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惟贤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
 
惟贤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1985年农历九月十九·重庆慈云寺 (壹)题前概述 一、能得到观音菩萨加被的三个条件 农历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慈云寺举办这个观音法会是数十年来的第一次,在全川也是第一次。今天因缘很殊胜,在座的有出家众,也有在家众,能够有缘参加这次盛会确实是很难得的。这里边有的居士已是年逾八十,他们的热诚的确很令人感动啊! 观世音菩萨与众生有缘,在世界各国都深受人们的广泛信仰。我们现在举行此观音法会要开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礼拜忏悔,希望参加此法会的所有三宝弟子,在这七天中以诚恳心、恭敬心、殷重心,好好地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听经、礼拜、供养。 在这里首先给大家三点提示,有哪三点呢? (一)对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应该有正信,坚定信仰。信仰观世音菩萨有大智、大悲、大行,即慈悲普度的功德,此功德威力不可思议,要坚信。特别是要坚信,观世音菩萨与法界众生都有缘,以其无量无边的大悲心,寻声救度法界一切众生。处在忧悲苦恼逼迫中的众生,只要能够称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心称名,就一定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被护佑,真实不虚! (二)在持诵和礼拜观世音菩萨的时候,要至诚恭敬,不要以放逸心、轻慢心、散乱心礼拜和持诵观世音菩萨。否则,你就得不到感应,所以一念恭敬心就有一念的功德。 (三)持诵、礼拜观世音菩萨要精进不懈,贯彻始终。我们在这七天中,从第一天至第七天都要调柔身心做好佛事,另外在平常也要经常持诵,礼拜观世音菩萨,必须要有精进不懈的精神,不怕阻碍,不怕困难,不间断地用功。 在这七天的过程中,必须要具足这三点,在平常也要具足这三点,这样就可以真正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被,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满足你的要求。这是我首先给大家的要求和希望。 大家在这七天法会中,能以此精神做好佛事,必然能得到三宝的加被、观世音菩萨的加被。在此首先祝愿参加法会的出家众、在家众,在三宝的慈光照耀下,在观世音菩萨的加被下,都能够消灾免难,一切吉祥! 二、《妙法莲华经》的宗趣 《妙法莲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其中的第二十五品,在这里释迦牟尼佛专门宣讲了观世音菩萨的功德。此功德微妙而不可思议,凡有所求,必应所愿。 《法华经》是大乘佛教中一部很重要的大乘经典。中国大乘八宗中的天台宗,就是以《法华经》为本经而创立的。隋朝的智者大师根据本经精神,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来阐明一心三观、三谛圆融的妙理,因而建立了天台宗。 更重要的是,《法华经》特别提出唯有一乘,即佛乘,才是究竟真实之教。佛教把修行阶梯分为五乘,五乘即人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佛乘。修五戒十善一定感人天善报,修四谛感声闻善果,修十二因缘感独觉善果,修六度四摄菩萨行一定感得佛果。所以人天乘是世间善果,声闻、独觉是出世间解脱的果报,菩萨是种大乘的因,佛是大乘的果。声闻、独觉修解脱行,由解脱因证阿罗汉的果报;修菩萨行就是救度众生,修四无量心,四摄六度,证的是佛果。《法华经》就说三乘中最究竟的一乘即佛乘,故《法华经》有首偈云: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此偈说明在所有的一切法门中,佛讲的上乘法,最究竟的法门就是佛乘,所有的佛弟子最后都要归入佛乘。所以三乘归于一乘,三乘为方便,一乘是究竟。 在《法华经》的二十八品里面,前十四品讲如何证得佛乘的因,如何种此因,后十四品讲的是从明因到识果,如何证得佛果。本经最高的真理是天台宗阐述的三智三观,三谛圆融。能观是佛智,所观的是空假中三谛的境界,这意趣是非常微妙而高深的。 能听到《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就是具有深厚善根和福德因缘,虽然这道理不容易会通,但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逐步消除业障,增加福德智慧,就会逐步悟得此真理,这是《法华经》的大体内容。 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流通缘起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法华经》的一部分,这个单行本是如何产生的呢?