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没有一个东西是,离开你这一念心另外存在的!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没有一个东西是,离开你这一念心另外存在的!
 
                                     净界法师

       你看那个二乘人,我们举一个例子,你看佛陀灭度以后,佛陀灭度以后,当然有两件事很重要,第一个佛陀的色身,舍利子的流通,第二个佛陀一生的法宝,两件事都很重要。

  一个是供后世膜拜,一个是供后世来学习。佛陀灭度以后,当然迦叶尊者是戒腊最高,就统理整个大众,他就宣布一件事说,说这个舍利子,交给居士去负责流通,僧团不要插手。他说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佛陀一生的法做一个结集,供后世来学习。

  所以迦叶尊者那个时候,几乎是发大悲心,他要求所有阿罗汉,请你们不要马上灭度,因为你们都是跟随佛陀几十年,佛陀说的话你们都记住,我们必须把每一个人所听到的话,把它会集起来,做一个经论的结集。

  迦叶尊者不但是对僧团,连到天上去的憍梵波提尊者,他也没有放过。憍梵波提,诸位知道他是牛呞尊者,因为他过去生批评一个比丘,说他吃饭像牛吃草一样,但是这个比丘是一个阿罗汉,他虽然向他忏悔,但是这个业太重,还有五百世做牛的果报。

  所以他变成人的时候,他的嘴巴就不庄严,吃东西就像牛在吃草,但是他是个阿罗汉,佛陀很怕居士诽谤他造口业,说你这种长相,人家对你不会恭敬,你不但不为众生福田,你变成众生造罪的机会,你干脆到天上去好了,因为天人都有神通,一看到这个是阿罗汉,他知道他是阿罗汉,会恭敬他,所以牛呞尊者,就奉佛的慈命到天上去了。

  那么佛灭度以后,迦叶尊者就去找这个牛呞尊者说,佛陀灭度了,请您老人家来参加结集,因为您老人家早期的时候,有亲近过佛陀您也多少听一些法,牛呞尊者拒绝这件事情。他讲了四句偈,他说:憍梵波提稽首礼,妙众第一大德僧,如来灭后我随去,如大象去象子随。

  他说我至诚顶礼你们想要结集的这些僧团,憍梵波提稽首礼,你们这些发慈悲心,愿意结集佛陀经典,我随喜赞叹,但是我的心情,我不想再到人间去了,如来灭后我随去,就像小象跟随大像一样,我现在什么也不想做了,讲完以后就用三昧真火,就烧掉自己的身体就入灭了,所以憍梵波提他也证得空性,但是他没有一种愿望,缺乏利他的愿望。

  所以我们合理的推论,他已经进入了偏空涅槃,他这个偏空涅槃怎么来的呢,他自己的空性的概念,启动他心中本来具足的二乘的涅槃,还是他自己的东西。

  诸位我们生命当中,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东西。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心中,《楞严经》是这个意思,就是水泡的概念,每一个人都活在心中的水泡,当这个水泡破的时候,你又换一个水泡,只是说有些水泡比较漂亮,比较庄严,有些水泡比较丑陋如此而已,我们不可能离开自己的内心,去攀缘别人的事情,不可能。

  我们一生起了很多的念头,有善念,有恶念,这个念头触动了自己心中的法,然后让自己来受用,这个就是一切惟心造。没有一个东西是外来的,当你觉悟的时候,你只是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你的念头不再触动你心中的六凡法界。

  所以在天台的思想,佛陀不断性恶,佛陀只是觉悟了,佛陀性里面六道轮回的恶法,并没有断掉,因为这个东西本来就有的,本来就有你就没办法断掉了,它不是后来有的,它本来就法尔具足十法界,染净诸法,你怎么断呢。

  为什么他这样讲,他说如果佛陀断了这个恶法,佛陀为什么能够到三恶道,显现三恶道的果报,来度化三恶道众生呢。他如果把恶法给断了,那佛陀用什么因缘到三恶道去呢?佛陀到三恶道差在哪里呢,就是佛为法王于法自在,他显现三恶道,他得自在,差在这里。

  没有一个东西是离开你这一念心另外存在的,没有,所以人永远活在自己的妄想。所以我们今生是怎么回事,你前生打了很多的妄想,当然有的妄想是势力薄弱的,有些妄想是很坚固的。这个妄想,触动你心中的染净诸法,然后让你今生受用,你今生的果报,是你前生的妄想把它触动出来。

  所以合理的推论,你今生你要检查你的妄想,如果你觉得你的妄想不满意,你现在还可以调整,我们必须要打求生净土的妄想,打善良的妄想,你才可能去触动安乐的果报,往生净土的果报,这个就是生命的现象。

  所以改造你心中的妄想,变成是生命全部的工作了,因为所有的业力都在妄想里面,大乘佛法的缘起论是这样安立的。

佛法修学概要——13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大安法师:贪便宜就是招感吃亏

中国近代佛教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耿敬)

佛教教育价值取向辨析(净因)

论古代印度佛教教育的平民性及其启示(张慧彦、郭彩琴)

论藏族传统寺院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一句话(星云法师)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忙碌的阿弥陀佛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妙解论语(语庭居士)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从《佛说善生经》看父母与子女的责任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何谓十善业道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