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四日(一) 不知种性,修法无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四日(一) 不知种性,修法无益

   佛教最尊贵的教育,也就是“人人皆有佛性”这个教育。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平等教法,是一个与外道不共的教法。我们知道一切宗教,都是人类揭示心灵的一种特定的需要,佛法对心灵的揭示究竟彻底,耐人寻味,或者说人可以用无量劫去审视它,也没有不足的地方,它能让一切不足的有情得到究竟的、满足的意乐,或者说真实的意乐。

  一切能遇到大乘教法的有情,都是不思议的善根,都有不可思议的善根的成熟。要没有这样的极大善根,大乘佛教的教名尚不得闻,佛名不得闻,不要说我们于教义的串习与认知了,闻者要是善根不成熟,多生疑傍。也可能有学佛人说我们刚刚一听到大乘教言的时候,也会产生一些疑虑与诽谤,那个没问题的,那是无始以来诽谤的习气,但是我们能静下来,能接触到这样的大乘教言,能深入实践观察,有这样的机遇,这是极大的福德。

  我们学佛人的这个种性问题,是很重要很重的一个问题,阿弥陀佛教法是大乘种性的教诲,印光法师及过去的一些善知识都会说念佛人“出生即压群臣,犹如太子!”

  为什么要提及这个话题呢?因为出家人、居士在修行中的一些现象,我们大家都可以审观的。刚出家的师父,刚刚学佛的居士,因为接触到一个崭新的环境,接触到一个崭新的理念,大家都有一种恭敬的启发,这个时候都相对调柔,每个人的习气都处于弱势。但是我们一旦在寺院待得久了,了解了所谓的“真相”了,或者说所谓地“成熟”了,你站住脚了,你有位置了,这时候你的环境成熟了,你的认识成熟了,这个时候就感觉到习气不是处于弱势了,自我就会有意无意地强化它。

  今天有人谈了一些强化的例子,我说这是很自然的,因为大家不知道自己的种子在起作用。种子啊,过去的习气种子也好,现前熏习的种子也好,这个种子在起作用,就是因,心因那!你的心里的最强烈的念头在起作用,站的住脚了,强化了,熟悉了,这个自我的种子就开始发芽了,就开始越长越结实了。那么这个时候,他就会培植自己的亲近人、团体,或者说自己的势力,去培养这个东西,或者说表达自己所在的身份、作为。这实际就是种子的作用。

  这个种子我们要是不警觉,我们修行千劫万劫都是不成就的。有个出家师父给我举了一个例子,说开始大家都相处都处那么好,为什么相处一段就开始排斥,然后成敌对,然后互相出恶言怨言,这是咋回事呢?我说没问题,这就是一个种子问题,开始大家交往,一般朋友之间交往,新的环境交往,都是把自己的习气放在最弱势。就象一个种子一样,它潜伏下来。这个种子要是学佛的种子,就简单了;要是习气的种子,一开始是弱势,一般人最初的交往都能接受对方,接受环境,都有喜悦感,一旦交往久了,个人的自我种子、自我习气都很强大了,强化自我的表现越来越多了。

  到寺庙,亦复如是。我们天天也在做功课啊,也在交流佛法啊,但是你的种子,你要是不警觉它,即你这个因地的种子,你不警觉它,你就修吧,你就学吧,因为种子在里面包的深深的,你外面包再多的营养,再多的作为,这个种子它会悄悄地壮大自己。

  发心,今天我看了天亲菩萨劝发菩提心的文章,其主题就说到发菩提心,就是种性成就的问题。一切修法皆依种性而流转,皆以种性而成就。你不知道发心,那你就不知道自己的种性,那你千修万修总是不相干!许多人学佛许久啊,他不知道为什么老改变不了自己?我接触这样的出家师父是比较多的,有人说那劝劝他们吧,我说这不是劝的东西。自己的发心,别人劝是不起作用的。尤其发心是从心灵深处的一种呼唤,或者说需要、认知。别人说最多是一个外缘的推动、引导、劝化,但是发心一定是靠我们自己的,其他人是不可替代我们发心的。

  我们念佛忆佛、观察佛的功德,无外乎是成就我们的种性,使我们现缘的种性得到彻底的改变。因为我们现在是六道的种性,或者说是不定聚、邪定聚的种性,正定聚是圣者的种性,那么念佛这个法门呢,是一乘了义的种性,是如来种性!念佛成佛嘛。所以我们的心地要是没有这个无上菩提心,或者说没有这个种性,那我们念佛就如同在石板上种地一样,你是不会有收成的,为什么呢?你的种子没有起到作用,或者你在很肥沃的土地上没有撒下种子,那还会长荒草,为什么呢?你没有良种!

