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妙峰山———明清曹洞宗在云南传播中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曹洞宗是中国佛教禅宗“花开五叶”五家之一。由于此宗的开创者良价禅师和他的弟子本寂先后在江西省宜丰县洞山、吉水县曹山,举一家宗风,后世称它为曹洞宗。
  曹洞宗于唐朝宣宗大中末年(公元859年)至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良价圆寂)创于洞山普利寺,振宗风于曹山寺;宋代由正觉传法并兴盛于浙江鄞县太白山天童禅寺;元代由雪庭福裕禅师振兴于河南嵩山少林寺。
  雪庭福裕于金章宗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俗姓张,22岁入少林寺出家,后到燕京参拜万松行秀,亲炙十年,道誉日隆。窝阔台即位,奉旨回少林寺住持。归寺后重修寺院,分建和林、燕、长安、太原、洛阳五少林。并为寺立宗,立下了“皈吾寺者,必皈吾宗”的寺规,堵住了门派之争,拟定了: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宏普广宗,
  道庆同玄祖,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心朗照幽深,
  性明鉴崇祚,里正善禧祥,谨悫愿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入归元路。
的70字演派。为元帝室所礼重,世祖忽必烈即帝位,命福裕总领释教。被誉为曹洞宗中兴之祖。按曹洞宗法派,洞山良价大师著《玄中铭》、《五位君臣歌》立宗,为禅宗十一世、曹洞宗一世祖,雪庭福裕为禅宗三十世、曹洞宗二十世、福裕法系一世,开始子孙僧相传。
  福裕于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圆寂,元帝追封为“晋国公”、“少林开山光宗正法大禅师”。
  少林寺为禅宗祖庭亦是曹洞宗祖庭之一。
  一、曹洞宗传入云南
  从现有碑石、史志资料考证,以少林寺为祖庭的曹洞宗入传云南省三系。
  1、最早到鸡足山传曹洞宗法的是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正统(公元1436—1449)间“敕赐少林寺僧”了通、了晓二僧入鸡足山重建石钟寺,其师弟了积后来,建了石钟阁。“了”字派是福裕禅师70字演派第六代。三了曾在鸡山广有传承,据大错和尚《鸡足山志》载,鸡山在明代及清初新建、重建的寺院如:迦叶殿圆庆建、放光寺 圆惺建、龙华寺 圆享建、法界庵 圆心建、菩提场 圆科建、妙觉庵 圆贞建、凌霄庵 圆恩建、昙花庵 圆炳建、万松庵 圆清建、慈圣庵 圆升建、天竺庵 悟能建、慧灯庵 洪平建、万佛塔 洪诏建。
  这一法系为鸡足山中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惜没有出现道高德召有影响的高僧大德,故对鸡山以外传播不多。
  2、明朝皇帝朱元璋三子晋王之孙朱铸臣隆庆乙丑(公元1565年)生,1591年投芦茅山大法师座下剃度为僧法名祖复,后往少林寺二祖庵习禅,1598年在汉池大师座下受具戒,赐号山,别名立禅,万历戊午(公元1618年)年至云南,应请重建楚雄紫溪山紫顶寺,继至永平宝台山创金光禅寺,后人以名号立曹洞宗山派,立:“祖心开建,紫宝灵峰,普同沙界,大转法轮”16字法派。这一法派以紫顶寺为祖庭在紫溪山南部建有紫顶寺、古德林、般若林、羯魔堂、十笏居、东林、西林、功德林、玉香林、旃檀林、古竹林、念佛堂、智光林、净乐寺、大净室等15座寺院,鹿城西山(峨碌山)云泉寺亦属该法系。祖复五世孙紫宽禅师于1673年开创元永井灵鹫山福国寺、水月庵等3座寺院。
