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万行法师:德行天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万行法师:德行天下

 

  大家静静地坐在这里用心感受这座养正堂。当初我们设计养正堂的时候,为什么在头顶上设计了一千盏小灯和一轮明月呢?这一千盏小灯代表了一千颗星星,这轮明月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本来就有的那轮明月。当大家在养正堂里把修行的基本功练好,心中的明月升起以后,就可以进入禅堂修行,也就达到我当初的预想了。

  当初建养正堂是为了接引初学。什么叫“养正”呢?就是在这里培养学佛做人的正知正见的思想。大家都知道,无论有什么理想,做什么事,做人是第一位。人做不好,什么事都做不成。即便做成了,也做不久。近几年各行各业都在喊“做人是做一切的根本”,尤其商业界,大家都说“经商就是做人”。确实,经商就是经营人,先经营自己,再经营他人。无论做哪个行业都是先做人,我们当和尚也是先做人,先修人道。可以说万事万物都是为人服务的,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脱离了人,抛弃了人,什么也无法存在,即便存在也没有意义。出家人学了满腹经纶,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众生。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做人做事的准则呢?

  佛门里有一个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是遵循五戒十善。出家人和学佛人把五戒十善做到位了,可以说就是成功的人。世间人做人的准则基本上也离不开佛门的五戒。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德性就看他的行为。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做人做事的时候就会轻松自如,不会犯错误。

  每个行业都有它的潜规则,都有它的道。道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是通过德体现出来。要看一个人有没有道,就看他有没有德。什么是德?德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一个出家人要想把德体现出来,就要把五戒十善做到位。世俗人的德则是体现在讲信用,能按时完成工作,能兑现承诺,遇事能包容,有气量,能忍让……古人说大德以道立命,小德以术安身。这个“术”就是方法、技巧,小德之人就是以方法、技巧来安身。凡夫俗子面对功名利禄都会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求,见到名利都会忘掉自己的身份,忘掉自己的初衷。实际上一个人求名、求利、求功不是过,过就过在他不知道如何求,以什么方式求,求到哪个度上。

  求名当求百世名,求利当求千秋利,求功当求万世功。一个人要是有这种气魄、这个心量,在他身上就会体现出不急不躁,四平八稳。可是现在的人又哪里会想到求百世名、千秋利、万世功呢?都是只顾眼前利益,不择手段,不讲道,不讲德,只讲术(手段、方法、技巧、诀窍);都是为了短暂地安身,不讲立命(思想或灵魂)。其实人生一世,到最后什么都留不下,唯一能留下的只有思想。思想如何留下呢?就是刚才讲的“大德以道立命”。

  如果每个人在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能遵守规则,不仅自己没有烦恼,周围的人也没有烦恼,领导也没有烦恼。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跟有些人长期相处,却不敢相信这个人呢?就是因为这个人在为人处事的时候,不按道的规则来做事,而是用术,用手段。用术只能达到当下的目的,不会得到长远的结果。通常种一棵果树也要两三年才会结果。我们要想为人类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为人类留下精神食粮,所想所做的必须符合道,符合德。因为道的具体体现就是德。而德的具体体现是包容,是奉献。只有培养了一颗包容的心、奉献的心,我们才能在自己的心灵里面建立起一座万能的宝藏。我们常说:“量大,福大,造化大。”你想获得多大的福报,想为社会、为人类作出多大贡献,首先取决于你的心量。心量不够,德是建立不起来的。德建立不起来,就无法入道。道和德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一体分不开的,谁离开了谁都没有办法起用。德以道为体,道以德为相。

  我们身边并不缺有能力的人,可是为什么当我们碰到一些有能力的人,却不愿意和他共事,即便和他共事,心里也会想:先和他共事把事情做成了,未必继续与他合作,未必和他做真正的朋友呢?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知心的朋友、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做一个忠诚的人、有德的人、有道的人,而喜欢用术用技巧来为人处事呢?古人为什么能建立百世名、千秋利、万世功?就是因为他们对德对道有深刻的感悟,掌握了德与道的内涵。他们明白只有德与道才是畅通无阻的,无论什么力量、什么东西,遇到了德,全部被吃掉,遇上了道,全部被融化。即便短时间内靠术能取胜的,最后也要归入道里面。

