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二

 

  各位,这是《圆觉经》的名字,佛经的名字是咋来的呢?通常都是佛陀讲经快结束的时候,由弟子们发问,由佛陀来为佛经命名。这道理很简单,谁的地盘谁做主,谁的儿子谁起名嘛。

  不过呢,因为一部佛经里面内容太丰富啦,一个名字往往不够全面,所以呀,有的时候,佛陀会为佛经一下子起好几个名字。

  《圆觉经》就是这样的,虽然它不长,但内容太丰富啦!因此啊,佛陀一下子为它起了五个名字,后面,会为大家仔细介绍。在这五个名字当中,前两个名字必须先得告诉大家,因为,它们被重新组合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名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其中,佛陀起的第一个名字是:大方广圆觉陀罗尼;第二个名字是:修多罗了义。因为考虑到一个名字无法代表《圆觉经》,所以呀,不知道哪位大德,就把这前两个名字进行了合并,去掉了第一个名字当中的“陀罗尼”三个字,免得太长,太罗嗦。末尾再加上佛经的通称“经”字,于是,就有了我们大家所看到的,《圆觉经》的这个名字的全称。

  ——有人马上就会说风凉话了:哎呀,说到底,佛也做不了主哇!

  ——没错。这人世间的事儿,还得人做主;人群中的事儿,还得头儿做主。拟定佛经的名字,讲经说法以及修行的事儿呢?和尚做主,法师做主。

  ——这是完全不需要论证的呀!真正的和尚,就是专业干这个的呀!因为,所有的佛陀,他都是和尚头啊!都是穿袈裟的呀!也都是和尚修成的呀!

  如今的时代很疯狂,达人辈出呀!

  在学佛的人里面,也有一批另类达人,他不是出家人,但是,他曾经跟不少过去的出家高僧(当然,年事太高,都死光光啦)学习过,参学过,得过好处,他因此而相当地自豪。这是他的无形资本,他的确也有不错的水平,知识学问更是一流,因此,无论他讲经,著书,还是带领禅修,都有着大批的拥护者,信徒满天下。

  名利双收啦,时不时呢,他就会说几句心里话,说啥呢?贬低、戏弄一下现在的和尚,跟多年前的那位李某志老师语气一样,真是语重心长啊!唉,现在的佛法呀,不在庙里啦,和尚们呢,都搞不清真假啦!所以呢,你们呀,就不要去出家啦!也不要轻易相信他们呀!

  ——言外之意呢?要相信老师呀!

  像这样具有巧妙说法水平的大德们,如今,不在少数。这像什么呢?超然小子有个比喻,那就好比,人家的爷爷把您养大了,把武艺也传授给了您,爷爷完蛋了之后,您呢?真了不起,已然是名噪江湖哇!然后呢?把一身的本领,都用来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忽然发现,那位传授给您武艺的爷爷,竟然还有后代子孙,这哪行啊!这不抢饭碗呢吗?弟兄们,给我收拾!

  ——其实,就算您是依照佛经自学成才的,也是同样的道理,那里面不知道有多少和尚爷爷,以及和尚祖爷爷的辛勤汗水呀!况且,就您自己看佛经,能懂吗?还不是要参考历代高僧,也就是一代代和尚爷爷们的注解吗?要不,咋讲解得出来呀!

  闲话少说,咱们点到就行啊!各位兄弟姐妹,咱继续品味这“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经题当中的趣味和宗旨。

  清楚了本经名字的来历,咱再来看其中的内容,啥叫“大方广”呢?

  “大”,就是广大无边,没有尽头,一切都在其中,任何事物,都没有超出其范围的。啥东西有这么大呢?佛法就有这么大,大乘佛法就有这么大。当我们说佛法的时候,不应当仅仅把它理解为一种宗教,佛法,真正的含义是:佛陀的觉悟之法,它甚至包含整个宇宙和整个世界。

  虽然,佛法显现成为了宗教的形式,但其实,它更接近一种无私的分享。佛陀,还有历代高僧大德们,把他们觉悟的妙法,通过各种方式,不求回报地分享给了我们大家,这就是佛法了。

  从形式上来说,其中包含经、律、论三藏,包含佛、法、僧三宝,也包含寺庙和寺产,还包含广大的信众,以及我们大家看不到但却非常重要的芸芸护法善神。

  ——是佛陀亲自选择并建立了这个形式,以保证佛法能够代代流传,给更多的无边众生送去智慧的光明,帮助他们驱散心中的烦恼黑暗。

  ——没错!这是一句口号。但是,当包括佛陀在内的,数不清的修行者们,一代代地在实践着它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了。

