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回归如来藏心之妙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回归如来藏心之妙用

 

  人人是不是『志玄虚漠,守之不动』?假如人人守志奉道,了解我们修行的目标,我们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走入人群中所看到的一切无不都是法。一直对大家说,转识成智。看你是在什么样的环境,还是面对那个环境,无不都是增长我们的智慧,在芸芸众生中『无量法门,悉现在前』,能够『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

  ⊙『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得大智慧,通达诸法,晓了分别,性相真实。』《无量义经德行品》

  《无量义经》里,大家不都是常常在读吗?是啊!人群中无量的智慧,不断不断现前,这叫做转识成智,自然通达诸法。所以每天所看到人、事、物,无不都是在增长我们的智慧,这是把握人、事、物、理。假使我们每天就这样放过了,把这些事情变成烦恼,起心动念,这样就是放纵我们的生命,那就很可惜,反而还造业。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握,在芸芸人群中在事物理相,我们都能够智慧清楚。

  看《法华经》,佛陀入定,『离言法华』,已经开始向我们说这么多的道理了,还有很多人不能了解。文殊菩萨来引述过去日月灯明佛,两万尊的日月灯明佛,最后一位修行出家,还有八子同样也出家,这段(经)文再说:『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前面已经解释过了,八王子,这些王子听到他们的父亲出家,已经成佛了,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大家听了欢喜,所以这八位王子,也随着他们的父亲一样,全都舍掉王位,世俗的享受完全舍去,随着他们的父亲出家了。『亦随出家,发大乘意』,每一位王子所发的心就是大乘。

  我们若是转识成智,智慧是至高无上,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就是大乘意。过去的方便法,是随众生机所开的,佛陀的本怀就是要讲一乘大法。一乘大法是最真实的法,希望人人能够了解佛法,觉悟之后能够再去引导人人,同样有这分一性圆明自然的本性,希望人人去引度,引度人人还是将这一性圆明发光发亮。

  所以《无量义经》里面有说,『一生无量,无量从一生』。无量也是原本就有了,就是无量的众生原本就有那分佛性,只要我们这一念心,我们能够去跟大家说,这叫做行菩萨道。一支蜡烛若点亮,无量的蜡烛从这支蜡烛引光过去,不一定都从原本这支蜡烛引光,即使引光过去的蜡烛,还可以引光给别人的蜡烛,同样无增无减的光,那支蜡烛照样发光。所以人人发心,已经将心灵之光启发起来了,我们的心灵之光也是同样可以去照耀他人,他人也可以将他的光引发出来,这叫做大乘意,自觉、觉他,有发心要去引导人。

  所以他开始要『常修梵行』。『梵行』就是清净,这个『梵』字大家都知道,清净、清净行。不过,我们凡夫一直以来就是不断复制烦恼,每天每天,对人、对事,每对一个人不称意,开始又复制烦恼,无缘、厌恶,开始烦恼又入心。或者是听到往哪里去发展有利益,有世间的财利,所以又会被诱引了,开始连锁事业,一间再一间。资金不够,再去借,用钱愈来愈多,向银行透支愈多,结果金融风暴一扫涂地。像这样,这就是叫做烦恼不断复制。光是知识一直增加、增加,业一直造,造业。

  我们修行就是要转识成智,知道人生的生活就是这样,刚刚好,够了,一家平安,吃得饱、穿得暖,这样够了,有余的力量就跟大家分享。但是,现在的人好像人人都很忙碌,这怎么能够梵行呢?梵行就是清净,内心没有再制造贪、瞋、痴等等的烦恼。在这种大时代,大劫难的时代,还有天地宇宙,尤其不论是小乾坤、大乾坤,天地之间四大不调的灾难,加上人的心灵灾难,人人心理上不断不断在累积四大不调,一直就在制造烦恼。

  所以,我们必定要知道梵行,既然我们修行,我们一定要忏悔过去所造作的业,人、事、物很多的业都附着在我们的心里,所以必定要忏悔,涤心垢、改习气,这就是梵行。我们要将内心这些无明烦恼不断去除,我们要将我们的外行习气也要赶快改,在生活行动中真的要改变,才能够梵行,才能够很干净的修行法门。

