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禅宗文化在宜春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一)回首过去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发展是在中国。佛教诸宗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最大影响的有三宗,即: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其中,禅宗又被称为“中国化的佛教”,与中国传统儒学的交融契合远在其他佛教诸宗之上。
  宜春的古代佛教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期,西域沙门徒昙便在靖安雷公尖创建了双林寺。唐宋时,宜春地区佛教已进入鼎盛期。北宋诗人黄庭坚有诗云:“我行高安过萍乡,七十二渡绕羊肠。水边林下逢纳子,东西南北古道场。”一路所见尽是和尚、寺庙、可见佛教之盛。
  宜春早期禅宗,主要是南岳怀让的门徒马祖道一来此布道,而陡然兴盛的。马祖弘传禅法的布道踪迹,几乎遍布了宜春地区各地。马祖布道,主张“自心是佛”、“凡所见色,即是见心”。这种新兴的禅宗,在民众中很受信仰。一般政令难以发动的地方,官吏借禅师的说服,政令通告轻而易举,故当时学禅的人常为官吏所欢迎。贞元四年,马祖圆寂,归葬靖安宝峰寺,谥“天寂禅师”。
  怀海是马祖门下首座。唐德宗兴元元年如奉新百丈山,从学者甚众,世称“百丈禅师”。怀海对禅宗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创制了《禅门规式》,后称《百丈清规》。如果说第一个使印度佛教教义中国化的人,是禅宗六祖慧能的话,那么,第一个使印度佛教戒律中国化的人,便是怀海禅师。也就是说,禅宗的“中国化”,定型于怀海。他主张“学众皆入佛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种农耕一体的集体作业,摆脱了僧侣*布施度日的印度式寄生生活,又大力开发了山区农业。北宋诗人苏辙在宜丰黄檗山所见的“黄檗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宜春仰山所说的“兹事且置饱吃饭,梯田米*如黄埃”,都说明了农禅一体的成功。元和九年,怀海圆寂,葬百丈山,谥“大智禅师”。
  禅宗发展到晚唐,由于传播地区愈广,遂有宗派之分。有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五家”临济宗在宋代又形成黄龙、杨岐两派。合称“五家七宗”。禅宗五家中,就有三家五宗与宜春有着渊源关系。
  临济宗的开山鼻祖为唐代高僧希运。少年在福清黄檗山落发,后云游四海,曾参怀海禅师,终住宜丰黄檗山。希运深受宰相裴休推崇,其禅风大盛于江南。希运弟子义玄受希运印可,往河北镇州建临济院,弘扬佛法,遂成“临济宗”。希运圆寂后葬宜丰黄檗山,谥“断际禅师”。
  沩仰宗为唐代高僧慧寂所创。其师灵佑大师为怀海“上首弟子”。灵佑于潭州沩山,慧寂于袁州仰山,师资相承,别开一派,即为“沩仰宗”。唐昭宗大顺二年,慧寂圆寂,灵骨葬仰山。谥“智通禅师”。
  曹洞宗的创始人为唐代高僧良价。于唐宣宗大中末年,住宜丰洞山。其弟子本寂往住抚州曹山,继承师法,禅法大成。是为“曹洞宗”。良价于唐懿宗咸通十年圆寂,身葬洞山,谥“悟本禅师”。
  禅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既深又广。包括政治、经济的反映;语言文字的表达方式;文学艺术的形式风格、思想体系;民情风俗的习惯;国民素质、社会状态等多方面。而昌盛于唐宋时的宜春禅宗,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二)走进现在
  为了了解禅宗文化在宜春的现状,我们决定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调查宜春城乡的化成寺、仰山太平兴国寺、慈化寺。
  3 月13日,我们来到了位于宜春市内的化成寺。在秀江北岸上游拐弯处有一座小山,山上怪石嶙峋,绿荫蔽日,古木参天。半山腰上即是化成寺,始建于唐代,因唐文宗时宰相李德裕曾被贬在寺中读书著文而声誉显著。据说曾经寺内每晨钟暮鼓一敲,铿然之声,随河水清风传送开来,全宜春城均能听见其幽雅、肃穆之声。今天我们走进化成寺,路旁扩建了一些亭台与各种佛像,最引人注目的是观音像和大玉佛,十八个小型罗汉以各种姿态在静观人世沧桑。护栏上雕刻着禅宗的名言。只是人很少,既不见钟声,亦少有佛音佛香。只有少数几个人在求签问卦。化成寺外有一空地正在施工中,准备建大雄定殿,我们采访了寺僧一些情况……
  3月28日,我们一行来到城南八十里的仰山。走进曾经的沩仰宗圣地。一路行来,颇有《兰亭集序》中所描绘的意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我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先来到了后山的仰山塔林,据说仰山塔林有多处,我们所到之处,见塔身残缺不完,众多碑文早已漫灭,难辨识其内容。根据当地村民的介绍……随后我们来到太平兴国寺的遗址。据《宜春县志》载:“太平兴国寺在城南集云乡大仰下,即慧寂禅师修真处。唐会昌赐名栖隐,宋改今额……”其时,太平兴国寺被称为“江右名刹”,黄庭坚、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都曾慕名过寺造访。赵孟頫曾书重建太平兴国寺碑文。但1980年冬,兴国古寺被殿上村民损毁。当地村民介绍,我们现在所见这一民房及菜园就是当日兴国寺遗址。真是情随境迁,让人感慨万千。我们尚能找寻到的就是那一抹红色的墙基,那两株相传原植于寺中央天井内的银杏,还有寺前100余米远的小溪中那一只背负神道碑的灵应石宝龟。