  山派在滇西的传播尚缺少实地考察资料。
  3、福裕下第七代本安号无心,承天人,俗姓舒,年16岁出家,明万历已丑(公元1589年),奉慈圣太后懿旨,颁藏经于鸡山。本安与妙峰赍藏鸡山,经儒全延请,本安留住鸡足山,驻锡大觉寺。妙峰系燕京人,赍藏后还京,后栖五台山。
  本安嗣法门徒可全号遍周,鹤庆李氏子,年16入山,依月轮,于本安座下披剃,侍无心老人数年,成道于大觉寺,法席即隆,门下百人。
  2003年4月16日笔者考察大觉寺祖师塔院时拓印了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同知门下弟子高法名悟祯”书立“沙门恩师伦周讳可全觉灵寿塔”残碑。可全当时法嗣七人,法孙有周理(彻庸)等20人,玄孙宏如(无住)等52人,曾孙普登等24人。
  这一法系是明、清在云南传播曹洞宗少林寺福裕法系影响最大最广的法系。
  二、彻庸开妙峰大振宗风
  可全无心禅师驻锡鸡足山大觉寺弘少林寺曹洞宗法,法嗣众多,以周理彻庸为最。
  公元1626年,也就是明天启六年,中秋节这天,从鸡足山来了一位和尚,年纪约三十五六岁,手持念珠,双目炯炯。约中午时分到大姚县赤草街(今仓街)鹿家屯村鹿在先家化缘。鹿在先的老父亲以礼相待,施以斋饭。饭后指着村子对面老尖山说:此山经常为云气覆盖,有时还能听到鼓乐声,人们晨起烧香叩拜,山中会传来应和乐声。恰好此时山中鼓乐声起,这僧人连连双手合十,口念“阿弥陀佛!”,遂带了弟子拉着藤条,劈荆斩棘,循声而上,初行时雾雨濛濛,煞时雨停日丽,云雾浮动在半山,忽然鼓乐再起,一白衣老僧从山顶踏云而下,行至眼前倏忽消失,惟听山坳池塘水溅声,念佛鸟高唱:“请洗手烧香!”和尚率众顶礼叩拜。伫足遥望四周,只见千峰竞秀,万壑斗奇,天色渐晚,彩霞夕照,云雾相映,气象万千。
  “善哉!善哉!此乃善财童子礼德云比丘之妙峰山,佛围净土之地也。”发愿在此兴建佛寺,开十方道场。
  这和尚就是著名高僧彻庸禅师,侍徒为无住宏如。彻庸俗姓杜,云南县(今祥云)海梢人,1591年生,父早丧,11岁入鸡足山大觉寺可全无心和尚座下披度为僧,可全禅师以徒孙辈赐法名周理,嗣曹洞宗少林寺福裕禅师七十字演派弟十一代,别号彻融,因在姚州与进士陶珽畅谈佛学与儒家中庸之道,乃易“融”为“庸”。
  彻庸在赤草众善士布施捐助下率徒众在此山辟草菜,运石搬瓦,兴建梵刹。这里人心地善良,重儒学,讲究善缘,对彻庸建佛寺给了大力支持,山下安乐村、鹿家屯、呼家湾人主动让出九山十八洼山林地盘,鹿在先和张、王、李、赵等族人,还为寺捐赠或捐钱购置常住田地以饭僧。在众人帮助下,气势恢宏的寺院建成,共有5院218间。彻庸精读《华严经》,佛经称西方须弥山为妙峰山,《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载:“善财童子于妙峰山上礼德云比丘请示菩萨行”的典故,此山乃德云比丘灵迹显示之地,遂命名为妙峰山德云寺。
  德云寺建成后,彻庸将寺交徒宏闻住持,于崇祯甲戌(公元1634年)偕徒宏如(无住)出滇云游,访名山,参大德,请藏经,游至浙江太白山天童寺参临济宗密云大师。天童寺为曹洞宗名寺,日本曹洞宗祖庭。密云法名圆悟(公元1566—1642年),江苏宜兴人。壮年依龙池山禹门寺幻有正传禅师出家,嗣临济正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应请住持被洪水毁坏的天童寺,在天童六座道场30余年,被称为天童中兴之祖。其法系遍于全国。南禅提倡顿悟,密云示“狗子无佛性”话头,彻庸以“转身撞着屋头墙,天根迸出一轮月”开悟。密云见彻庸精研佛乘,深悟禅理,遂付僧伽黎衣,嗣法临济宗第二十五世。彻庸师徒辞密云到南京请藏经一部返回云南,供藏于妙峰山德云寺。继而在妙峰山筑戒坛,“开场选佛”,承曹洞宗法弘临济家风,以“棒喝传宗”闻名于滇。一时“海众云集”,佛法大盛。被誉为“滇南自古庭后二百余年,祖灯再焰,实从师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于1638年12月1日(农历)在妙峰山德云寺留宿两夜,可惜“待师未归”临行留诗云:路织千山积翠连,穷途欲尽到天边;峰留古德云还在,界辟诸天日月悬。狮窟吼风随法鼓,龙泉喷玉护金莲;我来万里瞻慈筏,一榻三生岂偶然。
