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六十颂如理论(广超法师讲记)

 

  目录

  0

  归命三世寂默主

  归依三世无生灭无诤的世尊

  宣说缘生正法语

  宣说缘生诸法的正法

  若了诸法离缘生

  如果明了诸法『性相』不在缘生『幻象』之中

  所作法行如是离

  所作一切行为(心)如所明了而离执着

  1

  离有无二边

  于缘生法离法有法无二种边见

  智者无所依

  智者『于六根等法』(心)无所依

  甚深无所缘

  于此甚深之(心)无所缘的认知

  缘生义成立

  缘生的正义才能正确成立

  2

  外

  立

  论:

  若谓法无性

  如果说缘生法无性(不存在)『无自性』

  即生诸过失

  那样会有很多过失

  智者应如理

  智者应如正理

  伺察法有性

  小心观察缘生法有自性『有自性』

  3

  若有性实得

  若对于法有性(存在)是实在的认同

  如愚者分别

  如(论主)所说是愚痴人的分别而有『即没有实在』

  无性即无因

  (生死)法无自性(不存在)即(业)因也不存在

  解脱义何立

  解脱生死的教义如何能成立?

  4

  答

  曰:

  不可说有性

  不可说法有存在『有自性』

  不可说无性

  不可说法没有存在『自性不在』

  了知性无性

  明了法性的有性无性『法不可得,性亦不可得』

  大智如理说

  佛陀如正理而说(缘生法性非有无)『无自他性』

  5

  涅槃与生死

  所谓无生灭的涅槃与有生灭的生死

  勿观别异性

  勿(以生灭有无)观它们有差别

  非涅槃生死

  非(佛说的)涅槃及(众生认识的)生死

  二性有差别

  是两种性质是有差别的法『有自性则见有差别』

  6

  生死及涅槃

  生死的幻有及涅槃的真寂

  二俱无所有

  此二皆无(生灭虚实有无等性质)所有法

  若了知生死

  若了知生死是(离缘生的幻化)『平等不二』

  此即是涅槃

  便知当下即是涅槃(离缘生的寂灭)『平等不二』

  7

  破彼生有性

  破除对缘生法有生有存在的自性

  分别灭亦然

  对于法灭的分别见亦放下,如此

  如幻所作事

  (心)明了因缘幻化所作的事无实,则『觉悟不离心』

  灭现前无实

  便知(心)寂灭现前时无有实在(的涅槃乃至生死),因为

  8

  若灭有所坏

  若寂灭是有所破坏『有断生死有除烦恼之.有涅槃』

  知彼是有为

  应知彼(所舍烦恼所得涅槃)皆是(取舍之)有为法

  现法尚无得

  现有的(烦恼及生死等)法尚不可得『心亦不可得』

  复何知坏法

  又如何能知有破坏(烦恼及生死等)的法『即涅槃』

  9

  彼诸蕴不灭

  不是那些五蕴灭了才涅槃『五蕴本性不生不灭』

  染尽即涅槃

  是心不再染污即涅槃『不见有染净则无烦恼可断称为尽』

  若了知灭性

  若了知万法的灭性『无取舍,无生灭,无染净,无相』

  彼即得解脱

  彼即于生死的当下证悟解脱

  10

  若生法灭法

  若缘生法的生相及灭相

  二俱不可得

  两者皆幻化不实不可得『生灭见依法执而有』

  正智所观察

  (离幻的)正智所观察到的是『观非听闻思辩,是修慧』

  从无明缘生

  (生灭等相)是无明执取而缘生『三缘起:业感,性空,法界』

  11

  若见法寂静

  若见到诸法(缘生无相无性,无一法可得)本来寂静

  诸所作亦然

  亦见到(一切业)所作也寂静『业无作者亦无作相』

  知此最胜法

  知道这最殊胜的正法『缘生幻象本是寂静』

  获法智无边

  得到的佛法的觉悟智慧便无可限量『法无边,非一多。法智不二』

  12

  缘生性可见

  缘生性(无自性)是可以(智慧)见到『不待证空性时』

  是义非无见

  此无自性的真义.非有无之无见『是胜义见,无见、见者、所见』

  此中微妙性

  此觉悟中『能见的心及所见的法是离言说相的』微妙(空)觉性

  非缘生分别

  非缘生六根等所分别相『方便说因缘生灭,离缘生相故』

  13

  外

  人

  立:

  佛正觉所说

  正觉的佛所说的法是:

  有说非无因

  依缘生的业有是实有,.非是无因的(分别有),所以

  若尽烦恼源

  若烦恼的根源『源即“过去”有十二因缘之惑业』不再继续

  即破轮回相

  便能破除轮回苦相(外人说实有惑业苦之轮回可破』

  14

  论

  主

  答:

  诸法决定行

  诸法如果决定行(有实法完成)『即实因相续变成实果』

  见有作有取

  见到有实在作(业)及(果报的)执取『因中有果吗?』

  前後际云何

  为什麽说前际的因及后际的果是『前因会变吗?后果已有吗?』

  从缘所安立

  从众因缘所安立而有『因是过程,果亦然。无一实法完成因果』

  15

  云何前已生

  『若前际时及因实在完成』为何前际(及因)已经变为果的因

  彼后复别转

  彼(前际及因)后来还会依因缘转变成别的『因不自保』

  故前後边际

  可见开始(及因皆不能保持自性),结束及果(亦是如此)

  如世幻所见

  如世间所见的幻术不实在『所幻法不实,幻者亦空无自性』

  16

  云何幻可生

  凭什麽幻化中有法生成『如影片中虽见幻化但无实物生起』

  云何有所著

  凭什麽幻化中有所执着的法『影片中有悲欢离合是迷执不可取』

  痴者於幻中

  愚痴者于幻化中『迷时依所化的心和境界来安身立命』

  求幻而为实

  追求如幻的心境以为实在『迷有幻者、幻象、幻术』

  17

  前际非後际

  前际(过去,开始)不是后际(未来,结束)『是概念』

  执见故不舍

  是由于执着前始后终的概念不舍『执着时间前.是实有』

  智观性无性

  智者观察(一切时空物心的)有性及无性『不属有无』

  如幻焰影像

  如幻术、如阳焰、如影像般不实在『如梦显现』

  18

  若诸生非灭

  若诸生『生时、所生法、生的动作』是生不是灭

  是有无分别

  是(依法建立的)有无概念而起分别『任你如何分别』

  而彼缘生轮

  然而那个缘生的巨轮本身『缘生法离缘生相,非一非多』

  随转无所现

  随因缘转动『非有』而其实无一法相可显现『非无』

  19

  若已生未生

  若有已生的法及未生的法『生、已生、未生、所生是法有见』

  彼自性无生

  已生未生的自性无生『已生不再有生相,未生不可有生相』

  若自性无生

  若自性无生『执取无生是无见,法离缘生相』

  生名云何得

  生名(概念)怎麽得来『俗谛是缘生名缘生,胜谛离缘生』

  20

  因寂即法尽

  (如外人说业)因(烦恼)灭那麽(业果)法也尽(结束)

  此尽不可得

  但是此尽(的概念)是不可得『离法无始终,始前终后非无』

  若自性无尽

  如果万法自性无尽『离法自性见则离始见及尽见』

  尽名云何立

  尽名(结束的概念)怎麽得来『尽未曾尽,取尽相假名为尽』

  21

  无少法可生

  无有一(完成的)法可生『依分别心执取法,缘聚假名生』

  无少法可灭

  无有一法可灭『法缘散假名灭,然众缘聚散相乃分别而有』

  彼生灭二道

  那些法的生灭的过程『已显的生灭相、不显的生灭皆非有非无』

  随事随义现

  随着对(现前)心境的观察以及随(法界不显的业)义理而显现

  22

  知生即知灭

  若知道生的实相即知道灭『生灭无决定相,现前者假名生灭』

  知灭知无常

  知道灭的实相即知道无常『现前者假名无常,不显者缘生无名』

  无常性若知

  若知道无常的(假名、缘生、空、无自性、显现)实相

  不得诸法底

  (对无相的)诸法不再(依六根习性而分别)寻求有其根本

  23

  诸法从缘生

  诸法从缘生(的真义是)『离缘生,超出六根分别,是无相光明』

  虽生即离灭

  虽(随事随义)显现诸生相,同时显现众缘灭相『刹那生灭无住』

  如到彼岸者

  有如到彼岸者『见此岸无生死涅槃,即到彼岸光明觉性』

  即见大海事

  才了解大海一切『生灭浪涛,众生业海,即佛业用,即心本性』

  24

  若自心不了

  若不明了是自心幻化『幻化由业由心,全体业相无缚无脱』

  异生执我性

  凡夫执其中有我,乃至生起『执幻法幻心中,有我被法缚』

  性无性颠倒

  执万法有性无性等颠倒想『执取有无,外道四倒,内道八倒』

  即生诸过失

  便会生起有生死苦恼及涅槃解脱诸过失『不识众生神力即佛力』

  25

  诸法是无常

  (六根所得)诸法(心及境)是无常等相(苦相空相及无我相)

  苦空及无我

  『头痛非脚痛,两者非我痛,是无常自无常,是苦本无我』

  此中见法离

  此中见一切法时心离一切相『虽分别诸法,知胜义不动』

  智观性无性

  以智慧观察本性空的幻有幻无『不取能知所知,观法离缘生相』

  26

  无住无所缘

  于心不住能知心相,于境不取所知法相『勿离所住所缘观实相』

  无根亦不立

  知一切无根本可寻,亦不立性相有无等『无一实心法可安心处』

  从无明种生

  知从无明业种因缘所生『知是无明分别有法有生相可得』

  离初中后际

  『如实知生、所生法、生时不可得』便离过去、现在、未来相

  27

  痴暗大恶城

  (六根等法)是痴暗大恶城『是魔王的梦幻境界』

  如巴蕉不实

  五蕴(根尘识相依而有)如芭蕉外观实想内究本虚

  如乾达婆城

  如乾达婆所幻化城『身历其境却非实在。醒是真梦,梦是假醒』

  皆世幻所见

  一切是世人心的幻化所见『以幻为实,求实舍幻,其实是无明』

  28

  此界梵王初

  乃至此世界的梵王以为自己是开始是真实『此我最大』

  佛如实正说

  佛如实以正法说明『说明皆是法界的缘生幻化』

  后诸圣无妄

  来之罗汉菩萨等圣者(心亦如实知,)无妄想分别

  说亦无差别

  所说亦与佛说(之法离缘生,无自性)无差别

  29

  世间痴所暗

  世间凡夫心被无明愚痴所蒙闭『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

  爱相续流转

  爱执心『不是我』相续『不相到』流转『依假我而说』生死

  智者了诸爱

  智慧者明了一切爱『不属于我』的实相『缘生、无自性、非我』

  而平等善说

  (心无造作)而平等(离有无)善(依听者所能知而)说

  30

  初说诸法有

  说法者初期应说:诸法依缘生而有『先建立诸法因缘果报』

  於有求实性

  令众生于法有求其缘生实性『然.依缘生建立法有而离断常执』

  后求性亦无

  然.令众生明了不应寻求法的自性『再从缘生无自性离法求』

  即无著性离

  就能不执着万法而知万法其性本离能所知『离无所离』

  31

  若不知离义

  若不知佛法在于令众生离于法的执取『般若如大火聚,不应取舍』

  随闻即有著

  随所听闻即对法生起执着(有真理可证)『愚者弃假求真』

  而所作福业

  而对他所作的(戒定)福业『便对轮涅执有无断常等疑』

  凡愚者自破

  凡愚者自破佛法『佛随缘方便说,愚者学法执法自破自疑』

  32

  如先平等说

  如先前之平等说『如实知见非真假,为求真理者平等说真理』

  彼诸业真实

  说明业(力因果是依六根境界而立因缘果报)的真实空性

  自性若了知

  『根等互缘起之性空境界』业的自性空若了知『法离见闻觉知』

  此说即无生

  此时说这缘生就是自性无生『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33

  我如是所说

  我所说的皆依佛言教『各宗自称依佛说,执是执非,横眉儒子牛』

  皆依佛言教

  『佛灭后我们所学皆部派之说,勿迷信权威,且听龙树如理破他』

  如其所宣扬

  『龙树说愚者破法,彼说空见破法。然法本从心生,自心识自心』

  即蕴处界法

  佛依众生(所执之境界建立法相)或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

  34

  大种等及识

  也说四大种及心识『蕴入界、四大及识是根本教法。方便有多门』

  所说皆平等

  各种说皆依(求真理者)平等说『应机说出离法,离有无高下』

  彼智现证时

  彼(求真理者)智慧现证法性时『能证所证,心法不二,非去来今』

  无妄无分别

  便知(万法、自心、佛)本是无妄想、无分别(无相可得者证实相)

  35

  此一若如实

  此一(不二显现、无妄的真如、心性、法性、觉性)若如实知

  佛说为涅槃

  佛说『此觉性与缘生的显现不二』即是涅槃『语言断?心行灭?』

  此最胜无妄

  然而此『一切皆觉性不二的』最殊胜无妄『即、离语言相心行相』

  无智即分别

  无智者即(在无妄的显现)中分别(依六根境界而生的种种法)

  36

  若心有散乱

  若心(随六根境界即)有动乱『动念即非,不动是痴,无著是慧』

  与诸魔作便

  落入魔界(六根境界)『佛魔乃心业所现,心是法主、罪首』

  若如实离过

  证实相时(心)离过『正念正知,如实知见,非心非境非根尘识』

  此即无所生

  觉知此(当下的显现与觉性)无所生『法性空中见万法,非无见』

  37

  外

  人

  问:

  如是无明缘

  这十二因缘的流转及还灭『真理是为需真理者立,是非心生真理』

  佛为世间说

  是佛为世间人说『幻佛说实无说,幻人听亦非实听,是真缘生义』

  若世无分别

  如果世间一切本无分别『无分别乃标月指,见指太过则不见月』

  此云何无生

  此(生灭无别)为何分别出无生『依俗立无生,问者本身亦非实』

  38论

  主

  答:

  若无明可灭

  若实有无明可灭『灭无明是有宗通见,空宗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灭已即非生

  若法灭后即非生『从有无灭已,则灭缘有无。灭无前后故不关生』

  生灭名乖违

  生(不离灭)与灭(不离生)不独存故违背其名『轮涅亦乖违』

  无智起分别

  无智者生起(生灭、轮涅、三时,各有自性)的分别见

  39

  有因即有生

  有因缘即假说某法存在及生『因缘即根识等,实无某法生』

  无缘即无住

  无因缘即假说某法不住『心于过程中取相,立缘起法、生住灭来去』

  离缘若有性

  (因缘聚散中找不到,次)离因缘若有存在(某法的自)性

  此有亦何得

  此离缘的存在,(离缘即独存而不可知)又如何得存在『知本无相』

  40

  若有性可取

  若法有自性可取『自性有则自有不依因缘,在根尘识所知以外』

  即说有生住

  即说法有生住(灭等)相『只能自生自住,不依缘生、不依他住』

  此中疑复多

  此中(自性生灭等)疑难太多『自生则不变不生,自住不住世间』

  谓有法可住

  可证明法的存在与留驻『自性有的住是依时?依处?依空?依自?』

  41

  若菩提可证

  若菩提(不空)可被取证『菩提可证?证前、证后有?本有?』

  即处处常语

  (菩提不空必自有)即处处常在『自有则自住常住,证不证皆得』

  若住性可取

  若有菩提常住而可取证『自住不可取证。取证必从缘,取是缘生法』

  此说还有生

  如此说菩提还有生『心有名烦恼,心空名菩提。空有见离心不可取』

  42

  若谓法有实

  『迷者以为:业因缘、修道解脱实有,乃至佛实有。』

  无智作是说

  『执实有者无智,执实无者亦无智,悟者离有无、离执说佛法』

  若谓法有处

  如果法有这个那个(范围是不可得乃至)『迷人认心取法去修道』

  取亦不可得

  取(的心理活动)也是不可得『悟者心法俱空,修无修道』

  43

  法无生无我

  所取的法无有法生,能取的心无一是我『不是无我,是离所是』

  智悟入实性

  智者由此悟入真实性『见闻觉知与万法即法性平等不二』

  常无常等相

  便知常无常等(苦乐、空有)颠倒相『执无常无我是痴人』

  皆由心起见

  皆由心生起的各种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痴人认心法实无常』

  44

  若成立多性

  若成立多(万法差异)性『心生种种法生,法不自言一多』

  即成欲实性

  即是欲望的心执取法当成实在种种境物『建立实性即诽谤法性』

  彼云何非此

  于其中分别为何这个不是那个『龟毛兔角。人无我,头无月』

  常得生过失

  心常得生过失『脱离生死,一念不生、一法不立,何来此消息?』

  45

  若成立一性

  若(心)成立一(无差异)性『见一必见多?不,心灭种种法灭』

  所欲如水月

  即于无相的缘生法无期望心,知是水中月因缘『知幻即离』

  非实非无实

  法不是实有实无,本无相、离相『一切不是?随缘假说而已?』

  皆由心起见

  皆是心生起见『假传万卷书,真传:本来无一物,非心非物非觉。』

  46

  贪嗔法极重

  『烦恼极重,是迷惑于现量。现量随业果而现,各个有别』

  由是生见执

  『对佛法生执者误解圣言量。圣言量随众生而说,应病与药』

  诤论故安立

  『世智是非心,见取走天下。比量即以同界共许之真相,立义论理』

  离性而执实

  于离(有无)性的法执着实有『法不曾分别自他有无而因果不乱』

  47

  彼因起诸见

  他们因此生起种种见『凡夫迷所知生见。菩萨于所知无知是所知障』

  见故生烦恼

  见取见而生起烦恼『取境业有量,取见业无边。取空见诸佛所不化』

  若此正了知

  若此(离性)正确了知『于所知如是见后不再见,法本无心境相』

  见烦恼俱尽

  见及烦恼皆了(无可取)『此尽无物可取可尽』

  48

  当知法无常

  当知法相及无常相『缘生显现本无一法可得,无常亦非真』

  从缘生故现

  皆从缘生显现『缘生不外蕴界入,万相从来不离心。故观法心不二』

  缘生亦无生

  缘生(显现故无实法)亦无生可得『无生谁分别?分别即无生!』

  此最上实语

  『实语者依迷者,开方便显实,实语还归显现、幻化、缘生、无生』

  49

  众生邪妄智

  众生以邪见妄想的世间智慧分别『分别妄想即缘生,性离分别相』

  无实谓实想

  于不实在中生起实在道理『实相离相无实想,怎样是实即求实心!』

  於他诤论兴

  对他人的见解起争论『他非我不非。当然选对的,难道是非不分?』

  自行颠倒转

  不知自己的心处在颠倒中打转『是非自有因果,分别心本无妄』

  50

  自分不可立

  认识到自己的道理尚且不可立『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他分云何有

  他人的道理怎麽会有呢『一切不立此立否?不逐理,不住立』

  自他分俱无

  自他道理皆不可取『不侣万法者是谁?非心非物?真如?』

  智了无诤论

  智者明了心无诤『千说万理还归明自心,一念不生不如法无生』

  51

  有少法可依

  以为有少正法可依来修道『所依法即安心立命处,是生死根本』

  烦恼如毒蛇

  有依是如蛇般地烦恼『烦恼动时求心安,学会无求处处求』

  若无寂无动

  若明了法(、心)本无寂静及动乱『心、法本寂,寂非修证得』

  心即无所依

  心于法就无所依『莫求心寂!任由烦恼演幻象,万法齐观心无依』

  52

  烦恼如毒蛇

  如毒蛇般地烦恼『地狱业轻果熟止,邪见业重慧转空』

  生极重过失

  令心生起极重(法我执)的过失『离有取空过极重,空故万法得生』

  烦恼毒所覆

  (当心迷幻相)被烦恼毒所遮盖『烦恼学佛法,法法添烦恼』

  云何见诸心

  怎麽会清楚诸心『法由诸心得名,心以万法得知。无明以知为本』

  53

  如愚见影像

  如愚痴者见到影像『醒是真梦人不识,梦是假醒心皆知,同是幻象』

  彼妄生实想

  彼于中妄生实有实无『梦中人!佛说世如梦幻。梦亦世间醒亦世间』

  世间缚亦然

  世人被系缚也一样『执有轮回有主,有烦恼能系缚,有智慧能解脱』

  慧为痴所网

  智慧被痴所网着『智慧愚痴本性空,何来智慧破烦恼』

  54

  性喻如影像

  法的自性可以比喻如影像『影像自性因分别而万象缤纷,其性无相』

  非智眼境界

  非智慧眼所见的无相境界『智眼观万法无相,仍然空心显现万法』

  大智本不生

  大智慧者(正觉心)本不曾生起『幻生故本不生,性空故万象现』

  微细境界想

  一些儿微细境界的想法『应观微细想如幻,生即无生,舍即无舍』

  55

  著色谓凡夫

  执着色境名为凡夫『凡夫非有性,能执所执本缘生,无我无物』

  离贪即小圣

  离贪者是有学圣者『迷有能乱能离能寂,觉本无乱无离无寂』

  了知色自性

  了知色的自性(即有即空即觉)『迷者未曾离觉,不可将觉觅觉』

  是为最上智

  是最无上智慧『即万法本觉之性,心境觉一如,万象齐觉含万象』

  56

  若著诸善法

  若著取善法(如修道证果解脱)『法本无我不曾迷,谁离缚谁修证』

  如离贪颠倒

  有如离贪一样是颠倒想『贪嗔本缘生性空、性离不用更离』

  犹见幻人已

  如见到幻化人后『幻中无人我,贪亦幻不用取舍,若离亦是幻』

  离所作求体

  离幻化所作的行为求幻的本体『若有一法胜于涅槃,亦是幻化所显』

  57

  知此义为失

  知道离所作求体是过失『离因缘所作,决无法体可寻』

  不观性无性

  不执取法的有性无性『不是不理,不是无知,是知而不取其性』

  烦恼不可得

  了无实在烦恼『烦恼本虚幻性空,即是法性、觉性、众生性、佛性』

  性光破邪智

  心性之光明破除邪智妄见『万法自性本光明,烦恼无得即是破』

  58

  智离染清净

  智者(本)离染污(本)清净『法本清净,智慧、烦恼本无染净相』

  亦无净可依

  亦无清净(法乃至本体)可依『依烦恼而说:心无依即无染名清净』

  有依即有染

  有法可依即染污本心『莫依外佛、正法、内心,心自性本无依』

  彼净还生过

  彼净依还生(离染取净)过失『观心取净造净业,取净心还迷』

  59

  极恶烦恼法

  一切极恶极烦恼法『正念恶念俱缘生法性,迷善迷恶皆虚幻』

  若见自性离

  一旦见到心法自性(本空)离相『无相心,本无取舍,本含万象

  即心无动乱

  当下无相心本无动乱相『知心不动,则无烦恼可离,无菩提可取』

  得渡生死海

  得渡本非生死的业海『如幻业海即佛妙用,凡夫用而不识其妙』

  60

  此善法甘露

  如此善法之甘露

  从大悲所生

  是佛之大悲心所生

  依如来言宣

  我依佛的言教宣说

  无分限分别

  不分别为谁为何故『龙树此颂,各宗派皆如此说』

  总结

  此中如是离可说以上所说之法是离言说之法

  随智者见即成就随智者见到即能成就离言理的观察

  智者随观随顺门随观察而入随顺法性之门

  如是皆从大慧转这转变都是从大智慧来

  一切法中真实性万法之真实性『本具离言实性,非证时有』

  智者随应如理观智者各随所应机缘入所得之理而观『机有三乘』

  所向由是信得主一切来自能立威信的佛陀善巧言教『信根从德、慧生』

  拔彼众生离诸苦度众生离苦海『唯缘能度』

  此义甚深复广大此文意义甚深难解又广大无际『初学人前莫说』

  我为胜利故赞说我为殊胜利益而赞叹宣说

  如大智言今已宣我如佛宣说我今(具五分法身,故能)

  自他痴暗皆能破自度度他,一切痴暗烦恼皆能破

  破彼痴暗烦恼已破烦恼后心不痴迷,心知

  如如所作离魔障所作一切是如如寂静,本性离魔障

  由是能开善趣门从此一切行皆善妙(离善恶是非)

  诸解脱事而何失(生死了不可得即)知解脱之事从来未失『本无我,即解脱』

  持净戒者得生天持净戒生天(业性空故业果显现)『不求天,佛亦不作』

  此即决定真实句是真实『不论是否曾造恶,不影响持戒生天,比喻破戒也能住正心』

  设破戒者住正心如果破戒而能住正心(空正见)自在『罪从心起还从心灭』

  虽坏戒而不坏见虽破戒不破见(证空者,正信业力因果)『心清净不坏恶业生起』

  种子生长非无义(证业空不灭业)善恶业种子亦然生长『但已知是幻化不实』

  见义利故广施作(了知性空即不住涅槃)见业缘利益众生故广大修善业

  不以大悲为正因若不是有大悲心推动(为成佛)正因

  智者何能生法欲已证空之智者那里会再生起要觉悟圆满的希望心

  0诸法离缘生,所作如是离

  1以无依心离边见,知缘生外境有非实有

  2外人立无自性不如理

  3外人立无自性如何有解脱

  4如理者离有无而解说法的存在现象

  5涅.与生死不二

  6了知生死本空即了知涅.本空

  7证灭时知生、存在及分别,皆无实法

  8涅.不曾灭任何法

  9了知灭性不灭,即得解脱,非蕴灭,是染灭悟所灭

  10法的生灭俱不可得,智者知从无明而有缘生法

  11见法本寂静,业亦然,此智最胜无边

  12缘生无自性是可见,非以缘生分别见

  13外人立佛说实有烦恼生死因果解脱

  14因果前是依缘生分别而假名安立

  15前时是世幻所见,三心三时皆不实

  16幻本无生,不可执取为实

  17愚执有前法,智观有无如幻影像

  18此是生非灭,是概念分别,缘生轮转无无一实法显现

  19已生未生皆自性无生,生名何来

  20烦恼因灭尽则法灭尽是邪说,法自性无尽,尽是假名是见

  21法本无生灭可得,是随事随义现

  22知生、灭、无常,便不求法的根和自性

  23缘生虽生即灭

  24不了自心则执取有、无、人、我等颠倒

  25法的苦空无常无我,不依有无见得,是离法相见

  26法、心无住无境界无根本可得,从无明业种所生,无初中后

  27世间恶法皆依根尘识而显现之幻化相

  28

  29智者依众生的爱执而平等说法

  30先说法依缘有,次说实在是苦空无常无我,后离所求

  31不识佛法在于离,便闻法执法、破法

  32佛方便说业的实相,了知性空时知业无生

  33佛方便说蕴界入,四大及识,愚者执实

  34智者证悟时无妄无分别

  35若知万法与觉性不二,即是涅.

  36若心分别万法即乱,心离相即无生

  37外人问:无分别如何知无生

  38无无明可灭,生灭名乖违

  39依缘说法有生有因果,离缘无法可得

  40法的生及留住不成

  41菩提无实法可取证

  42无智者执有实法,执亦非实

  43法本无生无我,常无常是妄见

  44若心起异见,彼非此,即建立即过失

  45若心起一见,则心法一如,亦是见

  46烦恼生见执、安立、争论,于无实无虚离有无之法执实

  47见故生烦恼,了知法离有无性,则染尽

  48法的无常是缘生显现,缘生即无生

  49邪智非实执实,对他争论,对自颠倒

  50自他道理不可立,不可依故

  51心若无寂动相,即无所依

  52烦恼覆盖,不见诸心

  53于影像妄生实想,慧为痴所网

  54法性空如影像,智者不生境界想

  55离贪是小圣,最上智了知自性空

  56著善离贪是求幻人修道之颠倒

  57烦恼不可得,性光破邪智

  58智慧离染本净,亦无净可依

  59烦恼自性空,心无动乱即渡生死海

  60以上所说是平等说佛法

  缘生法无自性,离有无相、

  生灭是假相,法本寂灭

  无明生死不可灭尽,缘生不实之法故

  常无常、生死涅.是妄见,法本无此相

  根尘识之分别即是缘生幻象不实

  佛法依众生根性而建立,是方便说

  建立道理,是非实执实,是颠倒,是争论

  生死涅.不二,菩提无法可证可得

  佛法道理在于离法见,在于心无依

  无妄无分别即是真如、法性、觉性、心性

  智慧是主是光明,烦恼是客是云雾遮智慧

  空即是色,空不灭万象,空不离心智。

  心佛众生,皆是法性觉性不二显现

  经曰

  佛不入不灭,涅槃亦不住,

  离觉所觉法,有无二俱离。

  若如是观佛,寂静离生灭,

  彼人今后世,离垢无染取。

  (以下是第一片录音带的内容)

  六十颂如理论讲记

  广超法师主讲

  序

  大众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好,放掌!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们:

  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本有关中观的论著《六十颂如理论》个是,这本论由龙树菩萨所造的《六十如理论》。这个论,在藏经里面只有它的颂文。以前没有人讲解过,现在那我来尝试讲这本个论,是因为筹款的负责人——守月居士,他提出来的。因为这部论不是很长,不是很短,刚好适合,够时间讲完。所以,我就同意讲这部论。由于因为中观不适合初学佛法的人听,因为这样,所以我就规定要报名,当时是这样子规定,但我又不知道你们报名的情形怎样。如果

  说到时候在讲的过程里面,如果有人问一些人的问题是属于一些初学佛法人的问题呢,我会不答。因为我不要浪费那些时间。

  关于这个“中观”,是在佛灭五六百年后,大乘佛法兴盛时候,有一位大乘的学者,叫龙树菩萨,一个大乘的学者的一些论点。那么,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论点呢?主要的是为要破除那些人对佛法的误解。佛在说法的那个因缘是,有时候随着不同的众生,讲不同深浅的佛法,而那这些学习的人,却他们会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在这那就不同的见解里面有很多是非常错误的。比如举一个很简单的见解,就是我们佛教讲的业力轮回,那么,在这个在印度教,他们也讲业力轮回,那有些人他就说佛呢,是从印度教那边学的,学会这个业力轮回的。其实不是!它里面有很大的差别!那很多佛教徒学会了这个业力轮回的道理,他的思想是印度教的,不是佛教的。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他认为无始以来,有一个众生在轮回,轮回到今天;那在真正佛法讲的业力轮回里面,是没有一个众生在里面轮回到今天!是完全跟印度教不一样的!那么,这些就是龙树菩萨所要破除的不正确的见解。

  那中观思想的学说呢,发展怎样呢?早期传到了中国,那后期的中观发展,就没有传到中国,主要是传到了西藏佛教。由于这样子呢,在中国佛教的一些中观论师所的解释的中观,已经跟后来的印度佛教的这些中观论师的说法呢,有不大一样了。但是,在藏传佛教,他们又把认为后期的那些中观论师的说法,他们就给它分成两个大主流,这在中国佛教就没有。那这些后期的说法,是其实呢,他们因为学习了龙树的中观见解,而产生他们的思想也开始分裂,才有分不同的中观论师。那在这里呢,我不想谈论这些见解,我是直接以《六十颂如理论》来讲龙树菩萨所要讲的这个法。那如果你是跟藏传佛教的这些喇嘛学

  的话,他们一定是根据后期中观的论师的那些解释来讲解释。在这里呢,我是不根据他们的。

  颂文,我翻译成白话有些仓促。就是说,可能有些缺漏,所以在讲的时候,有时候我会纠正。

  在我们佛教里面,我曾经说:佛教它所讲的法,不是用语言所能够表达清楚的,但是呢,因为我们人类是以语言来学习知识的,因为如此呢,佛不得已要借用语言来给我们说法。而那用语言说法呢,众生就执着从佛所讲的语言里去寻找真理,就在里面辩论对错,辩论这些语言里面所讲的道理怎么样才是正确的。那么,这不是佛的本意!又但是因为每个人对佛用语言方式的教导有不同的了解,因此我们佛教就有了分裂,各有各的看法、说法,而产生分裂。那么,到了龙树菩萨呢,对这些种种不同的看法呢,一个一个的给予来击破,形成一部《中论》出来。在《六十颂如理论》里面,就不是将不同的错误见解一个个列出来,主要是在讲什么呢?这个缘生法。讲这个缘生法的正见应该是怎么样的。我们现在我们来直接看颂文:

  ——皈依颂——

  “归命三世寂默主,宣说缘生正法语。若了诸法离缘生,所作法行如是离。”

  在印度古代的那些论师们,每次个造论的时候,他们一般会先赞颂或皈依三宝。“归命”,是皈依;“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寂默主”,指佛。佛证悟到没有生灭的涅槃,就是寂。也就是说,佛跟世间人无诤,佛不与没有跟世间人争论,是。寂,指证悟到没有生灭,无诤的世尊。

  第二句“宣说缘生正法语”,佛用语言给我们人间用语言来讲法,所讲法的内容都是环绕着在讲缘生的法。这个缘生的法是哪一些法呢?就是凡是我们所知所见的一切法,都是由因缘所生的。那么,这个由因缘所生的道理呢,是佛建立起来的。在佛以前呢,没有人提起因缘生的道理。佛一开始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当时,依南传的经典说,佛是观十二因缘而悟道的。但是,佛证悟之后,(经典记载),他不愿意说法。因为他证悟的这个道理,他说语言不能说!那最后呢,他还是说了,而且说了四十九年。在这四十九年中,那么,佛所这样说的种种法,一切都离不开因缘的道理。包括他讲的《四圣谛》,都是在讲因缘的道理。那么,先说“宣说缘生正法语”,龙树菩萨说,在讲一切的种种法里面,唯有讲缘生法才是最正确的解释世间的现象。

  但是,他下一句说:“若了诸法离缘生”,如果一个人他明了诸法的性相,我们所认识的法,以佛法来说呢,他们将它分为所谓的:外貌和内在的本质。外貌是外相;内在本质就是本性、自性。一切法都可以以这两方面去观察它。那么,如果一个人如果明了诸法的性相,他说“离缘生”,就是不在缘生的幻相之中了。(在这里翻译白话的时候,那个有角的引号,是表示我添加下去的;

  如果是括号的话,是表示颂文本身就有那个意思在里面的。你们要明白哦!)所以呢,我这样说诸法的性相,因为我们每次谈讲到也是说诸法每讲到一个法的时候,总是先你谈论它,用它的外表来说,然后再谈论它到它底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说,它的外表是相,它的内涵是自性、本性。那么,“若了诸法离缘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若知道了诸法的性相,就能呢,如果你知道了、远离了这个缘生的幻相。这个幻相为什么说是缘生的呢?因为佛说因缘所生的种种、种种的法,都不出不了我们的五蕴、十八界、六根的境界,里面,那么,这些六根的境界,如果以小乘部派是说:都是由我们过去业的显现;如果以大乘部派是说:是心的显现。都是由有我们的业。如果以小乘部派是说:由业,过去业的显现;如果以大乘部派是说:是心的显现。那么,不管是业或是心,它都是种种因缘在里面作用的,而产生的一个幻相,不是实在的。因此,如果一个人明了了一切法的本性跟它的外相,并不在它的缘生的、如幻如化的相貌里面呢,那么,这个人就会明了他所作的一切“法行如是离”。这个人他所作的一切行为都就是心在作哦。心所作的行为,就会如他所明了的这个缘生幻相,从而远离对缘生幻相的执着。就是他不在这个幻相里面生起种种的见,而在里面作一切行为,而是远离了这些种种的幻相的执著,而去作他所做的事,但他的就是心依然在活动。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他觉悟时了,他虽然远离了缘生的幻相,但他还是在缘生法里面活动,只不过的,但是,他的心不在执著生起种种的见罢了。

  这一颂开始是归敬三宝及龙树菩萨开始宣,他讲《六十颂如理论》的总义一个开头。下面是他的接下来,他就是立论了:

  ——第1颂——

  “离有无二边,智者无所依。甚深无所缘,缘生义成立。”

  那我翻译成离缘生的法呢,在这个缘生法里面,要离“有”跟“无”,就是“法的有”跟“法的无”,两种边见。龙树菩萨在这《如理论》的第一句就提出要远离有跟无,这是因为在这个《如理论》里面,我们众生在世间生起种种法的见解,在这种种法的见解里面,再生起法的存在跟不存在的见,就是有见跟无见。因此那么,有、无这两个见,时时刻刻都在使用。

  他说“智者无所依,”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的心就无所依。他的心无所依,是对什么东西无所依呢?是对于六根等法的这些东西,就是包括十八界。就是说:我们认为我们的身心在这个世间里面活动,而那所谓的世间无非是因缘,缘生法在作用,六根就是缘生法的本身。因而就是说,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就不会将他的心依靠在这个缘生法里,依靠这个由六根的境界而建立起来的种种认为的真理。就是说,这个真理并不在缘生的现象里面建立。如果你在里面建立呢,它都是幻化的。因此龙树菩萨说:一个有智慧的人,离开有无二边,然后呢,他心中无所依。什么叫做所依呢?就是我们心中起心动念,建立起任何的真理、道理,都有所依靠,依靠六根境界得来的知识。这样的依靠是智慧者所不需要的。那么,释迦牟尼佛曾经在一部经里面说:“六根就是六贼,它偷掉我们的心,使我们迷惑.”佛也在经里说,这个六根是魔王的境界。你相信六根就是相信魔王。也就是说,这六根所告诉你的一切是不可信的,不可靠的!佛经常这样说。那么,现在龙树菩萨说:有智慧的人,他的心就不在这些地方依靠。所以,智慧生起来,就不以依这些地方来依靠。因为“我”在这六根里

  面,就会生起有啊,无啊,种种见都来了。

  然后,龙树菩萨再说:“甚深无所缘”,就是对于很深奥,很深奥的东西无所缘。什么是无所缘呢?所缘,是指境界。依就是在我们佛法里面说:我们的心能够知道外境,心是能缘,所知的境是所缘。甚深无所缘,就是说呢,这个很深奥、很深奥,很难知道、了解的这个无所缘,没有真实境界的道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么,这个无所缘呢,这个所缘,它必然有相应的能缘的心。这个心,就是很深很深,很难知道、很难了解的,心不去执取这个外境。当一个人他能够知道有这种心,他这个心就不再执取外境而唯有生起的知觉。所以说以此甚深的心,无所缘地去认知的时候,那么,当他能够这样时,这个缘生的正义,才能正确成立。就是说佛讲这个缘生法,不是依六根境界所得到的知识来讲这个缘生法,而是远离了所缘的外境而建立起来的。就是说,佛并不是依靠我们凡夫六根境界那种方式得到知识,然后建立起缘生法。也就是说,这个缘生法的道理,是远离了六根的境界的智慧而建立起来的。那这个建立起来的时候,佛不得已用缘生法,用语言来说这些道理,用语言来说。也因为这样,佛说不可说,很难说。说了也听不懂。为什么呢?因为它是远离所缘六根境界而建立起来的。

  征对那龙树菩萨这样的一个立论呢,外道就提出论点了。即

  ——第2颂——

  “若谓法无性,即生诸过失,智者应如理,伺察法有性。”

  这是外人听了龙树菩萨说缘生法不在六根境界里建立的,也就是说呢,在六根里面建立的法,龙树菩萨都说是不实在的,幻相的。因为前面讲了,那么,外人就说了:如果这个缘生的法没有性,这个无性就是没有自性,不存在的话,意思。那么,(什么叫做有?什么叫做无?在佛法里面,法的有,就是有存在的意思;无,就是不存在的意思。)外人说:如果法没有自性,没有存在,就会有很多的过失生起来。有智慧的人应当如正理如法理地,小心地观察缘生法是有自性的。去观察、视察法有性,要小心地观察缘生法是有自性的。

  外人这样说,就是有存在的意思。在这里,我先说一般人对佛法的了解。佛在这世间跟我们说:这世间是苦、空、无常、无我的;佛说这世间又是十二因缘的轮转;他也说我们有过去的业,也讲四圣谛这些法。这些种种的说法,就令学的人,听的人以为有实在的世间在无常变化、无常;有实在的苦;有实在的生死;有实在的解脱……一切都真实地发生着。然后,他真的在生死里面,他追求要解脱生死。这是一般人在学习时生起的这种看法。那么,现在外人所立的这个论,也是这种看法。

  也就是说,如果以你龙树菩萨说六根所看到的是假的,这个缘生的法,是脱离了六根境界而建立起来才是正确的话,那么,就会有很多过失。因为他认为六根紧紧所看到的是假的,你龙树菩萨说的。而外人说是真实的,那些都是在发生的。他说,他小心地观察缘生法的有性,就是说,他认为佛讲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些道理,是真的有因缘在作用,而不是没有。而这些

  真正的因缘在作用里面,是有真的有因缘作用里面生灭变化,真的有生、有死、有老……所以才有解脱,有轮回这些现象。外人这样的认为。他又说呢,应该小心地去观察这些生灭、生死的变化,真实地在那边因缘变化中。所以他说“伺察法有性”。小心地来观察这个法的因缘是有自性的。

  ——第3颂——

  “若有性实得,如愚者分别。无性即无因,解脱义何立。”

  “若有性实得,如愚者分别。”如果这些法真实存在,是因为愚痴的人而分别才有的。外人说:如果如你龙树菩萨所说的,法的有性,法的存在的,认为是实在的,这认为,这种认为龙树菩萨说是愚痴的人的分别而有。(后面括号是我加上去的。)龙树菩萨说是没有实在的,就是“若有性实得,如愚者分别。”如果这些法真实存在,是因为愚痴的人而分别才有的,意思是这样的。那么,他说,如果是那样呢,“无性即无因,解脱义何立。”就是说,这个生死的法没有自性。就是现前我们看到的生死变化这些法,没有自性,不存在的话,那么业的因也不存在。如果这两样都不存在,那生死解脱是没有必要了!意思是说:如果龙树菩萨说生死幻相是不实在的,是没有的,那么,造成生死业因也是不实在的,那又何必在讲解脱生死这回事呢?

  这是外人这样顶驳问回龙树菩萨的话。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他在听到佛法讲:“一切法没有自性,不实在……”就不能接受!因为他说有实在的我在生死,我在轮回,也因为这样呢,所以我要解脱生死;也因为这样呢,佛讲因缘,佛讲怎样解脱,怎样修行……真的佛那样说,而又说你龙树却的说法没有实在的法。哦,那外人这样的问回。啊,那么,在这里头呢,我们看回我们学习佛法,我们过去的认识,每个人学习佛法,开始都听“这个世间是怎样的?”“过去啊,业力因果轮回啊……”慢慢地呢,他就相信了:是啊,我有过去的业,因为我造的恶业,我今生受报嘛吗?哦,如果那我没有好好地修啊,我下一生还要轮回啊!所以那么呢,我就要努力地修喽!我要设法解脱喽!这

  就是一般人学习佛法的观观念呢。你他如此建立修行的信心,那现在如果你听了龙树的说,哦,一切法都没有本体,没有自性,都不可得。那么,何必修行呢?自然就有这种看法出来了。那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那是因为他误解了这个龙树菩萨所讲的所谓的没有自性啊!

  再来看下去,龙树所说:

  ——第4颂——

  “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了知性无性,大智如理说。”

  龙树菩萨说呢,他说,不可以说法有存在,也不可以说没有存在。那么,一个人明了法的本性,法性呢,有性跟无性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他就会知道:佛陀如正理而说这个缘生的法性。佛是怎么说这个法性呢是怎么说?他说如果一个人知道法的有跟无里面的奥妙的道理,他就会明白佛说的缘生法的道理。因而那龙树菩萨说:你不可以说有一个法存在,也不可以说那个法不存在。

  那么,讲到这里,我先来解释——我们的认识。我们众生,依佛法说,我们迷惑、执着这个世间的种种境界,就是执着所缘;也执着这个能知的心念,执着能缘的心。执着有能知的心,有所知的外境,这样的执着里面,我们去分别,去区别这些心呀,这些外境呀,一个个是什么东西?那我们这样去区别呢,实际是怎么回事呢?依佛法说这个因缘生的道理:每一个法不过是一个因缘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因缘变化的里面头,不曾有一个东西停留住,它就在那边变化,不曾停留过。在它变化的过程当中,它他保持一段时间让我们认识到。那我们就说“这是一个法。”我们佛法里面对定这个法他把这个法呢就是这样定义的。因为就是凡是一个法,要让你知道,它必然要在这个世间出现一段时间出来,保留它某些特一定的性质,你才会认为它存在。乃至这个闪电,它闪一下,你都认为留一阵子让你看,让你知道。那么,这个因缘变化的过程,不管它多长时间,或者多短的时间,当你知道它时,你已经在那边“取像”了。这取像,是我们心的一种行为,我们心里的一种行为。就是我们的心、心念,依佛法说有很多种,其中一种叫“想心所”,这个想心所,它一触到境,就去分

  别它的影像。在分别里面,它说是一个影像,它要记下来,记下来是“念心所”。那记下来以后,当以后那个影像再度出现,它又记下来。它就会比较了:上次记的,这次记的……咦?一样!比较后:哦,这是同一个法!然后,就认为有这个法了。如果这个法在他眼前一直重复出现,他就觉得这个东西存在。也就是说,当你去分别法的时候,对那个法建立起那个法的像。

  比方说,我们说“这间课室”,我们现在坐在这里一直看这间课室,那么,你对这间课室生起它的法的形象。那这个形象保持,你就认为这间课室存在。

  那么,再来,我们说“下雨”。下雨不过是一个过程。雨水,是从地面的水蒸气升上空中,然后冷却了掉下来。掉下来的时候,因为大家处在同样的温度一起掉下来,不是这边一滴,那边一滴,所以,变成你看到整批的雨下来。整批的一滴一滴掉下来,你看到这个形象,你说叫下雨。就算你不说下雨,你也就认为有这么一个动作、一回事发生。那么,这件事情呢,天上的雨一直这样、这样地降下来,然后你给它一个名称,就叫做“安立假名”。我们除了执取形象,再安立名称,这是我们心的一种行为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因为下雨这种现象,重复了又重复,然后,你的记忆里面记了又记,记了又记……以后,你就比较,比较……你就很容易认识它了。过后,你就确定有一种东西是下雨。然后,你就会生起这个下雨这件事情从哪里来?你会去看它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没有;你就生起有的见,无的见;开始的见,结束的见;也生起一个的见,两个的见……数量也生起来了,种种见都来了。

  那下雨呢,因为我们知道,从现在人的知识,我们很容易会了解、知道:是水蒸气变成云,云掉下来,水滴就这样滴下来。这只我们很容易了解是一个过程,因为下雨的本身就在动中,知道吗?它没有停止,就在那边动中。

  但是如果你说:“看‘这间房间是课室。’”哦,你认为它停留住了。停留住,是因为它的变化不是很快。其实,这间课室一百年以后,它也不会存在的,肯定不会存在的!它也在慢慢变化中,其实从它开始就在变化中。这样的种种的变化,我们可以去认取它。佛法讲因缘嘛,这个缘生法因缘变化的缘生法,我们就在这因缘的变化过程中,去认取这个法。你会去认取一个法呢,是因为法的因缘变化保留一段时间,让你知道。你就执取给它的一个形象,认取它。然后就说“这是一个法”。

  如果雨从天上掉下来,我没看到,到地面我已经看到时,我叫它下雨。那么,从云保留到下雨的过程,我把它叫做“云雨”,不叫下雨。那么,如果从水蒸气时,我就观察起,我叫它“水蒸气雨”,可以吗?听懂我在说什么吗?因为我们看下雨的过程,是从我们眼睛看见雨水掉下来的时候,那一段过程,我们叫下雨;如果从云那里看起,我把它叫云雨;如果从水蒸气看起,就是算起啦,那时我把它叫水蒸气雨。

  都是一个过程,一个名相,一个称呼。在里面,我们生起:“有?”“没有?”“什么时候出现?”“能不能再进来了?”“……”这就是我们对缘生法没有弄清楚缘生法的时候,它们都是在不同的过程变化里面,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在那边,而我们却认为有实在的东西,就有果国法。然后在这个法里面就分别了:哦,这个雨应该是怎么样的?是一滴一滴的水,它必须从空中掉下来。如果从屋顶上掉下来,不叫下雨,叫漏水。是不是?

  你看,我们就这样的去分别。那么,这种种的过程,它们不曾说它是某个东西,是我们的分别认为的!因为这样子,所以说呢,佛讲这个缘生法,它实际上不是依我们六根所知的境界来说。但是,我们众生却以六根知道的境界来

  了解。现在那么,我们就去尝试用六根的境界了解,来看佛讲的因缘所生是怎么回事。那我就说了:“你看,那朵花开了!”因为有花的种子,然后种在泥土里,有阳光,有水分,有养料……让那朵花长出来,最后开一朵花。我们看到的“佛讲的因缘”是这样子,知道吗?

  但是,如果以佛所讲的因缘并不是这样子。没有实在的一粒个种子留在那边,没有实在的一棵植物在那边。“实在的”,是我们认为有实在的境界里面所发生的那个东西,是一个法。那这个一个法,一件东西,就是龙树菩萨所要破除的——自性见。就是我们认为的世间有某样东西:这样东西,那样东西……都是在六根的境界里面建立起来的!没有一样不是!而这些就从你的眼睛、耳朵……再加上你的分别、思维……种种建立起来的。那这种种建立它的本身,这建立的过程也是缘生的。意思是说,当你在看见下雨,下雨这件事情,下雨的名、下雨的相、下雨的性质,也是一种缘生法。但是,我们不看那些,我们看到的是六根所告诉你的那个影像。让你认为:这是佛所讲的因缘所生法。我们每次说“诸法因缘生”,哦!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就是这样子解释喽。明白吗?那么,现在龙树菩萨说:这些都不是佛的本意!

  现在,外人说:如果你说缘生法没有实在性,就是没有自性,那么,就是没有生死喽?没有实在的东西在那边,怎么会有生死?那么,没有生死,也就没有过去的业因了?也没有业力的因果了?这些都没有的话,解脱生死也是没有了?

  他之所以就这样问龙树菩萨。他之所以说,统统都是建立在他认为有实在的法在作用,然后,在他所认为的实在法里面,找他的道理,来设法攻破你这没有自性的见解,这是外人的行为。也因为这样呢,他不了解龙树菩萨说没有

  自性是怎么回事。龙树菩萨说:

  “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了知性无性,大智如理说。”

  就是说,这个法的存在是不可说的,他说。为什么不可说呢?“存在”,这件事情,没有实在地发生。“下雨”,是因为我们生起法的见解,然后,我们看它出现了,就说下雨。等下因缘变化不出现了,雨没有了,又会生起:有的见,无的见;如果定位这个下雨,是雨水滴下来,让我看见,我才说“雨开始了”——有了。如果把它定位在:云和雨一起,是一件事情,我把它叫云雨。那么,当我看见有云的时候,我说“它已经出来了”,有没有这样子?有啊。

  我举个例子:如果母鸡……不要说母鸡,说妈妈生孩子。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肚子胀胀的,你会说:“哎,你看那孩子来了。”——那就是“云”喽。当那孩子从她胎里出来了,——那就是“下雨”喽。知道我说什么吗?其实。它的变化过程里面,看你取哪一段。认为有一个东西,然后你就看到那个东西“生”。所以,一切法的生、灭,有、无,我们一般人是建立在六根的境界,而这建立在六根境界是以缘生法的境界,依靠这些东西建立的。但是,龙树的说法是:你必须远离这些东西来建立缘生法才对呢!他说“不可说有性”,为什么不可说?因为你是依六根境界去安立名称的,是你的心里过程另外加下去的缘生。听懂我说什么吗?就是说,从水蒸气变成云,变成雨,掉下来的过程,其中,你对“掉下来”那个过程安立一个名称,安立形象,然后你才说“有”。你在这安立的过程中,又是依六根的缘生法去建立的。听懂吗?那么,那样呢,下雨本身已经是不实在的了,你的心的运作过程本身也是因为另外的缘生法建立起下雨这件事情的,所以也是不实在的。

  那么,如果以后来的唯识宗,大乘的另一派唯识宗,他就把这个过程分为

  两个过程来说:一个是依他起性,一个是遍计所执性。就是说,那个法的变化,下雨的变化因缘过程,叫做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就是说你过后通过你的心里过程,跟六根境界的过程,再安立下来得到的知识,就是遍计了,这是一种偏见。那么,这样是错误的。现在,在这样的错误里面建立起“有”,“没有”,所以龙树菩萨说:这个法的自性,不可以说有,也不可以说没有;这个法的自性哦,不可以说有,也不可以说没有。

  “了知无自性“,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明了法的自性,有性跟无性是怎么回事,就是法的本身是不可得的,它的本性也不可得,有无也不可得。了知了这一点呢,你就知道佛陀如理说,是“大智如理说”。佛呢,如理而说缘生法性,这个缘生法性不属于有无,不属于六根境界。接下来:

  ——第5颂——

  “涅槃与生死,勿观别异性。非涅槃生死,二性有差别。”

  就是说,所谓的没有生灭的涅槃,与还有,有生灭的生死,这两件事情,“勿观别异性”,不要以有生灭的有无的等等,这种看法来观察他们的差别。我们,就是以这些来观察它们的差别的,我们认为:我在这里生灭,生死,轮回……那么,涅槃是没有生灭,没有轮回,不是以生灭,有无来看的!我们总是用这些来看它们的差别的。不可以用这些来看!——龙树菩萨这样说。为什么呢?

  他说,“非涅槃生死,二性有差别”。这个涅槃与生死呢,我们众生先认识自己有生死,不知道有涅槃这回事,涅槃是佛出世后告诉我们的,所以,我(龙树)这里说:并非佛说的涅槃,与众生认识的生死是两种性质,是有差别的法。为什么你会认为它们是两种性质,是有差别的法呢?因为你先对那个法生起“自性见”,有了自性见,就有了它的相,有它的差别可以建立。因此,每当我们去认为,去比较两个法的差别时,我们已在其中建立起两个法的个别的自己的相,然后,再去找它的性质,它的差别。

  我举个例子,在我们佛教有个很出名的例子:“龟毛兔角”。就是说,乌龟没有毛,兔子没有角。真正的一个事情在发生,但是,这里面有很多毛病。为什么呢?乌龟呢,当你去确定乌龟时,你已经把有毛的东西挑剔掉,不叫乌龟。意思是,当你给乌龟定义时,你认识乌龟的当时,已经确定没有毛了。听懂吗?然后呢,你去确定什么是兔子的时候,你已经确定了它是有毛的,然后你去建立一个自以为聪明的道理:乌龟是没有毛的!听明白吗?

  我听了一个笑话,可能你们都知道:新加坡的小孩子,他们在上幼稚园时,老师叫他们画鸡的时候,结果他们画的鸡是没有毛的。为什么?因为他们没去动物园看呀,看不到。他看到买回来吃的都是没有毛的。,是不是?

  你看,这就是在我们的生活里面,由我们的六根境界里面得到的知识,那我们就依此确定某那个东西,然后我们就拿它来比较。这个比较呢,在还没有比较之前,已经断定它有这些,没有那些了。换句话说,如果你承认一个东西有什么什么什么性质,你同时就承认它没有另外一些性质。听懂吗?既然如此呢,你告诉我:乌龟是没有毛的。多余的这句话!听懂吗?兔子是没有角的。也是多余的!同样所以,涅槃跟生死呢,我们也是一样,一般我们去认识、去分别、差别的时候,我们就先用种种的我们以前所认识,来规定去分别它。就以“生灭”呀,“有无”……等等法去观察:什么是涅槃?什么是生死?然后你说:哎呀!生死跟涅槃是不一样的!那龙树菩萨说:不可以这样说子!他说:生死和涅槃这两种并非是有差别的法。

  在这里那我要这边强调:就因为你有了自性的见,你才会见到法的差别;如果你不生起自性的范围,没有一个范围,没有一个相的范围,你不会说法有没有差别。你们有没有去分别广超法师是有抽烟的人呢,还是没有抽烟的人呢?有没有去分别哦?对不对?就是说,你不以某一件事情来分别我是怎么回事。明白我的比喻吗?那么,我们每次就用种种的性质,就给定下了,然后去说那个东西什么,那个东西什么……涅槃、生死也一样。因为这样,我们执着:认为我们在生死里面;我们觉得:我们在苦里面,我们要出离生死。那龙树菩萨说:

  ——第6颂——

  “生死及涅槃,二俱无所有。若了知生死,此即是涅槃。”

  就是说,我这边写的:“生死的幻有及涅槃的真寂”这两种都无所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就一直认为:生死是如幻如化的,在那边变化的;那涅槃呢,是真正不变的,是如如不动的,没有生灭的!我们一直就在这种概念里面。所以,我就解释为:“生死的幻有及涅槃的真寂”,二俱无所有,这两个都没有所有法。有什么呢?生死是有生灭的,生死是虚假的,你说生死是有啊,无啊,……等等性质,你就用这些来看!明白吗?

  那么,涅槃也一样!涅槃用生死来看,那它是实的,还是假的?用它是有啊,还是无啊?……种种、种种这些性质来看,因为你都是用这些种种、种种的,所有的法来分别,所以你认识的生死。所以菩萨跟你说你所认识的生死,这些都是没有的这些东西!这些是因为你生起法的见!生起有无的见!生起生灭的见!

  “若了知生死,”如果了知这个生死,是离缘生的幻化。为什么我这边括号说“离缘生的幻化呢?”你们看颂文的第三行:“若了诸法离缘生,”龙树菩萨说: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一切法的性质不在缘生的幻相中。

  这里是第六个颂说:如果一个人知道生死的本身是怎么回事呢,就是离开缘生的幻化,生死的当时,本身就不在缘生的幻化里面,那么,这个人当下时就“此即是涅槃”。他当下就知道了,“此即是涅槃”,这就是涅槃了。这个涅槃,也是离开缘生的寂灭,并不是在缘生法里面有涅槃!不是。因为缘生法是一个因缘变化的过程,它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在里面停留住,也没有一个东

  西可以给你得到。因此那么,在这里呢,这上下两行,我就说“平等无二”!就是说,幻化跟寂灭这两件事情,因缘的如幻如化,跟不生不灭的涅槃,两个是没有差别的。差别是我们众生用“有无”、“生死”、“生灭”、“真假”……这些,去分别它。

  龙树菩萨接下去说:

  ——第7颂——

  “破彼生有性,分别灭亦然,如幻所作事,灭现前无实。”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破除了对缘生法有所谓生,有所谓有的存在自性,“分别灭亦然”,那么,这个人对于法的灭的分别、见解就放下了。如此一来,他就知道了“如幻所作事,灭现前无实。”就是说,知道这个因缘幻化,所做的事是没有实在的,他就知道这个寂灭现前的时候,也是不实在的。在这两头,我都放了一个“心”在那边,就是说了知这个如幻如化,跟知道这个寂灭,都是要心来知道。如果没有心,生灭也不可能知道了。所以,我后面说“觉悟不离心”。就是说,一个人知道幻化,乃至他知道寂灭,都要心来知道。没有呢,不能称觉悟。因此所以,下面我就说“便知(心)寂灭现前时无有实在(的涅槃乃至生死)”。为什么他会这样子呢?再看下去:

  ——第8颂——

  “若灭有所坏,知彼是有为。现法尚无得,复何知坏法。”

  “若灭有所坏”,这句话是说,如果寂灭、証得涅槃是有所破坏,什么叫有所破坏呢?我们一向来认为:涅槃是要除掉某些东西,把一些东西弄成没有:因而就要断生死,把生死弄成没有;除掉烦恼,把烦恼弄成没有;然后才有涅槃。如果是这样子,就是涅槃“灭有所坏”了!灭,就是涅槃。涅槃所破坏的法就是生死,就是烦恼。听懂吗?如果涅槃是破坏掉生死,破坏掉烦恼,使得没有的话,它就是一种有为法了,——“知彼是有为”。应当知道“彼”,彼,是什么呢?就是涅槃所得舍掉烦恼所得到的涅槃,就是取舍之有为法了。有取有舍,就是有为。意思是说:如果你认为涅槃是把一些东西除掉了,这样,这个涅槃就是有为法了。涅槃绝对不是把某一些东西除掉!

  再看下去,他说:“现法尚无得”,现,就是现前有的,现前有什么呢?我们认为现前有的烦恼、生死,哦还包括现前能知的心,这些法尚无不可得。这些法还包括你现前的心——能知的心,它本身也不可得。

  “复何知坏法”,又怎么可能知道有破坏的法?破坏什么?就是破坏烦恼生死的法——涅槃。意思是说,在烦恼生死的当下,这些法,每一样法都是不可得的,怎么你会得到一个涅槃出来呢?因为涅槃是破坏生死的法。你这样的看法?怎么产生的会有呢?

  ——第9颂——

  “彼诸蕴不灭,染尽即涅槃,若了知灭性,彼即得解脱。”

  “彼诸蕴不灭”,彼,那些;不是那些五蕴灭了之后才得涅槃。很多人认为:涅槃以后,五蕴停止,不作用。如果涅槃灭掉五蕴,便成又是涅槃坏了五蕴,又是有为法!那样又不对了!因为五蕴的本身,它本来是没有生灭的,不因为你证悟涅槃了,就把它破坏掉了!不是。

  而是“染尽即涅槃”,即就是心不再污染了,就是涅槃!这里为什么不说灭、断,而要说尽呢?那个,要知道这个“尽”字它的意思。为什么不说灭、断呢?尽,是不再前进,了;走到尽头之意了。染尽的心,就是烦恼的心不再前进了;这些心不再前进了、活动了,就见不到有染净;见不到有染净,就没有烦恼可断。因为尽,是我们走路走到尽头,达到了终点。终点,并不是把东西切断的意思哦。烦恼尽,是说这个烦恼不再继续的时候,这个染污的心不再继续的时候,就是涅槃。那个时候,那个人就不会有染跟净的观念!也就会看到没有烦恼可断,没有烦恼可断便称为那烦恼尽。

  “若了知灭性”,灭,涅槃;性,性质。涅槃的性质是什么生灭呢?就是没有取舍,没有生灭,没有染净,没有相可得。就是万法本为什么不说灭、断呢?身就具足这个性,也就是,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没有取舍,没有生灭,没有染净可得的!如果你知道这个现象呢,就是你知道这个灭性。

  “彼即得解脱”,那个人即在这个生死的当下呢,就得到解脱。

  上面这几颂————这是龙树菩萨在回答外人对方的问说:那样呢,就没有涅槃了。对方说:如果没有生灭,没有业因,就是没有涅槃了?但是,龙树

  菩萨说:不是这样,子。并不是断了烦恼后,才没有涅槃;也并不是五蕴断了才有涅槃;统统不是!而是五蕴本身没有实在性,涅槃也不是实在性。

  涅槃,在《法华经》里说:“涅槃,是佛应众生的需要而说的!”那么同理,佛也应众生的需要,跟你讲四谛等的法。为了能这些呢,因为我们众生必须要用语言来传达,让我们知道;那用语言传达时,佛就必须用语言说出来;当佛一说出来了,我们就用六根境界所知道的法来分别佛,结果就会产生种种的误解会。

  今天讲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吗?

  问:(问话听不见)

  答:哦,龙树菩萨说:有智慧的人,不以六根的境界来了解,他的心不以六根境界来了解缘生的法,对不对?那么,这句话里面就会让人生起矛盾。就是心和六根的境界嘛。我们应该这样说:在这因缘的幻化里面,我们的众生去分别有这个能知的心,跟所知的境(法),那么,这个能知的心去知道所知的境(法),要分为,就产生心跟境两头的分别。其实,心和境是因为我们众生的业力因果里面,佛我看到这样的现象,佛就依这样的现象跟我们说:有这个能知的心,和所知的境。那么,佛讲的缘生法里面,不但所知的境界不实在、不可得,能知的心也一样不可得。不要以为有个实实在在的能知的心。当我讲不是实在的能知的心,绝对不是有没有这回事!

  问:(……)?

  答:六根境界它认为有法的存在。如果你不以六根的境界去看,你就不去建立有那个法的存在。它的本来差别在那里,但是它也知道。我说个比喻:比方说,好吧,刚刚好我扒头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呢,你们看见是扒头吗?现在

  我的手又这样子放了,这个动作叫什么?你说!你没有认为它是一个法,知道吗?你没有说它存在,说它不存在。但在作用。那么,我扒头呢,你认为是一件事情在发生了,——他头痒了,他要扒头。你认为有一件事情在发生,但是,我的手在这样放的时候,你从来不认为有一件事情在发生;你不认为有一件事情在发生,你认为有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说,你不依这个过程去建立起种种的见:有、无,生、灭……等等,也不建立起来,所以,就不依六根境界去建立种种的法的自性见。

  问:(……)?