  我们在这个学习净土的教法中,若没有“一出生即压群臣”的如来种性的认识,我们就会念自己的业力,因为这是凡夫种性的习惯。菩萨,这一点不得不一再反复地提出来,要是不提出来,我们就会不知道净土法门的高妙所在——即它的种性不可思议,出生即压群臣呐,就是我们一张嘴念佛,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你要是没有这个无上的种子,没有这个圆满清净的心去念,它就没有对应的成熟,你念来念去,你凡夫的种性、习气就会成熟,就会厌倦,虽然是念佛拜佛忆佛等等,但是你的种子没有,它就不对称。不对称就会造成我们的修行功德的流失,或者说退转,何以故呢?那你念佛就若念若不念,若信若不信,在这个地方就会进退。我们要是知道这是佛力,有这个无上种性的随顺,或者发心的随顺,那么从念佛开始就得到住持,直至我们成佛无有退转。何以故呢?佛力真实不虚故,对应产生作用故。

  若是我们没有这个发心,或者说我们不认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种性、佛性,不顺应这个佛性来修行,那我们很容易就被习气拽回娑婆世界这样一个五浊恶世中,去受五浊的恶报,若进若退,若进若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还会在种种烦恼业习中徘徊挣扎。

  我接触了几个居士、出家师父在下面跟我谈,说许多人到寺院里学佛、做事情,他们希望得到一种关注,说世俗一点就是希望得到一点爱护,这个爱护是有要求的一种爱护——我到寺庙里来了,我要受到关注与爱护的,要是关注不够,或者说不顺我的心,那你这个人就不慈悲了,你这个教法就没有意义了。实际是在世俗或家庭中受到了一些轻视,或者说自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就来到寺院寻求这种关爱也好,或者说爱护也好。这个种子来寺院学佛是十分困难的。应该及时地校正他,若不校正,那后面对三宝、对寺庙的怨恨,那是必然产生事实的。许多出家人也抱着这种心理,在社会上工作、生活、家庭中,因为得到一些不相应的东西,有厌倦了,也有这种希望得到关注,或者得到重视,或者得到重用,这样的一个愿望来到寺庙里,这是很麻烦的,起码说要警觉,若不警觉它,我们在寺院里混了一段时间以后,心里就生起了逆反、排斥、疑虑,为什么呢?你这种需求毕竟不是来修行的一个种性,很多人得不到满足,就开始破坏,就开始做一些超常的行为。以前有个沙弥就在我们这个地方,把电话线、水管、电灯线全部都给弄断了,把粮食里面撒上石灰,为什么呢?他唯一的说法就是他有作为,但没有得到重视,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我们也不用盯着这些人,这些人是很正常的到寺院里的一群人,这没有问题,没有啥好坏。但有一点,若有这样的心理,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发心,基于这个发心,最后一定是很痛苦的。前一段有居士跟我谈一个事情,说人在寺院里应该相互爱护,我说爱护没问题的,帮助没问题的,但是一旦超越了正常的所谓爱护、要求啊,那就出问题了,就超越了修行这个到寺庙里作为的最基本的原则,那就会出现其他的麻烦。

  寺院实际是调整我们心理,休息我们身心的一个地方,而不是发泄私愤,或者说寻求你的一种失落的一个地方,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可以调整我们的失落,可以调整我们在社会上一些不足的地方,这完全可以的,但是一定不是单单地为了满足这一点,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寺庙道场,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是大家抱着这样的一个心情,那就搞一个关爱所就可以了,就不要去做寺院了。所以寺院是大家学习修行的地方。

