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六十五日(二) 你的亲教师是谁? |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六十五日(二) 你的亲教师是谁? 我们在结夏一开始就提到,这次学习不是为了增加大家的学识,是为了启发大家心理上的一些作用。因为学识这个东西,有时我们会把它放在理论的层面,往往就会忽略对它的实践。若是我们心地的一个启发,那就会去实践、认知它,会在我们的生命中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 净土这个教法,在我们中国大家接触的传承的说法很多。我们接触比较频繁的大概就是“自力”,这样的方法是十分多的,因为比较亲近,又比较具体。净土这一类的修法,大概就是所谓的做诸福德、忏悔业障、修诸定力,所谓自力者在这几个角度去用功,念佛是为了修诸福德,或者平时要做诸福德,或者要忏悔业障,或者功夫成片说、一心说、三昧说等等,这是很普遍的,大家也接受。 为什么接受呢?因为跟我们的关系密切,跟每一个人的关系都很密切。因为这个地方用功的感受密切,大家都容易接受。说你一天能走几公里路啊?——你说自己能体验到我能走几里路。一天你有多少作为呀?——我念十万佛,我念五万、一万、二万等等。你现在在忏悔什么呢?——我做了某个错事、某个不相应事,犯了哪个戒律,我在忏悔。这都很有针对性。所以这一类教法在净土的传承中,在我们中国基本上是主流的。但慢慢大家会体会到这个主流的一个弊端,即龙树菩萨那个授记说——末世有情,唯知自力。就是他知道自己,不知道其他,天地还很大,还有佛菩萨他不知道,所以唯知自力的人就受到唯知自力的局限,这就是他的毛病所在,什么都是我这个不行,我那个不行,或者我那个行这个行等等,就在自己的圈子里面,在自己所知的圈子里面跳舞了,在这里作为了,这个就是所谓的一个主流状态。 龙树菩萨这些善知识在一两千年前就授过记了,说这个时代的状况——“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恶人,破他胜德、四者所有人天,颠倒善果,坏人梵行。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 在唯知自力的圈子里,无疑给我们带来了十分沉重的东西,又在减劫,又是违缘炽盛的时代,他们不去缘佛菩萨的威德力、究竟力与慈悲力,只缘自己现前的依正二报,多是减劫中的沉沦,道德日下,作为日下。有的人在拼命地作为呀,并不是不作为,没明没夜地在拜,到后面就生个大烦恼、犯个大业障——有的人就会放一把火、捅个窟窿,然后感觉这一段的作为就告一段落了。为什么呢?平时修行积攒的那些所谓的礼拜、赞叹、作为呀等等,他因为唯知自力,结果增加了“我修持”的慢心这样一个唯知自力的沉淀,后面就会捅个篓子,然后就告终了。一般我遇到这些菩萨,我说不要太猛了,能细水长流地来观察、来作为还有意义,要不然进一退九势在必然!许多人不修行是个好人,一修行你看那个鼻孔、面目就狰狞了,吓人,不得了,只能说这个人不得了了。 他们短期出家的来,第一晚上说拜通宵,我说不要拜行不?说大家热情高涨。没问题,挺好的。但是这个减劫固有的气氛中,涩的很,就是大家随喜助缘越来越少,慢慢你就泄气了,你承担不了你那个勇猛了,为什么呢?我不知道,但这是共业。开始 10个人拜,后面可能是8个、7个、6 个、5个、4个,再一看,没了。这就是减劫的特征——勇猛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增上缘少、推动力也少。一个人说我腰疼了不拜了,你腿疼了也不拜了,他肚疼不拜了。减劫中,涩,我们虽然有进趣的勇猛心,但一到现实中就变得很涩,生涩,象吃生柿子一样,嘴里充满了涩味,所以这个自力的修持虽然是主流,难免给我们世俗人带来了很多生涩的结果。 很多人说我修行了很多年怎么会这样子呢?