺,但据《禅林象器笺》“器物门”所载,界尺为僧众资身细器之一,是用以画界或镇纸幅的,与戒尺的用处有所不同。看来在佛家生活中,界尺本就是学习、写字或作画用的文具。”

  针筒

  针筒是佛家僧人的随身物品之一,《摩诃僧祗律》中说:“随物者,三衣、尼帅坛、覆疮衣、雨浴衣、钵、大犍稚、小犍稚、钵囊、浴囊、漉水囊、二种腰带、刀予、铜匙、钵支、针筒、军持、澡罐……”

  佛经中有许多关于针筒记载,如《四分律》中说:佛陀在舍卫城给孤独园,六群比丘四季云游,逢雨季水涨,漂失衣钵、卧具、针筒等,并伤及生命。《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中也记载着,佛陀在世时,一位名叫莎伽陀的长老因饮酒而酒势发作,近寺门边倒地,他的“僧伽黎衣等,洒水囊、钵、杖、油囊、革屣、针筒,各在一处,身在一处,醉无所觉”。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僧众们也随身携带有此物。《古尊宿语录》记载有这样的问答,问日:“佛法还有变易也无?”答同:“钵盂、鞋履、拄杖、针筒。”在敦煌石窟艺术中的西夏服饰中,也有腰带针筒的刻像。如莫高窟四。九窟东壁“回鹘王及其眷属供养像”中,回鹘王面型丰圆,眼小,鼻高,头戴云缕冠,穿圆领窄袖盘龙纹袍,腰间束带,垂占蝶七事(即打火石、磨刀石、解结锥、绳、针筒等),着长靴。由此可见,针筒也是中国僧众们古来就随身携带的常用物品。

  针筒的用途,可能是用来治病的。在古代印度,针筒就是一种治病的医疗器械。《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咒经》上说:耆婆“出胎即手持针筒、药囊,为世医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也记载着,(耆婆)“生时一手把药囊。一手把针筒。昔誓为医能治他病”。《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则说:“与有胎女人吐下药,及灌一切处药。若针血脉,乃至出眼泪药"这样说来,僧众们所携针筒中的针,恐怕类似于中国中医针灸时所用之针。

 
 
 
前五篇文章

“红楼”真俗二谛的互补结构

念佛三大利益

古今圣贤往生摘录

助念须知

梁文道禅修之路

 

后五篇文章

佛母般泥洹经

观音楼与妙吉祥室

弘忍、慧能、怀让、希迁与禅宗的创立及其在荆楚的流传

“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

禅者眼中,万物皆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