  ——用行话来说,我们把它叫做“愿力”,它是所有佛弟子们共同的广大愿力。

  “方广”的梵语叫做“毗弗那”,有时也翻译成“方等”,是所谓的十二部当中的一部,其实,就是大乘经典的通称,以便和小乘教法作区分。

  因此,“大方广”就是指大乘佛法当中最广大、最究竟的内容。在其它经典当中,凡是前面冠有“大方广”三个字的,包括《华严经》在内,含义基本如此。

  这是最粗浅的讲解,如果稍微仔细一些,有人就会发问了:哦,您说的这个大乘佛法,或者说大方广圆觉,它究竟大在哪里,方在哪里,广在哪里呢?

  ——大在其体,方在其相,广在其用。

  ——大乘佛法的“体”是啥呢?就是真如,就是法身,也叫做法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明心见性的那个“性”啊!真如法性虽然没有形相,但是,却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容,广大无边际,所以说,大在其体。

  而且,法性,或者说:佛性,再或者说:心性,更或者说:觉性,等等,最终都是一回事儿,它是可以认识的,可以实证的,可以运用的。全面而当下地认识它,就叫做明心见性;实证它,就叫做证果;自在地运用它,就叫做佛陀,或者是菩萨摩诃萨——大菩萨呀!

  ——大乘佛法的“相”是啥呢?太多啦!没法数得清呀!所谓一切法无非是佛法,就是说的大乘佛法呀!

  因为,这些差别相,也就是一切事物之间有着无量的千差万别,所有的这些,都是佛性的显现,所以,都是大乘佛法之相,而且,遍布四面八方,乃至于上下左右,过去未来,无边世界,等等。所以说,方在其相。

  而所谓的“方”呢,在空间来说,指的是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在时间来说,指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乘佛法的“用”是啥呢?那就更多啦!所有的相,都具有妙用;所有的相,在它显现之际,当下就是妙用。所以说,广在其用。

  是的,这非常难以理解。就如同虚云老和尚得道之时,竟然会说“山河大地是如来”一样,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妙用,它超越了思维心的理解。

  ——好,既然它超越了思维心的理解,我们不妨让思维心休息下来,然后,再来那么轻轻地一观察,淡淡地一明了——

  ——这就是禅修,它是通往大乘妙法体大、相方、用广的一种良好途径,也是解脱烦恼的一种良好途径,乃至于成佛的良好途径。

  如果您真地想要品味出,如同《圆觉经》这般伟大经典之趣味和宗旨的话,禅修,是必不可少的;长期而深入的闻思修,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的话,即使您想要看明白本文,嘿嘿,不谦虚地说,也绝无可能呀。

  各位兄弟姐妹,咱们继续。

  明白了“大方广”以后,那么,啥叫“圆觉”呢?

  ——那就是佛陀所成就的圆满觉悟之妙境。它的内容极为丰富,无所不包,据超然小子此时的妄想臆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拓展它,就会比较好理解了:

  第一、从佛陀的果地境界和功德智慧来说,“圆觉”可以拓展为:圆满觉悟、圆觉妙果、圆觉菩提、圆满正觉、圆觉海慧、圆满觉心,等等。

  第二、从佛陀与一切众生所共有的本性来说,“圆觉”可以拓展为:圆满觉性、圆觉妙心、圆觉净性、妙圆觉心、圆觉性海、圆满本觉、圆觉本心,等等。

  第三、从一切众生依照圆觉法门的修行实践来说,“圆觉”可以拓展为:圆满觉照、圆觉普照、觉照圆明、圆照觉心、妙圆觉观、圆彻净觉、妙觉圆照,等等。

  这里面呀,有些是《圆觉经》经文里有的,有些是其中没有的,俺随口说说的,您别太当回事儿,所谓仅供参考是也。不过呢,这其中的每一个名字,绝不是在做文字游戏,您要是仔细揣摩一下,把其中的每个字都品一品,那味道呀,自己就冒出来了。

  为啥呢?因为呀,说了这么一大推,都是假的,都是手指头,给您指个方向而已。您要是顺着手指头的方向,那么轻轻地一瞄——比如说,啥叫“妙圆觉心”呢?这个妙,咱前面就说过了,没有确定性呀,本来空呀;这个圆呢?圆满包容呀,正因为空,所以,一切都在里面呀!觉呢?不就是知觉和明白嘛!啥东西又妙又圆又觉呢?就是咱自个儿此刻的这个“心”呀!——嘿,原来根本不用找,往回一观察,不需要胡思乱想,明明白白,现成儿的,原来就是这么个东东!

