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佛书题解:父母恩重难报经 解题 |
 
佛书题解:父母恩重难报经 解题 经名:父母恩重难报经 著译者:姚秦鳩摩罗什译 资料出处:佛书解题(香光版) 解题: 《父母恩重难报经》,姚秦.鳩摩罗什译。本经鉅细靡遗的从母亲十月怀胎的艰难说起,到养育子女的十大恩德,乃让人知父母恩重如山,并说明不孝的果报应,最后為儿女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方法。本经文字优美流畅,对父母大恩论述深刻独到,為佛教的孝经之一。 中国人向来著重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本经宣传孝道及报恩思想在在影响中国人的生活。而本经中对不孝之子所要受到种种严厉的地狱之苦,也成為一般百姓劝诫子女為孝的得力工具,為后世孝道的强化提供了依据。 佛经中宣扬父母恩的主要经文,除鳩摩罗什译本外,还有二个汉译本,一是《父母恩重经》(入《大正藏》疑偽部),二是《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安世高译,又称《父母恩勤报经》、《父母恩难报经》(入《大正藏》经集部)。 鳩摩罗什译本虽标明是「佛说」,但在歷史上有诸多怀疑它是偽经,唐.智昇编《开元释教录》就将此经列為偽经;明.袾宏著《竹窗随笔》亦撰文说明本经非佛说。故本经并无入藏,亦即没有收藏在诸多版本的藏经中,但却是此三版本经典中流传最广的。 本经的地位及特色: 1.本经宣传孝顺、报答父母之道,和儒家孝道為基础的中国伦理道德相為契合,就如同中国的《孝经》一般,而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 2.本经从儒家孝道思想中,重视精神的安慰和物质的报酬,转变成為佛家孝道思想中的重视出世的成就、终究的安乐。 3.现今在敦煌文献中还能看到四种《十恩德》,文体上属民间歌谣,有学者认為係名不见经传之平民百姓所作,而其根据则是本经中的父母十恩颂。由此可见其对世俗道德的影响。 4.在敦煌石室中的变文集中,以巴黎伯二四一八卷,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最為沉挚动人。此卷是后唐明宗天成二年(西元九二七年)的抄本,在变文中有提及「演述姚秦三藏法师鳩摩罗什译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可见本经流传的久远。 5.敦煌有唐代的「父母恩重经变」壁画,大足有南宋的「父母恩重经变」摩崖造像,经学者考察其依据於為本经。 本经内容為叙述母亲十月怀胎的艰难,父母养育子女的深重恩德,子女应当报答的道理。内容分序说,正说,结说。 一、序说:佛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与会大比丘二千五百人及菩萨摩訶萨三万八千人,世尊引领大眾,直往南行,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阿难啟问,佛告阿难:「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接著说明男女骨头之不同,世间女人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故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贰、正说:本经主要内容分為怀胎之苦、养恩之恩、子女之过、如何报恩。 一、怀胎之苦:佛陀為阿难说明母亲怀胎十月之之苦。 第一月: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将来,午消散去。 第二月:恰如凝酥。 第三月:犹如凝血。 第四月:稍作人形。 第五月:生头、两肘两膝。 第六月:眼、耳、鼻、口、舌、意六精齐开。 第七月:儿在母腹,生成骨节,三百六十,及生毛乳,八万四千。 第八月:生出意智,以及九窍。 第九月:儿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质,桃梨蒜果,五穀精华,母血凝成胎儿食料。 第十月:孩儿全体一一完成,方乃降生。 若為孝顺之子,擎拳合掌,安详出生,不损伤母,母无所苦。若為五逆之子,破损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搅,彷彿似万刃攒心。 二、养育之恩:父母对孩子有十恩。 第一 怀胎守护恩:母亲怀胎的时候对胎儿守卫爱护。 第二 临產受苦恩:临盆生產受尽苦楚。 第三 生子忘忧恩:生下孩子就忘记所有痛苦。 第四 咽苦吐甘恩:自己咽下苦涩,吐出甘甜给与爱儿。 第五 迴乾就湿恩:迴施乾净给与孩儿而自己将就污湿。 第六 哺乳养育恩:哺餵乳奶和抚养教育。 第七 洗濯不净恩:替孩儿洗濯屎尿不净。 第八 远行忆念恩:孩儿外出远行,母亲在家掛心忆念。 第九 深加体恤恩:对孩儿深深加以体谅抚恤。 第十 究竟怜愍恩:是终生直到究竟都没有穷尽对孩儿怜爱愍念。 三、子女之过:说明父母不辞辛苦养儿育女,但儿女不知恩惠。 母亲怀子十月之中,如长病人。月满生时,受诸痛苦。生得儿身,抱持养育,不辞辛苦。三年之中,饮母白血,婴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导礼义,婚嫁营谋,备求资业,懃苦百倍,不言恩惠。男女有病,父母惊忧,忧极生病,视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如斯养育,愿早成人。 但子长成,反為不孝。尊亲与言,不知顺从,应对无礼,恶眼相视。做种种恶,让父母担心忧烦,不孝之愆,卒难陈报。 四、如何报恩:先说明做种种犹不能报父母之恩德,并说明报明报恩之法及不孝的果报最后并劝请广造此经。 欲得报恩,為父母书写此经,為父母读诵此经,為父母懺悔罪愆,為父母供养三宝,為父母受持斋戒,為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则名為孝顺之子。 五逆不孝,身坏命终,堕於阿鼻无间地狱。 欲得报恩,為於父母造此经典,是真报得父母恩。能造一卷,得见一佛乃至造万卷,得见万佛。以造经力故,是诸佛等常来慈护,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诸快乐,离地狱苦。 参、结说:与会大眾发愿护持;阿难问本经之名,佛告阿难:「此经名為父母恩重难报经,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时大眾、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退。 (香光尼眾佛学院图书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