  平时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所学所用的都是一些技巧和方法。如果一个人懂得安身立命的根本就是道和德,他就不会在方法和技巧上下功夫了。在为人处事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敞开,让对方看清楚。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心打开,彼此看清对方,大家就可以直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减少多少误会啊!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人与人之间,无论对道和德是否信奉,是否会用,最终都必须归入道和德里面。否则,你所想所做的都行不通。

  我们看到自然界中有一个现象,就是弱肉强食,弱小的被强大的吃掉。其实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也是符合道和德的。如果你想人为地改变这种现状,把弱小的保护起来,短期内会收到效果,可是从长远来看,弱小的还是会倒下,还是会消失。凡是能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的,都是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如何才能适应自然规律呢?入了道才能适应。未入道,以何安身呢?入道的具体体现在哪里?在德上。德又如何体现出来呢?通过包容,通过为人服务。世间万事万物最终都是以为人服务为荣,为其存在的价值。无论你是学什么干什么的,都是以为人服务为荣,只有如此才能体现你存在的价值。如果你不愿意拿你的所学来为人所用,为人服务,你的所学又怎么会有价值,你又如何体现你存在的意义呢?

  所谓的德,主要体现在为人服务、为人使用上。只有当你愿意为人所用时,才能把自己的福德资粮建立起来。大家是否观察过一个现象:世间上存在的植物或动物,哪一种被人利用得越多,它的价值越高;人越离不开它,它的价值越高。比如大米小麦被人吃得最多,所以最值钱。可能你会说它没有黄金、翡翠值钱。可是真正能长盛不衰,永久立于世间的不是黄金,不是翡翠,而是大米、小麦,关键时候还是粮食管用。

  就像我们的德性一样,可能你会说德性在这个现实社会是施展不开的,身边的人都是用手段手腕来为人处事,我一个人用德来为人处事,不是会吃亏吗?从眼前来看,你用德为人处事可能会比别人慢半步,没有用术的人快。但是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以德为道的人一定会笑到最后,一定能留到最后;以德为道的人永远不败。除此,无论以什么为道,眼前或许行得通,最终都会败下阵来。唯有德才是放之四海人皆喜之。有时候我们看一个人书读得不多,长相平平,也没有什么钱财地位,可是为什么我们愿意看他,和他打交道,和他共事,甚至愿意把自己托付给他呢?就是因为这个人有德性,身上散发出德的味道,跟他打交道很放心。

  在社会上,我们衡量一个人要看他的业绩,看他对社会的贡献。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了很多业绩,有很大的作为,最终却倒下,被同行击败了呢?因为他没有德性。如果他是以德取胜,以德为社会作了很多贡献,不仅不会被人击败,还会有很多人拥护。很多人刚开始做事时,因为急功近利,都是通过方法和诀窍取胜。如果他不能很快地转到德上,行使德性的力量,用德来经营出世,他所建立的基业很快就会崩溃。

  世间上,大到一个国家,中到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最需要的都是德。包括我们现在的执政党提倡和谐社会也要靠德,离开了德,不可能有真正的和谐。任何时候、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德。尽管老子在《道德经》上一味地强调道,但是最终能让人类受益的还是德。人与人之间唯有德才是最好的润滑剂、粘合剂。人与人和睦共处,国与国和睦共处,靠的都是德。

  人的生命很短暂,就这一世而言都只有一次,要想珍惜自己的生命,活出自己的价值,下手处就是德。要想完善自己的人格,也是从德上修炼。一个人能在自己所处的人群里立于不败,在同行中立于不败,关键因素都是德。可是当今社会处处显现出来的都是术,在很多人身上流露出来的都是术。今天的社会让人缺乏安全感、信任感。本来按上苍给我们设计的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法宝就是德和道。可是现在无论社会上,还是人与人之间,都不用这个法宝了,都是在术上用功夫。所以人心才那么浮躁,社会才那么动荡,什么都在做,什么都做不起来,即便做起来,顷刻间又倒下了。