  彻庸为僧严于戒律,精研佛乘,善书画通诗文,著述颇多。公元1639年为著《曹溪一滴》,应徒宏如之请,至水目山静室潜心著述,传世之作有《曹溪一滴》、《梦语》、《谷响集》等专著。从其徒整理的彻师《语录》看,他的诗、偈、语言简练,禅理深奥,如:“参罢吾师真面目,山茫茫又水茫茫。”“参头抛却歇狂痴,闲向江边理钓矶;失脚踏翻波底月,芦花两岸尽菩提。”其法徒遍于三迤,堪称明代后期云南禅宗泰斗。崇祯辛已,(公元1641年)一代佛门大师圆寂,临终遗偈曰:“生也如是,死也如是,梦幻空花,物恒顺常如是。”其徒起塔于妙峰山,铸金像供奉于水目山宝华禅林。杨士宗撰《水目山诸祖缘起碑》彻庸位列水目五祖。非相禅师颂曰:“量天度地才,只向寸中埋。更有包天地,无中回出来。微尘轮法转,自古一毛开。活佛人心住,昙华石上栽。”
  崇祯十五年洪宗撰《妙峰开山彻庸和尚塔铭》,彻师生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崇祯辛已(公元1641年)示寂,世寿五十有一,僧腊三十有九。碑载,大姚一笑居士颂师云:“场开选佛破天荒,活棒全提正法王;接活妙峰多少树,千枝万叶永留芳。”
  “欲识师之面目兮?李花白 桃花红;
  欲问师之何在兮!苍山高 洱水深。”
  三、高僧辈出 法嗣遍三迤
  彻庸在妙峰山筑戒坛,开场选佛,一时海众云集,佛法大盛,嗣法弟子有数十人,座下门人何止千单。高僧辈出,法嗣遍于三迤。远处不得而知,仅将附近数处简而述之。
  无住宏如(公元1589—1664年)开化佛重振水目山。
  无住俗姓邓,定远人,少业铁匠。年28岁弃锤投录丰净莲寺河南大千师落发为僧。大千属净土法门,劝其登鸡足山拜彻庸为师,彻庸命参“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话头,苦究三年不得悟。后随师入化佛山白云窝参悟佛理,因折茶花枯枝倒插于地,设誓说:“道成则活而树大,否则根行浅薄可知。”入定11日,验茶枝已活而生芽,倏闻铙钹声,晃然大悟,偈曰:“通身是,遍界是,处处逢,何曾避。”彻庸闻之大喜,给予印证,传曹洞宗法,赐法名宏如,嗣少林寺福裕禅师七十字演派之第十二世。无住嗣法后侍师开妙峰山德云寺,随师出滇云游参学,至浙江天童寺参密云大师承临济宗三十六世,赍藏归山,道声远扬。崇祯十二年,应请至水目山开建宝华禅林。无住首先建茅庵,定规制,严戒律,弘扬宗风。自信“末法门头不正邪,师惑众者多当先”,坚持以说戒为法门,以戒律作藩蓠,严戒律以正身。在水目山筑水月戒坛,开堂传戒十余次,传曹洞宗法兼祧临济,禅律双修,以戒为本,一时宗风大盛,法徒遍于云、贵、川三省。著名法徒有普荷担当、普行非相、普睿、普见等44人,法孙67人,曾孙112人。姚州土官知府高出家为僧也受法于无住。无住本不识字,但为僧后勤学苦练,昼诵经文,夜抄经卷,串通百家,自成一体,书法遒劲,一代书法名家。一生著述甚多,有《空明集》、《苍山集》、《室中问答》、《指颂举古》、《鸡山语录》传世。康熙甲辰(公元1664年),留辞世偈曰:“大地山河一只眼,通身遍体不曾迷;此日家常无别嘱,戒定三学终须持”后,入法堂跏趺而逝,寿76岁。位列水目六祖。牟定化佛山13座寺院皆以无住为祖、筑有“开山无住禅师衣钵塔”。
  非相普行(公元1608—1690年)侍建宝华,弘法滇西。