  师答:觉悟不离心,心也不可得哦。关于这个心,呢,我们佛教分成很多层次:一是个说烦恼的心,一个是能知的心。一般上《阿毗达磨论》是说:这个烦恼的心,是由能知的心生出来,叫做心所生法。它就说“心法”跟“心所生法”,心法是能知的心:就是我们的六个识,能生起这个能知的心;所生的法:就是心所生的法,里面有种种烦恼,这类心遮盖住能知的心,使你的心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因为你是以那些种种烦恼来分析、了解事情。现在来说,但是这个能知的心知道这些烦恼,外境的变化,当我们就指心,那么,觉悟的时候,也不能离开这个能知的心,不过但是这个能知的心,你千万不要执着它是一件东西,一个东西在那边。这个能知的心,所知的法,它们之间无非是不过只是一些种因缘在作用,我们就说这个叫能知,那个叫所知。比方说这个“麦”:就来说,你们听到那喇叭,从这个麦到喇叭是一个系统,我们当成一个人。那喇叭在说我说的话,它怎么会说呢?是麦,通过麦,它知道。我就比喻:这个知道——就是能知的心。我们的心就是这样一种作用。某一种因缘作用下,它就把那个知识传达出来,然后这个能够知道的过程,叫能知的心。并

  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在里面,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六识根据六根而生起来的,它本身就是因缘所生法。在这因缘所生法里面,你知道了,你不去执取有个东西在里面,就是不执取它有个实在的自性,有个范围,有一个法在生,有一个法在灭,那么,这个心知道:因缘幻化的,没有实在性。既然它知道没有实在性,但是还是心在知道。

  问:……(听不见)。

  答:对,对;可以这样说,可以这样说。但是,心净即国土净,当他心清净的时候呢,他看一切都是清净的。他没有所谓的污染、清净,叫做清净。并不是他认为有不清净。当一个人的心清净之后,看到的净土是清净的;当时他没有所谓清净不清净这种法的执着了。那样,他才看到一切清净。

  这个《六十颂如理论》,大概六十颂,我一次大概讲八、九个颂。讲完了,再重复回来一次。因为听完的人,你们会生起种种、种种的疑问,种种、种种的见,那么,我们也会来清理。

  问:如果一个人在修观身不净的时候,会不会执取这个四大是有东西在作用?

  答:这个观身不净,呢,因为刚才我说了,是佛依众生的能力、智慧而讲种种的修法,这种在这些修法里面分两大类:一种是究竟的佛法,一种是对治的佛法。众生执着有某一类的烦恼,某一类的现象,以为是真实的,那么,就一直培养这种心念,产生业习,佛就讲另外一种颠倒的法来,去对治它,把它转变过来。因为你看到一些东西,你认为是净;你看到异性,是好的,美好的,漂亮的,就是净了。这种法是你的心的一种业习,一直这样重复反应。佛就讲另外一种——颠倒过来,这种对治的方式,叫对治法。对治法本身不是真实的

  道理,那么,这个虽然不是真实的道理,但是因为你在执迷当中,所以还是很有用处的!佛就用这种工具对付你的烦恼!

  另外一种法叫究竟法,佛将真实的真相告诉你,你看清楚了,就不必去对治。佛讲“四大”,“不净”,……统统是对治法。究竟法,是讲缘起缘生,没有自性,直接讲这个。当这样讲的时候,人又分别了,结果,佛又不得已讲十八种空。比方说,讲到空时,他又说:“哦,外面的东西是空的吗?身体里面是空的吗?”就讲——内空、外空;那内外的半中间是不是也空呢?佛又说——内外半中间也空。内空、外空、内外空……一直讲、讲,讲很多出来。当佛讲空,众生又执着,佛又有种种地说法了。所以,佛说,他不得已要说很多的每一种法。

  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我今晚就讲到这里,讲了一个半小时。以后说问题我就延长。

  我们大家合掌:“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我们大家礼佛三拜!

  ——第一片音带完——

  (以下是第二片录音带的内容)

  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因为《讲义》在复印中,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

  没有呢,我再重复讲关于“自性见”的一些问题。讲义来说,就根据这个讲义,根据中观的说法:我们学习佛法的过程,很多人会产生一个对于佛法的“有”“无”的见解。这些见解里面,关系到我们思维的方式。而在中观,龙树菩萨在他所写的一部《中论》里面,却是以辩论的方式来讲它的道理,并没有从一个认识的角度来讲佛法,认识,就是说,从我们怎么得到知识的方式来了解。今天,我们大家谈一下怎样从知识上了解佛法。

  根据佛说,是通过六根来观察世间,那么,它的过程是一切本来是因缘变化的,而里面呢,我们执迷在这因缘里面,认为有能知的心,跟所知的法。在里头去找寻能知的心是谁?所知的法是什么?那就这样去找,就要确立了“心”跟“境”,当我们这样去确立的时候,就产生了对法的性质的分别。那么,在这些分别里面,我们就认为有某一样东西在这世间存在。存在的性质呢,以佛法说,就是自性。因为对这个法去分别它的自性的时候,去看它的生,去看它的住,它的灭……那你就看到:有,没有……然后呢,看到一个法和另外一个法的关系,种种的知见产生的本身,就是因缘在作用。所知的法是因缘在作用,能知的心也是因缘在作用。能知的心去知道所知道的法,也是一串因缘在作用。因为这样子,一切都是因缘。

  中观的《中论》里面,第一品一开始就破因缘的执著。因为很多人学习佛

  法,对佛法讲的因缘有很多误解,产生种种执著。所以龙树在这里第一品就破因缘。破因缘并不是在破佛法,而是在破误解。因为我们对这些法生起种种自性的见,龙树菩萨他提出无自性,就写了几部论。今天讲的《六十颂如理论》也是。现在《讲义》拿到了,我们继续看。

  上个星期讲到:

  ——第9颂——

  彼诸蕴不灭,染尽即涅槃,若了知灭性,彼即得解脱。

  关于这个灭,我在法的取像里面,说众生认为有这个法的生起,跟法的灭掉,由此生灭里面又生起一切法的无常相无常,接着然后,又起另外一见:我要摆脱这个无常的生死。龙树菩萨说:五蕴本来就没有生灭可得的!因此并不是五蕴灭了,才证得涅槃;而是烦恼染污的心不再生起的时候,就是涅。如果谁了知了灭性的道理,那么他就获得了解脱。在第10颂,他进一步说:

  ——第10颂——

  若生法灭法,二俱不可得。正智所观察,从无明缘生。

  就是说,在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嘛,那法里面“生的相”跟“灭的相”,菩萨说:“二俱不可得”。为什么说那么,这个“二俱不可得”呢?起先因为法的相本身不可得,生灭当然也跟着不可得!既然那么,这个法的不可得,那我们以什么来说这是一个法?要知建立任何一个法,都是一个因缘的过程。在这个因缘过程里面,我们不看前,不看后,只选择其中一段的那个范围,就认为是那个我所说的法。由于因为这样子,你不看法的前面,我们就认为“法开始生起来了,法的灭了,不见了……”就来喽!所以呢,如果法的本身都不能成立的话,那么生灭也就不可得喽!那么,法的不成立,我们等下再继续看哦。也就是说,由对法的执著而生起的生灭见及法,这两者都是因缘幻化不可得的。生灭见是由于对法的执著,而生起生灭见。

  正知,是指正确的智慧。什么情况下叫“正确的智慧”呢?在这里说“观察”的“观”,并非听闻,思辩。我们佛法里面有所谓的“闻思修”三慧,即先听闻,再去思考,内心去辨别,乃至辩论也是属于“思”。这里讲观察,并不是闻思,而是属于修慧!在这个修慧里面,要发生一些事情,一定要有这个“正念”“正知”。要在!你的造作心不可以生起来。造作的心,指你过去的观点,业习的喜好,统统不可以拿来用!那些都就是造作的心。没有造作的心,就是要你在觉悟里面生起一个很重要的心念——“舍”心所。一定要生起来!就是说,“正念”“正知”要有,还要有这个舍心所。那有些心念生起来,你才不会用过去的心念打妄想。所以,“正智所观察”,不是说分别。因为这样

  子,这个人一定要有相当的定力,才可以产生正念正知的智慧出现!所以,正知的观察,里面要有戒定慧。他观察到一切,原来是“无明缘生”!这生灭的种种相,是因为无明的执著,而有缘生的变化相。

  关于这个缘生的法,佛教里面可以分为好几种说法:一种是业感的缘生缘起,在小乘佛法里面是一切都是以业的说法来解释生死轮回的因果现象,叫做业感的缘起说。

  在中观里面,叫它以“性空缘起”的说法来说:一切的因缘变化,整个基础是法的本身没有自性。因缘在那里变化,没有一个固定东西在维持它,这是中观的重点。

  在唯识宗,叫(我这边漏了一个,还有一个就是阿赖耶识的缘起。)什么叫阿赖耶识的缘起?跟业感缘起有点接近,它把一切的缘起归到种子来说。而种子呢,就是我们的业在做,而这种子的积累,就是所谓的阿赖耶识。那么,这是大乘唯识的说缘起。那另外一个

  大乘华严的说法,叫做“法界缘起”。就是说,一切世间里的一切现象,都它称为是在法界里面作用,而这个法界并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这一切法。法本来如是的在那里变化,没有过去未来现在,没有大小,没有范围,这种叫做法界缘起。。那么,这种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大小,范围的这种说法,既它不是讲阿赖耶识的方式,也不是讲业感缘起,也并不是依空性来说,它依什么呢?它依在这个法界里面,这个的法本身就在那边作用,不分彼此地在作用。这样的一种,根据这个法界缘起的说法,时间,空间……都它说是一个幻相。那么,这种说法与呢,跟阿赖耶识的缘起,性空缘起一样,都也是这样说:三世一切为都是幻相。只有小乘的部派(有部)讲的业感缘起里面的,它执著

  说:过去,未来,现在,一切都是真实的作用。以上是各种不同的缘起说,法。那么,不管这有多少种种的说法,总之,大家都同意由是“无明”而生起这种种的缘起现象。因为这样呢,所以他说无明灭了,这些缘起现象就会灭。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争议哦。

  我们再来看下去:

  ——第11颂——

  “若见法寂静,诸所作亦然。知此最胜法,获法智无边。”

  一切法的本质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还是本来寂静呢?有些人认为: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有些人认为:一切法本来是生灭的,然后去修,最后放下那些生灭见,见到不生不灭。在这种种说法里面,龙树菩萨说:“若见法寂静”,如果见到诸法本来是寂静的,也就这是龙树菩萨他说,如果一个人见到一切法是寂静相,(在这里,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还是本来寂静呢?就是它的本质。有些人认为:一切法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有些人认为:一切法本来是生灭的,然后去修,最后放下那些生灭见,见到不生不灭。在这种种说法里面,龙树菩萨说:“若见法寂静”,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主要是说:一切法本来没有它的本质,没有它的本性,没有它的法相,也没有一个法在里面给你得到。性空缘起论的重点是说:“没有一个你所认为的要得到的法的存在,都是分别心里面认为有这个,有那个。”那么,因为这样,他说:世上没有一个法可以给你得到,没有所谓生的相,没有所谓灭的相。如果你能够如前所说“正智所观察”,用有那些智慧来看在那边,你看到是如此,如果你要用语言来说,你就会是说:“哦,一切法本来是寂静的!”

  “诸所作亦然”,什么叫“所作”?就是我们一切业力的行为都是所作。见到一切业所作,也是寂静的。为什么呢?因为业,以中观来说,“本来没有作者,也没有作的相貌,是我们迷惑的人认为业里有作者。”上个星期我讲到:许多佛教徒学习佛法,听了这个业的原理呢,都产生一个邪见,就是认为有一个众生在造业,认为我在造业,认为我过去造了什么业,我今生来受报……这

  是错误的!佛讲这个业的原理不是这样子,这是印度外道的讲法。佛讲的是:有业,没有作业的人!这是佛讲的业,完全不一样。那么,

  既然没有作业的人,为什么我们还说由过去世轮回到今天?这里面牵涉到很多问题,要讨论起来是很深的。等下我讲,大家可以提出来。就是说,这个业是不同的因缘在那边推动,在这些不同的因缘里面,并不是有个法在做另外一个法。为什么说不是一个法在做另外一个法呢?因为它在因缘的变化里面,我们认为有东西生起来,我们去找生起来的原因,我们说是谁做的。比方说,我经常讲一个笑话:太阳光白天照我们的地球,地面上的那水蒸气就升上天空。那如果我问你:“水蒸气升上天空是谁做的?”一定有很多人说:“是太阳”。那我再要问回:“如果是太阳做的话,那你在路上走路,你也应该升上去!”对不对?就是说,我们每次世间发生任何东西,我们就认为有东西生出来了。然后我们更进一步生起一个念头说:“是谁做它出来的?”接着便然后去找了,使它生出来的原因,我们说它是作者。其实,那个原因有是很多的,我们不去这样看,只。我们指定某一个东西在做,因此产生了作者的观念生出来了。那在这个因缘的过程里面,我们说是有作者,有所做的东西,那么就有这个做的行为又产生出来了,这些都是种种的见。所以呢,这里就说这一切的业,也是没有作者,也没有做的相貌,只是一个这因缘是一个过程。

  “知此最胜法”,知道这个最殊胜的正法,就是因缘生的幻相,本来是寂静的。那么,“获法智无边”,一个人他知道这个殊胜的道理,他就可以生起佛法的智慧,无可限量。那么,这个无可限量是指法的因为法本身既不是一,也不是多,而是无边,也不是一,也不是多。什么叫做“法无边”呢?如果一个人他认为:有一样东西是怎么样的范围,这就是边,那么,当一个人觉悟以

  后,就认为任何一个法都没有一定的范围。在那个过程里面,我们截取一段,说是它的范围,然后给它一个名称。将来我们会知道呢,这个法并不是一个东西,它不是一个,也不是多个,没有数目,这并不是这样子。那样,它就没有被所谓的这种种东西限制住。那么,他看清楚了,他就有这无边的智慧,是这样的不可限量来的说无边。

  ——第12颂——

  缘生性可见,是义非无见,此中微妙性,非缘生分别。

  根据这部论,龙树菩萨说,这个缘生性,什么是缘生性?一切法缘生的本质,其实就是没有自性,这个没有自性的性,用智慧来见到,来觉悟到,而这个智慧见到,觉悟到,并不是说在证空性的时候才如此。怎么讲呢?就是很多人他在修行过程中为了里面,他说要证悟空性,然后他朝往一个方向去修啊修啊修啊,就朝往一个方向去,最后,他进入一些觉受。在觉受里面,他感觉到:哎呀!一切法不自在!什么也没有!一切没有真实性。由在里面的这那种感受,他排斥了一切的认识。那样,我把他形容说是证空性的时候。那个人在证空性的时候,是一种体验,一定有这样的体验发生。但是当从体验的时候,你回来时,那个感觉:你看的一切在变化,那这一切的变化里面,本身就是缘生的性,就是没有自性,你就是在这眼前,发生这一切变化里面,看到空性,而不是一切法都不看了,最后在里面认为:那个是空性!所以,我在这边强调:不是等待空性的那个时刻,没有那个时刻的!有那个时刻就不对了。因此所以,这个证悟空性不是在某个时刻,是任何时候都是如此的!

  “是义非无见”,就是说“无自性”的真义,并不是有无见解里面的无,就是说,这个“缘生无自性”的这个说法,并不是说有自性,无自性,他是说:自性是没有!这是怎么说呢?因为我们众生执著有我,所以,那么,佛跟我们你讲:“一切法无我”,因此我们那你千万不要把这个“无我”当成没有我叫无我。绝对不是这样的意思!因为我们生起“我”的见解,那么,佛跟我们你讲:“这个不实在!”一个人他见到“无我”的时候,并不是去分别“有我”,

  “没有我”,然后,去他取消没有我的那一边,绝对不是!为什么呢?他知道“有我”这个见解是错误的。这样说,说他知道无我。并不是说他认识有我,然后他也认识到无我,然后他觉悟到无我,不是这样子的哦。

  比方说,如果跟你说“我的孩子没有名字”,那么,这句话本身是不能成立!我根本没有孩子,名不名字都无关!那么,“我”也是一样,本来没有那回事,众生执著有那回事,佛才说无我。所以那么,千万不要去认为:那些人觉悟无我的人,他真的见到无我。他没有在我里面,没有在有我无我里面去分别了,明白吗?那么,这个“无自性”也是一样,一切法的自性跟无自性,他都不执取了。他不去见性,无性这回事,那我们说他见到无自性。所以,这个“无自性”呢,他见到时,他不在有无里面看,他看到一切法的因缘幻化里面,没有一个固定的一个范围,没有所谓的他多大,多小在转变,没有“有无”的见在里面。这个见,我这边写:“我说是胜义见”。就是最殊胜的见解。在这种见解里面,那个人是没有所谓的“无”的见解,没有所谓见的人,没有所谓的所见的法,……统统没有!那么,这样的一个见解,我们说就是“正见。”曾经——至少十年了,我去印度,有一位南传的法师,他问我,因为他整天讲他的道理,我都不同意嘛。他问我:“那什么才是正见?”我就跟他说:“这一切见放下,就是正见。”正见没有见在里面,你不要以为呢,你抱着一切见解道理,那些是对的!那就是正见。统统都错!正见是没有任何见解在里面!所以,正见不是生起一个见解,它是会放下见的执著,放下。

  那么,“此中微妙性”,在这里,这个“此中”,指觉悟的当中。当时,能见的心,所见的法,他心中都知道,离开言缘说相,不是用语言的言说来描述的,不可能的!那么,这个微妙的空性,就是微妙性,也就是他觉性的本身。

  在这里呢,我前后我都要讲觉性。就是说,一个人他知道微妙的真理,他就在觉悟中了。觉悟,就是心当前知道的!他的心新当时是知道的,但他不执著这是心,那是物,明白吗?他知道一切是因缘幻化,所以,还是叫它心,叫它觉悟的心!

  “非缘生分别”,那个时候呢,他所觉悟的真义,并不是以这个因缘所生的六根得来的知觉,得来的知识,去分别的相貌。这里的后面,我括号说“方便说因缘生灭,”佛在世间跟我们说法,他很巧妙地以因缘这种方式来给我们解释世间的生灭。这个说法是一种方便哦。佛的智慧,佛的善巧,当他这样讲因缘生灭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在这因缘生灭里面去找真理。佛讲的这种种因缘,生灭道理里面,认为有真理,在里面找。真理是离开缘生的相!所以,它不是六根的知识,语言的知识。

  ——第13颂——

  佛正觉所说,有说非无因,若尽烦恼源,即破轮回相。

  “佛正觉所说”,外人提出的论点。龙树菩萨这样讲完之后,

  这个缘生法的争议:不是以六根分别,也不属于有无里面。就是说,佛正觉所说的法,“有说非无因”,佛有说什么呢?因缘生的业有,并非是无因的!并非是无因的呢。因为龙树菩萨说:这些法是因为分别而生起来的。那么,外人说不是!不是因为分别而生起来的,实实在在是有因缘在生起来,意思是这样子!也因为这样,他说佛跟我们讲十二因缘。就是说,龙树菩萨的说法:这个因缘生灭变化不是实在的因缘变化。是佛的方便善巧,用这种方式解释给我们听的。外人不同意,他说:佛真的说有这个依因缘所生的业的有是实在的,在发生的。然后呢,并不是没有因的!他指的没有因,是指什么?是指龙树菩萨讲的:分别而有的不存在,那个是没有因的。意思是说,佛讲的这个因缘本身是不实在的,那是我们的分别而产生的。外人就认为:是因为分别而有,那就是说本来没有喽?外人就生起这种看法?因缘是本来没有的了!

  外人又就说:“若尽烦恼源”,他说:“根据佛的说法,如果烦恼根源不再继续。”烦恼源缘,指过去。过去有十二因缘的无明,行等,即惑业苦的惑和业,因为今生受苦是由过去迷惑造业等形成,现在不再迷惑造业,如此那样呢,“即破轮回相”,破除轮回的苦相。就是说,小乘部派里面的一些人说:实实在在有这个迷惑,造业,然后受苦,然后有受苦里面的因,轮回里面可以破掉轮回,能断这个生死。这样呢,就是因为这个烦恼的根源不再继续了,所以然后,这个轮回就破除了。在这里,佛曾举过一个油灯的例子:他说众生是

  的一个例子,佛在业力轮回时,犹如他比喻说,油和灯蕊。油,如果不继续添油下去,灯蕊燃烧完了,就熄灭了,不继续了。那这样不继续呢,外人就说:“那就是有了!”灯蕊和油不再继续时,轮回就停止了。——他这样说。

  ——第14颂——

  诸法决定行,见有作有取,前后际云何,从缘所安立。

  龙树菩萨说:“诸法决定行”,如果一切法决定,什么叫“决定行”,有真正的法去完成,去做出来,去完成了,就是说我们认为有实在的“因”,相续在那边变化,就变成一个“果”出来,叫做完成。我们众生都是那样的见解。如:这个白板,白板的出现完成一个白板,有东西走到它果的终点了,明白吗?我们对每个法都这样的看法,“噢,你看!这个东西它出来了,它已经完成出现了。”这个“完成”,就是它已经……是不是在我们的感觉里面,它已经完成了它的,让我们知道它的存在。了,再下去呢,又另外一件事情,我们有这样的看法:又好像一位个木匠,他钉,钉,钉,做了一张个桌子出来,我们就认为:哦,这张个桌子出来了,完成了!然后,我们就使用,使用,用坏了之后,丢掉!没有了。我们把这个“完成”当成一个阶段,过去又在另外一个阶段。其实,它本身没有那回事!意思是说,如果我以一张个桌子来说,从没有桌子当时,一直弄弄弄,弄到桌子出现,你认为“完成”。它本身没有完成,它还是继续一直变,一直变……但是,我们已经定下来了,说“桌子出来完成了”!明白吗?世间一切法,我们都是这样看法!这就称为“决定行”哦!

  “见有作有取”,因为这样子我们认为有实在的业和果报,可以让你取得。

  “前后际云何,从缘所安立”。龙树菩萨答外人,他说“如果一切法是决定的出现完成的,而且可以看到有作业的行为和果报的得到,干嘛说?为什么说前继的因,后继的果(前继,后继是因果前后,你看有前后,就是从因果得

  来的,等下我再解释。)为什么说前继的因,后继的果是从众缘安立而有?在这里讲“安立”,是我们去建立起来的叫安立,不是它本身在那边作用哦。佛讲因果的是前后是依因缘的说法而建立起来的!就是说,佛在讲这因缘的时候,从种种的聚合,离散,一切法在那边作用,然后我们在那边安立种种的生,灭,住……种种不同的名相都出来了,所以龙树菩萨说:这些是因为在众缘的作用里面,你去安立出来的。意思说,我们认为有前因后果,前继后继,龙树菩萨说是从众缘里面去安立的,而这“众缘”当时,本身并没有什么前因后果,是我们从因缘里面去安立起来的,建立起来的!这个“安立”怎么说呢?(我这边写的,看后面的括号)意思是:外人说是实在的因,相续变成果。那么,龙树菩萨就提出:因中有果吗?前面的因会变吗?后面的果已经有了吗?怎么说呢?好象一粒种子,种了之后长出一棵树,如果你说是那样的话,那么请就问了:“种子里面有那棵树吗?”如果你说种子变成树,那么,种子里面是有没有树而可以长出树?那么,我的大便里面也没有树,它也可以长出树啊!。明白这个意思吗?听懂说什么吗?从种子长成树,由没有树可以长树,如果是这样的话,桌子里面没有树,也可以长出树哩!听懂吗?那么,这个是龙树菩萨要反驳对方的:你这样讲从因变成果,那因中有没有果?对方他们就会困乱了。

  这个因会转变吗?就是下个颂说的,我们看一个颂:

  ——第15颂——

  云何前已生,彼后复别转,故前后边际,如世幻所见。

  “云何前已生,彼后复别转”,意思是说,如果前际的时候跟前际的因,已经是完成的话,那么,为什么前际的因已经变成果,它还要转变?这句话怎么说,就是说,原本因还没有成为因的时候,你还不能说它是因,当明白吗?然后你把因确定下来的时候,然后你才可说它是某某果的因,知道吗?听懂吗?当时你说它是因的时候,如果是确定的话,后来为什么还要转变呢?我们看下去:因,它不能自己保持住,我们后面写:因不能自己保持住。你所认为的因,它不能自己保持在那边,还在转变,知道吗?哦,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吧,随便举个例子:当我在白板那边写个“monk”(和尚),就是出家人,我写m的时候,你不懂是什么,当我把的k写出来的时候,你说我这个是“monk”,是指出家人。什么叫因呢?monk这个字的发展过程,我的意思是说,当我写m时,它已经在发展monk了,知道吗?当我这个m一写下去的时候,就是前际的因,但是,龙树菩萨说:这个前际的因,如果它固定下来了,它就不应该再改变了,知道吗?它就保留在m了,不应该有k出来,意思是这样,明白吗?听懂他那句话吗?所以他说:“云何前已生,”就是前面的因建立那个果的因出现了,你呢,为什么说它还要转变?他就说这样子哦。“故前后边际,”开始,是前面的边;结束,是后面的边,就是结束。所以,开始的那个边就是因,但它都不能保持它的自性。结束,即果,跟果也是如此哦。所以,龙树菩萨说:“故前后边际,如世幻所见。”就是如是世间所见的幻事,不实在。他在这里主要的意思是:如果你认为有实在的因变成果的话,这句话是不能成立的!比

  如知道吗?确实呀!你看:“o”写下去还没有确定实,“n”写下去还没有确定实,“k”写下去,你说:“哦,‘monk’出来了!”之后呢,你说:“m”是“monk”的开头了。“k”是“monk”的结束了。这那样呢,就是法的生灭了。因为你执著于法的生灭的一个形象。所以然后呢,“monk”写出来后了,你才说“m”是开头——前际;“k”是结束——后际。当你知道这样的话,当我再重复写一次,我的“m”写下去,你会知道那是“monk”的开头了。我的“k”写完,你会知道:m,o,n,k,统统确立了!你才可以说那个果。这知道吗?听懂我说什么吗?里面有很多矛盾哦。因中究竟有没有果?有果就不需再生,没有果,就不可以说。明白吗?“m”写下去的时候,“onk”也没有一起出来的,“monk”有没有在里面?也就是说:在我们佛法的因果的说法里面,有一句话你们千万要记住:“果还没出现时,因不可说!”但是,我们不是这样子,我们往往已经定位因了,然后再说果。“我曾经造了无数的业,下一世要受报。”你确定你造了某个业它要受报?你肯定吗?不一定。决定没有一定!因果肯定,是因为它的势力很强,我们知道它一定要发生。我们知道它要发生也是我们以前经验过,是那个经验告诉我们的!然后你建立范围说这是因果发生。世间一切都是如此哦。所以他说“如世幻所见”。呢,这个因果——前因后果,是他说,世间的幻觉所见的,没有确实是如此的,而然后,我们一直认为确实是如此的!我们往往这样说:你看佛讲的因果,哪里不是没有呢?我们往往这样子说。但是在这里呢,龙树菩萨他跟你说:因果本身是没有确立的,是我们的思想分别而建立起来的,我们建立的是——我们烦恼在里面滚,我们就造业!

  ——第16颂——

  “云何幻可生,云何有所著。痴者於幻中,求幻而为实。”

  凭什么幻化中有一个法生出来呢?凭什么幻化中有所制造的法?那么,愚痴的人在幻化之中怎么样呢?他认为有他追求的如幻的心境以为是实在的。那我后面的那些评语,我就说呢,好象影片里面看到的那这些幻化像,但是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生出来。但在影片里面的悲欢离合,却被是我们所执迷。但是,我们认为真有悲欢离合。那么,愚痴的人就依当时所幻化的心境来安身立命。我们现在是以人的心境来安身立命。下一次就不懂你以什么来安身立命,然后你认为你那个时候是真实的!那么,当给你这个“不真实”的时候,你很难接受的。因为一生下到现在,你都认为是真的。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因为你一生下来就用六根去判断,而六根本身就在欺骗你了。(暂停五分钟)

  ——第17颂——

  “前际非後际,执见故不舍,智观性无性,如幻焰影像。”

  龙树菩萨他说:“前际非不是后际,执知见故不舍转。”我们众生认为有前际,前际就是过去,是开始,不是后际,不是未来,不是结束这些概念。那这些概念,龙树菩萨说是我们一直的执著“前后,始终”的这些时间概念不愿意舍弃。那么,这些前后始终的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观察一切法的有无的性质,在这里面头呢,我们生起这些生灭、的因果、现象,然后再生起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他说“智者观察,有性即无性。”一切时间,空间,物质,心……种种法的性质,有跟无……智者在观察有跟无的时候,他的心中并不是执著有无,他知道“如幻术,如阳焰,如影像……不实在。

  关于时间的概念,龙树菩萨讲前因后果这些情况,根据龙树菩萨在这里讲的,我们是从因果建立起时间的看法,那么,这里讲到一些时间的概念,龙树菩萨说是我们的执著才觉得有的。实际上时间是个幻相。那么,当我讲“时间是幻相”,有些人就问了:“可是那么前因后果实在有又在发生啊呢!?”他会有这样的想法,可见呢,他时间的概念是从前因后果得来的!但是,龙树菩萨说:前因后果的情况是不能确立的!一切是一个过程。

  在你们看第14颂的第四行,我写“因是一个过程”,同样果也是一过程样的。在这个过程里面,没有一个实在的法完成因,也没有一个实在的法完成果。知道吗?它是我们暂时给它的一个名称,说它是某个东西,你就才生起因的见解;又说那是一个东西,你就说这是果。意思是说,当我在写“m”的时候,你说是m个东西。那m写上,再写monk的时候,你说“monk”是

  另外一个东西,因为这样,你说m是因,monk是果。听懂吗?其实我从m写到monk,不过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到时候它会被擦掉了,是不是?它不会还没有停留住的,明白吗?如果以已这个过程来我看呢,从m来看,你从我走到黑白板画起看,你不从算我坐在这边算起,也就是你只截取一段算起来说,所以,“因”本身是不能保持住的,它是不实在的,但是,因为你从这个“monk”,m,o,n,k,这样过去,是从m转到monk,出来了!你看:不是有前面时间,后面时间喽?明白吗?你就生起这个时间的概念,正因为你有因果,有前后的看法,就产生了时间的概念。出来!而因此时间呢,是我们错误的一个概念,那么,对这个错误的时间是概念,要解释需要一个多解释一个小时也讲不完,因此这里我不全部解释。

  ——第18颂——

  “若诸生非灭,是有无分别。而彼缘生轮,随转无所现。”

  “若诸生非灭”,什么叫诸生呢?生前呢,为什么还要加有个“诸”字呢?因为生,有几件事情在发生:一个是生的时间候,一个是所生出来的法,生的那个动作……这些统统跟“生”有关系。那么,这些生呢,当时不是灭,“诸生非灭”,当时它们都是生不是灭,如果是那样的话,龙树菩萨说这是有无的分别。(这里他不从生灭来破你,而这里是从有无来说。后面他用生灭来破你。)怎么讲是有无的分别呢?就是因依那个法来建立的,由!因为那个法而生起是有无的概念,然后生起种种的分别。但是,龙树菩萨进一步说:虽然你那样分别,“而彼缘生轮,随转无所现。”就是说,这个缘生的,为什么用“轮”来形容呢?有意思是很巨大的意思,这个缘生是轮转非常很巨大。这个缘生巨轮的本身,随因缘转动,而没有一个法这样可以显现。任我们怎么去分别,有无里面去分别,但是,缘生轮转动的本身,它那么,我这边写:这个缘生法离开缘生的相。缘生相,是我们听了之后去分别出来的。不是一个,不是多个。好象这个“monk”,你认为是四个,加上一个“monk”是五个,五个中间还有一个“o”,六个,再加“m,n”,七个,八个,很多个,你会不断去分哦。明白我的比喻吗?它本身不是一个,不是多个,是我们种种对的法的分别而生出来的!所以这个缘生法,本身没有这回事,知道吗?它没有说是一个还是多个。

  “随转如所显”,随着这个因缘的缘生在转动的当时,并没有一个实在的法可以显现出来,这才是真正的缘生法的现象。而我们却去迷惑,分别,执著

  出来,认为里面有东西生,有东西灭,这是由我们错误的概念生出来的!生灭的概念是因有无的概念建立的!有无的概念是依法的自性而建立的。那么,法的自性的建立是我们取外境,是我们心的习惯。你去观察,是取那个境而生起来的。所以,它实际上是没有一个真实的法出现,但是我们认为有。所以,我说是在18颂第四行写:随缘生转变。轮,是动转,并不是有东西在动转哦。那么,没有一法显现也并不是没有。为什么我这样讲,并不是没有呢?因为我们说有没有法显现,是依“法”而说有没有,当你不去建立法的时候,有没有不可说。

  听懂吗?就是说,这个“无一法可显现”这句话,我说不是“无”的是意思哦。刚才有一件事情:我走到那边,又走去厕所,你有没有生起一个法的概念?如果你认为那是一件事情,你就产生“有无”了;如果你不把它当成一件事情,那么,包括我坐在这那边,走去那边,又走回来,这只是一串的因缘在转动,知道吗?并不曾有一个东西是:我去那边下去,叫“上厕所”,明白这个比喻吗?“上厕所”这件事情实实在在没有这个法生起来,即没有就是一个这样的法在显现。如果你说有的话,包括我坐在这里也要包括进去算数,听懂吗?所以,他说缘生轮的转动的当时,没有法出现的哦。

  ——第19颂——

  “若已生未生,彼自性无生,若自性无生,生名云何得。”

  这里是“已生”“未生”是指了。在“生”里面,有所谓的已经生的法,还有未生的法,以及那么,还有生的这件事情;生、已生、未生、及还有所生的,这些都是对法生起有无的见!对此那么,龙树菩萨说:“彼自性无生”。即他说:已生、未生的自性无生,意思是说:已生没有生,未生也没有生。那我这边写的:“已生者不再有生相,未生的也不可能有生相。”这个懂吗?我举个例子,比方说:一个baby(小孩)出生了,一个小孩子出生了,从母胎出来了,那叫已生。他已经生出来了,便他不能再生,他不能再有那个生的动作给你看到。了,听懂吗?已经生了,就不可以再有生的行为出来了。所以,已生的不再有生相了,那未生的呢?未生的又哪里有生呢?我现在跟你讲有某某人叫xyz,他还没有生,可以吗?不可以。所以,已经生的,不能再有生的相貌起来,还没有生的,也不可以有生的相貌起来。那么,在这里,龙树菩萨没有举第三个——当生,他在《中观论》里面他有,第三个也举出来。了;第三个就是当时生的时候。这里他没有举,这里他只举已生、未生。

  我们再继续看完,“若已生未生,彼自性无生”,那么,那样呢,“彼自性无生,生名云何得?”就是说,如果我认为有无生,这是什么呢?是有无见哦。在就是说,我们佛法里说阿罗汉证悟到无生,我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在有无见里面说这句话,其实,你认为有无生这回事,你就已经落入有生无生里面了!这是我在强调,让大家认识一下!“若自性无生”,这里呢,他不是的,他说“生”这件事情不可能发生的!并不是指有生无生的生哦。“生

  名云何得?”“生”这个概念是你怎么来的?他的是意思是说。因为你有“生”这个概念,你才有“有生”跟“无生”。在生的当时,你说我在生的当时,有这个生的概念吗?那么龙树菩萨说呢,如果在生的当时前面也不存在,生的后面也不存在,那这个中间怎么会有呢?听懂吗?我在白板上画条线,——这是线的开头,线的尾巴,线的中间;如果线的开头和尾巴都不能成立,中间怎么可以成立?假如果开头和尾巴都没有的话,中间就是全部喽!对不对?那中间是全部,中间也包括未生、已生,统统包括在里面。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要找一个法的中间,你不理开头和尾巴,你就看到法的全部了,过去、未来统统看完,他才算数!听懂吗?好象你要看广超法师是怎么样的,你只取中间这一生来看,你就是要把前面切断,后面切断了。明白吗?你就这样来找我了,对吗不对?如果那样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头不管,尾不管,竟然有中间?很矛盾嘛,对不对?如果是这样的话,中间也包括头和尾了!也就是你看我这个广超法师,你不能只看现在了,从过去久远等到以后永远,你要看到完才算数。不然,不可以叫做中间,听懂吗?因此也是这样子,生之前,生之后,生的中间,头尾不管,中间便不能成立。意思呢,他就这样来破。所以他说已生、未生都没有生的话,你又从哪里得来“生”——生的当时这个概念?当时,生的当时,这个概念从哪里来?他是不能成立的。

  所以我说后面写:“俗谛是缘生名缘生,胜义谛是离缘生。”意思是说,佛在我们世间用语言讲的佛法,都称为世俗谛。是世间人的语言思辩能够了解的道理。在这个道理里边,佛跟我们讲:这个缘生,它的名称叫缘生。不但名称叫缘生,而且在我们的整个身心的变化,我们的执著里面产生因果,也的确给我们你感受到是一种缘生的现象。但是,在胜义谛是没有那回事情的哦。

  在这里,今晚所讲的里面,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关于这个——一个法的决定安立。在龙树菩萨讲这个《中论》的时候,他说:所谓的安立,就叫做‘“假名安立”’。第就在14颂也说那边,“从缘所安立”嘛。一切法的出现,都是我们用因缘来去安立它。那么,这是佛在世间为我们人而讲的。那么,这样的这种安立呢,它本身在《中论》里面把它称为什么?称为“假名”。如果你有学过唯识学,唯识学,讲世间法的“假”,它分为两种类:一种叫有体假;一种叫无体假。所谓的有体假,就是有实在的因果在那边变化,但是这个实在的因果变化里面,它本身不是一个实在的法的出现,所以,那个法叫有因缘为体的假。另外,一种叫无体假,是说也是唯识说的,凡事呢,本来没有那回事,我们人为的另外给它安立名称,而说它有的,叫无体假。好象我这个五蕴和合的身心而作用的这个人,是个有体因缘假合的,在唯识说,这样的因缘假合叫做有体假。那么,我这个广超,这个出家人,这个广超哦,他说是个名字罢了,这是无体假。又好象桌子,桌子本身是真的有体,是真的有桌子的因缘和合叫有体假,但是,桌子也可以把它叫以后用来当筷子用,桌子、筷子就是无体假。但是,那个筷子里面,那些桌子本身是真的有体,有因缘聚合的有体假。这两种假呢,中观都不这样认为那么说。中观说,一切都是假名有,只是因为在因缘里面,我们安立名称,然后才有那个法可以让我们你知道、得到,一切法皆如此。那么,在这因缘假名的当时,那个法的本身,就是因缘的本身在作用。因此有体假和无体假而那两个在中观里面,这件事情,中观说是同一件事情。就是说,你假名的那回事里面,它本身就是一段因缘了,并不是你假名里面有假名以外的东西。假名有因缘那件事情,唯识是分开来的,中观没有,知道吗?它他们是不一样的。要知那么因缘,佛讲这些因缘现象,就是为我们众生安立

  的。佛说法是依各种不同的众生而说的;佛法的真理,也是因为人的需要而说的。一个觉悟的人呢,不需要用真理了!真理根本不真!真理,是依需要那种方式的人思虑而建立的!

  今晚的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问题吗?初学中观的人,有些人听了一头雾水乌虚哦,有些人听了样样都不是,不懂,怎么办哦?有些人会这样子。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你们听了上回讲的,和这回讲的听了,还认为生死是实在吗?涅槃是实在吗?涅槃是本来有吗?还是后来才有?有没有人有这种念头?有就错了!

  有问题吗?

  问:云何前已生,彼后复转别?

  答:前指前际,是前面的因;后指后际,是后来的果。就是前面的因。意思是说:这个因,已经生出来了,后面来又怎么转变成果了?也就是说的意思,前因果。前际,是前面后的因;后际,是后来的果。前面的已经生了,那个因已经出来了,知道吗?彼后复转别,就是前面的因已经出来了,后来又转变的。意思是说:如果你说它已经是因了,它就不能转变了。为什么?你知道吗?因为你所指的那个因,它一直都在转变中,你什么时候定下来说它出来了?听懂我说什么吗?就是说,你说前面的因已经生出来了,因在那边了,它什么时候算数(才是真正的因)?听懂它的整个关键吗?意思是说,为什么前面那个因已经是变成宽个果的是因了了?我这边写:“为何前际(即及因)已经变为果的因。”前际,是那个时间;因,是当时的那个法,已经变成某个果的因了之后,后来它还要转变。这个前际,因的时间,后来还会随着因缘的转变成别的东西,听懂吗?那如果它还会转变,那个因呢,就还没有稳定下来,知道吗?

  明白我的意思吗?好象我们人买东西,好象买房子,下订钱,定下来了,你不能改了。同样,因那么,他已生,已经生出来了,它不能再生,即了,知道吗?“因”出现了之后,它不能再出现!不能再继续生下去。,知道吗?比方说“豆芽跟绿豆”,我们很自然地说:绿豆是因,豆芽是果,这是一段因果。那龙树菩萨就说:如果绿豆是因,它就不能转变了。而我们感觉里面,的确绿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知道吗?对不对?但是,如果那绿豆还要转变的话,它还没有稳定下来嘛。你看,那绿豆放下水,它慢慢膨胀了,对不对?它就在转变了,它不是本来的了,而是增加水在里面了,对不对?那样它就在转变!那如果这个绿豆是豆芽的因,它就不能转变,一转变就不是原来的绿豆了。听懂吗?也就是说,因为这里面是我们思想上矛盾,就不知道语言上矛盾。我们没有发现,我们说绿豆变成豆芽,那么,绿豆是因,但绿豆什么时候算数(开始)?它才能够叫做豆芽的因?那么,你任举一个时候,它都不能成立!因为它还没有生出来。那因还没有出来,什么时候算数?你说!?明白我这个例子吗?如果你要说绿豆是豆芽的因,我就问你:那个绿豆从什么时候算起,它是绿豆的因?从它埋到沙土吗?从它买到你家里吗?从它放下水之前吗?放下水之后吗?什么时候算起数?它一直都在转变,这里它的意思是这样的。这是我们时间因果的概念,哦。里面有矛盾我们不知道?哦。

  问:……?

  答:以无为法的定义,就是不是因缘造作的法,叫无为法。这那无为法,也是佛的方便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众生不知道。佛跟我们你说:有所谓的有为法、无为法,是要为了让我们佛呢,让你摆脱这个有为法,要你证悟无为法。那跟你讲这个无为法,当我们在认识无为法这个名词的时候,我们

  就去找它的范围,找它到底有多大,它是什么样子……然后,你就去规范它,这个以现代人来说,就是语言的一个内涵,一个名词包涵的范围,那如果你就名词所包涵的范围,你就会发现矛盾来了!怎么讲矛盾呢?无为法如果不受因缘所左右的话,以佛法说,它叫“常在”。知道吗?为什么?因为没有人能够影响它了。因为凡是被影响,就是有因缘在作用了,既然没有东西能够影响它,它一直都在。既然一直都在,那为什么要等你证悟才知道?这个矛盾,就知道吗?这是我们在语言上的矛盾。所以,你刚才说“无为法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永远存在?”那么,真正在这个佛法上说,如果你要讲无为法,我你就要跟你他说:不是因缘嘛!既然不属于因缘!那为什么你要跟因缘建立关系呢?就是说,离开了因缘,无为法你怎么去成立?所以,当一个人他证悟的时候,有为、无为也是一样不可得的!一切法都是依因缘里面的取相像。那么,有为法、无为法都是如此!

  问:……?

  答:当时印度人的思想里面是不是有他这样的逻辑?哦,不是。并不是当时印度人的逻辑,而是在我们佛法里面本来就有各种说法。其中一个就是所谓的方便说和究竟说。所谓究竟的佛法,是你必须自己去证悟的,不可以用语言描述的!佛在成道时也有说这句话,因为在那么,语言上总是有矛盾的。因此那么,龙树菩萨就是跟我们指出来说的:我们众生在听闻佛法中的矛盾、错误,这些我们自己还不知道!龙树菩萨就利用这个语言矛盾推翻你,让你站不住脚罢了。这个并不是印度原本的逻辑!并不是。因为以逻辑的定义,每个东西都要有个范围才可以比较。而明白吗?那龙树菩萨从来不以一个东西的范围来给你讲一个法。完全没有!

  问:……?

  答: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在,这个是谁的说法呢?一切有部的说法,过去也存在,现在也存在,未来也存在。那么,我们先说这个为什么他会说同时在呢?我们因为没有神通,所以我们只看到现前;过去的,我们是靠回忆的;未来的,我们是靠想象的。但是,有神通的人,他会看你的未来;有神通的人也可以看你的过去。这在我们佛教界都承认的!那这样来说呢,既然如此,一切有部就要说:过去、现在、未来都既然如此它就要存在了!对不对?不然哪里有的看呢?没的看!对吧?所以,佛教的一切有部认为就说:一切过去、现在、未来都存在着。都存在。它虽然存在,他说也把它叫做过去、现在、未来。那要解释这个呢,我要先解释我们这个心,心念跟境界的问题。

  根据佛法说,大乘佛法说:我们现前的一切境界呢,是我们过去的业的显现。这个小乘佛法也同意是业的显现。业的显现,就是心的显现!再根据大乘佛法说,业的显现,是怎样显现的呢?比方说,你们现在坐在这里,我们大家一定有某些业的因缘,很久以前不懂,我就从这样切一段来看:从上个星期看起来,因为上个星期的某些因缘已经发展到现在,你们才来这边坐。这就是那个业的因缘,知道吗?但是,它从上个星期到现在,我们可能有一种看法:就是完成了!就是“因”完成了!也就是说,上个星期,这里的种种事情,现在又在重新浮现出来。但是,如果是那样,我就要问你:从上个星期到现在的中间阶那段,这些事物收藏在哪里?它怎么现在又继续钻出古过来?这样的问题就要发生,知道吗?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想,我们认为这个时间,上个星期……今天,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其实这是我们的颠倒想!其实是什么呢,是在我们无量的业里面。上个星期的那些有关的因缘,今天呢,那个因缘又在里面出现。

  那么,在这半中间阶段,里面那些业只不过没有在你眼前出现罢了,但的那些呢?它还是继续在活动的。听清楚哦!它不是被切断了,后来再出现的。明白吗?它必然在继续活动的,而你之所以会有所谓的切断的问题,是因为你一直拿眼前的、现前的境界,当成真实的!没有现前的那些境界,就是那些业,在那边活动的业,并不是不你不的它是存在。就是在你的业里面呢。比如,等下呢你回到家,才可能看到、睡到的那张床上,它现在是存在的,并知道吗?不是因为你回去以后它才出现。但是你回去后,它在你现前境界出现的时候,它在你的业里面活动。而我们看不到,我们不在现前看不到的了,它依然就在你的心里面活动,也是在你的业里面活动!所以,我们的业里面的活动,有无量无边的法在那边活动,我们拿一个小部分现前的境界来看,我们说:这是今晚是的六十颂的讲解经。上个星期呢,今晚已经出现了。我们是这样来看法的。实际上应该怎么看呢?应该是在这无量无边的业里面,它都在活动中。我们的六根是执取某一个来看一下,如现在是看我们这群人。等下,你又把你的业里面的跟那张床有关的境界,拿来看一下!然后你说:现在是现在,看到床是等下九点多、十点多的时候,明白这个比喻吗?所以,这个业海里面的无量无边的法的因缘,错综复杂的因缘,我们只管眼前的,不管眼前看不到的,我们才有这个疑问。说:“刚才,昨天,明天……”才有这种问题出来,它们一切都在活动中,它们没有过去与未来、现在,因为你一直拿现在的来推算。所以,你说有过去、未来、现在,然后你再用过去、未来、现在的概念去问种种问题。

  问:……?

  答:一切法空,因缘不空?哎呀!大邪见!因缘就是一切法。因缘不是一切法吗?呵呵……如果以大乘佛法说:一切法还包括非因缘的,知道吗?更何

  况是因缘呢?既然一切法空,因缘不空,这是错的!

  还有问题吗?

  问:……?

  答:是说哦,回家看看,床的境界发生吗?在你的业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法在里面作用。你呢,一直捕抓某个是当前、现在的,你可以不要的!是你一直跟着那, 境界捕抓。就是在我们的业里面,种种因缘里面,它本身没有说它属于谁的,是我们的心念执著去抓它。然后,认为这是我现前的境界,然后你就生起法的见,世间的见,因果的见……你们看看是不是如此?你明天上班呢,你又捕抓上班的境界现前了,是这样而已。但是,如果你说我是从今天取到明天,这明天去那个地方。如果是那样呢,就有很多矛盾。为什么?因为明天你取的那个地方,今天中断了,明天忽然间又继续了,这是错误的!

  问:一切法空,是否因果不空?……?

  答:一切法空,因果不空?!因果也空。一切因果,一切都是因果。任何你看到的一个法,以佛法来说就是果了。眼前看到的就是果,然后你去找它的原因,叫做因。还有什么东西不是果的呢?不要听到空,就认为是没有!这“空”是说一切法没有自性,因果也没有自性。没有自性,果报还是在受;果报受了还是没有自性。

  问:……?

  答:过去、未来一起在变化。因为你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概念,你才建立起它们是否一起的问题。啊?!听不懂?刚才我说的你无量无边的业在因缘变化,你执著某一部分的业,当成你的现在、原先,知道吗?然后,你就用你眼前的,来推,推,推,推……你说有过去、未来、现在。它本来没那回事。

  那如果你已经建立起过去、现在、未来的概念,那我就要告诉你了:一切都在现在!而不是一切都存在的意思。意思是说,你的一切的业,现在——你所认为的现在,它在进行中,不在你的现前罢了。

  还有问题吗?

  ……

  没有(问题)我们回向,大家合掌: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我们大家礼佛三拜!

  ——第二片音带完——

  (以下是第三片录音带的内容)

  (以下是第三片录音带的内容)

  我们大家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放掌!

  今天我们继续这个《六十颂如理论》,那么,这个六十颂的讲课呢,下个星期和后个星期,暂停两个星期。那现在我们来看第20个颂,迟来的人有拿到讲义吗?

  ——第20颂——

  因寂即法尽,此尽不可得,若自性无尽,尽名云何立。

  在这首偈颂里面呢,第一句话是外人说的。就是说,因,指就是我们的烦恼,还有我们这些业的业因,称为因。他说,这个因灭了之后呢,这个业果,法也尽净。尽在这里,这个净是结束的意思。就是说,外人认为有所谓的过去的烦恼,然后,如果这个过去的烦恼灭了,那么,这个业果就结束了,不再前进了。龙树就说:“此尽不可得”。这个尽,是我们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本身不可得。他说,如果万法的自性、本性是没有尽,那么,这个尽的概念怎么来?尽,就是结束的意思。就是尽的名称,它的概念怎么得来?那么,在这个,我们佛教徒呢,经常都说:无始,无始;就是说无始以来,无始以来。就是大家多数都承认没有这个开始。那如果是外道,他们就认为有开始。但是,佛教徒虽然都承认没有开始,但是很多人认为有结束!怎么样讲是有没有结束呢?他以为呢,涅槃就是结束!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所以,龙树菩萨说这个“尽”——世间的一切法,并没有所谓的开始和结束。所以说,尽,只是结束的一个概念。因为万法的自性,一切法本来没有它的本体,没有自性,那怎么会有这个开始的见解和结束的见解?意思是说,在这个生死轮回里面,千万不要生起说:这个人的生死轮回结束了,进入涅槃了。这个是错误的见解。根据龙树菩萨说,他是说法是什么呢?原来呢,生死轮回的这个法本身是不可得的。因为生死这个法不可得,所以没有所谓的生死的尽头!不要以为说这个生死轮回的尽头,就是涅槃!绝对不是这样子!所以他说:你这个“尽”的名称从哪里得来?其实尽是什么呢?我这边写说:“尽未曾尽,取尽相假名为尽”。就

  是任何的东西的结束,并没有所谓结束这件事情。是因为我们取这个法的尽的相,才说有这个尽。接下来,我们看下一句:

  ——第21颂——

  无少法可生,无少法可灭。彼生灭二道,随事随义现。

  “无少法可生”就是没有一个法可以生,那么在这里,我把它这个“无有一法可生的法”,写成“完成的法”。什么是完成的法呢?上个星期我说过了,我们众生总是认为有一样东西完成了。比方说:建房子,房子建好了,完成了!任何的东西我们都有这样的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的那个法生出来了,就说它完成了。完成它生的使命,不再生了,我们说它完成!好象孩子在母亲的胎里面,在出世当中,到当他从母胎出来的时候,已经生了出来了,我们就认为:这个人的生命出现了,完成了!那么,这个生命的完成后,你又接着生起死的去完成!生有生的完成,死有死的完成。

  “无一法可灭”,不但没有一个法可生,也没有一个法可以灭。龙树菩萨说,那么,“彼生灭二道,随事随义现。”那些法的生灭过程,他说是“随事随义现”。什么叫随事?就是对着你现前观察的境界,一切都是叫事;什么叫随义呢?义,就是我们观察看不到的,我们有我们所认为的道理,说有这样的事情。那么在这里,我说随着对现前的心境的观察,这个是随事;那随义呢,随着法界不显的业的义理力而显现种种法。就是说,这个生跟灭,随事随义现,就是说随着你心境的观察,你看到生灭;另外,随着你所认为的一些道理,也认为有生灭的事情在发生。那么在这里,我写:“法界不显的业”,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业是无量无边的,在这无量无边的业里面,我们只看到我们现前心境在发生的业的现前,那么,没有现前的呢,我们看不到,看不到就是我们就用道理来说它存在,就是随义现,所以我写“法界不显的业”!为

  什么我把它说叫法界不显的业呢?因为一切法在变化当中,依我们在大乘佛法里面说,是在法界里面显现出来。那“法界”,我前面大概有解释过。那么,现在主要就是说呢,生跟灭这两件事情,龙树菩萨说:没有一个法可以生。那么,我在那个注解写说:“因为依这个分别心,我们先执取这个法,然后,执取法生起法的见,你才说有“缘聚”——因缘和合,假名为生。实际上那么,因缘聚合这件事情,它本身没有一个法说它跟另外一个法聚合,是我们执著、分别而认为的。比方说,我们这一群人。我们这一群人不曾说我要跟你合在一起!世间的任何东西都如此!因为我们去分别了,说它们是聚合在一起的!好象前面的那个白板,那个白板的夹子,白板的板,还有螺丝,上面还放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呢,我们认为它们聚合在一起,白板出现。但是,这些东西之间不曾说它有聚合的行为,它不过是个因缘的过程,暂时这样的摆设。那么,我们说它们聚合在一起,这个白板“生”了。所以,龙树菩萨说:没有一个法可以生!因为什么呢?因为法本身都不能确定一个范围(上星期说过)。那么,法本身呢,是由因为我们取像来安立的名称(上个星期说了)。那么这个安立名称呢,是因为我们去分别了之后,去安立的名称。最后,我们就说这个因缘成熟了,它生!什么因缘?就是它所需要的条件合在一起,我们说它是生!实际上,在“生”里面没有一个法生出来了,而是众缘的聚合罢了。所以,我们这一群人,没有这一群出生,而是这一群不同的人在一起,而称为“一群人”这一个法。然后,你就看到这一个法生,但是这个法生,是谁在生?没有东西在生。是这一群人聚在一起称为“生”。同样的“无少法可灭”,当那么,这个法的因缘散了,我们说“灭”了。同样的,法的因缘聚跟散,也是我们的分别。那么,因为这样的分别,我们说它聚,说它散,然后我们就说它生,说它灭。

  那么,我这一条的第三句,我说:“已显现的生灭相”,什么叫已显现的生灭相呢?就在你眼前身心当下在发生的那些生灭,为已显现的生灭相。还有那不显现的生灭是什么呢?就是在你业里面继续活动在那些生灭,那些还不在你眼前出现。这一切,都不是有,也不是无。它并没有生,也没有灭。那么,只是说我们用语言去分别,来说它的生灭相。在这里,我们要清楚一件事情:就是说,在我们现在每一念,每一分,每一秒的过程里面所知的种种、种种心跟境界,以大乘的说法,是我们的以另外一种的名称叫法界心。在那边呢,变化显现。在《中观》里面说是“缘生”,叫缘生法。这个缘生法,它在你还没有在你六根前面出现之前,它们已在作用中了(上个星期我说过了)。意思是说,你今晚回家,你家里那张床,不是忽然间从你的眼前出现的,它也不是突然间停止住,等到你看到它时它才继续活动。意思就是说,你看不到的那些法,不在你眼前的那些法,它们也在那边因缘——缘生、缘灭,因此,我说这叫法界不显的业。不在你眼前显现的业,它们也在生灭变化。再看22颂:

  ——第22颂——

  知生即知灭,知灭知无常,无常性若知,不得诸法底。

  如果知道这个生,这里知生是指什么呢?不是指能迷惑六根分别的知,而是真正知道生的真实相。那么,龙树菩萨说:一个人当他知道生的当时,就知道灭;他知道灭的当时,他就要知道无常;他知道无常,就知道一切法都没有自性了。那么,我在这边就解释说:“生跟灭没有这个决定的相。”所谓的没有决定的相,是说(上个星期我说过了),任何一个法都是在继续变化中,它没有一个决定的、固定的行相停留在那边的!

  “现前者,假名生灭。”就是说,那些法在你现前,你看到。然后你认为它存在了,你执著它真是实在存在。就是说,你学了佛法,就你说:哦,它并不是实在的!但是你还在认为那个法在变化、生灭,如果那样你就认为有一个法的存在,还是一个没有的矛盾。所以,并没有一个实在的那个法的存在的,是因为变化里面暂时保留一段时间,过后,它继续在变。这个暂时保留,是因为在你感觉上你觉得它没变,所以当它一变出来,你就说它生;它一变得消失掉,你说灭。在这个生跟灭的当时,(刚才我解释过了),是众因缘的聚合离散的,没有一个法出来,因此所以呢,在它你现前的时候,你说它生;不现前在你现在的时候,你说它灭。

  “知灭即知无常”,无常是从哪里来呢?无常其实是从法的生灭得来的,怎么讲从法的生灭得来呢?是因为我们认为有东西在变化,我们才会认为有无常这回事。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给你看到,你就看不到变化,看不到变化无常也就无从说了。所以如果他说,如果你知道生啊,灭啊,是不可得,

  也不是实在的,那么,无常也是一样的!因此龙树所以,他说如果你知这个“灭”,你要知道无常,无常也是一样。在你现前的你,假名无常。不现前的法,即我说不显现的法哦,既然它也在缘生,也应是无常,只不过你不给它名称。意思是说,我们每次讲无常,无常,都讲我们所知现前的东西,知道吗?那些没有在你眼前现前,也在变化的呢?你从来没有说它什么,因为你不认为有那个法,——当时,所以,你说无常也是一样,你依法来建立起生灭,建立起无常。

  “无常性若知”,如果一个人知道无常,知道无常是什么呢?无常的这个性质里面,以中观来说,它包括了假名,它本身不过是个名称。无常所指的事情,本身就是缘生的变化,它本身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没有自性。是因为这些种种聚合在一起,包括你身心、语言,我们说它显现,显现也是因为你有能知的心,所知的境,再以能知的心作用,你说它显现了。

  那么,如果一个人知道这一切都是一个没有实在性呢,在那边因缘变化,没有自体,那么说,这个人知道无常的实相。在那无常的实相里面不可能有无常这件事情,绝对不要执著有真的无常这件事情哦。一切呢,都是由有它的因缘变化,在你心里的作用里面加上去的概念。

  “不得诸法底”,对本来没有相的诸法,他就不再依六根的习性而去分别,去找它的根本!我们每次去要找法,的去追根究底,问它究竟是怎么样?我们以这样的心去找,就是因为我们六根的习性,它在是那边样去酝做,我们就那样去用,那样去分别!

  接下来,我们再看:

  ——第23颂——

  诸法从缘生,虽生即离灭,如到彼岸者,即见大海事。

  这个“诸法从缘生”,在我们佛法里面不管是任何一个部派,不管大小乘,大家都同意,都承认的。但是呢,虽然同意,却有不同的解释(前两讲我说过)。那么,在不同的解释里面,有用业的原理来说,有用十二因缘,有用阿赖耶识,有用什么呢?中观的空性,空,缘起,法界缘起,阿赖耶识缘起,种种说法……那在这种种说法里面,它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

  “虽生即离灭”,就是这个“虽生”,刚才说过了,这个“生”是随事随义而显现。随事随义显现这个生的样子,同时也在显现众缘的灭相。为什么说生的当时就立灭?因为如果你有这个生的这个相,你呢,同时就有这个灭的这个见。生见和灭见是一起的!那么,当你有这个生的见的当时,你是见到某一个法生,当时你是见到某一个法生,那么,当时呢,同时你也要见到那个法在灭。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因缘不曾停留,(刚才有说过),没有一个法是处于完成——完整的完成状态!它一直在变化之中!它没有所谓的一个固定阶段完成出来。所以,生的本身,在生的当时,它没有所谓可以一个生的完全完成。就是说,它在当时,它立即,每个阶段就放弃前面的那个阶段,因此所以,它在生的当时,它也在灭!那么,灭呢,是有一些你,我们如果专门只看生的话,我们就不觉得它灭。如果专门看它灭的时候,我们统统看到灭,怎么样说呢?我们任举一个东西来看吧:比方说,如果我现在做一张桌子,我在做一张桌子,当这张桌子我还没有把它组合起来的时候,我放在一个墙角那边,那么,当我拿来组合,当时墙角的那个样子就要灭了,听懂吗?所以,在当时,如果你以

  你看见的这个为你看见这个生,它你是以什么呢?是以桌子的组合来看呢,你说生;我以墙角的组合来看呢,它是灭了。也就是说,在生的当时又有灭的作用在产生了。那么,不只是它在生的时候,有另外的法要灭,任何一个“生”都是如此!它在生,另外一个法在灭。而那个法,不过你不注意它,不给名称而已。你只注意生的那个事情!那么,同样的,当你在看见灭的时候也有其他的法在生了。比方说,一个四根脚的桌子,我拆掉它,我去灭它。在这灭的过程里面,我把一根脚打断了。咦?打断了就是什么呢?三根脚的桌子出来了!对不对?!所以,你要的四根脚的桌子,你不管三根脚的桌子。其实呢,灭的当时也有其他法在生的!但是,由于我们以这个法,那个法来去分别,不知其实一切都在那变化。如果你看到有生,你就看到同时有灭;如果你看到灭,同时,你也看到生。那么,这个你怎么去看,就是两种情形:就是前面说的——“随事随义”。一个是现前的,一个不现前的。你去分别它。

  那么,“如到彼岸者”,好象一个人,(这个是讲什么呢?)游过大海,到了对岸。“既见大海事”。就是说,他到对大海对岸,说:他海里面发生的事情,他都看过了,都清楚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个彼岸呢,就是涅槃的彼岸。所以,一个人从生死的这边,度过到涅槃的彼岸的时候呢,那么,他必然的对这个海,这个生死的海里面的事情,他都清楚知道了!

  那清楚知道什么呢?我们看我这边的解释:(23颂第一个)我说这个缘生法的争议,这个《六十颂》本身一开始就说是“离缘生相”。你们还记得吗?这个讲义的第一章。讲义的第一章说:“若了诸法离缘生”看到了吗?这缘生的法呢,就离缘生了。那么,23颂里面呢,这缘生诸法离缘生,离缘生就不属于六根境界的分别的缘生的这些因缘现象,不属于离缘生。那离缘生是什么呢?

  在后面我写是什么呢?是无相的光明!那在这里,龙树菩萨他没有这样说。他后面大略有讲一句话,但是他在别的论里,他有就会说到。为什么说无相的光明?就是说,在大乘的一些说法中,他说呢,这世间一切都是清净法界光明的显现,也是这个心的光明显现。这个光明显现里面呢,显现了种种变化。

  那么,象这种说法,那么,如果以“业”来说,它就说这一切是业的显现。那么,业的显现里呢,它本身没有所谓分别你我他、彼此等,所以说,这个是没有边际,没有大小,没有差别的显现。这那么在大乘里面说,这个叫做光明。那为什么说是没有相的显现呢?根据大乘的说法说:诸佛菩萨他们觉悟到一切心,都是没有差别的。这个没有差别呢,就是说,没有所谓的一个界限。这个没有界限,那个界限是我们众生取一法,认为这是某一个法,然后我们就看住它的界限。所以,如果你超出六根的分别的时候,它是没有相,没有边界,没有界限的。那么,以后回去再说哦。

  那么,在这个第三句写说:“见到此岸,到彼岸者”。他说:“如到彼岸者,即见大海湿”。是说那么,这个见到此岸,如果一个人在此岸,见到没有生死、涅槃,就是见到彼岸的光明觉性。因此就是说,千万不要以为有此岸的生死,彼岸的涅槃!那是我们的六根境界说的。那么,这个生死跟涅槃,就在你现前,你要看清楚了,没有生死可得,没有涅槃可得。当一个人他知道这件事情,就是他到了彼岸的光明觉性,他觉悟到原来就是心的显现!那么,这个大海,我就比喻说这个生死,大海的海浪就是这个生死的变化;海,是众生的业海;在那这个大海里并没有所谓你的、我的,我们众生以为:我造业,有我的范围,我的业;你造业,有你的范围,你的业。然后,他说我现在在受我的业的报!实际上,它并没有这些差别!

