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道霈禅师评传》后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道霈禅师评传》后记

  马海燕

  “留得枯荷听雨声”——很久不曾听到这样动心的诗句,听到它从娇弱的黛玉口中说出,心中那种感动真是不可言说。就因为当年这份感动,我走上了研究佛学之路。人或许就应该有这样的品性,世事本无所谓善与恶、美丽与丑陋,性情不同的人,他所赏玩的亦不相同——但关键在于你要认识到你自己,不要随波逐流。

  古都金陵的秋风秋雨,那满地梧桐叶拨动了我的玄思,于是开始了本书的撰写。道霈禅师,这位数百年前的古人,他吸引我的是他的率真!

  写这本评传,缘于我与“鼓山禅”的学缘,我曾经以《鼓山禅研究》为题作了我的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论禅学,我当然更敬仰于永觉元贤大师的声望,而道霈(自号“旅泊僧”),我则自认与其特别的“亲近”,这其中百味交陈,有仰慕,也有惋惜;有同情,也有愤慨!每每想到他的人生,我就彻夜难眠,想着和他一路随行、参学,踏遍南方的山山水水,体验天涯游子与精进佛子无尽的艰辛。

  其实,只是因为我自己的肤浅,所以没能去深入挖掘道霈禅师的佛学思想,那将是一个无尽的宝藏。道霈对华严学、天台学都有着精深的造诣,其煌煌巨著《华严经疏论纂要》正有待于今人好好地学习与探究。而按我的体会,道霈禅师的一生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他对父母、恩师的深情,知恩报恩(孝),二是对智慧、对人生解脱的不懈追求。在生平部分,我尽可能地体现他的这些特点,而禅学思想部分,我则侧重于澄清“高僧”与“名僧”之别。我之所以用许多的笔墨来写“鼓山禅”,不仅仅是因为我曾研究鼓山禅,更主要的是将道霈放置于鼓山禅这一特殊法系之中与当时的主流禅宗界(那些受新朝权贵及文人士大夫恩宠的“名僧”们)进行一个鲜明比照,由此凸显鼓山禅特立独行的真精神。鼓山禅的佛教立场是令人赞叹的,这也是我衷心敬佩元贤与道霈的原由所在。

  《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有言:“当念父母及善知识恩,是故知恩常当报恩。”知恩报恩,这是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都必须做到的,更何况是发菩提心的学佛者。

  自大学毕业以后,我离家外出求学,数载走南闯北,时时处处无不在想念父母家人。。。。

  当然我也要感恩我的善知识们。。。。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本书的出版;还有我最亲密的朋友们,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或影响了我。

  本书的初稿经由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的博士生刘因灿、王驰、白光、王忠林、吴容锡(韩国)等同学帮助修改,他们提出了许多具体的修改意见。能与诸位同学志趣相投,缘聚于秀美的南大校园,并时常一起探讨各种学术问题,使我受益匪浅。....我确信,此书只是鼓山禅研究的一个粗略开始,鼓山法脉与台湾佛教有着的独特因缘,随着鼓山法藏的整理与出版,有关鼓山禅以及道霈的研究一定会有更深入的进展,而我则可能要告别这段“鼓山禅缘”了。本书作为我之前学习生涯的一个成果,虽然有些幼稚,但我一定会倍加珍惜。【原文有省略】

  (《道霈禅师评传》将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系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福建历代高僧评传》系列丛书之一)

 
 
 
前五篇文章

《大乘起信论》的往生思想

文字禅:“禅教合一”发展的必然产物

明末清初鼓山为霖道霈禅师生平考述

岭南禅宗地

鸠摩罗什舌舍利塔与海藏禅林

 

后五篇文章

《坛经》“无念”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禅的探微

非理性放生,请手下留情

中国汉传佛教素食传统形成的原因

梁武帝天监三年发菩提心“舍道”真伪考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