  普行号非相,俗姓孙,景东人,5岁丧父,15岁入鸡足山悉檀寺德周大师剃染为僧,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29岁时入水目山得无住开示受具足戒,赐法名普行,承曹洞宗第十三世兼嗣临济宗三十七世。非相师无住,严于律法,以临济法门棒喝传宗。侍师创宝华禅院,筑水月戒坛,弘扬禅门宗风,是律仪精严,定慧双融的一代高僧,且是严师调教下的书法名家。公元1664年无住圆寂,非相为师庐塔三载,拒不出山。直到公元1668年,经众僧三请,方乃离开住师塔院,升水目山方丈。曾五开法筵,传法授戒,又应请到大理文殊寺、黑井万春山、定远化佛山、天台梵仙寺、大姚妙峰山、鹤庆龙华寺、楚雄紫溪山,以及丽江、永昌等地传法,所到处,“如风回草偃,万指倾心。”清释同揆著《洱海丛谈》记曰:“洱海水目山,有非相大师,年八十,修建梵宇数百,剃度弟子万余人,迤西僧徒皆其眷属,亦说戒参禅,滇南法席之盛,无过于此。”清康熙庚午(公元1690年)圆寂,寿83岁。起塔供奉于水目山,位列七祖。妙峰山建有非相禅师衣钵塔,化佛山有非相禅师发爪之塔。
  宏众 开龙山梵刹。
  大姚满海人,彻庸法徒,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尊师命率徒众开龙山石林禅寺,癸未年(公元1643年)落成开光。其法徒普照千江于五老石建净乐庵,康熙戊申(公元1668年)建《鼎建五老石净乐庵碑记》署“大姚军民府土同知弄栋高映参立”。普明、普入、普诠、普解、普恭分别开建龙山千华寺、一法寺,回龙寺、念佛堂、元圣寺。龙山万德林为临济岔派寺院,迎旭庵由道台尹氏自建习静之所。清代为鼎盛时期。
  普荷担当(公元1593—1673年)弘法苍山。
  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著名画家和诗人。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曾赴京应试,不第。于是遍游大江南北,览名山大川,学诗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刻苦奋发,学业精进,深受名家赞许。董其昌称他的诗“温敦典雅,不必赴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出塞而有少陵之法。”李本宁赞他的画是“清而不薄,婉而不伤,法古而不袭迹,卑今而太吊诡”。陈眉公称他是“灵心道响”、“当世奇男”。公元1641年,明朝大厦将倾,崇祯帝自缢煤山,永历帝避走云南。唐泰看破红尘,愤然于水目山出家,时年54岁。无住见他深悟禅理,以曹洞正宗第十三世传法于他,赐法名普荷号担当。
  担当为僧后,曾在鸡足山罔措斋养静参禅,高卧山中,潇洒挥毫。后遵师命,应众僧之请住持白马山传经寺。晚年住锡大理苍山感通寺,弘曹洞宗法。清康熙癸丑(公元1673年)冬月十九日,微疾,书偈:“天也破,地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后,置笔寂然而逝,寿81岁。其徒广厦为师筑塔于点苍山佛顶峰下。
  普同禅师 开化佛极乐庵重振白马莲城寺。
  普同禅师乃无住之徒,嗣曹洞宗第十三世,牟定化佛山极乐庵开山僧。白马山莲城寺是明初黔国公沐英为建文帝所建,碑载:“建文帝出家为僧,法名过峰,遁迹莲城寺多年”。明末,永历帝南逃云南,见大势已去,派清宣和尚重建莲城寺,永历帝被吴三桂缢杀后,清宣绝粒而寂。清宣圆寂后众僧请普同禅师住持莲城寺,法传弟子有广照、广诗、广渊等九人。普同圆寂后,其徒建塔于寺后龙岗,又建灵骨塔于极乐庵塔院,塔高318米,周长416米,当地人称之为黄塔。
  普度直住禅师 开镇南州见性山
  普度禅师号直住(公元1607—1676年),俗姓赵,镇南州(今南华)丹桂乡白土城(今楚雄市吕合镇)人,于鸡足山石钟寺法光和尚座下剃落为僧,继侍水目无住为师。据大周四年(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立《见性山直往师普同寿量塔记》载,直往少年寓极乐寺读书时,一日阅藏经至“世尊六年苦行,夜睹明星而见性。”喟然叹曰:“今日方睹佛法广大矣!若不登万仞之巅,何以小众山哉!”为僧后,苦究佛理,深研般若之旨,应乡绅之请开创见性山见性寺,为镇南州一大禅林。
