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益西彭措堪布:西方发愿文解讲记(一) |
 
益西彭措堪布:西方发愿文解讲记(一)
莲池大师 著并释 益西彭措法师 讲授 这一次有幸能和专修净土的道友共同学习《西方发愿文》,实在是大事因缘。因为通过对这部愿文的研习和修持,将展开从今生到往生到成佛之间浩瀚如海的菩提行,将成就自身和法界众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利益,所以意义十分深远。 汉地古来流行有几种净土文,但以这篇《西方发愿文》作得最圆满,因此先贤古德一致推崇。印光大师说:“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意思是莲池大师新作的净土文无论文词、义理都完备周到,是古今最好的发愿文。) 根据省庵大师的解释,这篇愿文分为六大章节:一是发菩提心,二是忏悔业障,三是立四弘誓愿,四是求生净土,五是回入娑婆,六是总结回向。这六大章节包含了净业行人从始至终必不可缺的发愿。我们逐一地观察抉择:念佛法门以发菩提心为最紧要的前导,不发菩提心,就难以证入净土,所以首先以发菩提心为前导。虽然立了菩提志愿,但凡夫处在烦恼和业障的缠缚中,不修忏悔,就被业力所障,难以成就,因此需要忏除业障。虽然忏悔了业障,但不在心中立下四弘誓愿,就仍然会忏后重犯,而且没有坚固誓愿,修行容易退转,因此要立大誓愿。有以上发起大心、忏悔、立愿的基础,净业就能成就,净土就容易往生,因此接着对求生净土祈愿。如果往生净土后只求一己解脱,那就堕在小乘中,所以要发往生后回入娑婆的大愿。 在这一整套的发愿中,不仅有自利的发愿,而且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发愿。不仅有显发自性佛的发愿,而且有求他佛摄受加持的发愿。不仅有往生净土的发愿,而且有回入娑婆、遍入十方的发愿。从阶段上看,对于近期,有发心乃至成就净业的发愿;对于中间,有临终往生的祈愿;对于往生之后,有速疾成就普贤行愿的发愿,所以包括无上佛道从因至果的一切发愿。像这样做了极圆满的发愿之后,总的以普皆回向结束。 再反显这六章发愿的内涵缺一不可:缺少发菩提心,会沦为人天小果;缺少忏除业障,要受恶趣果报;缺少立大志愿,容易滋生懈怠;缺少求生净土,难免轮回;缺少回入娑婆,只是小乘行为;缺少总结回向,不能圆满因果。其他《净土文》或者只有求生净土的发愿,没有回入娑婆的发愿,或者缺少发菩提心和四弘誓愿,或者没有涉及到忏悔、回向,或者没有求上上品顿速成就的祈愿,因此说文词义理并未圆满。 接下来解释题目: “西方”是所愿的目标。“发愿”是发誓往生西方。“发”是激发,“愿”是希求。激发就像离弦之箭,不达目的,誓不中止。希求就像喜好美色或追求财富,心心好乐,念念希求。如果起初发愿往生,不久就退转懒惰,这并不是发;如果口谈净土,心里耽恋娑婆,也不是愿。所以发愿就是矢志不渝地以西方为目标,念念不舍地求取。 有人问:像行善生天、造恶入地狱,不必发愿也都实现了。念佛往生也一定如此,哪里是依靠发愿才得以往生呢? 回答:三界受生都是随业感召。求生西方是出世间正因,如果没有大愿决定内心的方向,纵然念佛也不能成就。就像牛走熟路,没有人驾御,也知道归宿。而让牛走生路,是决定趣向不了的,一定要有驾御者手牵绳子,再加鞭策,才能对准目标行进。众生的心就像牛,三界就像熟路,西方好比生路。愿就像驾御者,信心像手,正念像绳子,立誓作为鞭策,往生像行路。没有愿不能生,好比牛走生路,无人驾御就不能趣向。所以要靠发愿来驾御住自心,使它决定趣向西方。 我们是凡夫,只要还没到业尽情空地位,就一定死后有生。而有生,就一定有生处。与其在三界受生,流转生死,不如在净土化生,永超轮回。在十方净土中,又只有西方净土是凡夫最容易往生,往生后又能现前不可思议利益的净土。因此就认定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唯一以西方为归。这就是只以“西方发愿”命名的意思,它要求行者把志愿唯一定在西方,专一地趣向。 愿有共通和特别两种,共通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特别是随自心所发的种种誓愿。而求生西方的愿,总的包括一切菩提誓愿以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无一余漏,所以用“西方发愿”作为统摄一切的标题。 这篇愿文内涵十分圆满,事、理周到完备,行愿又极为深广。确实堪作净业行人尽未来际奉持的愿文。有智慧的人要仔细体会其中的大义,努力依愿文发起行持。如果能这样做,就会实现自他极为深广的利益,就会成就菩提道的一切因行果德。所以这不只是文字语言、口头唱诵而已,实在是引导法界众生速疾成佛的微妙灵文、堪称千古杰作! (以下进入愿文的讲解,这有“总序归敬”和“正述愿文”两部分。