  当今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出了很多大师,很多名人、明星,据有关统计,无论大师还是名人明星,他们的平均“星运”只有三年。为什么他们的事业生命这么短暂呢?因为他们的名是以术取得,靠术炒作起来的。为什么佛门里有些几百上千年前的高僧大德让我们那么崇拜,至今我们仍在学习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德行、他们的思想呢?为什么他们到现在还活着?他们是以什么方式建立起他们的生命力,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维系他们的生命力呢?他们用的还是德。

  每个年轻人都想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都想受人尊重,受人崇拜,被人追随。但这是靠炒作、运作能获得的吗?是靠业绩能实现的吗?业绩只能让人信服一时,但说明不了一切。古人讲“立功,立言,立德”,实际上功和言在今天这个时代是很容易立起来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立德,先前他所立的功和言,人一死就消失了;如果他立了德,就算他的肉体死了,他的精神、他的灵魂还会存留在世间,不会消失。可是,有的人的确立了德,但没有立功,没有立言,他的德也显得苍白无力。在某些特定的环境里,在某些特定的时候,立功,也就是做出业绩,比立德还重要。但是最终能让一个人立于不败的不是功,而是德,只有德才是根本。在座的都是高才生,很快就要离开学校到社会上为人服务。大家要记得:越是遇到困难的时候,越要把德把持住,不要放弃德;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能使用术。

  西方心理学家说人有五个需求层次:首先是满足生存的基本物质需求,二是安全需求,三是社交需求,四是被尊重的需求,五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我学佛以后,拿佛的思想跟他比,他的思想还不够圆满,他还有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佛法讲到最后要把自我的价值、自我的业绩全部放下,不能拿在手里炫耀,拿这个当本钱,靠这个吃饭。光环抓在手里不放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当你有所成就,有所得的时候,你要学会散财消灾。当你一个人获得了利益,身边的人都没有得到的时候,那是很危险的。如何化解危险呢?就是靠你的德。你的德如何体现出来呢?就是舍。舍就是我们佛门里讲的布施。一个人能布施,敢布施,就是德的体现。为什么别人得到了利益愿意与大家分享,你得到了利益不愿意与大家分享呢?就是你德性不够。你想独享,不仅你不能真正享到,还会遭来灭顶之灾。为什么说独乐不如众乐?众乐才安全,才能体现出你是一个有德性的人。

  当一个人做了一定的业绩,在单位里得到重用的时候,你可不要洋洋得意!你能在一个团体里做出一点成绩,那是大家、是领导、是老板给你平台,给你机会,你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如果领导、老板不给你机会,你再有本事也发挥不出来。当你拿着自己的光环炫耀的时候,有意无意之间就会伤害很多人。所以有德的人会把他的业绩、光环分给大家。因为他深深地知道,一个人是做不了事的,一个人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不仅一个人实现不了,恐怕两个人、三个人也很难实现。因为宇宙、大自然是一个整体,谁也离不开谁。表面上看,我们彼此无关,人与人之间无关,行业与行业之间无关。实际上每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都是互相关联的。就像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能不能各自分离?肯定不能。五脏六腑能不能各自吹嘘、炫耀自己:我最厉害,我最有用?恐怕只有某个愚昧无知的脏腑才会这么说,有智慧的人、有独到眼光的人都不会这么说。

  谁重要?谁不重要?在我看来,表面上看起来最不重要的人、最不重要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东华寺,你们认为方丈最重要吗?我认为搞卫生的人最重要,种花种草的人最重要。方丈,只要叫一个人坐在方丈室里,他就是方丈了;只要政府任命他为方丈,他就是方丈了。所以方丈不重要,关键是下面的大众,也就是团队才重要。我经常跟东华寺的和尚说一个道理:一个企业可以没有董事长,但不能没有总经理。寺庙也一样,方丈可以不要,但不能没有当家的。做人也是如此,你可以没有知识,没有学历等,但不能没有德性。德性是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来给人看的。没有智慧的人看你的术,有智慧的人看你的德。