  所谓的没有这些差别呢,我用一个,上个星期我用一个“万有引力”来形容。就是说,世间上的每一个物质,互相在影响,它并没有一个范围,即使这是以“万有引力”来作比喻哦。就是说,一个原子,它也可以影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它的范围并不在于它我们所在的原子里面,那么,实际上一切法的互相影响都是如此!然后呢,在这样的影响里面,呢,它有影响的强弱,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强弱之分。但是,你的东西影响在我的里面,我的东西也影响在你的里面。互相没有所谓的是你的,我的。我的里面也有你的一部分,你的里面也有我的一部分。因为这样,这个业才会互相联系,明白吗?同样的道理,一个原子里面,它的产生的吸引力的力量,必然包含了全世界、全宇宙给予它的力量。全宇宙就是所有的原子给予它的力量。那么,另外一个原子也是一样的情况,大家都互相含有对方的一部分。那么,我们的业也是这样的影响。

  ——所谓的业海,那这个众生业海,没有你的,没有我的。那么我说这就是佛的业用。佛呢,他明白了,就是佛的过去,无量劫的修道的业果,它就这样的在里面应用它,我们众生就在里面迷惑!而这些现象,就是我们心的本性,本来就那样子地运作!互相在影响着,没有你的我的。这是我们说的大海湿(事)!

  ——第24颂——

  “若自心不了,异生执我性,性无性颠倒,即生诸过失。”

  “若自心不了”,如果一个人不明了是自己心的幻化,“异生执我性”,异生,就是凡夫执著其中有我,乃至生起什么呢?——“性无性颠倒”,就执著万法有性无性等等颠倒想。“即生诸过失”,就会生起什么过失呢?生起有生死、苦恼、涅槃、解脱……种种过失。

  就是说,因为你不明了是你的心呢,在变化、在幻化,你就执著里面有我,你就分别有无等等,都来了!就生起很多的过失!那这里呢,我在那边括号注解里面呢,这个所谓自心不了,就是因为我们幻化,就是由心,或者由业变化的。有时候,我们佛法里面说呢,是我们业的变化;有时候佛法里面说是心的变化。其实呢,业就是心。不要以为说,离开了心,另外有业。业就是心,心就是业。

  那么,在这业里面,我说“全体的业相,无波无逐”。就是如果一个人自心不了,他就认为在这业里面,有人被受波逐,那么,有人还没解脱,他就会生起这样的心念。其实呢,全部的业的变化里面,没有一个被绑住的人!所以,如果你执著那个如幻的法,跟如幻的心里面有我,那么,你就被那个你认为的法所绑住被那个法波住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又另生起我的见跟法的见,然后呢,你发觉:我被种种法绑住!

  那么,什么是性无性颠倒呢?就是因为他执著有性无性,就执著法的有无。那就生起很多颠倒。在颠倒里面,我们佛法里面有所谓的外道四种颠倒。什么叫外道的四种颠倒呢?就是常、乐、我、净。那么,在我们佛法里面认为苦、

  无常、无我、不净,才是正的;因而那么,执著常乐我净这些是外道的颠倒。——这个是四颠倒。

  那么,在内道里有另外一种说法,(内道就是我们佛教里面的)叫八倒。八倒是什么呢?指一些人执著有实实在在的常、乐、我、净,然后,有实实在在的无常、苦、无我、不净,认为有这些现象,这个叫八倒。怎么讲执著苦、无常、无我、不净是颠倒呢?因为你先执著有个众生,有个我,我在受苦,然后你就想要解脱。那当你在认为有我在受苦,那么,你就要摆脱这个苦,要得就是乐,你就在要走颠倒方向了!那么,你原本执著有我,你要去证悟无我,那又是颠倒了。这些都是相对的法,这相对的法是我们迷惑里面分别的,所以,不管四倒、八倒,都是过失。那在过失里面产生什么呢?就我下面写的:认为有众生在生死,有人在苦恼,有人证悟解脱涅槃……认为有这些事情在发生,这些都是过失!

  那么,我这边写:有这些过失的人,我这边写什么呢?——“不识众生神力,即佛力。”就是说,我们众生在我们的业力、因果轮回里面,实质上,我们的心,它呢,随着某些业的,就在那边,我们说是投胎、生死。其实,它就是有那个能力,在那边变化。就是它有这个能力在变化,在生死轮回,不然是谁呢?就是众生的这颗心,本来就有力量!如果我们说,你现前的境界是谁给你的?就是你自己心做的。你看它多厉害呀!是不是?所以,地狱也是你的神力所变,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也是你的神力所变,但是,我们不知道,在里面迷惑。所以,我们众生的心的力量是跟佛的力量是一样的!但是,我们认为不一样哦。我们就认为有人在生死轮回。接下来我们再看龙树菩萨怎么说:

  ——第25颂——

  “诸法是无常,苦空及无我,此中见法离,智观性无性。”

  诸法,就是我们所知的一切法,都是什么呢?一般我们都是从六根这边得来,那么,六根境界所得来的,就是心跟境了。在里面我们才会看见无常的种种相。那无常的种种相是什么?——苦相、空相、无我相,这些都是无常相。佛在小乘经里面说,他问那些弟子说:“无常是苦吗?”那弟子说:“是。”那佛再说:“苦是无我吗?”弟子说:“是。”“无我是空吗?”“是。”就苦、空、无常、无我,这样来说。但是,这个苦、空、无常、无我,是我们从什么地方得来的呢?——从六根那边得来的消息。那么,它说什么?——“此中见法离”,你见到这些法,你要知道:它是离这些相貌的。苦、空、无常、无我,这一切法实质上并不是你所知的那样,它是远离了你所知那些相貌。所以呢,他说呢,智慧者要观察一切法本性空,如幻的有,如幻的无。这如幻的有无里面呢,苦、空、无常、无我,都没有实在的!那么,我这边说呢,我举个例子来说,什么呢?——“头痛不是脚痛,两者不是我痛。”我们人都承认头痛不是脚痛,但他说头痛是我痛,听懂我说什么吗?所以呢,头痛头受苦,脚痛脚受苦。他说我受苦!是嘛,我们众生就是这样子啊!那么一样的,无常、苦这些,啊无常,是无常是它自己无常哦,并不是我无常!什么叫我无常呢?有些人会觉得:“哎呀!我的生命无常呀!”“哎呀!这个无常几时到来呀?”他这样想,就是我无常喽!实际上不是!法呢,一切法,无常是无常,并没有我的生死无常。这个无常是苦,本来就没有我!所以,佛才在说:啊,无常是苦,吗?苦是无我。吗?苦就是无我,那苦就是无我,并不是说有一个“我”

  在受苦,知道吗?所以佛说的这个世间苦,并不是说:哦,有众生在受苦!绝对不是!所以,这苦、空、无常、无我,统统都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在里面作用。因此所以,当一个人证了罗汉果,根据小乘部派有争论过一件事情:曾经有人说他是阿罗汉了。然后呢,而他就在做梦时候(还是清醒,忘记了。),他就喊:“苦啊!苦啊!”其他人说:“哦,不行!”他说呢,“你是阿罗汉了,不应该有苦了!”知道吗?如果你还认为有在受苦的,你不是阿罗汉!所以,这个苦、空、无常、无我,如果一个觉悟的人,他说:“此中见法离”,法呢,就是苦、空、无常、无我这些相。了,所以呢,当一个人呢,他“见法离”,就是什么呢?他就观:不取能知所知。就是“智观性无性”,他就不去执著有能知的心,跟所知的种种境界。而所以,他就观一切法是“离缘生相”。

  当你观一切法是有因缘在,有生灭变化相在,这个是六根的境界,当他心中就离开这些棕的执著,就所以叫做“此中见法离”。然后才观,观有性无性,这有性无性是如幻的有,不是真实的有。

  ——第26颂——

  “无住无所缘,无根亦不立,从无明种生,离初中后际。”

  “无住无所缘”,当他能够这样观的时候,他就能够知道什么呢?——这能知的心就不住,(这个能知的心),对于这个所缘的境,即(就是所缘的),不取所知的法相。

  “无根亦无立”,就是知道一切法,根本没有可以让你寻找,也不立一切法的性,或法相,或者有无等等。

  “从无明种生”,他知道:从无明的业种因缘所生。

  “离初中后记”,什么叫离初中后记呢?就是离过去、现在、未来,种种相貌。

  “无住无所缘”,如果一个人他知道:一切法,这苦、空、无常、无我,是离缘生相,他的心呢,就不住任何法。什么叫心在住呢?一个修行的人,往往都有这个毛病,他的心,他在修观噢,修观行的时候呢,“哦,我现在在观,”他要就在保持他的心——保护这个正念,这就是住。那么,他要保持:“哦,我现在在观,”——也是住。那么,“我要保持这个智慧”,在那边观察,这时候也是住;这统统都是住。那么,另外有一种人,他在呢,修的时候,变成“有一种经验”,很多人都会有的。这种经验,就是他正念现前的时候,他会发生好象两个人,以心理学家说好象是精神崩裂,但不是。呵呵……怎么样讲是两个人呢?就他发现:一个人是他的业习在那边滚动;另外一个人清清楚楚看到他。知道吗?他修的时候,他会这样子。那个时候,他会认为:那个清清楚楚看到的,那个是主人。他就住在这边,不随外面滚动。这个呢,也是住。

  那么,“无根亦不立”,这立,是怎么样的呢?就是说,我们修行的人对所观的法,所修的法,往往呢,有些人经常他会在心中,有些人经常会建立一些境界,或建立起一个道理。然后呢,他就走遍天下!有人跟我说:有理在走天下!就是说,他有道理,他不怕人家讲他,他认为他的是对。那么,这个,当你内心建立起任何一个法,让你的心安住在那边,认为这是对的,哦。这个呢,也是住。那么,我们修行的人要小心哦。那么,在中国有一个一些禅宗的祖师,有一个人他这样形容,他说:我很贫穷,但。(这个出家人很贫穷)。去年贫穷呢,还不贫穷,还有“物”盖住;今年更贫穷,连我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他说什么呢?我去年贫穷,还有“物”盖住;今年贫穷,连我站脚的地方都没有了。意思是说,修行的人,他往往找很多佛法的道理,让他安心,知道吗?安心到最后,他还抱住一个佛法,它不肯放!就是他最后站脚的位置。那如果那样呢,他还有心没有安。那真正心安的时候,他说连站脚的位置都没有了,就是用哪个佛法来依靠都不需要依靠了。这样,就是“无根亦不立”。

  为什么呢?无根亦不立?因为,他很清楚:一切都是无明分别,而有这个法出现,而有生,而有灭。也就是说呢,他很清楚,他所知的这一切法都是(前面说过)——“随事随义现”。这一切“随事随义现”,就是第21颂那边的第四句。一切法都是这那样哦,随着种种因缘而在那边显现,你要拿哪一个来作依靠呢?都没有的依靠!所以呢,甚至皈依佛都不能。在大乘里面说,那个时候,你要皈依回自己了。因为你找佛来依靠,你还是怕死!还是要依靠,知道吗?还是迷惑!所以,他说不能。

  “离初中后记”,什么是离初中后记呢?就是:初,过去;中,现在;后,未来;记,指时间。在这里头呢,为什么说他离初中后记呢?因为他如实知。

  (生),所生法跟生的时候是不可得的。那关于这个时间的不可得,上个星期我说过了。龙树菩萨是不解说的,他是用理论上的矛盾,让你放得下。那么,我说过呢,是因为很多人在矛盾里,是放不下。他总是要找个道理抱住!所以,我就说呢,这一些是你呢,是过去、未来、现在呢,统统现在都存在!——我这样说。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呢,你千万不要用我说“现在存在说”,叫做现在。现在也没有哦。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你的种种业,它本身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只是你眼前看到的那一部分业,你说这是现在。你看不到的,它也在。听懂吗?如果你以“在”来说的话,跟你说:你看不到的,它也在作用。那么呢,这一切呢,它本身确实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但是,我们一直以为是真实的有哦。那上一讲是用因果来破,破过去、现在、未来。这里呢,他没有说,只是说,他知道都是无明生的了,他的当心就远离了这些看法。

  ——第27颂——

  “痴暗大恶城,如巴蕉不实,如乾达婆城,皆世幻所见。”

  “痴暗大恶城,”他说呢,这个“痴暗大恶城,”是指什么呢?原来是指我们这六根所知的种种法。

  那么,“如芭蕉不实”,只是呢,我们所知的种种法呢,就是所谓的无非是五蕴的作用,或者根尘识的作用。那么,“犹如芭蕉外面看是实在的,而你去里面看呢,去研究进去呢,它是空的,不实在的!

  “如乾达婆城”,乾达婆城呢,就是有一种众生叫“乾达婆”,他能够变化那些城市、境界出来,然后让那个人在里面身临其境,以为是真的。其实是假的!这叫乾达婆所化的城。

  “皆世幻所见”,就是一切都是世间人的心所幻化见到的。在这里龙树说呢,他说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大恶城,都是幻化所见。——“皆世幻化的所见”,那实质上呢,世见人幻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心所变幻。

  那么,在这里呢,这个“大恶城”是指什么呢?我这边说,就是佛在《金刚经》里说的,就是魔王的境界,梦幻的境界。佛经常说呢,我们六根的境界是魔王的境界;佛也说呢,我们六根境界如梦如幻。所以那我说,魔王的如梦幻境界。那么,如乾达婆城呢那边,我说呢,“醒是真梦,梦是假醒”。意思是什么呢?佛说我们现在醒着,但现在这个时候,也他说是在做无明大梦,真的在做无明大梦。那么,我们以为那是真的。所以我说:这个醒的时候真的是梦,可是你认为是真的!那“梦是假醒”呢,就是有时候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我说呢,呢,我们认为他是假的!但是,他是醒的。为什么说他是醒的呢?因

  为你在现前这个醒的时候,你认为时间有前前后后;你认为呢,世间的一切次序,如你所看到的那样。当你在梦中,很多东西可以颠颠倒倒,知道吗?其实,那也不过是你当时心念比较没那么执著,它就随意想象出来,知道吗?那这个“随意想象出来”,我们说:“哎,那是假的!”知道吗?那眼前看到的,“哎,这是真的!”但是,佛说呢,你眼前看到的这个真的是梦来的!梦幻,如梦如幻,而你执著在里面,然后呢,你并随着你执著的业在那边作用,你一直以为这是真的!所以呢,有时候有些人在梦中,他的心念反而比醒的时候来得自由。为什么呢?他没有被世间的见解所欺骗!——当时!当然,他也在他的梦境里面被欺骗!但是呢,他就比较自由了。所以你在梦中,咦?你可以飞哟!——有的时候,有没有啊?呵,啊,各种情况都可以发生哦!那这各种情况的发生也一样是你的心的幻化!我的意思是说,你醒的时候,是心的幻化;梦中也是心的幻化。不过然后呢,醒着时候的幻化,你执著!要求符合你所要的境界。但在梦中的幻化呢,你就没那层要求。明白吗?啊,所以我说呢,“梦是假醒,醒是真梦”意思是说呢,都是幻化的,但是,我们认为有真有假哦。

  那么,“皆世幻所见”,就是说,我们世间以这幻化的境界,以为是真实的!然后呢,求真实的,要舍弃幻化。很多人要舍妄归真哦!如果你看那一切,没有所谓的幻化真实,你也没有所求了。为什么?因为这幻化是六根的境界。

  ——第28颂——

  “此界梵王初,佛如实正说,后诸圣无妄,说亦无差别”。

  什么叫“此界梵王初”呢?这是讲什么呢?原来呢,根据印度教里面说,我们这个世间有哦,成、住、坏、空。在“成”的时候,第一个堕落在初禅天的天人——就是梵天王。(他呢,以为呢,)由于他是第一个堕落下来的众生,所以因为他不知道,他就以为:我呢,第一个来的,我是开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当时候,堕落在这个梵天的时候,当时只有他一个!然后呢,陆陆续续,第二第三个来的时候,他们都发现第一个在,那么,他们也都认为他是开始。所以,这个叫做“此界梵王初”。

  “佛如实正说”,由于这是在讲梵王初什么呢?因为那个梵王初以为:我就是开始。初,是开始的意思。知道吗?就是说,在这个世间的梵王,他以为我就是世间的开始。听懂吗?这句话的意思是“此界梵王初”,那么佛呢,“佛如实正说”,,就不是那样哦。佛是如实,如那个法的实相来讲这个佛法,就是如实以正法来说明这个世间。

  “后诸圣无妄,说亦无差别。”后来的那些罗汉、菩萨,那些圣者呢,他们的心也是如实知,没有妄想分别。因此呢,他们所说的跟佛所说的呢,没有差别。什么东西没有差别呢?就是一切法离缘生,无自性,没有差别。

  那么,在这里呢,我说这个“说”,是佛如实以正法说明;这个“说明”,我说呢,皆是法界缘生的幻化。在这里呢,我们不但要清楚哦。就是说,佛,我们说佛说法,也是一样的,是我们的心,众生的业,也叫做法界的显现变化。就是呢,都是缘生的幻化。所以我经常跟人家说一句话,我说呢:“我不准许

  释迦牟尼佛来成佛,他不能来!”这句话不是我,你也一样!意思是说,佛会在世间出现,是种种因缘具足他出现。种种众生,种种业力因果,佛就出现世间。所以呢,在我们现在的种种因缘里面呢,我们这些众生,将要有众生不能够看见佛,佛就不出现。不要以为说:啊,实实在在的有一个佛来给你说法!因为什么呢?你本身也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个我在那边听法。是众因缘呢,有这个所谓听法的过程;众因缘有所谓说法的过程。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主人在听,一个主人在说。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哦,我呢,无我;佛呢,有佛。如果你认为无我,佛也是无我。知道吗?不要两头分开。那么,所以我说呢,这个“说明”,并不是真真实实有个实在的佛在人间,来给你说明。包括我也一样,不是实实在在的,一切都是因缘幻化。因为什么呢?你所认为实在的,不过是六根的境界。我们要弄清楚哦。所以呢,一切法本来就离缘生,没有自性。一样的,我没有自性,你没有自性,佛呢,也是没有自性。所以呢,这种种的,这些没有自性的法,在那边幻化,我们众生认为有事情在发生。

  ——第29颂——

  “世间痴所暗,爱相续流转,智者了诸爱,而平等善说。”

  就是他说,世间的凡夫哦,他的心被无明、愚痴所蒙蔽。那么,这爱自至的心,相续在那边流转、生死。那么,有智慧的人呢,知道一切爱的实相,那么,他就“平等善说”。心没有造作,就是平等;离有无,就是善。那么,依听者能知的而说。在这里的呢,意思是说呢,那些有智慧的人告诉我们:这一切的爱,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那么,给我他们以平等的心,没有造作的心,很巧妙地给我们说。那在这里呢,我说什么呢?

  “世间痴所暗”,那边说什么?就是我们的烦恼。我们认为:我们愚痴、烦恼。那么,我说:“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这是我提醒你们:不要以为我只有愚痴,没有智慧。这是绝对绝对错误的!怎么说呢?就是说,烦恼不是先有,智慧不是后生。听懂我说什么吗?不是我们先有烦恼,后来修修修,智慧生出来,绝对不是!而是什么呢?我说呢,这个烦恼,好象一个演员,他演什么呢?演一个迷的客人,他说“我无知啊”,而他在演,他说“我无知啊”!然后呢,那背后的导演是谁呢?就是智慧。绝对是如此哦!意思就说呢,你的这个智慧心呢,时时刻刻都不曾离开你哦!不要以为说:啊,我是通过修行以后,我的智慧才生出来的哦!因为他这里讲“愚痴所暗”,那有讲智慧者,我们需要弄清楚,绝对不是后来生起智慧!

  那么,另外一句话说:“爱相续流转”,指我这边写什么?“爱执心”,也不是我。我们经常说,爱某某人,我很贪爱呀,我很执著!贪爱心,执著心,也不是我。贪爱心,就是贪爱心;执著心,就是执著心。头痛是头痛,脚痛是

  脚痛,不是我在痛。这爱呢,也不是我爱。有因缘执著,他就爱。那么,“相续流转”也一样!我们认为有众生相续流转,一世一世流转到今天,这也是不对的!为什么怎么讲不对呢?因为我说这个相续,它不现报。怎么讲呢?比方说,我今生做了一个杀人的业,那么,这个杀人的业使我堕入去地狱。但是,在地狱里面,我不曾杀人,在地狱里面,我受种种苦。所以我说呢,你说相续流转,他并没有把杀人的那个时候的那些东西,搬去这个地狱里面照样使用。意思是说,因此所谓的这个相续流转,一世一世地相续流转,也不是说,有某一法从某一世,带到另外一世。绝对不是这样子!这是业力因果变化。并不是有一个东西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他问呢,流转这个生死。生死,是因为我们依这个假我,我们执著有这个我,才说有生死!如果你没有执著这个我呢,生死不可得!所以,我在这边括号,特别强调:那么,有智慧的人,明了一切爱不属于我的实相。那么,就是一切爱呢,没有什么是我的,不是我的。它本来就是缘生、没有自性,不是我!那么,

  这个在中观,龙树菩萨的见解里面,就是要你远离六根得来的知识,由于造成迷惑!那么,在里面,我们迷惑在里面,所以认为:有生、老、病、死,有轮回,有涅槃,有清净,有佛菩萨,有我等等,这些都是六根的迷惑!而这一切,相反的过来,都是你的业的,你的心的显现。在那么,这一切显现中呢,你跟佛呢,是没有差别的。不要以为你很差,佛很厉害。你跟佛一样很厉害!你可以变现天的境界,你可以变现地狱的境界,你可以变得出佛也无可奈何!你看:厉害吗?都很厉害的。所以呢,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一切业力、因缘都是平等的。

  今晚讲到这里,有问题吗?

  问:……?

  答:哦,烦恼是迷客。哦,看戏,没有。你不要以为说:哦,看戏,这样来说观众,我是这样一个比喻哦。意思是说,在我们大乘的佛法里面说呢,小乘有些部派也这样说。他说:你的心本来是清净的,——他这样说,然后呢,因为烦恼遮盖住,那么,烦恼是后来加进来的。这样的比喻知道吗?所以呢,因为这样的比喻说呢,就是说,你的心呢,本来没有所谓的清净不清净,叫做清净。然后,呢后来,你在这个因缘变化里面,呢,你去执取呢。然后,认为有我,认为有什么有什么,这些是你的烦恼加进来的!明白吗?啊,那么是你的烦恼那样看,那样说,这样认为,然后就改……我们说:啊!那叫做迷惑!但是,他那样看,那样认为,那样做,他要知道,他不知道怎么去做呢?就是说,当那个烦恼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如果他是全部无知的话,他怎么会去做那些事情?是谁知道?是谁做?比方说,你现在喜欢吃榴莲,爱吃榴莲,那你爱吃榴莲,这是一个烦恼心念知道吗?但是,你怎么知道有榴莲?怎么知道我要吃?就是说,你当时心都很清楚知道这些事情的!但是,那个烦恼的客,他在那边缘。然后呢,那个导演在背后看。——我的意思这样子。然后,你认为前面的才是真正的戏。听懂我这个比喻吗?也就说,我们的心,时时刻刻都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我们不认为这个心是,我们认为是烦恼的那个心才是。所以我说:“智慧是导演,烦恼是迷客。”相反过来呢,就是说:你不要以为你现前烦恼在的时候,我的智慧死掉。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是我们认为:演戏的那个是真的,导演不算数。不能接受,呵呵……啊,我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就讲这句话,他说,众生本来都具有佛的智慧,只是智慧被烦恼遮盖住。知道吗?然后,众生他把烦恼所讲、所想的,当成那个才是真的!那么,当他

  觉悟的时候,也没有改变什么,还是那些东西。但是他清楚:哦,智慧在导演。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我不要解释。我要问问你!龙树菩萨专门用问人的方式来让他自己打答倒自己。

  你认为智慧什么时候才在?

  “没有烦恼的时候。”

  啊?没有烦恼的时候,智慧才在?那么,没有烦恼的时候,在什么时候?你现在算数吗?

  “算数。”

  现在算数?你他们都算数吗?呵呵,就是说,是不是说,哦,所谓的凡夫呢,是没有智慧的,是吗?

  “不是。”

  不是。那凡夫的智慧是不是有一个时期丢掉了?

  “不是,是被遮住了。”

  啊?呵呵,你自己讲会我的话了。你说被遮住了,就是说,不要以为呢,智慧是从没有,后来生出来的!绝对不可能!

  有问题吗?

  问:“如来藏的思想……?”

  答:“哦,如来藏的思想?不是的,现在我用刚才问他的话来问你:智慧是后来出来的吗?

  “……”

  没有。我们不谈如来藏,不关于如来藏的事情。你直接答我这个问题:智慧是后来生的吗?是不是如来藏思想不关事嘛,为什么一定要它扯在如来藏里

  面?的确有如来藏思想强调这个,知道吗?但是,你不能因为这样就把这个叫如来藏思想,而是它事实本来如此!

  问:“……?”

  答:哦,当不需要修行的,成佛是对的!

  问:“……?”

  答:那你就需要修行喽!哈哈……是啊,刚才跟你说嘛,烦恼不是真实的。你认为是真实的!凡夫认为真实嘛。所以他就千方百计想要修嘛,他就嘛!所以,他把这个梦是当真的。是醒呀!醒是真梦嘛!“……”

  对呀!一切都是虚幻嘛!当呢,你以六根看这个心幻化出的一切这个境界,以六根看,因为这个六根是虚幻的,你所看到的一切也都是虚幻的!当你不以六根境界所幻化的一切来看的话,一切就是光明!没有虚幻,没有真实。这所谓的,我们说呢,佛,涅槃,在常寂光土,甚至罗汉呢,也在他的常寂光土里面。就是这样的意思。

  问:“……?”

  答:哦,烦恼呢,是有时这种烦恼,有时那种烦恼。智慧他清楚知道。

  “……”?

  智慧不是本有哦,你这个“本”要先讲清楚,是过去、未来,是过去已经有,还是……?你的“本”是指什么?

  “……?”

  为什么被这个烦恼骗去偏曲?就是说,我们的这个心哟,这个知觉哦,当你知道一样东西,你可以用你的心去分别的。但是,我再去用心去分别的时候呢,我这边有句话,前面没说。你们看25颂的第三行:“虽分别诸法,知胜义

  不动。”就是说,我们的心呢,原来知道一切。这“知道”呢,是不必通过六根也可以知道的!但是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一些习惯了,就执著这些习惯,使用这些习惯。然后,在这个习惯里面使用这个身心,那就用身心去分别。这个习惯,就是你现在做人所就形成的这些习惯了。那么,这些习惯是什么?它本身没有所谓善的恶的,就是说,在你心的变化里面呢,它经常这样使用。那么,它就那么使用喽!那在使用过程里面呢,然后,那个心,用用用,用它就把它当成是它演的戏。所以我说嘛。我就是说嘛,“烦恼演迷客”,知道吗?他就在那边演那个戏!然后演那个戏,那那个戏呢,并不是真实的,知道吗?然后那些演戏的心念,就是烦恼。那一类的心念,他说这个是我,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明白吗?是那些心念在说。

  我的意思是说,当你演一出戏:你说我爱某某人,我爱某某人是不是有个我,是某一些心呢,它在那边作用。他那样做,他说是爱。那么,那样说在爱呢,我们就说:哦,现在呢,是那个爱的心在演那出戏!那么,演那出戏呢,呢,我们就说他是演员嘛。那么,他是演员,你就认为是他带头嘛!你就以为:哦,带头的是他。嘛,其实并不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就在你现前的,还有你远离了佛土。事实上,你无量劫的那些业呢,他还在作用,明白吗?哦,那远离了佛土,这一个演他的嘛。但是,演他的那个心念,那个法呢,他说呢,我离了佛土才是真实的!听懂我说什么吗?可能有些人还没清楚我说什么。意思是说,某一些心念,某一些因缘,它们做那些行为,然后,他那样的认为,那样的说,那么,而那些根本不是!你离了佛土本能,知道吗?那么,也是后来加进来的罢了。而这个后来“加”,一直在变幻,在增长,再加!所以,那个远离佛土的那些心,哦,他本身后来他也会消灭的。那么,

  但当他上场演的时候,的时候,那你说:“哦,这是真的!”——这叫做迷惑。其实并不是,他也很清楚在演。但是,他也说:我是迷惑的。那些心呀,在表演的那些心呀,他说我叫做迷了佛土。听懂我的意思吗?

  问:……?

  答:啊,不是了。在我们佛法里面,这个无明愚痴有的里面很多层。这个无明、愚痴,一个是见解上——错误的见解;一个是在境界上的迷惑,那也是明愚痴。所以境界上的迷惑,就是我们的心变化显现的种种法,我们在里面迷惑,再反应为行为,然后,再更进一步生起种种见解。比方说,我们说,啊,假设印度人,他讲“是”,就话,如果是的话,他摇头;那么,这样摇头嘛,他摇摇摇,摇惯了就这样摇嘛。讲“是”,他就摇嘛。我们就点头。嘛。那么,这样摇啊,这样点啊,它本身没有所谓的见解在里面,知道吗?但是,这一个习惯行为,他不清楚,就是无明的意思。那不是叫见解,明白吗?我用这样的来比喻哦。那见解是思想上,还认为有什么什么什么。,那个叫见解。那么,无明是包括这两种:不只是见解与,就是对境界的无知,迷惑。

  有问题吗?哦,什么问题?

  问:……?

  答:哦,呢,龙树菩萨在“中观”有说过的:如果佛给你讲空,你执著空,佛说,这个人诸佛所不度。就是说,一个迷惑的人,他要寻找真理(上个星期我说过了),真理本身没有所谓真理,真理是随着而需要真理的人而说的!那些圣人是这样说真理,明白吗?那如果你说呢:哦,这样的话,那刚才讲那些是不是真理呀?那是随着众生需要而说的。

  问:……?

  答:如果以我们人的思想行为来说,你可以这样说。你可以说有另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人,以我们现在生活的境界当成是当前的,因为我们有这种见解,所以,我接受你讲另外的。那么,这个“另外”,以我们认为当前来说,这个另外是什么呢?以现在科学来说嘛,他说有不同的“生”,就是不同的度的空间嘛。那么,在我们心的作用里面,我可以用这个来比喻说呢,可以讲个比较高层次的空间的心,他的变化过程里面,有我们现在比较低层次的空间,可以这样说。但是,对于高层次的空间来看呢,这些是没有差别的,并不是有你所说的“另外的”。你说另外,是因为你看不到了。比方说,我如果有这个天眼通,我就能如果看到了马来西亚那边有一个人在炒果条。——假设这样说。那么,你认为我眼睛是不是看的是另外一种境界?但对于我来说,没有另外!明白我说什么吗?

  还有问题吗?

  (第三片录音带完)

  (以下是第四片录音带的内容)

  问:修行是什么东西?

  答:修行,是佛呢,在我们人间,依照我们人的行为习性,建立的祈祷方法,让我们放下烦恼的手段。我们那么,你依照那方法,呢,你就可以完成了,放下烦恼来觉悟。而这个,这些方法,是因为我们众生需要那样,佛才那样讲。

  还有问题吗?关于这个世间不是真实的,时间不是真实的,有问题吗?这才是大问题哦。我在讲解这个《六十颂如理论》的时候呢,我并不完全依照中观的那种手段来说哦。我尽我的能力来说服你们罢了。如果要完全依靠中观手段呢,你们要学习逻辑,要学习很多东西哦。那是没有必要的。所以,《中论》比较难看,就这样子。这个容易看。因为这个呢,并没有……很少有中论那样的推理方式。

  问:……?

  答:做梦的时候观到哪一个是真的?……重新讲一遍!……醒的时候?哦,依六根取境,做梦的时候也是依六根取境,但是,做梦的时候,六根用另外一套。就是说,我们清醒的时候,我们已经加上了很多。我们作为人的,这一生中,我们学习种种的见解来使用。当你在做梦的时候,有时候你的心念回到你过去世;有些人可能跑到未来去,知道吗?然后他看到一些东西在里面发生。所以,有些人在梦中预感到某些事情发生,有人有这种经验吗?好!但也有些人会梦到过去的东西,那之所以可以那样,就是因为他的心不执著现在这个境界,他的心比较自由一点!那么,所以你在梦中可以看到很多很古怪的景象。

  好象我曾经梦过一种景象,是什么样呢?——那些桌子,椅子啊,满天掉下来,竟然没有打到我。那个呢,也是我们的心在做,知道吗?明白吗?梦中的景象也是心在做,但是,它很自由。我说的自由,不会说:嗨,这个不行!不允许出现!听懂我说什么吗?但是,我们现前的,因为我们的业习,我们会捕抓呢,不允许某些东西出现!出现你就打掉!也就是说你……比方说,我举个比喻:好象你第一次碰到某某人,看到你他,有些人你会起很欢喜心,有些人会起讨厌心,有些人觉得这个事情()(),这犯起个念头哦。这个呢,有时候是你过去的业习它告诉你。但是,在你现在的这个心,你的理智,你认为你的理智、你的分析,你说:嗨!这个不对的。明白这个说法吗?那因为这样,你就排挤掉。在梦中呢,它就不会。你梦中你可能看到你不喜欢的人,原来是你爸爸。你跟他:哦,我是他儿子。你在梦中,你认同。明白我的意思吗?也就是说,在梦里面呢,你不受现前的种种知识所左右你了,所以说,梦中是假醒。什么是假醒呢?因为你认为它是假的,你现在点头,你也认为他是假的。呵呵,你认为你现前的那个是真的,但是,以我们的心的作用,没有所谓梦是真的,醒是假的。一切是有因缘它就在作用。明白吗?那有在因缘作用里面呢,但是,我们醒的时候呢,加上了我们种种见解,不许某一些心里作用。

  有问题吗?

  问:……?

  答:对对。就是说,我们还在六根得来的知识的境界在里面反应。但是,梦中呢,你不用嘛。暂时不用现有的六根境界,你用另外一套六根。

  问:……?在梦中智慧比较容易显现吗?

  答:智慧容易显现?不是!智慧本来不会梦里才显现。梦里,你用梦里的

  那一套。你现在做人有你做人的这一套;你做蛇的时候有做蛇的那一套。梦中用梦中的那一套,没差别!“……?”哦,那个修行比你厉害喽!

  问:……?

  答:哦,哦,对!对!统统包括,统统包括!鬼神,不过我说了,他在演鬼神的那些心在演!听懂吗?

  问:……?

  答:哦,对。哦,但是,在《六十颂》本身不完全是“破”哦,他也有解释。不象在《中论》里面呢,多数是破,很少解释。这个《六十颂》里面,它有解释嘛,你看他讲了有解释,是心怎么样、怎么样,哦,他有一这些是解释。

  问:……?

  答:啊,倒不是。修行是看清楚真相,而并不是用脑袋思维。我用一个比较容易明白的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就以我们现在坐在这里的情况看,你不会认为你现在坐在那这个位置。这个位子是我的!这个位子呢,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你很清楚你坐在那边,对不对?对吧。从刚才到现在,就是刚才你进来了,坐在这边,直到现在,你对你所坐的这个位子,你不生起任何见解,对吗?你知道你坐在那边吗?知道。那么,修行呢,就象那样,知道那样的行为,但是不生起见解。见解,是我们的知识分析的,那是属于闻思修的思慧。我好象第一讲,还是第二讲讲过了。所以呢,修行呢,并不是象那样把白痴那样,什么都不要用,不是!而是把这个心念,把这个境界,世间境界,看清楚!但是,不要加上你的看法,想法。

  问:……?

  答:哦,当一个人在修行的时候,他知道吃榴莲是一种烦恼?不是,他对

  榴莲有贪吃,那个贪是烦恼,吃榴莲不是烦恼。然后呢,他在修行时,他要知道呢,我有没有对它的贪心。因为贪心是你过去的业习,看到榴莲的时候,你正念不够。若你看到榴莲的时候呢,如果一个人他修观——观无常,他可以用无常来观。他如果不去观的话,他就拿他过去的想法来用,“哦,榴莲很好吃。”明白我的意思吗?是因缘在变化知道吗?那个心念随那个因缘变化,那么如果一个人修行时,他看到:他的这个心随着那个因缘变化,那如果你的心告诉你:榴莲很好吃。这个也是没有错!但是,如果呢,你很好吃的下个心念“想吃”,想吃是你心中过去的习惯性,他要。那么,这个“要”呢,你要知道我该不该吃,也就可以做选择去吃。如果你不明白就是迷惑了。

  问:……?

  答:修学中观?中观呢,没有教你怎么修。凡是教你怎么修的那些经论呢,他要仔细跟你谈,你的心怎么作用,然后呢,怎么样从戒定慧进入。凡是修行的都是这样的方式来说。那《中观》呢,是教你从“见”上来说,所以,龙树菩萨在所有中观的著作里面,没有教你怎么一步步修进去,没有!但是呢,他在讲解这个《大般若经》里,依照《大般若经》,那个《摩诃般若》里面的讲法,他的解释是修行的方法。他那个他有解释。但是,中观本身要强调你对佛法建立起正确的知见。他重点在这里。

  啊,什么问题?

  问:……?

  答:哦,所谓的这个无心道人,这是在中国佛教禅宗讲的,但是他们有说:“无心犹过一重关”,就是说,一个人修行,因为我们迷惑境界的心太强烈了!所以,你要修到不被境界所转,你要完成这个称“无心道人”。而这个无心道

  人不是故意的,而是他的心呢,处在对境界不去执取了,但对境界不去执取不叫做智慧哦。是不被转,不被迷惑而已,不等于他看清楚。所以呢,你看清楚你还是要去观察世间的真实相,而不是什么也不受影响了,在那边不动心念,不是!那么,刚才我解释的那个,是让他们保持,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心念呢,可以知道东西,但是,不去分别它,知道吗?就是说,其实那个分别与被分别,一切都在分别的!只是你不去起种种见解上的分别。,知道吗?那么我们很多行为,是不必要生起很多见解就可以去做出来的。那这些见解,我们如果没有跟圣人学习,没有听佛、阿罗汉这些人讲的话,我们都是用世间的那个见解来去认为,那多数是错的!所以,为什么要说学习佛法?就是多了解。但是,你了解之后,实际上是要你放下一切见解,而不是让你抱着那个见解走天下,绝对不是!

  还有问题吗?没有了,我们今晚到此为止。我们大家礼佛回向。

  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大家放掌。

  我们休息了两讲,祝各位新年快了!这个六十颂如理论,我们是从第三十颂开始,先看颂文:

  ——第30颂——

  初说诸法有,於有求实性,后求性亦无,即无著性离。

  那是龙树菩萨他说:这个,一个说法者,初期,他要跟众生说:一切法是因为依因缘生灭而有,然后,“以有求实性,”就是呢,对于这个法,要在它这个缘生的现象里面呢,去找他的实性。哪一些实性呢?就是无常,无我,苦,这些性质

  “后求性亦无”,然后为呢,令众生明了;不应该去寻求哪个法的自性。求性亦无,就是自己把住自性,再也不去求。“即无著性离”就能不执著万法,然后,知道万法的本性,本来就离开他所知的那种种现象。

  这个是在说,一个人在说法的时候,不可以一开始就跟他讲“性空”,不可以这样子,绝对不允许。就是说,先要让他知道这些万法的现象,他在六根境界里面所见到的现象的前因后果弄让他明白,然后,再知道前因后果现象,他进一步呢,知道这些因果现象里面是怎么样呢?是苦,无常,无我,为什么要这那样呢?因为他说法的根本目的呢,是要让你出离,出离什么呢?要让你出离六根的境界。那我们在这六根的境界里,就生起什么呢?生起这些法呢,有无,常啊,等等这些见解。所以,该让他先去分辨,这个业力,因果,轮回,这些种种因缘法。当他对这些因缘法认识知道后,才更进一步跟他说,在这因缘里面,不应该追求那个法的真实性,它的实性。那幺呢,也就是说,让他远离,放下,不要再去执著,追求这个心。认为是实在的东西在发生,实在的众生在轮回,因而那幺,这些使我们就在这万法里面,我们就想要求做种种行为,就是你的求。想要觉悟,想要求解脱,这些都是求。所以,最后呢,你要让他知道:一切法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来去,有无,生灭,生死,轮回等等,这些都

  是不是实在的,要他远离他所追求的这些法相。这样然后,他知道了之后,他就放得下,当他放下之后,他就知道:原来这一切法呢,他的本性不是他的没有正如他所,眼睛等六根所知,所看的那样。他就能是呢,要远离六根的境界。当他远离六根的境界,呢。他无所求的时候,一切法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来去,有无,生灭,生死,轮回等等,这些都是不是实在的,那样,他就放下了,就远离。那幺,这个远离呢,但他心中如果生起一个远离的心,那个也是执著来的,所以,我在后面写了一个:“离无所离”,(凡是我那个有角的括号,这个叫引号;凡是引号呢,是我自己加进去的评语。不是颂文的本意。)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呢,他生起这个,他知道佛叫它远离,远离,远离这个六根境界,他如果认真地知道,认真知道,也就是说,他远离到最后,连这个远离的心也放下,这样才是无住,就是没有执著了。那幺,他的自性本来就是远离的,就是他知道一切法,本来没有所谓的谁,谁的,也没有所谓的:谁呢,绑住谁。这样呢,叫做“性离”------自性本来就离的。所以我这边说:比较能知道万法的自性,本来离能知、所知。能所知,就是能知跟所知。

  ——第31颂——

  “若不知离义,随闻即有著,而所作福业,凡愚者自破。”

  龙树菩萨进一步说呢,如果不知道佛法的目的是在引令众生离法的执取,就是如果不知道佛法的目的,是要让众生你远离。那么,那个人会随着与他听闻什么法,他就对那个法生起执著。他生起执著,他就认为什么呢,有一些法可以修,有真理可证,有解脱可以解脱……这些都是对佛法生起的这个执著。

  “而所作负业”,那么,就对他所作的……什么叫负业?是指戒跟定的业,

  叫负业。修戒,修定这一方面的业,称为负业;那如果修慧呢,就不叫负业。那么,他对于他所作的这些负业呢,“凡愚者自破”,就是这些凡夫,愚痴的人,他就自己破他所认任识的佛法。怎么样讲是他自己破呢?因为就是佛说法呢,是随种种因缘,随不同着众生的根机而说,可众生却在因缘去那边研究、研讨,结果他就自己破他自己。要破了自己在里面怀疑。这个怎幺说呢?比方说,我们佛法里面说“无常”,那他如果听了后无常,他就说:哦,一切都是无常!那幺成佛也无常喽?既然成佛也无常了,我修来做什幺?他就自破了,自己破自己了!知道吗?那幺,这就是他学了这个佛随众生的因缘而说的有常,无常等法,所讲的法呀,啊,啊,这些是!他就认为那些都是实在的。由于有是那样!然后他就认为:哦,实在的是无常,因此那实在的无常,他就打倒自己了。他就自破!那么,佛也变成无常了!那幺,他就在追求常跟无常里面滚来滚去,自己破自己的怀疑。那很多人学佛法都有这种现象。就是说,他不明白佛法主要在于远离我们心中的种种贪嗔痴、跟妄想;但他不是,他用希望种种世间的智慧、妄想,来去认识这个佛法。这样那幺,他就会产生很多很多的矛盾。在这里,我说佛呢?说的这个法是,我这边说:“般若如大火聚,不应取舍”般若,就是指智慧,在经典里面经常这样说:佛讲的出世间的法,称为智慧的法。而这个般若,这个智慧呢,佛就形容,好象火一样,你千万不要去摸着他,摸着了,它就烫手,那这个智慧,佛讲的这个智慧般若,也就是这样的情况。那幺,你不应该去执取,也不应该去放弃。龙树他说不可以去碰到他。即你知道是那样的,但是不要去执著它,也不要想要去放弃他。而那幺,那些愚痴的人,他们就想要放弃一些东西;愚痴的人他要放弃那些假的,不实在的,他要追求真的!那么这些愚痴的人会说:什幺,“我们修行是借假修真!”假

  是什么?这个身体。是假喽;那么,这个人就会被火烧到。那这种人,他就会对轮回,涅槃、有无、断常等等,生起怀疑。就对于佛法所讲的般若智慧,这种种法里面只有所谓的轮回、涅槃啊、有无啊、啊、断常啊、啊,他就会在里面滚来滚去,就生起很多怀疑。那幺,这些怀疑呢,就是因为他没有智慧,他执著佛所讲的法,当成是实在的,那么,他就会自己打倒自己。

  ——第32颂——

  “如先平等说,彼诸业真实,自性若了知,此说具无生。”

  “如先平等说”,就先前所说的那些东西,龙数菩萨说,是平等说。

  “彼诸业真实”,(这“平等说”等下我解释)什么是就诸业的真实呢?业,里面有(业的):业力,业的因,业的果,就业力的因果轮回。那么,这些业力的因果轮回,是因为我们的六根境界随着执著因缘变化里面而建立起来的,那么这些这样建立起来的所说的法,它的真实性是什么呢?就是空性。就是说,佛说法就是依我们众生的六根境界里面的业力的因果现象,而讲:有业力啊,有因啊,有果,轮回等等。这些现象,那这些现象,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众生,以我们六根的境界来认识事物,那么,佛就依这样的方式,来跟我们讲佛法,那在这样的方式里面讲佛法,必然,就要说业力,因果、轮回,要讲因缘果报。但是,这些业力、轮回、因缘果报的真实性,它的里面的真实性是什么?就是空性,就是没有本体。

  “自性若了知”,就是说,对这些法的,每个法的自性,即技术它的空性,如果你知道的话,那么,“此说具无生”,这个时候呢,就跟你说呢,这个缘生的本身,它的自性是无生。也就是开始跟你说,有业力、因果、轮回,然后,才跟你讲它们本性是空的。那如果你知道一切法的自性,一切法的自性是什么?一切法无非从六根,从根尘识这边得来的。即我们是所认知的一切法,远离不了根尘识,是从就在六根境界里面得来,那这些六根境界互相因缘,让我们感觉到这些因果现象。这些因果现象,我们佛法称为“缘起”,因缘所生起的法。所谓因缘所生起的法,就是六根境界里面的那种变化,那么,它的本性就是空

  的。所以我这边呢?这些本性空的境界,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这种法,它的这个自性是空的,如果你知道的话,那么,佛就进一步跟你说:“这个就是无生”!所谓的无生,就是说不生不灭,并不是在生灭的变化里面,本身是不实在的。这个生灭变化本身不实在的,所以,它就没有所谓生,没有所谓灭。它本身就如此的。那这个不实在呢,佛法里面说呢,它讲它本性是空的。所以,在中观里面,跟我们讲这个空哦,千万我们不要认为:空是真理!不要认为空是最正确!这个空,是因为我们沉迷在六根境界里面,你远离六根境界,那所认识的一切都不可得!没有本体,所谓它的本性是空的。如果你没有去执迷这六根境界的话,这个空也不能成立了!在这里他说,就在这些生灭变化里面,它的自性本来就没有生、没有灭。这自性本来没有生,没有灭,没有自性,也就没有一个法可以让你得到。

  那这下面我解释呢,刚才我说“平等说”,所谓的平等说,就是说法,佛说法是随着众生的因缘,需要什么怎幺样,他就那样说什么。佛没有所谓的要最高的法,也没有所谓法有高的,有低的法,统统而是这个说法是随缘而说,并没有所谓的那个心去分别要怎么样,怎么样说,那在这里面,也没有所谓真的,也没有所谓假的,因为所谓的真假,是我们去分别。我们分别说:哦,六根境界,这个有,那个有,那个……所以,跟你说那些是假的!而这个分别的,这个有,这个有那个无,本来就没那回事。因此所以,这里的这个“平等说”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是没有高下的,那么,真理本身也没有所谓高下。

  还有那么,这里说的这个境界------六根的境界,就是所谓的见闻觉知。哦,六根的境界就是所谓的见闻觉知,我这里写:“法义见闻觉知”。法,指佛法。佛所讲的法。并不是以这个见闻觉知的现象来说,如果佛法是见闻觉知

  的现象,那里面的现象,不用佛说,你也知道了。所以,这个佛法真理不是以这个见闻觉知的那个现象,来去说明的。

  然后,那个第四句“此说具无生”是说这些缘生法本来就是无生。诸法的自性本来就是无生,对此我评论语说呢(这个是从佛经里面讲的)“诸法从本来,常具寂灭相”因为这里说,这个缘生本身就是无生,龙树菩萨在这里说:那他又说缘生法。那这个呢,就是在《法华经》里面一句,很有名的一句话:“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是说,一切法呢,一向以来,他本来就没有所谓生灭可得。而那我们凡夫,在这个六根境界里面,认取有生灭的现象,而这六根的境界,是你执著认为有这个,那个。法本来不是那样,为什么说本来不是那样呢?我们以为由有我们的心能够知道外在的法。然后,我们去认为有那些心在分别某些法,实际上呢,每个法都互相在因缘作用,没有所谓的能分别的,跟所分别的,是我们执著说有这个心在分别。现在时代变了,比较很容易解释,例如比方说,我们说电脑,就是那些机器人,如果机器人呢,你给他加一些感觉的仪器,就是我们说“身色”(闽南语),你加了这些感觉的仪器呢,测量之后,就可让那机器人动起来,那在这类过程里面呢,再加上那些软件,那编写些程序,他就会去辨认,去运作,去做出事情出来,那么,然后,你就可以说:哦,有能知的作用,有他所知的东西,他知道以后,有就做出反应,机械是这样子的哦。呢,机械,我们说机械这看起来简单,其实并不单纯,因这个机械电脑,机械人,他本身是加上了人类的知识在里面,我们人类认识知识等等,加在里面,然后,他根据人类的知识,所要求去反应。机械人是这样子,我们人也是这样子。我们的心,我们的身啊,等等一切在种种因缘的情况那么积下,他就随着那因缘再拿来反映,里面没有所谓的能知跟所知。那么,

  在这里,在见闻觉知里面,就是能知的心跟所知的境界、现象、一切法,本来都没有那回事。是那我们认为有这回事,所以我们说:哦,有能知的众生,跟所知的法。

  ——第33颂——

  “我如是所说,皆依佛言教。如其所宣扬,即蕴处界法。”

  这句话很简单,就是说,我所说的都是依佛的言教而说的。如佛所宣扬的这个法,那么,所谓佛所宣扬的是什么呢?佛依众生说什么呢?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法。那佛之所以会说这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呢,是因为众生他执著他的境界,来认识世间,来认识法。佛呢,就以他所执著的那个境界来建立法相。那因为我们执著的那么境界是那样的情况,我们所认识的语言文的行为是那样的,所以,佛就以那样的方式来建立: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那我这里说,他说他佛所见的皆依以佛的言教,这个呢,是任何的佛教部派都这样说的。佛,我这边写:各宗自称。就是各宗派呢,佛在各宗派都说他讲的是佛说。然我们听后,他就执著对的,执著错的,怎么讲执著对,执著错呢?我们他就认为:对的他保留,错的他踢走。错的把它删除掉。我们佛教呢,从佛灭后开始到现在都在进行这件事!就形成各个部派。所以,你就会发现;有些部派不是那样说,有些部派这样说。他们就把他认为对的留下来,把他认为错的删掉。那么,那这样我说,他就执著是的,也执著不是的。他不愿意把留传下来的保留住,让我们看,而是他把错的拿走,让我们你看他认为对的。我们佛教一向来也如此,任何宗教也是如此。那么,我这写一句评语,对此我说什么呢?“横眉如子牛”。这个是根据鲁迅写的一对对联,他说,因为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伏首甘为儒子牛”说的。那这些学佛法的这些各宗派的这些论师们,他们也是如此。他认为错的,他就……一切他都敢反对;他认为对的,他都接受,一点也不让反对。怎么讲一点也不敢反对呢?就是说,他不管认为

  对的,认为错的他都是在执著佛所讲的法。然后,他就对的呢,就……(怎么讲?)就不怕你讲他!就是说,因此他愿意听到对的,他的头就点点,点点低了下来,听到错的,他的头举得高高的,就跟你对抗!这些就是拿佛法作在里面是非争论。然后,在说佛灭后我们所学的都是“部派之说”,不要以为你自己所学到的是原原本本的佛法,你所学到的,是被人家删除掉的,知道吗?他把他删除掉,你到处听到的,都是一样的,都是这种现象,然后呢,我们就不懂那一些是对的了。所以说,如果多了解佛法,你要多听不同部派的说法,不可以只听一个教派的,如果你只接受南传佛教的思想,其他的你就统统不同意了,就是这种现象哦。那这种现象呢,他就迷信权威。怎么讲迷信权威?他须就要有根据了,这个是谁说的?谁传过来的?便都要讲传承了;“我的是从哪里传来的”。“我的这部论是从哪里来的”。

  那么,我就听听龙树菩萨的“如理破他”,龙树菩萨怎么如理破他呢?龙树菩萨说:“疑者破何法?”破,对就其他的人来就说,龙树菩萨的空见,就破佛法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一切法都是从心生的。是使我们的心,认识我们自己的心。千万不要执著佛法,在那边转来转去,认为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所有的佛法,看着,看着,又看回我们自己的心。如果佛法不是那样,佛法就变成道理、理论了。所以,一切佛法都要看回我们自己的心。那么,我们的心,还有这些现象是怎么样呢?龙树菩萨说:佛讲的法就是阴界处法。还有呢,再就看下去。面怎么说了;那么,

  ——第34颂——

  “大种等及识,所说皆平等。彼智现证时,无妄无分别。”

  “大种等及识”,大种,就是地、水、火、风四大。这个四大是什么呢?。识,就是种种的心识。那么,这个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阴、界、入、四大、还有识,是其实,真正佛所讲的这个根本的教法。那这个根本的教法,我这边写什么呢?我说:“方便有多门”,就佛依众生的需求而作种种方便说,众生那些人就执著那些所方便说的东西是实的,是真的那样。

  “所说皆平等”,所说,就各种所说的法,都是依平等说。为什么呢?因为依这个求真理的人所需要而说。那么,他佛依这种理求真理的需要而说呢,所以是“应机而说出离法”。那这个出离,是要出离什么呢?出离这个有无、高下这些等等。因此所以,佛在说法的时候,是要让我们出离啊,而不是让我们要把那个法执呢,认为是对的,是错的,而是要远离!让我们的心,知道远离。

  “彼智现证时,无妄无分别”。彼,指求真理者。这个求真理者,他的智慧现前证悟到那个佛法的法性——就法的本性时,他就知道:这个万法,跟他的心,乃至佛,本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的。即“无妄无分别”。

  那在这里,我括号写说:“无万法自心跟佛”。为什么我这样说呢?因为这个“无”,他在证的时候,证的是什么呢?能证的人,称为佛,他证的是用心去证,所证的是那种法的现象。所以,就是:万法跟自心,跟佛,这些都是本来没有妄想,没有分别可得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觉悟到一切法没有相可得!而没有相可得,就证悟到诸法实相。那当一个人他在证悟这个法性的时候,他

  必然要知道:能证跟所证,这两件事,就是心跟法是没有分离的,那么,并不是心跟法分开了。然后,一切法都不去理会,就静静看着那个心跟看着法都是一样的。怎么讲一样呢?因为一切都是因缘。看心,也是因缘;看法,也是因缘。那如果说,你只单纯看心,然呢,心看完后,再转过来看这个法,那你是就有种种差别了,就没有所谓的“平等不二”。这个所谓的不二,就是说,你的心不应该把能知所知分开来。

  “非去来今”,怎么样叫“非去来今”呢?就是说,当你在证悟的当时,你就知道没有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意思说,没有所谓我证悟的那个时候,也没有所谓的我以前没有证悟,也没有所谓我以后证悟了,绝对没有这回事!如果你认为:我以前是没有证悟的,后来我证悟了。这个人是没有证悟的!为什么呢?他还有二元对立,分开了。所以,在中国,一些禅宗祖师,他们证悟的时候,他们都说:本来不曾迷惑!就是他见到他本来没有所谓迷惑这会事!如果你认为以前是迷惑,现在我不迷了,你还是迷!以这个禅宗的说法,绝对不是那样!就是说,绝对不是说以前是迷的,现在没有迷了。如果那样,就有过去、未来、现在、绝对错误!没有所谓过去、未来、现在。

  ——第35颂——

  “此一若如实,佛说为涅槃,此最胜无妄,无智即分别。”

  “此一”,在这里说,一,是指什么?就指不二的意思。在这里,“一”这个字,就是你所证悟的这个智慧,当时你所知的一切,没有差别相,叫做一。那这个“此一若如实”,这个不二的显现。哦,你放了很多名词在里面,“不二的显现,无妄的真如,无妄的心性,无妄的法性,无妄的觉性,“若如实知”,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时,说,我们认为这个世间是如幻如化的,这世间是不实在的!那,我们想要证悟到实在的。那么,我们佛陀呢,也跟我们这样说:啊!这个世间是不实在的,你要觉悟到涅槃,证悟到真如,要证悟到万法本性。但是,这些呢,本来就没有所谓有妄的,也没有所谓显现里面的两种法,里面有两种出来。此义如是实知,那这个不二的显现,因为我们众生迷惑、执著这些法,认为有。每个法有它的范围,有它的界限,那么,你就我们去里面分别,起种种的差别。其实,一切法本来都没有所谓的界限,没有所谓的,谁是自己的,谁是属于谁的,而我们就有这种见解,认为:啊,这个是这个的,这个不是那个的!那么,我们就生起种种有差别的现象,叫做二。那,这个没有差别,现在我们分两层的差别来说:这个能知的心,跟所说的法。

  那以现在来说,不外就是分成心跟物质。物质本身也没有所谓差别,心呢,也没有所谓差别。我们认为有我的心,你的心。没有这回事!怎么样讲没有这回事呢?如果心是分开来的,物是分开来的,因果就不能成立了。任何东西都在互相为因缘,互相为因果;任何一个东西都不能脱离任何……另外一个东西。上次我说了:任何一个心念,动起一个念头,都跟所有的心念呢,都有因缘相

  关。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所以这个意义不二的显现,是说这一切所显现的心,跟法、它们之间没有所谓的在某个范围里面属于谁的。我用一个很简单的磁场来解释,就是说,如果有一个磁铁,产生了周围的一个磁场。你加了另外一个磁铁上去,它也产生它的磁场在里面作用。这两个磁铁的磁场合在一起,没有分成是你的、我的。这边灯光,几盏灯在开着照亮这个房间,这些灯光没有所谓是这一个的,或者那一个的,它们互相混在一起了,不能分开。如果你以物理学来说,这些灯光互相干涉——inthefriang,它们之间就在互相干涉、互相的变化,已经不是谁,谁的了。磁场、灯光是这样,那我们的心念也是一样,物质之间互相影响也是一样。但是,我们认为有差别,所以,这里强调说:“不二的显现”。就是说,一切法的显现,都就是那样互相影响,谁也分不开、离不开谁!

  那“无妄的真如”呢?“心性”“法性”呢?这些是不同的名称而已。“真如”呢,主要是符合针对我们这些众生,因为我们执迷六根境界,佛就跟我们讲:那是虚妄的!当我们摆脱六根境界的迷惑的时候,就说我们你觉悟到真实的真如。真,是真实;如,是不动。就是一切法真实如如不动。

  那另外的名称呢,“心性”,就是一切法都不离这个心的作用,就是心的作用来的,这是心的……哦,它他的本性就是心的作用,所以称心性。也称为“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来没有差别的现象。在这里,也称为“觉性”。这个觉性,上一讲我讲到了,上一讲讲义上我讲了一句话:“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还记得吗?就是说,当你在认为你在迷惑的当时,不过是种种的显现。在这种种显现的当时,就是说,一切法能够知道对方,它才能够反映,才能够发生因缘作用。我这个“知道”是名称而已,应该说:一切法能够互相影

  响,就叫做“觉性”,就叫做“知道”。那么,对这一切法呢,这“不二的显现,如幻的真如”,如果你能够知道的话呢,他们都是同一件事。那么,佛说这个觉性跟这个缘生的涅槃了,然而,这个一切皆是觉性,不二的。最殊属胜无妄,这个最殊属胜,的这个无妄,是凡夫、没有智慧的人,在这无妄的显现中分别。分别什么呢?就依六根境界生起种种法的看法、见解,我们众生是那种呢,就生起种种、种种差别的看法。认为有来、去什么,有什么,然后呢,我在里面生死轮回,然后,这些都是虚幻的!我要远离!我要求证那在那个,我放在那个譬喻里面:这个涅槃,当我们听到涅槃的时候,我们都得到一个概念:涅槃,是远离语言的;涅槃,不是心的行为。所以,有句话说:“语言道断,心行处灭”。这个,有这么一句话。那涅槃是否就是语言统统没有了?心也统统没有了?不是。这涅槃,是说你不能用心表示,不能用语言表示,不可能用这些东西能够来显现。这个涅槃,告诉你涅槃,但是,涅槃绝对不是说:哦,一切语言没有了,一切心的行为没有了,一切都停止了,这叫涅槃。绝对不是这样子。如果涅槃是这样子,这个人就落入了断灭见。涅槃,是现见生灭的本身是虚幻的,没有真实的生灭,所以说为是涅槃。而不是说,这一切都没有了才叫涅槃。千万不要误会!所以,我这边放一个问号,绝对不是这样子!