先讲发愿之前的序分。) 初总序归敬三:初标主;二明愿;三请加。 初标主 首先总的开头是归敬阿弥陀佛。这里有三部分:首先标明主尊阿弥陀佛,其次表明自己往生的心愿,接着是请佛加被。 第一、标明主尊阿弥陀佛。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们这么念时,应该观想自己在用头部顶礼西方安乐国土中的接引众生大导师——阿弥陀佛。 稽首是礼佛的仪式,用头部叩在地上,稍微停留一下再起来。这是为了竭尽自己的恭敬。一想到西方凈土是自己一生的归宿,阿弥陀佛是接引自己成佛的导师,有一种恭敬至极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向着西方、向着阿弥陀佛归命顶礼。这时全身心都归向阿弥陀佛。正这么礼拜时,实际也真实礼拜了阿弥陀佛、礼拜了极乐世界。 这西方的主尊阿弥陀佛、无量的清净大海众菩萨、国土不可思议的庄严,就是我们归投礼拜的境界。由于所礼的境是无比深广、不可思议,所以在一顶礼之间,就得到无量功德,也得蒙阿弥陀佛和菩萨海会摄受加持。所以这里要发出最大的信心和恭敬来顶礼。 【稽首者.以首叩地.敬之至也。西方国土无量.今归敬者.西方之安乐国也。安乐.极乐之异名也。或名安养.或名清泰.其义一也。】 稽首就是把自己的头叩在地上,这是恭敬至极的表现。所顶礼的方向是西方。西方有无量无数的国土,在这当中,皈依敬礼西方的安乐国土。安乐是极乐世界的不同名称,也叫安养,也叫清泰,意思是一个。 【接.摄取也。引.指导也。众生沉沦.接取置之善地。众生迷昧.指导归之正途。凡知识罗汉菩萨如来.皆接引导师.如畋猎之有虞人.涉川之有舟长.问路之有土民也。惟佛为群导师之中大导师也。大.二意.一普度群灵无遗失故.二究竟成佛无退转故。】 这是解释“接引”二字的涵义:“接”就是用手抓住你,拉过来;“引”就是引导你,指示你正确的道路。众生沉沦在苦海中,用慈悲的手把他拔出苦海,安置在善地,这叫“接”。众生如同盲人,看不清道路和方向,他的人生处在愚昧迷蒙的状态,引导他,给他指一条正路,这叫“引”。 一切善知识、阿罗汉、菩萨和如来,都是接引众生的导师,因为他们都发了慈悲心,有愿力、有行动,把众生接到安乐的善地,也指示他安乐的路途。好比打猎要有人带路,过河要有船长,问路要有当地的人民,众生走这样一条陌生的从未经历的解脱之路,需要有导师来作指引。在一切导师之中,只有佛是六凡三圣一切众生的大导师。 之所以称弥陀世尊为大导师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阿弥陀佛普度下自五逆十恶、上至文殊普贤的一切众生,无一遗漏。这是从接引的范围来说,涵盖了一切凡圣有情。其次、从接引的效果来看,这一切凡圣万类,在往生之后,以佛愿力摄持,都决定获得不退转,毕竟成佛。这就是大导师的意思。 或者这样解释:在十法界有情当中,唯有阿弥陀佛乘着大愿船,入到生死海中,佛证得无住大涅槃,不执著生死此岸、不居于涅槃彼岸、不住烦恼中流,以愿力从法身中流现报化二身,接引九法界的众生都到达涅槃彼岸。这样的利益遍满十方、穷尽三世,没有一刹那停止。这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接引,是尽一切众生种类的普度,是能到达究竟的引导,所以称为大导师。 认识这一点之后,我们把自己的解脱成佛全心托付给阿弥陀佛,因此要一心恭敬地顶礼安乐国土的主尊接引法界群生成佛的无上导师——阿弥陀佛。 这两句首先要懂它的意思,在明了阿弥陀佛的无上智悲力和无上救度的恩德之后,做出全心的皈依。 二明愿 我今发愿愿往生 “我今愿往生”是在佛前说出自己的心愿。 顶礼之后,心里要作意:我现在发愿,愿往生阿弥陀佛您的国土。这是真心的祈愿、一生的所求。所以每一次都要真心发起。 【信行愿三.净土资粮。但言愿者.惟信故愿.愿之切者.必其信之真也。行以愿立.愿之切者.自能行之力也。是以弥陀经中.专说发愿愿往.不一而足。】 众所周知,信愿行是净土三资粮。古代要到一个地方,必须有资粮,资就是钱,粮就是粮食;有粮食不饿,有钱能坐车、住店。所以资粮就是一路安乐顺利到达的保证。 那么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是什么呢?就是信愿行。拿现在的事来比方,到极乐世界是坐阿弥陀佛的愿力飞机去,什么是机票?就是信愿行。有了信愿行的机票,就能直接上飞机顺利到达极乐世界。 在信愿行里只讲一个愿字,是因为愿是其中的关键。怎么讲呢?因为只有真正相信,你才会发愿,也就是对于弥陀世尊的悲愿、极乐世界的庄严、净土法门的简易直捷、往生所获的殊胜功德等等,心里不是迷信,不是犹豫,而是真正信解了,才由此而发愿。所以,人如果发愿很恳切,那他的信心一定很真实。如果信心不真实,发愿也只是表面文章。再说,实际的修行也是以愿力推动才建立的。