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书题解: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解题 |
 
佛书题解: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解题 经名: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著译者:唐般剌蜜帝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十卷,唐代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收於大正藏第十九册,经号945。 本经一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略称《楞严经》、《大佛顶经》、《首楞严经》,為鳩摩罗什所译《首楞严三昧经》之别本。 本经的流传有四种不同说法:一说是因南使流传来中土。第二说是房融奏入,因禪学者自内道场传写流通。第三说是神秀亲遇奏经,因而传写归荆州度门寺。第四说是房融抄写留家供养,因而传出。此外,本经除汉译本外,亦有藏译本,是清高宗乾隆年间自汉译本转译的。 关於此经的传译,经中卷一记有:「大唐神龙元年龙集乙巳五月己卯朔二十三日辛丑,中天竺沙门般剌蜜帝於广州制止道场译出。菩萨戒弟子前正諫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乌长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而《开元释教录》卷九中则以此经是怀迪所译,两说颇相违异,所以此经的译人译时歷有质疑之处。 此经内容与其他显教各经论所说多有分歧,所以自古以来对於此经就有真偽的争执而不能决。法相宗诸师均以本经為偽经;近代学者间以此经不载於唐、宋、元、明四大藏而有真偽之諍。但据开元释教录卷九记载,当时即有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另外宋史艺文志,亦有「首楞严经十卷」的记载。而歷来所疑约有七点︰ (1)一般经论都说四大(地、水、火、风),或说五大(地、水、火、风、空),或说六大(地、水、火、风、空、识)。此经於六大外又立「见大」,是一切经所无。 (2)此经卷四辨六根功德中说︰「三四四三,宛转十二,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此文在诸家疏释中无有定解,莫衷一是。 (3)卷五中,世尊说偈。其最初一偈︰「真性有為空,缘生故如幻;无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是清辩菩萨所造《大乘掌珍论》偈。此偈若是佛说,论中不应不标明。 (4)此经卷七中说十二类眾生,与各经论有情无情之说不符。 (5)一般经论只说五趣(天、人、鬼、畜、地狱),或说六趣(五趣外加阿修罗)。而此经於六趣外又有仙道一趣,成為七趣。 (6)此经说菩萨修位阶次有五十七位。最初立乾慧位,中间切入四加行,亦与各经所说有异。 (7)卷十中说行阴魔立十种外道论,亦与各经论所说相违。 此经的註解,在唐有三家,但早已失传。现今所存的都是宋以后的著作,大半是属於贤首、天台、禪宗三家的。此经所以受到台、贤、禪者的重视,是因為此经所说常住真心性清净体,与台、贤二家圆教宗旨相合。又所说七处徵心、八还辨见,对於禪宗的参究可以有很大的帮助和啟发。五阴魔的说明,也给禪修者以警策,总之此经是详细说明了圆顿禪的途径。而尤其著名的是卷五之二十五圆通法门,其中第二十四叙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常被净土宗所引用。楞严经可说是开示修禪、耳根圆通、五蕴魔境等禪法要义之经典。另外本经译笔华美也成為文学之士所爱好,而自宋元以后,楞严咒成為丛林早课之一,於是此经的流传和讲习就更普遍了。 本经经题,据《大藏经纲目指要录》记载:「大:藏性廓周,普容法界;佛:觉定妙圆,应机示相;顶:最胜超伦,高不可极;如来:智实无涯,名称自在;密因:定惠双融,识情难测;修证:因圆尘劫,果满剎那;了义:究竟寂灭,显明胜性;诸菩萨:海会相入,觉明普照;万行:一心本具,广利有情;首楞严:妙定湛然,坚固不动;经:唯此言说,詮明性相。」而首楞严為佛所得三昧(三摩提)之名,万行之总称。经中各卷的内容,如下: 第一卷:记叙阿难因乞食,被摩登伽女用幻术摄入YIN席,将毁戒体。如来放光,并敕文殊师利以神咒往护,於是将阿难及摩登伽女来归佛所。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悔恨自己一向多闻,道力未全,因而啟请宣说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佛告诉他一切眾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有诸妄想故有轮转。又告诉他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能破客尘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第二卷:因波斯匿王之问,显示真性圆明,无生无灭,本来常住之理。并说一切眾生轮迴世间皆由「眾生别业妄见」、「眾生同分妄见」等二颠倒分别妄见,随业轮转。故当抉择真妄,而明五阴身心不有,世界本空,破我法二执,显本觉真如,显示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第三卷:佛就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对阿难陀一一说明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四卷:因富楼那之问,显示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但以世界相续、眾生相续、业果相续等三种相续,诸有為相循业迁流,妄因妄果其体本真。真智真断不重起妄,是故如来证真故无妄。四大本性周遍法界,歇即菩提,不从人得等。 第五卷:憍陈如五比丘、优波尼沙陀、香严童子、药王药上二法王子、跋陀婆罗等十六开士、摩訶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阿那律陀、周利槃特迦、骄梵鉉提、毕陵伽婆蹉、须菩提、舍利弗、普贤菩萨、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优波离、大目犍连、乌芻瑟摩、持地菩萨、月光童子、琉璃右王子、虚空藏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各各自说最初得道的方便以显圆通。 第六卷:最后观世音菩萨说耳根圆通,以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获十四种无畏功德,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文殊师利以偈讚叹,佛更為说四种律仪(YIN、杀、盗、妄),令离禪魔。 第七卷:佛说四三九句大佛顶陀罗尼,即《大白伞盖佛顶陀罗尼经》,并说安立坛场法则及持诵功德。次因阿难请问修行位次,佛先為说十二类眾生(胎、卵、湿、化、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颠倒之相。 第八卷:说明三摩提三种渐次,次明乾慧地、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七位。又因文殊问而示经五名,说明经的归趣。因阿难问,说地狱趣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以及鬼、畜、人、仙、修罗、天等七趣,自业所感差别。 第九卷:说明三界二十五有之相,次明奢摩他中微细魔事,即五阴魔等。 第十卷:说五阴的行阴魔中十种外道(二无因论、四遍常论、四一分常论、四有边论、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立五阴中死后有相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无相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俱非心颠倒论、立五阴中死后断灭心颠倒论、立五阴中五现涅槃心颠倒论)、识阴魔中禪那现境十种魔事,次明五阴相中五种妄想等。 (香光尼眾佛学院图书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