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哪怕只有一时的陪伴——太湖受助学生家访手记(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编者按:2008年9月29日,仁爱志愿者分两路从太湖县城出发,进村入户走访部分受助学生的家庭。经过一天跋涉,两路志愿者总共走访了4个镇的13个家庭。通过对孩子们家庭现状的了解,以及和孩子们面对面的沟通,志愿者们感慨万千,更加体会到助学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我们选取了3篇志愿者家访手记,从中深入了解这些受助孩子的真实生活和内心状态,也去体会仁爱志愿者对孩子的关切之情,以及对慈善精神的理解与追求。

9月29日上午,我们离开太湖县城,要下乡进村去走访受助学生的家庭。在开往太湖徐桥镇的车上,我读着一封孩子来信,禁不住再次落泪——孩子很苦,但也很懂事,信中的话语让人感动。几个月来的书信交流,我们和孩子们之间建立了最起码的信任,他们当中已经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给他们写信的仁爱志愿者。而这封让我不止一次落泪的孩子来信,还要从几个月前仁爱志愿者与孩子们分享的一篇散文说起。

桃花心木的故事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他的散文《桃花心木》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遇到一个种桃花心木苗的人,总是不定期地给树苗浇水,结果有些树苗枯死了。他看了很不理解。种树人却说:“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种菜一个星期就收,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在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只要能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挣扎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树苗就养成依赖的心,根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到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作家由此感悟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今年4月,仁爱助学组在写给太湖县所有受助学生的公开信中,引用了这个故事,很快便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反馈。



有人说:“曾经怨恨老天的不公正,为什么其他孩子生活幸福,偏偏我的父母不在了?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经历的苦难却降临在自己身上?为什么很少有人来帮助自己,从来都是独自一人来承受?原来可以把自己当作是一棵桃花心木苗,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可以成长得比其他人更加成熟坚定,这也许是老天另一种特别的厚爱吧……”

有人说:“种树人对他的树苗才是真正的培养和关爱,他也从中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和期许,是不是每一棵树苗都能得到如此用心的培养?是不是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很幸运,未来遭遇一切生活的考验,都要想到有人在默默关注着自己,想到种树的人始终在期待树苗可以成长。”

4个月后,我们又收到一封孩子的来信,信虽不长,却饱含着他对这个故事的思考,他的感悟将桃花心木的生命意义推向另外一个高度:

“敬爱的种树者:
如果说,一个家庭是一棵花开的桃树,而我家就是那凋零的桃树,花朵在含苞欲放,却没有枝叶来滋养花儿。美丽的花苞多么想花开,绽放。

我不愿意别人知道我家的事,长期的压抑使得我沉默寡言。而你,就像一盏心灯,想让你知道我心中的一切:在现实生活中,父亲由于生活的压力导致精神失常,在七、八年前就不知踪影,而母亲……好想好想哭。本该天真活泼的我却如此寡言,每次看到别人幸福一家快乐生活着,心里是一阵阵的绞痛,是羡慕,还是……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月圆的时候,都忍不住到破旧的房间里哭泣,每当看到那房间墙上的奖状,心中迷茫。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是你的光明射入我的眼睛,化作一副副幸福的图片:上高中、上大学、走入社会、回报生命!

我要做一棵桃花心木,自强不息,当我长大的时候,那个种树的人,请你不要走开,你闲暇的时候,你累的时候,我要为你纳阴、乘凉!

心中的感动,用一千句,一万句都无法表达,而感谢的话,要在心中默念一千遍,一万遍……”


田间相伴

在去往徐桥镇的路上,孩子的遭遇和坚强一直在牵引着我的思绪。抬头望,远处群山环绕,白云从中悠然升起,成熟的稻谷与棉花黄绿相间,像一副水墨山水。但在田间忙于收割、采摘的农人,哪有时间抬头看这些美景呢?特别是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们,小小的肩头担负起家庭的重担,小小年纪经历那么多伤别离,在其他孩子们在学校补课用功,邻家的父母在田间忙碌时,他们却必须因农忙而回家,跟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照顾庄稼。

在晾晒着新棉花和稻谷的院子里,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一棵要为我们遮荫蔽凉的桃花心木——庆国,家中所有的庄稼都是他和60多岁的祖父母、80多岁的曾祖父一起收割的。面对志愿者、校长和村干部等众人关切的微笑,他很羞涩地解下腰间系着的棉花口袋,不抬头也不肯答话。细心的杨老师坐到他身边,手搭在他的肩膀上,问起学校里平常的事情,他轻轻地嗯了一声,眼中霎时充满了泪水。有关他家庭情况的描述在我心中如潮水般涌起,让我心痛。我们告诉他:“虽然今天我们只来了三个人,却带来许多不能到来的志愿者大朋友的问候,大家都看了他写的信,深受触动……”

与你在一起的时光,将在我记忆中珍藏

握在我掌中的他冰凉的手慢慢地温暖了,漫步在田间的路上,他终于展露出一丝微笑。关于学习、生活、兴趣、健康……虽然庆国只是静静地听,志愿者却像久别的朋友有许多关怀和叮咛。他把我们带到他最喜欢的一片水塘边,清风掺着稻香吹拂着,水面与稻田上都泛起波澜,也感到一点秋日的清凉。瘦弱的庆国怕干活时染脏衣服,穿着上小学时的旧校服,我帮他把衣服拉好,然后静悄悄站在一起。



想到这是我们的朋友生长的地方,想到这是我们离开后他可以怀念的时光,跟着他一起沉默也成为一种幸福。一时的陪伴胜过相隔万里的千言万语,细腻敏感的庆国是否能感受我们无声的祝福?一棵树成材的过程是悄然的,祝愿他能够坚强坚定地保持桃花心木自强不息的信念,突破一切困难的磨砺长大成人。

我不来做谁来做

我们走访的目的,除了关顾学生家庭有无被忽略的重大变故,便于及时联系当地的民政和教育部门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外,还因为,自从我们把众多好心人的关爱传递到孩子手中,与孩子成为一家人后,相伴便成为一种份内的责任。这种付出也许不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改变孩子的一生,只是带给他一两个小时或几个月内的美好和进取心。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事情有什么意义?谁会在乎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潮水回落后忙着将搁浅的小鱼送回大海,有人问:“那么多!怎么救的完?哪个人会在乎你这么做?”小女孩说:“没有人在乎,可是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那条也在乎……”

这一两个小时的陪伴,也许就是孩子一生中非常有价值的时光。想坚定地实践善行,别在意旁人在不在乎,只要想到你关怀的人,他在乎。再想到秉承“我不来做谁来做”信念的我们自己,我们在乎!

专题链接:

仁慈善举为喜雨 爱洒万千桃李心——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安徽太湖“让爱传递”助学联谊活动启动报道

谁是真正的施予者——仁爱志愿者安徽太湖受助学生家访手记(一)

十二岁的故事——仁爱志愿者安徽太湖受助学生家访手记(三)

 
 
 
前五篇文章

《素食主义》:一个素食主义者的情怀

身心不二论

古稀老人与一碗粥

职场:学会面对挫折失败

挫折时要怪自己没有选择好

 

后五篇文章

十二岁的天空--太湖受助学生家访手记(三)

个性心理在疾病发生和康复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心理咨询

怎样吃素最健康?

龙应台:大学,如果没有人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