  那么,这个最殊属胜的无妄,所谓最属胜的无妄呢,就是离语言相、心行相。就是说,所有的妄想,是因为我们用语言来建立,用种种心念来、去想,去分别它,才说是妄想。但是,这种种语言、妄想,心念分别的本身,它本身本来就不实在的,所以,这个无妄本身呢,并不是说,这个语言不能存在了,这个心不能存在了,不是这样的意思!这个无妄是说:这个语言和这个心本身

  没有那些现象,没有你所认为的那些法的现象,就是说,甚至于我们在认为有人在说话,并不是有个实在的人,也没有所谓说话这件事情,是种种因缘在六根境界里面,让你感觉到:有一个人在里面,有一个人在说话。事实上,是没有实在的人在里面说话,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要远离了说话这种行为,我才能够无妄,绝对不是!如果是那样的话,佛证悟了以后,他嘴巴不能开了,。知道吗?他心也不能动了,因为动了,就妄了。绝对不是!那么,曾经有一个禅师,他的学生跟他参禅的时候,他就给他一个学生一句话,他说什么呢?他说:你要远离,要“除掉”,除掉什么?你的耳朵、喉咙、嘴巴。拿掉了你耳朵、喉咙、嘴巴,告诉我,你所知道的真理是什么?就一个禅师这样呀,他问他的弟子,他的弟子认为他开悟了,就找他,那禅师说:好啦,你开悟了,好!现在我要你不能用嘴巴、喉咙、耳朵告诉我,你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当时,如果那个弟子,他执迷在里面,他就答不出来。

  因此这无妄呢,就是说呢,就在这语言、心行里面,你远离了语言相,远离了心行相。不再去分别执取那些相,这就是最殊胜的无妄。

  我们看第36颂:

  ——第36颂——

  “若心有散乱,与诸魔作便,若如实离过,此即无所生。”

  如果心随着六根的境界,而起心动念,那时候,你就认为有动乱,那样呢,“与诸魔作便”,就是落入了魔的境界。魔的境界,其实就是六根的境界;“若如实离过”;如果证实相的时候,心就远离了这些过失,远离了六根的执迷。“此即无所生”,就知觉,此是当下,当下就显现跟这个觉性,就是心。所觉悟的,是所显现的这些法里面,你不执迷了。所以,显现和这个觉性,要一起说。当下的这显现跟觉性无所生。意思是说,如果你心中有动乱,那么,就是你的心执迷在六根境界,那么,你就落入魔王的境界。那么,佛有在经里面记载跟魔王谈的时候,魔说:六根,就是魔王的武器。佛这样讲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魔王对曾跟佛说:“你要教你的弟子解脱,我认为是不可能的,。”魔王说什么呢,“因为这六根的境界就是我的武器。”佛就跟魔王说:“我教弟子是不使用这六根境界来觉悟。”那魔王听了,就跑掉!所以,如果你再使用六根境界来,去追求佛法,那就是你落入魔王的境界,那就有动乱了。那么,证实相的时候,心就远离了这类的过失。那么,在这里我有放个评语:动念就是错!在很多修行人,他说:哦,动念即非。你起心动念都是错的,但是,不动念是愚痴!如果你认为:修行是不动念,那是愚痴人所做的。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心不执著在里面,那才叫智慧!而不是动念不动念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哦,修行不动念才是修行。那绝对不是!那魔跟佛都是我们的心,我们的业所显现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心,它同时是法主;同时是罪首。那么,什么叫法主呢?佛,一切法自在,就是法王、法主;我们众生一切法在里面造罪,都

  是因为心,所以,它又是罪首。因此所以,不管魔啊,佛啊,什么都好,我们要知道:都是你的心所现的。千万不要认以为:我,是无我;佛,是有佛。如果是无我,就是无佛;如果有佛就有我,不可以打开两边。所以,当佛跟你讲无我的时候,如果你执著这个无我,是真的没有我的话,那么,你就会面对真的没有佛。矛盾来了,然后,你就不敢说真的没有佛。呵呵,知道吗?这个“无我”,并不是真的有没有我的意思。这个无我,是本来没有那回事,我不我,都没有那回事。同样所以,佛不是佛,也都没那回事。那么,没有那回事,是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用语言作种种分别得来的。我们去分别佛呀,魔呀,我呀,他呀,你呀……这些就是我们在作怪。因此所以,一切要看回就是心在作用。那“如是离过“呢,就是心离开这些过失,就要什么呢?要正念、正知现前。当一个人,心没有过失的当时,他必然是有正念、正知的。所以我说:要正念、正知,如是知见。所谓的如是知见,就是你对那个法,看到:它他呢,不是什么呢?我这边写:不是心,也不是境界,也不是根尘识,一切法没有所谓谁,没有所谓你我他,没有差别的。这样叫做如是知见。如果你认为有什么境界,有什么心在里面,或者什么根尘识来远离,或者在里面,这些呢,就不能叫做如是知见。当你知道一切法,都不是以前你所认为的那些那样情况,你知道他真实本来是:没有所谓自性在里面,而且,一切法,每一个法没有所谓的全部跟某一个,一体跟一个,是没有差别的。那么,你才会说:哦,当时你在法性空中见到万法,并非没有见。为什么这样说呢?很多人修行,他说证悟性空,证悟空性。性空,他要一个空的境界,他不是现前打开眼睛看见性空,他是远离现前的转境,不懂哪里去了,他以为我证悟空了,这不能说是证悟空!一切法本性是空的,是因为我们众生认为有,而这个有,是依六根境界而得来的,

  那佛跟你讲空,是跟你讲,你所得的这些,它的本性是不实在的,所以说是空的。并不是在这空……空的里面远离了一切东西,叫空。而是在这万法里面,你就看到自性是空的,而也就是当时你看到空的时候,你必然要看到万法。不可以说:哦,我看到万法都空了。空了,看不到万法!绝对不是这样子。也就是当你看到空性的时候,那这个万法跟空性不能打开两边。就是说,千万不要以为:这个觉悟、证悟的时候,是要什么,什么,什么念头统统都不动了。不是!关于这个,曾经有个人,你们如果看过《六祖坛经》,有一个人去找评论六祖,他说呢:“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还有一句话什么?哎呀,我记忆力不好。就是说,那个人说:六祖惠能,他有一些技巧,就是什么想、念头都不生,那么,他的这个智慧就在里面这样生长。六祖听了,就反回讲一句话,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怎么长。”我没有任何技量,那念头也一直在起,这智慧也一直在增长。因此就是六祖惠能禅师,他否定修行是一切念头都不动。然后,认为在里面觉悟到菩提,觉悟到空性,他反对这样的说法。他说,就在这一切思想里面,你当时要智慧现前,而这智慧看到的一切都是没有本体,就是都是性空的。所以,就在空中要见到万法,不是见到万法没有了,说是空;而是在空中见万法,万法中见空性。

  ——第37颂——

  外人问:

  “如是无明缘,佛为世间说。若世无分别,此云何无生。”

  佛有讲二因缘,从无明讲起,所以他说“如是无明缘,佛为世间说”,就是佛在我们这个人间,为我们讲十二因缘法,在这十二因缘里有呢,就讲出了流转跟还灭。那,为我们世间人说这样的法。那外人就问:佛有为世间讲无明、十二因缘的这个法为世间说,如果这个世间,就如你龙树菩萨说,一切都没有分别的话,那么,为什么又说无生呢?我们再注意看!就是说,这十二因缘的流转与还灭,是佛在人间说的法,那如果世间一切本来没有分别的话,那么,如此呢,即这个生跟灭没有差别的话,那么,如此呢,这个生跟灭没有差别的话,为什么还要分别出一个无生呢?这是外人问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说:一切要远离这个分别执著,不可以以分别来去认取这个法。那既然没有分别,为什么还说无生呢?外人就这样问。在这里呢,我就写呢,这十二因缘,我这边评语说:“真理,是为需要真理的人而建立的。”为什么呢?因为真理是从是非心生出来的。一切真理都有所谓对跟错。所以,真理都是从是非心出来。那些人有种种是非心,他需要那样说,就跟他那样说。所以,针对于我们众生的种种是非心,佛就这样给我们说这些道理出来。

  那佛为世间人说法,外人认为有实在的佛,跟世间人说法。但是,我这样说:那不是,是如幻的佛,(实在是)说呢,是没有说;那听法的人呢,是如幻的人,实在也没有在听。这才是真正的缘生的意思。

  “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生,就是一切法因缘里面没有本体、没有自性,

  没有你我他。因缘里面没有所谓的一个佛,没有所谓一个说法这件事,没有所谓听的人,也没有所谓听这回事,只是因缘在变化。所以我说:“如幻的佛,实在没有说;如幻的人,听呢,也不是实在的听。”这才是真正的缘生的意义。

  那不明白缘生意义的人,他就说:有实在的佛在说是因缘,有实在的人在听,他的因缘是实在的。那么,他在说。所以讲到这个无分别的时候,他说:如果没有分别,为什么还说无生?那么,这个无分别也是佛在说的。哦,佛说的法,那我这里说:“无分别乃标月指。”就是无分别好象是指着月亮的手指。有句话“见指太过则不见月”,意思是说,你整天见那只手指,不看月亮。就是说佛在讲这个无分别,是劝你不要生起分别。而说这个法,那么,你再去分别这个“无分别”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放下那个分别,你就知道无分别了。但是外那个人不愿意!他就去分别无分别是怎么样的,并说:你看,你无分别为什么还有无生?无生不是分别吗?明白我的意思吗?就是说,外人认为:你刚才说无分别,生啊,灭啊,都无分别。那为什么你又说个无生?听懂吗?也就是说,外人认为:这个无生就是分别。其实,就是这个人在分别了。他听到了无分别,听到了无生,然后,他进一步去分别:什么是无分别?什么是无生?他不愿意放下这个分别。听懂吗?所以,我说:“见指太过就不见月”。

  那等到这个无生是呢,就写说:“依俗立无生,”俗,就是世俗人。佛依世俗人执著有生灭,有无常,有生有灭……那佛为了让我们认识,佛就建立起“无生”的这个法。因此那么,我们不要去执著说:实在有一个无生。不只是无生,问者本身也没有实在的。所以,应该看回自己的心。而不是看那个分别无分别!然后,看自己的心,把这个分别放下,才是真理。真理是没有道理可说的。有道理就是是非心!千万要记住!

  ——第38颂——

  根据外人所问,论主就答了。所以龙树菩萨就说:

  “若无明可灭,灭已即非生,生灭名乖违,无智起分别。”

  龙树菩萨就说:如果有实在的无明可以灭,因为前面讲无明缘,就是十二因缘里面讲无明,由无明而轮转,那还灭,就是无明可以灭。就是有无明有灭。那龙树菩萨说:如果无明是可以灭的话,那么,这个法灭后,就不是生。那么,这个生跟灭,生是不能离开灭的,灭也不能离开生,生与灭是不能单独立存在。所以,说无明可灭便他违背了他生跟灭的意义,他的名称,因而所以他说“生灭名乖违”。生跟灭,这两个名称,所指的法是互相矛盾,不能成立的。它名称底下所指的法不能成立。那而“无智”者,却就生起了生灭、轮回、三时,各个有自性的分别见。

  这是龙树菩萨回是在答外人的前面的那个看法、想法,认为有无明的因缘,认为有无明的灭,认为佛在世间说法,有法可以听得到。那么,龙树菩萨说,如果无明可以灭,那是错的。我这边评语说:“灭无明是有宗通见。”就是说,认为无明可以灭掉的,是执著有法。有宗,就是我们佛教将佛法的宗派分为两种类:执著(认为)是在有东西在发生的人,这些宗派,我们称为“有宗”。那么,认为有东西正在发生,什么呢?有无明在发生,有“灭无明”这件事在发生,这些都是有宗人的见解。空宗是呢,就指什么呢?就指龙树菩萨建立的这个中观的看法,在空宗。在空宗里面,“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这是《心经》里面的一句话。其实,这句话不是《心经》专有,整个《大般若》里到处都会出现没有实在的无明,也没有实在的无明灭尽了。——是完全相反的

  说法。那么,“若法灭后即非生”,“灭已即非生”,这是龙树菩萨他在破前面那个在说无明可灭的说法。龙树菩萨说,如果那个法可以灭的话,灭了之后,它就不属于生了。我这边说什么呢?如果一个法“从有无灭已,则灭缘有无。”这里的这个灭是指什么呢?其实这个灭,就是指这个涅槃的意思,是指这个法中断,不继续了。那一个法呢?为什么你产生一个灭的看法?你认为这个法已经灭了,你一定是从有无那边得来,知道吗?那如果你从有跟无里面得到灭的概念,那这个灭,是从有无建立的。其实,灭本身是没有前后,所以不关生的事。灭,没有所谓灭前,跟灭后。所以,灭跟生毫不相干!意思是说,不是原来有无明,后来无明灭。不是这样子!听懂吗?就是这个灭,它不可以发生前面没有灭,后来灭,知道吗?因为如果是那样子,这个灭本身也变成生灭法了。听懂吗?十二因缘里面,因为无明缘什么?无明缘行,行缘识……有缘老死。那么,这样呢,反观无明灭则什么?行灭,乃至识灭则什么,灭灭灭,然后死灭,一切灭。这那样就是说,这个无明缘行,是生,生着,一直一个生着一个,这个叫十二因缘的轮转。十二因缘的还灭是嘛,哦!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你们有念诵嘛,十二因缘里面,无明灭则灭……那如果是原本无明没有灭,是那后来无明灭,那样,这个灭是本来没有灭,后来灭,就有前后,知道吗?那有前有后,就生灭法。听懂吗?那如果是生灭法的话,那还可以生回来!知道吗?所以说这个灭本身:“灭已即非生”,如果灭,它就跟生完全没关系了。

  “生灭名乖违”,生跟灭的这个名称,定下来说,它们互相在矛盾。怎么样讲互相矛盾呢?因为如果你认识生的当时,你必然知道灭,你知道灭的当时,你也知道生。就犹如:你知道爸爸的时候,你就知道儿子;你知道儿子的时候,你一定知道爸爸。就是说,你生起“生”的见的当时,你必然生起灭的见;你

  生起灭的见的当时,也必然生起生的见。这个很简单的逻辑来的!比方说,我现在在白板画个圆圈,我画一个圆圈在白板。圆圈里面——内;圆圈外面——外。你看见内,一定要看见外。你不可以说,我看到内,看不到外。怎么说呢?就是说,如果我进入一个洞里面,外面什么都看不到,我说我看到里面,看不到外面。其实,当时我就有外面的念头了,知道吗?啊,同样的,你不能说我证悟到:看到灭的时候已经没有生了!不能,不可以发生的!所以,这个生跟灭不能独存!这不能独存,不只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已。因为生这个法,本身不能自己发生,它要依靠法来生的。知道吗?好象广超法师出生了,出生,必须依靠广超法师,没有广超法师,出生不能成立!听懂吗?那么,那说广超法师涅槃,这个涅槃还是得不的依广超法师而说涅槃?听懂我说什么吗?如果没有广超法师的话,谁涅槃呢?也就是说呢,不管你见到生,你就看到有因缘在作用;你看到灭,也看到因缘在作用。它不能独立存在。所以,这个生跟灭呢,违背它的名。

  无智者生起轮回,三时各有自性的分别见。就是说,我们众生呢,没有智慧,在里头生起生的见、灭的见,轮回生死的见、涅槃的见,过去、未来、现在的见,认为有这些东西在发生。这些都是无智慧者的分别见。

  ——第39颂——

  “有因即有生,无缘即无住。离缘若有性,此有亦何得。”

  有因缘,即假说某一个法的存在,跟生。有因,即有。有,就是存在;生,就是出现,生。

  无缘即假说某法不住。不住呢,就是不能保留。

  “离缘若有性”,刚才说呢,这个在因缘聚散中,如果你认为那个法不能成立,那离开这个因缘,如果有存在的话,就是有性。就是有一个法的存在呢,是离开因缘的话。

  “此有义何得?”就是离开这个因缘的存在,那么,又怎么可以得到存在?哦,我这边括弧写说:离开因缘,它就要独立的存在。那独立的存在,就不可能让你知道。为什么独立的存在,不可能让你知道呢?因为你知道是因缘法。我们知道任何事情,都就是因缘法的作用。如果你说有一个东西,离开因缘自己存在的话,他不可能让人家碰到他。所以,不能触到他,怎么会知道呢?不可能的。所以呢,就是说:“离缘若有性,此有义何得?”

  (第四片录音带完)

  (以下是第五片录音带的内容)

  就是说,离开这因缘,有存在的法,这个法又怎么能够存在呢?在这里我写的评语说;“所谓的因缘,就是根尘识,所以是,五蕴、十八界这些法。”根尘识所指因缘,就是指这些东西。佛在我们世间,他为了破除我们认为外在有实在的法,呢,来就跟我们解说因缘作用。佛讲因缘作用,绝对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缘,那些因缘佛不用说,每个人都会。而是这些心跟境之间的作用,即根尘识,五蕴,十八界这些心境之间微细的现象作用。我们众生就没法看清楚他们的前因后果,所以佛讲的因缘是指这些就在这里讲因缘。那么,就是指根尘识的作用。而在这根尘识的因缘里面,没有实在的,没有某一个法生出来。

  “有因即有生”,这个颂词里说,但是,这个“生”是没有实在的法生,而是有因缘,就说有生,就是有因缘呢,就说有,就说生。并不是有东西生出来,有东西存在。就是说,佛在讲这个因缘法的时呢,我们不要说:哦,有因缘那个东西生出来!有因缘,那个因缘叫做生;那个叫做法。所以叫做那个法生出来,而不是说有那个法,这叫所以我放了个“假说”,就是一个名称说他是那样。

  那么,下一句第而行,我说呢,“心于以(过程)因缘过程中取像”。因为心在因缘过程中,执取种种像,就可以建立起一个缘起的法。同时,也可以建立起生、住、灭,也可以建立起去等等。来去,是过去、未来、现在等等。意思是说,所谓的这种种、种种的法,不过是我们心在这因缘过程里面执取它

  的相貌,才建立起来的缘起法则。所以,这一切所建立起来的这些缘起法则,它本身并不是说有那个法存在生,而是说那个就是因缘。好象我们说,讲“水”,哦,水嘛,我说不过是“H2O”,就是“H2O”,中文叫什么?呵呵,哦,情况一样。就是说,为了破除你对水,实在是一个东西的执著,我告诉你:水是氢跟氧合起来的。同样地,为了破除你在因缘过程里面所执的那些外相,我跟你讲:那是因缘,那是生,那是因缘的生,而不是有那个法的生。是这样的意思!所以,“有因即有生,无缘即无住”。这是指因跟缘,并不是有实在的生,有实在的有,有实在的住,所以,一切法皆如此。因此,离开了因缘,如果还可以说有法的存在,这个存在,就不可能存在。意思是这样子。

  那最后呢,我这边写:“知本无相”,就是说呢,我这边说:“离因缘的法就独立存在,独立存在就不可知。”因为我们认为:知道的东西,我们所知道的东西,都要有个相貌,我们才说知道。这是我们凡夫对呢,我们相的执著。但是,一切法本来都无相,的。“知道”这件事情,本身也是无相的。千万不要说,当佛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佛就生起一个法相的见解。不是!佛知道这只是因缘,只就是心的作用。没有所谓生起一个法相的作用,就是说,知道也是无相的。

  今晚讲到这里,有问题吗?那你们学会了这些性空的道理,不要碰到人就说。初学的人不应该听。听了他会起种种错误的见解。

  有问题吗?

  问:……?

  答:哦,般若如大火炬,不与取舍。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增长智慧?上一讲的讲义有拿吗?

  “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增长智慧是对烦恼来说的。因为我们被烦恼遮住,只有烦恼减轻了,才能我们增长智慧,而并不是有智慧可以增长。那么,另外,我也说过,如果有智慧,智慧就必须没有前后,它都要在。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智慧是可以增长的,智慧是生灭法。你要生到多少才算数?但是,对初学者你们不能这样说。你要说:我们要学,要增长智慧呀!呵呵……这个再下来10颂就谈到。

  菩提?菩提,就是智慧。对,第41颂,“若菩提可证,即处处常语。”

  问:……?

  答:不生什么?哦,不证入涅槃的话,不可能了解这些东西?不,不是不是,是放下烦恼,不是证入涅槃。放下种种的见,放下种种的执著,然后说,证入涅槃。而证入涅槃呢,涅槃呢,“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我下面写了吧?在第32颂的第四行后面我有写。因为就是你不相信,他本来就是寂灭相,所以,我千方百计跟你说道理。佛来这个世间,也是这样说的法,他就是这样说。如果你们念过《法华经》,《法华经》里有说:“少知乐小法,不知信做佛。”他说你不相信你本身在觉悟中。,佛,就觉悟嘛。所以,我在上一讲里面说,“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很多人不相信,智慧怎么是导演呢?前面不是说到了吗?哦,在后面,下一讲。他讲证入涅槃,又是外人的说法了。龙树菩萨又不同意,他说什么?“若菩提可证,即处处常语。”呵呵……

  如果你刚才说有法,涅槃可以证入的话,你就自己打自己,知道吗?就是前面说的“愚者自破”,自己破自己的法。涅槃可以证入,谁证?怎么样入?你就很多问题出来了。然后,你会产生;这个涅槃是本来有,还是证后才有?同样的,产生一个的问题:哎呀!这样而这些道理呢,不过是理论而已!

  呵呵,这是真实的!不是理论哦。“无我”是真实的!不是理论。一切法无自性空,是真实的,不是理论。

  我们认为,有我在这世间,我呢,带着烦恼;我呢,现在要学佛法;我呢,要寻找智慧;而这一切呢,就是不愿意放下。佛法,是让我们放下了。又不行!呵呵,不懂怎么办!那么,在第30颂跟你说了嘛,先让跟你建立起诸法的因果,然后,在让你知道这因果里面,先让你远离断常见。再进一步然后,让你远离对佛法的追求,对自性的追求。

  好象,你们有机会,你们可以这样去观察:你说眼前所见的一切,到底是外境,还是你心中的花样?我们一向来认为有实在的外境:我从家中来这里,那么,你去看看,是不是上次我所说的,是你心中的那个业显现罢了。

  我上次说过:你回家呢,你家里的那张床,不过是你心中的业,显现出那张床,但是,你不那样说,你说呢,“我回到家里看到那张床,”相差很厉害哦!你看多么真实!——你认为。但是,佛说一切都是你业的显现。

  问:……?

  答:在中观里面,他没有讲所谓的证什么果方向。但是,你慢慢去看,能看清楚这些因缘作用。,在里面去看,。那么,问题是我们学了佛法生起了更多的见解,原来没有那么多,知道吗?原本什么也不会。呵呵……学了之后,见解更多。这些见解越来越困扰,因此,龙树菩萨教你要丢掉!丢掉那呢,不是什么都不管,而是丢掉你这个分别心,看清楚这个分别心!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很生气!起了烦恼,骂人!你也要观:哦,这是因缘!因缘到了。呵呵……确实是如此!你知道吗?我们说:“哦,这个人因缘到了——出家!”那因缘到了——骂人嘛,为什么不对?!就是这样子嘛,一切是

  因缘到!人家说“……”(闽南语),我们说“……”(闽南语)呵呵,哦!因缘就是到了!你看是不是喽。其实呢,就是你的心没看清楚,随着因缘走罢了嘛。如果每次这样去看,看,看,看,看,看久了之后呢,你就知道都是因缘了。不要我去修行时说,我去观因缘,然后,没有修行时说:哦,不是啊!我烦恼来了,他不认为这是因缘来!那这而说是烦恼来了!烦恼来了,也是因缘来了;因缘来了,狼来了!呵呵……事实是如此啊!

  还有问题吗?

  没有,我们今天到此为止。

  大家合掌: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我们大家礼佛三拜!

  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放掌。

  我们今天继续这个《六十颂如理论》,今天是第五讲了,我们看第40颂:

  ——第40颂——

  “若有性可取,即说有生住,此中疑复多,谓有法可住。”

  这个是龙树菩萨他在回答第37颂,外人提出的看法。那么,我先继续讲这个关于“有”的问题。

  那么,他就说;如果法有这个自性可取,就是说,如果法可以让你得到它的一个性质,那么,这样的一个法,那么,就是说,这个法不但有生,而是还有住,。其实呢,这也包括了灭。

  “此中疑复多”,就是在这此中呢,就是“此中”是指什么呢?这个自性啊,生啊,灭啊等等,这里面有很多的疑难,非常非常多的这个矛盾。

  “谓有法可住”,很多的矛盾没办法证明:所以说,很多矛盾没办法证明呢,“有”这个法的存在和停留。关于这个“自性有”,这个字在中观里面到处都在破的一个很重要的见。就是说,我们认为每个法有它的范围,那么,有它的本质,然后,认为这个范围,这个本质的东西,它存在着。所以,这个自性,就是指它的范围,它的本体、本质。有,就指它存在。也正是因为你认为有范围、有本质,你才有所谓的一个存在的一个说法。所以,这个自性有,依龙树菩萨他在《中观》里面说,他说如果法是自性有,它就必须自己有。不可以依靠因缘而有。因为如果是依靠因缘而有的话,那么,它的所谓的自性,就不是它本身的了。它不过是种种因缘罢了。所以呢,如果说不是依靠因缘而有,才有资格称为自己有,自性有。因此所以,这里我写:“自性有,就是自己有。”不依靠因缘。依靠因缘呢,就不是有它的自性。因为依别人的法来当为自己的性,那不叫做自性。自性,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那么,如果是自性自己有,

  不依靠因缘呢,那么,这种法必然是在你的根尘识所知以外。那么,象这样的法,在我们世间是找不到的。就是说,我们世间所见所知一切法离不了这个根尘识。因为什么呢?因为根尘识本身就是因缘法。那么,如果一个法,它自性有,不但它的生、住、灭……,因为你如果说它有自性有,而可取,而说有生住灭,那么,这个如果这样子的生住灭,它也只能够自己生、自己住。

  为什么只能自己生呢?因为他自己有,他不依靠因缘,因此那么,他的这个生,是不应该有因缘来生它。因为如果有因缘来生它的话,它就是因缘所生法了。它就不能是自己生、自己有。所以,自己有,自性有,就是包括了自己生。不但包括了自己生,它还包括了自己住。为什么说要这样子呢?因为它既然不依靠因缘而生,是有自己有,那么,它住,住在哪里?它住在因缘里面,还是住在因缘以外?因为他如果他住在因缘里面呢,他的存在就要依靠因缘让他存在。所以,当他在住的时候,他如果依靠别人而停留住的话,那么,他就又不是自性有了,就是依因缘而存在了。因此,凡是自性有,就必须自己有,不但自己有,必须自己生,而且不能依靠别人住。

  那么,这样的说法就有很多矛盾。什么矛盾呢?因为如果自己生,就没有变。为什么自己生不能变呢?我们每次说生,一个东西的生,我们都有一种概念:本来没有这件东西,后来慢慢出现出来。而这个从生的出现过程,这是一种变化。那么,这个变化是生的一个性质来的。那么,如果没有变化就不能称为生。那既然他自己生,他的变化用什么来变?他自己再生出自己,他依然还是他自己,哪里有变化呢?一点变化都没有。如果他自己生了,还生了另外一个东西,那么,那个东西不是属于他的,所以,他自己生,自己存在,他就不能变,不能变他就违背了这个生的定义。因此所以,若是自己生,他就矛盾,

  他就不能生。自己住呢,他就不能住在这个世间。就是说,如果一个法它自己住,它就不可能在这个世间出现,你就不可能知道!只要他在这世间留住,它就要依靠这世间存在,那么,他就不能自己住了。所以,这法的自己的生,自己的住,有很多很多的矛盾,使得到它不能成立。

  另外,就是说,如果一个法它自性有它的住,是依时间呢?依处所,依空间,还是依自己?这种种的问题,它都要产生矛盾,怎么样的矛盾呢?就时间,是就它本身;处所,也是他本身;空间,也是它本身了,一切都是它自己本身。那么,自己又怎么可以依靠自己?也不能依靠了。所以,如果自己有了法,存在也有问题!就是说,它停留住也有问题!为什么?我们说一个法住,这个住呢,其实是加上了时间的概念,才有所谓住。知道吗?没有时间,你没有可能产生一个法留下来,住下来。既然是依时间,时间是因缘所生法,那么,所以这个“自性有”也不可能住!意思是说,如果有法,有自性可取,而说它不生不住,这有很多疑惑。所以,很多疑惑说他不可能能够自己存在。

  那么,通过第40颂,龙树菩萨进一步说,来讲到这个菩提:

  ——第41颂——

  “若菩提可证,即处处常语,若住性可取,此说还有生。”

  关于这个“若菩提可证”,龙树菩萨一直说,如果菩提不是空的法,而是有一个法——菩提,就不空。不空,就是自己有。就是前面的自性有。那么,就要处处常在。那么,这样子呢,如果有常住的菩提让你去取证的话,那么,如此说,这个菩提还是有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就是说,如果有菩提可以证,那么,我们就要问一下:这可以证的这个菩提,是在证之前才有,还是证之后有?还是它本来有?

  菩提,觉悟的意思,就是觉悟的智慧。这个觉悟的智慧,如果它可以让你取证的话,而如果它又在证之前就有的话,那么,就有矛盾了,就不用去取证了嘛。那么,如果你在证之后才有,那么,它是随因缘生了!就是因为没有,你通过修道,去取证了,这样它是随因缘生的。还有那么,另外一种说法是什么呢?它本来就有,本来就是了。那如果菩提本来就是的话,它就“本有”喽!那么本有就,它还说过,不依世间住,也不依它住,那么,没有人可以取证它,如果真的是它本来本有的话,就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个法可以取证它。

  那么,如果菩提自有呢?我这边说呢,自有就自住嘛。因为在前面说了,如果自己有的法,它就自己住,就要常常住。那么,不管你证不证呢,皆得到菩提!也就是说,这个“证悟菩提”这句话就有矛盾。那么,所以说呢,自住的法它不可以让人家取证。因为取证是必从因缘!因为“取”本身是因缘法。所以,你说菩提要去取证的话,取,就是因缘所生法。

  所以,什么样叫菩提呢?原来心取这个有,就叫做烦恼,那么,心知道万

  法是空的,这就是菩提了。所以呢,这空有的见,都是因为心去取证。也就是说,我们说一个人取证菩提,就是他证悟到空性。当我们这样讲的时候,是因为心去明了世间的法,它本性是空的。这样呢,我们说这叫做菩提。

  如果有另外一个法叫菩提,叫你取证,那就是产生这个自性有。

  所以,当一个人他心再也不取有无的时候,我们就说,他证悟到一切法的本性、空性,那个时候,我们说:这个证悟这个菩提,所以证悟菩提并不是有一个菩提让你取证。绝对不是!

  ——第42颂——

  “若谓法有实,无智作是说,若谓法有处,取亦不可得。”

  就是龙树顺着前面的话再讲下来,他说:如果说法真的实在有的话,这是没有智慧的人经常这样说。那么如果说法有处所,处所是什么呢?就是有这个、那个的范围。处所,是它有多大啊?在哪里存在呀?这叫法的有处,就是有这个、那个等等范围。那我说:这个范围是不可得的!乃至取的这个心理活动也是不可得。因此也就是龙树菩萨说“取亦不可得”!

  就是说,如果说这个法有处所的话,你要取它,也不可能取得到。事实上是没有处所。那么,这样说,那些而迷惑的无智的人,经常说什么?无智的人经常说:业力、因缘都是真实的。那么,修道也是真实有道可修,有真实的解脱可证,乃至佛都是真实的有!这些都是我们佛法教内的人,执著有的人,没有智慧的人经常这样说。

  那对于一个智慧的人呢,他听到“业力、因缘、修道、解脱、乃至佛”,他都知道是种种因缘,佛善巧随众生因缘而说。那么,到底这样说,是不是佛没有了呢?并不是用“有”跟“无”来看任何一个法,原因是你对那个法,去生起一个法的见,然后,你就生起这个法存在,没有存在,那是生起有无的见。如果你远离了法的见,有跟无也不可得。所以我说:“佛是有,是无是。”不是我说,龙树菩萨也这样说:一切法不实!包括佛也不是实有的!那么,如果你认为佛是实有,上次我说过了,那么,你本身也是实有,没有差别的!所以,执实有者没有智慧。但是,执实无者也是没有智慧。就是说,如果你认为:哦,这样的话就没有佛喽?那也是没有智慧!

  一个觉悟的人,他是远离有跟无。是离这个执著来说佛法,就是说,他说佛法是依众生言说,他远离那些执著。

  而所以,这个迷误的人,他就认取这个心,认取这个法,来去修道。就是说,他认为呢,有什么法让我修,我的心呢,要修到怎么样?才有怎么样的结果出来!这些都是迷的人,他就常常做这种事情!他认为有东西可以让他修,有道可成,有道可修!这样都是属于有为法。那么,就是他执著什么?就是执著,还是实有。

  如果一个觉悟的人——悟者,他觉悟到心跟法本性是空的,那么,他当时修,是修而修的道。如果有东西在修呢,是造作。因此,在《四十二章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为道人。”《四十二章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分别心供养这个功德,他是从凡夫,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菩萨、罗汉、佛,最后,如果你以无为的心供养无为道人的功德最大。也就是说呢,一切罗汉、菩萨、佛,都是要证悟到无为。就是心呢,再也不造作了。心不造作呢,就没有所谓修,和所谓证。

  我们看43颂:

  ——第43颂——

  “法无生无我,智悟入实性,常无常等相,皆由心起见。”

  意思是说,我们所取的这个法,本来没有一个法在生。那么,这个能取的心呢,也没有一个是我。就是我们佛法里面,将世间一切法分为“能知”跟“所知”,也分为“能取”跟“所取”。所取,就是心所取的对象,就是那些法。所取这些法,实在没有一个法在里面生出来。那么,能取的这些心呢,也没有实在一个是我。

  有智慧的人,就从这两件事情里面悟入真实性。他便知道“常”跟“无常”等等。就是常、无常等等是什么?苦、乐、空、有、解脱、生死,等等这些,都是颠倒相。为什么?因为他知道:皆由心生起的各种见。就是说,常跟无常都是种种颠倒。还有那关于这个“无我”,佛法里面跟我们讲无我,我们千万不要执著无我是真理!所以我说,“不是无我,是离所是”。是远离了你所认为所是的那个东西。你不再认为他是那样了。那么,这个名称,我们说这个人,他知道无我。而不是他去找到一个无我的境界,或者无我的道理,或者无我的什么真理,绝对不是!而是远离了他以前所认为是什么,什么,什么的这些情况。所以我说“不是无我,是离所是的法”。

  那么,一般来说,一个人他智慧证到这个法的实性,那么,他当时就要知道这个见、闻、觉、知,就是种种境界跟能知的心,见、闻、觉、知它里面发生的这个能知的心,跟这个万法,它本身就是“法性平等不二”。就是说,一切法它本身没有所谓这一个,那一个;没有所谓谁、谁、谁的,没有所谓多少、大小,这样的一种关系。上次我讲过了,这样的一种关系呢,就是说:大家都

  包含了对方。就是说,如果你去观察,去分别的话,一切法都要包含对方,唯有如此,一切法,你看到的种种因缘现象之间,才可以在作用之中。如果它有包含遗漏的某一些法呢,那么,那些法就成为跟它没有因果关系了。一旦没有关系,那些法是独立的作用,是另外一种世界了。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一切法都在互相影响。……就比方说,一个原子,或者说我,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我们所作的一切行为,就在影响着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只是我们不知道证带而已。那么,它那样地影响,相反过来呢,三千大千世界的法,也影响着我们。

  那么,再看回我们自己。我们所谓的“我”,我们把他当成在我这个身心范围里面活动,实际上,并不是。你的活动就扩大到三千大千世界,那每一个法的活动也是如此,是这样的互相地交错影响。那么,上次我举例过,比方说,这个房间里面的灯光,好几盏灯的,这些灯光的光呢,就交错,互相影响,造成我们看见这房间的亮光。一切法之间呢,也是这样的作用。所以,你不在你这个身心范围之内,罢了。任何一个法也是如此,在这一切法,法性的能力平等,它作用力也平等不二。就这样地悟入一个所以,法的实性,不是属于你的、我的,不是属于任何人的。这样,我们说,证悟到空性,并不是说:哦,一切都没有掉的意思!

  那么,如果当一个人执著常、无常,那么,这个人必然也执著无我。执著无常的人,必然执著无我,那以佛法来说,这个人还是属于愚痴的人!即执著无常是真的,无我是真的,那还是痴人!为什么呢?因为常、无常,是依法来建立的。那法本身没有自性,不是真实的。那你竟然执著法无常,还认取法里面没有我,这是多余的!那下面我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刚才我

  说的:心啊,法啊之间,统统是错综复杂,互相交涉,互相干涉,互相影响,没有分心外的法,跟心内的法等等,统统没有差别。但是,愚痴的人他就认为有这个心,有这个法,还有实实在在心跟法是无常。

  ——第44颂——

  “若成立多性,即成欲实性,彼云何非此,常得生过失。”

  什么叫“若成立多性”?多性:多,就是万法的差别相。我们在这个世间把万法分离,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有种种,种种差别性,叫做成立多性。若成立这种种差别相,其实呢,就是你的欲望心。这个欲望心,其实是起欲望的心,你的心有那种执著,它去执取这个法,当成是实在的种种的境,种种的物。什么呢?更进一步呢在其中分别: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那么,因为这样,所以龙树菩萨说,心就常常生起种种过失。

  这一切法在一部论,叫做《大乘起信论》,它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心生种种法生,就是说,一旦你心中生起任何一个法的见,只要生起一个就够了,一切法都跟着生起来。那么,但是,法它本身不曾自己言,自己说是一个或者多个。就是说,这个分别,是你的心生起种种分别,种种差别相。

  那如果一个人,心生种种法的见,他就会这个不是那个,那个不是这个;或者,这个是这个,那这个不是那个。这样子,他就在建立。在我们佛法上叫建立什么呢?建立种种法的实性。那我就说呢,“凡是你建立实性,就是诽谤法性”。就是说,你在这因缘幻化里面,你建立起种种法的差别见解、道理,你就在诽谤了法的本质,法的本性。意思就是说,只要你有任何建立,你就是诽谤。这个是在哪里?在《楞伽经》里面说的。你有任何的建立,就是诽谤!

  然后呢,因为你建立之后,你会说:哦,为什么这个不是那个?那么,这个我也举《楞伽经》的例子:龟毛兔角来说明。

  什么叫龟毛兔角呢?就是说,我们生起一个见解:咦,乌龟是怎么样的?乌龟是没有毛的,兔子是没有角的。为什么会那样呢?因为我们去分别有所谓的乌龟,有所谓的毛;有所谓的兔子,有所谓的角。去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差别!因为这样子,我这边接下来说:当我们说“人无我”,我们就分别:哦,什么是人?什么是众生?什么是我?然后就说这种种法里面呢,没有我!这和龟毛兔角是一样的。是因为执取分别而得来的!也就是说,我们说:哦,一切法无我。如果你去分别一切法,去找找找,找了,你说:哦,是啊,无我!那样,就跟龟毛兔角的行为是一样!

  意思是说,你去执取种种法,也在执取我。然后,你在种种法里面,凡夫他就执著说里面有我。你听到佛法了,你在种种法里面去分别,又倒回来说无我。不管说有说无,他都犯上一个毛病,就是:这个是这个法,那个是那个法。然后,这个法跟这个法什么关系?都犯上这个毛病。

  同样地,我说:“头无月,月无头”。也是一样哦!你可以说:“哦,我的头上为什么没有月亮?”你们听了这句话很奇怪,为什么问这句话?但是,如果有个瞎子,你就会说:“嗨,他为什么没有眼睛”?就是说,为什么这个瞎子没有眼睛?你认为这句话很合理的。为什么头上没有月亮,你说这句话不合理的。但是,不管合理不合理,你是在分别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在种种分别里面生起执著。

  你的合理不合理是什么?是你自己认为的,下面会说到。所以,这样就生起很多过失。什么过失呢?他就生起:有生死了,因而所以,就要脱离生死了。甚至修行也呢,他说:哦,有很多妄想杂念呀,我要一念不生啊等。那么,种种法。如果我什么法都不建立了,那么,我就不会被绑了。这种种……我就写:

  何来此消息?就是说,凡是消息来,就是什么?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明白吗?

  也就是说,你们成立多性。就是你心中对法生起有见,然后,你去作种种的分别的差别,再去讲它们的关系。最后,你说:是这个道理!所以,上一讲我有说过,应该是这一讲,还是前一讲?真理哦,第三十几颂。真理,是为什么呢?是为执著真理的人而说的。在讲第三十七颂时,我有说:真理是为需要真理的人而立的。第三十颂那边我写:因为什么呢?因为是是非心生起的真理。所以,这边说:如果你在这个世间对法尘起种种差别的时候,就是你的心去执取。所以,刚才我说呢,法好象灯光互相交错,没有分别可立,没有差别可立。一切万法皆如此!但是,我们说,有你的范围,我的范围,然后,再找你我他的关系,最后,再建立起种种道理。

  ——第45颂——

  “若成立一性,所欲如水月,非实非无实,皆由心起见。”

  “若成立一性”,没有差别叫做一。就是心呢,如理成立一,就是没有差别叫做一。如果心中没有差别的这种见。

  “所欲如水月”,就是你在这个原本无相的缘生法里面,你原本生起的祈望心,就没有了,就是没有这祈望心了。因为你知道这都是水中月,种种因缘的幻化而已;那么,你也知道:法不是实在有的,因为法本来没有相,离一切相。所以,法也不是实,也不是无是。为什么呢?本来它没有相。也就是说,不是实在的有,也不是实在的无。本来没有相,本来它也远离一切相。你也会知道:都是由心生起的种种见。

  这个“成立一性”,千万不要以为这个“一”,是将一切法,归于同一。很多人:哦,万法归一哦。假如科学家他要研究研究,这个法归根,最简单最究竟是什么东西在作用?那么,他如果这样呢,一个人归一,我就说,那个人的就意见、建议多。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而是什么?而是心灭种种法灭。就是说,他的心如果对万法不生起种种的看法、差别相的时候,我们说是这是一性。所以说,这个“一性”,它不是见到有一个“一”,不是!而是再也没有所谓差别了,叫一。那么,这样子,他就知道原来他所追求的那些法,所看到、所知道的,那些祈望心所要知道的那些法,是属于中业,那么,他的心知道是幻化,他就远离了。所以,我这里写:“知幻即离”,当他知幻即离以后,并不是说:“哦,一切都不是。”知幻即离的当时,并不是否定一切,千万不要以为这个“性空”是否定一切!性空,是一切法本质,没有本体。因为这样才

  可以成立一切。所以,当一个人他知道这个幻化的时候,他心中不能生起:哦,这一切都不是。绝对不是这样子。他只知道呢,所谓的以前所说的一切,是随因缘假说罢了。那下面我就写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其实呢,这是练道家的人,跟练气功的人,常讲的一句话。他们讲什么话呢?他说:“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怎么样讲“真传一句话”呢?

  其实呢,他是说的原因是:当一个人他在修道的过程里面,他如果整天翻那些书来看,那些都变成假的去了。当他在修道过程里面,修到某一个程度,他需要的那个法,然后,那个老师就对他讲了一句话,他就知道就是这样,是对的。所以,这万卷书里的法,其中一个是你当时某一时刻需要的。但是,如果你不懂,你把万卷书翻来看,这就变成假的去了。所以说,“假传万卷书”。所以,佛法靠人传,不靠经书传,也是这样。就是说,那个人修到这个程度,有能力知道的人,就在这个程度上,指导他应该认识的法。他就觉悟。如果不是那样,统统变, 成假法去了。所以,真传呢,在我们佛教里面,真传是本来无一物,就是告诉你,实实在在这一切法,没有一个真实的法可以给你得到!

  那么,佛在经里面到处有说,他没有法可以给你。可以给你的,他说是什么呢?好象给小孩子玩具一样,暂时给他快乐而已。

  所以,当他知道这个心成一性的时候,就是没有所谓心,也没有所谓境,也没有所谓觉悟这回事,统统没有差别,这个叫做“若成立一性”。

  ——第46颂——

  “贪嗔法极重,由是生见执,诤论故安立,离性而执实。”

  这一个四十六颂,是在讲什么?是在讲那些人----------烦恼人的行为。那些烦恼的人,由于他的烦恼,贪嗔痴烦恼很重,因而他就生起种种见,种种执著,然后,就诤论,安立种种法。那么,对于本来是离性,即就是离什么?离他原来所执著的种性,自性的法而。但他在离性里面,他就生起实有性的执著。这是贪嗔痴重的人,实际很多修学佛法的人也都是如此。

  现在这里,我就以三量来说:烦恼极重的人,他就迷惑现量。就是说,我们佛法说我们得到知识,有可以用三种方式来量,就是现量,比量,圣言量。那么,烦恼很重的人,他对现前境界,他就迷惑现前境界,但是,他把现前境界当成是确实的。其实,现量也不能称为现量。为什么?因为所有的现量,都随着他的业,随着他的果,他的因果,他的能力而显现。凡夫也好,罗汉也好,菩萨也好,佛也好,都随着他的能力而显现不同,各个有差别。所以,所谓的现量没有定量。

  那么,而凡夫呢,“由是生见执”,他不但生起执著,更进一步生起种种见解,什么见解呢?就是对于佛法的误解,而生起的种种见解。为什么这怎么样讲呢?因我们佛教界的人,对佛所讲的法,就有种种的解释。误会为呢,就认为:啊,佛是这样讲,这样讲……那样,那样讲。那么,他不知道所谓圣言量,是佛随着众生的需要而说的,是应病与药。应病与药,是说一个人得了什么病,该吃什么药,就给他什么药,而不是那个药是圣言量。意思是说,圣言量因为他是圣人所讲的故称圣言。我们在听的时候,如果他对我讲,我听我就

  对,知道吗?他对我讲,你们统统听,你们错!大错!为什么呢?他对我讲,是我该吃这个药。那么,而你把他对我讲的当成圣言量,“哦,一定对的!”那就大错了。所以,圣言量也是一样,依众生而说,应病与药,千万不要执著!哦,凡是圣言量的,统统我都照单全收。

  那么,争论跟安立,其实就是比量。世间人智慧的种种分别,是是非的心,然后我说此是:“见取走天下”。有一个人跟我说:“有理走天下”。我不同意他那句话。就是说,整天跟我争论佛法道理,是怎么样讲,是怎么怎么讲,然后他说,他只要有理,他就走天下。其实,有理呢,就是见取见。他以见取见来走天下。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说比量,什么叫比量?比量不过是同一个界里面的众生,共同同意的真相。比方说,我们以前人认为太阳是从东方出来的,这就是当时是真理,知道吗?现在人认为呢,太阳不是绕地球的,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是现在的真理。以后的人可能又不是这样说,知道吗?人类的知识不断地、慢慢提高,他会发现不一定是这样子!所以,所谓的比量,种种推理,不过是在同一个界里面的众生,大家共同同意的真相。然后,在里面建立他的什么,他的意义来理论。那么,这样,他就在里面争论了,那么,他就以对于这个离有无性的法,就执为实有。他那样执著实有呢,如此他就会产生一个毛病:自己打自己。这在前面有说过了。忘记在哪一个颂里面。自破佛法嘛,我上次讲过了,有没有?)就是说,他种种建立起种种比量说,他就会自己打破自己,一定要发生的!但是,

  万法不曾分别有自己,有他,也没有分别有跟无。但是万法之间,因果一定没有错乱,而凡是我们分别有无的人,因果错乱。万法本身因果作用一切清清楚楚,但是,它没有分说是谁的,你的,我的,他的。是我们去分别:那个

  万法因果是这样,是那样。

  我们看47颂:

  ——第47颂——

  “彼因起诸见,见故生烦恼,若此正了知,见烦恼俱尽。”

  龙树菩萨进一步说,那些这样的贪嗔痴重的人,他们是因为这些量,就生起种种、种种的见,即依圣言量,依比量,依现量等等。那么,生起种种的见,呢,那又因这种种见,就生起见取见。所以,因为见取又生起其它的种种的烦恼都来了。

  “若此正了知”,此,指前面讲的离性。离性,是指一切法离有无、生灭,本性是空的,正确地知道。那么,他的见,他的烦恼,他皆了无可取。就是知道“彼因起诸见”都不可取的。

  “彼因起诸见”,因为他对于这现量、比量、圣言量这些里面,生起的种种见,这种种见,我们称为这里就对于所知。就是说我们知道的境界,知道听来的法,知道我们心中所推理的一些道理,统统叫做“所知”。那凡夫对于所知,就生起种种的见。那么,那么,如果是罗汉,他对于所知,他不去生见,而是他就远离。那菩萨呢,他不是生见,也不是远离,他是要真正知道。所以说,菩萨于所知如果无知的话,就是他的所知障。就是说,只有佛才称为叫做“无上正等正觉”、“一切智”。他所知的东西没有他不认识、不知道的。那菩萨呢,对于他所知道的东西还有无知,这就是菩萨所知的障碍还没解脱。罗汉呢,烦恼障解脱了,所知障他不管。为什么?因为烦恼障是障生死解脱,所知障是障成佛。由于菩萨知道所知障障成佛,所以,他对于所知的,他一定要去知道。不可以无知!

  那么,见取见,我这边写呢,这个取,是执取。如果执取这个境界的时候,

  那个业有限现量;如果执取这个“见”,那个业是无边的。就是说,一个人用见取见造业是什么地方都可以造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执著境界,他只在他那个境界造业,所以,见取见造业的力量很大。那么,我这边写:如果你执著空见,就是听到佛法里面空的道理,你去执著,那么,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说:“诸佛所不化”。就是说,佛用空来破众生种种的见,呢,他说。如果你却执空为实再把来著呢,。故佛呢,不会再为你讲另外的东西出来了。所以,一切佛都没有办法度你了。所以,在中国佛教里面有说一句话:“宁可生起有见如须弥山,不可无见如芥子许。”即宁可生起很多很多的有见,千万不要生起无见,空无的见,那怕只有芥子般的微如一粒米这种小。就是说,你听到这个空,千万不要落入把一切统统打掉的意思。绝对不是!很多人认为空,是把一切都扫光。绝对不是!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把一切法统统拿来讲,统统去破,是破众那么多人错误的见解!所以,上次我还没出家的时候,听一个人跟我说:他说,(那),他说嘿!龙树菩萨真厉害,他连佛讲的因缘他都破。呵呵……那就错误了,知道吗?就是,佛龙树是破人家对佛讲的因缘所生起的错误见解。龙树菩萨他是说:因缘法自性空。他并不是去破那个因缘。所以,如果你认为这个空见是破一切法,那个人就你是在骂龙树的人。知道吗?因为龙树前面有说过了嘛,在前一讲说:外众说他空破一切法,知道吗?绝对不是!所以,千万不要起以这个空的见来破一切法。空的见,是揭示一切法,而知道本身是空的,并不是一切法扫光。

  那么,如果“若此正了知”,这个正了知是什么呢?就是说,对于所知的那个法,如实地见了之后,不要再生起任何的见,叫做正了知。就是说,因这个法本身没有分别能知的心,所知的境。所以那么,你不要在知道那个法的时

  候,你再生起一个念头,说:那是什么什么东西。你知道它,而不要去执取你分别里面的那个叫什么什么什么。这样,他说,他你的见跟烦恼就知道都放下,不可取了。故这里讲:“见烦恼俱净”,净的意思说,没有东西可取,可净,叫净。

  我们看48颂:

  ——第48颂——

  “当知法无常,从缘生故现,缘生亦无生,此最上实语。”

  龙树菩萨说,应当知道一切法相,还有法的无常相,都是因缘,缘生所显现,所以他说“缘生故现”。现,就是显现。并不是说实在的有那个东西在生灭,那么,这个缘生的显现的法,实在没有实在的法。所以,没有生可以得到。那么这个才是最上的真实语。

  其实,对于这个法相,跟无常相,在《中观》里面说,法不可得,无常也是不可得。那么,因为缘生显现里面,本来没有一个法可得,哪来无常呢?所以,无常也不是真实的。所以,我这边写:“显现本无一法可得,无常亦非真”。如果你认为无常是真理,你又被佛法所骗去了,你又执著圣言量。那既然的法,这缘生显现的法,其实不过是阴界入——五蕴,十八界,十二入这些,这阴界入是种种法相,我说:“万相从来不离心。”这阴界入法里面都在讲心,知道吗?所以,这些万相从来就是在心这边在作用。所以呢,要观法跟心不二。那关于这个,当我们讲到“心”的时候,你认为那就:“哦,心跟法”。绝对不是这样子!然后,“心跟法不二”。就是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就是说,我们的的这个所知的一切法,及能知的心,从一个角度说,一切都是因缘在变化;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切都是业力在变化;又从另外的角度说:一切就是心在变化。同一句话,佛对不同众生的需要,而用不同的方式来说。

  如果从业力的变化来说,是以过去来说;如果以心来说,是以现前变化中来说。所以,当你知道一切法,包括心也好,物也好,时间,空间也好,都是种种因缘的幻相。在这一幻相里面,并不是没有,也不是有,而是每一个你所

  认为的那个法,没有它自己的范围,哦,重复又重复讲!没有它自己的范围,没有多大多小,没有所谓的它在哪里。如果你说它有范围了,针对讲,我就说:就在你坐的那个位置里面,它就影响到三千大千世界去了。只是你看不到,也不知道。你怎么说它在你所认识的范围里面呢?所以,如果你知道这个一切阴界入,知道心跟法没有差别,没有范围的时候,那么,你也知道:这个缘生就是无生。那无生是谁分别呢?上一讲也有讲到分别无生,这是我说:“无生如标月指”,记得吗?指着月亮的指头。有人就执著无生,他说无生,是谁知到无生?哦,知到无生的那个分别,也是无生。就是说,任何一念的心念,知道什么,他本身也没有所谓生灭可得,也没有所谓的他在什么范围,什么时间里面出现,没有;这是我们分别执着的。等一下你们可以反对,提出你们的看法。

  那么,“实语者”,是依迷者。第48颂的第四行,哦,这边是“最上实语”,实语是什么实语呢?所谓实语,是依迷者的需要,开方便显实,就是依他的需要,用种种方式来跟他解说,解说真实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所谓实语,它本身还是归回显示,幻化,缘生,无生。意思是说,甚至于释迦牟尼佛在你面前出现,跟你说法,他呢,也是显示,也是幻化,也是缘生,也是无生的。不要执着!“哦,真的佛来了!”那你又执着有实在的法了。所以,你又执着有真实的法,有虚假的法了;你就分别有我了,有佛了;有来了,有去了。种种妄想都来了。所以,你要知道;所谓实语本身,它就是显现幻化,缘生,无生的。所以事实上,一切都是心的变化。

  ——第49颂——

  “众生邪妄智,无实谓实想,於他诤论兴,自行颠倒转。”

  众生呢,这个心邪,那他有妄想,没有这种智慧,这种妄想的是妄智,指世间的智慧。‘所以我说;“众生以邪见妄想的世间智慧去分别,”那他就说,在不实在中生起实在的道理。就是本来一切没有实在的,他生起有实在的法的道理。然后,就对他人的见解,跟他去争论。但是,他就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心,处在颠倒中打转。关于这个那么,分别,49颂这边我写;“分别,妄想,本身也是缘生法。”那这个缘生法本性就离分别相。也就是说,就算一个众生生起一个分别的心,他的本身不过是一种因缘现象罢了,他本身又没有所谓的分别可得。这一点我们要确定!不要说,“哎呀,我又起分别心了,”你又自己骂自己。就算是分别本身,也应该知道;他呢,也是因缘。因为有某些因缘,你才会那样做!而那样做本身也没有实在的东西在分别,是随着因缘而生的而已。所以,一切法的实相,本来是离一切相,没有所谓实在的相,那如果你生起:“怎么样才是实在的呢?”生起这样的心,什么是实在的,就是生起有求实在的心了。所以,千万不要生起,啊,怎么样才是真的?怎么样才是实在的?去追求。那样你犯大错了。就是说看清楚自己的心念是最实在的!如果你追求有实在的东西,什么实在的道理,那是你有追求的心在作怪。那么,这种求实在的人,他就会怎么样呢?“他非我不非”,这句话是六祖讲的,这个人整天就站在这件事上,说是他的错,我没有错!为什么?错的我哪里要?所以,当然选对的喽!是不是?哦,我们一定是这样子!这个是非心在那边,他当然说:我当然选对的啦!他会说:难道我是非都不分吗?这些都是求是非的人,那么,

  他就不知道他的心就在那边打转,颠倒妄想里面打转。其实,是非自有因果,是非,是因果决定它的结果的。不是由你分别的对错来决定的。那么,分别心本来也没有所谓妄想。也就是说,当一个人他碰到一个因缘,他去分别对错的时候,那是谁做他的因果?他的过去业力学到的知识,他就那样分别,那样去做。这也是从因果来的,知道吗?所以这样子他本身也不能叫做“妄”,本身就是一种业力因果缘生来的。所以,当有一次,佛在世的时候,有一次安居结夏的时候,有两个比丘争吵,好象因果佛法,还是戒律上的见解不同而争吵。谁的是对,谁的错。佛要他们双方面都忏悔!那么,但他们都坚持是他们自己的对,佛就走了。然后,过后呢,通过一些呢,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去把佛找回来,不只是这样子,是为后来因佛走了之后,当他的那些护法居士再也不供养他们,又经阿罗汉的劝说,那他们在那边安居结夏,不能离开,就无可奈何,就去他们才把佛找回来,向佛忏悔。

  就是说,一切是非争论,我们每次就在里面认为里面有对的,有错的,佛是远离它的。为什么呢?他们之所以有他们的是非,是他们有他们的因果。知道吗!那么,你所以劝说是随因缘说因缘,千万不要以为你是随着真理而说。真理呢,我重复一句话,是为需要真理的人而立的。而真理造成是非,是非造成真理。今晚讲到这里,有什么问题吗?

  问:什么是正见?

  答:正见,是放下一切叫正见。

  问:?

  答:你取任何一个见,就是见取见。执着正见,也是见取见。

  问:?

  答:你不要生起一切见。我讲了,啊!你不要生起有真理的实在性。真理,我说过:“随着众生需要说的”。所以,是那群人需要,就那样说,你就那样说,但是,所以,你不要执着那样说的叫真理。所以,你也不要执着有真理,并去找个最真的,然后,去看看他们对不对。

  问:?

  答:正见,在八正道里面,正见呢,如果站在解脱来讲,就是对涅,对因果,对这个佛所讲的佛法,生起正确的了解,正确的知见。而所谓这个正确了解,正确知见呢,到后来。部派佛教各解说各的。明白吗?那么,各解说各的呢,是只有真正修到完成阿罗汉的人,才真正地完全能够达到这个时时刻刻在正见里面。那如果不是的话,他们都会加入很多世间,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来了解正见。

  问:?

  答:如果你听了对因缘法觉得很有味道的呢,你可以依因缘法来了解正见。如果你听到佛讲业力轮回,你听到觉得很有味道,你就依那边生起你的正见。这就是佛随着众生当时的需要而那样说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学习中观的时候,他跟你讲,正见是不要建立起任何一个见。生起一个空的见,都不能建立。还有问题吗?

  初初接触中观的人,都有一种现象,不知所措,哦;这不知所措是好现象!如果你初初学习中观,你就抱着中观里的某一个道理,你肯定是错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学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以前的很多看法,竟然被打破。你以前建立对佛法的很多信心,竟然被打倒。这是正确的!因为整个中观,龙树就在破我们教内的人错误的见解。那你是教内的人,你也有错误的见解。呵呵!

  什么问题?

  问:?

  答:啊?是非不分?你看我最后一句话吗?是非自有因果。不是你的心,去分别之后,你的就一定对!不是。但是,我前面说过;真理是世间人建立起来的,知道吗?如果世间人认为;一伏一起是正确的,那么,这就是真理了!这就是是非了。因此如果那你就要去分了,你你在世间生活,按照世间人的是非标准,你要去那样做了!这就那是因果造成你也必须那样做的,因为你活在哪个区域里面,知道吗?所以说,是非自有它的因果造成。不是你能够说的。但是,你要很清楚:当时你在分别这个是非的时候,你心中不要有妄想,你要知道;这不过是随顺世间的人需要那样,就那样做。哦,我后面写:分别即缘生。对啊!分别是不是缘生法,缘生即无生嘛!刚才我解释嘛,这个分别心本身,它会那样分别,建设它过去的那些因缘,使得它那样去想,知道吗?它本身就是缘生法了。所以前面呢,就说,如果一个人生起一个问题:“哦,无生是谁分别?”就是说,他怎么会有这个问题呢?就是因为他过去的因缘法里面造成这个问题,知道吗?不但分别无生哦!烦恼也是无生,知道吗?也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法在生。烦恼不是实在的哦。烦恼也是缘生法。因为由于你执着法的见,你才生起有无见。有无见,你又生起生的见,生起灭的见。你执着有烦恼的见,你就执着有烦恼生,有烦恼灭,你就要灭烦恼。

  问:?

  答:43颂,执着无常无我,对。因为我们执着常,所以,佛叫你观无常。如果你观无常,观呢,就抱着无常,你也是不能解脱的,?如果执着这个无常,是

  痴人,有句话说:什么?“到岸不需舟。”知道吗?你渡河要用到木伐,到了岸,千万不要赶着船来走。也就是说,佛,种种方便善巧,度化我们。我们不要把那些当成实在的法。实在的法,是看见自己自心,什么呢?跟佛没有差别,这才是实在的法。就是你觉悟到你跟佛没有差别的时候,这就是佛法说的:“见法即见佛。”佛法里面说,就是这样的意思。

  问:?

  答:,,对。最重要的错误是最后那句话:“是非有因果。”你要很清楚知道,那些是非是种种因果现象。知道吗?但是,你要知道,你这个分别的心,不要在里面有妄想。它本来也没有妄想,你也不要在里面生起妄想。就是你在分别的时候,你要很清楚;自己不要落入里面。,以外是实在的!那么没有错误了。

  问:?

  答:我打一个比喻嘛,比方说,有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你很清楚,那是妻子的错误,那你就劝说她。但是,你要知道,她跟你本身没有关系,是种种因缘变化罢了。所谓对错嘛,也不是世间人的道理,你不要把这个当成真理!因为我们世间人要一夫一妻嘛,那如果是马来西亚,那他说没事呢。一个丈夫,俩个妻子,没有问题。

  (第五片录音带完)

  (以下是第六片录音带的内容)

  那如果说是“爱是寂寞”,一个妻子,几个丈夫,也没问题!

  有问题吗?这个下一讲呢,就讲另外十颂,还有两讲,然后,我们就开始讨论。讨论就不许你静静了!呵呵……“

  问:

  答:如果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法,然后怎么样呢?哦,那些是佛菩萨发愿,观世音菩萨什么因缘所生法”?他们的发愿也是因缘所生法啊。就是说你要往生极乐世界的因缘是什么呢?发愿往生也是因缘所生法啊,你要对佛、净土有信心,然后呢,你要认真地去修嘛,还有你本身也要去发愿嘛。“要什么?不要什么?”佛过去在发愿的时候,他还不是佛,他作了佛,就他不要发愿。啊!所有的佛发愿前都不是佛,成佛了再也没有愿。他发愿的时候,由愿力因果的就推动呢,变成成就国土,成就众生。那么,所以他成佛了,他虽然没有那些愿了,但那些因果还再继续着!因此所以,发愿是因果法,国土也是因果法。凡是你六根境界所知的,就是因缘,就是因果法。

  哦,上次我说过:果还没有生的时候,因不可得!现在那么,这个居士说:佛曾经授记这些罗汉,将来去成佛,佛号叫什么。可见那么,也有一些事情预先,佛先预言了,先讲。那这样子,是否违背了中观所讲的“果未成,因不可说”。

  在我们来看:这些是所谓的前因后果,那么,因为这样在我们来说,果还没有生的时候呢,因不可说。但是,在佛这边,因跟果是不实在的。那么,因

  跟果不实在的,刚才我说过了一个情形,就是说,每一个法里面呢,都含容所有其他的法。那么,所以佛要知道哪个法,他都可以知道。这是一件事情。

  第二事情,就时间的前后来讲,上一讲我说过了,它本身不是实在的。那是我们认为是实在的!我们有时间的概念,然后,同时我们已经也有因果概念,有因果概念,同时有时间概念。所以,当佛他觉悟到一切法的真实性,——空性的时候,他会讲另外一句话,他说:非因非果法。

  这个“非因非果法”,不是我们现在的因果现象,时间现象,来能够解释的!那么,我们之所以有这个因果,前后,就是因为我们在六根境界里面得来的消息。那在这种情况底下,我们常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呢,他事情还没有发生的,他佛竟然可以先讲!那是在你来看,是还没有发生的;在佛呢,没有已经发生的,没有还没有发生的,没有那回事!所以,是不同的智慧,不同的境界。那么,不用讲得太远,就是以佛法来说,一个人有天眼通,就能看到某一个人的未来世了。不必大到佛的能力!一个人有宿命通,就能知道过去的事情了。他还可以看到的!你说不存在,他说我看到了。如果你找到一个有宿命通的人,他可以给你看一下,你呢,一百年前的某一天,你在做什么,他都可以看到。在我们认为,已经灭了。但是,法呢,本来没有生,也没有灭。生灭是你我们的见,法也是你的见。所以说,一切因果,因缘的道理,佛依我们众生的境界、能力,用最善巧的方式跟我们解说,解说,给这样我们容易接受!实际上,时间过去,因为现在、未来,是不实在的!我已经讲了好多次了,但是这个是不容易了解的。

  能够接受的举手,(没有几个人)呵呵……

  时间:过去、未来、现在,不实在!呵呵……其他人呢?呵呵,真的是不

  容易哦。等我们讨论的时候,我们多花些时间来讨论这个。一讲都是讨论不完的。嗯,什么是时间。还有问题吗?

  问:如果你说成佛,那是因果法来的。就是说,从凡夫变成佛,是一种现象,那么,如果你说“见法即见佛”这句话是指觉悟者的意思?

  觉悟的意思。你见到一切法,一切法本来就是在觉悟中,我讲了几次了。这觉悟跟法,是不能分离的。而且,一切法能够知一切法并不是我们现在知识的知道,知道吗?我们是念念不相知的,前念不知后念,知道吗?我们的心的作用是这样子的。但是,一切万法,它呢,我开始说过了,它本身包含任何一个法,它没有界限的。它的影响,是影响到所有的法。所以,所有的法里面就可以知道那个法的存在。但是,如果你说,“哦,密宗的这个即身成佛,他是以人身修成佛”,知道吗?以人身修成佛,有人身,有佛的差别,那是一种成就,知道吗?那个成就,是因果法来的。因此所以,密宗里面说,你要修得到天身,因为成佛的身,不可以人的肉身。还有很多东西,你要去成就。

  所以因而,跟禅宗讲的“见性成佛”的成佛不一样!禅宗不是以这个身心来成佛,知道吗?他说:你本来是佛的!禅宗的说法是这样说的,而是说“见性成佛”。所以,在禅宗的说法是“一切众生本来都是佛”!但众生不知道,不敢承认自己是。因此所以,禅宗说这个成佛是“自认自知,自己是佛”,就是这个《法华经》所说:“少知乐小法,不知信作佛”。禅宗用这个来说成佛。心呢,你本来就在觉悟中,你不相信,我上次讲的那一句话,这个“烦恼演迷客,智慧是导演”,本本就在觉中,你不相信,呵呵……

  烦恼是什么?,智慧是导演,。我们不相信。

  问:……?