  现在的人间,心灵灾难,需要我们用种种的方法赶快投入。有的人会说,梵行,不就是赶紧别去理外面的事,心才会清净?我刚刚说过了,人群中无不都是我们的法门,我们若已转识成智,这些人群都是我们的智慧。『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所以心不受外面纷纷扰扰的事情来染着我们的烦恼,但是我们的心王,这个八识转回来,回归本性,那就是清净。八识在缘外面的境界,都清净、不受污染,已经转识成智,所以这叫做『常修梵行』。『常』就是常常。不只是关在里面,是入人群,在人群中不受污染的梵行、清净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即八识心王各统领诸相应心所及所缘境之义,谓统领心所缘境之分际也。

  下面再来了解,前面的意义,意思就是说,『统领心所缘境之分际也』。八王子,前面那个八『意』,八识若转过来之后,那就是『统领心所缘境』。

  每天,我们的心都在外面,缘外面的境界,眼缘外面的色,耳缘外面的声,鼻缘外面的香尘……等等,这都是心所缘境。心在外面所缘的境界,我们在这里如何分别呢?用识去分别吗?或者是要用智呢?智也是分别智,所以我们在这个分际,就是这个界限里,我们若是用识去分别,那就是贪、瞋、痴、慢、疑,不断跟着外面的五尘境一直去缘,意识不断地吸收,七识不断造作这样的业,恶业成就、烦恼业成就,这样就是在六道轮回,永远没有休息的时候。

  所以,我们若能够用智慧来面对外境去统领,我们这个心不受外境引诱出去,这就是已经回归本性。所以这只是差一点点,识与智,识与智缘外面的境界,智就会回归本性,若是识就随外面的境界一直去纷纷扰扰,层层烦恼复制。

  所以这段,『闻父出家得无上觉,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这就是已经八识转为如来藏心之妙用。如来的藏心,那就是智慧。

  ⊙闻父出家得无上觉,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谓八识亦转为如来藏心之妙用,即转识成智也。

  从八识转过来,回归如来藏,那就是智慧,清净无染的本性,这就是妙用。所以我们称呼佛乃是宇宙大觉者,那就是他的如来藏心,他能够对宇宙之间的所有一切分析得非常清楚,这就是佛陀他的大觉,他的藏心,他的妙用,这是佛的本性,人人本具,不只是佛而已。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本来就有如来藏心,所以转识成智,这就是『如来心之所缘,即是智慧所照之境,无有尽故,是名心所缘无尽』。

  ⊙谓如来心之所缘,即是智慧所照之境,无有尽故,是名心所缘无尽。

  如来,我们若回归如来的藏心,一性圆明,这就是佛陀的智慧所照的境界,心所缘无尽。我们凡夫的识,所缘都有一个境界而已。我现在看到你们,我只能从这里看到那里而已,我看到的有这么多人,我现在的识,我的眼识、我的意识,我看到的是这些。你们坐这样,看向这里,看到我和我背后的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范围是这样而已。但是若再问问你们,我们精舍外面的菜园有多大?你们现在的心有去到菜园了吗?我们精舍的范围有多大,意识已经在那里。心想:赶快收回来,听清楚。意识赶快又回来了。

  这就是每一位凡夫都有如来藏识,同样有这个应用,只是我们所应用的只在那个剎那,做好的事情、听到好的法,我们能觉悟,我们在短暂的时间,『我知道了,是这样。』但是很快又故态复萌。凡夫啊凡夫,反反复覆,既已知道了,怎么见境、遇境又再生心,与人、事、物又在那里计较?这叫做凡夫。所以这个识,时时遮盖我们的智。我们若能用智来遮盖识,将识慢慢去除,识去智存,若能够这样,每一件事所见的就会很开阔,心包太虚,就是宇宙万物的真理都很清楚,看每一件事情,他一接触就很清楚的境界,绝对不会受到人、事、物、境来蒙蔽了我们的真心。

  所以,希望大家日日听,时时要放在心里,遇事所有的境界,无不都是在增加我们的智慧,不要受所有的境界复制烦恼,只是差别在这里。所以时时要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八识转染成净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八王子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日月灯明佛之子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万法心王人人本具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依四念处戒德为师

 

后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三昧威仪成就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人人本具日月灯明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佛佛道同悲智双运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微妙的心灵道场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启发内心妙智之光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