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究竟什么是禅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究竟什么是禅

 

  一、前言

  无论在家出家菩萨,大多数以为「结跏趺坐」就是「禅」,殊不知「禅」并不是可以「坐」得出来的,如果习禅者仅仅盘腿宴坐,或是长坐不卧,整日里闭目直身,或困盹昏沉,形同枯木,心似顽石,而希冀如此能得「禅悟」,撷果证道,那不啻是平步登天,水中觅月;吾人知晓狐狸特性,除了狡猾之外,日夜里腹肌觅食之余,大部份时间便是似困盹,似警醒,似昏沉的沦迷于假寐中,宛若吾人宴坐,您能说那也是「禅」么?故古德呵斥「知坐不知悟」的习禅人叫「野狐禅」,其意思即是指此,所以,吾人当警惕狐狸究竟是狐狸,绝不会因它的「假寐工夫」,而获得解脱狐狸身,而超出六道轮回,而进入无余涅槃的佛道境界。

  二、禅的释义

  梵语「禅那」,以吾国文字翻译出来,早期译作「思维修」或是「弃恶」,近期新译作「静虑」,无论是新旧所作之释义,可不疑议的看出,禅那的注脚是「运用思维,竭穷智慧,以求领悟佛道的无上法门。」是属于外静内动的「活泼泼」的行为;所谓「繁兴永处那伽定」和「死水不藏龙」,以及「纵穷三际,横遍十方」,无不是「天翻地覆」般的境域,放开它,可以散布虚空法界,收拢来,可以纳须弥于芥子,一切时空,一切缘境,永远是继续不断,如海浪般起伏,如层云般舒卷,一直到觉行圆满,成办佛道,进入最后的无余涅槃,仍然是常处不生不灭中。

  三、禅的渊源

  大梵天问佛决疑经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以示众,而皆罔措,惟迦叶头陀破颜微笑;当时,世尊开言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禅那行门的起源,至于世尊于多子塔前,付金缕僧伽黎事,那是传法禅宗初祖的公案;前者是行门之渊源,后者是开宗之起始,不可混为一谈。    

  四、禅的宗旨

  正法眼藏──世出世间法都有着正邪之分,此言正法,是指佛陀所说的无上妙法。眼是着眼,或是重点,亦如吾人之肉眼般。藏是指八识中的阿赖耶识,或是蕴藏。归纳说:即是正法的着眼,针对第八藏识,如何处理识田中所蕴藏的各种问题,使其能去恶存善,清净识田,到最后连「善」也不可存留。

  涅槃妙心──不生不灭是涅槃,运用智慧是妙心,此句连「正法眼藏」,即是说,欲入不生不灭的境界,需要用智慧的妙心,明辨善恶,才能去恶存善,才能消净识田,才能了生脱死。  实相无相──不空为实,实即是有,相是指形态;实相之义,即是说不空相,实有相。无是有的反面,空就是无;无相即是空相,无有相。实相无相之全义,即是智慧妙行的方法;可以说是进入涅槃境界,处理识田的症结。事实上禅的宗旨,就是在认识世法,体解世法,知世法中的实有相是不空的,进而以智慧妙心而行出世法,做到无有相是空的。

  微妙法门──不可思议,难以形容,也无法揣测的都可以叫做微妙,法门即是方法与门径,依此方法,入此门径,即可到达目的地。

  不立文字──简言之,即是不需要另立文字,集佛陀所说的一大藏教中之精华,去发掘真义之所在,便可以明辨实相无相了。

  教外别传──教即是教化,传即是记载,教外别传之含义,即是说依一大藏教中的精华,就是最好的,别立的记载。

  综上可以连贯起来作如是说:吾有正法,其着眼在针对第八之藏识,内中所蕴藏的各种问题,使其得到正确的处理,使其完善的清净,而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这是一种竭穷智慧的妙心。其方法是认清世法中的实有相是不空的,常运用智慧能知其理,而后去完成出世法,以行无有相是空的;这种微极妙绝的法门,是无需另立文字的,集经律论一大藏教中的精华,就是最好的,别立的记载。  依此,禅的宗旨是「实相无相」四个字,并不是在「眼藏」上钻牛角尖;玄沙禅师曾说:「凝神寂静,闭目藏睛,灰身灭智,劫数满后,不免轮回,盖为道眼不明,生死根源(笔者按阿赖耶识)不破。」很明显地揭示,眼不可藏,智不可灭,应重视实相的体认以期理知,而行无相的成办以期事践。

  五、结论

  张无尽居士尝说:「非法无以谈空,非慧无以说法。」佛说八万四千行门,无不是法是慧,宗下的禅悟,是诸法诸慧的精华,故有「般若」行门之称;所以说:结跏趺坐,藏睛灭智,若木石般之身心,绝不能算是「禅」,禅是智慧的,活泼泼的,六祖说:「迷人坐禅,一向除妄,不学慈悲喜舍智慧方便,犹如木石,无有作用。」禅的究竟,是前念起妄而知实相,后念离止而成无相,前念起是不空是有,后念离是空是无;显然,这便是自性菩提,清净八识田中各种问题的无上妙法。

  宗下巨匠如云,而禅悟的境地不一,这是智慧与根基的关系;故佛陀先知先觉,有「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说。不过,吾人习禅,对佛陀的教化,切不可断章取义,任意曲解,纵然西土迢迢,时逾甚古,但是,初祖达摩,播法东土,传心印于慧可大师,以楞伽四卷以为证,当知其目的一则以消不立文字之弊端,再则是提醒禅悟者不可离弃一大藏教;所以,六祖后现不识文字相,仍依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精义而得禅悟。以后,永明大师着「宗镜录」百卷,以阐述有无之真义,以及历代宗师之偈语、公案等;吾人静心洁智,当可看出在在都是一大藏教中之精华,处处都是实相无相的文字,无不是告诉后学者「事理圆融」以达到禅悟的目的,并也处处强调不可执着文字,因执着文字,便难解难行实相无相的真理。末了,愿吾人习禅,以野狐禅、口头禅、文字禅为诫,行实相无相之正法,共证菩提道果以为结。

 
 
 
前五篇文章

无疑不禅

禅诗一百首·典藏

中国禅灯照西方(继程法师)

佛光禅风禅法(佛光山 星云大师 传承)

五蕴无我禅观(心培和尚)

 

后五篇文章

文字禅的特点与形式——以《颂古百则》及《碧岩录》为例(

生活禅与二谛思想(戒毓法师)

对禅的认识(隆藏法师)

洪济宗颐与《禅苑清规》(张志军)

牛头宗法融禅学思想探析(刘晓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