  因为寺庙的公共设施无理减损,是犯根本的,所以我要提醒不管是出家人、在家居士,不管你有什么私愤也好,不足也好,可以说出来,可以表达,可以发泄,但是不要毁坏常住的东西,这是犯根本的,一定会摒除的,这个过失是十分大的。但是在寺庙里,往往这一点不会被人引起重视,因为都是十方来的东西,有的人认为毁一点、烂一点没有什么的,但越是十方的东西,分量越重。因为我们毁坏十方僧物,或者道场的东西,它与一切修行者、一切僧众有缘,他不是与某个人有缘,私有物资你毁坏了,赔偿就行了,但这个很难赔偿。所以在经典上许多菩萨就说,无量的恶缘、忤逆的重罪都可以挽救,但就是毁犯十方僧物不可救济,就是不知道怎么来帮他们。我为什么要提醒大家呢?也是不希望我们来到寺庙里,没有受益,反而受其害,包括自己习气的放纵之害,这个害太大了。有的人做了这个东西还会很得意,这是很麻烦很麻烦的一种心理。因为寺庙相对松散,但越是松散,大家越应该爱护,因为这是我们共同运用的物资。

  所以这个种性问题,还是希望大家引起重视,我们带着一个世俗的心来,没问题的,因为我们毕竟是从世俗中走出来的人。但我们要知道学佛的这个种性是十分重要的。念佛是如来种性,他会远离自他共业,这种心理要成熟,这种引导是要有的。我们若没有远离自他共业的熏习的这种引导,你是做不到的,我们念自业,念他业,念共业这是太自然、太习惯、太真切了。他很实际很实际地在我们周边,但是你要是知道你是个念佛人,想在这一生出离生死轮回,那这个种性就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说不念自业、他业、共业啊,我们一来实践这个法则,犹如太子出世,出生即压群臣,就是说生下来他的位置,就是一切大臣所不能攀比的。为什么呢?念佛人张嘴“南无阿弥陀佛”,此功德就是究竟了义彻底的,若是跟你的发心一旦相应,就会产生巨大的事实,实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那我们若是存着私心、他心、共业之心的习惯,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去满足我们的私欲,行不行呢?往往种性不相应。所以许多念佛人会这样说,我怎么念佛不生喜悦呢,不相应呢,怎么没有成就呢,或者说我念佛压不住烦恼。

  昨天一个居士,单位出了一个事情,给我打电话,他说实在是受不了,这个受不了来自两种东西:一种是自己的生活环境受到变异了,再一个就是感情受到冲击了。这时人所有的念佛啊,思考啊,观察啊,都不起作用了。我说那你先转移转移注意力,他说转移不了,一天就放不下这个念头,这个思想啊、意识啊,就动摇不了,干啥也没有意义,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我说是啊,平时我们没有做好对无常的准备,对变异的准备。但是变异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存在着,包括身体的变异,家庭的变异,感情的变异,生活环境的变异,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不管你认真不认真。

  所以这个种性不成熟,我们只是在习惯中被扣住了。包括你的修行,若是不依种性来修持,效果总是不相干,修来修去,不相干的。那我们到寺庙里来修行,来学习,日复一日地这样,实际真是辜负自己了,不是辜负别人了。我们要到不辜负自己,就要有恰当的方法、恰当的认知。所以这个种性,就是我们常谈的发心,这个认知十分重要十分重要。意乐人生的那五步,第一个就是要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是没有出习惯的。你要是认知你每个作业是习惯性的,你慢慢的就会建立一个清晰的发心,所谓无染的发心,你这时候念佛也好,修行也好,其对应的功德是十分容易成就的,这一点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维。

  谈到这个事情,我感觉是很受触动的,因为这样的出家师父、居士比比皆是,我们经常会看的到,人从一个白衣剃头,然后做沙弥,然后做比丘,然后做执事,那个脸就变了,说话声音都变了,做事的状态变了,为什么呢?就是由弱到强的一个种子过程。要是我们出家了,从一个白衣到沙弥,沙弥到执事,或者出家很久了,慢慢变得调柔了,那是真是了解了发心,具足了悲智,那是真正上道了。你越来越变得强化,越来变得越自以为是,越来越变得放逸,那一定是背道而驰了。不管你怎么表现,你是背道而驰了。那我们要是出家来做背道而驰的事情,那没有意思。这还真是要我们去严格审视的事情。

  (岁次辛卯五月十九 2011年6月20)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四日(二) 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五日(一) 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五日(二) 雨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六日(一) 心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六日(二) 光

 

后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三日(二) 一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三日(一) 快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一日(二) 每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一日(一) 大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三十日(三) 顺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