  在座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当你遇到好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与大家分享,独乐不如众乐,独享受不如大家来享受。人是需要分享,需要关心,需要关注,需要尊重,需要理解和认可的。当我们需要这些的时候,如何才能得到呢?就是靠德。今年我们东华寺有几个和尚在外面建寺,我感受特别深。弟子们出去开山建寺,到了陌生的地方,我都会告诉他们一句话:你想在一个地方立足生根,打开局面,不是靠手段,而是靠德性。德性体现在哪里?就是要包容,要舍。舍不单指钱财,还有尊严和面子。人最难舍的就是自己的尊严和面子,就是自我。好多人可以舍钱财,但不能舍尊严和面子。我让你们给我布施一点钱财,你们可能都愿意,都做得到。但是如果我叫你们把面子给我,让我把你们骂一顿,羞辱一顿,你们都做不到。

  菩萨道的六波罗蜜,把布施摆在第一位。你把布施做好做到位了,后面的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都做到了。所以万法从“舍”入手。不管在哪个行业要想有所建树,都要从舍入手。因为舍就是德的体现。你不需要绞尽脑汁,用尽方法、手段、策略、技巧、诀窍,这些都不需要,只要一个字就全部解决了,就是“舍”——人家要骂我,我就让他骂;人家要讽刺我,我就让他讽刺;人家要面子,我就把“赢”给他,我来要“输”;人家要走在前面,我就后退一步,或者我就抢先一步把门打开,请他先进……这些都是舍。

  有时候东华寺的小和尚走在我后面,我说:“其实你走在我后面只对了一半,你应该走在我前面给我探探路,把地踩平,把门打开。”这也是舍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礼貌,而且是大礼貌。我们只知道让父母、领导、老板走在前面,这样做只对了一半。更多的领导、老板希望属下走在前面探路,把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好。比如今天要开会,你先去检查会场,看会场布置好了没有,不要等老板来了才去检查。你应该做到:你想到的、你会做的都是别人想不到的,不会做的,而不是你想的做的跟别人一样。

  并不是你做多了,就抢了别人的业绩。但是你做多了,要把功劳给别人。实际上你把功劳给别人,这个功劳恰恰还是归你自己。你不愿意给,别人就会跟你争。你所做的一切,从表面上看,从显态上看,是给了出去;从隐态上看,你越给,你的功德越多。因为宇宙间的一切是循环的,力量是循环交换的。表面上看是我把力量给了你,实际上你的力量又反弹回我身上。所以佛门里讲“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组合而成,看得见的是受看不见的主宰和支配。每一个人内在的力量、内在宝藏都是无穷的,只要你敢拿出来用,你会发现你什么都不缺。只是你不相信你具足一切,总认为:我没有这个,我没有那个。实际上那是因为你没有去使用。只要你相信你什么都有,而且敢去用,敢去做,你会发现你和那些伟人、那些成功的人一样,不增不减,你不比他们少,也不比他们多。

  在佛门里,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心的端正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方法重要,而是心重要。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你的初衷是什么,初发心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走偏差,会走火入魔呢?就是因为他的心不端正,出发点错了。

  世间人在社会上做事,初衷和发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帮助别人的时候,是带着什么样的心在帮?如果你是带着有所求有所得的心在帮,结果没有得到,你们彼此肯定无法继续友好相处。帮一个人应该以一种无所求的心去帮。当你带着无所求的心去帮对方时,真正受益的是你自己。因为你借做这件事的机会,借这个舞台掌握了技术,接了一些人脉和人气。同时信佛的人都知道,不仅有显态的力量,还有隐态的力量,自然界的力量是平衡的。显态的你得到了,隐态的你就得不到;隐态的你得到了,显态的你就会失去。你帮人家,这是显态的,实际上隐态上你已经得到了功德,得到了福报,得到了正能量。

  现在科学也证明自然界处处充满了能量,处处充满了生命。在宗教领域几千年前就讲到了加持力。什么是加持力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得到了对方的能量场,得到了神的能量场,得到了明师的能量场。为什么我们能得到他的能量场呢?首先是你信任他,你放松了,你的心灵敞开了,没有建起一道墙,没有防范意识,你全部打开了。宇宙的力量无处不在,到处弥漫,当你的心灵有一道墙时,它遇到阻碍就绕道而行了。但是只要你的心灵敞开,这个力量就会流向你。