  ——啥东东呀?再问,按照老古董们的做略,您吃棒子吧!要么,骂您个狗血喷头。超然小子不学他们,咱讲文明礼貌,时代不同了嘛!您要是再问,到底是啥东东呢?

  ——嘿嘿,您不用到处找,那会叫、会跑,会想、会问的,都是驴呀!

  好,咱再接着看,啥叫“修多罗”呢?

  “修多罗”是梵语,翻译成汉语,大约就是“经”,或者“契经”。

  那这个“经”,或者“契经”又是啥意思呢?

  就是指的佛经,同时呢,其中大约又蕴含着五种意思,所谓的:契、法、贯、摄、常。

  “契”就是相应,相吻合。佛陀说法,一方面,与觉悟的妙境、妙理相应,相吻合;另一方面,也与众生的根基和学习能力相应,相吻合。

  ——哎,没错,行话叫做“契理契机”。正因为如此,佛经,才流传得很广,很长久。这是指佛经的主要功用。

  “法”既是法义,也是修行方法,同时,也兼指成佛之路。这是指佛经的主要内容。

  “贯”就是贯穿,佛经当中,用文字语言,把种种微妙的法义,贯穿到了一起,才能成为经典;同时,古代的贝叶经文,也都是用线,把它们一页一页地贯穿到了一起,才成为佛经呀。这是指佛经的组成方式。

  “贯穿”在古代印度的本意,是指鲜花用线穿到了一起,成为了一个美丽的花环。对此,超然小子曾经有着极为深刻的现场领悟,只不过呢,那时,俺还不叫超然哪!

  那是好多年前了,N年前吧。

  当时,大学已经毕业,工作了,有一次,陪着不少客户,带队到东南亚出国考察,啊,当然啦,关于考察内容嘛,咱中国人都懂,主要就是考查美丽风光,以及美食和当地特产嘛。

  在曼谷下了飞机,宾馆住下以后,乘大巴车来到了湄公河畔,准备登船参观一个景区。本团长一马当先,左边挎着腰包,右边手里端着盒子炮,哦,就是那种老式的大炮筒子照相机。第一个走了下来。

  忽然间,迎面来了一位泰国小朋友,黑黑的,瘦瘦的,很朴实,有点儿害羞似地,双手高举着一个花环,直奔俺的脑袋而来。本团长呢,竟然不由自主地,配合着她,把脑袋放了进去。然后,赶忙问旁边的导游:

  “阿三,这是……这是什么地干活?”

  “哎,尊贵的团长!尊贵的各位中国嘉宾!这是我们泰国小朋友,为了表示对各位贵宾的敬意与祝福,亲手采集制作的,所选用的都是各种颜色的野生鲜花,用线精心贯穿而成,敬请各位接受。同时呢,如果您很欢喜的话,请赠给小朋友10铢,或者20铢,作为报酬。非常感谢!”

  “哦——明白明白,要的要的。”

  本团长官心大悦,低头看看挂在自己脖子上的,从来也不曾见过的美丽花环,赶忙收起了盒子炮,从腰包里取出了20泰铢,弯腰,并双手递给了泰国小朋友。泰国小朋友也非常有礼貌,先是双手合十,然后才双手接过了泰币,转身,愉快地跑开了。

  说实话,在此之前哪,俺根本就不曾见过鲜花花环。哎呀,当我看到那红色、黄色、紫色、粉色、白色等等,五颜六色的鲜花,被精心地穿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如此奇妙而自然的完美,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了,“贯穿”和“圆满”的真义呀。

  “摄”就是包容,在佛经当中,一切妙法都包容于其内,没有丝毫缺损和遗漏,行话叫做:摄尽一切世间、出世间法是也。这是指佛经的基本范畴。

  “常”呢,当然就是恒常不变啦!也就是说,无论过去的佛陀、现在的佛陀,还是未来的佛陀,他们所修行、所成就、以及所宣扬的妙法,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行话叫做:佛佛道同啊!这是指佛经的基本属性。

  毫无疑问,每一尊佛陀出现于世的时候,人们的文化和语言都是不同的,可谓是千差万别呀。但是呢,虽然运用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当中说法,而所说的法呢,其根本内容完全一致,常住不变哪!