但他不知道,自力在这个共业制约下的一种特定状态——就是费力,效果很差。因为你是要自己把自己举起来。我们一个人能不能把自己举起来呢?实际一根小小的绳子、一根小小的棍就可以把你举起来,但你自己要把自己举起来,谁有功夫把自己举起来试一试?但是很多人都在做这个事,重复地做这个事,孜孜不倦。有的人暗暗下决心——我一定把自己举起来!很多人在底下暗用劲说——总有一天我会把自己举起来的。 这个时代这样做不是不行,过去自力修持的人,阿阇黎是必行之师!自力修持中必然有阿阇黎,没有阿阇黎,没有一个成就的!除非是独觉菩萨,那是另外一回事,过去你已经做过成熟声闻,转世之刹那,以自己不间断的智慧把过去声闻已证的果德在这一生再现出来,可能作为独觉,善观察十二因缘而成就菩提,自己出离生死困惑,跳出三界,过去称为利根声闻,过去世已经完成过声闻的修持了。除此之外,没有阿阇黎的亲教,自力的修持是无以成就的。这个给你认定死了,你再抓自己都没有用,没有支撑点,菩萨!很多人不相信这个,在我们汉地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出家人中是最多,在家人中是第二,看了两本书认为自己就可以修行成了,然后拿到墙角鼓鼓捣捣,就鼓捣出来一个佛菩萨了。我告诉你,你那个佛菩萨就是个自大自慢自卑,什么内容都没有! 有个出家师父行脚行到九华山,遇到道士说你这身体不行了,要调整身体呀!怎么调整呢?辟谷,饿他7天,10天,21天的,身体就改变了。但这个地方没老师就会出事情,就会落下疾病,即使有老师,但不是真正的阿阇师,你也会留下疾病,好比说饿鬼似的疾病,很多人辟了谷就像饿鬼一样,他身心里种了饿鬼的种子,他这一生消失以后,必然到饿鬼道过渡一段,为什么呢?强烈的饮食的愿望存在他心目中,就会到饿鬼道。你说这不是太残酷了吗?实际是很残酷的。 所以如果这个阿阇黎不是真正成就的阿阇黎,你这个自力修持就惨了。你说我自己摸索——从古到今就没有这么愚痴的人,但我们这个时代就有一批这样的人!过去的剃头匠、打铁匠、木石匠都有老师,没有一个人说我自己去摸索的,摸索出来的也都是过去的因缘相续,根本不是它摸索出来的,哪有摸索出来的东西呀?我不知道现在的人在干啥?但可以如实地,或者清清晰晰地告诉大家——没有成就的阿阇黎,你所有的作为就在自找苦吃,不要说你这一生,你累生累劫都是自找苦吃!不怕你沾沾自喜,也不怕你自大自以为是,你哪一天把你自己举起来那一刻钟你就知道了,你那是在搞假,在搞自大。 这个进一退九的自力,不是封杀大家,而是我们自己把自己举不起来,在沼泽地里你清理不了沼泽地的泥巴,因为我们自身的思维、意识、所知,我们那个得力,就是自己业力的沼泽地,你再盘旋,就是沼泽,就是泥巴。你怎么从这里迈出来?所以过去的亲教师善知识,虽是自力行持,但引导你的自力趣向善缘,我们自己引导自己多是虚妄假设,不过是在自己的妄想业习中假设了一个妄想的前景,一作为往往不对称,为什么?是假设的。不知道的人十年二十年的修行就不如人家三天两天的修持成就的得力、如实。这真是一个大话题呀! 前一段时间,北京一伙居士学佛小组,他们学了十个月的《安乐集》,一个一个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最感激的就是我们改变了自己,因为念佛改变了自己。很多居士的确是很感动的,我听他们的声音感到只能是随喜赞叹。他们说因为十个月的学佛、念佛,相互的鼓励,感觉自己的生命得到了一个彻底的改变,感谢法师给我们带来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就是通过念佛忆佛真正改变自己的机会。他们的喜悦真是感染我了,要不然那个意乐人生、一念法,很多讲法是讲不出来的,是他们在那种特别喜悦的状态下,真是给你带来了一种想供养他们的强烈的愿望,为什么呢?他们真是走出来那种自我的巢臼,或者自许,或者自我自卑的那种状态,生起了喜,什么喜呢?轻松。不在过去的沉重、过去的骄慢,或者过去的自我的裹缚中去挣扎了,他们突然有一种自我解放的轻松。