  一个人的心灵要想完全敞开,必须具备完美的品德。不具备完美的品德,你得到的仅仅是身体有限的力量,根本得不到灵性无穷的力量。道的力量是无穷的,德性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身体的力量是有限的,因为身体的力量是靠术获得。术只能针对有形有相、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层面。而主宰物质的是德,是隐态的力量。

  所以说大德是以道安命,小德是以术立身。你的位置坐得越高,事做得越大,越要靠德。如果不是靠德,你的位置坐高了,事业做大了,随之而来的危险性也是无法估量的。只有德才有无限的承载力,能承载任何重量、任何问题。

  我们把德比喻成大地,世间万物都是建立在大地上。尽管我们现在做不到把自己的德完全施展、发挥出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做事,尤其是想做大事,做长久的事,立所谓的百世名、千秋利、万事功,靠的都是德。没有德,什么事都做不成,即便做成了也不会持久。为什么我们常听说某某领导升到一定高度就倒下了呢?因为到了一定高度后,他的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他不知道施,不知道舍。只有在施与舍的同时,才能把自己的德建立起来。一个人有德,永远都会在轨道上行走。否则就是德不配位,必然翻船。

  我们的身体出了毛病,也是内在的德出了问题。只有德才能平衡一切。当你与德合二为一时,到任何领域都会像聚光灯一样,把光、热量、别人的视线聚集到你身上。真正吸引人的不是我们的五官,而是我们内在的德性、我们的气质。“气质”这个词听起来似乎很抽象,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很具象的东西。只有当你具足了气质,你才会成为一个“名牌”,在你身上才会产生“名牌效应”。所以穿什么名牌,戴什么名牌,都不如把自己的气质培养起来。气质是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讲了无数次的“德”。真正的名牌就是你的气质,真正的气质就是你的德性,只有你的德性才是你真正的人格魅力。

  当今这个时代要想找个帅哥、美女太容易了,随便就可以整容。可是你整得了容,整得了心吗?但是你到我这里来,我可以给你整心!今晚我教大家的就是“整心术”。我们拥有什么都不如拥有过硬的德性。现在社会上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信任。信任只是一种现象,它的根还是在德上。一个人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根本原因还是缺了德。我也时常跟我们东华寺的和尚说:“万行今天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德。”这是我的肺腑之言。因为我碰到事情一样会愤怒、暴躁。但是我很快会意识到:作为一个师父,作为一个领导,作为一个双引号的大师,你必须把德做到位了才能服众。人家认可你,不是因为你盖了一间大寺庙。现在的寺庙都是钢筋混泥土结构,最多三百年,过了三百年不拔掉就属于危房了,不像木头石头盖的房子可以存在千年。但是,如果我把德建立起来,我立了德,那就不是三百年的问题了,可能三千年后万行还活着!

  德的确是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但是你必须有这个意识,必须认识到你的生命能长存不死靠的是德,能把小事做成大事靠的也是德。没有知识,可以学习;没有能力,也容易培养。但是如果没有德,想把德培养起来,那不是短时间内能达成的。

  今天在座的有好多老板。你说你开公司没有钱,那只是第一步的问题;你说没有人脉关系,那也只是第二步的问题。最终你缺的不是钱,也不是人脉关系,这些都容易达成,都不是问题。最难达成、最难建立起来的,还是德性,还是人品。为什么很多人很有钱,很有权势地位,却不受人尊重;而有些人没有钱,也没有权势地位,却很受人尊重呢?我想这个问题大家心里都有答案。前几天我写微博时说,和谐社会、和谐团体不仅靠我们个人的能力、业绩,更靠我们的道德、修养。相反,一个人一味地想表现自己的能力,显示自己的业绩,这就是社会、团体动荡的根源。你们觉得这个道理不对吗?(答:对!热烈的掌声)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家庭注重的是德性,大家都在修为上用心,下功夫,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业绩,也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这个家庭、这个团体、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不是很和谐、很安宁?所以我们要让别人认可我们,能力、业绩只是一方面,甚至是一小方面,更重要的、更大的方面是我们的人品、我们的修养和德性。