后汉明帝时,佛教传进中国,从后汉到东晋,这几百年间都是中印的高僧大德翻译佛经、附带讲学的时期。东晋末年,中国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国,即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分别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在此期间,后秦鸠摩罗什把《法华经》翻译到中国来。十六国中有个国家叫北凉王国,其君主北凉王叫沮渠蒙逊。有一次他得了重病,请了许多的医生来给他医疗,历经很久,医药无效。这时印度高僧昙无谶就对北凉王说,你得的是业障病。 各种病变依佛经讲就叫四大不调,不外乎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在中医来说,内部原因是七情六欲,外部是风寒湿热,一脉不通周身不畅,这种病,一般可以用医药治疗。另一种病就是业障病,民间有句话,叫做“妙药难医冤业病”。还有一种就是邪魔病,因中了邪魔而生病。一般四大不调的病用医药可以治疗,业障病就不行,必须仗佛菩萨的力量,通过读诵经典、礼拜忏悔,来消除宿世冤业。若是邪魔缠绕,那就必须靠佛菩萨的经咒力量来驱逐邪魔了。这就是医病的三种方法。 昙无谶尊者告诉北凉王得的病是业障病,如要医好就必须消除宿世的冤业,于是就对他说,你最好持诵《法华经》里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能恭敬持诵《普门品》,承观世音菩萨的力量,疾病就可以得到痊愈。北凉王听后,就信了他的话,受持读诵《普门品》,并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没几天病就好了,同时也增加了他对观世音菩萨的信心。之后他便命令全国人民抄写《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单行本,使所有的臣民都能持诵《普门品》,因为他感觉《普门品》的功德很大,威力无穷,他本身就能够印证。从此以后,中国就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单行本流通了。 (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正文释 一、释经题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妙法即说明佛法是很微妙殊胜的法门。为什么说很微妙呢?因佛指示众生,一切修行在五乘中最后归于一乘,即佛乘,无论声闻乘、独觉乘还是菩萨乘,都是方便而已。这是究竟无上心法,其意趣是微妙甚深的。 如何证得佛乘呢?那就必须修心。《法华经》里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就是佛,这“心”可不是我们普通说的肉团心,也不是现在一般生理学家讲的神经中枢,而是功用很大、无形的妙明真心。在众生境界,心被无明障蔽,就是阿赖耶识,到了转识成智、证了佛果的时候,那就恢复了清净心、如来心,其智慧就是大圆镜智,光明遍照,超越时空。所以心体是不可思议的,心力是很微妙的,迷则成凡,悟则成圣。内心有无明障蔽就是凡夫,去掉无明障蔽得到领悟的境界进入真见道,再经修行位证得彿的智慧,这就是悟则成圣,都是心的功用。 佛经上说“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佛教三藏十二部教典,八万四千法门,其最高原理就是讲修心,恢复本来就具备的、从不曾缺失的真心、真性、佛性,也就是六祖慧能大师所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可见,这法门是非常微妙殊胜的,故称之为“妙法”。 什么叫莲华?莲华是比喻妙法。妙法就如莲花一样处淤泥而不染。说明菩萨精神虽在六尘境界之中,却不被六尘所染所牵。什么是菩萨精神?就是真正能照见五蕴皆空,同时能由空入有,具足无我的精神、无我的智慧,这就代表菩萨的大智。虽处于污泥般的世俗之中,却从不舍众生,在五浊恶世以大悲大愿救度众生。无论是哪一类众生只要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恭敬、供养、礼拜,观世音菩萨都要救度。 从理方面讲,有因就有果,修佛的因就可以得佛的果,有莲花就有莲子,种了因就有果,果的力量就含藏在因中,即因即果。莲花就是我们佛教中最吉祥的象征,是菩萨大智大悲的象征,其理高深,其行大慈。其理包含缘起性空的真实妙理,其行即悲智之行,修六度四摄,不舍弃众生。 我们现在念观世音菩萨就应具有菩萨的精神,以菩萨之心为心,以菩萨之行为行。菩萨的心是大智大悲,其行是寻声救苦,处处给与众生方便。我们学佛之人除礼拜、持诵圣号以外,还应广修功德,广行方便,处处以大悲心对待众生,以各种方便救度众生,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就能得到菩萨的加被。这就是妙法莲花的精义。 “经”就是代表经典,同时有多重含义。“经”首先是一种法则,我们持诵此经典,修学佛法,就必须以此为法则来指导我们走正道,故说经是一种法则。印度语叫“修多罗”,译成汉语叫“契经”,即上契诸佛之理,下应众生之机,是有其趋向性的。