他们做的到底多好多坏我不知道,但是起码给我打电话那一刻钟,感染了我,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我说我有机会一定提醒大家这个东西,很如实地提醒大家。 过去僧人为什么成就的多呢?我们都知道过去出家人,世尊说善来比丘,就证阿罗汉果了,为什么?世尊有这个功德,他能把你举起来,他能把你放在他可以放的法界去。靠你自己的想象,你永远想象不到。我们这个如幻的世界,你永远认为这是个道理,跟你没关系,你知道吗?为什么?你没有无量光无量寿,你没有这个审思的力度,你跨越不了你这一百岁的感知力、业力、所知。这个不教授是没有办法的,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我们都会被自己的所知、业习所局限,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物,不管你多么夸张自己,多么贬低自己,都没用。 所以我们看世尊在世,为什么说正法时代、相法时代、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啥都不缺,老百姓不缺,出家人不缺,缺什么呢?——成就者。啥都不缺,缺成就者!末在何处呢?人心末了,成就者稀少了。世尊在他的经典里授记说,我们这个时代的成就者,或者说相当多的成就者,隐蔽于圣山福地。何以故呢?白法湮没,不允许他们生存了,尤其是声闻乘的教法,或者说一些特定的教法,他们没有空间,他们只能到圣山福地自娱自乐去了,他们不能面对这个浊恶、凶残的世界,会把他们扼杀掉的。 所以就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唯有般若乘这样一个不染著的、无依无托的智慧的教法,还能在这个世间有他一个立足之地,因为它没有痕迹。净土这个教法平等回施,也是没有痕迹,要不然有一点自我痕迹、自力痕迹的教法都在悄悄地隐退了。为什么呢?大家所不许,即这个减劫不许了。在这个时代越来越生涩,恶业、嗔恨业、嫉妒业越来越炽盛。亲教师是自力修持的一个根本种子的依托!没有这个根本种子,你只能是在虚妄中纠缠。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出家人、居士会说,我这么用功,我这么修行,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为什么没有用呢?——没有成就的亲教师指导你。 为什么引导我们忆佛念佛呢?阿弥陀佛必然是成就者,必然是现在佛,我们学阿弥陀佛,大家一起忆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佛为师导,用阿弥陀佛来做我们的亲教师,这样的成就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我劝化这些自力悄悄用功的菩萨们,不管是在修福德也好,忏悔业障也好,修定力也好,一定要有一个真正成就的阿阇黎亲教你,没有?我劝你早刹车。刹车什么呢?少受苦,少受罪。这很中肯,因为见的太多太多了。 我们都知道象远公大师、善导大师等,他们有三昧力,他们教出来的学生都可以证三昧。但善导大师后期不靠自力了,就让大家持名念佛,为什么?以他那样的修持力,十年用功,三昧力自在,出入自在,但教授的比丘一生嗔心,业力一来,一退转,他想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后去参道绰禅师,《无量寿经》一授予他,才持名念佛,普遍提倡,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这种方法来修持了。 所以第一种是自力修持,提醒大家一定要有一个真正成就的阿阇黎,半瓶子都把你害了,没有一定不要搞!这是一个很实际很实际的情况。