  镇南州五摩山极乐庵、念佛堂、大乘寺及广照开创天台寺均属曹洞宗法系。笔者在天台寺遗址拓得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立《妙峰水目化佛龙山及本郡法属》碑一通,碑署僧人有曹洞宗十五世宗繁、十六世道首、十七世庆崇、十八世通(同)禅等87人。以妙峰山为发脉之祖庭,此以证也。
  无住、广颁、宗昙师徒四代重建山云隐禅寺。
  巍山县山为南诏王细奴罗首建都城处,于明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启建梵刹。据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五月立《重修云隐寺碑记》载,云隐寺建成后几经兴废,崇祯年间土官左星海迎请妙峰山无住卓锡于此,重建梵刹。无住为之大阐宗风,一时从学弟子“不下四、五百人”。一时四方来众,“云海波腾”,苦无僧舍。其徒普陀、普行、普证、普国、普愿、普菂、普涵等相继营造。辟地而建法堂、方丈及诸兰若,极其壮丽,“猗与盛矣!”如是者二十余年。自无住移锡水目山,诸僧渐以星散,殿阁渐以倾圯。幸有住公法孙广颁、广溢及当事宗海、宗昙等诸僧募化重修,始于壬申(公元1692年),竣于癸酉(公元1693年)。如今山有佛寺十余座,香火再焰,梵音浩渺,为滇西佛教胜地。
  宏南 开紫溪山清静林弘曹洞宗风。
  宏南禅师楚雄人,彻庸师法徒,嗣曹洞宗第十二世,受具戒后归楚雄入紫溪山在大理国相国高量成石桑城遗址建清静林禅院。其徒孙辈在紫溪山北部开创了浴佛寺、松鹤林、半月林、绿叶林、青莲寺、宝华庵、弥勒院、文殊阁、显法林、松霞居、祗树林、望天寺、万松林、隐雪林、冻彻寺等15座禅院。著名高僧有曹洞宗少林寺福裕下第二十世祖满号无为大和尚(公元1754—1811年)。楚西红土坡李氏子。显法林弘修老人座下剃度,在紫溪山源淙楼恒真师公座下纳戒,出滇云游参学多年,公元1768年冬,本师上堂付以洞上宗乘,宗风誉滇南。公元1804年,应请住持寂光寺祖堂,继而住持玉珮山法藏寺、镇南州之大乘寺、佛基寺。一身住持四刹,为一代高僧。
  属于彻庸法系的还有广通宝华山晚照寺等5寺、重台山寂照寺、祥云天华山中、下庵、元谋苴林长山三寺、永仁方山静德寺,无住还曾到雷应山活佛寺传法……
  以妙峰山为祖庭的曹洞宗少林寺福裕法系自彻庸始在云南广为传播。该法系僧人弘曹洞宗法,扬临济家风,严于戒律,禅律双修,高僧辈出,从者如云;精研佛乘,重儒学,善书画,唱偈吟咏,白天诵经,夜抄经卷,涌现了许多诗僧、画僧、书法名家,彻庸、无住、普行、普荷、普宗、普度、无为、沙玉、指南、大丰、果成都学有所成,独树一帜,留有传世之作;自彻庸始以“苦谛”为宗,入深山辟草菜,背石运砖建寺修塔,滇中许多名刹古寺多为此派所创,云南佛教明清鼎盛300余年,多仰赖此宗。从而奠定了妙峰山是继鸡足山之后的云南佛教名山地位。
  文化妙峰,正在新的历史时期崛起。
  2005年4月于楚雄
  (作者系原楚雄市建设局局长,长期致力于考古及文化研究工作)
 

 
 
 
前五篇文章

禅宗文化在宜春

禅在现代生活的功用与价值

庐山慧远的禅观

禅宗祖庭司空山

《六祖坛经白话译义》序—兼论六祖的禅宗思想体系

 

后五篇文章

宜春禅宗文化研究有声有色

法王称号与密法传承

宜春“禅宗圣地”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思考

弘一法师题印光法师文钞

问茶哪得香如许 唯有赵州禅机来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