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就是说观世音菩萨时常观察世间的音声而予以救度。世间的音声就代表众生遭受痛苦、遭遇危难、生命财产安全受威胁的时候而发出种种呼救的心声或声音,观世音菩萨以千眼遥观,千耳遥闻,寻声救度。本来声音是耳朵听的,怎么说是观呢?这说明观世音菩萨能够六根互用,有无量的威力,有广大的神通,六根互用能观察音声。 另一解释,言观世音菩萨在修行的过程中,不缘外尘,观察此声真性,真性即如来的真性;因听外面六尘境界,易触境生情,所以观世音在修行过程中反观自性,证得真如妙理,故称观。这两种解释是相通的。重颂云: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观世音菩萨悟道后,在世间能寻声救苦,观察音声救度,故称观世音。 “菩萨”是印度语,“菩提萨埵”的略称,译为汉语意为“觉有情”,就是能自觉又觉他的有情。对菩萨的理解认识也应该加以澄清,不要把城隍、土地、无常都叫做菩萨,他们只能叫“神”。菩萨必须具足大智大悲大愿,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叫菩萨。有些居士受过菩萨戒就应该知道此道理,好好学习经典,生起正见,具足无我智,要有“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的无我慧。 另外最重要就是要有大悲心,要随时忆念众生的疾苦,不舍弃众生,处处饶益众生。除我的父母亲友外,与我平常有交往者以及冤家仇敌都能帮助他,慈悲饶益他,不舍弃他,这才是菩萨的大悲精神,必须要具足这一精神,才能称菩萨。反之,你对于众生不修悲心,瞋心很重,一念无明就要骂人、打人、恶口咒人,这就不叫菩萨。即使你受了菩萨戒,也不能证明你就是一个合格的菩萨。 菩提萨埵就是“觉有情”。“觉”即觉悟,觉悟真理,以无我慧能自觉觉他叫菩提。“萨埵”就是“有情”。有情是什么呢?即所有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有情感知觉的,故称之为有情。菩提代表智,萨埵代表悲,有智又有悲才叫菩萨。你们看,菩萨的境界是很高的呀!虽然境界很高,大家只要能发悲心,发大愿,就已经是资粮位菩萨、有愿力的菩萨了。 什么叫普门?“普”就是普遍,门即能通过的一条路。“普门”就是通达观世音菩萨大悲大智的一种普遍的法门,一直通到佛果位。这就不像世间法的三恶道和人天善,三恶道和人天善都不叫普门。它们以什么为门?地狱、饿鬼、畜生都是以五逆十恶为门,地狱以瞋恚为门,饿鬼以悭贪为门,畜生以愚痴为门。地狱受刀山剑树之苦,饿鬼受饥饿烧燃之苦,畜生受鞭打杀戮之苦。我们要记住不要走那些门。 人天的门通于世间善法,指修五戒十善。人间是苦多乐少,天上虽快乐多,但是天福享尽了,五衰相现前时还要堕下来,这是世间法(世间善),所以这些门不名为普。只有大乘菩萨法,修大智大悲,像观世音菩萨这种法门,能以观世音菩萨之心为心,观世音菩萨之行为行就通于佛道。如此才能恢复真心,真心恢复了就有很大的功德,心如太虚,量周沙界。其境界广大难思,遍于一切,此时发挥的心力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称普门。 据祖师们的有关著述,有以下十种普门: (一)慈悲普门,修无缘慈、同体悲。 (二)宏誓普门,宏誓即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三)修行普门,修即修六度四摄之行,六度四摄万行以五戒十善为基础,逐步引发四无量心,修广大菩萨行。 (四)断惑普门,在实际行动中根据自己的病、自己的烦恼,进行对治,断除自心的烦恼。 (五)如法普门,修习戒定慧,证得一切三昧的境界,悟入佛法的大海,得了智慧,如理作意,如法精勤,就叫如法普门。 (六)神通普门,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种,到此时能自在地发挥主人公的作用,不像我们凡夫常为外境所转,而反过来能支配物质、转化外境。 (七)方便普门,即以大悲心修方便行,根据众生的需求,进行解救,随机应化,于调伏众生方便无碍。 (八)说法普门,通达经典,辩才无碍,以善巧的智慧解说佛法,使众生都能悟入真理,破除烦恼、所知二障。 (九)供养普门,普贤菩萨十大愿里有广修供养,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供养三宝,具有舍心,平等一味。供养也是一种修行方法,入于佛法大海叫供养普门。所以不要轻视供养,有力量就多出一点力量,力量少就少出,哪怕一枝花、一杯水都很好,关键看你的心。你有这个心,就有此行动,就可以入于佛法大海,以此因缘可以证得佛果,叫供养普门。 (十)成就众生普门,什么叫成就众生普门?就是以实际行动,使众生蒙受佛法的广大无边的利益。经中讲到观世音菩萨随类现身,不管是三恶道、人天道,无论在哪一界他都可以现身。你们现在经常看到的观音菩萨像是女身女相,这只是其中的一种。菩萨还要现将军身、罗汉身、宰官身、居士身、沙弥身、比丘尼身、童男、童女等等身。为救度地狱众还现身,什么身呢?现“面然大士”身,就是一般叫的鬼王。见了多可怕呀!但是他不现这个身,就降伏不住那些恶鬼,就不能在地狱度众生。佛教道场放焰口时首先就要礼拜面然大士,就是请观世音菩萨镇坛。随类现身主要是根据慈悲心修方便行、成就众生的利益。 