由于有愿力,发自于内心,就会为实现所愿而行动,所以愿恳切的话,自然会真修实行。因此《阿弥陀经》有很多处专门说到发愿愿往生。 这样知道三资粮的关键是愿之后,念到这一句时,就要在阿弥陀佛前表白:佛为我作证,我现在发愿,愿生您的国土!佛五眼圆满,你如是顶礼、如是发愿,佛都清清楚楚。 三请加 惟愿慈悲哀摄受 “惟愿摄受”,就是求佛加持护念。佛爱念我,叫“慈”。佛怜悯我,叫“悲”。就像母亲爱念孩子,心不舍离,叫做“摄受”。“惟愿”,就是唯一希愿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哀悯摄受我。 如果你不想往生极乐世界,那没有什么好说。如果你想往生,那就是去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你想做佛的弟子,就要求佛摄受你。所以这里要祈求阿弥陀佛摄受自己。最好把求摄受的心发到最大的量,就是祈求佛在今生和未来世的一切时,念念摄受自己,永不舍离。能发出这样的心就成了全心皈投佛。 往生西方净土的根本,说到底就是对阿弥陀佛生起信仰,全心全意地皈投阿弥陀佛。这就是关键! 【愿文备矣。】 愿文意思明显,不必要多解释。 【或问.古云把手牵他行不得.惟人自肯乃相应.何乃求佛摄受耶。】 这问的人偏在自力上。人的毛病有两种:一种是执著自性是佛,不求他佛摄受、他力加持;一种是只依赖他力,自己不用功。其实,自他二力双修,成就才快。内要发起自己的真实修行,外要祈求佛力加被。问的人偏执一端,他说:古人讲,用手牵他是上不了路的,人要自己肯才相应,怎么还求佛摄受? 【答.一者弥陀本愿力故.二者求佛摄受正自肯故.三者感应道交正相应故。】 答:第一、弥陀本愿神力摄受一切有真信切愿的人,所以由我的诚恳祈求,佛一定以悲愿摄受。就像孩子诚恳地祈求母亲摄受,母亲会不摄受吗? 其次,我求佛摄受我,以慈悲光明护念我,正是我自己肯忆念佛、肯求生佛的国土,是我发了真心,是我肯修净土法门! 第三、感应道交,以我的诚恳祈求为感,以佛的无缘大悲为应,自然心与心是相通、相应的!而且这毫无空过,我的心和佛心之间没有毫厘许间隔,既然我的祈求之心真实,佛的悲愿真实,所以当时祈求、当时就摄受,哪里会落空呢? 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每个净业弟子都应当尽自己最大的诚心来祈求阿弥陀佛摄受。 小结: 以上发愿的序分要做到三点:一要把至诚顶礼阿弥陀佛的心发出来;二要把求愿往生的心发出来;三要把求佛摄受的心发出来。念这一颂时,一定要发出这三个心来,不然就只是有口无心地唱唱,失去了法门的大义。 这三点都真实做到了,就有很好的开端、很好的缘起,往下在佛前正式发愿会很相应、很如法。 二正述愿文分三:初求生西方正因;二得生西方明验;三已生净土大用。 这里正式叙述西方愿文,有三分: 第一、是求生西方的正因。这方面的发愿要具足,求生西方需要正因,譬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具足正因,就必然得到往生的成果。所以发愿在此生临命终前的这段时间里,如法地修积往生正因。 第二、是得到往生西方的明显效验,也就是祈愿这一生临终得到决定往生的验相。 第三、是更长远的发起往生之后速得成就、现前大用、普度众生的大愿。 所以整个这套发愿包括了今生乃至往生、成佛之间的一切发愿,次第和内涵极为圆满。能按这样不断地祈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愿力,引导自心往所愿之处去实现。 初求生西方正因五:初发起大心;二忏除业障;三立愿自要;四求佛冥加;五净业成就。 对于往生之前还住在人间的这段时间,我们需要祈愿五个方面:一是发起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二是尽量由忏悔来净除业障;三是立下四弘誓愿;四是求阿弥陀佛在冥冥中加被自己;五是求净业有所成就。 初发起大心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上面已经请佛摄受为弟子,所以这里在佛前要自称“弟子”(“某甲”是指个人修持时要念自己的名字,不要念成“某甲”。大众共同修持时,换成念“众等”二字。)。 这一句是自己在佛前发心:弟子我普遍为四恩三有,乃至一切法界众生,求证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的缘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誓求往生西方净土! 【先出念佛求生净土之本志也。】 正式愿文,首先要发起念佛求生净土的根本志愿,没有根本的志愿,下面各种发愿都无从建立。 各位要审查自己:有没有立下为利众生而持名求生净土的志愿?如果没有立志或者立志狭小,就要按这里的愿文来建立。 【普为者.兼利为怀.不为自身独求解脱也。