  答:以禅宗说,你要放下你的这些看法了。因为你有这些看法认为,你不是觉悟的,是那些看法在说话。就是说,你很清楚当一个人喜欢抽烟,是要抽烟的心说要抽,对不对?并不是有一个某某人要抽。现在他说我没有觉悟而怎么觉悟;是那一个心在说。然后应该很肯定;不过是这些心说罢了。

  今晚到此为止,下一讲继续。

  我们大家礼佛回向。

  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好,放掌!

  今晚的六十颂如理论,我们从50颂开始,那么,下一讲就能够结束这个讲义里的内容。然后,接下来,就复习,讨论。因为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因为这些问题呢,我怕不够时间讨论,所以我先把它讲完,那么,,你们再提出里面的问题来讨论好了。这个讨论呢,我是希望你们分成小组来来讨论。别,那今天我们来看第50颂:那么,关于这个中观的理论,是龙树菩萨为了破除教内教外的人对佛法的错解而写的一部论。它本身并没有教导我们怎么样去修,但是,它让你建立起对佛法的正见。在我们学佛的人,学佛学了很久了,还是有很多错误的知见。所以,任何人学佛学到一定的时候,一定要看中观。如果不看中观,不了解龙树菩萨的见解,就有很多错误的知见。所以,任何人学佛学了一个时候,一定要看中观。如果不提出的这些看法,很多人他陷入佛法的迷魂阵里面,还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那么,中观里面很多他所破的法,总结一句话就是说:呢,我们都执着有实在的法在发生。那么,这就是龙树菩萨所要破的。而这其中有一样最难令人接受的,就是时间,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有一个品,专门破时间,他说时间的不实在。但是,他那个推理是很复杂的一

  个推理,那么,我前几讲讲到;时间是不实在的。可能你们很多人没有办法感受,没有办法接受。因此我可能会拿一讲,来讨论这个时间。因为我刚才坐车上,就有人问我了,呵呵……他说明明有昨天,今天,明天,明明有前后关系,为什么说时间不实在?到这里呢,因为问题太多,所以,我都等到颂文讲完了,我们才来讨论里面的一些论点。在我个人的感觉,在中观里面,龙树菩萨的永远是对的!错的是你!呵呵……的确是如此!那么,你要自己把自己错的找出来。那么,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就可解决这些问题。好,我们现在看第开始50颂:

  ——第50颂——

  “自分不可立,他分云何有?自他分俱无,智了无诤论。”

  这个是说,前面49颂是说众生由于对佛法的误解,而有种种的见解,并由此兴接下来,他说因为生起争论。就,对世间的那现在呢,第50颂说:自己的这部分见解都不可能成立,那么,他人的那一份见地又怎么会有呢?也所以就是认识到自己的道理,尚且不可以建立,那他人的道理又怎么会有?那么,如果自他的道理都不执取的时候,那么一个有智慧的人就明了这个心呢,没有诤论。

  这个最后一句“智了无争论”。这个智了无诤论,不只是跟别人争;自己内心,自己跟自己争,也是争论。所以,我在放到这儿添了一个“心无诤”。

  自分,就是自己那一部分的道理,为什么不可以成立呢?前面的第几讲解有讲到了,所谓这个真理,是依需要真理的人而建立的。我在第44颂,颂文的第一句第二句里面说:“建立实性,就是诽谤法性”。就是说,如果你建立有任何的真理,你就在诽谤这个法的真实性。因为真理是从哪里来的?真理,是从什么呢?我们的是非分别心得来的。我们的是非分别心,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个时间,有实在的种种事物在发生,然后,我们立下定理,立下定义,然后再去找他们的种种关系。那么,这些都是是非心。那当一个人在是非的道理里面,他认为有实在的事,这是六根的境界告诉他的。那六根的境界呢,不同的众生所看到的东西是不同的。因此那么,并不可以当成是真理来依据。它是随着不同的众生,有不同的道理。那么,就比方说,我们生长在赤道,一个人如果生长在北极,他没有北方。我们生长在赤道有北方,在北极那里,是不可能有北

  方的。那么,我们以外的东南西北,跟他的东南西北,跟你的东南西北,就有不同看法,他的统统都是南,而我们有东南西北。所以,这个真理,是依我们根尘识的因缘而建立起来的,它本身是不实在的。故所以不可以立。如果你去立,你的心就乱了。因此所以我说:参与是非,事难分清。这是禅宗三祖僧璨在《信心铭》里面写的一句话。

  那如果自己的道理不能建立,那别人的道理当然也是不实在,又不可能是实在,可以成立的。喽;那因为这样呢,外道。在印度有一个外道,有一次去见佛,他对跟佛说:“我是一切道理,我都不接受。”就是说,有一个外道很会辨认,他认为;凡是你建立的任何道理,就都可以被人家反驳。所以,他就跟佛说:“我是一切道理,我都不接受。”然后,佛就问他:“你这句话接受吗?”他就自己矛盾了。同样地,当我们听到;“哦,自分不可立,他分云何有?”你可能也生起这个概念:哦,一切道理都不可以建立。如果你这样想法,就要问你喽!这个既然一切法不建立,那这个道理成立吗?为什么呢?你又在建立道理了!这就是我们的习惯。所以,我们不要在道理里面生出道理,然后,也不要去停留在你所建立的道理里面。

  然后,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个行,是一些人修行,他在修修修的时候,往往这些修行的人,他会因为修这个出离心,而他就会把外境排除掉,包括这种心念也排除掉。最后呢,他就会有一种感受:一个心念时时存在。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经验,如果他认真修地话。他也感受到:好象俩个人。一个是在觉察的那个人;一个是不被觉察的其他心念行为;他就发现哪个被觉察心念的行为是妄法,而那个在觉察的,如如不动的这个,就不跟妄法在一起,很多修行的人,他修到一定的时候,就有这样子的感受。那么,这个在禅宗里

  面有一位叫庞居士,他参禅参到这里时那个候,也是这样子,,叫他就他就找他的老师马祖,问马祖说;“不以妄法为理者是谁?”就是说,到那个时候,这个很清澈明镜的心,不再追随万法跟没有他反应的时候,这个心,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么,一个人他到那个时候,他外面的种种概念道理,他都不争了,但是,他还是在争这个道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里面还要建立,这个到底是什么?那个到底是什么?现在怎么办?当一个人修行到那个时候,他必然会产生:哎呀?这个是怎么回事?这个才是真正的心,这个才是觉悟的心!啊,这是真如,这是本性。这些概念都会出来了!

  那么,接这龙树说:“智了无诤论,”就是智者明了,心无诤。即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不管任何时候,什么道理学说,的还是学到来的呢,最后,他知道?还是要明了自己的心?明了自己的心要无诤。那明了这个心无诤,就是说,你内心里面,如果你有任何一个真理建立起来,就是诤了。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甚至有些人,他更进一步说:一念都不生,才是真理!那一念不生,我这边写:“一念不生,不如法无生”。为什么我这样讲“一念不生,不如法无生”呢?就是说,当一个人他修行时那个候,他就专门看那个心,最后,他……终归他要面对这个一念不生的这件事情的发生。但是,真正来说,是一切万法本来没有生灭。而不是你这个念呢,一念不生。如果你修到心一念不生,你倒回来看万法的时候,又怎么办呢?本来万法就无生了,为什么你钻转进了心念里,一念不生呢?抱住那个当成真实的。那样是不正确的。就是说,在禅宗里面,他有这么一句话说:“无心犹过一重关。”就是说,你什么心念都不生,还是还没有了结的!所以,“智者了无诤,”心是没有任何

  的道理生起了。

  ——第51颂——

  有杂法可依,烦恼如毒蛇。若无既无动,心寂无所依。

  他在介绍……

  它在这是接50颂说,因为只要你以任何的一个法,一个道理,可以让你为依靠,这就是烦恼执着,就是毒蛇。如果你知道这个法跟心,本来没有寂静与动乱——无寂无动。那么,这个心就对法呢,就无所依。我们佛教徒在学佛法,修行的时候,总是要抓一些道理,一些佛法来修。所以,他说“有少法可依,”还是烦恼。但是,这个是无可避免的,每个人都要这样,一定要找依靠!学佛第一步是三归依啦,呵呵,就是在要找依靠。但是,三归依,真正解释到最后,是归依自己。那呢,归依自己就是看回自己的心。那么,如果你认为有一些法,可以让你的心来去修道的话,这还是依靠!为什么说这是依靠呢?就是因为你的这颗心,整天要找地方来安放那个心,安住在哪里,你才认为最究竟。这样的安心,就是生死根本。

  因此那么,当我们有烦恼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整天要求,去安置度我们的是身心,去解决我们的身心。甚至于有人他学佛法,学到认为一切都不要求,学这个无求的人,是到处在求。他求怎么样达到无求。所以到处是求!因此那么,龙树菩萨说,如果这样心,如果你知道这个无寂无动的心跟法本来没有所,这个无寂无动,是制法跟心,谓寂静。而。也就是这个寂指捏盘嘛。捏盘,不是从修正得到的。上几讲说过了,如果捏盘是用修正得到的话,捏盘是有为法,这样捏盘是就变成生灭法了。捏盘,是一切法本来没有所谓你认为的生灭,在这些幻化现象里面,的,是所以,当你对这些生灭幻化的执迷破除了,就说原

  来没有生灭幻化,原来本来寂静。这是属于捏盘。所以,捏盘,并不是说把那个生灭幻化远离了,进入到没有生灭里面,不是哦。他本来就是捏盘,本来就寂静。因此,如果是对一个心无依的人来说,他就不可以再去求这个心要寂静。所以,我这边写:一个心无依的人,他就任由烦恼在那边演变种种幻相,但他是万法齐观心无依。就是说,心中觉知一切万法,但是,心中不依任何一个法,生起任何一个念。这样呢,才是心无所依。那说,如果你的心排挤掉万法,不理会万法,只管心,那这个心还是有依的,知道吗?因为你的心要求找一个地方来安顿,那如果心还要去安顿的话,是很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佛就要整天安顿他们的心啦!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子!我们看52颂:

  ——第52颂——

  “烦恼如毒蛇,生极重过失。烦恼毒所覆,云何见诸心。”

  就是说,我们的这个烦恼,佛处处讲:好象毒蛇一样!那么,由这个烦恼会生起很重的过失,其实就是我执跟法执。那么,这个“烦恼毒所覆,云何见诸心?”就是说,当我们的心被烦恼所遮盖的时候,怎么会看清楚诸心?诸心,是指各种的心。

  在这个关于烦恼和心我们要弄清楚,就是说,在我们佛法里面说:心跟烦恼是有不同的作用。心呢,是指能知的知觉,一种叫心;但是,有时候,心是它包括种种心念。但是如果将烦恼和心一起说的时候,心是专指跟烦恼无关的另一部分的心,叫做能知觉的心。那么,这个能知觉的心,是某一些心念;烦恼是另一些心念。在部派佛教里面,就有这样的说法:烦恼是客人,能知的心是主人。另外又说:能知的心犹如太阳光。烦恼犹如云,云遮盖这个太阳光,所以看不到阳光。那么,我们的心有各种各样的心念:有善的心念,有恶的心念,有爱的心,有嗔的心,有信佛的心,有想睡觉的心,……各种心念。那这些各种各样的心念,他们各有各的活动,那么,统统总和起来,你说“这是我的心!”这些心,它各别处理它们之间,跟它有关因缘的事情。比方说,嗔心必然处理跟嗔心有因缘的事;贪心,也必然处理跟贪心有因缘的事,但是,我们以为是一个总的,实际并没有一个总的在里面!这些各种各样的心,有些人就认为;这个能知的心,当这些烦恼清除掉的时候,这个能知的心,就清静了。其实,烦恼没去除,或者烦恼去除呢,这个能知的心都是有它的因缘活动!跟烦恼没有不是直接关系的!千万不要让它骗去。的确但是,我们佛法是讲:啊,

  这个烦恼遮盖住我们的心。

  那么,这个极重的过失在我们的业里面,以佛法,以修道来说,这个极重的过失,不管你怎么样重,最多是去地狱而已。你造那些业,地狱的业,以修行人来说,还是属于轻的。为什么讲轻的?他只要果报成熟,承受完了他就不会再有那个果报,他会演变成另外一些不同的果了,但是,邪见的业是很重的!就是说因为邪见的业能够推动你造许多不同的恶业。

  比方说,我现在起一个嗔心,杀死人。我杀死人的这一个嗔心的因果,让我堕入地狱。它不会再有其他东西来去影响。但是,邪见让你做很多不同的事情出来。所以,在修道上来讲,往往说就呢说,这个邪见业最重。那么,邪见的业,是要靠智慧来转了就。

  那么,当,他的一个人在邪见里面最严重的邪见是什么呢?在我们佛教说,是叫做恶趣空。恶趣空上次我有说过就了,就是他执著空是真理,是一切都没有了。,这叫恶趣空。就是说很多人他听到性空的道理,他就认为因果也是空的,什么都是空的,所以呢,造恶、行善都是一样的。然后,他就会造恶。这个叫恶趣空。

  空,是告诉你,你所认知的法不是实在的。并不是说没有。如果你执著有,你就同时执著无,所以,佛跟你讲:本性是空的。那如果你又执著这空,把它当无来看,那么,就是所谓的恶趣空了。那么,在这个讲中观的人,他们就,借用龙树菩萨在中观里面说一句话“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说:“因为空故原故,所以万法可以生起来。”这句话就是用来要对付恶趣空的人的错误概念。意思就是说,不要以为空了,什么都没有,而是因为一切都是空的,所以,因缘才可以运转,才可以有生灭。如果一切都是实在的,上两讲都说过了,

  他又不能自己生,又不能依靠他生。他也不能生,也不能变化,这才是真正的错误!所以,依中观的说法,正是因为空,所以一切法没有自性,才可以因缘变化。如果有自性,他就不属于因缘,不能变化了。我们学佛法,有时学得烦恼很严重,为什么呢?烦恼学来,那么,每学到的佛法都加上烦恼。哦,因为我们学佛法是这样的:子。就是说,用自己的烦恼,加意见,加在佛法里面来去了解。也因为这样子,在我们佛教里面,佛捏盘过后不久,就开始分裂,部派分裂,各有各的见解。甚至我们佛教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说:坏的人,因为贪嗔的执著,而斗争;好的出家人,就是又因为什么呢?见解,对佛法的见解而不能共住。就是说,这个学了佛法,竟然没办法一起住,为什么?因为见解不同。

  曾经有好象一位法师,一位南传法师,以前跟他,邀请我到他那边一起住。那么,他吃素,我也吃素,但是,他吃葱,我不吃葱,呵呵……,哦,他说:NO,不能一起住。呵呵……你看!就是在见解上,他认为不吃葱是不对的。他说不能一起住了。

  那么,这个就是学了佛法,每个佛法都用我们的烦恼去了解,所以我说:每个佛法添上了烦恼。

  “云何见诸心?”一切法都是因为我们的心去认识,而去命名的。相反过来,我们的任何的心,也是由于有万法,才知道有这个心。心跟法不能说谁比谁殊胜。在因缘作用里面,各有各的因缘。在佛教里面还有说呢,这个无明。我们这个无明,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而产生的无明,呢,就而是因为我们知道一些东西,而。就是因为我们知道一些东西,我们才产生无知。如果你什么都没办法知道的话,无知就不可能生起来。就是,如果你是没有知觉的,你不可

  能产生无知,知道吗?那么,无明,就是从因为你能知觉里面产生的,知道吗?那么,无明,就是从因为你能知觉里面产生的。那,在大乘里面更进一步说:这个知觉是人人的本性,本来就有的。而这个无明烦恼呢,也正是因为依这个本来有的,觉悟的这个心呢,而生起来的。也因为这样,那就有在一些大乘经论里面,如《大乘起信论》应该是《楞严经》就有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来么到一句话,他说:既然心本来是清净的,为什么后来突然间生出烦恼来了?就有这种种的问题出来。起心

  刚才我说过了,这个心,本来清净的,烦恼是某一类的心在活动。是另外一些能知的心,是另外一些心在活动。各有因缘。然后呢,但你那个烦恼的心,他说:哦,这个本来清净的,后来生起烦恼。意思是说:你有这个问题为什么心本来清净,后来又生起山河大地,生起烦恼?这就是烦恼的心说的话。就是说,你的眼识不会说那句话,你的耳识也不会说那句话,是某一类的烦恼,就是那个知觉的心,它说的。

  我们整天就是这个烦恼心,说东说西,然后你去接受它。这就叫迷惑。我们看下一个颂?它就说了:

  ——第53颂——

  “如愚见影像,彼妄生实想,世间缚亦然,慧为痴所网。”

  就是说,犹如有愚痴的人看到这个影像,古代影像,所谓叫做形象呢,就是影子的意思。现在影像包括电影,电视,幻灯等。我们又算数,那么,他看到影象,他把那影像当成是有一个东西在活动,所以说是“彼妄生实想”,他就在影中有实无。决就是他对这个影像,生起有啊,无啊,在那边,是真的吗?种种概念。那么,他说世间人被这个烦恼系缚也又是一样,他的说智慧被愚痴的人心所网住。

  关于这个影像,佛在有说,世间哦,如果你们有念过《金刚经》说:,他说“如梦幻泡影”。,如如世间,就是幻化,这个不论大小乘经典,乃至密宗都这样说。:“这世间是幻化,但是我们说这世间是真实的。而佛说,这个世间是也我们梦来的,一场梦!但是,我们却说没有!我们没有梦。上一次我讲过,佛讲的梦就是醒的时候,是真正的梦,。那么,我们的这个梦,是假的心。这些那么,都是如幻如化的现象,但是,我们说:梦是假的!醒的是真的。你看!两个是一样的因缘幻化的现象,我们竟然说有真的,有假的!为什么你梦里的东西醒来的时候,你捉摸不到,然后,梦醒后的东西,你捉摸得到!你说这个叫真的。但是事实上,并不如此。有时梦中醒的时候也捉摸得到,他梦醒中,所捉摸的东西。只是因为梦醒的时候,你才知道原来在梦中的东西是不实在的。但是,你梦醒来之后,你又承认另外一个,更大的梦是真的!一切是实在的,而这实在,包括眼前所见的一切,包括时间,空间,统统……你都说是实在的。所以佛说世间如梦幻。

  梦,也是世间来的;醒,也是世间;梦,也是一个世间,知道吗?不要以为梦不是时间,不是世间。我们在梦里面,这心念也会带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会带到梦中去的。所以,它们是有关系的。都是因缘法。但是,世间人他执著醒的时候是有轮回;有主人,在轮回;有烦恼,烦恼绑住我!有所谓智慧,能够解脱。这就是梦中人说的话。但是我们说没有。我们说眼前所认为这些是真实的!我们认为轮回是真实的。实际上,轮回,佛是说如梦如幻。

  那么,这个智慧跟愚痴,龙树他说:智慧被愚痴所网。其实,智慧跟愚痴,一样是本性都是空的。不要以为说智慧是真实的,这个愚痴烦恼是虚假的,绝对不是!不过,如果佛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世间的一切现象,有些如果发生在众生身上,有的呢,发生在佛这边。也是都有的。不要以为说,你跟佛是不一样的。那么,智慧,你也是有的!也因为这样,在大乘里面说,佛觉悟的时候,他讲一句话说:“一切众生本来都是有如来的智慧,但是,被烦恼遮盖住。”但是,这个在小乘经典里面,不是这样说,小乘经典他说,佛觉悟的时候,就讲十二因缘。说这个智慧破除烦恼,在对执著实有的人,他说真的有智慧,来破除烦恼,实际上,这个以中观说:没有实在的智慧,来破除虚假的烦恼!因为烦恼不实在的,怎么去破除呢?并没有。我们再看下去,他怎么说。

  ——第54颂——

  性喻如影像,非智眼境界,大智本不生,微细境界想。

  就是一切法的这个自性,可以比喻犹如影像,佛经常用这个影象比喻,那么,并非智慧眼所见的无相境界。就是说,我们在分别法的自性,就犹如在分别影像一样!这是没有智慧的分别,认为有那些影像。那在智慧的眼中所见的是没有影像,没有……无相的境界!

  大智慧者,就是觉悟的这个心。大智,就是指觉悟的罗汉跟佛。本不曾生起什么呢?一些微细境界的想法。就是说,我们因为执著这个自性,执著这个境界,那些执著种种影象。因此那么,你就认为有这个,有那个。因为你对境界生起了种种想法。如果说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看境界的时候,由于他是没有生起任何的形象的分别的话,所以他对境界就没有生起任何种种微细,动起有无的看法等等。那么,我这边写说:“影像自性因分别而万象缤纷,其性无相”。——这个影象的自性,是因为你分别这个法的自性,所以你看到万相缤纷。但是,这个万法的本性是无相的。比方说,你说看到桌子,看到我,看到后面的佛像,这些种种相呢,是因为你去分别而有的。但是,你不但分别而有,你还认为这是真实实在的。那么,佛说这个分别而有的,并不是实在的法,是因为你执取这个法有自性,所以你才执取说有这个东西,有那个东西。就是说,即你认为佛像是一个东西,其实呢,佛像呢,后面这尊佛像,是石头吧。那么,石头雕刻的嘛。雕刻、雕工你没看到了,你看到是现在这个组合。那么,如果你从开始雕刻这尊佛像的石头你看到它雕到现在,你就不完全以这样的样子来想象他。那么,而现在你不管他前面,也不管他将来,你只以现在来看:哦,这尊佛像存在着,有这个东西存在。若以一个智慧眼来观万法,他万法,他就

  不生起这种相来看。虽然不生起这种相,但是,他的心中,我说跟他通心嘛!万法以他来显现的。就是说,不要以为说,一个人他觉悟无相的时候,一切法都不见了。并不是这样子。

  我用一个比喻,好象是在……你们坐在这边,你没有分别男的是一群,女的是一群,你没有去分别他。那如果是但我等下把他们分开来的话呢,你就生起念头了:那一群是男的,那一群是女的。但是,那样的去分开来,而认为那是一群,这是一群……是我们的分别。那么,一切法都是因为我们分别而生起它的“有、无,还有它的自性,乃至它的影象,它的范围是怎么样,当一个人他不去分别的时候,不等于什么都消失掉,好象现在你们这一群人,不去分别的时候,不等于说你们统统死光,消失掉,不是的!当我们去分别的时候,说你们这些有男的,有女的,我们可以把它分开。所以,当一个人他心中观万法,他不去分别说有种种法相的当时呢,那万法依然在现前显现的,而不是消失掉。然后,这个显现,龙树呢,它说:“大智本不生,微细境界想”。就是说,虽然在他的眼前显现,他知道这些是如幻的生灭,他就不生起任何境界的想法。那么,讲到这个不生的境界想,就是说,一切法本来如幻生灭,他本来就没有所谓生的,这在中观里面一直都在讲的。那么又因为他本身是空的,所以他产生种种万象的变化。那么,现在生起这个微细的境界的想法的这个心念,本身他说有东西在生,但是,这个心念本身也是如幻的,也是因缘所生的。所以,这个心念本身的生呢,也是无生;物质万法本身无生。所以,当你在修行的时候,忽然间的动起某些心念,你要知道:这个本身也没有所谓生灭可得的。也是因缘幻化罢了。不要以为:哦,要有这个取舍的心来对付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为有好有坏,我们就要去取舍,要好的不要不好的。当你心中

  不执取的时候,你自然就是好的。那么,如果心中执取的时候,你说,哦,我不去分别,我好的坏的都做,那就错误!这个要弄清楚!很多人建设学了些中观以后说,“哦,一切平等一切是空的,那么,好不好都做!这是错误!这就是拔无因果,是堕这个恶趣空。

  那再说呢,55颂:

  ——第55颂——

  “著色谓凡夫,离贪即小乘,了知色自性,是为最上智。”

  就是执著这个色境的,叫做凡夫。远离这个贪的呢,他说是小乘,这是指小乘就是有学的圣者,叫小乘,就是还未完全彻底的觉悟,所以,他想要远离这个贪。阿罗汉就没有想远离贪了。因此,只要还没有完全成阿罗汉果的,他就要远离这个贪。所以他说“离贪是小乘。”

  “了知色自性,”如果了知这个色的自性是呢,什么呢?就是空的,他本身就是空,本身就是在觉悟中的。

  “是为最上智,”就是最无上的智慧。在这里,我放了括号说:“了知色自性,既有既空既觉。”意思是就是说,当一个人,他有智慧证到阿罗汉果的话,他看到现前所有的“有”的境界,都就是没有自性了,而且,同时呢,他又当时看到:这个觉悟的心就在现前了。这都是同时存在的。如果有一个不全在的,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个觉悟的心,它在你知道这个万法本性空的当时,他一定当时存在。当你没有觉悟的时候,他存在吗?以中观的见解来说,他也依然要存在的。为什么这样子说呢?因为这个觉悟的心,不可以是后来来的,就是说,不可以是因缘所生法,那么,我们来看我这边写的评论:“凡夫非有性,”就是说凡夫呢,他说住色是凡夫,但是,凡夫也没有实在的凡夫,那么,能知的这个心,是凡夫;所知的境,外境本身也是因缘,里面也没有我,也没有实在的物。就是说,所以,就算你承认你是凡夫也好,你也要知道:它也是因缘所生的。因为有因缘你那样想。那么当一个人被因缘所他迷的时候,就是第二句:离贪即小乘。离贪还是迷哦,为什么呢?因为他迷,有能够乱的

  烦恼,有能够离的智慧,能够究竟的这个解脱,所以,他就想要离这个贪。如果一个人觉悟的话,本来就没有这个烦恼的扰乱。本来没有所谓东西可以远离,本来就是究竟。就是说。这个觉悟跟迷的差别,是他的心对这个法的认识的角度造成的。而这个认识的角度呢,迷有迷的观点,觉有觉的认识。当迷的时候,他说有能离烦乱的这些法,觉悟者他说,并没有这些法。就是说,当时即他在迷的当时,那个觉悟还是认为没有这个法,意思是说,这个觉悟,不是说原来没有觉悟的心,你去创造出来!知道吗?本来呢,那些法本身没有所谓的离呀,乱呀,这个寂静啊,这回事!那么,只因为有一些心念它说:它说呢,唉呀!这是烦恼,这是乱。这个心念,它说,唉呀,我要远离那些心;唉呀我要解脱?这些心念建立起来的。因为依这些心念,建立这些迷的所呢,所以我们说:觉悟的时候,了知他本来没那回事!

  那么,我这边说:“迷者未曾离。觉,不可将觉觅觉。”就是说,你在迷的当时,你也并不没有离开那个觉悟。意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能够知道一切法。上次我讲了一个比喻讲过了,就是说,世间任何一个微小的东西,都能够影响到三千大千世界。我们每一个心念,都能够影响到他人的心念。这样,一切因果才可以建立起来!那么,这些互相的影响,它必然要能够跟对方沟通,有这个……以现代讲,叫“信息上的沟通”知道吗?就比方说,地球吸引月亮,它必然有通过某些个方式来去吸引,去知道怎么去吸引它。明白吗?而那个,我们就不叫做“知道”。但是,其实呢,什么叫做知道吗?知道是一种因缘法。我的,我们以现代话来说,心,不过是振动频率很高的能量,那么,我们现在看的光呢,是振动频率比较低的能量,那么,无线电波是更低的能量。那么那些气体,是振动更加低的,就变成物质出来了。那些更加低的,就变成固体出

  来了。世间的一切,如果我们以现代科学来说,就是能量。所以,这个能量之间互相牵引,我把它叫做“知道”。那么,世间一切都在互相影响!不过那么,你把能量比较高的,叫做心罢了。心呢,也能够产生物质;物质也能够产生心酿。但是,如果我们以我们的这个所谓能量的心,演变成现在我们的活动,跟现前心念的活动的时候,我们发觉:哦,这个心跟物质不能转变了。但是,如果以这个科学的研究,能量变成能量。心,本身也是种能量,所以,它们之间能够互相因缘转变来,转变去。[讲太远了]

  那么,就是说觉悟,一切法本来就在觉悟中,本来就在觉中。如果一切法本来不在觉中,那一切法之间,因缘不能建立。同时,佛也办不到一念知一切法。但是,现在我们有一些心念,分别的心念,它说,现前现在的这个身心是我,我这个身心,我这种心念才是心。那么,这样子他就怎么样呢?他说我在迷中。

  那么,这个最无上的智慧呢,就是我这边写:“万法本觉之性”,就是心,境界跟觉,都是同一事情。那么,万象起觉含万象,就是说,一切法都能够觉察对方,而且包含对方。这是一切法本来就是如此。而然后,我们在里面生起种种自性的见,来去分别它。所以,这个最上的智慧,是没有差别相,就是如此。

  看56颂:

  ——第56颂——

  “若住诸善法,如离贪颠倒,忧见幻人已,离所做求体。”

  是说那些执著的人,他执著种种的善法,什么种种善法呢?如好象修道、证果,解脱,这些善法,犹如远离贪心一样,是属于颠倒想。贪心,本身颠倒;远离贪心,也是颠倒。那么,修道也是一种颠倒,这些统统是颠倒想!为什么呢?

  龙树菩萨借用佛在经中讲的有用幻化喻比,也拿来用,他说:“犹见幻人已,离所做求体。”就好象见到幻化的人之后,远离幻化所做的行为,你去追求这个幻的本体。关于这个,佛在一部经里面,有这样的一个比喻,他说,好象一个有神通的人,他变出一个人,变出一个第一个假人,叫A;然后这个假人呢,有神通的人,利用这个假人,再变出第二个假人——B。接着然后我们就执著第一个假人,他在做种种变化,变第二个第三个假人等,那么,龙树菩萨在这里,他是那样说,他说什么呢?他说:你看到那个所变化的那个人,如果你去追求他的本体——“离所做”就什么?就是幻化的那个人,做的一切的行为之外,你去找他的本体,是没有的。意思是说,这个幻化出来的人的行为,你要找本体,就是这些行为也是了。意思是说,这个因缘幻化,本身也是幻化。在这因缘幻化中,你要找本体,就是因缘变化了。因缘变化的每一个法,没有它的自性本体可得。那么,我们来看看我这边写执著善法这一条说:“法本无我,不才曾迷。”因为执著善法的人认为他迷,他要修道,要解脱。那佛到处跟我们讲:法无我。既然法没有我,就没有我在迷了!那么,没有我在迷?法也没有在迷呀!知道吗?所以我说:法本身不曾迷。那么,没有我,也没有我

  在迷。那么,谁在远离这个惑,谁在修证呢?但是,我们不是我们认为:我要修行,我要解脱。那么,贪,嗔,本来就是因缘生,本来就是性空的。那么,性空的法,它的本性就离开自性了。那它本性就离开自性了,而你还要远离它?就是说,我们想要远离贪嗔痴,那贪嗔痴本来就是因缘法,本来就是性空无自性的,你为用什么还要远离呢?那么,他用这个如幻的,他说,在如幻化中,本来没有人,本来没有我。那这个幻化的性为就贪嗔痴了?这贪嗔痴本身也是幻化,不用去取舍的,就是说,你因远离的心,就是一个幻化的心了。都是幻化的,所以在有又部轮里面说,也有一个修性人这样说:如果有一个法胜过捏盘,他也决定他说,也是幻化所显现的,为什么呢?因为捏盘是没有一个法出现的,如果有一个法在其中出现的话,肯定那就是幻化。但是,我们就是要在这幻化里面追求最真最纯正的法。那么,这个追求的心也是幻化。比所追求到那个法,最终也是幻化的显现。所以呢,他说,不但幻化的这个人本来就没有我,没有实体,幻化里面的贪嗔痴,也不实在。就是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迷的人认为有我在这个世间,我有贪嗔痴,那龙树菩萨说,这也是幻化,不实在的。然后呢,你竟然说,要这个幻化的这个人,远离幻化的贪嗔痴,他说,这个都是错误的!

  我们看57颂:

  ——第57颂——

  “知此义为失,不观性无性。烦恼不可得,性光破邪智。”

  就是知道此意什么呢,这个“此义”是什么?就是“离所作求体”即这件事,是一种过失,就不再去执著法的有性跟无性。那么,他就发现到哦,他就觉悟到,原来烦恼,没有一个实在的烦恼在里面。

  “性光”,指就制这个心性的光明。它能破除我们的这个邪智与这个妄见。

  “知此义为失”就是说知意为是,就是离开因缘幻化这个事里面,如果你再去寻求这个法的本体,那就是过失了。绝对没有!那么,当他这样的话,他就不去观那个法的有性,无性。在这里我说呢,不是不理会,也并不是无知,而是知道,不取它的有性,无性罢了。不要在修行的时候说,“唉呀!一切幻化我不管!”呵呵……那绝对是错误!而是在一切法里面,你看到这个幻化,你不生起有,无,实在的想法。那如果你这样子,不生起有,无,实在的想法,那时候,烦恼生起来,当然你也不应该生起有,无,实在的观念。这样呢,才叫做觉悟。所以并不是法全部不管,然后,我再修他。它,统统我不管。因此当贪嗔痴起来的时候,我就要除掉。这那就错误了。而是,一切法你都要去知道,知道它不是实在的,没有所谓的有,没有所谓的无在里面。没有本性,因缘幻化本空。那么,这样子你就不用去对付它了。所以他说,是知道而不取其自性。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心念一个坏的心念起来,是就随因缘没有实在性。么,“烦恼本来虚妄性空,”,一切法虚妄性空,那这个烦恼也是虚妄性空。一切法的法性皆如此。那么一切法,你所知所认为的一切法性呢,就是觉性在作用。也就是在众生性,也就是佛性在作用。就是说,如果你认为有所谓的佛

  性,那么,我就会跟你说:佛性就是众生性。我们佛教徒,学习大乘佛法的很多人说,哦,众生皆有佛性,所以能够成佛。那么,我就会反问说:众生因为有众生性。一样吗?同一回事。因为你说能够成佛,是因为有佛性,那么,我说,是因为能够成众生,是因为有众生性。两样你都来嘛!实际上呢,都是我们去分别呀!佛是觉者,众生是迷者。那么,其实我前面说:“一切法本来就在觉性中。”一切法都能够知道对方而互相建立因果关系。不是以我们的烦恼心所在认为的而建立。一切法之间在建立因果关系,就是它们知道对方,它们就不知道他建立,它们完成了因果的关系。所以,这个“万法自性本光明,烦恼无得即是破”。

  这边说呢,“心光破邪智,”就是破除这个烦恼。其实,一切法的本性,就是你的心性,本来就是光明的。在光明中显现万法,我们去分别。那么,烦恼呢,知道烦恼不可得的时候,就叫做破除烦恼,并不是说,这个心的光明跑出来了,破除烦恼。不是!

  ——第58颂——

  “智理染清净,又无净可依,有依即有染,体净还生过。”

  就是说,智慧者的智慧(本来)离染污,(本来)清净的。“本来”这个括号是起来,我加上去的。为什么要加呢?我等下再解释。那,也是

  “亦无净可依,”也没有这清净的法让你依靠。有法可依呢,就会污染你本来的心。“体彼净依还生过”。就是它的那个净,还生起远离染取净的过失。,它这个彼净还生起过是依靠净的心,是因为它生起了离染起净的过失。那这个智慧,为什么说本来远离染污?本来清净?因为烦恼,他说有染污,有清净,所以告诉你?烦恼是染污的,智慧是清净可得。所以,我说:这个智慧本来远离染污,本来就清净。因为没有染污,名称叫做清净。那么,一切法,不只智慧,一切法都本来清净。那你也可以说:一切法本来不净。那这句话怎么得来呢?是因为烦恼得来。因为你在有烦恼的心里面,你生起了一些不清净的法的见解,你也生起了些清净的法的见解。那因为你这样的建立,所以告诉你:如果你依你的烦恼心来这样建立就有染污,有清净。那么,我就告诉你:这个智慧,甚至法,本身是清净的。只有烦恼本身,他说他在染污。因为烦恼在染污,去说它,所以,烦恼本身在染污。但是,不但智慧,法本身清净,包括烦恼呢,它本来也没有所谓染污跟清净,是他自己那样的因缘,他那样说。所以说:依烦恼而说,心无依。就是没有染,就是清净。因为烦恼心说,有所谓的染污,所谓的清净,所以,当一个人心无依的时候,他就没有染污,就叫做清净。那这个“心无依”,无依,要就是不依靠外面的佛,也不可以依靠正法,也不可

  以依靠这些内心。不但如此,因为心的自性本来就是无依的。一切法呢,它们本身没有依靠谁来保住它自己,都在那边变化。但是如果我们有染污的心,它就要找依靠,。那么,我们就要依靠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么,当心没有染污的时候,它统统都不依了。

  那么,这个我就讲一个很好笑的一个故事:有一位禅师,叫丹霞,。他的法号叫天然。他证悟之后呢,有一次冬天,很冷。他就把那个木制的佛像取砍下来烧火,取暖,然后,被当一些出家师人看到了,那出家人就说他出佛身血。他说“不是,我在烧取,看见有没有舍利?”那个出家人听见就当家师说:“这个是木头做的,怎么会有舍利?这个丹霞禅师就笑他:“既然是木头做的,怎么会破佛身血呢?”

  你看,那个人的心在颠倒,知道吗?是不是?一下他说出佛身血,一下他说木头烧不出舍利。很颠倒嘛!那么,这个就是我们的心,认为清净染污……等等作怪。在那边取舍。看58颂:

  “智理染清净,亦无净可依,依有即有染,彼净还生过。”

  这个讲了,59颂:……嗯,我们最后的58颂说呢:“观心取净”是造净业。那呢?“取净”说明这个心还是迷的。以这个中国禅宗的说法,他说:如果依照小乘佛法里面的那种修道方法,要观心,观净,观不净这些,他说这些都是造作。造作,就是说在造业。但是,当一个人他还在有学的过程里面,就是初果、二果、三果的人,他必然要造作,你叫他不造作,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那些禅宗祖师们,自己在修的时候,也是在造作。任何人,只要他有修的心,他必然在造作。我们看59颂:

  ——第59颂——

  “极恶烦恼法,若见自性离,即心无动乱,得渡生死海。”

  这里呢,龙树菩萨特别强调,这个烦恼,不管多恶的烦恼,一但你见到心法的自性,本空离相,那么,当下这个心无相,本来就没有动乱。那么,这样就能度过本来没有生死的业海。这个生死是本来不实在的,所以我说:非生死的业海。

  那么,“极恶的烦恼,”极恶的恶念,我们就说正念嘛,。那么,我们要保持正念,不要恶念。其实呢,正念,恶念都是缘生法性。都是因缘所生法。那么,你迷着善的,迷着恶的,这些都是虚妄的!不要以为:我的正念保持很好,很高兴。你在保持虚幻!你看是不是?你有去保持都是错误的!但是,修道人开始没办法,他就要去保持!他在保持虚幻的法。那么,如果他见到一切法没有自性,他的心性跟法,都没有自性的话,当下时,他就心中无相。我叫做“无相的心。”无相的心,就没有取舍。他知道本来就没有取舍在里面。但是,也本来就含有这些万象的变化。不是说,你没有取舍,那个万象消灭掉!绝对不是!如果那样见解是断灭见!心中没有取舍,一切万象依然地变化,那么,他就能知道:这心没有动。那么,也就没有烦恼可以离,也没有菩提可以取证。这那最后一句我说:在如幻的业海,就是佛的妙用!但是,凡夫在用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妙用。就是说,我们凡夫心,现前的身心妙的秒用,其实也是在应用的身心,与佛觉悟时妙候在应用,也是在应用的身心是一样的。只不过,我们在应用的当中,我们夹杂了烦恼在里面,就多了这一层内容,他就不知道了。就是说,你即现前这个业海所现起来的现前的境界,你迷也好,你成佛也

  好,都是在使用这个境界里面的身心,是一样的!而凡夫呢,又加上另外一类的因缘,烦恼在里面,自己认为自己不是这样子。

  那么,今晚讲到这里,有问题吗?这个《六十颂如理论》后面的部分,统统不是在用中观的辨证法。而是在讲解法的因缘作用。

  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就走了。呵呵……

  问……?

  答:啊,破除些错误的见解,……谁?哦,中观本身是否也是一个见?中观本身要你远离这些见。……啊?……哦,凡是我划那个角的括号的,不是龙树菩萨讲的中观的方式。要弄清楚,哦。那些是我为了要向你们解释。那个有角的,那应该叫引号,引号前面的是我翻译颂文,是龙树菩萨讲的。

  现在你建立起什么见解?你讲嘛,里面给建立起什么见解?……啊?……无所得?无所得是一个见解吗?

  (第六片录音带完)

  (以下是第七片录音带的内容)

  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啊!就是说,如果呢,很多人初初学中观的时候,他听完后呢,他觉得以前所学过的一些详系道理,都站不住脚了。他就会有觉得什么都丢掉,放下的这种感受。如果你生起这个无所得,认为这个无所谓,拿去看世间的一切,那就变成是见解。那如果说你在观察法的因缘,观察它的本身因缘里面,这个作用,在这里面,你不生起法的任何的见,这是中观要你要完成的事。

  ……哦,不是,他不是这样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说:你执著善恶的心念丢掉。他叫他先静下来,知道吗?然后呢,远离善恶的心,再看看自己的心是怎么回事。他并不是叫他去抓住,丢掉,善恶这些东西,并不是!而是这个心念执著。这个执著,这个善恶心念,你要放下,嘛!然后,你才可以看到自己嘛!我也是说了,这个觉悟的心本来一切都在觉中的。现在是一切烦恼他说呢,我不觉悟。是那些烦恼的心在说。而这些烦恼的心不但在说我们这个,它还执著有善的,有恶的,有真的,有假的等等。那这些都放下,就会发现呢,这个觉悟的心本来就在那边了。那这个觉悟的心在那边,并不是指有个心在那边,而是一切本身就要互相知道对方,才能够建立起因缘的。他本身建立设在知道对方的。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位置周围的跟你的关系,你没办法

  好好坐在那边,对吗?

  那么,世间任何的一个法,互相因果,很准确地完成,他就必然要知道对方。这就是所谓的觉。一切法本来具有这个性质,但是我们之所以不知道,是因为我们烦恼的心,它带头说话,我们以它为主。所以,这个执著善恶的心放下呢,那么,你就可以看到:哦,本来的心呢,就在觉悟中。

  “……”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然后呢?

  “……”

  哦,“……”呵呵。其实呢,他讲这句话,讲这样这句话的这个人,他本身就必须看到:这个烦恼不存在。龙树菩萨这边也有讲嘛。“只要烦恼,反要见自性离,”最后一句。

  心本来没有所谓动乱,是那个烦恼的心,他说动乱。那么,他龙树说“菩提自性清净,”他说直接使用这个菩提的心,不是使用那个烦恼的心嘛!其实,这个菩提觉悟的心,我们都在运用中的,但是,你再把烦恼也加上掺在里面用。

  “……”

  没有。阿罗汉没有我,没有生死。

  “……”

  哦,阿罗汉在修的时候,还没有证罗汉果,以前修的时候,他要观。证了阿罗汉果以后他还要观呢,那是错误的!

  “……”

  哦,所知障是对法的分别,不了解,不清楚。烦恼障,是对法远离这个分别,就是说,当一个人破除烦恼障,他只有对这些法的执著,分别的执离,远

  离呢,他就能够克服了。但是你远离这些法的分别呢,你不可能知道深深了解那个法。因此那么,所知障,是因为你对能取所取法无知而造成的障碍。那么,如果说,比方说:哦,这个法怎么来?为什么这样子产生?现在,接下来怎么样?这些你不知道,那是因为不去了解它。你无知。

  “……”阿罗汉说苦、无常,无我,佛也在说苦、无常、无我,但是,以佛法来说,阿罗汉不能喊“苦啊,苦啊”。他讲苦、无常、无我,是依道理来说。佛也依道理来跟世间众生说。但是,如果阿罗汉他感受很苦的话,他不是阿罗汉,他有他的现法乐住。任何病苦,任何什么苦呢,他不去执著了,他没有所谓很苦的感受。他都在舍受中。所以,阿罗汉在嘴巴里,即道理上讲苦、空、无常、无我,他并不是感受到:唉呀!很苦啊!很苦啊!他没有了。

  这是大乘的一些部派那样分别说。把这个无我,分成人无我,跟法无我。一个人,他如果执著外境的话,他必然有执著内心。那么,阿罗汉他见到这个人无我,人无我是指什么呢?就是五蕴身心嘛。这五蕴身心没有自体,但阿罗汉也应说外面的物质也没有自体,他必然看到这些是没有自体。但是,对于这个佛法分别这个人无我、法无我的分别,这是后来的大乘进一步的分别。

  其实,是同一件事情。如果你看到法没有自性,就是人无我。也就是法无我了。捏盘呢,是他的因果尽了,他就去入捏盘了。佛在世,他也显现给你看,他进入捏盘。

  哦,你的这个讲法呢,我要先解说关于这个对罗汉的观点。在大乘里面,有些部派,有这样的说法,大乘的这样的说法。他说:阿罗汉还没有了结。那么,这个说法呢,是在小乘里面没有这样说。而在大乘里面有一些部派这样说。

  那么,什么叫做“半路”?他的意思是说:一切众生最终要成佛!他用这

  样来说,阿罗汉还没成佛,只走到半路。

  那么,成佛是指什么东西?

  一个,是在佛果上,他要完成佛果所要具足的那些因缘现象。那另外一个呢,就是他的智慧,要达到佛的那样的智慧。嗯,这两件事情他要完成才称为佛嘛!

  但是,在解脱生死,是不需要这两件事情。所以,阿罗汉是解脱生死了。解脱生死了,他再也不执取生死了。那么,你说他怎么样呢?他死后不再执取生死,就叫做捏盘。

  就是说,在一些大乘的论典,他们说;阿罗汉是自取捏盘。但是,阿罗汉是不执取生死。为什么呢?他知道生死不是实在的。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我。他先觉的条件他知道无我,对不对?既然无我,谁在生死?如果一个阿罗汉真正知道无我,那么,谁在生死?没有人生死,他如果知道无我的话,谁入捏盘。因果缘尽了嘛!

  但是,有一类修证的人,他在死的时候才证得,这些可能会执著捏盘。

  就是说对于这个阿罗汉的解释,本来在小乘部派里面,就有很多种说法了。那么,到了大乘呢,更进一步以这个人无我,法无我来分别,更进一步说,一切众生要成佛。这个呢,我不同意“一切众生要成佛。”

  问:……?

  答:呵呵,起先我要说,这个经典是佛依不同众生的需要而说的,那么,佛在讲《法华经》,有《法华经》的对象;在讲其他经,有其他经的对象。那如果你问我:“一切众生最终是否都要成佛?”我同意一切众生本来跟佛没有差别。而所谓的成佛果呢,就不一定是需要的。地藏菩萨就不成佛的啦!为什么

  每个都要结束?那地藏菩萨都可以,阿罗汉为什么不可以呢?所以,不见得一切众生都要成佛。

  成佛是,一个是因缘的现象;一个是智慧达到最圆满,一切智,一切皆知。

  但是,以阿罗汉的要求:烦恼的解脱,他的确是完成了。而至于说成佛不成佛,在他来说,这不重要了。

  那相反来看,我来问你了:地藏菩萨到底成不成佛?呵呵……不曾听说,他被授记什么时候成佛,他可以呢,当然别人也可以。

  其实,在有一些大乘的经典里面说,有一些菩萨是不成佛的。这类菩萨,有个名称————叫一阐提菩萨,他们是不成佛的。

  还有问题吗?没有了,我们今晚到此为止。

  大家向佛问讯,三问讯!

  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放掌!

  我们现在来看《六十颂如理颂》的第六十个颂:

  ——第60颂——

  “此善法甘露,从大悲所生,依如来言宣,无分限分别。”

  这个就是说,前面那些颂就是善法的甘露,是由佛的大悲心所生出来。那么,我——,就指龙树菩萨,依佛的言教而宣说,没有不分别为谁,也不是为了什么特别的原因。

  那么,上那些论师写颂的时候,一般在这里,他们经常都会这样讲。就是说,写这部论是因为佛那样讲,他也照佛那样讲而讲,并不是为了跟人家争论。他都会这样说的。

  接下来,就是总结。在这个总结里面,他说:

  “此中如是离可说,随智者见即成就。智者随观随顺门,如是皆从大慧转。”

  意思是说,以上所说的法,他说“离可说”,是离言说这缘法。就是说,本来没办法用语言来所表示的,那么,但是,随着这些智者的见解到这些颂文,离言离理的观察就能够成就。如法如理的观察。

  就是说,你听了这六十颂,你就要远离道理,远离语言的来去观察六十颂的内容。然后,随着观察而入随顺法性之门。

  一般说上,所谓的修观,我们都说随着那个法的道理,他的真实性。随着他的真实性,一直观、观、观……这样观进去,所以他说随顺门,就是随顺法性之门,这样观察进去。

  “如是皆从大慧转”就是说你观察的这些呢,着在这个转变,都是从大很

  的智慧里面才能够转出来的。不是一般的,小小的智慧。

  “一切法中真实性,智者随运如理观。所相如运信得主,拔彼众生离诸苦。”

  这个“一切法中真实性”,就是万法的真实的性质是什么呢?他说,你要去观察。他说:有智慧的人,个随所应。就是说,会随他所应的机缘,。就是说,看他是什么机缘,他就而采用相应什么机缘的方式来观察。

  那么,机缘有三乘。所以,随入机缘,进入他所得的理,如理而观。就是说,他从他那个部派,那个机缘里面所学到的佛法道理,这样一直观进去。而观这个呢,最后就可他要观察到他的法的真实性。

  “所相犹是信得主。”那么,这一切都是来自能够建立威信的佛陀的一切善巧言教。威信,就是从佛的智慧那边来,才能够建立起来这个威信。

  “拔彼众生离诸苦,”就是说佛呢,教导这些观察最后,他以三乘的教法,度众生离苦海。那佛度众生离苦海是随因缘度的,不是他想要,就要的。所以,我后面说:“唯有洋上才能度”。

  “此义甚深复广大,我为胜利故赞说。如大智言今已宣,自他痴暗皆能破。”

  “此义甚深复广大”就是说,这个六十颂里面讲的——性空的道理,他说是很深的道理,而且,这个所讲的道理包括很广很广,所以他说此文义甚深广大、难解。

  “我为胜利故赞说,”那就是我为了殊胜的利益而赞叹,而说出来。

  “如大智言今已宣,自他痴暗皆能破。”就是说呢,就犹如佛一样。佛说:我今天开始,我能够自度度他,能够度度一切痴暗,一切烦恼,我都能够破。然后,就龙树菩萨学佛的讲那句话,就犹如佛那样,他说:他讲的这些甚深的道理,能够自度度他。

  “破彼痴暗烦恼已,如如所作离魔障。由是能开善趣门,诸解脱事而何失?”

  这是说,当一个人了解这个性空的甚深意义之后,他就破了烦恼心,然那么,过后他的心不再痴迷了,他就知道原来所作的一切,本来是如如不动,本来是寂静的。就是说,诸法本来是寂静的,。本性呢,就离魔障的,一切法本来没有所谓魔障可得的,所以他说:“如汝所作离魔障。犹是能开善趣门。”因为他有这样的觉悟以后,从此开始,他一切所行的他都知道是善法,非常微妙的善法,就是离开善恶是非的善法。“诸解脱事而何失?”这个时候,他就了解生死不可得,那就知道:这个解脱这件事情,从来没有失去。意思就说呢,即从来没有所谓的不解脱的意思。为什么?因为法本来就没有我。没有我本来就解脱嘛。我们因为执著有我,所以说我没解脱。本来就是没有的,但是,我们认为:我有烦恼,我要解脱。

  “持净戒者得生天,此即决定真实句。设破戒者住正心,虽坏戒而不坏见。”

  这里说呢,他说持戒的人升天,是绝对真实的话。那么,他之所以要讲这个,是因为这样:就是说,一个人他觉悟了,这个空性的真理,那么,但他要还是很清楚:的。这个业性虽然空,而因果依然的显现,显现还是空的。这个是真实地在那边变化着中。

  这个真实是指什么?就是不论你是曾经造过恶没有,都不会影响到升天这回事。他用这句话来比喻什么?比喻下一句话:就是破戒也能够住真心。他说:“设破戒者住正心,虽坏戒而不坏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破了戒而能够住正知心,就是所谓空的正见的自在,。这个正心自在。那么,他虽然破了戒,但是没有破见,在这里,我写这个评语说:“罪从心起,还要从心灭。”就是

  说,破了戒,他还再住回真心,那这样,这个证空的人呢,他依然正信业力因果。那么,后面我说:心清净并没有破坏恶业的生起。就是说,就算一个人他是阿罗汉,他的恶的业的因缘也会出现的,不要以为没有。就是说,不要以为?哦,我清净了了,什么恶业都不现前了。绝对不是这样子!就是说,当一个人他破了戒,他有这个正见,业力因果呢,发生在身上,他已经不迷惑了。他不会是说:哦,恶业没有了。那为什么他要讲这句话?我们看下去:

  “种子生长非无义,见义利故广施作,不以大悲为正因,智者何能生法欲?”

  就是说,他说“种子生长非无义?”,就是说,这个业力的种子,不去造业的种子,它会生长变成。并不是没有。就是说一个人他证空之后,并不是说业力,种子,果报什么都消灭掉,绝对不是!

  所以,证空并没有灭这个业。所以,善恶业,种子,照样依然地生长,但是,这个就已经他知道一切都是幻化不实的,了。又但是因为他知道性空,所以,他就不住捏盘,而见到业缘的利益,这个即种子生长的种种利益,可以利益众生。因此所以,他就广大地修善业。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他下一句说:

  如果不是因为有这个大悲心推动,为了成佛的正因,那么,已经证空的智者,哪里还会生起要去觉悟圆满的希望心呢?就是说,因为这个大悲心推动使他朝向成佛。但是,当一个人证悟空性的时候,他并没有成佛。还没有成佛,是否他还会继续去做呢?他已经没有心要做了,就而是因为有这个大悲心的那个因,就是过去有那个因,所以,他那个因一直在推动,最后朝向圆满的觉悟。意思是说,一个人在修道的过程里面,他有发种种的愿,发种种菩提心,生起大悲心,当他在证悟空性之后,他再也不会有这个愿望了,要怎么样怎么样了,

  都是过去的那个大悲心的业,那些力量在推动着,他的心就随着因缘去度化众生。

  到这里,呢,这个六十颂的解释就到此结束了。

  还有另外一张呢?今天是两张哦。哦,背后。OK!那这个六十颂讲到这里,这里我把就它每一颂的重点列出来,大家往下看。因为它的颂文本身是比较文言文。那么,我们就看每一个颂:

  第一个颂的重点呢,他说:

  “诸法是离缘生,所作如是离”

  啊,你们有带那个颂文来吗?很多人都没带哦,听经都懒惰!就是这个《六十颂》,每一个颂他要说的内容,我把他列出来。第一个:就是开头的,是0。那个不算在里面哦。

  就是说,他在说诸法本身就离缘生的这些现象,甚至所作,所作是我们做的一切行为,一切业,也是这样的离哦,离这个缘生的法相。

  第二个,真正第一颂,他说呢:

  “以无依心离边见,知缘生外境有非实有”

  以这个无依的心,离开边见,然后知道缘生的外境,并非是真实的有。就是说有无边见。那心不依任何一个法。这样地去观察,就知道外境没有实有的。

  第二个颂是外人说的,

  “外人立无自性不如理”

  就是说外人说:没有自性不合理。这是的。

  第三个颂呢,也是外人说的。

  “外人立无自性如何有解脱”

  他说:这个没有自性的话,哪里还有解脱这回事?这是外人的道理。那么,

  第四个颂:

  “如理者离有无而解说法的存在现象”

  是说所谓的如理不如理,他说如理者,是离有无而解说法的存在的现象。并不是在有无里面执取有无,而解释法的存在。

  第五个颂:

  “涅槃.与生死不二”

  是讲涅槃跟生死,他的本性没有差别。那么,

  第六个颂,

  “了知生死本空即了知涅槃本空”

  居然是说,如果知道生死,就知道捏盘了。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什么?知道生死本来就是空的,那涅槃也是性空的,没有差别的。

  第七颂个呢:

  “证灭时知生、存在及分别,皆无实法”

  就是当一个人他证“灭”的时候,即就是说他在证涅槃的时候就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就是统统都不实在的!

  那第八个颂:

  “涅槃不曾灭任何法”

  就是涅槃呢,不曾呢,灭掉任何一个法。并不是把某一些法灭了,才证涅槃。所以说涅槃不曾灭任何一个法。而涅槃,你们看见那个颂文了哦!

  第九颂个呢,

  “了知灭性不灭,即得解脱,非蕴灭,是染灭无所灭”

  是讲什么?就是说当一个人呢,他了知这个灭性,灭性不曾灭。他本来性空,没有生没有灭。就“灭”这件事情,没有所谓灭可得!那么,如果一个人知这个灭性,他就能够得到解脱了!那么,解脱并不是五阴灭掉。是什么呢?是染灭。[错了个,打错字了]无所灭,不是无所灭。有无的无。这个染灭,就是说以,这个烦恼它,不生起来,那么,看到烦恼不生起来,是他的这个智慧看到烦恼不生,不只看到烦恼不生,是一切法都没有所谓生灭可得!所以说呢,染灭无所灭。就是说。即烦恼灭是无所灭。因为什么?灭性本来不灭哦!

  啊,我看这样讲很快!

  第九个颂,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当我在讲解这个六十颂的时候呢,很多是我对他的颂文的解释。现在这里,是它的纲要,我不要插任何话进去。我照里面的内容写出来,比方说,这第九颂,刚好我说:染灭无所灭,这个染灭无所灭,无所灭不是我增加的,因为他说,不但说染灭所灭,诸因本来就不灭!为什么我要列出来?因为,这里面的这些,我们在说它的理嘛,它的如理哦,这六十个如理,你看如理不如理啊!如理以后呢,我们要讨论了。因为这里面的道理,跟很多,一般人学的佛法道理,非常矛盾的。如果你不了解,你会看成,简直是颠倒啊!所以说,初学的人不许看!

  好,我们看第十个颂:

  第十个颂,

  “法的生灭俱不可得,智者知从无明而有缘生法”

  是说呢,法的生跟灭都不可得。那么,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这个法的生跟

  灭,是因为无明而有这个缘生法。如果无明不再出现的话,那么这个缘生法也不可得。所以说呢,当一个人他知道的话,法的生灭都不可得。是因为他知道是因为,所谓大家认为的生灭,是因为他的无明告诉他的。

  再来,第11颂:

  “见法本寂静,业亦然,此智最胜无边”

  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见到一切法本来寂静,就是本来就是捏盘的意思。那么业呢,也是这样。业,就是所作,并不是在“有无”里面,就是说,第一个颂要我们离开的这个什么?他说有无边见。

  业,就是所作。所作呢,就是叫业,那么这个智慧呢,最殊胜,最无边!

  再来看第12个颂:

  “缘生无自性是可见,非以缘生分别见”

  这个缘生法无自性,并不是离开语言而不可知,而是可以知,可以见的。但是,并不是语言生的分别来见。就是说,这个缘生无自性,不能用六根现在得来的知识,来去分别它。就是说,六根知识跟你讲:有啊,实在的啊。那么,你要看清楚!不要以缘生的这个分别,来去找寻这个无自性。

  第13个颂:

  “外人立佛说实有烦恼生死因果解脱”

  就是外人说:佛说实在有这个烦恼,实在有生死,实在有因果,实在有解脱,这是外人,是指中观以外的人。并不是指佛教以外的人。在佛教以内,中观以外的人,叫外人。那么,

  第14个颂:

  “因果前后是依缘生分别而假名安立”

  因果前后,是因为依缘生分别,而假名安立的。——这是第14颂要说的。都是从这个因缘,假名安立。凡是所谓安立,就是因为名称而立的,所以说假名安立。

  第15个颂:

  “前后时是世幻所见,三心三时皆不实”

  前后时,是世间幻化所见的,并不是真实的;然后,后面那句话,我说:三时皆不实在。不但三时,三心也不实在。那么,很多人看过《金刚经》,他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未来心不可得。都是说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不可得。但是,他的心中都有认为过去未来现在的心,他说不可得。不但是心不可得,时间也不可得。这一点要弄清楚,没有所谓过去现在未来时。不只是三心不可得而已。

  那么,

  第16颂:

  “幻本无生,不可执取为实”

  幻本无生,一切幻化中本来没有一个法生起来。那么,不要去执取有实在的东西,在里面生出来。

  第17颂:

  “愚执有前后法,智观有无如幻影像”

  愚者执有前后的法。这个前后法,就是指因果前后。那么,智者观有无,犹如影像一样。那关于这个前后法,等下我们有时间再来讨论。就是因果前后到底怎么回事。

  第18个颂:

  “此是生非灭,是概念分别,缘生轮转无无一实法显现”

  如果一个人说:这个是生,不是灭。他就生起概念的分别了。所以,我说:此是生非灭是概念的分别。但是呢,缘生轮转无一实在的法显现。[为什么两个无?呵呵……多了一个字,我这是在我的人来15分钟前才印出来的没有校对好。]就是这个……这第18颂,它要告诉我们:我们认为这个缘生里面,有所谓生,所谓灭,知道吗?我们认为:这个是生,这个是灭。这个不是生,这个不是灭!意思是说,当你说生的时候,你说它不是灭。你说这个灭的时候,你说它不是生了。这种种,都是缘生法里面给我们得到的概念现象。所以说这是概念的分别。但是,缘生的轮转,本身没有一个实在的法。

  第19颂:

  “已生未生皆自性无生,生名何来”

  已生、未生,皆自性无生。生,这个名从哪里来?就是说,已生本身没有所谓生;未生本身也没有生。为什么把它安一个在那边?生名不可得!

  再看20颂:

  “烦恼因灭尽则法灭尽是邪说,法自性无尽,尽是假名是见”

  如果说烦恼的因灭尽,那么,法就灭尽了。这是邪说!很多人学佛都犯上这个毛病。就是说,以为呢我烦恼如果灭除的话呢,我的一切呢就结束了。这是错误的!你的烦恼灭了,你的一切继续!没有所谓结束。法自性无尽,为什么?因为法的自性本身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尽是假名是这样。所以呢,很多人他修行修到烦恼结束了,我的生命到此不再轮转。轮转结束了!这些都是尽。

  本来没有一个我,哪里有我结束轮回呢!没有这回事。所以这个要弄清楚。

  第21颂:

  “法本无生灭可得,是随事随义现”

  法,本无生灭可得。他这就是解释前一个。他就说法呢,本来就没有生灭可得。是“随事随义现”。“随事随义”,我前面解释过了。事,就显现前显出的境界;义呢,就是还没出现的呢,你说出道理来解释说它有。所以说是这个“随事随义”。而这里,你们看那个我给你们的第三张,21颂的第四行:第四行那个我写:所谓的这个义理是指什么?指法界不显的业。但是法界不显的业,我不写未显的业,你们要弄清楚!可能你们没有注意我为什么用这个字。就是说,现前的心境观察,就是所谓的事,那义理呢,如果我写呢,法是未显的业,就会造成了你们认为是未来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哦,你现在眼前看到的东西,你认为是现在的话,那么,你没有看到的那些东西也是在现在,听懂吗?如果就是你认为你看到的也是现在,那你还没看到的,也是在现在发生中。所以我说不显。不是未显,这点要弄清楚!

