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学、修、悟(杨维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学、修、悟(杨维中)

 

  在我看来,整个佛教教育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学、修、悟。学的内容主要是指知识、理论与技能,修的范围很广,不仅指严格的宗教意义上的修行方式,如禅坐等,也包括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义的修行包括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内。我们不应将学与修绝然分开,学习在一定的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修行,如读书、思考、与人交流、探讨佛法等都是修行的方式。

  佛教教育大体可分为二种,一是以培养专业佛学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佛教学院式的教育,另一种则是以教化普通信众与广大社会民众为主的普及性教育,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弘扬佛法。这两种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割。

  目前,国内佛教学院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我认为除了师资力量薄弱外,学生的佛学水平、文化知识及综合素质较低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看看中国历史,为什么隋唐时期,中国佛教如此兴盛,人才辈出?要知道,当时出家僧人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社会的精英。再说台湾和日本,佛教教育为什么搞得那么好?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在中国台湾、日本,大学生、研究生学佛、出家的现象是很正常和普遍的,这与中国大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如何提高学僧及广大佛教信众的文化水平、信仰层次及其综合素质,是佛教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从当前的情况看,形势并不容乐观,可以说,佛教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充满着浓厚的宗教乃至迷信的色彩,而佛教自身的世俗化趋向也越来越明显,金钱的冲击与物质的诱惑越来越严重。在修学方面,全国所有的寺院基本上都是净土一统天下,一句弥陀万事大吉,学习教理,讲经说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才奇缺。我所担心的是,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佛教的前途将会如何?谁来承担如来家业,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因此,我们每一个有志于佛教教育的人,不论是教界,还是学术界,都应该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去做。

  另外,在普及性的弘扬佛法方面,我认为,佛教的中心思想及其命题,并没有得到深入浅出的挖掘,这些思想与命题,对普通人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正是佛教的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在以后宣传佛教或弘法的过程中要紧扣一般世俗人(包括居士)的想法,这样,我们的弘法才能够到位,才能打动他们的心。法师们讲经说法时,除了要把佛教的教理讲清楚外,更为重要的是要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佛教的道理,尽量讲得通俗一点。比如佛教“不可得”,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可以讲得深入浅出,抓住一个很细微的东西讲出来。讲法要生动形象,多举例子,甚至有一种幽默感,让大家听得很高兴,很开心,不能只是照本宣科,经文里怎么讲,然后引一些古德的注解,一读就完事,这样效果就很差了。这种现象在佛教学院的教学中,也是很普遍的,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讲佛教重要的是把你理解的东西讲出来,而不能只是列举一大堆佛教名相、概念和术语,以经解经,这样讲起来就很枯燥,听的人也很累,并且不理解。讲经弘法与书面文章是两回事,我讲课不太喜欢用讲义,因为讲义读下来不一定能够适应当下的情况,不是交流式的。我觉得佛教对现实人生的很多侧面的价值没有得到很深刻的挖掘。

  关于佛教与科学的关系,也是佛教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不赞成用现代科学来论证佛教的教义,佛教自己就可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如果偏要说佛教符合科学,或科学的发现证明了佛法的真实不虚,这就意味着,佛教是依附于科学而存在,我觉得这是对佛教缺乏自信的表现,在佛法中有许多问题是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的,当然,作为弘法教化的方便,这种教育方式也未尝不可,但从学术的层面来说,我是不同意这样做的。
 

 
 
 
前五篇文章

台湾部分佛教高等院校简介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在死亡边缘的三要道(宝僧)

泰国佛教对公众实施教育

日本的佛教教育

欧美佛教教育

 

后五篇文章

先得有培养人才的人才(邓子美)

目前的佛教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但这很正常(杨曾文)

佛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是当前佛教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赖

寺庙教育的内容(宋立道)

僧众教育的我见(宽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