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长江流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长江流域率先发展起来的稻作农业,丰富了人类的饮食文化。迄今约50%以上的地球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长江流域的音乐、艺术、思想达到了时代的高峰,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片土地无数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将永远为中华民族所牢记;长江流域的建筑、织绣、瓷器、漆器、茶、水利等方面的成就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并作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为各民族所景仰、继承;长江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养育人口最多、最具现代文明的大河,她还必将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铜面具 /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三星堆文化
高25.5厘米,宽40.2厘米,厚0.4 厘米 /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第二章 青铜之光

  青铜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青铜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青铜时代。长江流域古老民族创造的青铜文化犹如群星闪烁的夜空,异彩纷呈。巴蜀的神秘、古滇的淳朴、荆楚的浪漫、吴越的隽秀,都在一件件青铜器中凝聚成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虽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冲刷,却依旧气韵非凡、光彩夺目。它们所呈现出的天人合一、生机盎然、融会贯通、刚毅自强,散发出多元文化交织所形成的独特魅力,迸发出精神与力量碰撞下的激情。长江文明在青铜铸造技术和艺术造诣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出一个新的文化高峰。

一、神人之间--远古的对话

  古人祭天地、拜万物。长江流域的先民将人与神的形象铸造在青铜器上,在无数次的人神对话中融和了现实与期望,寄予了信仰与理想,演义出一个个精彩辉煌的青铜文化,书写出一部部饱含嬗替兴衰的悲壮史诗。在巫、傩文化传统浓厚的长江流域,先民们用青铜器展示了他们崇神、礼神的精神世界,和充满神秘宗教色彩的世俗生活。


戴金面罩铜人头像 / 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三星堆文化
高41厘米,宽18.8厘米 / 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 / 三星堆博物馆藏

二、钟鼎礼乐--贵族的精致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在中原礼乐制度的影响下,长江流域的先民们也开始用贵重的青铜器来彰显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当王公贵族们的奢靡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升华为精美的艺术品,冰冷的青铜便被赋予了生命。于是,长江文明一面追赶着“潮流”,一面在时代的洪波中倾入极具个性的智慧源泉,和着古老的音韵描绘出一片豪彩胜景。


虎钮铜錞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巴蜀文化 乐器
高68厘米,上径36厘米 / 重庆万州出土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器身呈椭圆形,顶部立一虎形钮,虎身阴线雕刻出斑纹,虎口半张,虎尾高翘,虎虎生威。在錞于顶面刻有一周鱼、船、人头等巴蜀纹饰。该器是同类器物中形体最大者,有“錞于王”之称。

三、干戈不息--历史的寒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王朝递嬗的漫长岁月中,战争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军事上的迫切要求带动了兵器制作的长足发展。从商周至秦汉,从车兵到骑兵、步兵的转变,促使长江流域的兵器也由以戈、矛为主的长兵变为以刀、剑为主的短兵。长江文明的青铜兵器素以精良著称。这些饱含沧桑的利器虽然经过了数千年的埋藏,但却依然锋刃尖利,闪烁着历史的寒光。


越王勾践剑 / 春秋时期 吴越文化 兵器 / 湖北江陵望山出土

  出土时插于黑漆木鞘内,完好无锈蚀。剑身两面满饰黑色菱形几何图案。剑格上铸兽面纹,纹饰正面镶嵌蓝色琉璃,背面镶嵌绿松石。剑身近格处有两行铭文,共8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制作工艺精湛,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最精良的越国兵器,尤其是剑身表面的铬盐氧化处理技术,西方直到近代才开始出现。

四、铜矿与冶炼铸造技术

  长江流域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铜矿资源占全国的50%以上。从商晚期开始开采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铜矿遗址。在青铜时代,这些铜矿不仅仅是财富,还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实力与繁荣的保障。


鎏金骑士四牛盖铜贮贝器 /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 石寨山文化
高50厘米,盖径25厘米 / 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 / 云南省博物馆藏

第三章 人文胜景看长江

  长江--中华民族的第一大母亲河,以她辽阔的土地和富饶的物产,滋润着两岸生灵,养育了两岸人民。在这里,有醉人的音乐舞蹈、精美的书画石刻、秀丽的建筑艺术,还有灿若群星的历代名人。而织绣、瓷器、漆器、制茶、航运、水利诸业的发达,为长江流域的人文之韵增光添彩。

一、音乐与艺术之水

  音乐,与长江有着不解之缘。长江流域的音乐以轻柔、秀丽、妩媚、婉转见长,具有典型的南国情调。14万年前的“兴隆洞石哨”堪称人类最早的乐器,曾侯乙编钟更是奏出天籁之音。昆曲、川剧、越剧、楚剧、苏剧、沪剧、扬剧、苏州评弹……使长江成为音乐与艺术之水。

二、戏曲

  长江流域的各类戏曲,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川剧、昆曲、越剧、楚剧、苏剧、沪剧、扬剧、黄梅戏、凤阳花鼓、湖南花鼓戏、江西采茶戏、苏州评弹及皮影等,它们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都表现了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与民风民俗。