  我们看第22颂:

  “知生、灭、无常,便不求法的根和自性”

  知道生是什么回事,灭是什么回事。无常是什么回事的话,这个人就不求法的自性了。那么,

  第23颂:

  “缘生虽生即灭”

  他说,缘生虽生”,生,就是当时就灭,生就是灭,当时就在灭。

  第24颂:

  “不了自心则执取有、无、人、我等颠倒”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这个自心,他就会执取有,执取无,执取人,执取我,等等颠倒。那下一个颂呢,

  第25颂:

  “法的苦空无常无我,不依有无见得,是离法相见”

  这个法的,这个苦、空、无常、无我,并不是依有无来建的,是离这个法相而建立。就是说呢,我们每次说苦啊、空啊,无常啊,无我啊。我们是用有无来说。我们都是用这些来看!实际上呢,他说你要观察这个有无,并不实在的。因为有无不实在呢,没有主人,所以说是苦空无常,无我。并不是真的有无在那边逼迫着我呢,苦空,无常,无我,本来也没有被逼迫。

  第26颂:

  “法、心无住无境界无根本可得,从无明业种所生,无初中后”

  这个是指什么呢?指这个心跟这个法本来就没有住,没有留住,也没有境界,没有根本可以得到。那如果你看到有这些东西,是因为从无明的业种生,这个无明业种他生,他认为有,本来是没有可得的。在你所看到的这些境界里面呢,他进一步说,没有初、中、后,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意思。

  (师父,第27颂呢?您忘记说了吧?呵呵。原文是:“世间恶法皆依根尘识而显现之幻化相”)

  28颂呢,这个没什么道理在里面,我就不写了。

  他是说梵王说呢,我是世间的开始。但佛没有那么说。佛是正说那个法界的法,所以这个并不是一个如理不如理的道理。如果要说呢,就是说呢,梵王

  不如理了。

  第29颂:

  “智者依众生的爱执而平等说法”

  智者,依众生的爱执而平等说法。意思是说,随着众生所执著的那些境界,他认为怎么样怎么样,如何如何,那么,只有智慧的人他就随着他所执取的境界里面,来跟他说这个法呢,怎么样出离。而这样的说呢,他没有所谓高低等等,他是随着众生的因缘而说,在这里头,没有所谓的不平等这件事情。

  30颂:

  “先说法依缘有,次说实在是苦空无常无我,后离所求”

  30颂是告诉我们:一个人跟家与人说法要注意到这一点,就是,先跟他说呢,一切法是依因缘而有,然后,再跟他说,这依因缘而有的法,它的实在性是什么?是苦、空、无常、无我,再那么,进一步呢,叫他远离他所追求的这种种道理。就是他追求的道理,追求捏盘。追求出离等等,这些都要远离。

  第31颂:

  “不识佛法在于离,便闻法执法、破法”

  说什么呢?说一个人呢,如果他不知道佛法的重点在于这个“离”,在于这个“出离”,那么,他就听了佛法就执著佛法,然后又破坏佛法。以前我解释过了。就是说你听了佛法,你不知道我的心要跳离开这一点,而反而在里面听了,执在里面,那就拿里面,自己打自己。

  第32颂:

  “佛方便说业的实相,了知性空时知业无生”

  佛讲这个“业”的实相,也是一种方便。对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他这样子说。但是,如果一个人觉悟性空的时候,他知道业呢,本来就没有生。

  第33呢,

  “佛方便说蕴界入,四大及识,愚者执实”

  佛也是方便说什么呢?蕴、界、入、四大及十方有识,心识,那么,愚痴者呢,就认为这是真实的。

  第34颂:

  “智者证悟时无妄无分别”

  智者证悟的时候,了知蕴处界等呢,第33颂所讲的东西都是无妄无分别。

  第35颂:

  “若知万法与觉性不二,即是涅槃”.

  如果知道万法跟觉性不二,即是捏盘。在这里呢,我用这个“觉性”这个字。我们看35颂来回,我们看那个颂文:

  他说“此一若如实,佛说为涅槃。此最胜无妄,无智即分别。”

  这个“最胜无妄”就是一种个觉悟。觉悟到呢,最殊胜无妄的。所以呢,我说当你觉悟到万法跟你这个觉悟的心,这个觉性啊,没有差别,这就是涅槃。他的颂文里面没有指出来,其实是有的。

  看36颂:

  “若心分别万法即乱,心离相即无生”

  如果心分别万法,心就会乱;如果心远离这个法相,就知道一切无生。这是36颂要说的。

  37颂:

  “外人问:无分别如何知无生”

  外人说的是:他说你说无生,那么,没有分别,怎么知道无生?

  38颂:

  “无无明可灭,生灭名乖违”

  就说呢是说并没有无明可灭,生跟灭的这个……这两句话,这两个定义,两个内容它名字跟它生灭本身矛盾!他讲这句话,主要是因为要讲,要答37颂。因为生灭矛盾,所以无生。

  39颂:

  “依缘说法有生有因果,离缘无法可得”

  是说呢,这个依因缘说法,有这个生,有因果,如果离了这个因缘呢,就没有法可以得到。就是说,所谓说这个法的因果是依因缘而来说。那么,如果离开了这个因缘,就没有一个法可以得到。

  第40颂:

  “法的生及留住不成”

  进一步说,法的生,跟留住,不能成立。因为前面说,都是因缘嘛!在这因缘里面:生、住、灭都不成立的!然后,

  第41颂,

  “菩提无实法可取证”

  他用第40颂来说41颂,他说:菩提没有实在的法可以取证。

  42颂:

  “无智者执有实法,执亦非实”

  没有智慧的人,他执著有实在的法。但是,龙树菩萨他进一步说,这个执

  著本身也不是实在的。其实这就是说,一个人他迷的时候人,他生起种种执著的心,其实那个执著的心本身也不实在。他认为我是迷的,这句话也是不实在的。

  43颂:

  “法本无生无我,常无常是妄见”

  就是法呢,本来也没有生,本来也没有我。在那这个无生无我无自性里面,如你还认为有常跟无常呢,就是妄见!为什么呢?是因为由心生起种种的见。然后,

  44颂:

  “若心起异见,彼非此,即建立即过失”

  44颂呢,如果你说,你心起种种意见,就是见到种种法的差别,就是“此非彼,彼非此。”这个呢,就是在建立这个法,同时也就生起了过失。那倒回来,

  45呢,

  “若心起一见,则心法一如,亦是见”

  如果你心生起一个见,那么这心法一如,这也是见。就是说,你在45颂那边,你认为有差别,这是什么来的?这是呢,这是“见”来的!但是,如果你认为是同一个,也是见。他不是一,也不是多。

  我们看46颂:

  “烦恼生见执、安立、争论,于无实无虚离有无之法执实”

  就是如果烦恼生见执,就是生起这个见的执著,他就会有这个安立。安立

  种种道理,种种法,然后就会有争论。那对于这个没有实在……[唉呀?又打错字了!]以没有实在,没有假的里面,那么,本来是离有无的法,执著实在。[这句话我没有放标点符号,应该是以无是无虚,顿号,离有无之法之识。]呢,那个人由此会争论,因为他认为有真的,有假的,有实在,有虚的,有存在、有不存在的,这样呢,他才有的争论。

  第47颂:

  “见故生烦恼,了知法离有无性,则染尽”

  他说:因为见,所以生起了烦恼。那如果知道这个法本身就离“有无”性,那么,他就知道这个染就尽了。这个染尽了,这个烦恼,这个见,跟贪嗔痴呢,就不生起来!那么因此,这个不生,就跟第9颂一样!这个染灭,是无所灭。再来看:

  第48颂:

  “法的无常是缘生显现,缘生即无生”

  法的无常,是缘生的显现。缘生就是无生。那他本来的颂文说:缘生无生是最上实语。缘生就是无生。

  那么,49颂说:

  “邪智非实执实,对他争论,对自颠倒”

  邪智,对那么,不是实在的,执为实在。对他人呢,生起争论,对自己呢,起种种颠倒。

  第50颂:

  “自他道理不可立,不可依故”

  自己的道理,他人的道理都不成立。因为不可依靠。

  51颂:

  “心若无寂动相,即无所依”

  如果心没有激动相,就无所依。什么是激动呢?就呢是说,捏盘跟生死的相。就无所依。

  52颂:

  “烦恼覆盖,不见诸心”

  是说,由于这个烦恼在覆盖着,所以说,不能见到我们诸心的幻化。那么下一句

  53颂:

  “于影像妄生实想,慧为痴所网”

  就讲这,他说,对这个幻化影像,妄生实在的想,所以,智慧被烦恼所网。

  所以,52、53颂,都是同一件事情。第52颂的,这诸心,包括善心,恶心,愚痴的心,智慧的心。,统统都是我。

  第54颂:

  “法性空如影像,智者不生境界想”

  是说:这个法性空有如影像。在这里说,我说这个法性空如影像,智者不生境界想!就是说,一切法他就是好象影像一样,不是有实在的东西在里面。那么,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一个人,他证悟空的时候,他是什么都没有了。并不是的!他证悟空,是一切影像都现显前,但他不生起任何境界的想!

  第55颂:

  “离贪是小圣,最上智了知自性空”

  离贪是小乘,[小乘SHENG,不是小乘CHENG]。就是初果、二果、三果的人,

  他在离贪;那么,第四果以上的人,他说:最上智了知自性空!因为小乘本身是指一果、二果、三果。

  第56颂:

  “著善离贪是求幻人修道之颠倒”

  他说著善离贪,是要求一个幻化的人去修道,是一个颠倒。就是说,我们以现在就这个身心我们认为呢,我要去行善,我要远离贪。其实他说,我们这个身心,本身就是一个幻化的人,你竟然要叫这个幻化的人去修道,那他说是颠倒。

  57颂:

  “烦恼不可得,性光破邪智”

  为什么要那样说呢?他说呢,56颂的那个东西,他说呢,因为烦恼本来不可得!“性光破邪智”,这里原来我写:是心性智慧光,后来我不放这个智。因为放这个智呢,你们不会记得这个性光破邪智。就是说,由我们心性智慧的本来之光明,那么,这个邪的智慧就不生起来了!你看颂文,我解释的。

  第58颂:

  “智慧离染本净,亦无净可依”

  这个智慧呢,接下来他就说,这个智慧本来就远离这个烦恼的污染,本来是清净的。他更进一步说,这个“净”,也没有净可依。也就是说,这个智慧的净,不是后来去净化,而是没有净可依,叫净。

  第59颂:

  “烦恼自性空,心无动乱即渡生死海”

  是说烦恼的自性是空的,如果你心没有动乱的话,就渡生死海了。

  第60颂:

  “以上所说是平等说佛法”

  是说,以上是平等说。

  那呢,这样的下面是60颂里面,几个很重要的认识,是我们要了知的。有他讲了很多很多,最主要这几个:

  第一个是:“缘生法无自性,离有无相”

  第二:然后呢,“生灭是假相,法本寂灭”

  我们见到的生灭是假相,法把本来是寂静捏盘的。,再寂灭。

  第三:再来呢,“无明生死不可灭尽,缘生不实之法故”

  这个无明的生死是不可灭尽。为什么?因为尽不可得!

  第四:另外呢,他说,“常无常、生死涅.是妄见,法本无此相”

  缘生不实在的法,这个无明生死本身是缘生不实在的法,怎么去灭它?

  而常跟无常,生死跟捏盘,是我们的妄见。法本来没有这些相貌,是我们分别心生起的。

  第五:然后,“根尘识之分别即是缘生幻象不实”

  根尘识的分别,就是缘生幻相本身不实在。

  第六:那呢,佛法依众生的根性而建立的,是方便说。

  “佛法依众生根性而建立,是方便说”

  佛法呢,说也说不清!佛说有犹如“标月指”,指着月亮的手指头。讲来讲去是手指头。

  第七:“建立道理,是非实执实,是颠倒,是争论”

  那么,如果一个人他建立道理,这是把个人产生了不实在的执著为实在,就是颠倒,由此他就产生争论!

  第八:“生死涅槃不二,菩提无法可证可得”

  生死跟捏盘不二,也是龙树菩萨要强调的!应该呢,菩提呢,也没有法可证,可得!

  第九:那后一个,“佛法道理在于离法见,在于心无依”

  佛法的道理是要远离这个法的见。另外一个,是要心无所依。

  第十:就是第零个颂说的。然后,“无妄无分别即是真如、法性、觉性、心性”

  无妄无分别,就是真如法性,觉性,心性。

  第十一:“智慧是主是光明,烦恼是客是云雾遮智慧”

  那么,这个呢,在……在第几个颂,等下我们再查,那智慧是主,是光明,这是第最后的57颂说的,他说智慧是光明。那么,烦恼是遮盖智慧,所以呢,他说烦恼是有如云雾遮盖智慧。那智慧是主,烦恼是客,这个是很多部派佛教都里面也这样说。就是说呢,烦恼是后来加下去的事情。

  第十二:“空即是色,空不灭万象,空不离心智。”

  那下面呢,我们学会了龙树菩萨讲的这个,一切法本性是空的,我们要记得有时候学会倒回来看,空,就是色;空,就含有万象,没有没有万象。空,也没有离开心和智慧!不要以为说,空呢,是什么都破到完,破到没有!空呢,这些都在。那么,

  第十三:“心佛众生,皆是法性觉性不二显现”

  心,跟佛,跟众生,都是法性跟觉性,不二的显现!就是说,如果你认为觉悟到是空的话,那么,心跟佛,跟众生是没有差别的!

  最后,我举这个《楞伽经》的一个颂文来,他说:

  “佛不入不灭,涅槃亦不住,

  离觉所觉法,有无二俱离。

  若如是观佛,寂静离生灭,

  彼人今后世,离垢无染取。”

  关于这个经的颂文,他说:如果一个人他觉悟到这个法,他本来寂静,没有生灭,那么,这个人呢,从此以后他就“离垢无染取”。那这个今世后世“离垢无染取,”他既然说,还讲!如果你以这个小乘佛法讲的里面,他说这句话矛盾!为什么?他说,你已经离垢无染取,怎么还有后事?!这个需要弄清楚。今世,后世不可得,不要以为后后有世!那么,当一个人他这样离垢无染取的时候,他知道今世、后世、前世都是幻化的,不实在的!那么,最后他得到成佛。

  关于这个对《六十颂如理论》的结论,这些……你们现在拿来看,哪一段还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关于这个中观的这些道理,初学的人是不适合听的!因为它的里面牵涉到很多佛法的基础的知识要先懂!然后,才去了解龙树菩萨怎么说别人的了解是错的。如果基本佛法你没有弄清楚,那龙树菩萨在指什么?你都不知道,那要了知重要的根本佛法就更不可能。所以,初学的人,不要让他看这个!

  当你们学完这个《六十颂》,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以前呢,很多问题都被龙树菩萨攻击了?有很多你认为是对的。这就是他所说的,闻法、知法、破法。每个人都有犯上这个毛病的!

  我们下一次开始讨论,唯有讨论才能够把错误抓出来!不然呢,你还是收住那些错误。

  问……?

  第九颂:“彼诸因不灭,染尽即捏盘。若了知灭性,彼即得解脱。”啊,怎么样?

  问:“……”?

  啊,了知灭性。啊?“……”一样啊!“……”没有没有,他现在在针对人家有灭这回事,来说这个灭。就是佛法里面的那些人,都认为五蕴……可以灭!这是不对的!因为灭本身,没有灭这回事。而是他说染,就是烦恼的污染没有了。所以,关于这一点呢,就是说,啊,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我们跟佛是没有差别的!我们不承认,是因为我们有另外一些心念,佛没有的那些心念,那些心念说我不是佛,我是凡夫,我有烦恼,我有生死,我有痛苦,哦,我要这个,我有要那个,是那些心念在说的。所以当那些心念呢,这个染尽,就捏盘了!而并不是你的身心,整个人的身心,五蕴,……来去达到捏盘。不是!没那回事!本来就没有我嘛。

  问:……?

  答:神经错乱的人,有认为境界是实在的,嘛!他还是在迷惑里面。嘛!为什么你会这样想法呢?哦,你认为那句话是神经错乱?呵呵……

  问:“……”?

  答:哦,对!哦,自大狂是我是佛。他认为有个我,他已经完蛋了嘛!

  问:“……”?

  答:主要是破教内的错误见解。“……”哦,如果佛教这样多的,不同宗派都有这样多的错误见解,怎么知道中观本身不是错误?因中观跟你说呢,就要你远离这些种种的见解。那么,如果你远离了这些见解呢,你就放下了那些种种的见,前面有说这个重点在出离。嘛!(你们看我给你们最后那张的最后,倒数经页上去,一、二、三、四、五,“佛法的道理呢,在于离这个法的见,”在于心无依。“那龙树菩萨写这个《如理论》,就是要我们远离这些见!我们的心不要去依靠任何一个法!那如果你学中观,又去找要依靠呢,那是你就失去了龙树菩萨的本意!

  你看看这六十颂,哪一个有是出问题的嘛。你就自己检讨嘛!一切都是我们的心的显现嘛。如果你不同意这句话,我就倒过来说;我说一切都是你的业告诉你的嘛。一样的道理!

  问:……?

  答:解释什么?哦,呵呵,时间!呀。好吧,现在有时间,呵呵。今晚就答应解释!但是呢,这个话题打开了,有更多问题!呵呵……

  起先我们要弄清楚这个……我们本身怎么得到时间。如果以外在的因素,我们是以什么?以地球的转动,太阳的周期,等等,来看这个时间,一年,一月,一日。那么,我们看世间的变化,它变化出现,又变化出周期,你才可能得到时间。如果那些变化没有周期的话,你时间得不到。这个,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子?就是说,如果一个东西生了,就灭了,它没有再生过,你不可能产生时间!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所谓的因果,就是因为你看到生了灭,灭了生,你

  才记得前面那个灭!知道吗?你才会产生: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那现在我们是说,先从我们对世间的看法。

  起先这个对外在境界,我们由有外在境界的而产生时间这个的概念。另外,我们本身的生理,他也有他的时间。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他的生物周,你们知道吗?都知道啊!就是说,我们如果坐飞机呢,跟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一样的方向的话,那么,你会发现你的生物周不能平衡了!那这些,呢,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生理的周期,在影响着。那么,我们怎么样从这些周期去得到时间?你们说,你从哪里得来的?啊,你发问,我就先问你了!你从你生理的变化,每个不同的众生是不一样的,你接受那?蚊子有它的时间,象有它的时间。大家生活在一起,它跟你的周期有差别的!所以呢,毕竟是你个人主观的资讯,不是大家客观一样!对不对?那么,你这个生理的时间,根据我们佛法开示说呢,如果你现在坐到天堂轮的话,那么,你在天里看我们人间不一样了!他有他的这个精神、生理构造,造成他有另外一个时间感受了!所以,从这一点我们知道:这个时间没有所谓的固定,这个你们接受吧?那没有固定,是不是有真的那回事?现在你接受没有固定了,但是,没有固定以后,真的有发生吗?你会说,没有怎么昨天到今天来?呵呵……那上次我举过一个例子,就是我们不知道一种现象,就是在你的业里面,有现先前显现的业,现前没显现的业。现前显现的业,你说是现在;现前还没显现的业,你不应该说没有,还没显现,是没有显现的业,因为我们说是还没显现,你说未来了啊。绝决对不是!是现前没有显现的业,你不说他是现在,也不说他是过去,而是未来。但是,一旦你对现在现前显现的业的下一个境界,你说那个是现在的未来。对吗?但是,他如果还没出现的那时候,他是不是你的业,还是你的业呀!所以,如果你认

  为现在是有的话,那么呢,你的一切业都是现在有。你同意吗?如果你不同意,你就犯上一个毛病,如果他现在还没有,等下他怎么生出来?听懂吗?就是说呢,等下你回家看看你妈妈,她现在如果不存在的话,你等下怎么看到她?!明白我这个比喻吗?也是能够业在变化过程里面,如果你认为现前,现在是有是存在,那么,一切没现显前的,也是有是存在。我是引你自己打自己哦。我并没有承认现前就是你所谓的这个叫做存在,那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我们叫做存在。所以呢,这个时间呢,是因为我们的心念造成的,我们有前全们念、后念了,乃至分辩,那一念,那一念一念,……我们说:哦,产生!去分别嘛,用我们的心念分别。那我们心念分别有一个毛病,如果我们看图象,你看那图象整个图象可以一下显现,但是我如果我想一句话,我不可能将一句话一下同时出现,对不对?是吧?啊。因此,如果呢我对东西的认识,我是用图象来认识我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但是,如果我用这个语言来去认识的话,我时间的问题就产生出来了!你们看到吗?就是说呢,我们的这个知觉里面,有一些能力可以用图象方式显现,这就是不必用意念来去知道,明白吗?但是,有些东西我们用这个意念的话,它就不需要意念来去知道。然后,我们人类这个意念是最主要的活动,在所有的动物里面,这个人类意识的活动最为强烈,是人类用把这种种心念当成是主要的活动,他就这个来去分辩这个世间,他就产生前后的概念出来了!就是说。如果你能够用图象出现的话,我能不能说把你的昨天的图象跟今天的图象合起来一起想?可以的,在梦中它就发生了。但是,如果你用这个思维,这个意念,一念接着一念,有就做不到。所以,在这个我们佛法里面有一句话:念念不相到道。前念不到道后念,后念不到道另外一个念。也因为这样子,在小乘部派里他说:后念以前念为根,那叫依根。为什么?因

  为他说前念必须灭了,后念才可以生。他讲这么一句话:前念必须灭了,后念才可以生。以中观来说,是错的!知道吗?那么,这样的一念接着一念,就很快地生灭了,我们就产生前后的看法了。这是我们产生时间的一个原因。那另外一个产生时间的原因呢,是我们去观察事情发生的过程,我们认为有前后。什么叫做“认为有前后”?我们举一个例子,嘛,OK!就举母亲生孩子吧。先有母亲后来孩子出世了,我们都有这样的看法。这一开始我们就错误了!怎么是先有母亲呢?孩子不在吗?那个孩子在,他是另外一个形象罢了。对不对?你同意吗?也就说呢,你就在这边拿前后来看了。OK,现在不要讲先有母亲,后有孩子。OK,我就说:哦,你先是小孩子,后来是大人。这没有犯过失吧?认为这句话没有错的举手!呵呵。认为错的举手!呵呵。先做小孩子,后来才做大人。对吧?这句就话就犯上了:先有生,后有灭。不可以先做大人,后做小孩吗?我现在40岁了,我如果再轮回,我又在堕落的话,我还会做回5岁的小孩子。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你以人生的一期生死来看他,就这怎么开始结束知道吗?然后,你确定,确实嘛,先是小孩,然后才是大人。然后,这个是你的前后观念的了。这只是限定在这一生而已,这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很多原因造成噢。还有另外一些原因呢,你以为前后这回事,你有很多东西造成的,不只是这一生而已。就不以这一生,他会认为:咦?那么什么次序呀?对呀,没错呀!那么,关于这个次序是我要说什么次序呢?就是说,好了,我们不要讲我从过去世,今世是大人,后世来做小孩;或先做小孩,后做因为先做大人,后做小孩,对不对?但是,必竟还是……这有前有后就叫次序。嘛!明白我在说什么吗?就是说,咦?你还会说:那不是必竟还是前后喽!那是什么原因?那么,这个我要把它扯到“龟毛兔角”的事情说了。就是说,你说龟

  呢,没有毛。为什么你说这句话?因为你认为有“乌龟”这回事,然后,你又认为有“毛”这回事。最然后,你把“乌龟”和“毛”拿在一起,研究研究一下,你说呢:乌龟没有毛。听懂我这句话吗?那么,你认为有现在这个广超师,有他还没出家前那个叫苏子光。然后,你拿苏子光和广超来比较,然后在比较里面你用什么?什么是毛呢?毛,就是你认为的时间前后。

  有些人可能不接受哟!呵呵……

  嗨!为什么我没有月亮?为什么你没有月亮?你说!那么,为什么你说广超师跟40年前苏子光有关系呢?就是你认为他们之间有因果了。明白了吗?你认为我前面的因,是什么什么什么,这最后呢,讲回来就是因果的看法了。在这因果里面,以佛法来说,你现前的境界呢,他说是如幻如化的,不管大小乘都这样说,而且他说这是你的业显现出来的。那么,既然是业显现出来。那么,你说呢,这40年前的那一个,跟40年后的这个有关系。那现在我也说,我就拿“廖火土”来说,现在这个我跟廖火土也有关系。你们接受吗?你们每一个人都和我有关系,你们接受了吗?那么,为什么你们不拿廖火土跟广超师来比较前后呢?咦?到底前面是廖火土呢,还是广超法师?这话又说回来了,刚才我讲龟毛兔角你们忘了啦?你先执著有乌龟这回事,你执著实在有角,有兔子这回事,也实在执著有毛这回事,实在执著有角这回事,你才可以拿它们来比较,对不对?如果乌龟这件事情不是实在的话,毛不是实在的话,龟有也没有毛这句话,有没有用处?没有用处。

  那么,这个世间呢,本身就是如此。我本身不是实在的,你也不是实在。如果是实在的,就不可以变!上次说过了。对不对?那在这句话里面,你认为有个个体,吗?我是我,廖火土是廖火土。其实,我跟廖火土之间的关系,跟

  多错综复杂,不只我们这个样,子,知道吗?你们也要包括在里面的,知道吗?如果漏了你们,我们俩之间因果也不能成立的,你们同意吗?可能有些人不接受哟!就是说。我们大家今天在这里,如果你要研究你跟你身旁的人什么关系,你不要忘记统统人都参与了,不只是你跟他而已。这个你们同意吗?因为他出现在你身边,你不能不理会别人也出现在你们的身边,统统不理,只讨论你们两个之间的事。不可能的!明白吗?哦,这句话你们有不同意吗?这里面很复杂,我主要讲讲这个时间。

  就是说,我去研究我跟廖火土的关系,我说呢,我就不能不去了解你们所有人现在在这里的关系!不能离开你前们!知道吗?这个,你们接受吧?那么,现在我们来看回这个时间。

  40岁以前的那个我,40岁以后现在的这个我,现在这个我不能摆脱40岁前那个我,你们说对不对?现在我说40岁以前那个我不能摆脱现在这个我,你们怎么想?……

  很多人不能接受哦,呵呵,那现在我问你们喽:工人你下一生要去投胎,假设我下一生投胎,廖火土是我的母亲,假设哦,那么,如果在征对下一生我会说,我下一生呢,廖火土做我的母亲,是这一生有关系。我可以这样说。现在我说回这一生,我们之所以现在有这些关系,因为我们在准备下一生我们做母子。同意吗?同意吗?也就是说呢,你认为还没发生的事情,没关系。这是你的错误。一切法都互相在关系中,如果它们有漏失的话,因果会漏了,就会产生漏网之鱼的因果了,知道吗?那么,现在我说,好了,现在我跟廖火土呢,摆脱不了我们的下一生!你们同意这句话吗?我们这一生说,是我们过去生的因缘受它的影响;同样的,那我们过去生的,也受我们现在的影响。你明天会

  去上班,是不是也受现在的影响。同意吗?呵呵,同意吧!呵呵,事实真的是如此啊!所以,你怎么去看前后?就是说,如果因影响果,我说果也影响因。但是,可能你们说不成立哦。那么,这个呢,我就举一个:可能你们有些人现在看过一些催眠的书,在催眠的一些例子里面,他说:一个人如果过去的一些因果,造成他今生一些心理的病和生理的病,他可以回到过去世去治疗,你们听说过吧?那他回去过去世治疗,治疗好了,他今生就好了。那么,在我们来开看,过去是独立的。当你这样看时,你说:咦?不是了!我们现在受过去影响,说我现在身心有病,你会接受了。接受说:哦,过去影响现在!那现在能不能影响过去呢?那个“治疗”,就在现在影响过去了。他就回到他的所谓过去世治好他今生的病。其实呢,他实在没有所谓过去现在、未来,都是那个心在作用。那个心里面,那个业习里面,我们现在的业习里面有些病,而就是我们的业里面在作用中,它在你的现前你感受到病,而你没看到其他的原因,不现前的原因,你把它叫过去,把它叫未来。然后,他就去不现前的因里面去治疗好它。就这么一回事而已。这个呢,是举一些你们感受到的,听到的,现在呢,如果要用龙树菩萨的讲法,是用你们的矛盾自己打自己,龙树菩萨都是专门用这样的方式。就是这个因果,以龙树菩萨来说呢,因果之间的关系是不能成立的!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的第一品,他就破这个因缘品。就是说,我们对的因缘概念里面有很多错误:认为实在的有个因,变到现在的果出来。——这是我们最大的毛病!因为这样子,我们就产生前后的概念。在这个颂文里面有的,看哦:就是第14颂开始:

  “诸法决定行,见有做有取。前后既云何,从缘所安立。

  云何前已生,彼后复别转,故前后边际,如是幻所见。”

  那么,在17颂又说:

  “前彼非后际,执见故不舍。”就是我们执著不舍。

  “智观性无实,犹如幻影像。”

  就是所以我们认为:真实有东西在那边生出来。现在有东西生出来是过去造成现在。这是我们的错误概念!

  那上次我说过,就是说,其实呢,你现前的你的一切,就是你的心,或者你的业显现出来,现在你看到是这个显现出来的,它现在还没显现的呢,它们依然在活动。它们依然在活动!所以呢,你们听清楚哦:我如果在十五岁的时候,我打死一条蛇,现在呢,53年,99年,46、47啦,我现在算46岁了。我五岁,五岁太小了,十岁嘛。十岁假设我打死一条蛇,现在我46岁,难道我打死那条蛇就此停顿了吗?没有停顿吧?那个因果要继续活动,知道吗?不能停的。只是没有在我现在现前罢了。对吗?啊那么,但它有可能它影响着我身上的某一个病,也有可能。很难说哦。有可能它现在对我这个身体没有影响,但是,它在活动中。那么,我问你:那个活动现在几岁了?你说!你们自己矛盾了。呵呵,你说它现在几岁?我现在47岁、46岁哦。说得出吗?你尽然说我从10岁(刚才讲10岁吗?)你尽然说我10岁变到现在,前进,前后前进到现在46岁,那么,我问你:当时10岁打死那条蛇,这个因果,这个业,是否现在是46岁?啊?没有嘛,他怎么算36岁呢?哦,它36岁。那么,对那条蛇公平吗?呵呵……那条蛇有它的时间喽!咦?这是因果现象嘛!不是对的,我10岁一直发展到现在46岁,你承认吗?这是你的时间嘛,对吗?你认为我在时间里面从10岁到现在46岁了嘛,对不对?但是实际上,我在10岁时,我身上的血肉,我身上的精神活动不是现在的哦,对不对?同意吗?你怎么说我现在是46岁呢!?呵呵……

  我们自己在矛盾,知道吗?这个呢,我现在再举一个例子,让你们去想一想吧:

  假设你们每个人都有宿命通,那么,你也有天眼通的,能够知道过去、未来,那么,现在呢,你查查一下,看看一下,假设你看见一百年前你是一条蛇,你们统统都是一条蛇,假设。然后,你再用你的天眼通看看一百年后,那条蛇的因果,成熟,那么,可能这因果呢,你一百年后你做一只猪。我说那条蛇的因果成熟了,它无论做什么业,就象它二百年后,它做一只猪。那么,现在你在中间,我问问你:蛇与猪干你什么事?!跟你什么关系?听懂我说什么吗?你说是不是那条蛇造了一个业,两百年后做猪,是它的业,对不对?!你今生没有做嘛,是吗?你今生做的是其他的业,别的业,可能是做别的面貌,明白我说什么吗?也就是说呢,那只蛇做的业,有它的业在发展中,你现在做的这个业,也有在你的发展中。那你发展到里过后面呢,跟那蛇的业配合呢,二百年后,你说“我”去让它变了,因为你用神通看见嘛,你说是我去了嘛。明白我说什么吗?你说我去那边了。那你们想想看:到底是谁做?

  那么,这个时间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难道以那条蛇来算吗?有两百岁了。那个业。还是以我们现在来算一百岁了。因为刚才大家46减10嘛。我说不能成立!你们好好回去想一想,那么,下个星期我们讨论讨论。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因为呢,在这里面,我们一直以为:是一个我,是一条直线在轮回,知道吗?时间是一条直线是错的。

  根本不是这样子!你看:以那条蛇来说,它有它的时间,以你来说,你有你的时间,对不对?越看越乱,呵呵……那么,可以说,时间是幻化,不真实。我们以为是真实在里面,那么这个呢,很难讲完。但是现在我要分配一下,因为我说要讨论嘛,不要离开我们的中观。在这个离开《六十颂》,我们下一个星

  期开始讨论。那讨论呢,这六十颂。你们回去先自己看,看完了,下个星期我们就以每10个人为一组,那么,当在讨论的时候,我就会提出一些看法,那我们就看看你们什么意见。

  那关于这个时间的问题,不是一下消化得了的,有现在都消化不了了呵呵,实际是很多矛盾的,知道吗?你们没有去, 好好想过去而已。那么,现在你们就好好想那条蛇和那只猪吧,下个星期我们来讨论,今晚到此为止,大家回向!

  我们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好,放掌!

  各位同学,我们这个《六十颂如理论》上个星期我已经把它解释完了。但是,解释是我个人讲的,那么,我要了解你们到底有没有错误的了解!那一回教,上一讲我有说要进行一次个讨论。那这个讨论我是这样做法,就是说,由我把几个问题提出来,然后你们里面分成四组,每一组里面又分正的,跟反的。什么叫正的,跟反的?所谓正的呢,就是他以说他认为,他要为这个中观的立场来解释,那么问题;那反的呢,就是整天跟他唱反调!弄他,把他的错误,缺点挖出来!那么,讨论后呢,可能你们之间,最后大家会得到一些结论。

  另外,大家要弄清楚,那这个讨论并不是要反对人,也不是要表示自己很厉害。就是说,大家在谈的过程里面,自然而然地会把自己对的见解提出来,错的也拿出来,知道吗?这样子就可以纠正。不然的话,我不可能一个人跟你们每个人去讨论,甚至我讲时也有错,你们也可以反对我的。公平的!就是说,讨论的时候,大家平等的!那么,在这个讨论里面,我们分成四组,我们这边人呢,分四组,再分正反两组就成八,八组之中再配成四,除八就剩下一束,

  那一束,就其中一跟五是一组,二跟六一组,三跟七一组,四跟八组零一组。,就四组。那以后呢,一跟五,就是反对派。明白这样做吗?就这样来讨论。就是在同一组里面,他的奇数是一个人,就跟奇数是五的人呢,其余的就跟他们唱反调!明白吗?要这样来讨论。为什么要唱反调?就是说我们整天想东西,都既能会想自己认为合理的道理,那现在要你们把那些不合理的也拿出来,拿来反对对方。这样大家才会你纠正,互相纠正错误!那这个我们另外,讨论不要花太多的时间,只是经常一个问题,讨论大概十到十五分钟,或者分钟一样,然后就大家合起来,看看有什么看法。那在我每次讨论之前,我会拿来些在中观里面经常要谈的一些问题,来跟大家谈谈!那谈了以后就开始讨论。

  上一讲我有提到:业跟因果的这个相续的一个奇怪的一个问题。因为他涉及到在谈这个“时间”。还记得我那个问题吗?

  就是两一百年前的我,跟一两百年以后的我,还记得吗?什么?哦,一百年,呵呵,我忘记了。就是一百年前的我,我说一百年前的我假设是一条蛇,一百年后的我假设是一头猪,是吗?那么,我要说的是,现在这个我叫广超,那现在我不用猪跟蛇来说,我用三个名称来说:现在的我呢,叫广超;一百年前的我是过去的广超,我就把他叫做“过超”。一百年后的我,是未来的,就叫“未超”;过超、广超、未超,三个人。我要说的是,假设有这么一件事情那个“未超”他之所以会出世,是因为他的一些引业,你们听过“引业”吗?你们造业有引业,有满业,就是你投胎的那个业叫引业。假设说他那个引业是过未超做的,不是广超做的,就是说,算到我广超现在为止,我还在继续造业,但是到了一百年后,假设我又在出世了,叫做未超。这个未超的引业,并不是广超做,而是过超做的。那么,这位过超造业,到了后来未超,他的引业出现,

  那广超呢,夹架在中间。那对此,我提出了超说这个时间的问题,就是说,站在我现在广超来说,我有我的身心活动;站在那个过超来说,他有他的身心活动。那一百年前后来呢,那个过超去世了。那过超虽然去世了,但他的身心活动的那些业力,我说过,他并没有停止。因为业力停止就不能再延续,知道吗?那因果现象还在变化中,还在影响中的。那到达了未超出现的时候呢,他还有广超加上去的影响,还有很多的影响,那未超他就出现在“说法”。有可能广超加下去的影响只是那么一点点而已。为什么这样说?可能那位过超,过去世是一个女人,那么,她在造了一些恶业,当那她做未超的时候,可能她要受恶果报。在那一生受恶他果抱。那但在这一生出家了,修善业,那这样,我对他的影响可能不是很多,也可能有很多我不知道,他恶业果报在未超出现。

  那么,这些的影响,在时间上我们认为:我们那种概念:那个过超已经怎么样了?变成定局了。为什么我写个死,一切已定。我们很多人认为,一个人他一生所作所为到他死,一切盖棺定论,已经定局了,这个就是我们第一个对业错误的概念。

  那么如果一个人死了,他一切都定的话,也就是那个业不能转变。这点你们承认吗?“不承认。”不然的话,我们不能通过修习善业,改变过去的恶业。知道吗?对不对?可见我们人死了,那个业没有成定局的。千万不要以为你死了,那个业定下来了。没有这回事的。那既然它定不下来,它就在活动,对不对?还在前进中。那么,现在广超坐在这里,他的那个过超的业,在前进中。我提过了,你们记得吗?他现在在前进中,他的时间跟我的时间是怎么样的?我有我现在这个时间概念,对不对?哦,上个星期我们谈到这个时间了。在他来讲有没有时间呢?这个等一下你们讨论。

  那么,再来,当这个未超出世了。以未超来说,他会说:我这个人呀,是过去的业造成现在这个我。我们都这样说的嘛。

  其实说,好,现在提两个个问题:第一个,刚才提到现在那个未超……广超现在在的时候,过超有没有时间?我们写广超。

  第二个问题,广超已经一百年后,未超出世了。那未超他的业里面,他算一算自己的业,是不是包含了广超跟过超?如果是的话,我再问回:广超在的时候,他的业是否包含着过超和未超?听懂我这个问题吗?因为我们说业力、因果、轮回嘛,我是过去我的业造成的嘛。那么现在,广超、过超、未超,三个的时间相差100年,你们可以自己去讨论讨论。

  就是说,因为很多人认为时间是真的实在发生。一直脑筋转不过来。现在就更难转了。呵呵……因为你会发现很多矛盾。你自己的时间定义造成很多矛盾。那么,我们到底怎么样在产发生这些问题的,那么,现在我们来讨论组嘛。

  啊哦,对不起!你们在讨论的时候,你们绝对不可以站在外道的立场来谈啊!我们要站在佛教,大家同意的立场来谈事情。不然的话,没办法的谈!知道吗?呵呵,比方说,我们佛教承认“无我”,这一点大家都承认。你要接受这一点!知道吗?啊,不可以有些我们佛教同意的,你反对!那样就有更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来了!

  好,认为有时间的,举手!呵呵……我们就请这几位认为有的,听他们怎么说。没有什么的嘛,我们大家讨论嘛!你们出来一下嘛!大家注意听听看,怎么说。他们辩论里面有没有矛盾。有谁要代表“没有时间”的,站在这边。我相信那些认为有时间的人,都会走上一条路。什么路呢?他说有前后因果,我相信他们会走上这条路。然后,他就会确立因果前后在变化。不然的话,怎

  么会有过超出来?咦?谁要代表“没有时间”的?你们每一组推荐一个出来代表“没有时间”的,哈哈。你们自己推荐出来!

  好!你说!为什么有时间?

  “啊,师父!因为我认为有时间,是因为我们五蕴是有不生有不灭,是不是?它是不实的。它是永远跟我们自己走的,所以,它不生不灭。如果它在时间方面,如果没有时间,我们五蕴就不会走动了。五蕴的生灭要时间。生死它是永远跟着我们是不是?”

  “你认为五蕴生灭,有在生灭了?然后,因为生灭是需要时间?”“生灭需要时间!”“你们呢?同意吗?”“我同意!”“你呢?”“我不同意他那一套!”哈哈……“讲讲讲!没有嘛,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嘛。”

  “我的看法是说,业力、好象一股流。那么,它在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认为它有时间;但是,这个业力它一直在流转的。过超的之前,已经有啦。也有是!我是这样认为的。那我们世间人就把它分成:过超到广超是一段时间。但是,其实,是不是的。就是过超死了,他的那股流还在转哦。这个不懂,所以,我认为是有时间,还是没时间。?”

  哈哈……

  “我没有时间的时间!”

  哈哈……

  “你明白吗?”

  “到底他需要时间发展到广超的时代吗?他死后哦。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死了,我们在生活中有时间在前进嘛!现在不管活的,管死的。他是否在前进?”“那你说的那股流还前进吗?”

  “前进”

  “需要时间来前进吗?”

  “不需要。”

  “那你反对你自己啊!哈哈……,你应该站这边!哈哈,你反对你自己呀!哈哈……

  “刚才她说不需要时间。请问你从这边走到那这边,需要时间大家吗?”

  “……?”

  “哈哈……”

  “在我们常人的理解,是需要时间的。”

  “你要解释:为什么常人理解是需要时间呢?”

  “因为我们一出世啊,就有一个时间的观念,一直在我们的脑海里产生哦!?老实讲,我也是听了一些中观,听了那些道理之后,我是昧着良心说‘没有时间’的。因为……?!”

  “哈哈……”

  “因为我学习中观已经有在时间很多年了!那么,我听了,是以为自己稍微有一点突破了!因为我们不应该这样理解时间。”

  “你的时间从什么地方算起呢?你从哪里得到时间呢?”

  “因为过超是死去了,那么,他有新生的五蕴还是在走动,是不是?”

  “就是说,你要利用过超的业来说时间喽?”

  “他是有那个业,那么,它会缘生。缘生缘一起,一段里面,他就有时间。这个缘生产生,嘛。缘生过去了,它还在有一个未来的未超。如果嘛。那么,没有这个时间,它怎么有个未超呢?”

  “也就是说,你说这个因果变化需要有时间?为什么不说时间需要因果变化?你时间从哪里拿来的?我问你?”

  “……”

  “因为你说生灭需要依靠时间去完成,对不对?那么,时间依靠谁去完成呢?”

  呵呵……

  “你说是依靠谁?”

  “那就有个起点,是不是?”

  “我不管起点!我问你:你刚才说我们的业,五蕴里面,生灭要时间来,去完成。那时间是依靠谁来弄它出来的?”

  “时间不是靠人的五蕴吗?五蕴在操作人嘛?那么,没有这个五蕴,怎么会有时间出来呢?那么,产生出这个时间,呢?我们是从哪一点拿出这个时间?从哪一个地方有这个时间起来?如果那么,你没有一个东西,怎么会引发另外一个东西的,它在产生?”

  “那你就自己打嘴巴啦?你说生死是要靠时间,的嘛。那现在,时间靠谁呢?”

  “时间也是靠这个生灭转动,因为这个五蕴在转动嘛。”

  “哈哈……你说是不是你自己打自己嘴巴了?那你同意他吗?我问你:时间靠什么?”

  “我是这样认为:因和果。佛教如果没有因果……”

  “啊,因果。因果是谁?”

  “每提起因果,我们就说:‘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

  未到。”

  “呵呵,这句是真理吗?”

  “如果不是,那我们要什么‘捏盘’啊?”

  “现在,‘时间’是存在的吗?”

  “应该是存在的。”

  “它自己独立存在吗?”

  “哦,那不能独立。当然是不能独立!”

  “那它(时间)靠什么呢?”

  “就靠因果啦。”

  “那时间靠因果,因果靠时间?”

  “就好象河流的流水,业力的流水,我们怎么去用刀去砍断它?都是不可能的。”

  “啊,现在我们看回她讲这个‘时间’。靠因果。到底有没有个事情,叫时间去靠因果发生呢?因果就是因果嘛!是在种子种了,长出花出来,这那是一窜的因果,对不对?它靠时间吗?”

  哈哈……

  “所以,你看:这个很容易哦!它靠时间,那么,那个时间,它当时靠谁呢?”“你们看我列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要从过超里面出时间?那如果有实在的过超,你怎么从过超那边得到过超的时间呢?”

  “……”

  “你们刚才没有讨论这些?所以,唉哟!列出来让你们继续讨论!”

  “……”

  “啊?就是叫你们讨论,就是讨论这个时间嘛!”

  “刚才我们有讨论过,从这个过超开始起点,有个分段的,过超到广超,有一段的生死,而且是过超不可得嘛,过超已经过去了,哪有时间存在呢?对于过超来说,根本没有时间存在!因为不可得嘛。

  ——第七片音带完——

  (以下是第八片录音带的内容)

  “那么,像你那样说,就是说过超不必要有时间到,他就变成未超?哈哈……”

  “那是因为执著有个我存在,他就判断一个时间,一个认识。如果是解脱者,他没有什么过超,广超、未超!他没有一个我见,如果执著一个我的话,对于他没有什么影响!”

  “没有我见就怎么样?”

  “过超不可得,广超不可得。未超也不可得!没有我见,没有执著我的话,他也没有执著一个时间观念了。也就是没有执著有关系了。”

  “你们同意吗?同意的举手。不同意的举手。”

  “因为在讨论时间从哪里来嘛,对不对?我给你们一个问题,因为我们在这个问题里面。我上次提到在中观里面,跟你说,我提到那个“龟毛兔角”的问题,还记得吗?就是说,为什么时间跟过超竟然有这个关系?它们怎么样扯上关系?明白吗?”

  “……”

  “啊?对呀!因为你生出一个‘过超’的一个法的概念嘛!那这个法,你认为有什么什么的话,那这个法呢,你认为它在变化嘛。然后,你在里面你看到有时间,那么,又看到时间跟过超的关系。那么,单单这个过超为什么又跟时间扯上关系?为什么不可以过超本身就是时间呢?

  “我的意思是说:过超的变化本身就是时间了。不是另外有一个时间,那过

  超要依赖它在那边生长。知道吗?听懂吗?

  “那么,如果过超本身就是时间,那时间是什么?你不过以时间的概念来看过超罢了。

  “就是说,你们时间的概念来看过超的变化。我如果不要以时间的概念,我要用心念的好坏来看过超的修行怎么样,也可以看嘛!对不对?!我用过超的形相来看,也可以看嘛。现在你用时间的概念来看过超,他到底在时间里面,还有没有活动?

  “那么,现在如果说,我们不管时间跟过超的关系,我再问喽;没有实在的过超,你怎么得到时间这件事情嘛?!你从哪里得到时间这件事情?!

  “如果你认为:时间跟过超无关,它独立存在。那就是说,不管有没有过超,时间都在啦?

  “这个成立吗?这件事情。成立吗?啊?想不通?哈哈,我的意思是说:在你认为时间是的一个法,这是认为它因为你先确定有因果在变化,然后,你认为它在时间里面变化。这个是我们错误的概念,知道吗?它本身变化,就让你生起时间的概念,你那里面建立起时间的概念,而不是有个时间,它在时间里面变化。听得懂这句话吗?就是说,我们是从东西的变化,然后说有时间,而这个时间,到处变化实际是因果在变化,所以,我说一旦讲时间,你最后会推到因果,因果会用前因后果来说了。你逃不了走这条路的!所以呢,下面就问说了:如果有因果前后,就有时间吗?

  那么,这个因果前后有被龙树菩萨呢,这里面破过的哦,现在还记得吗?那因果前后会破的话,时间依靠什么来缘生?时间是不是缘生法?是吧,它还有生灭变化对不对?它是缘生法了?

  其实呢,如果以这个佛教唯识的说法:时间是真正假法里面的假法。就是说,根据唯识说,有些法是有因缘撮合生出来的,比方说,我这个人呢是很多因缘撮合生出来的。所以,而时间是真正假法里面最假的法!但而我们竟然认为:真真实实的这么真!

  但是,这个你可以说:那是唯识的讲法嘛,我不一定要同意啊。知道吗?呵呵,你可以这样说。那么,关于这个我们就要去想一想一下,从你出世到今天,你究竟用什么来当时间?你自己问问自己,你问问世间人。你说用手表?但是以前的人不是用手表哦!一直在换,对不对?!呵呵,人类就在换方式来计算他的时间。他而是们不是用我的一生来算,因为我不会一直重复,知道吗?所以,人类就拿那些经常周期性的东西来定义时间。但那个周期不会很稳定的,你会相信吗?地球绕太阳转的周期是不稳的,包括你的手表周期也是不稳的!你究竟说什么是?那到底你用什么看时间?

  你看:你都是用那个东西的。“生——,灭——”的过程,把它叫做时间。那我就说了,我广超的一生就是一个时间喽。——如果这样说。刚才我说那句话,听懂吗?就是一个因果过程,它本身就是时间了,并不是另外有一个时间在那边。但是,我们一直认为很真实的。还是头脑转不过的人举手!呵呵……

  所以,刚才我问他:如果没有时间,从这边走过来,需要时间吗?从这边走过来不是需要时间,他本来就是时间了。你们自己看,是不是?因为你把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开始到结束,当它再重复的话,你用它来判断时间,知道吗?手表也是一样,日夜周转也是一样,统统都是这样!因为它一再重复,你才会认为它可以当成时间的判断。那不重复也是一样吗?可能你会想,那如果一样没有,我怎么会变老了,怎么办?呵呵。那就是要问回去火土了。你小时候,到

  现在你老了,难道就没有时间了吗?

  廖火土说:“(听不太清楚)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象过去,流水才象过去,这是我们执著,是一种向前推,形成过去而已。”

  你们有这样看法吗?你呢?不同意?

  “我不同意,我就是认为……”

  什么?哦,现在年过半百了。

  “我认为是语言上的而已。不是我们同样定要用时间的,你的内心里面,你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吗?

  “……”(听不清。)

  那么,这个过程的前因后果,这个龙树菩萨在他的论里面说“果中也没有因”啊,如果“果中已经有了因了,它为什么还要生果出来呢?不用了嘛!就是说,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因果变化过程,是因为我们认为有个东西存在,佛跟我们讲这个道理。那如果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存在的话,那么,这个因果本身的建立,就有问题!知道吗?

  果中有没有因?你说!那么,种子里面有没有苹果?

  “种子里面有将来的苹果。”

  种子里面有将来的苹果?呵呵……

  “对!”

  呵呵,来,来!

  “有一些种子,你种了它未必会长成苹果。比方说,因缘不具足,不会长成苹果。”

  那么,这个因果里面有没有果?

  “有因缘它就会产生果过了嘛。”

  但是,我的问题是:因里面本身有没有果存在?

  “照理说:应该有果存在。比方说,这个人他偷窃,我们说,他这个行为不改的话,他总有一天会自食其果。那也许他中途变好了……”

  哦,我举一个例子:假设我们佛教徒相信:如果杀死人,我就堕入地狱嘛。那么,地狱那个果,跟我杀死这个人,根本是两码事!也就是当我在杀死人的时候,我竟然把地狱敌意收起来了。哦?

  “如果他是一个佛教徒,他杀死人,他必须想到说,他会入地狱!”

  不因为是不是佛教徒哟!因果,不因为佛教徒才有哟!

  “对!如果他不是任何宗教徒都行动了,是平常人。他……是吗?呀!那只有佛教徒才会入地狱喽!”

  哈哈……

  就是说,这个“因”到“果”的变化,这过程里面,我们又有在……龟毛兔角的问题又来了!知道吗?又在要把它们建立起关系了。所以,我一直追问,追问;在因中到底有没有果?

  这个问题本来是不能问的,不能成立的!明白吗?但是,我追问得紧呢,你脑筋转不过头儿,你就陷进去!明白吗!你就要设法去回答我的问题。那样的回答,你就要犯上毛病!

  因中有没有果,果中有没有因。那是因为你把“因”当一个法,“果”当一个法。然后,再找它的过程,这个过程里面,你说它们的关系:

  过程,谁也又不曾拥有谁!

  啊,互相拥有对方的!那么,关于这一点,你们现在谈到这里。我就要问

  下一个问题了:

  未超,还没有来的那个超,在的时候,他出世了,他已经存在的时候,他就包含了广超的业,也包含了过超的业,是吗?那如果是的话,那么,现在广超在的时候,是不是也包含了过超和未超?

  以这个为中心讨论?看看你们有什么看法。这个又跟时间没关系了。看你们从里面怎么跳出来!

  其实,我们在使用语言,使用我们思想的时候,我们不要被自己已经学会的定义包围住!

  我说:广超在的时候,是否包含了过超,也包含了未超?应该是业力的活动有广超,过超、未超的分别吗?那么,广超现前在的业在活动,现前的是现在吗?那广超未现前的业是现在吗?就是现在没有活动吗?那未来的业有在活动吗?那未来的业是不是等于现在的,也等于过去的?都在现在活动。我要说,不等于说它也在现在,也在活动。过去的业,现在也在活动。

  好象哟!呵呵……

  那这些弄清楚了,再看看第二问题了。

  广超在的时候,有没有包含过超、未超?

  看你们有什么结论!

  广超在时,我讲在时,就是指他的业力行为,一个人的业力行为,就是他本身没有别的东西了。那广超在时,他当时的业行为,也没有过去——过超的业行为在里面?也没有未来——未超的业行为在里面?说有的,举手!说没有的,举手!呵呵……

  现在我问你们:假设今天,你碰到一个人,让你生起嗔心,把他杀死。那

  你这个生起嗔心,一定有过去的因缘,对不对?那你把他杀死呢,你一定会造些未来的因缘,对吗?那未来的因缘,你杀死他,你被他杀,对不对?但是,未来你被他杀,你要跟他先碰面,你才会被他杀,知道吗?对不对?也就是说,你未来和他碰面的时候,那个因缘,你再重新插了个被他杀的因缘进去,你知道吗?听懂我说什么吗?也就是说,现在,如果你杀死一个人,你曾经杀死一个人,你不但把过去的业拿来用了,对不对?是吗?你还把现在的业行,加在未来跟他碰面的时候被他杀,对吗?是不是?啊?那先,我问你:如果我杀死一个人,你承认不承认,我拿我过去的业行为反应了?啊?就是过去一定跟他有因缘,才制造出这个因缘出来,对不对?不然就“无中生有”!啊?咦?所以,现在也有过去的业行。但是,不然,现在你为什么会看到那个人呢?对呀,这个插进的行为有许多因缘配合嘛!对不对?所以呢,如果碰到这个人,我杀死他的话,我一定跟他有一些过去的因缘,我们可以碰面了,还有呢,会有一些因缘引起,我要杀死他。对不对?最后,我杀他了。

  但是,你可以以今生来看了,那如果因此,你也可以以今生来做一个范围来看的话,我就说:哦,我有过去的嘛。过去世跟他有些因缘,所以今生碰面!那么,现在你同意不同意,就是说我杀的他这个人,我跟他有过去的因缘?不一定是杀,就是跟他有过去世的因缘!那么,我就是说,既然如此的话,也就是我广超在的时候,过超,未超可能跟他碰面嘛,有那个因缘,那么,广超现在我要杀他的话,必然有过超的事情参与在里面!对吗?“对!”也就是说呢,我这个广超的业里面有过超的业在活动!“对”同意吗?同意不同意?如果没有我,就没有什么业好用了!我这个广超是清白的!你们说是不是?如果我没有拿过去的业来用,我说广超今生完全清白!对吗?啊,不可能的!那既

  然如此呢,我广超在的时候,我的活动要包括过超的活动,不然,我怎么加进去?同样,又怎么拿出来呢?对吗?是不是?

  那么,现在,我杀了那个人;将来呢,他要杀回我,对不对?我要还他一条命,他要杀我。但他要杀回我他必须有环境,有这种因缘,让我们碰面,知道吗?就是我们有一些过去,未来的因缘,造成他要碰到我,然后,这一次杀的这个事情再加进去,对不对?不然,他没办法碰到我,他怎么杀回我呢?对吗?你说是不是?那既然如此的话,也就是说,我必须把他将来要杀我的那个“境”,我在现在把它加进去,他杀回我。对不对?不然,他从哪里放回去呀?因缘怎么放过去呀!听懂我说什么吗?

  比方说,我跟他下一生,是两个兄弟,但是我们必须要有父母的因缘!对不对?不可以说,我跟他关系而已,知道吗?明白这个意思吗?也就是说呢,我们两个把父母的因缘扯在一起,然后,我们两个做兄弟!这样比喻,明白我的意思吗?也就是说,我们今生做了一些因缘,下一生做兄弟。我们必然有未来那一生的因缘,我们再加上兄弟的因缘,明白吗?是不是?啊,那既然如此的话,也就是说,我在杀死一个人的时候,我不但牵引着未来的业,也牵引过去的业!这个你们同意吗?不然呢,我就完全清白!为什么?我现在做的不影响未来的了。我不能把我的业加到未来去了。不能!是不是?

  所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有这些问题了!这样的话,未来的业,现在的业、跟过去的业,都要在活动中了!是不是?现在都要在活动中。它们本身没有过去、未来、现在。如果你用过去未来现在来看,你才会有这个问题!广超在的时候,有没有包括过超?有没有包括未超?就是统统没有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一直在影响中,哪里有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来?你们说

  是不是?这个,同意吗?

  啊?什么因?

  “……”(听不见)

  当我说,我在杀死一个人的时候,我就站在我杀死这个人,把它叫做现在。然后我就说,过去怎么样,未来怎么样。过去、未来,是依一个法而建立的,它本身不能存在的!我依杀这件事情,我就用杀这件事情来说过去现在未来。

  “师父,如果过去,未来、现在、没有包括在里面,是吗?”

  嗯,没有所谓过去、未来。

  “没有所谓过去、未来、现在,那么过去,从第一个起,哪个业跟因,又怎么产生的?”

  没有第一个嘛。

  “你说第一个过超……”

  哦,那不叫第一个。以广超来说,有以过超来说啊?那是过超。

  “那么,他的因、跟业,最后,又怎么样产生?这两个并联在一起呢?”

  现在我先问你:;广超现前的业是现在吗?我广超现前发生的业是现在吗?我统统拿过去的嘛!不是吗?

  “大概有个因在里面,才有现在的业,连带过去看吗?”

  没有。我现在每讲一句话,每做个动作,是不是过去的业在影响?

  “不是。”

  那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现在出来的。”

  现在怎么会无中生有呢?

  “因为你现在是另外一个……”

  我现在会讲华语,对不对?我会谈佛法,我学过佛法,对不对?

  “对呀。”

  我会跟你讲话,我见过你,对不对?

  “对呀。”

  统统过去。

  “哈哈……”

  哈哈……你统统拿过去的来用,嘛,对不对?是不是?你竟然说是现在,你看!你说是不是你统统拿过去来用,你说是现在。

  “那么,现在……”

  没有所谓现在喽。

  “现在师父讲话的时候,也是过去呀?”

  没有,我现在讲话,都是过去的业在推动。那么,它继续变化,听懂吗?现在继续变化,我说这个叫现在。但是,我的现在不是拿过去的业来变化,知道吗?听懂我说什么?没有过去的业,我就没有东西可变。我现在连这嘴巴也不能动,没有过去的业的话。对不对?也就是说,我一切的活动都是过去的业拿来用,我说是现在。对吗?但是,现在倒回来,那么,未显现现前的业不是现在吗?现在广超现在的业,我说统统过去,也是现在吗?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做给未来的嘛!不是吗?有哪一个不是,你说!我每一分,每一秒,现在所做的业,都做给未来,对不对?有谁说不是吗?如果不是,我就没有未来发生了。我现在讲的一切,都是做给未来,更何况未现前的业,还不是一样?都是当时我把它叫做现在而已。刚才讲的时间,我们被我们的时间卡死了,知道吗?

  被欺骗了。

  所以,未来的业现在在活动吗?我问你!要在活动哦。

  女学员问:“假设我今生杀了人,我要怎么样才使我……啊!不!假设我今生给人家杀了,假设了,那么我要怎么样才使我在来世的时候,我不要杀那个人?是不是我来世一定要杀那个人?”

  不一定呀,它会随着因缘转嘛。不一定啊。

  “啊,就是说我今生给这个人杀了,我来世未必要杀回他了?”

  啊,未必。随因缘转嘛,看是什么因缘他就会做什么事啦。

  另一个学员问:“也就是说,我今生被杀了,但是我原谅这个人,我没有这个报复的心理,那就没有制造那个因?

  哦,不一定。你今生在修行的时候,那个人杀你,你今生不起嗔心。但是下一生你嗔心很重的时候,你碰到他呢,因为那个境,你可能杀回来。不要以为说我今生好人,我下一生也是好人,不一定!也就是说,现在我修行,他杀我,我对他不起嗔心,不起杀害。是我的心,现在的心我修得好,知道吗?但是,当我嗔心来的时候,不一定哟!

  “师父,那我今世修行有什么用呢?”女学员问。

  那不是,不是。我解释给你听!这个业很复杂,身口意业嘛,如果我杀死人,我造了身业,我也造意业,知道吗?当我这个心今生是善心,他杀死我,我心不想杀他,那么,我这个恶心没有嘛。但是,它坏我的身体,在因果上,我还是要坏回他的身体,你知道吗?而这个我弄坏他的身体,当时不一定我起杀心杀的!不一定的!就是说,有些人一被人家杀死,杀他那个人没有心的,都可以发生的!不要以为说,人家杀了他,我今生我修行好,不杀他。以后我

  不会杀他!不见得哟。身业,不一样,知道吗?

  “就是有意外事件会发生。比如说你……”

  “对呀!”

  “但是,在除了某一些意外情况底下,还有在法律上的,没有动机的谋杀。就是他没有起那个念,但是……”

  可以这样说。哦,啊?捏盘呀,哈哈,你不要来生死你就没有这回事嘛。我的意思是说,未来的业,现在有没在活动?其实呢,未来的业现在应该在活动。为什么我这样说?你去想想,既然过去的业,我已经拿来用,对不对?对吗?那站在我现在来讲,我拿过去。知道吗?站在那明天来讲,我也是拿过去了,对不对?既然如此,我未来的业也在明天活动,你说是不是?我过去的业明天有没有活动?在活动哦!其实,它本身没有未来过去现在。你们弄清楚喔?它——业力都在活动!只是我们用时间概念去分别过去未来现在。这样我们就认为现在的可以!未来的不可以!如果未来的不可以,很多毛病发生,为什么呢?

  那样呢,我的父母……,我下一生的父母不可以活动,他们不可以活动!必须等我制造了因缘,去投胎,他们才能再来活动。很多矛盾!知道吗?所以,业本身,没有过去未来现在,都在活动!业力因果在活动。但是,因为我们时间概念说:过去未来现在。那因为这样呢,我们就很难回答提的第一个问题了。

  就是说,我们每一次用一些概念,一些法,认为是实际上的东西,然后再找这个是谁、谁的,那个是谁、谁的。在找它们之间的关系。整天都犯上这些毛病,知道吗?那么,我们就在里面转来转去,但是实际上,它们本身不属于任何人的!所以,我现在的业,就有包含过去的业,也包含未来的业。在活动

  中!不然,我不能知道未来的业,我也不能拿过去的业拿来用!统统都要矛盾了。

  所以,在中观里面说:时间是不实在的。那个业在作用中它没有过去未来现在的所谓业的差别。有问题吗?

  女学员问:“师父,这样……如果说知道是没有实在,但是,一个人他造了五逆罪。那五逆罪他还是要下地狱吧?”

  他认为有时间,他认为有,他就去了喽!

  “就是说,那个人他造了五逆罪,比如说,他杀父杀母,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那他会下地狱,对吗?”

  对!

  “不能讲说他认为有没有,他就不能下地狱是吗?”

  “哦,不再他认为有没有,怎么?”

  “他是会下地狱,他造那个业,他如果那个业继续的话,而他在那一世又没有解脱的话,他还是会下地狱的,对吧?”

  “对呀?”

  “所以,不可以讲说‘果不成,因不可说,’是吧?”

  哦——,在因果里面有这么一个说法:果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呢,因不可说。那么,现在他说呢,那个人造了五逆罪,他要下地狱,为什么不能说呢?那是因为你从别的因果里面知道这件事情,我也知道明天太阳还是要出来的。知道吗?因为在我的经验里面是这样子,明白吗?那么,这样我就认定:啊!我可以由先知道因,我就知道果嘛!那是因为这个太阳一直重复重复,但是,到太阳毁坏时了,这个太阳的事情就不一样了!