  东华寺也有一些人能力超强,很会做事。但是,如果你所做的事让你的师父,让你的老板感到不踏实,那你已经失败了。既然你那么能干,为什么你做的事让你的老板感到不踏实呢?说明你还不是真能干。你要是真能干,你不做事也让你的老板感到踏实,那才是真本事,你也就成功了(众笑)。如何才能做到你能干,让你的老板感到踏实;不能干,也让你的老板感到踏实呢?就是要用德把自己完全武装起来。可不是让你把自己伪装起来呀,而是让你用德装满自己的身心,让你的血液里流出来的都是德,都是最好的人品,让你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流露出德性,人人见你都喜爱,都欢喜。

  并不是一个人没有做害人的事,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就证明了他有德行。他所谓的没有做,只是没有机会;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做一些对不起别人的事、有背德性的事。好多人没犯错误,是因为他没有机会;个别人犯错误,是因为他有了机会。检验一个人有没有德性是要等机会的。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一起共事,尤其是共患难,不是见见面,吃吃喝喝就能认识一个人的本性。只有在共事的时候,在利益面前,一个人的本性才会真正暴露出来,你才能真正看清这个人是否有德性。

  一个领导实际上就是一个老师。老师的职责是什么呢?就是育人。如何育人呢?高明的老师、有智慧的老师是育人以德。没有智慧的老师,或者说没有开悟的老师是育人以术,也就是教人方法、手段、技巧。

  在座的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上创业,或是在单位企业里做经营管理,要想稳定自己的家庭、企业、团体,甚至要想稳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你就要想到我今天所说的话。如果你有智慧,有眼光,有胸襟,有气量,你就育人以德;如果你没有智慧,没有眼光,没有胸襟,没有气量,你就育人以术。你们知道育人以术的结果是什么吗?我来告诉你们:如果今天我以术来教育我的徒弟,结果他们就会用术来对待我;如果我是用德来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将来他们就会以德来回报我。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热烈的掌声)

  很多父母一辈子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抚养长大,培养他上大学,最后还要帮他找工作,甚至卖掉房子帮他成家立业。可是为什么孩子长大以后,非但不回报父母,不孝顺父母,还跟父母对着干呢?因为这些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教育,甚至根本没有教育孩子,他们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有一部分父母也教育孩子,但他们教孩子的是术,是技巧、方法、诀窍、手段,没有育孩子以德。术是用来解决眼前问题的,德是用来平衡、稳定、发展的。术只会带来短期效应,德则会产生长期效果。为什么现在社会上那么流行短平快的手法,用的全都是术呢?就是因为缺了德,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的结果。实际上如果你有足够的胆识和气魄敢在今天这个时代用德,而不用术,你会发现用德的效果并不比用术来得慢,而且一旦生效就会持续地发展,持续地获得利益!

  问:感恩上师的教导!您今天谈的,包括您著作中的观点,结合我的生活实践,我都非常认同。但是在实践中我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单纯地使用道和德,有时候会行不通。如何以道德为基础,在实践中辅以智慧,这是我很欠缺的地方,我不能很好地把您的教导和实际相结合,请您指点迷津。

  师:其实我们在展现德的同时,就是在展现自己的智慧。一个人只有拥有足够的智慧、足够的胸襟、足够的气量,才敢用德。没有智慧的人是不敢用德的,只敢用术,用一些技巧、伎俩。为什么他不敢用德呢?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胸襟和气量。所以有智慧的人,手里拿的永远是“德”这把无上锋利的宝剑。千万不要耍小聪明,用投机取巧的方式来为人处事、处理问题。

  一个有智慧的人敢承受不好的结果,敢把不好的事情揽在自己身上——你们都是对的,都是我的错。其实这样做更容易得人心,更容易把福报聚集过来。可是有些人恰恰相反,所有的责任都是别人的,功劳都是我的。久而久之,你就成光杆司令了!

