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植大信断疑契悟 |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深植大信断疑契悟
[欲解疑念需至精勤,当深植大信根愿力,体解佛智深入法海,究竟大乘真实妙法。] 也就是要告诉大家,们若要解开疑念,必定要有至诚精勤之心。[信为道源功德母],疑是很障碍道心,所以有信就不能有疑,有了疑念就无法相信真实甚深之妙法。所以,疑就是障碍道,所以我们的内心不能有疑念。 我们若要解开这个疑念,必定要从我们的内心至精、至诚、至勤,就是用最虔诚勤修的心念,所以我们必定要深植大信根愿力。我们这个信根必定要很深、很阔,要铺开、展开,如此我们才能将佛陀甚深微妙的道理入我们的心,我们才能从我们的心体解佛的智慧。我们若能体解佛陀的智慧,自然我们就能深入法海。 我们若在作三皈依时,不就是有一句[体解大道]。(编按:[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我们要[体解大道],就是要深入佛的智慧海,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皈依佛、法、僧三宝,就是为了要[体解大道];同时要[发无上心],这个[无上心]就是大信根力的心。 我们若是皈依法,我们就要深入佛陀的智慧海,我们才能真正将佛陀的教法全都接受,信受入我们的心,我们才能[智慧如海]。(编按:[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这是经藏,这么多的东西,我们要如何将它吸收进来?唯有[信],这个大信根力,我们才能吸收佛陀智慧之法。[法]多,深如大海,我们既入大海,就要吸收甚深广大的妙法。 我们不可空过时间,我们要走的就是究竟大乘真实的妙法,这是我们的一乘法,希望我们人人能够体会。 前面我们说到人人心中有疑,在那当中,舍利弗也是知道全场的人,四众的心境通通有疑念。过去四十多年来跟随佛陀,佛陀的教育我们通通接受,现在佛所说的,难知难解,甚深的妙法,到底是什么呢?心有疑,因此舍利弗代替大家要来请示佛。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而白佛言],就是代替大家要来向佛请法,所以说[白]。[白佛]是一种的恭敬。来向佛这样说:[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佛陀怎么一直在称叹,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的法。 过去释迦佛就是用方便法来教育众生,随机。佛陀就是要表达,不只是我用方便法随机逗教,过去的佛也是这样,同样用方便法来度众生,这种的法是权巧妙法。佛陀,释迦佛一直在称叹,表示引过去诸佛来证明自己,同样这样施教的方法,用方便法,随机逗教。 所以舍利弗就说:佛陀为何一直称叹过去诸佛是第一方便之法,到底这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又是什么法呢?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唯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在过去都不曾听过,不曾听过释迦佛赞叹其他过去诸佛的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从来也不曾听过佛这样说。 [今者四众咸皆有疑]。现在我才听到,其实大家也是与我一样,都是现在才听到,释迦佛这样在赞叹,称叹过去佛的方便甚深难解之法。不只是我有疑,其实大家都同样有疑。第一次听到,所以心中无法了解,所以[唯愿世尊,敷演斯事。]希望世尊您,能在此时向我们大家公开,很开阔的来为我们开示。 我们来了解到底是什么法呢?这[难解之法],[难解]就是难知,难解、难知,悟入也是很困难。既然无法去理解,那就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不知道就不了解,就是因为不了解,无法去体会佛的知见,所以要能够觉悟、体悟就更难。大家的心都是差在这一点——难解、难知,悟入困难。