  4月11日,我们来到距宜春城区100公里的慈化镇,去瞻仰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天下第一禅林”的慈化寺。据《宜春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自从朱元璋题封后,“天下大慈化”的美称便流传至今,并名扬大江南北。走进寺前广场,两边是一对建造精美的六边形的牛角塔遥相呼应。山门的正上方传说是天下来客书写的“海阔天空”四个苍劲有力、飘飘欲仙的镏金大字。走进寺内,发现竟然规模宏大。大厅中央是栩栩如生的开山祖师普庵神像,整个寺内有巧夺天工的雕塑,有色彩斑斓的壁画。大雄宝殿正中央矗立着形象逼真的释迦牟尼像和千手观音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但是庙内却显得很萧条,各种雕塑堆了不少灰尘,壁画很多已脱落,新扩建的观音殿也是香火稀少。我们在那停留了一个多小时,其中没见到一个真正僧人,只有一个穿着便装的村民在主管打理着一切。
  (三)展望未来
  经过实地考查,我们发现,曾经辉煌的宜春禅宗文化到现在已经几近消失。一些信徒也只是知其皮毛。作为曾经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过深广影响的禅宗文化,我们认为,在宜春,在当代仍有提倡的必要。
  倡导宜春禅宗文化在当代有它的现实意义。
  首先,我们还应正视目前市场经济不完善这一严峻事实。许多人思想迷惘,精神空虚,缺乏慰藉。这虽然主要依*完善法律制度和惩恶扬善来校正,但禅宗慈悲、果报、诚信、守法等戒律如能得到有效传播,对医治人们心灵的狂躁也是会有帮助的,因为在现阶段,要求所有人信仰马克思主义显然不现实。如果真正主张抑恶扬善的宗教不主动占领这一阵地,一些歪理邪说乃至邪教就会乘虚而入。李**“****”给社会造成的祸害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其次,在众多宗教中,禅宗与中国人的思想感情最为接近。它把印度佛教中蕴含着的对人或人生的关注与肯定作了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形成了它特有的重视现实社会和人生的特点。它充分肯定每个人的真实生命所透露出的生命底蕴与意义的基础上,化修道成佛于日常的穿衣吃饭之间,强调即心即佛,极容易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之中。
  最后,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千年历史沉淀的宜春丰厚的禅宗文化遗产,既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也是一项有价的物质财产。若能整合包装禅宗实体文化遗存,构建禅宗人文景观旅游线,对提升宜春的旅游经济价值是非常重大的。
  如何重现宜春禅宗的辉煌呢?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应将教义通俗化、简明化。只有通俗易懂,才能走向广大民众,赢得自己的信徒。只有简明化,适应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潮流,才能赢得广大的信徒。
  第二,当今社会住处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快捷方便。禅宗要想在当代人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跟上这一步伐,使用传统传播方式同时,逐渐使自己的传播方式现代化、多样化。
  第三、中国正在城市化,大量人流正向城市聚集,这其中就有不少人的潜在的信徒,禅宗僧侣们便有必要在稳定深山寺院同时,有步骤、有计划地逐渐向城市扩展。同时僧侣们应发掘且劳且学的优良传统,尽力为社会增加财富。
  第四、在保护现有禅宗文化遗存的基础上,恢复建设禅宗寺庙,要进一步注重特色。要努力从禅宗文化的特色中寻找有价值能吸引人的景点。并进一步加大旅游设施的投入,扩大宣传。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重现宜春禅宗文化的辉煌,推动宜春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前五篇文章

禅在现代生活的功用与价值

庐山慧远的禅观

禅宗祖庭司空山

《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序—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维摩不二印禅心——论《维摩经》对禅思禅诗的影响

 

后五篇文章

妙峰山———明清曹洞宗在云南传播中心

宜春禅宗文化研究有声有色

法王称号与密法传承

宜春“禅宗圣地”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思考

弘一法师题印光法师文钞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