我在国内外参访了很多律师、一些修行者,我以前最大的目标想有五个比丘能给大家传一传清净的戒法,的确那是很强烈的心愿,用了十多年的工夫,感觉到还是先放一放,念佛很重要,安心很重要。先放一放,不是不做,有空间了还得去做,但一定在是成就的阿阇黎指导下,才能使你的自力得以圆满,这是没有办法变的,这是对净土法门的修持而言。 第二种就是不舍万行,这是慈愍法师主修的方法,也是我们比较接受的一个方法,就是我做点滴之善,回向往生。在我们中国永明延寿大师之后,这个修法也是比较普遍的,这个方法反而宽松,比第一类的就好的多了。不舍万行的修持在我们中国现在的修持中,也是很多的,好比说很多人要念一念金刚萨埵四十万遍,忏悔一下业障,然后回向极乐世界。有的人说我一定要修个什么样的方法然后回向极乐世界,我要印多少书,放多少生,建多少学校,或者拍多少部电影,或者说做个什么事业……,最后导归极乐世界,世俗上有作为的人比较多这样,就称为不舍万行,种种作为回向极乐世界。 第三种我们称为善导教法。一般说是依佛力佛愿的随顺修持。此教法在善导大师这儿只是成熟了,并不是说他一个人担起来了,他前面有许许多多传承背景的推动,象龙树菩萨是这个教导的主流,那么再往前面推,就是文殊菩萨,我们说圣文殊所导之意乐教法,他的主流是以意乐作为入手方便。再往前就是阿弥陀佛了。我们都知道文殊菩萨实际是阿弥陀佛的正教令身,在我们唐密中这个词比较多一些。正教令文,就是正面的说法,其主题是意乐。你看我们在讲随顺佛愿、随顺佛力时你很快乐的,因为你把自己的业力、他人的业力、共有的业力一下就可以扔掉不用管了,你只是随顺佛力佛愿就行了,你可以忆佛念佛,而不是去纠缠自己的业、他人的业,很多纠缠很痛苦的,当然你自己也可以很了不起,但此处完全摒弃它,摒弃九界为殊胜方便,摒弃方便。 弃舍就是方便,虽然我等沉沦于此,我不管它了,我就直接坐上这个船离开这个苦海了,直接坐上飞机离开这个地方了,你这个地方灾难再多,我离开这个业力的纠缠了,所以这是弃舍的方便,是正教令文,依文殊所传一代一代地就传播下去了,到善导大师这个地方就成熟了,真正地东土化了,即真正地中国化了,中国人真正和盘接受了这个东西,是来自于善导大师。 所以,我们一般学习善导大师的净土教法,就会追踪到善导大师的《观经四贴疏》,它楷定古今,只字不准改的,如抄经只字不能增减。善导大师自己就这么讲的,说我这个《观经四贴疏》楷定古今。怎么楷定呢?——就是校定过去对净土法门认知的差别、认知的混乱,一切菩萨不了义教当并舍!这是十分方便的,但又十分的惊世骇俗!很多人说怎么能把菩萨的东西给舍掉呢?他说你上一边去,对不起,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名头,唯依佛而顺于佛愿,唯依佛教入于金刚心智,他在这个地方是果决的,没有任何的迟疑,形成了方便。什么方便呢?——意乐的方便,就是心智突然轻松了,把无始以来自他的纠缠扔掉了,不再管了。因为我们纠缠惯了,有的人虽然扔了一次,但还会跑回来再拣点垃圾,那也没有问题,但你看一看污不污自己的手,污手了你再继续舍,他有这个并弃九界的方便。 真正想了解这个体系的,可以看看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过去历代的净土善知识都会审思这个教典。但象永明延寿大师,一直到我们近代的藕益与彻悟这样的大禅师们,他们都是证悟以后才去念佛的,所以他们不需要这些舍弃的过程了,他们已经舍弃了九界的杂缘,他这时候念佛就是舍弃九界杂缘,因为在九界中他们已经有很多透达的东西了,所以他们就把善导大师这个教言体系轻轻地一放,自己按证悟的路子去念佛了,但他们很干净,他们讲的东西反过来看多是心性的教法,不舍万行的的东西就偏多。象彻悟禅师到后期的教言就很犀利了,就不允许这种过多的纠缠,过多的说法了,一定在方便上用功夫。 净土教法是并舍九界以为方便,不在九界中纠缠九界,只是念佛,把所有的地狱恶鬼畜生人天修罗声闻缘觉菩萨放一边去了,这些我都不谈,我也不去纠结,也不去分析,就阿弥陀佛了,就把十方诸佛的佛果认真地去随顺、实践、观察,这时候成熟了,你再看九界任何的教法,没问题,乃至地狱恶鬼畜生的作为,你都有方便,什么方便呢?