  嗨!过几天,下个星期我们还会继续见面。对不对?永远吗?不永远的。但是,你还可以预知:我们下个星期还会见面。那么,你说:嗨,OK!预先知道喽!那是因为你的经验,知识,你认为:是啊,我预先知道。并不是这样子!它本身呢,因为你因到果,比如果下一个星期我有事情,我溜出去一下,你看你看到我吗?呵呵,啊!很难说,对不对?但是你的经验里面告诉你:嗨!下个星期要见到。但是我们佛法里面有所谓的五逆罪,肯定要发生!那个叫“定业”。佛也不能转。那是因为因果实力很重,那个人必然会去完成那件事情。当然我也会知道,树上的苹果一定要掉下来,但嘛!那这句话有毛病,我说:树上的苹果一定要离开那苹果树,那我就没事了。就是说它一定要掉下来是不一定,明白吗?但是,我知道一定离开那个树。这是绝对的!如果你说:哦,那个人一定要下地狱,如果他是杀父杀母这些因果,佛说肯定的。因为谁也转不了它,所以我们说它肯定。但是那么,这样的并不能说:哦,这个,“先有因,后有果!”不是。是因为你的知识告诉你。我的意思是说:它的果还没出来!知道吗?是你的知识告诉你的。这个不容易说哟!我们下一讲好好谈因果。呵呵,因果很复杂哦!龙树菩萨在《中观》第一品就破我们的因缘的错误见解!好象我们对因缘有很大的错误见解,你们说是不是?你说,业呢,现在的现在,过去的过去,未来的未来,根本不是?那么,我们下一讲就有谈业。

  我们大家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大家礼佛三拜。

  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好,放掌!

  上一课我们谈到时间的问题,并从这个时间的问题,谈到一些有关因果的一些现象。今天,我跟大家说今天要谈谈因果。

  在我们佛教里面,任何佛教徒都要先信因果。如果因果都不信,他信佛教,多数是迷信!有些不多哦!信了因果也会迷信,更何况不信因果。因果是佛在人间,为了向我们解释世间的种种现象,那么,用这个因果的道理,来给我们解释生死轮回的。那这些现象呢,主要是因为我们众生的心迷惑,执著外面的境界,有种种的法在里面作用,中。那因为这样,才可以建立因果关系。因为我们迷惑,执著在里面,佛呢,就能够在里面建立因果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子说?起先我们要了解这个法怎么来?法,是世间的这些我们所知道的现象变化当中。我们截取一段,(我重复很多次了)。前面的不管,后面的不管,中间一段,我们说那是一件事情,一样东西。任何一个法,我们是这样得来的。那因为这样得来,我们就有得到:它前面怎么来?将来怎么去?这种概念就产生了,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因果可以谈了。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去执取某一个法的存在,那因果呢,就不可说了。如果你执取有种种法的存在,这种种法呢,因为你是认为:前面不管,后面不管,只管现在!那么,你就看到:它的前面是什么,怎么来。那么,所谓的前面不管,后面不管,你也不过是以你今生所迷惑的这个生死,这个境界里面,认为这些是现在。今生看不到的,或者已经发生,你认为是的已经发生,再过去,还有是未来,这种思想的,造成你有前后次序的概念,然后,你在里面也可以建立起因果!既然这样建立起因果之后,我们要知道:这个因果它本身必定建立在因是一个法,果是一个法,如果没有这样说,因果就很乱,没办法讲

  清楚了。

  所以,我们要了解,既然如此,在这个因果里面每一个法,我们都要把它分开来说。比方说,绿豆是一个法,豆芽是一个法,那么,绿豆长出豆芽,这里因果就来了!

  ——第八片音带完——

  (以下是第九片录音带的内容)

  如果你没有去执著绿豆是一个法,豆芽是一个法,绿豆长出豆芽这件事情,你不会去生起任何的分别见,因此,前因后果是依我们众生的思维,我们的烦恼,我们的见解而佛以他巧妙的智慧给我们建立起来,然后告诉你:你在里面怎么样迷惑生死轮回。

  那么,今天我们谈谈这个因果的现象,就是说我们已经建立了因果现象。当我们看到一样东西,我们都会生起一个概念:它从哪里来。当你这样看那样东西,其实你就认为一个“法”存在了。然后,你认为那个法,以前不存在,就是说,你认为“有”,你就建立起“无”;你认为“无”的话,你同时也建立起“有”。但是这个“有”和“无”从哪里来?从你认定某某法,认为它是一个法,从那边来。

  所以,这个是我们众生的“见”——思想上,他就那样地去执取。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用这种方式来看这个世间,我们的这一生都是在这样看。甚至在看“我”从哪里来?那个“我”是什么?我是一个法。那么,为了破除我们的这些迷惑、执著,佛跟你讲:你,不过是种种因缘和合。那么,任何一个法你所认为的一个法,也是种种因缘和合。这就是佛的善巧地跟我们讲解。那在这样的讲法里面,我们就生起:哦,从因变成果。如果是从因变成果,那这里面呢,以中观来说,里面有很多很多矛盾。但是,佛在讲解这些因果现象的

  时候,佛实际上是叫我们远离这个分别的心,他要让你放下原有那些错误的见解,要建立起因果的见解,然后从中再远离。所以龙树在《中观》的第一个颂里面,就是这样子跟你说:了。所谓的“诸法离缘生”,又讲又讲“因缘所生”,“离因缘生”,这都是因为从我们的见解上建立起种种法,才有所谓因果可以说。

  那因果真的可以说吗?也并不是这样子,来,每一个法它本身没有所谓它的“范围”,这个范围,是我们众生去限定的。比方说,我说这张桌子的范围,是我们的习惯里面,我们认为有一种东西,叫桌子。那么,桌子就要一种定的范围,然后,这个范围是在我们语言的内涵里面,认为它包含到哪里去,但是这个是很模糊的。就是说,你讲因果,它有一定范围,但是它表示就很模糊了。我们就生活在模糊之中长大的!为什么这样子说呢?比方说,我问你们:一座山有多大?一个人到底有多重?都不能确定。比方说,我这个人要包含什么东西?如果我的手砍掉了,我还算不算数?我的意思是说,它的这个范围呢,本身是很模糊的。也就是因为很模糊,我们才可以很好过生活。如果它不是很模糊,我们很糟糕了。就是说,如果你们有学习过电脑,电脑有些东西要准,准,一点点错它就不能做工了。那么,如果我们看东西,认人,有一点点变了样儿,就不是他了。那么,我们没办法认人了。为什么?五岁变六岁,六岁见到他,就不是了。呵呵,那哪里可以?就是说呢,因此,范围不是很肯定的,知道吗?我们去认识东西,就是一种很模糊的范围,来。对很多东西都是如此的,但是,当你一讨论到那些法的时候,你往往就要用精确的东西来去认定它。这就是我们的习惯。因为什么?你认为实在有那样的范围,有那样的东西。这是我们思想上的习惯。

  那刚才我说,既然因果确立了,我们可以谈。我们现在就来谈谈一下因果,它的一些问题。

  比方说,我们说我们生死轮回。到底生死轮回是什么东西在生死轮回?为什么过去轮回到现在,现在轮回到将来?

  佛说“五蕴”也一个是很笼统的。佛讲“业”,它本身也是很笼统。为什么讲很笼统?因为里面牵涉的太广了。佛每次回答众生的时候,他只能讲他过去某一段因果。这件事情是怎么怎么发生过来。那如果你要说,它包含实在太广了,我就举一个故事,你们可能都知道的故事:

  就是释迦牟尼佛在成佛过后,有一次头痛三天。你们听过吗?很多人都听过。他头痛三天是因为琉璃王要杀害这个释迦族这件事情引起的。那我们从表面上看,我们认为:是因为琉璃王要杀害释迦族,佛头痛三天。其实是很复杂的因果,里面牵涉到琉璃王,也牵涉到琉璃王的军队、也牵涉到释迦族、也牵涉到释迦族的那些王子、也牵涉到释迦牟尼佛本身,很复杂的一件事情。但有那这事情完成了一个事情就是琉璃王把释迦族打败,消灭他们。——这是一件事情。但是这件事情本身就牵涉到很多不同的因素界入,所以,因果本身没有所谓的一个单一的事情,一对一发生的因果,绝对是没有的!所以佛说“众因缘和合”,而这个“众因缘和合”里面,我们众生对因果的认识,我们到底是什么?到底是谁?是哪一个?是这样来看因果,那么就参与了是因果是很多东西进去,并不是某一个,绝对没有这样一回事!就是比如说,我今生我会出家,绝对不是某一两件事情,甚至也不是我个人的事而已,也包括很多众生,跟我的因缘所事情造成的。如果没有那些人,没有出家人,我看不到出家人,我也不会出家了,是不是?如果新加坡没有佛教徒,我也没机会听到佛法。很多因

  缘的,不是我个人的事情而已。

  任何一件事情的因果,它本身就牵动着很多相关的因。换句话说,这个因果它不可以是自己独立的关系,就是说,不能说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它们自己独立起来,它们之间发生因果!

  假设有一天,我被某个人杀了。绝对不是独立的、是我跟他的关系而已,甚至你们在场各位都有关系。这因果是互相牵引的。只要你们认识我,我认识你们,然后我被杀死了,你们必然有一些关系,但是这些关联是比较远的因。我们说因有比较远的因,比较近的因嘛。有四种因缘,生成果。刚才我要讲这些现象,是因为我要你们知道这个因果牵涉着非常广的,一件事情出现了,它牵涉太多东西了,甚至牵涉到你认为没关系的,都要有关系。那么,我先把这个因果牵涉的所谓的四个缘介绍一下生切法,我写下来————-。

  这个因果的关系,在小乘部派的当时,他们分析到,多到最多讲到有二十四个,就是在南传佛教讲,讲到多到二十四个。在到龙树菩萨的时候,他把他简略到,只讲四个。这四个就是:因缘,所缘缘、次第缘、增上缘。

  因缘,就是说与那件事情,与果的生成,最主要最直接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一般凡夫都可以看到它的主要关系,它是生成果的最大的推动力者,这个叫因缘。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这样说,一般上我们说因缘,就是那个果,我们认为是从那个因演变到果的,那个叫因缘。即我们那个知识里面所认为的,这样子。从因缘变到果。

  那么,什么是所缘缘呢?

  所缘缘,是指我们在因果现象里面,根据佛法说这个因果不是所谓的外在的因果,因果牵涉到心跟外境的关系。那么,这个所缘缘是指什么呢?就指外

  境。所缘就是内心所对的境,叫外境是一个缘。

  那次第缘是指什么?

  次第缘,是指我们的心念,一念接一念,那么,一念接着一念造成的因果。怎么一念接着一念造成因果呢?我们的心念在那边变化,在那边动,第一个念,第二个念,第三个念……,那么,第二念,它要生起来,必须第一个念消灭;如果第一个念没有消灭,第二念不能生起来。那么,因为这样子,我们第二个念生出来的时候,它要借助第一念消灭为缘。没有它,第二念不能生起。这个叫做次第缘。也就是说,在这因果变化里面有所谓的那个法变化本身在前后变化,前面的要灭,后面才可以生,这叫次第缘。次第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等无间缘,就是它中间没有间隔,相续的。

  那第四个叫增上缘。

  增上缘,是说我们没有看到,但是它是有在那边帮忙前面三个缘,完成那个果,这个叫做增上缘。这个增上缘有两种,一种呢……哦,这个是以我们烦恼来说,其实也不应该那样说。就是说它增上缘本身,……哦,那个不解释。增上缘它本身是怎么回事?就是说,虽然我们看起来它没有参与,但是,它也没有破坏,它就是帮忙了了。怎么说呢?比方说,有一对男女谈恋爱,结果他们结婚成果了。那我们都是增上缘,我们没有破坏他,我们就是增上缘。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任何东西,它要靠别的东西来维持的,本来就是如此的,只是我们不以为然而已。好象现在我们坐在这边听佛法,因为没有飞机来轰炸,呵呵,听懂我说什么吗?啊,很多东西没有来干扰你,你才可以听到佛法,那边这些东西不破坏,都是增上缘。所以,这个增上缘本身是范围很广的。

  但是,这些说法,就因缘,所缘缘,增上缘,也不过是根据我们众生来说

  的。我的意思是说,因为我们众生的知识,我们的身心活动是如此,所以才有这样说。那在其中,因缘,刚才我说了,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比方说我们说绿豆长出豆芽,最主要的原因是那棵绿豆。然后,水分,阳光,要有水、要有空气等,然后豆芽才可以生长出来。但是,实际上没那么简单!为什么?如果没有装水的那个东西呀,豆芽怎么有水给它留住?统统都流光了嘛,对不对?是吗?它算数吗?算不算数?算!那么,装水的那个桶,或者杯子,放在哪里呀!啊?也要放在一个地方,对不对?那算不算数?也算数。对吗?然后,那个绿豆它会放在水里煮,是因为我们有把它买过来吃,呵呵,算不算数?被我们吃掉的那些绿豆不行了,没办法了!你看:这么多东西在牵涉着的!所以,不要以为说只是那个绿豆跟豆芽的关系,还有水跟空气罢了,牵涉太广了!

  同样地,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的!我们生存在这个地方,跟全世界的人都有关系。一样的!这些关系呢,我们没有去看它,我们看最主要的。哦,我能够生存是因为我在新加坡,新加坡现在没有战争。我们就用新加坡来说了。实际上不只是这样而已!如果全世界到处打仗的时候,新加坡的政府收的米,吃不了一年,你们就要挨饿了。呵呵,你们说是不是?因此,很多错棕复杂的因缘参与。但是我们认为有最主要的,就是那个绿豆,然后生出豆芽。我们把这个是以这样,称它为因缘。

  那这些认识了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讲的因果。就是从因到果,是怎么回事。当我们一谈从因到果,我们就要面对:因是什么,果是什么,然后,因怎么样作用变成果。这些问题。对于执著有实在因果现象的这些人呢,他认为有真的因在那边,最后变成果了。那么,以中观的说法,没有实在的真的因在那边,也没有实在的果在那边出来。一切是我们迷惑分别而见到的。当这样

  讲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落入:哦,那什么都统统没有了。那又错误了!那我们来一样看!

  刚才我说:因是一个法,果是一个法,都是因为我们去分别在某一段变化里面的那一小段,那个东西,有一个东西存在。啊,我在白板上画一条线来解释,我先借用我们的时间概念来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无穷久以前,到未来很久很久的将来,在这中间,其中有一段事情在发生着。叫A;然后有另外一段事情发生着,叫B。那这条线是说,假设说是一些东西,它相续地在变化,一些东西,这样。那这个相续变化呢,一直前进、前进、前进……你呢,斩一段出来,说:其中有个东西叫A;另外斩一段出来说:其中一个东西叫B。结果,你生出一个见解:B是A生出来的。那么,刚才我说你在斩一段的时候,当时那个A,A本身的存在就牵涉到很多很多的法,来让它存在。这个你们同意吗?它本身不能独立存在。那B的存在也是一样,是很多很多的法,让它当时存在,我们所认为的存在。那在这里面,我们竟然说:A是因,B是果。但是,在A里面的很多支持它存在的那些因素,它们也在变化中。但到你认为B果出现的时候,那些因素,同时也可能在支持着B。我的意思就是说:A本身呢,它不是一个你所认为的那个圈圈,A的那个范围;B也是一样,不是你所认定的那个圈圈,那个范围里面的。

  比方说,我们说绿豆是A,豆芽是B,绿豆的存在呀,有太多太多东西来支持它存在,你们同意吗?那么,豆芽的存在也是一样,有太多太多东西来支持它的存在了。但是,你认为绿豆是一个东西,把那些同时支持它存在的东西,不看它。你看那个绿豆要不要呼吸?绿豆是要呼吸的嘛,对不对?要有呼吸的空气。绿豆要不要水分?它当然也需要水分的。那么,那个B,那个豆芽,也

  是一样啊!也需要空气,也需要水分。那么,这些空气、水分出出进进的嘛,它在变化中。那么,A也在变化中,那A所在的位子也是在变化中;B也在变化中。这一切种种因素,并没有一个东西可以独立存在。就是A不能独立存在,B也不能独立存在。但是,你说有一个A生成,变成B。那是在变化里面,你看到要的东西,你不看你不要的东西。这话怎么说呢?你看:那个绿豆呼吸的时候,那氧气进去里面,里面有变化,然后再排出来。那些不算数吗?

  哦,我现在讲这个绿豆跟豆芽的变化呢,我们可能没有深入了解,我就以人来说。

  就是说,如果一个一岁的婴孩,到了他五十五岁了,一岁的婴孩是A,五十五岁的老人是B。这个一岁的婴孩,他的活动,他的新陈代谢,在变化得很厉害了。那么到了五十五岁的那个老人,他的活动,他的新陈代谢变化得也很厉害了。我们是以看到的那个外表来说,那个才是A,那个才是B;那个是婴孩,那个是老人。

  好象我现在喝的水,进到我肚子里面,算不算是我的?如果我喝进去的水不算,我身上所有的水也不算!对不对?那么,包括我的思想算不算是我的?如果不算的话,统统都不算。那我学习这些思想,不是我能够左右的,受到周围环境,也受到大家的影响。大家都有功劳造成的。但是我们统统不看,我们只看那个人。我们认为的那个人,那个个体。这就是我们中观所说的“自性见”。认为有个个体,有一个它的自我在那边,其实,一切法都没有。所以,所谓是从A变成B这个果,它并不是A在那边独立的变成B,不只是这样子,而且呢,刚才我说了,当时支持A的那些现象,他们也在变化。后来支持B的那些现象,那些其他的因缘也在变化中。它们都在关系着A,也跟B有关系,都有在关系之中,

  并不是曾经脱离的。那么,而我们一直把它们当成独立的现象,A变成B,因变成果。这就是我们的因果概念,这种因果概念,其实就是中观所要破的自性见。

  那么,在中观说:这个A变成B,这种因缘本身就没有自性;到了B也没有自性。A,就不是一个实在的法,B也不是一个实在的法,这是中观的看法,意思就是说,当你看到那个绿豆的时候,其实,就是那个“四个缘”嘛。以我们佛法来说,就是呢,一般上因缘主要是讲,以你的心为主,你这个知道的这个心,靠外境产生绿豆的知识,然后你就在里面分别,那你的心念,一念接着一念,一念接着一念,那还有种种外在,种种因缘的帮助,使你知道你有绿豆这回事。也就是说,实际上,如果我们讲这个因缘,并不是说绿豆生豆芽这个法叫因缘。以佛法来说,世间的任何一个法的因缘,都是色跟心一直互相为因缘。这是我们佛法上所讲的因缘。就是说,没有所谓的一个独立的色法,物质它自己可以有因缘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也就是说,当你讲它的因缘的时候,你就要牵涉到心,也要牵涉到那个外境,就是所缘缘。这样最少最少也要四个缘来说。

  所以,在佛法里面,在讲这个观因缘的时候,总是从观心,跟境界之间来观,绝对不是跟心无关,看外面的因缘,如果是那样不必佛来说,世间人也会。就是说,世间人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何必佛来说呢?对不对?啊,根本不必佛来说!所以,佛法里面讲这个因缘,是你的身心跟外在的境界,统统都在参与。那这统统参与里面,有没有你的我的?根本没有。我们认为因缘:啊,我有我的因缘,你有你的因缘。以中观来说呢,没有!不可以有个别的因缘不可以!如果因缘是个别个别的话,它们之间就不能产生另外牵涉的因果了。知道吗?所以呢,任何一个法,跟另外一个你所认为的法,它们之间都有因缘关系。那么,这些因缘关系,有所谓比较有力量的,比较没有力量的,是这样

  的差别。因为这样子,所以世间的法的因果才不会错漏!就是不会有漏掉一样!而不是没有关系,而它能够逃出因果之外,自己发展。

  我说的意思是说,这个所谓因和果,这个“果”的出现是牵涉到所有所有的,你所知道的任何一个法都跟它有关系。没有所谓没有关系的。

  所以,同样地,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出现,不是他个人的事,我们是说不是他个人的事。那些当众生不欢迎他的时候,他就不能出现了。就是在我们的业里面,不欢迎他,他就不能出来。我这样比喻听懂吗?就是哦,毕竟还是众因缘凑成一尊佛出现。那这些众因缘,就是那些众生的心中,要有佛的境界,那么,他的心中要有修道的这种因果在里面,统统凑合在里面,才有佛的出现,同样地,你的出现也是一样,不是你个人的事。所以,在因缘是很复杂的。不是单一的。

  那么,现在再从这边看,我们进一步了解从因变成果,“先有因,后有果”,是什么原因?你们知道吗?我讲到这里。就是说,在这里面我们牵涉到几样事情,(就是上个星期谈的)刚才我解释完这些概念了,我们再来看我们现在要谈的这个因果配对的讲法。

  “先有因,后有果”,这是我们一般都这样说。那么,如果是这种说法以中观来看,有很多毛病。为什么?首先他要问你:因中有没有果?

  说因中有果的举手!

  说因中没有果的举手!

  根据中观说,这两个都错!

  他说,如果你说因中没有果,就是那么,这个豆芽没有那个绿豆的因,那么,他说这样……木瓜也可以长出豆芽!

  那如果你说因中已经有果,你也犯上另外一个毛病,就是绿豆里面就有豆芽了。那么,我们会怎么说想呢?我们想:我们说:不是,是绿豆里面的一些元素,那么,它就发展出豆芽。我们这样说嘛,是吗?啊,就是说绿豆里面包含了一些东西,豆芽里面有的东西,对吗?我们是这样说。其实,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很颠倒的一个概念。就是说,原本那些东西在变化变化,当时你叫绿豆,另外一个时候你叫豆芽罢了。

  这本书还没有装订成册做的时候,它是很多纸张,然后再用墨印刷等……再弄弄弄弄这本书,那么,我们就说,这本书里面,有那个纸张啊,有那个墨啊,那么,在还没有弄出那本书的当时呢,我们说当时就有纸张啊,就有墨啊!其实并不是如此,而是那些纸张啊,墨啊,它没有说我不是书,也没有说我是书,现在排成这个样子,叫做书。听懂我这个比喻吗?就是说,纸张啊,墨啊,等等东西在变化,变化到这个样子,它还在继续在变化,但是,你认为这个是一种东西,叫书。但是现在我们颠倒过来,我们说,有这个书,由有这些纸张、墨,所以说,纸张跟墨生出一个书出来。听懂我这个比喻吗?

  那么,绿豆生出豆芽也是一样的!那因为这些东西这样变化呢,我们就产生了一个概念:咦?它拥有它前面的这些东西在里面的,这样看法。其实呢,一种……以中观来说都是我们思想上的一种错误的看法。这世间的东西都在变化中,它不曾是它自己,它暂时是那样子,好象现在你坐在这里,我坐在这里一样,我在这边讲,你在那边听,这是一个佛理讲座,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叫佛理讲座。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等下解散了。

  那么,豆芽也是一个过程,但是,世间的每一个法,如果它重复了又重复,我们认为它“存在”,我们就产生“有”的概念;如果一个东西变化过去了,

  从来没有重复,那么我们也没有去分别它。我们就不会说“有”这个法的存在。然后,你就不会说它是谁的因果。但是我们做众生已经执著了,执著这个境界,外面的东西实在是有这个,有那个,这样呢,佛就该给你讲因果了,但是,佛讲这个因果,并不是说有实在的这个东西变化成那个东西,而我们认为有实在的东西变化成那个东西。那在这里面我们又认为因果有前后、有次第。这“前后”也是颠倒!刚才我说的那个颠倒。就是说,我现在在白板画一个图形:一、二、三。

  一呢,是四个三角形;二呢,是一个四方形;三呢,还是四个三角形。

  那么,一呢,这四个三角形,我把它合起来,排成二,变成一个四方形,就从这边我们说:二是那一边变过来的。那么如果我用三来看,把二拆开来,后来变成三,那我就说呢:三是由二生出来的。这就是我们是所谓的一种因果的前因后果。

  实际上,一重新排列了,排成二的样子,它不曾说我有东西生出来。只是你认为二是四方形。如果你从来没有认为它是四方形,你依然看到的是四方形,你们说是不是?如果你不把二单看成一个东西,那么,你会看到这四个三角形被拉开了,变成再三那个样子。这就是所谓的因缘和合,因缘和合,我用这个来比喻。然后呢,你说里面有东西生出来。那么在这里头,我们说:唉!明明是我先画一嘛,由一了,就变成二了,二这个东西嘛,不管有没有,我们还是认为有那个次第,知道吗?怎么说?我们认为:从一,那四个三角形,从一变化成二,再从二变成三,那是为什么?那是另外一件事情了,你是站在那个三角形来看的。原来你站在二那个法来看,站在四方形来看这个法的变化。那么,你说:哦,我们就不看这个吗?我说:我不以这个四方形来看嘛。但是,必竟

  有那四个三角形在变化嘛,既是你以三角形来看。

  听懂我在说什么吗?呵呵,听不懂的举手一下。

  就是说,当我们说那个果从哪里来,那么你说果是因缘和合再变成果。是啊,那你说我如果不执著那个果的相貌,但是那个因也是在变化呀,有次第呀。对不对?你那样讲法,其实是你执著那变化次第,那个东西本身是另外一种果,——就是三角形。你忘记了。

  就是说,上次我说过了,时间,你说那个次第变化就是时间。时间是建立在什么之上呢?建立在每个法上面,建立在物质、建立在心理活动上。如果离开了那个动作,离开了物质,你不可能有时间可以说。记得吗?上次我说过。那么,现在你说这个次第变化,你就站在那四个三角形移来移去上说。那么,如果一个东西移来移去,是不是叫做时间?其实我们的时间概念就是这样来的。那么,做为我们人的时间的感受,那是我们身体上的变化,造成的我们失误中;对于蚂蚁的时间的感受。它的感受是跟你不一样的。大家长短是不一样的!那么,现在我们不要谈太远,时间我们不再谈了。现在讲再看回这些变化。当我们这样看这四个三角形,我们已经犯上另外一个毛病:我们把这四个三角形以外的一切忘掉了。是不是?我们每次去看一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就把其他的因素不理会,专心看那个,这是我们的毛病来的。实际上,以佛法说,你看那样东西,那样东西就在牵涉着宇宙,所有的东西都在影响着,因果是这样子的。

  那么,,在这里面呢,既然是如此,也就是说,那而你所说的因果,你认为第一次的四个三角形,第二次的四方形,第三次的四个三角形那是有前后的。这是。

  那么,现在如果从四方形变成四个三角形,四方形是因,三角形是果。如

  果从四个三角形第一个开始呢,四个是因,一个是果。我还要说明,说什么呢?就是说:本来因果并不是一定如你所以为的那个次序,我们一直认为绿豆生出豆芽,但是我们很少这样说————豆芽长出绿豆。是不是?那么,这个牵涉到很多,牵涉到另外一个,就是很多我们喜欢讨论的问题来了这样子呢,他就有: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因果要次序。其实这个是什么呢?是另外一个因果上的一个毛病——第一个因,就是我们在讨论因果的时候,我们又有另外的毛病:在因果里面,找“开始”怎么来?这是另外一个毛病了。这个毛病就造成我们生起第一个因的问题。而这第一个因本身是不能成立的!“开始”是怎么回事?开始,本身就是一种时间的概念,时间本身不能离开物质的活动。刚才我说过了,如果你有一个“开始”的时间,在那开始时间之前,也是有物质活动的。

  那么,如果我们以要破除一般人他这个概念,我们要告诉他,就是说:任何一件东西开始之前有别的东西。这是正确的!因为你用时间观察,没有一样东西在开始的可是之前是空的,对不对?世间的任何东西都是如此。那么,这个呢,又是我们对“开始”的另外一个错误概念。我们开始的概念,开始以前是没有。这又是另外一个错误了。所以我们在因果现象里面,有很多不对的见解。那么,这些不对的见解,如果我们没看清楚,我们还会去研究它怎么开始。所以,基督教在研究这个世界的时候,是由上帝怎么来开始。其实,已经是很错误了。

  “开始”我不用去解说了。那这个“第一个因”呢,实际上也不可能发生。为什么讲这个不可能发生?那我们倒回来问问这个世间的现象,就是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我们撇开谈因果不说,我们就看这个世间现象,因为你对佛法,知道佛所讲的结果,你们认为先有鸡的举手!

  呵呵,先有蛋的举手!

  那我问你:鸡蛋怎么来?你说!呵呵。不能无中生有哦。那母鸡哪里来?呵呵。有谁有什么看法可以提出来!因为这个一号、二号、三号在变化,但这个变化,毕竟母鸡跟鸡蛋怎么会出来呢?谁先呢?呵呵。那你呢?

  “……”(听不清)

  哦,由某一种生物,慢慢演变成鸡。

  “……”

  也就是说,你的意思是说:这个鸡跟蛋的开始,不应该用鸡跟蛋来看它的开始,是鸡跟蛋之前有别的东西。

  嗯,这是正确的!就是说,任何东西它的之前,是由别的东西演变。我们的生命。那么,我们人呢?那你说人是怎么来?

  “……”

  哦,别的东西演变。那么,这个呢,我要声明这个不一定对哟。就是说,你说鸡跟蛋,鸡可能由一些别的动物演变而来的,那么,你就说,同理呢,人也是由别的动物演变过来!其实呢,都不一定对!

  我要说的,就是说,如果以这个生物学的说法,刚才我说了,四种缘,这四种缘,它不是以这个因缘,所缘缘,增上缘,这些方式来看,它是以那些动物之间的,生命之间的关系来看,它忘记了心念的作用。就是说,依佛法说这个世间会毁坏,毁坏了又再出现,众生的心有参与的。那么,当世间开始的时候,根据佛法说,世间开始的人是化身的刚刚开始的时候,人是化身出来,开

  始化身的人能够飞的,还有光明的;然后呢,这化身的人慢慢,慢慢就……后来完全没有了。他是一种退化。那是因为在这个世界开始的时候,并不是从空空洞洞发展出来的,只是有些众生是从前比较高级的生命堕落下来的,那么,堕落下来的时候,他的生命不一定要按照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种方式演化的,那时候就是化身。所以我们人的生命,以前的人是化身的,那现在的人都是胎生的,那么,以后的人是克隆生的,呵呵,我开玩笑。就是说,种种因缘都可能生人,明白我的意思吗?也就是说,种种可能、因缘,也可能生出鸡出来,不懂是什么因缘罢了。我们不知道,我们就在这边猜。我们猜说:由生命演化过来,其实,这生命演化也是有它的毛病。为什么我说有毛病呢?因为那些生命演化,很多“断程”,知道吗?这些我们不谈,这是科学家的事。我们谈回我们自己的问题。

  刚才我要提的是说,当我们这样讲因果因果很多人都犯上一个毛病,他要那个因,一直推推推到开始是怎么样。

  那佛在这一方面,他就不大愿意讲,最后他就跟你讲这个成住坏空。就这样子,大概给你讲。实际上,佛并不是不知道。而是一直答、一直答,答得没完没了答答讲不完的。那么,我们如果在这个因果循环中,一直研究下去,研究到我们死了,我们只能当科学家,不能修行,知道吗?那么,以佛法说,这个因果因缘现象,千万不要忘记!你的心要参与的!那么东西出现在你眼前,佛法说,这个是业力因果。

  它会在你眼前出现,就是你的业力因果里面有那些因果的那个因素在里面。那这个业力因果本身,它不是物质,也不是心念,就是依佛法说的因果本身不是真实性的。那么,这个物质,心念是我们的业力因果里面变化,我们得到的

  假象。而这个假象告诉你:你生活在这个空间是实在的。那这个假象告诉你呢:你这个空间里面现在没有人坐你可以坐。可能你不知道你坐在那边,有另外一个众生也在那边坐。这个以佛法说,是未发生的。就是说,因为在他的境界里面,跟你不一样,他也可以坐在那边。

  换句话说,就是说,你现前所认识的这些身心啊,物质跟心呀,它本身是一种假象。在这假象里面你去找因果,那又有问题了。所以我要说,这个因果,刚才说,是因为我们众生迷惑,我一开始就这样说了。我们众生迷惑呢,生起了这些种种看法。那如果一个人他不迷惑的话,又怎么样呢?就是说,在我们认为的这些因果现象里面,如果一个人修行、解脱了,他不迷惑了,那么,那些因果又怎么回事?

  在这里,禅宗里面有一个故事:就是在有一位百丈禅师,他曾经呢,有一次,一天有一个人去找他,事情是这样,就是有一个人,他堕落做蛇,还是做狐狸,我不记得了。做狐狸哦?他呢,说他过去也是一个禅师,那人家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他说:“不落因果”。结果因为这句话,他堕落做狐狸。然后,到他堕落狐狸,他有一点……有些狐狸可以修行,修行变成狐仙,变成人形,他就去见百丈禅师叫他照样用这句话来问,问百丈禅师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吗?百丈禅师回答他说:不昧因果。不昧因果的意思是说,不迷惑因果。就是说,我们这些众生,迷惑于这些因果现象里面。那么,一个修行人他不再迷惑在里面了。

  在佛法里面说,我们这个世间,佛每次形容说是虚幻的,不实在的,既然这世间是虚幻的,不实在,这就说明了因果本身就是虚幻,不实在的。就是因为因果本身真的虚幻不实在,所以我们才可能修行解脱。如果因果是实在的话,

  它必然的那个势力一直在变化中,那么,你不可能修行解脱。意思就是说,你不可能从因果现象里面得到解脱!如果那些因果现象是真实的话,你绝对不可能从里面得到解脱的!因为它不真实,所以,你的这个迷惑执著放下,就叫做解脱。

  那么,在这里面就是还有这个因果的结果,有没有终止呢?如果有的话,该说“不落因果”了。如果一个人认为修行人不落因果,这因果对他无效了,停止了。这是邪见!绝对没那回事。而是在因果现象里,你不迷惑了,那么,你就是解脱!

  由于我们迷惑,我们认为说,有实在地在发生,所以我们对因果,我们要弄清楚,你眼前所见的一切,发生的一切,因缘果报,就是你的心在那边推动,产生,变成因果变化出来。那么如果说你的心不去推动它的话,它就不会继续地在前进变化。那不会继续前进变化,结果它怎么样呢?啊,我们这样讨论这个问题。刚才我说的,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解脱了,那些因果怎么办?刚才说他不迷惑,对不对?那百丈禅师回答说,他不迷惑因果,修行人不迷惑因果,那这些因果又怎么办呢?——那个时候。我的意思说,比方说,佛成佛了,那么我们还在这边,对吗?我们还在这个因果现象里面;那佛成佛了,那么,那些因果现象在佛那边是怎么回事?明白我要问的问题吗?因为刚才我说,我们这样举例说这个因果现象怎么来?意思是说,我们在迷,执著,认为有一个法的出现,然后,你就对这个法生起有无,然后,你生起前后,然后生起因果关系,等等的看法出来了。那如果一个人他觉悟了,好象佛呀,罗汉呀,那这些因果对他来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是不是停止了?啊,我们等下来讨论。

  这是因果开始,容易讲,那么,因果的停止怎么办?很多人想要了生死,

  呵?了生死是不是因果停止了?如果不是因果停止,我又在生死喽?我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那么等下我们分组讨论大概十五分钟。然后,看看有什么结果。因果是很困难的一个问题。现在我来分组,一个人解脱,他的因果怎么办?你们有什么结果?

  说解脱者死后因果还在继续的,举手!

  啊?作用就是因果力量嘛。啊?拿“麦”说。

  男学员问:“……五蕴身心,佛陀证悟了,他跟其他的众生有关系,教化众生,……”

  他死后呢?

  “死后就……因为他没有那个我见,就不可能在去求一个我们认为的轮回,转迷成悟了,”(听不太清楚)

  还可以作用吗?

  “应该有他的作用在那边,应该是有。不然的话我们怎么会知道,我们还会跟佛陀学习?学佛法。就是因为它有作用嘛。如果佛陀还没有证悟的话,我们怎么会有因缘知道这个佛法呢?”

  你们同意吗?呵呵,其他人有什么看法?讲出你们的结论。这一组呢?你们讨论什么结果?

  女学员说:“基本上我们都同意。就是说它的作用还是继续的,就是我们的我执,就是那位先生所讲的。一个解脱者解脱的时候,他的因果作用还存在。”

  还可以给你看到吗?我的意思:还可以给你看到吗?还可以给你谈话吗?呵呵,这些都是作用嘛。不只是佛陀,阿罗汉也是一样啊。

  “有心的作用,我们现在还能见到佛陀,偶尔还能见到。有心的作用,有心那种东西在作用。”

  有人看到哦!

  哈哈!

  看到就是有形哦,你现在看到是心的作用,还是眼睛的作用?现在!“……”

  一样的,你还不是五蕴身心在作用看到东西嘛!

  “好象我现在看到的,大家都有看到。但是,在定中的话,只有我看到,其他人没有看到了”。

  为什么不可以呢?哦,其他人没看到就是假的吗?

  “我不是说是假的,就是在定中其他人没看到。”

  不是因缘作用吗?

  “……”

  啊,如果有人看到鬼,我们这边的人统统没看到,你认为有作用吗?

  “作用”。

  一样嘛,跟你定中看到一样。吗?一样的嘛。还是在你境界里面,不是虚假的吗?如果你那个境界虚假,现前的境界也又是虚假的。但很多人认为那些是假的,要大家一起看到才是真的。那这个不谈。

  现在说,就说一个人他解脱了,他的那些因果怎么办?说继续的,举手!呵呵。说停止的举手!停止的举手!你说停止,说继续的呢?那其他人呢?又继续,又停止的举手!哈哈。

  一个女学员说:“这是我不能接受的一面,但是我们知道所谓的因缘,周

  围现象的影响,就是说,彼此都会受现象的影响。OK!那么,如果是说我们要这样经过这些过程的影响,转来转去的来看这些来看因果,因果,再何况变成你们说的,大家都在影响……不可能有停止嘛。”

  对呀!我同意呀,不可能有停止呀!就是说,今晚这个讨论呢,谈论因果,你们要弄清楚:因果不是没有变成有,也不是有最后变成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说,修行解脱呢,并不是他的因果就停止了。所以,如果你说修行解脱,因果就终止了,就是不落因果,你要做狐仙了。哈哈,知道吗?这是错误了!

  那么,就是这种就是说,一旦认为他是很麻烦的一些事情,他解脱以后,他这些一切麻烦都没有了的概念,那么,这个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见解!其实,这个很麻烦是你的心的麻烦在那边自找麻烦!所以,我下面就写,第四个问题:“还没有死,就可以解脱吗?”可以。

  “那还没有死,解脱了还可以活动吗?”可以。

  对嘛,解脱跟你有没有活动是没有相干的。根本没相干!但很多人以为:解脱以后,统统STOP。

  这绝对大错!知道吗?所以,呢!刚才,另外一个讲对了!就是佛佛证解脱之后,证成佛了,他也在活动中。但他在活动中没有再迷惑了。没有迷惑我们执著在里面。他对这个因果呢,他很清楚,所以,不会在那里面执著有个真实的东西。因此,我这边写说什么,第六个问题:“迷的时候没有我,解脱的时候也没有我吗?”

  没有差别。是吗?那你在迷的时候没有我,你也在继续;解脱的时候,你也在继续活动。那么,死跟解脱根本扯不上关系!根本扯不上关系,但很多人呢,把它看得很严重哦。就是说呢,死后我不再来了,这句话就是迷惑者说的

  话。“死后我不再来,”绝对是迷惑了。为什么?生的时候都没有我,怎么死后我不再来呢?绝对没那回事!死后不再来这回事,绝对不成立这句话。知道吗?所以你说,阿罗汉死后不再来,这是对那些执著生死的人,这样跟他说的。知道吗?但是如果你在执著死后不再来,你就完了。你不能不来,你还要来!知道吗?你绝对是错误!为什么?因为本来死前还是死后,迷惑跟不迷惑都没有我。没有能来去的。是我们认为有个我在来去,所以,我要你们弄清楚,就是说,解脱是表示终止生死?绝对不是。

  那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一件事情,就是我第一个:轮回是一个身心转另外一个身心吗?

  根本不是。

  轮回绝对不是一个身心转一个身心这么一件事!

  轮回是很多因缘扯在一起。你看:我们这群人,如果我要说,我们也是一种轮回。听懂吗?一定是过去世有某些因缘,现在我们大家在一起。又重现了。你以你本身个人来说,你也说你是一个轮回;以我们整体来说,我们也是个轮回,知道吗?甚至,以任何一样东西来说,它在地球上成住坏空,也是一种轮回现象,知道吗?也就是说,这个轮回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东西,转成另外一个东西,它不过是什么?叫你五蕴观感现前境界罢了。你说是现在的身心,等一下呢,你认为我死了,然后又另外一个身心出来了。它不过是境界现前,又在变,又在变,你从前没有离开过,也没有来,跟去。知道吗?那我说什么吗?就是说,你在五蕴身心里面一直放电影,懂吗?现在你看的是这一生的,等下看的是下一生的了。它不过还是在你五蕴身心这样放电影罢了。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身心是在轮转,其实并不是一个身心转另外一个身心,懂吗?知道吗?

  啊,那么,对于一些有神通的人,他甚至可以两个身心同时进行的。这都可以发生,知道吗?

  那么,此生身已经解脱,是我解脱吗?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眼前这个身心,我们说修行解脱了,是我解脱了吗?本来就没有我嘛,对不对?那其他的身心可以继续吗?不可以。不然的话,众生总有了结的一天。听懂我的意思吗?就是说,我造了很多业,不同业,不是我,而是不同的身心在造,知道吗?对不对?那么,它们跟我有关系,不同的身心在造。所以,如果我今生解脱了,我可能某一类的身心它们还在活动中,知道吗?这可以发生的。

  就是说,我们众生身心,我们在创造新的身心,包括什么呢?可能你们有些人会相信。如果大家在那边拜,拜、拜、拜,精神集中在那边,那边也制造一个身心出来,你们知道吗?

  孙悟空,中国人制造出来的鬼神。结果呢,他能够感应了,知道吗?这些是太远,太复杂了。我们讲回我们的这个问题。

  就是说,这个轮回呢,绝对不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身心转成另外一个身心,为什么?我们现在在活动的业,过去的都在关系中,上次讲过了,对吧?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只是我现在这个身心在活动而已,不是的。我现在这个身心,不过是拿过去种种业来用罢了。然后呢,用了之后才能维持这个生命,把它维持到完为止。

  所以,对这个生命,这个轮回,这个因果,它本身呢,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因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东西,所以呢,解脱者死了,并不是一个什么东西死掉。

  问:“……”

  中阴救度法,是那个人还在执著我,这个中阴身当他在中阴状态的时候,当一个人他中阴状态,他对物质的境界的执著比较轻微了,那么,在密宗里面是用一些方法,在当时提醒他,让他醒起来。那时候比较容易,跟那个境界的外境走,他比较容易朝向解脱。所以他用这些方法,但是当时的那个中阴的心情倒不是如此,中阴的心情一直想要生,要去投胎!

  就是说,我们身体一脱离了,中阴一脱离了这个身体的时候,它,大多数人就把这个身体舍弃了,知道吗?他知道这个身体没有用处了,不必靠它。但是呢,他还要追求另外的身体,知道吗?他的执著,烦恼执著还在追求的。所以法师说,这中阴阶段,在那个时候很有机会。但是,他还是不行的。讲是这样讲,但是还是不行的。我的意思你听懂吗?

  就是说。当时的那个境界,是给他很容易觉悟的境界,但是,当时他的烦恼在追求一件事情:要再去投胎。

  哦,什么?

  “……”?

  这棵树的前世是那个种子,你可以知道。明白我这个比喻吗?但是,绝对不是那个种子生出那棵树。绝对不是的,有很多因缘。但是,你的问题我可能还没有回答清楚。因为你还是认为是单一的,是吗?“……”嗯,对呀!可以看呀。但是,你要弄清楚哟,你的前世,也不过是那一世里面,拿很多当时的过去的业识来用罢了,知道吗?听懂吗?你这一世又拿过去很多业识来用,知道吗?那些业里面的因果力量继续拿来用。现前是这样一种现象。不是所谓的有一个身心在那边。

  啊?“……”,我必须用这个名词嘛,你的业嘛。就是说,那些业在你现

  前显现的业,给你看到的这一切,是过去的业的显现。上次解释过了。

  “……”

  啊,他把那个当成是你了。“……”啊,本来不是啊。“……”啊?“……”啊,绝对没有你今生完整的我。弄清楚啊!绝对没有!我们就以你这个身体来说,以物质来看,你这个身体整天新陈代谢,整天在换,知道吗?听懂吗?在我们你这个身体新陈代谢。整个拿外面的物质来综合起来一起排,知道吗?是不是?那么,以业来说,你就整天拿那些业来使用一下,拿那些业来使用一下。变成你现在的身心,你认为是现在的身心,听懂我这个比喻吗?你这个身体并不是一个身体在那边,它是一直、一直在换的。咦?何必讲在远?虽然你在换,但我们还是认为你在这边。你这个身体呀,我用这个比喻,我用你这个身体作为比喻,听懂吗?从小到大,你这个身体的一些东西一直在换,而且,那个换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单一的东西,是外面……不是同一个来源,你身上的血肉不是同一个来源来的,知道吗?但是对不对?我们还是认为是你。嘛!这是我们的见解。认为,实际上,它还是一直在换,,知道吗?不是!是不是?

  那么,你这一世的身心活动,也不是从某一个业,而已,是无量的业在那边显现。但是,你认为是“我”。那么,我又怎么可以说你前世那个照片里的那个小孩子,嗨!你今生小时候的照片,就是你呢?明白我这个比喻吗?你身上的血肉,我们不要讲精神,你身上的血肉。从小时候换到现在,一直在换嘛,对不对?而且,都是换不同的东西换进来,不是某一个来源的!今天吃那家饭的,明天吃那家米,你看明白我这个比喻?你身上的细胞是不是从一个来源来的,对不对?那哪一个是你的呢?统统不是。对吗?那么,你说:哦,你这一

  生的那些无量的业,也不过是你那些业里面那些力量在推动。它就出现,就出现,这样的延续。那么,我说:咦?你从过去世到今世喽。同样地,你的细胞在换来换去,我说你从小变到现在大的,这个样子,其实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我没有解释到你要的答案,你的业罢了!你的业的相续,他看是显现出来的业,那么,我看到你呢,是你的皮肤组成的这样子,我看不到你在转换的那些东西呀!

  女学员问:“师父,关于那个解脱者,人家不是有分有余跟无余捏盘吗?如果一个阿罗汉他已经是……如果是有余捏盘,他肯定是身心都还有,受那个因果的影响,如果他已经是无余捏盘,那他的身体可以说是已经不受那些因果的作用,已经是没有继续,但是……”

  唉呀!你的公公死了,他那个身体也不受因果影响了!哈哈。你指的什么东西呢?现在。

  “如果阿罗汉他已经解脱了,他的心已经解脱了,但是他死了,但是,他已经好象不向我们这些没有解脱的人,还继续执著有一个我来,继续来!但是,他没有,对吗?”女学员问。

  没有,那个因果可以继续吗?

  “因果可以继续,但是,他没有想要再来,就是说,好象他入灭尽定,他没有六根的作用了。所以,可以说,他的身体没有受那个……死后就没有受那个业报呀,因果的作用吗?”

  哦,关于这个涅后活动的问题,下一讲我们再细谈一下。关于我们佛教后来谈起发生。

  就是说,在部派佛教面对释迦牟尼佛捏盘后,到底会不会,有没有作用?

  最后讲,佛有发生。那么,但我们迷惑的人以认为这个身心这个事,才是我的身心。一个觉悟者他知道,(我们有“法身”这个名词吧。)就是说:法身,是一切众生都一样的,那个叫法身,暂时这样说。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法互相活动,没有你跟我之间的差别。觉悟者知道了,再也不以任何一个身为身了,我们曾说,这叫法身。那么,这在第三个问题里面,我说:“解脱是终止生死吗?”在这里头呢,刚才原来我要讲,因为其他问题,我就没有谈到。就是说,我们众生以生死来看这个身心,那对于一个解脱者,他再不是以这个生死来看的,他也没有所谓我不我,他看到是一切法的变化而已。这一切法变化,不因为他解脱了,它就停止。明白吗?所以在这一切法里面变化,我们认为有你我他,他认为没这回事了。那么,我们说:哦,他证悟法身!嗯,这个等我们下星期再谈吧。

  大家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放掌!

  今晚,上个星期说要我们讨论一下关于这个“法身”的问题,在龙树菩萨的《中轮》里头,有一品谈到这个如来……(咦?讲义呢?没有分吗?啊?哦,不够。),啊关于这个谈到如来,我们就会因为……哦,如来的这个身,产生一

  些各种的观念。

  那佛在世的时候,大家看到佛,就没有讨论这件事情。当佛捏盘后,就有人在讨论如来的这个身。那到了这个大乘佛教,他解释成:应化身,报身、法身三种类的身,解释这个。这三种身在小乘佛教里面是没有这样的说法。虽然没有,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他并没有讲清楚。其中两种身是有的,哪两种身呢?就是这个应化身跟法身体。因为在这个小乘的经论里面有谈到:“佛的法身,”这个名词是有说到。那这个名词,被五样事情并在一起说,叫做:“五分法身”。我写在白板;五分法身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那这五样事情,在论里面,把它叫做:戒蕴,定蕴,(五蕴的蕴,蕴藏的蕴)慧蕴,解脱蕴,解脱知见蕴。

  为什么会这样来说佛这样的身?

  因为他们会讨论到佛的这个身,是有为的还是无为的。在讨论轮回、捏盘的事情过程里面,他们就面对佛的这个身,到底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那么,在部派佛教里面有些认为佛身是无为的,有些说是有为的,若说有为的话,他就要另外立这个“五分法身”。因为里面面对一个事情就是说,一切有为法都是生灭法。那么,从生灭法里面是不能建立捏盘的,那么,捏盘是无为法。那么,我们说佛觉悟了,他不执著他的这个身心了。那么,他的意识是以什么在活动?在小乘里面,他说就是佛具足了戒定慧,统统具足圆满,还有他的烦恼解脱也圆满。解脱知见就是对解脱的法统统清清楚楚,没有错乱,都知道。这五样事情,就是佛的活动是这五样事情。

  就是说这个身,我们不要以这个身体当成身,在我们佛教“身”这个名词里面:凡是一些东西具足在一起行动,就叫做身。不一定是指身体的身。所以,

  这个法身,并不是以这个身体的概念来说,它不是一个形相的概念。就是说,佛的活动就有这五样东西在活动,又谈到这个“无为法”里面,小乘里面的解释是说,无为法可以从两方面来说,就是说有一些法,它使你朝向无为,他也把它列入无为的范围里面。那么,佛的戒定慧是属于在无为的范围。就是说,佛再也没有造作,佛的戒定慧他做出来,是没有造作的,那么,他们就以这个来解释佛的身。

  那么,佛捏盘后,或者佛还没有捏盘前,佛都具有这样的法身。——这是在小乘佛教里面有这样说的。到佛捏盘后,这个法身就更重要了,因为佛已经不在人间了,那么,我们皈依佛,皈依什么?所以,如果没有佛的法身,佛死了,捏盘了,不在了,你皈依谁?你说我皈依佛,佛在哪里?所以,这个法身就很重要了。

  到了这个大乘的经典的解释,他就有更多的方便来解释这个法身。在白板上要我列出:法性、法界、真如、如来藏,阿赖耶识。这几个名词各有差异,其中有一些是大家相识的,有一些是完全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法性?

  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本性——空性。在大乘的一些经论里面说:一切法的本性,佛、众生,都是一样的,都是没有本质的,本体是空的,所以我们讲法性,就是在指这个空性。那这个法性本身,每一个法本身都是没有本质的。但是,我们不能用这个空性来说……(我应该怎么说?)就是说,我们不能用这个“空”的见解来代替一切法的作用。我的意思是说,很多学了这个因缘,缘起的道理后爱说,“一切都是因缘嘛!”但是,他对那个因缘究竟怎么发生,不知道。只他就是一种口头禅,以那句话——这个真理就是遍布一切,都是对的。

  一切都用这样来看。那么,

  还有,我们学了这个性空的道理,也有人用这个道理来走天下!不管碰到什么佛法道理,“都是空的嘛!”造恶业也是空的嘛,呵呵。

  那样呢,他就以这一句“空”的道理来走天下。在这里就讲这个法性。这个法性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如果你去分别有很多不同的性质。那大家有用他相同的性质,就是所谓的没有本性,自性空。

  这个法性里面的种种变化,在大乘的教法里面,他说叫做“法尔如是”。就是说,这些法它本身就在那边这样地变化,然后,我们的心去做种种的分别,就看出种种的差别。所以,这个法性本身呢?它本身在里面变化的过程中里面,它有一件事情,就是关于“佛性”这件事情。就是说,佛性是指觉悟,就是众生有这个觉悟的功能,被称为佛性。然后,因为这样,就有人这样说:哦,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当他有这样的看法的时候,我每次就要跟那个人唱反调,我就说:“一切众生皆有众生性。”因为你说会成佛才有佛性,那我就说你现在会做众生,你就有众生性。当然呢,佛性跟众生性有什么差别?

  也就是说,如果你站在说:“哦,会成佛,因为有佛性,”这样来解释这个佛性的,绝对有很大的错误,就容易被那些学佛的论师攻击你了。

  刚才讲这个法性“跟佛性”有一定关系,是指什么?就是说,一切法它们之间互相因缘作用的话,它必然要互相……我说:知道对方。他要知道对方,才可以和对方互相作用。我用“知道”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些东西——法性,它在作用当中,它本身就包含“心”的作用在里面。那这个心的作用,本身它就有“知觉”的作用在那边。所以我说这个法性跟这个佛性,法性里面包含佛性的意义在里面。就是说,这些法本身因缘互相作用,它必然要先知道对方,

  才可以互相因缘作用。所以,法性就包含了佛性的“觉”的功能在里面。所以,一切法的法性就是它们都处在“觉”当中。那么,一切佛就在这个法性里面,这个觉悟的功能里面,他觉悟。当我们指说,他,那是因为我们在法的因缘组合里面,我们进一步认定有一个觉悟的圣者是佛。关于这个,我上次有一个比喻说:我们身上的一个细胞,它就能影响月亮,能够它也在影响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在影响它。我说过了。那么,它们之间这样地影响。如果不知道你的存在,我怎么去影响你呢?我必然要跟你有关系,我才影响到你。但是,这样的关系,我们不叫做知道。知道,是心的作用,我们叫做知道。但是,这世间的一切法,凡是你所认知的一切法,没有所谓没有你的心在里面作用。因为如果把你的心拿走了,你没办法不用不知道这一切法了。意思是说,你所认识的任何一切法,你的心一定参与了。就好象那些科学家,他们在研究原子核,研究原子里面那些微细的物质,他一观察的话,他就参与在他的活动里面了,他就把他自己的那些能量在影响着那些微细的物质了。

  我的意思就是说,任何东西被你知道的话,你就对他有影响了。

  那么,所谓法性,就是一切法互相因缘变化,你所知的任何一个法,你的心必然参与了。那么,你的心必然参与的话,就是这个觉知的心,它在那边作用了。那么,它是谁呢?关系这点呢,就是每一个法互相因缘作用里面,然后它们因缘作用里面,有同类的,不同类的,我们就分别来说。

  在里面,它们就组合,组合出众生呀,山河大地呀,……我们看到的这些种种组合。同样地,这些组合,你的心有参与了。那么,这些种种的组合里面呢,不过是那些,(我们这样)假设说是最基本,最基本的心的那个作用,它们在组合,就是我们所谓的这个法性,这个法之间在组合,它没有属于任何人的。

  它也没有固定的一个形象是谁的,那我们说这个是空性,因缘和合本性是空,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个因缘和合本性是空,这句话里面离开了你的心。

  就是说,没有一个法,——因缘和合作用的法,是离开心的作用的。这样因缘和合的法都有跟心相关在作用,那么,心的知觉就存在着。我刚才说心的知觉,那个法之间在因缘作用的当时,它们也要知道对方的。然后,你在这个法的组合里面,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众生,这个众生又知道那些东西,所以,一切都互相知道对方在作用中。

  就比方,你会来这个世间出世,你的心必然要知道你来这个世间。你执著而来,也是知道。那你会来到你父母的家里面,不然你怎么来呢?对不对?你不懂这地方,你怎么来?今晚你来不了!那么,你来这个世间,这个世间你必然知道的!但是,我们迷惑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啊,这个讲得比较远一点了。那我是说,这个法性本身就包含这个觉性,我就解释到这里。

  那么,什么是法界呢?

  如果以这个十八界来说里面,它是指说,我们心中的意根所对的境界,那个叫做法尘,在十八界里面称为法界。但是这个法界的概念,在大乘里面,不完全这样说,它包含一切法,统统都叫法界,就是那么,这个法界里面说,你所见的千差万别的种种法来说,都叫做法界。

  法性,是以那个法的本性来说,叫做法性。其实,一个是站在它的本质来说,一个是站在形象来说,是讲同一件事。

  那么,真如呢?

  真如,是指在一切法里面,它有一个真实性的性质,就是不生不灭的性质,如如不动的性质。那么,这个如如不动的性质是我们凡夫众生不知道,佛提出

  来这个名称的,叫真如。而那我们听到真如的时候,往往我们会以为有另外一个真如的法,其实不是。这个真如是指一切法本身没有生灭,没有差别,本来不动。其实,一切法本来就有这个性质。我们众生以为有法在生灭,在动,所以,这个真如也是在指这个法性。

  那佛性,刚才我说了,我们不要误会佛性就是觉性。佛性跟成佛是没有关系!但是,很多人就认为说:因为你有佛性,所以你能成佛。如果用这句话来说,那就颠倒!我说呢,因为你有众生性,所以你做众生。所以,这个众生跟佛,本来都不可得,本性也是空的。所以这个觉性本身,就是在空性当中,法跟法因缘作用就要知道对方。因为这样,所以这些法因缘组合成一个完整知觉再加上现在我们所以为的心念的活动,一层又一层哦。

  那么,什么是如来藏?

  如来藏,本来是佛征对一类外道说的,这类怎么讲是佛对外道说?就是说,有一类的外道,他执著有一个大我,梵我,这一类的外道,佛要度他们,他就很善巧地用如来藏地法来说,他说: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藏。那么,这个如来藏不是指个别众生有他自己的如来藏,就是一切众生就是在如来藏里面活动。这个就很类似外道执著的“梵我”的说法,外道认为:有一个清净的大我,我们是小我,然后,我们修行就回归到大我。那么,这样的一个大我跟小我,他们有一个什么?有一个主体——主要活动的,叫做梵我。小我就是现在活动的我,这个是叫做人我见,法我见的执著。但是,佛讲如来藏并不是这样,他是说:一切呢,都在这个如来藏的藏识里面活动,在这个心识里面活动,变现。那么,在这些活动,变现里面,我们看到有众生,有圣人,他并不是指说,有一个实在的我,回归到“大我”。没有!所以,如来藏也并不是指这个“大我”

  的意思,但是,是佛为了度那一类的外道,他这样讲,那些外道就比较容易接受,从而放弃对“大我”的执著。

  所以,佛在《楞伽经》里面,有特别提到讲道,他讲这个如来藏是要度外道。那么。能不能度?当然能啦!不能的话,佛就不说了。其实这些也是一样,都是在法性的作用,只是用不同的角度来说而已。

  那另外一个是阿赖耶识,佛也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征对个别众生来说。刚才我说与这个如来藏不同,如来藏是一切众生同样具有,而阿赖耶识是对众生个别具有的来说,每个众生都你也是有阿赖耶识在持执著的,然后,你修行是就将烦恼执著阿赖耶识转变,转变成清净的阿赖耶识。那如果是如来藏的说法呢,不是就没有这样说,他说如来藏本来就是清净。没有所谓地把如来藏从污垢的转成清净。所以,他把他放在“如来”这个执著里面,称如来藏。

  那么,而阿赖耶识的意思是说,每个众生,他有这个执著,某一部分的心识是我,执著心识收藏在里面活动,这样叫做阿赖耶识。这个就远离了前面那五个说法:法性、法界、真如、佛性、如来藏。

  在这里,我一再强调:并不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才能成佛!一切就是空性,空性里面就是有觉性。就是能成佛的。那成佛呢,其实,就是觉性作用,那觉性,没有所谓众生不众生这件事,所以不能说众生有佛性。

  那我这些解释完了,我们再来看“法身”。

  那我这样解释完了,我们再来“法身”。

  我们在学习一些大乘的教法里面,我们都会听到:“清净法身”。法身是以什么为身?就是以法性,法界为身。刚才我说了,身,并不是一个身体。很多东西具合在一起活动,就可以称为身。那么,整个法界呢,一切法都在那边

  活动,那么,佛也不再执著任何一个事物了,任何一个他都知道没有差别,没有分开来的,互相影响。那么,我们就说,佛以这个法身为身。千万不要以为说,佛有一个身,叫做法身。他说法身在哪里?他说法身遍一切处。那么,这样答呢,一般可以这样答。其实,法身是没有处所,不是遍一切处。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处,是你的心中迷惑,认为有方位,见到有处所。那么,佛知道这个法身本不是有方位,处所、时空,一切是心变化。这个变化心呢,就是身了。

  意思是说,所谓的法性就是一切法都在变化,变化的当中,我一再强调:就是有这个知觉的心在参与!所以,不管说有没有一个形相的佛出现,这些法互相因缘作用中,它都要知道对方才可以互相作用,这就叫作知觉了,我把它称为知觉,知道。所以,当佛成佛,觉悟,他就看到:原来一切都在觉悟中。所以佛就在觉悟中讲了一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没有所谓迷惑。迷惑是什么呢?就是在这知觉里面,有一些心念,它去分别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然后他说呢,这是烦恼众生,是那些心念他那样说罢了。所以,并没有所谓的某一个心啊,或者某一个众生啊,某一个什么因果呀,去完成一个成佛。就是说,一切呢,就在心中作用。并不是有一个外在的。

  那么,这个心呢,也不是内心的心,不在你身体里面的这个心,现在这个心指的是法性本来的心。所以,这个法身,就是心的作用。一切法互相因缘作用,就是佛再不执取任何一个法了!他对就在任何一个法都知道,一切法呢,都可以互相作用。他不都会分别:这是我的!也洋外这样说,一切佛呢,成佛的时候,他都会说:我跟那尊佛是没有差别的!

  如果你看一些大乘经典,他就会跟你这样说。甚至他会讲:我呢,久远以前就成佛了,我有多少佛的名号……为什么呢?诸佛洋外是没有差别的。意思

  是说,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你站在外相形象跟众生所知的外表,外貌来看呢,你就看到佛有这个娑婆世界,极乐世界的差别。

  但是,在这里头,刚才我说了,从这个法性的角度来看,其实是那些法一直在那边变化,因缘作用,其中,变化里面产生了一些你所看到的形象。上个星期,我画了四方形和三角形,还记得吗?它们在那边这样变化,你就看到一个四方形,四个三角形,那是我们去分别的。一切法就是你的心变化中,出现佛身的行相,佛身的因果,出现有缘的众生,出现佛在菩提树下成道,有缘的众生得度……这些都是心在变化。而这变化的心呢,没有所谓的你的部分,我的部分,互相在影响,那么,而我们众生就以眼根,眼睛的知觉看到的,认为那些才是。所以,法身并不是以眼睛来看。就是说,我们的心本来就能够知道对方,但是我们迷惑,我们认取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叫做能知的心。那么,所谓的法身,如果以中观来说,它呢,当然我们说也是因缘,毕竟空的。有因缘让你知道。

  那么,如果你心不再去分别它是谁的话,那么,说这一切法都不可得。那不可得呢,它还是在作用。我的意思是说,当你说:哦,一切法是空性,不可得,并不是说没有那些心性在那边互相作用,是有的。作用里面形成了你的六根,六根里面再去分别那些东西,一重又一重,又产生你看到的,是这样子地发生了。这个事,我就大约这样来解释这个所谓的法身。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中观论颂讲记·观如来品》中,印顺法师有提到“如来……”《》,我们就从最底下,是在有认为:“五蕴和合中只有假我,没有真实的如来。”

  你看:我们佛教的部派里面就在讨论到底什么是如来。那么,这里“椟子

  部子西”是“有部”分开来的另一部派,他说:“不可说有如来,是对外道说的;然但是,佛也说有我,不可以说没有。所以,他主张的如来,是非离蕴非即蕴的不可说我。”就是说,他说这个所谓的如来还是一种我,但是这个是不可说的,不是在五蕴里面分别的,他说,不能以五蕴来去判断,是五蕴里面,还是不在五蕴里面说,“非离蕴,非即蕴”我。

  他又说那这个“不可说的真我,那么,以与外道所说的如来是神真我的异名,是身心活动中的统同一体,实在所差不多。容易“有与以外道说合河流……”印顺法师在这里他说呢:如果你认为有一个这样的一个不可说的我,就是如来的话,那么,这还是一样。跟外道“神我”的说法一样。那么,这是中观不同意的。这一整品都在破斥对如来不正确的见解。那么,如来,他说:“至于如来之自性空以实所以为如来,他说用以从道谛的立场来说,就是如来的五分法身了。”这个不是说是道谛呀,是在小乘里面就有这样说的佛的五分法身。以这个五分法身称为如来。那这里的五分法身是指什么?就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下我们再谈。他说大乘的“大众部”说,是大众派的一个部派,叫大众。他体现出法的法性空为如来,见缘起的空聚性,即是见佛。若礼如来,应礼这个法性空。那就是说,见到空性就是见到如来,但是,实际上是没有那么简单!为什么?因为当你说的觉悟了空性,觉悟了空性,是什么东西呀?是不是心在知道?听懂我说什么吗?啊,也就是说,当你谈见法,谁见法呢?不是心在见法吗?所谓的见法,里面就有能知、能证的作用在里面,跟所知、所证的作用在里面。就是说,即所知所证的空性,那么,能知能证的觉悟的心。所以,你觉悟的心,你觉悟了,一切法没有本体,是空性的。但是,你不能否定当时这个觉悟在发生,不能说空性的,觉悟不在发生,知道吗?听

  懂我在说什么呢?不然谁知道空性?是不是?一定有觉悟在发生,那这个觉悟是指谁?在这里,刚才我说了,这个法性、法界本身就有觉悟的功能在那边了。它不分是你的我的。

  在大乘的一些经论里面说,佛的一念之中能够知过去、未来、现在,无量无边的法,它都能知道。这个不能用一句空性就能解决一切的,知道吗?明白吗?啊,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一滴水,它怎么来,怎么去,佛都能知道。他都知道。你说空性怎么在竟然一念之中能知道一切法的呢?怎么所以不能够用空性了结这件事情?绝对不能的。就是它里面有觉悟,知道它的功能在里面,而这个觉悟,知道,是凭什么道理它能够知道?并不是凭一个空性的道理就解决了。因此我说所以呢,我这里说了,他这样讲说这个,他这里讲说应观法性空。从本品中正观身业的见谛,破斥外人的实我论。也就是显示寂灭空性的无我论相为如来。性空,就是如来的实相,不可言说等,我们但是不要因为他那些话,就忘掉这个觉悟的作用。因为印顺法师是在,以从这个佛学上——各个部派来讲他们的看法,用这个空性来说,这是不圆满的。

  我的意思是说,当你谈到这个空性的时候,不只是因缘、生灭、本质是空的,在这因缘生灭,它们因缘变化之中,我说呢,它必然知道对方,不然,它们不会去和合的。你说是不是?