就是差在这里。 所以,这段(经)文也是这样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我们已经说过了,因为佛陀的智慧很深,这种无量,不只是深,又阔,又是无量的智慧之门,我们还无法打开这一道门,所以难解难入。佛陀说[开、示],就是要开众生的心门,才能够让大家了解此道理。 我们众生凡夫的心门就是关得很紧,我们的真如本性,自己用一道障碍的门将它障碍住了。佛陀就是要来开启这道门,让人人能够了解,在这一道门内就是真如的本性。所以佛陀为这样的一大事来人间,要来开启这一道门,叫做[开、示]。让大家知道,我们人人原本都具有如来智性。但是这道门,佛陀自己本身是开了,但是其他的人智慧门还未开,所以难解难入。 这个智慧门真的是无法了解,因为我们大家全都是向外追求,要去看佛陀的那个心门。其实,佛陀是要来为我们开启我们的心门。所以这就是只差这一点。我们若能反观自性,自性本来就是如来的本性。但是我们人人总是一直无法自己反观自性,只一直向外、向外去追求。 所以,佛陀的智慧门,佛陀自开,佛陀自己了解,他自己了解之后,知道方法,所以要教我们大家,自开我们的门。但是,我们还不懂如何回归回来,开我们的心门,所以难解难入。 [四众咸皆有疑]。舍利弗还是在此处说:因为佛陀说,佛陀的智慧门难解难入,因此大家还是都有疑。 ⊙于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也,故非契悟谛理不能绝疑。 [于诸实理,犹豫不决之心,故非契悟谛理,不能绝疑。]还在那里犹豫。因为,佛陀告诉我们,人人本具佛性,而我们还无法真切体会,还无法大信力,相信我们自己本身还是有真如本性。所以,于诸谛理,真实的道理中,我们还在门外犹豫,还无法下决心说:[对,我与佛一样。我只要这道门打开了,我的真如本性在其中。] 我这道门是什么门呢?那就是无明的门、障碍的门。我们这无明、障碍这道门,我们还无法打开。无法打开,就是因为有犹豫不决的心,[故非契悟谛理,不能绝疑]。我们一定要去契悟,佛陀在说,你要相信。要契佛心,必定要有大信力,你真正相信佛,才能去契悟佛的心。 佛心就是谛,真谛的道理。佛陀他的内心所护念的、所保护着的,心心念念,那就是真谛的道理。我们若没有去体会佛陀用这分真谛道理,我们若无法契悟,我们就是无法绝疑,这个疑无法去除。所以,我们第一要大信力,大信心,才能够相信佛的道理;我们相信佛的道理,我们才能将它去除。[绝]就是完全断绝了疑。 所以要入佛门、契佛理,一定要先断绝疑心;而要断绝疑心,一定要有大信力;而要有大信力,必须大根机的人,才能有大信力。若是小乘预流果,就是在小乘才开始准备要再进阶,这样初果以上的人,以及菩萨初地以上,这样的人更要用心断疑。 在这会中,很多人还有疑,这都是在小乘,或者初发心要行菩萨道,这样的人,四众弟子。所以他们的心还有疑,舍利弗是代替这些人再来请问佛。 ⊙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诸善法为业。谓犹豫者,是令善难生故。 [云何为疑?]什么是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就是无法下决心的人。我们大家若说:[这个人怎么了,这样起起落落?][他就是这样犹豫不决。]像这种犹豫的人,他就是这样的习性,就是无法下决心的人,他会障碍诸善法。 这种疑心,不懂得要决定下定信心,这样的人,他是自我障碍,他会障碍所有的善法。这就是业,就是犹豫。[令善难生],现在要生起一念善法也很为难。我们一般的人就这样犹豫不决,善的法,他无法[把握当下,恒持剎那],无法下这么坚定的决心,所以他的心就在那里起落不安定,这就是我们的凡夫心。 现在舍利弗就是代替大家来恳请佛陀向大家公开,开阔更开阔,来向大家开示,让人人能了解,佛陀过去的方便法,与过去诸佛开方便的门,到底如何适应众生的根机,现在众生要如何将过去方便的法回归入一乘妙法。所以大家心有疑,请佛慈悲开启大家的疑念,要如何让大家更能相信、了解。这也是舍利弗的慈悲,代替大家。他说:[我也还不是很了解,大家还有疑,所以请佛开示。] 总而言之,我们要用心听法,闻、思、修,最重要的,周围的益友、善友也是很重要,能够助益我们。所以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