  学佛的人,尤其是出家人,有多大的心量,就能证多高的果位。你有菩萨的心量、菩萨的心胸,你就证菩萨的果位;你有佛的心量、佛的心胸,你就证佛的果位。我经常告诫我们东华寺的小和尚:你能容纳一百个人,你就能当一百个人的方丈;你能容纳十个人,你就只能当十个人的方丈;你谁都容不下,最后你自己也疯掉了。为什么?你连自己都容不下了,不就疯掉了吗?(众笑)

  其实一个人能接受自己,慢慢地扩大,就能接受身边的人,再慢慢地扩大,就能接受天下所有的众生。一个连自己都抱怨,都不能接受的人,又怎么能接受身边的人呢?当然,我所说的接受自己,并不是指一个人每天都沾沾自喜,自以为是,夜郎自大,自我陶醉。这不是接受,不叫认可,而是不自知。所谓的接受自己,是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点,如何规避自己的缺点。

  一个人有缺点也不需要总是谴责自己,对自己的缺点感到愤怒,非把它打死不可。缺点也是你自身带来的一种力量,是为了平衡你的,是你成长的需要。因为你身心不平衡,所以你身上的缺点就多。当你身心平衡后,会发现你身上既没有缺点,也没有优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高人。如果你认为自己有很多优点,你还不是一个高人。或者你觉得自己有很多缺点,你也有问题。当身心平衡后,你什么都看得见,也什么都看不见。但是当需要的时候,你什么都有,只要你想发挥,就来力量。

  佛教把地球叫做“娑婆世界”,娑婆世界还有一个别名叫“器世间”。什么叫器世间呢?就是在这个世间,人与人之间是通过物质交换来达成自己的意愿,来认可彼此。比如当我拥有某种物质,我把它分享给你时,你愿意或不愿意,自觉或不自觉地都会回报给我我想要的东西。只有在舍的同时,你才会得到你想要的。你舍多少,就会得到多少回报。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要看他创造了多少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要看他从社会上获取了多少财富,获得了什么名利地位。要看什么呢?要看有多少人认可他,有多少人到他这里来回报他,有多少人到他这里来跟随他,为他付出。其实,当大家来到他面前回报他的时候,他不会把这一切视为自己的东西,不会把成功据为己有,他会把所获得的一切回馈给大家,而这时候他得到的更多。这时候他使用的就是德的手法。有德的人从来不会据功为己有,从来不会据物为己有。功是别人的,物也是别人的。有德的人应该据什么为己有呢?

  答:据道为己有。

  师:道具体体现在哪里呢?

  答:责任。

  答:据过为己有。

  师:那位同学说对了!据过错为己有,也可以理解为据灾难、祸害、困难为己有。把不好的都据为己有,把好的都分享给别人;好事都是别人的,坏事都是我的。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当师父就成功了,当领导也成功了,当父母也成功了。

  我一直给东华寺的和尚灌输一个理念:我容不下你们好吃懒做不做事,希望你们多做事,哪怕做错了,我也能包容,因为我自己也做错了很多事。我能包容你们做错事,但不能包容你们不做事。你做了一百件事,哪怕九十九件都做错了,只要有一件做成了,你的人生就成了。你不要想着做一百件事,一百件都成,那是不可能的,天下没有一枪击中的事。所以一个人有德性不仅体现在任劳上,更体现在任怨上。我们说任劳容易任怨难,任劳是一种责任,任怨是一种境界。如何才能做到任怨呢?还是要有深厚的德。只有在德上做足了功夫,才能无愧地行走于天地之间,也就是我今天讲的主题——德行天下。

  释万行2013.7.30

-----------------------------------------------------------------------------------------------------------------

更多万行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万行法师:如何功德圆满

万行法师:德不配位

万行法师:头脑与灵感的区别

万行法师:提要求要有本钱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远尘文选三题(远尘)

 

后五篇文章

万行法师:怎样做好一个出家人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走在学佛的路上(常耘)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阅读菜根潭 心清智又明(孙赟)

心律法师:素食养生有助于长寿

心律法师:学佛重心不重形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