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天乘之四空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天乘之四空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净界法师       好,我们看下一个,第二个,识无边处定。     二、识无边处定,谓行者厌虚空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即舍虚空,转心缘识,此定成已,心定不动,清净寂静,名识无边处定。     前面的空无边处定,它的修行的特点叫做厌色依空,他讨厌色身,他特别赞美虚空的这种无边无际的这种相状,他厌色依空,依止空。这个地方呢,是厌空依识,这个时候,他虚空不要了。我们看看,他说他讨厌虚空的相状,他为什么讨厌它呢,因为缘多则散。     这虚空太广大,范围太广,虽然会让我的色身的障碍消除了一点,但是让我内心散乱,因为虚空太广了,能够破除我这种寂静的禅定。那怎么办呢,他把虚空的相状给消灭掉了。他接下来干什么呢,回光返照,他去观察,诶,我为什么能够缘虚空呢,我一定有一个明了的心,我缘这个明了的心不是更好吗?我缘明了的心,我也可以脱离色身的干扰,所以他就缘这个内心,那一念明了寂静的心识,就是识无边处定。     这个时候把虚空的相状舍掉了,转而依止那个明了寂静的心识,因为心也无相,同样是无相,你向外攀缘是广大的虚空,向内攀缘,是内心这种无相的寂静的心,内心的心比较好缘,所以他就怎么样呢,此定成已,心定不动,清净寂静,名识无边处定。     所以这个人更高明了,他舍掉外在的虚空,安立在内心的寂静的心不动,这个叫识无边处定,厌空依识。     看第三,无所有处定,谓行者复厌识心之无边,缘多则散,能破于定,故舍于识,转心缘无所有法,此定成已,空色双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名无所有处定。     前面是厌空依识,这个地方他空识俱灭。这个行者认为这个明了寂静的心也不可以依靠,因为你经常依靠这个明了寂静的心,缘多则散,破坏我的禅定,所以他把那个明了寂静的心那个相状也把它放弃了。他的心放弃,他住在哪里呢,住在无所有,他自己捏造一个无所有的相状。     他说虚空也靠不住,我一念明了的心的相状也靠不住,这两个都干扰我的寂静。怎么办呢,他自己捏造一个无所有的相状出来,然后心就住在这个无所有的相状,这个时候空色双亡,识心都灭,内心寂静的力量更强,而且迥无攸往,空空荡荡的,那么名无所有处定。这个人外不依空,内不依心,住在一个无所有的相状,这个叫做无所有处定。     看第四个,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是整个三界里面最高的境界了,好,我们看。     四、非想非非想处定,谓行者舍前识处之有想,并舍前无所有处之无想,缘念非想非非想之法,具足而安住之,此定成已,诸想不起,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名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个定其实是非常矛盾的,他有时候是非想,就是无想,有时候是非非想,非非想就是有想。这个非想指的是无想,无想指的是什么呢,是前面的无所有处定,是非想,但是他有时候又有想,有想是包括前面的空无边跟识无边都是有想,他的心呢,一下子有想,一下子无想。     他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所以这个修行者,他舍离了前面的识处,这是虚空,这个处就是虚空,空无边跟识无边的这种有想,他觉得空跟识的了别活动,只障碍他的禅定,但是他又觉得无所有处的,这个相想就是无想也不好。     所以这个有为诸法是常者生厌,那他怎么办呢,他就缘念一个相状,这个也不是有想,它也不是无想,这个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的相状,就在那个地方住在那里。     这个时候诸想不起,想也不生,不想也不生,如存若存,这个心识的活动,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若尽若非,这个心识的活动,好像断又好像没有断,名非想非非想处定。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他的心识几乎是停止了,他几乎前六识,几乎是停止的,表示说还是在活动。     在唯识学上说,说这个入非想非非想处定的人,就好像是一个微细的流水,你眼睛看没有流动,但是你丢个稻草,你看这个稻草是轻微的活动,就是这个非想非非想处定,他能够入八万大劫。那么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     所以智者大师给四空定一句话,说是为三昧酒所醉。因为你在那个地方,一下子虚空,一下子识,一下子有想,一下子无想,你根本对解脱没有帮助。     蕅益大师给四空定,给它一个评语,叫做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就是说这个四空定,完全活在自我的相状,这个自我相状是生死的根本。四空定的这个痴人,这愚痴的四空定呢,把它当作你的本来面目安住。     他不知道只要有相状,只要你想出一个相状,这个相状就是生灭的,他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说这个四空定,佛弟子是不入四空定的,一般来说,诸天都有个共同点,四禅除外,这个欲界天也好,四空天也好,在死的时候都很痛苦,几乎没有例外。欲界天的痛苦,来自于他福报享尽了,因为在《楞严经》上说,这福报花费得超过了。     所以欲界天死的时候,因为他禅定还在,他的神通还在,他会知道他来生要变成一只村庄的猪,或者做一只牛,一只羊,他心里面是非常恐慌的,但是他又没办法改变,他会预知来世的果报到三恶道,所以欲界诸天,他直接堕三恶道去。     四空定他有什么过失呢,他会说他也没有享受快乐,他也没有损福报,他容易起颠倒,四空定在死亡的时候,他会起一个重大的邪见,他会谤佛、谤法、谤僧,他说原来世间没有涅槃,这些佛陀都是打妄语。     我证得了四空定,我竟然还会失掉,世间上根本没有真理,没有涅槃,没有佛陀,没有圣人,生死轮回是不能改变的,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生死轮回,这种谤佛、谤法、谤僧,四空定是直接到地狱去了。     因为他受的刺激太大了,他在八万大劫当中,他每一刻每一秒,都认为他已经成就了圣道,结果突然间暴风雨来的时候,业力的风一吹的时候,那龙卷风一来的时候,把他的四空定全盘破坏了,他内心的沮丧跟伤心,是不可思议的。     诸位我们在娑婆世界,活了七八十年,我们死的时候都很不甘心,只有七八十年,他在那个定境活了八万大劫,你可想而知他失掉的时候,他内心的那种不甘心。     所以这个四空定,他也很容易堕落,他的来自于邪见。四禅好一点,但是你如果说,没有圣人的无常无我的智慧,在四禅定也容易去贪着三昧乐,也有问题。这个就是我们讲到诸天,这个诸天已经把世间的快乐,已经是操作到极限了,从一种痛苦而转换成快乐,从快乐转换成寂静、享受。     就像一个人喝果汁喝多了,他凤梨汁也喝过,苹果汁也喝过,最后喝白开水,寂静最好了,诸天就是这种心情,常则生厌,但是这种寂静,它又不是真实的这种涅槃,还不是真实的涅槃。     好,我们今天上到这里,我们下一堂课,会把人天的这种业果,这种五戒十善的法门,还有诸天的法门做一个研讨。     好 向下文长 付在来日 回向   佛法修学概要——185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净慧长老谈因果:善恶皆有果报 因果丝毫不爽

宗萨仁波切:末法时期如何成为实修者?

净界法师:理观宜广,事修宜专!

行善的最高境界不是施舍而是引路

智随法师:学佛如何面对人事善恶?

 

后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天乘之四空定—空无边处定

达真堪布: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用意幻供养积累成佛资粮

黄念祖居士:有人认为得了神通,用来治病,来弘扬佛法,这

辩经:藏传佛教与众不同的神秘学佛方法

学佛要求真实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