——回施方便,利益方便。 明天我们开始接触回向门。回向门是摒弃九界之后的方便,不在九界中纠缠,当然修持根本谈不上,只是说依佛果回施世间,其文字讲——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回向为首,成就大悲。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什么叫教化地?以愿力故,利益世间而无所障碍,如狮子搏鹿,夺于烦恼,利益世间,就是对九界的烦恼作为就象一个雄狮搏鹿一样。我们九界的作为也有福,也有慧,也有力,也有善巧,但在这个地方象鹿一样,它逃不出狮子的威德。 贯穿在整个净土教法中的,是以圣文殊的意乐教法体系作为一个宣化过程。因为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以愿力而利益世间,那是无余地利世,他在十方法界中的种种劝化、种种引导,所以若以阿弥陀佛为本师者,那这些都不用提及了,只提及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我们要是以阿弥陀佛为本师,来看娑婆世界释迦文佛的教法,那释迦文佛的教法有他的局限性。为什么叫局限呢?因为阿弥陀佛的教法是对无量世界所展现,释迦文佛的教法是对人类显示的,尤其是初转*轮先度五比丘的教法,讲的苦集灭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等,那都是在我们自身业力相续中的亲教方便。释迦文世尊有成就嘛,它就亲教你,那么衍续出来三藏十二部,乃至说密续等等教法。但净土这个教法是在无尽刹土中,面对无量的众生,平等施教的一个殊胜教法。这个教法在十方世界是等值教法的,就是没有高低的,他不择于人群,不择于世间,他不择于有情,他不择类。好比说僧法的教育一定是择类的,先问遮难,你不能是非人,非人摒除;你是变化人出家了,只要查出来了,一定摒除。你看我们读《四分律藏》中有龙王说,我此龙身甚苦啊,寿命甚长,难以脱离,瞿昙世尊有善巧,我当于此法中行作沙门,去出家,世尊一样摒除他,为什么呢?其他比丘受不了。一睡觉,龙身子把你的房间给塞满了,那不吓死人吗?所以很多变化的生命,在出家法则中受制约。为什么?这是许以人类令法住世的一个群体,其他那是不允许的。净土它不管你是啥人,不要说是龙王了,你是苍蝇只要愿意受教,也可以受教。这个差异十分大,菩萨们! 阿弥陀佛世尊在十方无尽刹土中平等施教,利益众生,无所区分。释迦文佛的教法,他是有区分施教的,比如有初转*轮、二转*轮、三转*轮,有阿含部、大集部、宝积部等等。我们要知道释迦文佛与阿弥陀佛教法的对象是有差别的。我们认知不了这一点,我们把法就笼统地混到一起,说这都是佛说的嘛,都同样的。不是,同中有不同,利世是同的,教法上就有不同!我们在这个地要是不能清晰抉择,就会混淆是非,混淆教法,不得方便,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所以善导大师在他的《观经四贴疏》中反复提示——世尊于此娑婆世界广提要门方便,以作立誓对称教育。所谓对称教育,即什么人施什么样的教育,象善根成熟的这些外道,世尊多以“善来比丘”言下令其成就阿罗汉;但有的人需要行持,那就需要施羯摩法去剃度;有的阿罗汉是各个摄受,有时候就是群体摄受,一来就五百、五百、一千这么多人。世尊五百、五百地度人是经常有的——五百贼人善根成熟了,手足都被剁了,世尊说“善来”,手足又具足,就证果了。象我们前几天提到的央掘魔罗,杀了九百九十九个人,最后要杀自己的母亲,世尊就以通力站到他前面,世尊徐徐前行,他在后面拼命追,想要杀最后一个,以为杀了一千个人就可以升天了。