三、江南园林

  明清北京园林追求气派,以显示政治地位。明清江浙经济繁荣,嘉兴、无锡、嘉定、昆山、南京、常熟、杭州、吴兴、嘉兴等地园林兴盛,而以苏州、扬州为最。江南园林淡雅、朴素,白墙黑瓦、假山红柱、碧水翠竹、奇花异木,构成了一幅高雅、幽静的画面。

四、织绣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的国家,轻柔华丽的中国丝绸经陆海“丝绸之路”享誉世界。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了极为丰富的丝织品,显示出汉代丝织印染工艺与纹样艺术的高超水平。唐宋以来,织绣工艺绽放异彩,精致华美的宋锦、缂丝、饰金织物等尤具特色。至明清时期,丝织刺绣工艺更有长足发展,历史悠久的湘绣、蜀绣、苏绣以其卓越的技艺在中国传统四大名绣中占有三席之位。


苏杭缂丝花蝶立幅 / 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
长86厘米,宽38厘米 / 1958年原重庆总商会会长汪云松捐西南博物院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蓝色底,彩色缂丝制成。幅面由奇石(即俗称的鬼脸石)、虞美人花、菊花、彩蝶等组成。除常见的经纬绣外,另在叶脉、山石、花蝶等纹饰中,加上彩绘、彩绣,使色彩浓淡有致,几如原物。图上虞美人与翩翩起舞的彩蝶互为呼应,极富灵性。左有清乾隆嘉兴人钱载跋一段,画底还存何炜题跋一段。钤钱载等人印多枚。

五、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被誉为瓷器之国。东汉时期,真正的瓷器--青瓷,在浙江上虞诞生。其后,青翠秀丽的南方青瓷获得迅速发展,隋唐以降,与北方白瓷并驾齐驱,并称“南青北白”。北宋时期,浙江的越窑、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等都是南方的制瓷名窑。到明代时,景德镇“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发展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瓷都,所产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龙泉窑玉壶春瓶 / 宋(公元960-1279年)/ 高26.5厘米,口径13厘米
重庆忠县出土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又名玉壶春壶。该作品在宋代大量出现,多用作酒器。唐代司空图《诗品.典雅》中:“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诗句,即用玉壶打“春”酒,故“玉壶春”是酒名。该瓶外形秀丽,线条柔和,曲线变化圆缓,敞口,细颈微收,颈部以下渐次扩宽,腹呈下垂瓶胆状。通体施梅子青釉,釉层肥厚莹润,釉色类青玉。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六、漆器

  中国很早就开始制漆用器,战国和两汉时期的漆器制造业已十分发达,楚、蜀等地是全国闻名的漆器产地。飞扬的纹饰,绚丽的色彩,别致的造型,堪称实用功能与艺术追求的完美结合。唐宋以后发展起来的雕漆、螺钿、金漆等创新品种也各具特色、各显精妙。嘉兴的雕漆、扬州的螺钿,苏州、宁波等地的金漆闻名遐迩。明代安徽著名漆艺家黄大成全面总结漆器创制经验,所写《髹漆录》为我国现存惟一一部古代漆艺专着。


秦代凤鱼纹漆盂

七、茶

  中国是茶的故乡,具有悠久的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历史。饮茶在唐代已成时尚,到宋代已上升为一种高级精神享受,从烘、碾、煎、分茶等程序中演化出古代茶艺的最高境界--“斗茶”。南方的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均为重要产茶区,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海外。中国栽茶、制茶和饮茶的方法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人们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和品位。

八、航运与水利

(一)长江航运

  长江自古即为沟通我国东、中、西部交通运输的黄金水道。尤其是明清以来,长江水运的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快速发展,对国内商品经济生产及商贸大市场的最终形成具有重大促进作用。长江既是重要的客运航道,也承担着丝绸、棉布、粮食、食盐、茶叶、瓷器及山货等商贸物品的东传西递,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内河水运通道。长江下游地区的扬州、泉州、明州(宁波)、秀州(上海)等城市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国际港口。长江航运孕育出长江文明独具魅力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智慧。对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及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浙江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它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800公里。这条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在唐宋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成为维持中国政治中心的生命线和经济动脉,同时也促进了沿河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大运河绵延千里,沟通江河,促进南北交流,从而造就了特色鲜明的运河文化,为长江文明增添异彩。

(三)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中流,是我国古代农田水利工程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世界农田灌溉史上的杰作。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经久坚固等特点闻名于世,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很快成为“天府之国”,对川西南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它充分显示了古代巴蜀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改造自然的豪迈气魄。

九、群星璀璨耀长江

  在这片土地上,为中华文明进步做出过杰出贡献的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不胜枚举,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屈原、王羲之、李白、苏轼、李时珍、齐白石……他们如灿烂的群星,辉映在长江流域的上空。

  

 
 
 
前五篇文章

杜维明:当代中国的儒家精神

杜维明:当代中国的儒家精神(二)

半个黑瞎子岛——鸡冠回归祖国的艰辛之路

杜维明:当代中国的儒家精神(三)

宽容的本质——破除“我执”

 

后五篇文章

从青藏高原到太平洋(上)

浅论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处世原则

孔子“孝”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学习孔子,抛弃单边主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