  你看,我们就以这个克隆羊来说好了。克隆羊里面的细胞,里面的染色体,它就有那些功能,里面让它发展出克隆羊,知道吗?如果你认为是物质在变化的话,它就具有那些东西在里面。我的意思是说,也就是这些细胞,它知道将来它要变成那只羊,知道吗?明白我说什么吗?那么,而我们是以我们的时间概念来看的,那如果对于那些有神通的佛菩萨,时间是的假相来的。不要以为

  说,克隆羊里面的细胞、卵子是先前,那只羊是后来出来。这是很错误的概念!就是它们并不是时间上那个样子。我的意思是说,你说:哦,那个羊都还没有出来,那个细胞怎么知道?那我跟你讲:它怎么变那只羊出来?就是说,一切法因缘变化,每一个法之间,如果不认识对方,它不会跟它碰面,不会跟它变化的。所以,这个就是觉。所以,我说一切法都具有觉性。就是所谓的佛性所讲的那个功能。所以佛性并不是说众生有佛性,佛性是一切法本来就有觉悟的性在里面,知道吗?因此,你证悟到一切法的空性并不是有一个人在证悟那个法的空性,就是那颗心知道一切法本来就在觉中了。也就是空性不可以离开觉性,——这个佛性的性,就在里面。不然,不能叫觉悟。

  那么,他又在说,也是一样,如来是不可言说的,不可通过性空缘起可说如来,可说如来身,如来出家,如来说法、如来有父母、如来有病了……。也就是说,性空中不碍人间正觉的如来。

  性空,的确能够解释这个在人间出现如来,也是因缘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个心在参与!性空,没有心的参与,性空也不能说。因为因缘法一定有你的心在参与!你所知的任何一法,没有所谓没有心参与的法。如果它离开了你的心,它能够独立活动,就很多矛盾。

  意思是说,我曾经讲这么一句话,伦敦的一个老太婆,拿着一把雨伞,都跟你有关!我不是跟你们说,呵呵,我是跟一个人说哦。很多人听了,他不相信。

  ——第九片音带完——

  (以下是第十片录音带的内容)

  月亮在绕地球转,你身上细胞就在影响着月亮了,那么远都影响了,为什么老太婆拿雨伞你不影响?都有影响!知道吗?只是你目前的心执著于六根境界为觉知。其实并不是如此。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面活动,任何人在里面活动,他们就要互相关系。不然的话,这个娑婆世界四分五裂;你有你的我有我的,知道吗?就没有所谓共业了。因此,都互相地影响。

  我们再来看:他说一分学者认为有情生身中,有一个不聚五蕴,不聚五蕴的称“我”,是一切众生都有的。是流转不变的联络者。这个印顺法师指说,那个人执著一个我的人,他那样。但是,我刚才讲并不是那样。所以那样的人,他说:如来是有情、或我的异名。所以,一切众生都可以有,就成为普遍的名词了。这就是所谓的佛性了,知道吗?一切众生的当中,只有成佛的这个能力在那边,然后他说,这样最后他可以成佛。他就在评比:“性空者的法性空却不可得;既如来之所以为如来的。”到了真常唯心论,他说,就变成另外一个说法,他说什么?“把如来当作诸法的真实微妙自证体。”在这里,他是说什么呢?就是那些认为:真常唯心,他们认为有个所谓真心,啊!这个是我也不同意的!

  就我们,印顺法师在佛学上他去分开,把某一类的人的见解,称为真常唯心。什么叫真常唯心呢?真常唯心,就是说有一个心是不变的,永远在的,清净的心,有这样的一个心,那么,他说,这样的一个心,他说什么?“以神秘实在的见谛去了解,他把如来当作诸法的真实微妙之体,就是这个常住真心”。以为有情的身心的真实相是如此。那万有的诸法,实体也如此。然后,把缘起,

  把性空,也把它们混合起来说,那么,他说,这样的说法呢,“于是乎,凡夫如如不变地来往三界,受生死,是有情的如来;佛陀如如不变,到处示现,广度众生,这是佛陀的如来”。

  这在讲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佛教里面有一种看法,跟印度的一种外道有点相像一样的。就是说,有一位佛到处示现显。即有这么一个释迦牟尼佛,与娑婆世界有因缘就到处在,他就示现成佛。虽然到处示现,但那么,这么一个佛是常住清净的,这是个就在一派大乘的说法里面有是这样子的。其实,这个就跟印度外道的“喜哇”的说法是一样的。你们知道吗?

  印度外道每次说,每到一个时期,那个圣人就以另外的一个身份来到印度出现。你们听过吗?印度外道有这样的说法。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外道说,是第十位喜哇的转世者,你们知道吗?他们就有这样的看法。就是说有一位常住不变的那个,来人间应化。这个是印顺法师要批评的。所以,他说,那样呢,这个众生里头有如来,如来里头有众生。他说,佛跟众生是平等的,而且,他们就是一切法的真实体,所以,诸法真相也是平等的!现在流转的是他,将来证觉悟的还是他。证觉悟的如来的是全体开显选,那么,众生为上等如来。以佛果为上等如来,质量没有差别。这就是佛性论的说法。知道吗?讲众生有佛性,所以他说到了后期大乘,以一生佛平等的如来藏、如来界、如来性为所依,说流转还灭,这样地说明一切。这样的如来,他说,他只是把他加上了性空的名称实才。实际上就是“梵我论”。

  关于这里,我先要声明一件事:就是说,不要忘记了觉性、空性、因缘,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任何人他修行觉悟了,必然有那个觉悟的心在作用。觉悟的心,不是他本来那个觉悟的心存在着。我用个比喻,比方说:释迦牟尼

  佛,他过去行菩萨道的时候,并不是有一个他,他自己的觉悟的心被烦恼盖住,然后,到了他成佛的时候,烦恼离开了,他觉悟的心出现了,给他看到!并不是有一个这样他的觉悟的心在那边。那在这里头,是怎么讲这些觉悟呢?就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有那个觉悟、知觉的功能。然后,在这些法里面因缘组合必然它要知道对方的,它才互相因缘作用。然后,在因缘组合的过程里面,因为过去的业,种种业执取、执著这个身心,它们的力量就是推动这一群法的作用中带动了某某一个人成佛出来。但是,是那一群执著的心念去做出来的,听懂吗?它去做出来,并不是有个它在那边,是那一群的身心在那边作用。明白我的意思吗?啊,也就是说,这些法互相因缘作用里面,某一群的因缘,它在推动,完成了这个佛果现象的出现。那这群的因缘推动,它本身,本来就具有觉悟心住在那边的。那么,这些法个别也都具有这个性质,所以,才有所谓这一群的,以一个整体来看呢,叫做一个佛在觉悟。因此,当佛觉悟的时候,他就知道:哦,原来不是这个一群,是我在觉悟,不是!佛觉悟是一切法都在觉中,没有所谓的你我他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弄清楚,虽然没有所谓的一个单位,一个我在觉悟,但是,在这一群的法的推动底下,我们可以说呢,有一个人觉悟了。那一个人是那一群的心,但是,那一群的心,本来就是在觉悟中了,他不知道而已。那么,如果你把他拆开来,你说:那一群的心本来没有觉悟,后来觉悟,你就犯上了这个《六十如理论》里所批评的比。不可以本来没有觉悟,后来觉悟,不可以?不允许发生的。所以我说一切都本来就在觉中。再来我们再看下去:

  他说:“外道的梵我论者,所说的如来,也是众生的实体,宇宙的本体。”在这里,他就可能评比到我的那个解释了。他说,外道讲有这个宇宙的本体,

  那么,“所以,中期佛教的性空学者,与梵我论的所以能泾谓分流(这个是中国的两条河流的分流,在西安一带),差别点就在胜义谛中观察外道的实我性不可得,达到一切法性空寂,空寂离言,决不把它看做万有实体。转向世俗边,明如来没有自体执正,唯是缘起的假名。此假名,也决不想像为如来不死,如如不变的实体。”那在这里呢,刚才我那样的解释,我说,并没有一个是佛的本体,因为一切法因缘作用,他本质是空的,但是,虽然本质空,因缘作用,他们就要能够知道对方。这一点你们要弄清楚!

  所以,因为这样子,是整群聚合里面,它也产生这个知觉,知道,我是这一群,我在成佛。而这个我并不是一单位,是一个名称说这一群。所以,因此,这一切,佛成佛也是因缘,也是性空的,也是在觉中。没有所谓的有一个迷惑的人,迷惑,是某一些心它分别,它说,这样叫迷惑。他说“只因为有一分学者,不得性空的中真道义,所以又走上梵我论的老家了。自性见是众生的生死根本,这是多么强有力呀!”在这里,印顺法师他是说,如果你是站在有自性见,有某一个东西,他它在觉悟,那么,你就走上这个梵我论。

  但是,我要倒后回来强调,就是说: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个知觉的作用!意思是说,佛成佛了,他没有所谓的某一个法是我,既然佛成佛了,没有某一个法是我,那么谁在知道一切法?三千大千世界的一滴地一水都知道。就是那些因缘里面,它本来就知道的。因此,然后,佛成佛后,我们说佛一念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地一水,这那也不过是那些法,它们就知道对方的存在的。本来就离开不了对方。所以上次我说过:在一个法里面你就会看见三千大千世界加给它的影响了。只是你没有能力去知道而已,因为我们执著现前的身心叫做心。其实,一切法都有心的参与在作用。

  那么,关于这个法身,我就大略这样解释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啊,什么问题?“……”微尘的功德,哦。啊,不是不是不是。这一尘是指很少的意思,它不是微尘一尘是指少的功德。它这个尘,是非常小。就是众生做了一个很小的功德,佛都随喜!你千万不要认为一个微尘能够成佛!绝对错误。刚才我说了:万法的变化里面,开始时是某一些法,它是因缘作用滚在一起,执著在里面,就带着一起推动,知道吗?一直推动,一直推动,……我们说:哦,这个叫做众生,那这一群的力量,那个业的力量,一直推动,一直推动,推动到最后,他成佛了。我们说这一群业的力量成佛,但是他并不是某一个人在里面。所以,成佛是整群的业的力量形成的因果,而不是某一个微尘在成佛。千万不要弄错!但是这整群之所以他能够那样,是他们本来具有这个觉性的,本来是因缘空性,就是有觉性在里面。意思就是说,有心的作用在那边。

  “……”?

  不是,你认为有情,无情是你的心中去分别的。我讲这个,那些法之间的作用,都能够知道对方。

  “……”。

  错误了。刚才我说过了,成佛是一整群的因缘,业力,一直组织,一直推动,推动到最后,很大的果报——成佛出现,并不是那个石头成佛。你犯上跟他那一样的毛病。——微尘在成佛;不是!这个房子,不是那粒沙是房子,是很多的泥沙,水……组成做成一个房子,明白吗?

  那所谓成佛就是很多,无量无数无边的业力在推动成佛。

  “……”?

  不只某一个人,每一个法都有那个觉性在那边作用。

  “……。”

  对。但是,不是那个成佛。听懂吗?每一粒沙都有坚固的性质哟!但是,那一粒沙不能建筑房子,要一整群的沙,知道吗?明白我这个比喻吗?啊,是这样子的。

  所以,所谓释迦牟尼佛是一整群的那些业力,到最后……在小乘里面,把他过去那些不好的业不管了,只管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这个才叫法身。明白了吗?

  对于我这个解释,你们可以看《圆觉经》。你听我的解释,你再看《圆觉经》,你会很清楚!

  “……?”

  啊,本来觉悟,没有本来在觉中嘛!本来没有迷嘛,是有人执著我才叫做迷。所以,刚才我说,就是我们所认为的,所知道的成佛是:他还没成佛前,他的烦恼,他的执著,他的愿望等等在推动,那业力、因果、力量在推动,最后,那一群的力量产生了成佛。但是,那一群的力量,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哟,我每次说过了:众生不许的话,佛不可以来!就是说,这些力量包括众生的心也参与了。知道吗?业就是众生的心也知道佛来,知道吗?佛来了,我来参与呀!听懂吗?我跟佛有缘呀,佛出世我也来呀!明白我的意思吗?那我们是没有缘,我们没不来呀!

  也就是说,千万不要把成佛这个现象,这件事情发生,认为是某一个人。啊,不是的,虽然不是那群力量推动之后,他成佛了,那股力量可以继续推动的。但是,站在佛的觉悟里面:那股力量不是他了,明白吗?为什么吗?因为

  一切法都是一样的了。

  上个星期我说了:捏盘后可以继续活动吗?就是那股力量还是继续活动的。但是,他已经再不认为那个是他了。

  “……?”

  什么?名词无我?哦,迷的时候没有我,解脱的时候也是没有我。啊?什么互相?哦,什么不相续?哦,什么在相续是吗?

  就是说,可我们认为有个“我”在相续,从迷惑到解脱,知道吗?其实是没有的。迷的时候本来就是无我,不是迷的时候有我,那么,解脱的时候也是无我。是某一些心念,执著我的心念,他再也不执著了。就这样子而已。那么,什么东西在相续?就是那些原来执著的心转成另外一个看法罢了。那转成另外一个看法是不否相续呢吗?还是相续的。

  个别的法,个别的因缘,撮合成你现在整体的身心。你现在的身心讲话,这句话是某一个因缘而讲的,并不是有一个整体在教他讲。

  给你们的那个纸,405页的,你们自己去看。其实,那405页的,你们学完了这个《六十颂》,你们就知道:你没有必要在“五蕴”跟“如来”两个法里面,相对去找寻道理。这个你们应该懂了。就是说,你不应该犯上五蕴是一个法,如来是一个法。然后,如来跟五蕴是什么关系。所以,我刚才那样解释完了这个法身,我们可以说:你也有法身,我也有法身,你可以这样说。但是,你的法身不是你,我的法身也不是我的。没有谁的法身。

  你们对法身还有什么问题?还是有什么看法?不同意的可以提出来。

  刚才我说这个法身,是指这个整个法性、法界。但是,在小乘里面只是纯粹指: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在大乘里面不是。

  那么,所谓的报身、应化身是什么呢?

  报身,是佛的功德。以大乘的说法,佛的功德不让他住在人间。就是不住于让他人间这么一个佛的形象而已,他还必须要有一些很殊胜的功德出现。而这很殊胜的功德,是世间的任何的众生,或者任何的菩萨都比不上的功德,就是佛的这个报身。那么,这个是不是一个理论?在南传里面没有所谓佛的报身,在北传里面才这样说。佛在经典里面有说:佛的这个报身土,不是凡夫在的地方,就凡夫是不可能知道,就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不可能知道。它在哪里呢?就在色界的最高一层天,在那边示现,也叫自在示现。不要以为报身是真实的,报身也是一个示现,让整个娑婆世界的所有的那些有因缘的众生看到它的庄严净土。这是佛的报身。

  佛的报身净土,那些有神通的众生,佛就能够在报身土里面放光让他们知道,他们那些众生就可以去那边,去听佛说法,这是佛的报身土的功德。

  佛在我们人间出现叫应化身。在人间,佛不过示现了一个80岁的老比丘而已一生。

  这个为什么叫应化呢?这个应化是因为佛本来不是这个样子来成佛的,所以,称他为应化。为什么?佛的果报不是这个样子而已。所以,在大乘里面说,那个只是一种随众生的因缘而应化,而那个报身是真正的佛的业力因果完成的殊胜的果报的国土。所以,佛的报身土是非常庄严清净的。只有那些有相当的福德因缘,有相当的道心的菩萨才能见到佛的报身。在我们人间是不可能见到的。在人间,佛因为人居住的地方有无数,所以,这个应化身也就无数。因此你们在诵早晚课里就有的时候:“千百亿化身……”这千百亿化身都是示现成佛,是在人的地方示现。

  但是,这个报身只有一个,为什么只有一个呢?

  因为在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最高天里面,整个世界他都知道完了,再也没有第二个。意思是说,在那一边的众生,他们能够一眼看穿三千大千世界,没有分别第二个出来了,因此这个报身土也只有一个。

  这是娑婆世界的佛才需要有报身和应化身。如果是其他世界的佛呢,就不一定了。只需要有报身就够了。好象阿弥陀佛就只有报身,报身佛也会捏盘的!因缘法嘛!所以,现在呢,我们还是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底下。也就是说,他继续在很多地方继续应化,待到弥勒菩萨来了,他这个应化身没有了,他的报身也消失了。因为我们众生要有形象来代表,所以就用三尊佛来代表了。是这样的原因。的,在娑婆世界,所有的佛都具有三身。其中所以,报身是个别的,应化身也是个别的,但是,法身不属于任何人的。

  “……?”

  哦,一群业力因果带动的,啊?对呀!众生成就菩提呀!众生是佛的菩提种子呀!对呀,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两千五百年前在人间出现,不是他个人的事,与那些相关的罗汉、众生呀,人呀,统统都有关系。好象我们今晚,大家坐在这里,不是我个人的事,一样的道理的!那么,佛会在菩提树下成道,绝对不是他喜欢就可以来的。就是大家的业力因缘在带动。为什么?就是说,佛成佛了,要有众生来成就。小乘也这样说啊!小乘也承认要发大悲心,要度众生才能够成佛啊!整个最大差别是在小乘里面说:佛的整个修道过程里面都是凡夫,这个凡夫有个名称叫他菩萨,而这个菩萨是凡夫。所以凡夫说他不如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到他成佛的那一生,还是不如!成佛那天才胜过。所以,在小乘的经典里面:佛在菩提树下坐之前还是凡夫,但是,大乘说:那是

  一场游戏!

  为什么呢?因为他站在摩醯首罗天那边,是现报身的净土。站在那边看,这人间这些事情是一个游戏罢了。但是你也不能说是游戏,是有因缘而完成的。那么,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佛是在报身净土来人间成佛,绝对错误!根本不是。是这边有因缘这边出现,那边有因缘那边出现,不是从那边来这边!这一点要弄清楚。不是有个佛在报身净土跳下来,绝对不是!

  “……报身佛是否真的存在?”

  什么?报身佛怎么样?哦,根据经典说,我们每个众生都有不同的六根,不同的境界。佛经说过:单单一杯水,不同的众生看到就是不一样的。在小乘经典有记载一件事情,可能你也看过:佛在菩提树下坐,还没有上座之前,他接受了供养,你知道哦?然后他丢了那个盘子,结果丢到一个龙的住的地方,那个龙说一句话:“昨天一尊佛涅槃,今天一尊佛出世”。听过吗?它的境界是这样的。你的境界,佛在人间80岁。它的境界是昨天跟今天。它看到是跟你不一样的。那么,你的是真的,还是它的是真的?同样地,既然小龙可以知道,那么,天人也可以知道嘛!对不对?谁请佛说法?人间无知啊。请佛说法的人是梵天。只有他们才很清楚地知道。所以,这个梵天是助缘,帮助佛在人间行道,知道吗?那在梵天的眼光中,佛不是我们人类看的一样子的。那么,还有,你不觉得很奇怪吗?梵天请佛说法,过后又不来听哦。怪事嘛!你们说是不是?巴不得快得点听嘛,为什么请完了不见了?你说是不是怪事?

  所以,在大乘经里面说:佛在他的报身土里面跟这一类的菩萨说法。他们必然知道?我问你:如果你是当时那个梵天,你要不要继续听啊?你要不要?然后呢,你是听一天吗?你今天听了,明天还要不要听?我问你!你的一天,

  我们人间已经几千年了,你知道吗?是不是?所以,他的境界是另外的。所以你说有没有,你自己想想看哦。不要用人的眼光来看哦。你会越来越矛盾!实际上你很清楚,如果你是梵天请了佛说法,明天你肯定去找了。我包你去找!我们都找,对不对?肯定的。结果呢?你的明天,人间的佛早就不在了。你怎么说没有呢?

  还有问题吗?

  不要完全相信小乘的传说。小乘的传说,很多是人为的。人认为不可靠的,他删除掉。因为是人间那些人的记载。

  还有问题吗?没有,我们今天到此为止。

  大家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好,放掌!

  我们今晚继续讨论,在讨论的问题里面有一个是在中观部派争论的里面,一个很重要的论题;那另外一个是:既然一切都是性空的,没有自性的,那么,这个觉悟跟迷惑的问题,前几讲有人问起来,他说:什么时候变成迷惑去了?

  这两个问题等下我们大家讨论。

  我先讲一下,关于这个外境。在我们佛教里面,有一派是唯心的思想。所谓唯心的思想,他认为一切因缘法并不是实在的,因缘法是在内心里面作用。持那么,这一派见的最明显的唯识宗。但是,唯识宗并不是属于中观学派。唯识宗是说:一切是因缘是在阿赖耶识的种子在作用。然后看到的一切景象,他说是阿赖耶识的作用里面产生的影像。就是说,外境,他说是影像。不是真实的因缘作用。而真实的因缘作用,是你阿赖耶识里那些业习、种子那些法在作

  用。这是唯识宗他是绝对讲是心在作用,境界是假的。

  在中观里面,初期,龙树菩萨并没有去讨论这个问题,到了后来中观分裂,中观学派也有分裂,只是没有唯识学派分的十大论师的思想多。在分裂里面,一个意见不同,就是这个外境。就是说有一派的中观学者说:有实在的外境在作用,也是有实在的心在作用。然后,这个心跟外境之间也在互相为因缘;那另一派他说没有实在的外境,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这个问题。等下我们大家分组讨论。第一个问题的先。在这里,先绝条件是我们大家都要承认佛说的这个因缘的道理。接下来,这个因缘不实在,我们说不实在,是它本性是空的。虽然本性是空的,但我们都承认有因缘在作用。那么,这个因缘作用,它在哪里作用?关于这个,我们佛教很多部派有不同的解释,而他们主要不讲这样因缘的作用,他们主要在讲这个业。业,生死轮回,来来去去,这个业到底在哪里发生?

  现在我们不以业来谈,以总的一切因缘来说,来看这个因缘作用到底是什么?还是谁在作用?然后,这个外境真的有没有?我们分组讨论里面上次我说有正有反。好象你们并没有这样分。那我们也就不分了。大家讨论看看你们是站在哪一个见解?就是说,认为心外有境,还是全部是内心没有外境?我们现在就开始分组吧,我们讨论,大概十五分钟。

  (第十片录音带完)

  (以下是第十一片录音带的内容)

  (在第11片录音带里面,有些是与第10片重复。第11片开始是前面的“大家合掌……”)

  我想知道一下,你们认为有内心的因缘,有外境的因缘在分别,在作用的举手!

  没有的举手!

  认为全部是心的作用,没有外境的举手!

  啊?那其他人呢?其他人有任何的不同的看法的,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分享分享!呵呵……

  这个问题是庸人自扰之,呵呵……如果你在这两个答案里面选一个,你就完了!这就是中观里面迷惑的那些人得的结论。有第三个答案的人尽量提供,我们参考参考,了解了解,他是怎么说法。

  啊,你站出来讲!可以提供多一次麦吗?有啊。

  女学员说:“师父,……所谓空性的因缘,因缘也是空性的。所以,因缘本身也是空性的。既然是空性的,怎么会带来一个心外有境?或者是心外无境呢?因为我的理解是:因缘已是空性的,所以,我不但可以解释……我不同意这两个意见。”

  那么,你是讲的第三种是怎么说?就是这两种以外。

  “所谓第三种:一切因缘都是空性的。万法皆空,因缘也是空的,那怎么还有呢?”

  没有啊,那些说有外境的人,他说外境也是因缘,也是空的;内心也是因缘,也是空性的。但是,说有外境的人,他说有外境的因缘在作用,那内心的因缘跟外境的因缘又在互相作用,明白吗?

  那另外一种是说,刚才我解释过了嘛。另外一种是说:绝对没有外境,统统都是内心的因缘。

  你们弄清楚那个题目了吗?刚才我解释了那个讲法了。他们都承认是因缘,都承认是空性的。但是,一个是说有外境的因缘,有内心的因缘,也有外境跟内心互相为因缘。那另外一种说,不是!统统都是内心,没有外境的因缘,弄清楚嘛!外境是幻相——他说。

  不清楚!我……就是说,所谓的全部是内心的外境,他是说统统都是心的作用,没有所谓外境的作用!外境是一种幻相。为了避免你们弄不清楚,我还特地解释了一下!呵呵……中观这两派不同的说法,他们都承认:都是因缘,都是空性的!他们没有否定都是因缘!都是空性!换句话说,如果你眼前看到这个白板,你说这个白板是因缘所生的嘛。说有外境的说:有实在的外面因缘在那边变化;说没有外境的说:这个是我的心所变现的境界罢了。没有实在的外在的现象。

  其他人呢?有什么……提供好的答案请他讲给大家听听。刚才讨论了,有什么答案吗?不要误会这两个争论点!他们都承认有……都是空性,都是因缘的。

  这一组的人,有什么结论?

  “师父,不知道我的这个观念有没有错误?就是,举一个例子说:好象说业的产生,业的因缘,有那个因缘,是由我们的‘行’在造作。它在行造作的

  时候,通常象我们凡夫,有六根对六境,六根对六尘的作用,就有六识的产生,有那个识,我们就有那个受啊,有想啊,有行啊……这样就产生了业的因缘。所以说,可以说都要靠,都要需要这个内心的境界……”一个学员说。

  “跟外境有没有关系呢?”师父说。

  “跟外境都需要,它两者都必须有那个碰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那个因缘,那个因缘就一直……”学员说。

  “那无色界的众生呢?”师父说。

  “……嗯……”学员无言。

  “无色界的众生呢,都是心的作用。”师父说。

  “这个‘心’可以是六根里面的‘意’吗?”学员问。

  “对呀!意是心嘛!”师父说。

  “所以,不只是说六根,可能就有那个根在,就是看他是哪一界的众生,如果是无色界的众生……”学员说。

  “根里面,我们佛法,根里面指这个物质的根,有指心法的根。如果你靠触觉得到的,那是有物质的根在里面参与作用的!那触了,有外境的作用的。但是,如果它是没有外境的根,它也照样在作用啊!它不用外境呢,佛跟我们说,六根的境界,是因为我们人才这样说的。如果在无色界里面不是这样子。无色界里面前五根都没有的。意根,法尘都是心的境界。所以,你说一定要有外境吗?”师父说。

  “哦,就是有一个根,跟一个尘,相碰?”学员问。

  对,没有外境。你的尘是外境吗?所谓的外境就是指物质的意思,外在的,物质的色法。

  啊,拿麦嘛!

  男学员说:“第三种,可能就是心和境都不能够分开来讲,就是有内外的矛盾,因为境不能够没有心去成立;而心也不能够没有境去……有一个……嗯?怎么说?就是……“MORY”去成立这个心的作意的空间。所以,两者可能都不能够去内外的分别,一分别就变成了有这样的矛盾了。”

  “但是向你说两者不能分别说,现在的内心认识外境嘛,对不对?那么,那个外境实在的有东西在因缘作用这样吗?”师父问。

  “那个外境似的作用,其实也是因为有六根的运作,而产生这样的一个作用。不过也不象第二部分所讲的,那个作用全是你内心的投射而产生。所以,外边境的作用,就比如人来讲,就是六根的活动的运作而去物质的,境的方面,或者是它的因缘法的产生。境的确有他的因缘变化,不过,这个是我们心所能够……比如讲如果有六根的话,六根所能够去观察,而能够去认知的这个境。而如果这个六根是比较细的话,或比较粗的话、或者更比较坚韧来讲,就有依根。这个境就不一样了。所以,这个境是依靠六根,或者心的境界……”学员说。

  “哦,断开来讲另外一个现象,这个他们也有承认到的,就是说,不同的众生看到的境界不一样,对不对?所以你说有心的参与,对不对?但是,那个是因为是不同的众生去看同一个东西,你得到不同的结果。但是那个东西不管你看不看,它有没有它本身的因缘在作用?”师父说。

  “刚才我们也是在讨论当中,对这个境来一个定义,就是说心的作用之外,是否有境的个别的作用?”学员说。

  师父说:“对。有没有?关键就在这个有没有。”

  “对。嗯,我不晓得其他。我不觉得心之外,……因为你对境的定义就是说,因为心的作用,而产生了境,那心外是没有这个境的作用。不过,如果你对境的定义,就是说心外还在作用的一念法,也可以称为境。”学员说。

  “心外作用的因缘法?我不明白哦。”师父说。

  “就是说,比如讲,不是六根境界所察觉到的因缘法。”学员说。

  “比方说,地球中心的溶岩,你现在没有觉察到吧?是吧?它是否是外境在作用?”师父问。

  “它的确有它的因缘在作用,不过……”学员答。

  “那就是有外境了。”师父说,“呵呵。”

  “如果境的定义包含,那就是,的确有它的作用。这个境的作用,我们认为是心的作用而产生的这个境,才叫做境。”学员说。

  “其他人呢?先听他的,再听别人的,看谁怎么讲!”师父说:“靠门口的那一组有什么意见?这一组有什么意见?有什么结论?啊?哈哈,本来很多矛盾的嘛,所以要有讨论嘛。”

  “师父,我想提一些意见。在中观的思想里面讲到:一切因缘所生法,又名假名,又名中道义。因缘本身就是缘去性空的……实在存在……我们执著心的烦恼,执著有心的东西,有分别心,而起这种烦恼,在觉者,觉性的人来说,他本身这个毫不相干,他知道它的本体是什么。就是对外境他不会执著分别,心,是我们这些烦恼心在执著,这是什么呢?那是什么?”另一个学员说。

  “那么,他不执著外境,他执著有心吗?”师父说。

  “离心也不可得,他本身也了解离心不可得嘛。”学员答。

  “心不可得?境不可得?”师父问。

  “他知道他的缘起性空,幻化法,这些都是幻化得来的。都是迷惑者的执著烦恼在作怪而已。”学员说。

  嗯,其他的有什么看法?请你们发表啊?谈了没有结果啊!

  一个男学员说:“如果证入捏盘来讲,心不再作用,也没有生灭法,那在捏盘当中呢……”

  “证入捏盘之后,没有生灭法?”师父说。

  “就是说,也没有所谓的这个因缘法在作用,在……”

  “捏盘前呢?”师父。

  “捏盘前有。”学员。

  “错”哈哈。”

  “没有,就是征对这个,来|。”

  “上次说过了。”

  “没有。我就是用这个来说明这个第一点。如果说证明入捏盘里面,有些人是这样说的,证入捏盘里面就没有生灭法在作用。”

  “本来没有生灭法在作用。不是证得捏盘之后。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个生灭法因为证得捏盘被消灭掉!”师父。

  “同样地,如果我们说心外有境的话,捏盘无境的话,两个都不能够成立!如果说证因为如果想象证入捏盘之后,其他的一切……因为这位圣者证入捏盘,其他的一切还是在运作当中。你不可以说没有……”学员说。

  “其他的一切!他的一切吗?”师父质问。

  “所以不能分开呀?我的意思就是,如果以……”

  “千万大家不要以为:如果佛证了捏盘,其他人还在生灭,佛没有生灭了。

  千万不要有这种概念!绝对不是如此的!”师父强调说。

  “对。这种概念就好象我们说心外有境一样。同样的错误,就是,如果说一个心不再运作的话,就没有境。就等于说一个心在运作的当儿,一样的有境,犯的有境,一样的错误。可以这样说吗?”学员问。

  没有,我就跟大家谈谈。我有错的,大家也可以反对。

  一切法里面的因缘作用里面,我们迷惑,分别,认为有心跟境的差别。那么,我们认为能知的是心、所知的里面有心,也有物质的境界,在因缘变化里面,我以前一直说了,每一个法都必须知道对方的存在,它才可以跟它因缘作用,还记得吗?我每次强调这一点的。就是说,如果我身上细胞,它不懂得月亮在那边,它怎么去吸引着月亮?它一定要跟月亮有关系。它就知道它在那边了。那么,这种关系,我们不把它叫做知觉。但是,当我们的内心想东西,去知道,我们竟然说这个叫知觉。听懂我说什么吗?这也是一种因缘法知道吗?我的内心知道一件事情,也是一种因缘法。我竟然说这个叫“知道”。叫做“觉”。那么,我的内心知道一样东西也是因缘法,现在呢,我身上的细胞吸引着月亮,那也是因缘法,为什么不叫知觉呢?这就是我们分别出来,我们说:哦,我知道东西,我知道……实际上,“知道”这件事情是一种因缘法,另外立一个名称叫知道罢了。那么,你说这种知道的作用叫“心”。

  所以,并没有实在的心跟境的绝对的差别的。但是,我们众生迷惑,这样执著,一直认为:啊!有这个知道的心。在里面就知道:我有烦恼,我有什么,我要生死,我有轮回……就是这样,产生这个心的、境的差别相。

  那么,如果这个一切因缘作用里面,你去分别出有境的这些差别。你就有这些问题出来!在因缘法里面,到底谁归谁?是内心在掌握?还是外境在掌握?

  佛在经里面经常跟我们说:色心互为因缘。那这色法,心法互为因缘,那也是因为针对我们有这个六根境界的众生而说,因为我们是依六根境界来辨认这个世间的。那你的六根境界里面,你得到了物质跟思想这种差别,所以才有这些心啊,境啊,这种现象产生的。

  那如果说,以佛,他觉悟了,他绝对不会以某一粒的心念认为叫做知道,也不以某一粒物质认为那个叫不知道,绝对没有这种差别的!所以,性空,空性的因缘法里面,没有所谓的心跟境的这种……拉开的两边,然后,看谁在谁那边!这件事情是不成立的。那如果你掉入里面,再去看的话,还有严重的问题产生:就是“有”,“无”的问题来了!它也跟着来了!我每次说,你看到一个法,你在一个法里面生起“有见”和“无见”。我每次这样说啊!

  所以,如果你认为有心,有境,心一个法,境一个法;然后,这两个法就要分开了。相对呢,它们就产生“存在”的问题了!然后你就说:它又在哪里?你就生起:有、无、种种见,然后,就生起种种、种种的争论。

  中观一直跟你讲,在这个《六十颂》里面一直跟你讲:没有一个实在的法,生起来。实实在在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法能够成立它生起来的。既然如此呢,心跟境,这两个就是法的见。生起法的见,你再建立起那些问题出来。那如果说一个人他不生起这个这样的见,那些因缘在作用中。这些因缘作用里面,它没有说我是心,那个是境。没有这样说!是我们在分别的。既然它没有说,没有去那样分别,它也可以在作用,不一定要如我们所说的,有内心,有外境,这样说。但是,我们现在以六根的境界来说了,我们就应该说:有内心。有外境。

  就是说,如果你承认你六根境界显现的作用,你就必须承认有这个内心的,有外境的。那如果你接受六根境界是不实在的,那么,内心也不实在,外境也

  不实在的。绝对不可以说,有外境,那么,有内心;然后,另外再说,没有外境,有内心。都是错的!那是有无见知道吗?所以,我们每次都犯上这个毛病。一讨论起法来,就在里面落入有啊,无啊,然后去安立它要在哪里,它们之间关系怎么样。这些统统都来了。每次我重复,这是龟毛兔角。我们每次就犯上龟毛兔角。犯了又犯,犯了又犯,犯了又犯!知道吗?这是我们的业习,我们的习惯,我们的心的行为。整天这样的习惯。

  所以,如果你们下次去看《中论》那些讨论,那一那些部派的人讨论的这些内容,你不要被他们引去了!

  就是说,既然一切是因缘,没有必要再被心啊,境啊,这些法的命名底下,再更近一步迷惑。假名底下没有实在的法存在。

  那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空性的因缘中,觉悟从哪里来?那迷惑又从那里来?

  我们说佛觉悟了,到底是谁?怎么发生的?在这里面,如果你们有看过《楞严经》,就有这么一句话:“云何悟生山河大地?”有没有看过这句话?《楞严经》啊。

  那么,好,第二个问题,你们再讨论看看。呵呵……

  不要一直以为:佛证悟了,他的境界里面是不生不灭的,那我们是有生灭的。千万不要这样想法!这是错的。

  你们有结论了?啊,请问大家的看法?觉悟怎么生起?迷惑怎么生起?

  下面三个问题让你们参考,你们一定会讨论到的。有谁有什么结论?可以提出来!这个问题本身有关系到……就是我提出的:如果是不是本来是迷话,后来觉悟的这样?还是有本来是觉悟的,后来迷了,又再觉悟?呵呵……还是本来没有所谓迷跟觉悟?那么,如此一来,佛是怎么回事呢?就是佛觉悟了,

  到底怎么回事呢?讲啊,有什么意见就提出来,大家听听!错也不要紧的嘛。

  同意第一个,先有迷者,后来那迷的人觉悟了的。举手!

  不同意第一个的,举手!呵呵,那其他人呢?其他人还在“比干较”?哈哈,还是不知道哪一个?

  先有迷者,后来觉悟,这个是绝对错的!

  同意第二个的举手!

  那有谁认为第三个,他认为本来没有迷跟悟的话,那么,觉者怎么发生的?讲来听!既然本来没有迷悟,那么,怎么会有个觉悟者产生出来?

  啊,好啊!

  一个男学员说:“我认为:征对第二个问题,下面一、二、三,如果是针对第二个问题的话,下面三个都不可以成立。都没得说!因为这个第二题跟第一题,其实是同一样的东西,第一题你都解释好了,为什么第二题还有这么多疑问呢?”

  师父说:“啊,倒不是啊!它在因缘里面有发生变化,对不对?”

  “对!因为我们说因缘,现在因缘前面多加一个‘空性’的因缘嘛。既然是空性的话,就没人在里面谈生,谈死,谈迷惑,谈觉悟了!如果我们把‘空性’擦掉的话,我们说:……哦,就是刚才师父所说的‘以六根为基础的因缘……’”学员解释说。

  “啊,关于这一点,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既然是空性的话,那么,这个觉悟就没有必要说了。这句话有问题!空性本身要包含觉悟!绝对要包含的”!师父说。

  “对呀!空性包含觉悟,因为讲这空性的话……”学员说。

  师父打断对方说:“你先停一下,就是说,很多人他学习中观,就在研究那个因缘本性是空的,他忘了觉悟这件事情存在。”

  一个女学员问:“师父,我想知道您所讲的‘觉悟’,所指的是所谓的觉性?”

  “对呀!谁知道空性呀?”师父答。

  “可是万法就不离觉性嘛!所以,原本万法就是在觉性当中,如果没有错,可以这样讲:就是说好象刚才‘国倚’(一个人的名字)所讲的:第二题跟第一题,问题的,它有相同性……”女学员继续说。

  “没错,它是相同的。”师父说。

  “OK,那么,原本所谓的迷者跟觉悟,有跟无,都是我们的分别见!所以,如果是说我们都离开这些分别见的话,就没有所谓的觉悟跟迷惑了。我的感觉是这样,呵呵……”女学回答。

  “哦,那假设你去分别的话,那么,你要怎么说?”师父说。

  “本来就没有分别!我是这样觉得了。那么,如果说‘抉择’从何生?一切法……”

  “啊,你承认释迦牟尼佛觉悟了吗?呵呵”师父说。

  “释迦牟尼佛觉悟……嗯,OK!与其说释迦牟尼佛觉悟,倒不如说他是……”

  “对嘛,有这个事情发生过吗?”

  “有。”

  “有,没错!你说没有,就糟糕了!哈哈……”

  “呵呵,不过,这个只是个应化。就是说,幻化示现给我们看……”

  “那是什么东西在幻化呢?”师父问。

  “众因缘喽!哈哈……”

  “啊?!”

  “哈哈,幻化和合而成的。”

  “他的因缘怎么发生出来的?就是是很的确是因缘幻化,但是,这个因缘幻化竟然会发生一件事情:释迦牟尼佛成佛!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它的过程,你大概解释一下!”师父说。

  一个男学员说:“啊,师父!我请问一下:释迦牟尼佛是不是先有悟,后迷,再悟?”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

  “啊?!什么?”师父说。

  “释迦牟尼佛他先已经悟到人生了,——生、老、病、死,他发心出家修行,去修行,那么当他修行了一段时间,他是不是迷惑在那些外道的修行那一方面去,他是不是迷在外道?”男学员问。

  “他在人间的那一生,以大乘的说法:不是!但是,现在我问你:怎么从因缘变化里面没事情,竟然发生一个事情出来,说释迦牟尼佛成佛!到底怎么发生的?”师父说。

  “我们认为就是有所谓迷者,本身也不能成立,因为没有一个所谓的人在迷。只是迷的因缘当中,如果他所知的心,所谓这个迷者,他所知的心,在这个物质这边……”

  “迷者什么时候出来的?”师父说。

  “没有所谓的迷者,只是这个在迷的因缘的法……”

  “现在你是不是一团因缘在作用?”

  “对。”

  “那么,它怎么发生出来?后来又觉悟了?”师父说。

  “在这个物的因缘当中,他所知的心看到空性……”

  “他是谁呢?”

  “这个他,也不存在。他只是一团因缘,在迷的当中的一个因缘。因为他有所知的心嘛,所以,这个所知的心,悟到了法的空性之后,我们把它称为觉悟者。其实,这个悟者的因缘法的产生,而没有所谓的先后,就没有所谓的有先后的差别,或者有无的差别了。一切只是因缘法的变化,如果这个所知的心,一念说我是因为悟了空性而成为悟者的话,这个问题就出来了。”学员说。

  “当然,他没有那么说,觉悟者没有那么说,但是,有没有发生那些事情发生的过程?”师父说。

  “过程当然有发生。”

  “那这个过程怎么出来呢?“师父说。

  “比如行六度,你就有驱向觉悟的……种下这个觉悟的因缘。所以,再经过菩萨行,多劫的菩萨行,这个悟的因缘,自然的累积。所以,这个所谓的这一团的因缘呢,这个迷的成分就越来越轻。在恰当的时候;这个悟的因缘产生了,就有这个悟的因缘法的所成。我们刚才也是这样在讨论呀,没有一个所谓的……一旦你堕入了这个我见,这个问题就立刻产生了。不只是我见,一旦产生了我见之后,还有先后、有无的差别,就产生了你所列出的一二三的这些问题。”

  “虽然我们说诸法无我,那诸法无我的过程里面有成佛的一些现象,这些

  因缘在发生嘛。那么,这一段因缘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不以说它为一个单位,说他是某一个人修行成佛,你以无我来这样看。但是,既然没有的话,那么,怎么无端端跑出一个释迦牟尼佛出来?关键我要大家弄清楚这个问题在这里。就是这个觉者,为什么要产生一个觉者出来了?那他产生觉者之前,他必然是迷者,对不对?”师父说。

  另一个男学员说:“师父,一个觉者从来没有说他是觉者。所以,觉,从哪里生?”

  “不是!觉者,他没有一个‘我’的执著。但是,它那个因缘发生出来,知道吗?师父说。

  “因缘发生出来,我们每次取一段拿来说,它是……一段因缘的发生,我们取一段,不看前不看后嘛……”

  “现在我们从头看到尾巴,哈哈……”师父说。

  “从头看到尾,那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嘛。那也是一段因缘,一个过程而已嘛!在觉者来讲,根本……”

  “现在你承认不承认有释迦牟尼佛的这因缘在影响这个世间,你承认吗?”师父说。

  “承认。”

  “之前是没有的吧?”

  “之前我不知道,哈哈……”

  “不是嘛,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成佛这件事情本来就存在吗?”师父说。

  “……”

  “慢慢发生出来的嘛,对不对?因缘嘛。是吗?在他成佛,到你知道他成

  佛的因缘给你知道了,你还没有知道之前,他还没成佛之前,他必然是凡夫了?”

  “不是。”

  “那你要怎么说呢?”

  “一切都在觉中嘛。所以,如果以一个觉者来讲,说,佛成佛也是一段因缘嘛”。学员说。

  “啊,我先说,我这个‘凡夫’,是以一个名称来说,我要说,只是当时那一段因缘,我们不把他叫做佛,明白吗?你现在还没有成佛嘛,你的佛号、国土什么都没有嘛,也没有成就众生嘛,对不对?我们以因缘来说,知道吗?那将来假设你成佛了,也是因缘嘛,的确也是因缘嘛!那么,从你现在你是凡夫,做、做、做成佛!那凡夫之前又怎么样?空中怎么样变变、变有这个成佛的出来了?明白我的意思吗?我的意思,大家要弄清楚这件事情!不要用因缘就打倒,就不用解释了。他是有那么一个事情在发生,有那么一个过程嘛!那么,怎么样会发生这种事情?我要问的是这个。因为必然的释迦牟尼佛过去还没成佛的时候,有还有别的名称哟,在燃灯佛的时候,叫善慧菩萨嘛,对不对?兜率天还没有下来的时候,叫普明菩萨……还是什么菩萨,我忘记了。好象弥勒菩萨,下一世是弥勒佛菩萨嘛,那么,怎么会产生一个弥勒菩萨出来,将来去成佛呢?”师父说。

  “可不可以说是,比方说,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未来到人间成佛。这些是因缘重显现,也是我们众生心,众生也有参与的嘛。”另一个男学员说。

  “当然有参与!对了,没错!有参与啊!那之前呢?”师父说。

  “师父,可不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单单以一个单因呢?来推……”

  “没有单因啊,因缘不是单因啊!我已经讲过因缘了。嘛!”师父说。

  “或者我们认为有某一些,好象释迦牟尼佛之前,他有某一些因缘,当然,之后也有某一些因缘,那我们认定这些,某些因缘一定会成为释迦牟尼佛的话,某一些因缘,又会成为以后的他的应化身,或者什么。这样的一个认为,本身也不是正确的。因为因缘本身也没有先后的分辨,也不能够互具的。就是说,现在的因也不一定招就以后的果,它是众多的,一些聚散而产生的。刚才你说的好象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那些……”

  “这些因缘怎么累积出来?我的意思是说,这些因缘怎么累积出来?怎么慢慢累积,累积出一尊佛出来?明白吗?”师父说。

  “可能他不是累积性的,呵呵,他不是以累积性来讲的。因缘本身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先后的分别嘛。所以,怎么可以用累积性来说之前是这样,之后又是这样呢?”

  “那么,我问你,这个……”师父说。

  “你认为先有因,后有果,对吗?”学员说。

  “先因后果?不成立。呵呵……”师父笑。

  “如果不成立的话,就对了!呵呵……”学员说。

  “但是,这个先因后果是我们有时间的概念,让我们这样说了。但是说,我现在说要大家清楚哦:并不是说有怎么一个,一团的因缘哟,从凡夫到成佛,就是刚才他有说了嘛,那团成佛的因缘,那团力量,本身也是我们参与的。因缘是谁也不可以跟谁分割的。那么,至于说你认为你现在没有成佛,可能你将来成佛。那现在你说你没有成佛,为什么会产生一个现在你这个迷惑的人呢?就是在这因缘里面产生一个众生出来呢?确实没有实在的众生,知道吗?但是,

  这个因缘里面竟然给我们认为有个众生出现了!师父说。

  一个女学员说:“师父,我试试看。本来呢,其实众因缘一直在那边作用,变化,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固定的东西,但问题就在于:它所起的种种变化,我们看到的形象了,众因缘所造作的那个东西,我们就认为说:哦,这个是迷的。当有这样的这种概念的时候,就会产生说:哦,这个是觉的。因为他是相对立的嘛!本来种种的因缘在那边变化,它起了种种相,起种种的作用的时候,是没有所谓的觉跟悟,但是我们却跟他分说:这个样的一个相是觉,这个样的一个相是男,这样一个相是女。那佛陀他在成佛,或者成佛之前,成佛之后,也没有说他是觉,或者是迷的。但是我们就认为说:哦,他这样这样呢,他就是觉了,他就是佛来的。但是,不是嘛,如果了解说,种种因缘只是这样的过程变化,就没有这种觉啊,悟啊,或者是本来他的觉者是从哪里生呀。可以这样讲吗?”

  “啊,我看过一本书,《佛陀的启示》,它举一个例子说:‘不管你叫什么名称。那玫瑰花依然是香的。’看过这一句话吗?现在我丢掉统统的名称,觉也丢掉,迷也丢掉,玫瑰花依然是香的。听懂我说什么吗?就是成佛的过程在发生呀!缘起性空假名,你不要在假名那边把人家假名统统丢掉哦,然后不理了。我的意思说这个因缘变化过程里面,我们要去了解去知道,不能说不知道哦!一个性空假名就觉悟了,不可能的!明白吗?那么,也就是说,你年现在想修行,想解脱,想觉悟,到底是什么事情在发生?一定要去知道他的因缘的,不可能说不管的!所以呢,我就说这个觉悟者——佛,释迦牟尼佛在他没有成佛前是善慧菩萨,他还没发心之前,他是凡夫。那么,怎么会从一个凡夫发生出来,到他成佛?也就是说,又为什么会有一个迷的人出现呢?最后觉悟成佛,

  这是一个因缘吗?那些都是假名的,对不对?现在我假名丢掉了,你把那过程讲给我听嘛!”

  一个男学员说:“这个过程,它也需要造就它,它也被周围的因缘拉扯。比如说,它觉悟的当时,它也因为有这个迷的众生的因缘,再配合它问世来领导,来跟他这些它的众因缘,就是说配搭。所以,不可以把这个所谓的悟者的,把他的这个……(这里是英文单词)就是说,跟其他的因缘分割,一分割的话,就变成了有……好象为什么先迷,先有这个迷,慢慢就觉悟。迷者也需要助缘到悟者。其实,应该说,悟的因缘也需要……”

  “括号:迷的因缘!呵呵……”师父说。

  就是说,我们学习这中观的道理之后,我们要弄清楚,大家都很肯定……一切是因缘了。没有一个单独的人成佛,不只是没有单独的人成佛,也没有他的那一群因缘来成佛罢了。所有的因缘都包含在里面的。这个你们……我也讲了很多次了,我一直强调说,任何一个法就包含了三千大千世界,对它的影响了;它也影响了三千大千世界。因缘法就是这样地互相影响。所以,成佛是在这些种种因缘里面,某一群的因缘的力量造成的嘛,是吗?那么,这一群的因缘力量也有别的因缘在推动。但是,这一群的因缘力量,最后我们把它叫做觉。悟者释迦牟尼佛,在释迦牟尼佛前面呢,我们说他是善慧菩萨,善慧菩萨之前,我们说他是凡夫嘛,凡夫之前他又是什么呢?呵呵,谁制造一个凡夫出来?记得哦,凡夫也是业报嘛!我没有说绝对一个凡夫哦。这个凡夫这段因缘又从哪里创造出来?

  一个女学员问:“师父说是众因缘的话,你就不能够说一个开始,一个结束。它是从哪里开始,就变成鸡蛋跟鸡的问题,因为如果是众因缘的话,你就

  不能够说分开,再说那个前面的,因为再说它是前面的话,又是另外一种的因缘了。又牵涉种种的因缘了嘛!”

  “是的!一切因缘是不可以分割单存在,独立活动的。但是,在这些因缘里面,我们毕竟指定名称讲某一些现象的时候,我们必然可以看到那些现象的因缘的前因后果。不可以不知道!我的意思在这里。你看这房子呢,它必然有泥沙……泥沙是从哪里弄来的?是谁去推动出来的?明白我的意思吗?是有很多因缘在推动,明白吗?那这些推动的因缘,我们要知道嘛。我的意思在这里,明白吗?我并不是说有一个固定的某一个人在做,知道吗?但是,这些推动因缘竟然推动一个房子出现,听懂我的意思吗?那什么因缘推动,这样出现这样一个众生出来?因为它前面还有前面,你看:是否先有迷者后来觉悟?我们不同意这句话——先有迷者,后来觉悟,对不对?但是,觉悟者的前面必然是迷者,迷者的前面是什么?

  听不懂?

  一个女学员说:“师父,明白。知道说你这样分。但是,问题是:如果说,制造种种的因缘作用的话,……我知道就好,我都不去分别它,它作用就这样作用喽,我管我自己做猪,做狗,做好我每天吃饭,我知道我这样的因缘到,我就这样吃饭,因为我还有这个人身,还要吃饭,还要肚子饿嘛,我就这样继续喽!如果我要造作别的因缘,比如说,我改变我的因缘,可能我要成佛,那我就造另外一个因缘:哦,我发菩提心。那就做另外一个因缘了,所以,不可以讲说,它前面是悟,还是它前面是觉,那是因为迷,所以讲,所以讲说有觉嘛。”

  “对呀!就是因为迷。所以才说是觉,这是没错的!但是毕竟它是一些因缘在发生过程。”师父说。

  “因为我们不是佛,我们还没有正遍知嘛!所以,没有办法知道他的前面之前面之前面了嘛!呵呵,所以因为我们的因缘还没有到,所以还没有办法知道嘛!对吗,师父?”女学员说。

  “啊,这里面关系到,就是说,因为关于觉悟这件事情我一直要强调说:我们佛法是讲觉悟的宗教,跟其他宗教是绝对不一样的!离开了觉悟这件事情,没有佛教了!知道吗?因为其他宗教不是讲觉悟的,那这个觉悟,究竟什么时候发生出来的?为什么会发生一个觉悟者出来?为什么我们追求觉悟?当然,我们这是迷。你说迷,也是根据觉悟来说的!所以,这个觉悟这件事情很重要。那么,在前面一直讲,我一直强调说:一切法都在觉悟中。你们记得吗?

  啊,一切都是在觉悟中的!所以,在这些法跟法之间,互相因缘作用,就是一种知觉了。他就是说,因缘本身就是一个空性,就是觉悟来的。如果法不可能知道对方的话,它怎么跟它因缘作用?不可以发生的!那么,在这里,这些因缘作用里面,它因缘互相作用,那种力量推动积成一团,我们说这一团的因缘力量里面,一直推动,就是我们所看到一个众生。因为他有一些行为作用,他说我是众生了。是某一些心念在说罢了。

  就是说,是某一些心念他说我是众生。那样,某一些心念说我们迷惑。并不是说没有事情说你是迷惑。就是说,现在你说我是迷惑的众生,还没有成佛,那是必然是有些因缘,对不对?就是某一些心念它在说的,就是在这因缘里面,变化里面,某一些心念它说呢,它在迷惑。然后它说我要修行。然后,那个迷惑放下了,它说它成佛了!但是,这些心念呢,也是那些因缘慢慢累积,累积出来。然后它执著有个我,而执著我是某一些因缘法,某一些法,它那样执著。

  别的法不一定那样执著知道吗?而那个执著,也是一种知,也是一种觉知的,产生它那样的行为出来。并没有所谓的错误的!

  而那我们认为那个是错误的,我要把它打掉!意思是说,以这个大乘的佛法,一切都在觉中,没有所谓的悟者,没有这种差别的。一切在觉中。没有你我他。只有这样子才可以讲觉悟!如果,你认为有你我他在觉悟,这就错误!根本没这回事在发生,都是因缘过程。

  所以,我要说这样觉悟,觉者怎么来?就是这些法在作用过程里面慢慢累积累积,产生一个对这些法的执著,某一群是我。然后这执著它生起烦恼,再执著,也是一团因缘在作用知道吗?那它执著,执著到最后,它又有因缘,把它那些执著的心念又放掉了。并没有一个实在的东西,好象这房子现在建起来了,后来又敲掉了。明白我这样一个比喻吗?那当时就执著这个房子喽!那么,执著房子是某一些心念在执著,在整个这个因缘变化过程里面,我们要确信一切法,因缘是性空的,也是充满觉性的。那么,我们现在说我们迷惑。我们所说的这个迷惑,这个“我”也是一群因缘,它本身也不是独立的,是跟整体的因缘在发生关系。待到成佛的那个因缘成熟了,也是跟整体有关系的。但是,当他成佛过后,释迦牟尼佛的那一段因缘、业力、因缘,是有动力的。不是说空性就没了,知道吗?听懂我说什么吗?啊,它会影响的,大家会互相影响的。所以,佛成佛了,可以继续影响众生的。

  你不要说性空,啊!性空不管了!不是这样子哦。一切都没有实体在那里面,但是,那些因缘、作用、力量,都一直在发展中的。所以,佛成佛了,是这个整个因缘在慢慢累积、累积、累积,越滚越大,滚到一个佛出来!明白吗?那他还是继续活动下去的。但是,他不认为是他,哦。但是那团因缘的力量都

  存在在作用中!

  有什么不同意的吗?

  比方释迦牟尼佛不在人间了,我们受他的力量影响。那么,我们说受他的力量影响,也不绝对是他,也有我们的因缘加入,知道吗?一切都互相为因缘。

  我的意思是说,让大家知道,就是说:这个觉者从哪里来?并不是有一个觉者从开头发生,没有这件事!这间房子不是原来有个房子在那边,演变这间房子出来。最后,这房子敲破了。这房子存在的那段期间的影响力,就算房子存在的那段期间的影响力,就算房子拆散破了,它的影响力还继续活动下去!就是它的因缘法还是继续推动前进。

  “……?”

  什么?啊,不是永恒啊。对呀,是在变化中呀。

  你要说什么呢?你说释迦牟尼佛会消灭掉?这个缘聚缘散的因缘法里面,是,因为我们看到,以相貌来看,我们看到所谓有聚有散有离有合,嘛?那么,但是这些因缘里面,它并不是它本身一个东西嘛。如果你以他来当成一个东西来看,这个缘聚缘散我们就不用说了,对不对?因为你以为他为一个东西来说,它聚起来,你才算。明白吗?实际上,如果你不以它为一个东西来看,它在因缘作用里面,就没有所谓叫散叫聚,知道吗?它就在因缘作用里面。

  一个女学员说:“我的感觉是它的变化里面还是有聚有散,所以,还有下一尊佛来出世。”

  “哦,呵呵。你是说有另外一尊佛来出世。另外一尊佛是有那一尊佛的因缘。就是说,刚才我告诉你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那个因缘,它还是继续推动下去的,它并不是到他成佛就停了,它那些力量还是在影响推动的。那么,你是

  说另外一尊佛弥勒菩萨来了,弥勒菩萨有另外一群的因缘,构成了有一尊弥勒菩萨又来成佛了。”师父解释说。

  “经上面说,一尊佛在世教化多少年,他以后又教化多少年,又怎么说呢?”女学员说。

  “跟众生有关系喽!”师父说。

  “那他的结果是不是叫做散?”女学员说。

  “对对,没错!就是说,在这个因缘的影响力里面,如果你那样说,你可以说。但是,我们以释迦牟尼佛来说,他跟我们娑婆世界这一群众生的因缘,大概多少时候呢,我们就不知道了。但是,不知道,不等于它没有作用!知道吗明白我说什么吗?那是因为这群众生,再不以他为主了。但是他的因缘还是在继续的。不要以为说:佛成佛了,他的佛法因缘散了,下一尊佛来了,那释迦牟尼佛就再也没有作用了。不是这样子。因为他成佛了,他可以继续……。比方说,在大乘里面都相信说观音菩萨是古佛再来,知道吗?他有这个觉悟,他有那个能力,他可以继续在作用中,知道吗?所以,在这个觉悟里面他累积那个力量了,那些力量让它继续滚下去的,我的意思是在这里。”师父说。

  一个男学员说:“你说他有那些力量他会继续滚下去;那我们也有力量,我们也可以滚下去呀!”

  “都一样?”

  “对呀!都一样!所以,我有强调就是说:就算他成佛了,也是没有结束的!”师父说。

  “无情众生?”“无情不叫众生。呵呵,有情众生,没有无情众生。有无情物。”师父说。

  “它们也知道……比方地心引力的影响。所以,它们也知道法与法之间的拉扯。那它们也是活在觉性中?就是说自己不知道?”一个男学员问。

  “它们不会成佛!就是因为有执著一群力量,那个力量在推动,烦恼在推动,那些因缘在推动,最后,由那些因缘的推动,我不要那些烦恼,它更加进一步推动,推动到成佛,明白吗?”师父说。

  “……?”

  “要有烦恼!”师父说。

  “要有烦恼?”学员说。

  “嗯,没有是成不了佛的!”师父说。

  “……?”(听不清楚)

  “啊!那个,另一件事情了。就是说,在这因缘法里面,有我们身上的细胞,有外面的物质,物质里面有原子,都是因缘法。但是,这些因缘法里面,它们累积成力量,知道吗?那累积很多,成一团的力量。那个力量才会推动更大的事情。最后,推动成佛。但是,那些原子啊,细胞啊,它本身并没有推动成佛,知道吗?”师父说。

  “那所谓的成佛的时候,因缘在哪里也是一种滚动?”另外一个男学员问。(听不清楚,大意如此)

  “对呀!”师父说。

  “包含了一些……”

  “对呀,你绝对不能说这个杯子成佛!为什么?因为这个杯子没有那些烦恼,没有那些力量,它没有那个行为。所以,虽然它也是在觉性中。但是,它没有推动成佛这件事情发生。就是一切都在觉性中。但是,有所谓的种种法,

  在互相地作用。那么,有一些力量朝向这里,那么,有一些力量的法朝向另一个众生了。其实众生也一样,有很多不同的法在推动,包括杯子里面,屋子里面,盖子什么,有些在我们身体也有。对不对?它们也在推动。但是,它们有它们的推动。我广超有广超另外一群力量在推动。这个房子有房子的因缘,再加上我们这些人来,知道吗?那我们这些呢,在推动佛法!”师父说。

  “……?”(听不清楚)

  “对呀,它没有成佛力量。”师父答。

  “那成佛了之后,佛能够运用……”问。

  “他是无量劫累积出来的力量。”师父说。

  “成佛了之后的力量,就是……就是说,已经到了……”男学员问。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这样说,或许我来说,我呢,有一群的业力因果在推动着中,那这一群业力因果推动中又带动了我身上的物质也在影响中,但是只有那群业力——烦恼在推动的那些心念,它那些力量再才推动成佛。它越滚越大,那群力量越滚越大。但是这杯子,它没有那样的力量、业力行为在做这件事情。所以,众生怎么来的?明白了吗?那成佛怎么来的?成佛之后为什么会继续下去?就是那些业力一直延续下去。”

  “……”(学员问话听不清楚)

  “这个力量,当然也有其他众生的力量。所以说佛把这个世间分有情世间跟无情世间。只有有情世间的那些法才能成佛。”师父说。

  回向

  我们今晚带此为止。大家回向: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全部完成]

-----------------------------------------------------------------------------------------------------------------

更多广超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无著菩萨著 广超法师重新编排)

广超法师:慈心观

广超法师:大乘阿毗达磨集论选讲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

广超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序 第一节 简介百法

 

后五篇文章

广超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广超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总结

广超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总释经文下篇

广超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总释经文上篇

广超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目录 序言 金刚经的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