  最后,咱再来看,啥叫做“了义经”。

  ——末尾的这个“经”字,和“修多罗”含义相同,是我们中文佛经的通称,以便区别于戒律和论著,不需要再单独解释啦。

  而“了义经”呢?是区别于“不了义经”来说的,它是我们汉传佛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大约说来,经中所说法义已经究竟,已经圆满,已经透彻,就是了义经。而究竟、圆满、透彻的标志,显然是指必须要把佛陀的修证境界宣示出来才可以。

  最简要地说,能够为我们指明成佛的方向,宣示成佛的方法,甚至阐明佛陀觉悟境界的经典,才叫做了义佛经,简称为了义经。

  说到了义佛经,有必要提到佛陀所开示的,有关于大乘佛教的基本修行依据,那就是所谓的“四依”。

  佛陀在很多经典当中,都有着类似的开示,要求在佛陀涅槃以后,佛弟子们应当依据以下四个方面来修行:一、依智不依识;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四、依法不依人。

  啥叫“依智不依识”呢?

  其中的“智”就是智慧,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多,到彼岸的解脱智慧。在佛法当中,智慧的特点是:不分别,而自然明了。这并不好理解,因为,理解属于分别心。而分别心的认识和理解,就叫做“识”,恰恰是佛陀所不提倡的,它不能够作为修行的依据。

  然而,“智”和“识”,也并不是两个东西,当虚云老和尚梦游兜率天宫的时候,弥勒菩萨对他的开示当中,有这样一句话:

  ——“识智何分?波水一个。”

  识和智,那里分得开呢?要知道,识,就好像水波;而智,就好像水本身,它们本来是一个呀!

  因为念头分析而明白,就叫做识,世上的一切学问和科学,基本如此,是不可以作为修行依据的。

  反过来,通过禅修,让自己的心自然平静,念头如风平浪静一般,静到了极点,静极而觉,本来的明晰就会显露,此时,不用刻意思维,一切自然明白。《金刚经》说得清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呀!心无所住的时候,思维根本就无从产生,而此时所显露的呢?就是本来心呀!它的明了就是智慧呀!

  ——应当这样来修行,就是“依智不依识”了。

  啥叫“依义不依语”呢?

  就是说啊,当我们在学习佛经、佛法的时候,应当依据其中的法义,用它来指导修行,而不要依据表面的语言文字呀!

  ——有些人,总喜欢搬弄名词,炫耀道理和知识,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导啊。

  啥叫“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呢?

  那就是说啊,佛陀告诉我们大家,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初期,您可以随自己的兴趣,依照不了义经来用功,做一个铺垫。但是最终呢,还是应当更上一层楼,依照了义佛经来深入大乘,乃至于开悟自性,成就圣果,圆满无上正觉呀。

  ——关于某一部经是了义经,还是不了义经,我们不能轻易断定,主要,还是应当依据佛陀在经文当中的开示。因为,凡是了义经,佛陀往往都会给予说明的。

  比如咱这部《圆觉经》,佛陀就给它直接贴上了了义经的标签,没有了任何疑问呀!您就放心依止好了。

  除此之外呢,在常见的佛经里面,可以肯定是了义经的,还有《华严经》、《法华经》、《大般涅槃经》、《楞严经》、《维摩诘所说经》、《金刚经》、《心经》等等,都可以作为我们最终的修行依据呀。

  啥叫“依法不依人”呢?

  在汉传大乘佛教当中啊,虽然也注重善知识,但是,依据佛陀的教导,从根本上来说,在佛陀灭度以后,应当依据经教当中的法义来修行,而不应当依据某个人的开示来修行。

  除非呢?除非这个人的开示呀,和了义佛经是完全一致的,OK,那就没问题了!可以依止。

  因此呀,依止于法也罢,依止于人也罢,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呢?互相印证才对呀!用了义佛经的正法,来印证和考察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一旦考察成功以后呢?当然是可以依止善知识来修行的啦!实际上,在大多数时候,相信善知识,远远胜过相信自己呀!

  ——不过呢,如果没有遇到令自己信服的善知识,当然不必强求,依止一部大乘了义经,老老实实修行,也是完全可以成就的呀!历代大德对此有很多的开示,无需赘述啦。

  各位兄弟姐妹,到这里,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经题,也就是名字的全称,已然趣品完毕,其中的滋味呀,嘿嘿,各位定定神,咽口吐沫,想必已是了然于胸了吧。

  下面,是对于《圆觉经》正文的趣品。先是经文的序文,后是十二位菩萨一一问法,世尊呢,深入浅出,各各回答。

 
 
 
前五篇文章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三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四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五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六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七

 

后五篇文章

超然法师:趣品《圆觉经》之一

华严文集: 华严座主释应慈

华严文集:历代高僧指血、舌血手书《华严经》

华严文集:从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论华严真空观思想之正

华严文集: 别教中的圆教--华严宗(林炳文)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