那么对每一个有情群体,世尊都有对称的教法,比如读到大集部,一定是对色界与欲界众生的广泛施教,很多就不是对人类讲的,我们要用人情去分析,是没办法分析的,因为我们人类的智慧、生命、意识都太短浅。所以这个传承我们要是认识不清晰,那就很麻烦。 我们要是不能依止阿弥陀佛的亲教,那就看从文殊菩萨、龙树菩萨、天亲菩萨这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教言机制。现在我们讲的五念门都是来自他们的教言,其主题教言是意乐,就是智慧门,以意乐为入手方便,就是以无染为方便,不居于位。现在我们凡夫愚痴就愚痴在我是某个位置上的人,有的人是工人、农民,有的是公安,有的是战士,有的是盲流,有的是出家人,有的是在家人,有的人可能是便衣,什么都有,这个没有问题的,这都是你自己的身份。但有一点,你要认为你就是那个位置,那就苦在那个位置上了,跟别人没关系。那我们是学佛人、念佛人,所有的人都是念佛人,这个就没有问题了,所有以文殊的教法,即以无染著的意乐为殊胜方便,那我们讲的五念门的前四念门就令我们换位方便,站在佛菩萨的角度,来忆佛念佛,观察世间,观察九界,或摒弃九界,以为修行殊胜。 为什么今天要提出来这个呢?就是人修自力往往不知道怎么修证,所以造成了很多困惑。我见过出家人自己伤害自己的,不是一两次了,以前学戒的时候,很多人因为不知道这是释迦佛对我们对称的保护与教法,每一个戒律保你解脱,称为波罗提木叉,也即保解脱戒——保护众生,遮我们的恶缘,遮我们的恶果,使我们有增上善缘,成就菩提,出离生死轮回。但很多人学的不是这样,他就指责别人,被别人指责,制约自己,制约别人,犯戒了就自己残害自己。我到这些戒律班,我感觉最大的一个提示,我说我们能不能请一个和尚,我们没有和尚,这一类的学习多出问题。因为戒律对僧人的辅助、安乐他看不到,越学感觉自己的戒律越不行,越学感觉自己越差,越学感觉到天下没有一个好人了,越学感觉就崩溃了,到最后算了,就放弃了。跟我一起学戒的,有两批人,一批人干脆什么佛法不佛法的,算了;再一类人藏地去了,南传也有,少一些,极个别的,大部分都去藏地了。为什么呢?他们丧失了信心,就是把自身的业力,把自力、自己的作为盯得死死的,盯的越死,就看别人也看得越死,结果就造成了铜墙铁壁的业力的一个国土,人就走不出来了,后面就特别大的伤害。 念佛这个法门让你舍弃。舍弃自业他业共业的纠缠,舍弃这个东西,你不要管它,你去念佛忆佛。在念佛忆佛这个无上菩提心中、本净心中、本具庄严中,去回观九法界的种种众生,这时候在解放的情况下去观察这些不解放的业力、纠缠的业力,你就自得方便。 我们把这二十九种庄严做了一个简单的观察,此处做了一个总结,也做了一个回顾,希望大家在这三个念佛体系中去认知,其差别是很大的。 我不反对任何一个修持,这个地方一定要反复声明,你用什么样的修法我都不反对。但是有成就的阿阇黎是自力修持的一个根本依止,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当然我希望这一类的人不要走弯路,很可怜,很多很多修到最后就是自大与自卑,没有第二个东西了,真让人感觉到惋惜。因为生命就怎么短,佛法的教言这么殊胜,放在那个地方,而去纠缠自己的业力,纠缠别人的业力,因为自慢就是他那一点儿修持,自卑就是他修持不成,这真是很可怜,让人只有惋惜,后面一声哀叹这一生就过去了。 太多了!这些人就会暗中较劲,他们用劲用大了,暗中用力——我在下面做出来什么样子给你看看。你给自己看吧,慢慢的来。没有人看的,因为我们都是自己在体验自己的生命,没有人看我们,一定要相信这一点,自己自觉一定是我们生命的主题。 菩萨们呐!生命没有赌气那一刻。赌气的人不是智者。起码我们学佛的人是学习智慧的人群,应该摒弃这些愚痴的心地的作为,向往光明,向往着念佛的这种究竟了义的教法,那真是我们的福德因缘。你若要固执呢?我们只能劝慰一句——步伐迈慢一点。 慈法法师讲于放光寺戒堂 岁次辛卯六月二十一2011年7月21日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