一乘者.佛果为期.不于余乘妄有希冀也。发如是心.乃修净土.是谓正因。苟为不然.虽勤念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说到普为是兼利法界众生为怀,就是心里所怀的志愿,不只是利益自己一人,而是要利益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这就是发起普度众生的大心。 “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就是以佛果为目标,不对人天乘、声闻缘觉二乘有所希求。为什么?因为只有佛果是究竟涅槃,其它或者是有漏果,享尽就堕落;或者是暂时涅槃,并不究竟。所以唯一只希求无上的佛果。这是发起誓求菩提的大心。 发起这样为利众生而誓求佛果的大心,以此摄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是成就净土的正因。所谓证入常寂光净土和成佛是一个意思,无上净土的正因就是这个菩提心。如果不这样发起大心,虽然精勤念佛,口中不断,但由于没有发起菩提誓愿,就不成为成就佛果的种子,对成佛来说,就是走了弯路,这叫“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四恩者.在家则父母众生国王三宝.出家则父母师长国王施主也。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也。】 不论在家出家,都受人恩惠,受恩就要想着报答。在家有父母生养之恩,众生之恩,国王之恩,三宝之恩。没有父母的话,我们不可能得到宝贵人身。十月怀胎,母亲备受辛苦艰难。出生后,母亲要喂三年的奶,时时小心照顾。之后学走路、学说话都要靠父母。再长大上学读书,父母又要费多少心血,这样大的生养之恩,不能不报!从修行上说,只有得到暇满人身,才能闻思修行,成办一切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而这个所依的人身就是父母赐予的。所以父母恩德极大,时时要念恩想着报答。 其次是众生恩。看看自己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住的房子、坐的车子,哪一样没有众生的血汗在里头!自己的生存样样离不开众生,所以众生对自己的恩德很大。从修行上看,尤其修大乘法,只有缘着众生才能发菩提心,没有众生就没有诸佛菩提。而且布施、安忍等的六度万行,每一样都是依靠众生成就的。再说国家的恩。生在这一方国土,就有国家守护的恩德,没有国家的守护,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保证。最后有出世间三宝的大恩。因为三宝给我们开示三乘正道,才得到一切暂时和究竟的安乐,这其中下至夏天一丝凉风的乐受终究也是三宝赐予的。 出家的四恩是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施主恩。其中师长恩,包括开示善恶取舍,引导进入解脱正道,指示诸法实相,究竟去往无上菩提等等无比的深恩。施主恩是指出家后不做工作,衣食住行都靠施主供养。施主节省下钱来供养自己修行,对自己有恩德。所以时时想到报恩很重要。 三有就是三界,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中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些众生都沉溺在生死大苦海中。如果我们不发普度的心,众生就会无止境地随惑业漂流生死,往后要受的苦没办法用数字计算!所以要对三有众生发悲悯心、发救度心。 以上发心要把握三个要、三个不要。要发利益一切众生的心,不要发只利益自己的心;要发唯一求佛果的心,不要发求人天福报、求小乘涅槃的心;要发专心持名期生净土的心,不要发这一生命终再来人间投胎或者来三界受生的心。 如果以前只是愿我离苦得乐、愿我舍秽土得净土,这是小乘的发心,愿很狭小,不叫做发大心。只有发起无上菩提心,心中所希愿的是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一切众生舍秽土取净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上求佛果,而且为了圆成佛果,专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样就是发起了大菩提心。以这样的愿心种子,才成就大菩提的果实。所以这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根本志愿。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