总的来说,修学观世音菩萨法门,就是要具足大慈大悲大愿,既能自利又能利益众生,自他一体故。这个法门能深入佛道,具足此功德,就会遍于一切,无有障碍,故称为普门。 慈悲、宏誓、修行、断惑四普门属于自行自利,是自己修证得解脱;如法、神通、方便、说法、供养、成就众生六普门是属于利他。自利利他十种普门任运自在,所以观世音菩萨又叫普门大士。 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单是口里持诵而已,还要从内心了解和体会观世音菩萨的精神,发此心愿,落实到实际行动。 “品”代表类别,这一品就是专门赞扬观世音菩萨功德的。 二、释正文 (一)长行部分 长行,系佛经体裁之一,像当今的散文一样不限字数和韵律而连续缀辑,与偈颂相对称。 [经文]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这是总答。凡是具有丈夫气概的佛陀的弟子,不分性别都称做善男子。善男子就代表清净善法的行持者,不是单指性别上的男人。众生平等包括男女平等、老幼平等、尊卑平等。所谓丈夫气概,即正直无私,一切为公,能够勤学佛法,勤修解脱。无量百千万亿众生代表无边无际的众生,包括九界众生,其中五趣众生苦恼最重。 什么叫苦恼?“苦”即身体受到逼迫、束缚,不自在叫“苦”;“恼”即内心感到忧虑、悲戚、苦闷、烦恼称为“恼”。这些在众生境界都是解不开的。在座各位各有各的忧虑,各有各的苦恼。 五趣众生中最苦的是三恶道众生。地狱有八寒八热,刀山剑树之苦,无间地狱就更不必说;饿鬼受饥饿逼迫之苦;畜生受鞭打杀戮之苦。 人有生老病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一切无常五取蕴苦等。人生是苦多乐少,虽然有乐,实际此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乐极生悲,不是彻底的快乐。 生老病死之苦,不说也都能体会得深切,尤其是上年纪的人。 怨憎会苦就是怨家仇敌常见面,不说怨家仇敌,就是平时有点语言矛盾的人见到了都互相烦恼。 爱别离苦,即一家团圆固然好,但没有一辈子都团圆的,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花不常开,月不常圆。 求不得苦,求名求利求生活,每天开门就要油盐柴米等,为名为利争斗得不可开交,甚至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一切无常五取蕴苦,人从出生一直到死,身体都在不停地变化,人的细胞分分秒秒都在新陈代谢。天天见面不觉得,若是一年半载后再见面就觉得变了,这就是无常之苦。人生是八苦交加的,依佛经讲,苦还有很多很多。 天趣共有二十八天,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十八天,无色界有四天,共二十八天。 三界中天人最享福,人间帝王最享福,但是与天人相比差得就太远啦,歌舞伎乐、资具无缺,没有操心的事。天人仍有福尽时,到时“五衰相”现前,头上花冠枯萎、天衣污垢、腋下出汗、身体臭秽、内心烦恼不乐本座,这时所有眷属全都远离,恐慌恚恼,苦不堪言。 色界难免有自然灾害,依佛经讲,地球是成住坏空的,到地球末年时,世界上将出现水灾、火灾、风灾等。地球毁灭时,欲界至色界,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刮三禅天,四禅天以上虽可以避免这些,但是定力消失后仍会堕落生死,受诸苦恼,无有边际。 佛在这里就指出,以上各界众生受诸苦恼时,应多念观世音菩萨。因此佛说,“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一心”即恭敬、虔诚、一心不乱。“一心”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事一心”就是持诵名号,虔诚礼拜;“理一心”,是在称诵名号时达到息诸虚妄分别,不执着我在念和菩萨是我所念,消灭“能”、“所”分别,遣除虚妄,开启智慧,冥证诸法法性。念观世音菩萨也就达到念你自性的菩萨,逐步恢复你自心佛性,称“理一心”。 在念观世音菩萨时,观世音菩萨同时就观察到你的音声而寻声救度,你就可解脱这些苦恼。这说明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也就是观世音菩萨具足无量的威力。从历史到现在,从中国到其它国家,这类感应事例很多。如当年孙中山到普陀山,当时他的随从很多,有军舰舰长和胡汉民等官员陪同,走到普济寺时,他发现上空有很多奇景:有楼台亭阁,奇特花木,两边有几十个罗汉相的圣僧,中间有一个大圆轮(大光环)正在旋转。当时他感到很诧异,还以为是自己神经虚弱,是眼花瞭乱,但是他回忆起来又是清清楚楚的,便问胡汉民等人,他们都说没见到,只有他一人看见了。后来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游普陀山志奇》。他在一些著作中就曾指出,“佛法可纠科学之偏”、“佛法可补法律之不足”、“佛法与政治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等,能够阐发这些治国良策,就说明孙中山先生具有大善根。 下面别解,称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可“免七难”:一水难,二火难,三在黑风难,四刀杖难,五罗刹难,六杻械枷锁难,七怨贼难。 [经文]“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号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这段说,遇到火灾时,你若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火就可以熄灭,你也能免去灾难。这有二种解释,一个是,你若真正诚恳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不会遇火灾,能够避免;二是从法义方面讲,能够消除引发火灾的因。 什么能引生火灾呢?内因就是瞋恨之火,外感就是果报之火。故佛经里讲火有三种,就是果报火、烦恼火和恶业火。一般的火称果报火,果报火都是由于内心的火引生的,由烦恼火感得业障火,于是引生果报火。 寒山大士诗云: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华严经》里有云: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这就说明内心的瞋火之害。学佛的人,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消灭瞋恚,对人慈悲、憨厚,就能以清凉之水灭除烦恼之火,就不易感得果报火。在《金刚经》里记载有须菩提长老的话:“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德行低劣的人、最下品的人,是骂别人、打别人的人。我们要学做最高尚的人、有品行的人,要有菩萨的心胸,消灭瞋恨之火。在这方面应老实用功,能做到无瞋是很了不起的。 祖师言: 面上无瞋供养具,口内无瞋吐妙香, 心内无瞋是真宝,无瞋无染是真常。 脸上无瞋你就能方便别人,具足福德了,自然就受供养,不愁衣食住行。说话干净,不造口业,没有瞋恨,语言都是香的,有似莲花的香气,能给别人柔和香洁的感受。心里没有瞋恨就能契合如来法性,即是“真宝”。既没有瞋恨又没有染污就是真正的佛性、真正的法性、真正的涅槃性,这是永远不变的,故名真常。 什么是真出家、真持戒呢?六祖大师教诲:无瞋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能做到没有瞋恨,一切戒都能守住,无瞋就不会损恼众生,就不做恶事,就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持戒。心净就是出家,你们居士心净就是在家的出家。《维摩诘经》里讲,有身出家心也出家,有身出家而心不出家,有心出家身不出家,有身心都不出家这四种出家相。当然真正的出家就是身心都出家。你能身不出家而心出家,保持内心清净,也是出家,是出三界火宅这个家。 能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修慈悲心,就能避免火灾。因为观世音菩萨之心是智慧心、慈悲心,其一切行都是方便行。一方面持诵,一方面要体会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精神,就可以消灭内心受火灾的因,不会感果报火的灾难,即使遇到了也可以避免。 [经文]“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这是说,若能恭敬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在遇水灾时可以得救。当年虚云老和尚在参学的过程中,有一次到江苏扬州高旻寺去,路经大通荻港时,失足落水,由于心里称观世音菩萨不止,在水里漂了一天一夜后,遇救上岸。此类事例很多很多,这里就不多举了。 依法义讲,三界的水主要是指贪欲,故说“爱河千尺浪,苦海万层波”。我们都在滔滔的苦海、爱河之中。爱欲是生死的根本,众生因有爱欲,就有种种追求而沉溺在苦海之中,轮转漂流,无穷无尽。人死后处在“中有身”过程中,因一念贪欲起,就投生成胎儿,没有贪欲就不会成为胎儿。“大水所漂”是果报水,属于娑婆世界流转生死的痛苦之一,也是最根本的痛苦,其原因就是贪欲。故祖师言:“念佛之人,念不一不生极乐,爱不断不离娑婆。”就是说心念不一致,不专注一境,以散乱分别心念佛就不得生极乐世界;特别是爱欲不断,就有种种牵缠,尽管念佛,到临终时把持不了,还是离不开娑婆世界。要想免掉生死大水,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就必须要断绝贪欲。 [经文] “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珍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 此言持诵观世音菩萨可以免除黑风之难。若有人到海上求宝,遇黑风把船吹到罗刹鬼国的时候,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就可以免除罗刹之难。百千万亿众生,说明有很多很多的众生,求什么宝呢?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等宝。玛瑙是红色之珠宝,珊瑚是似树枝的宝物,琥珀是千年松柏所变的宝物。黑风代表海上的怪风。罗刹是鬼的名称,又名速疾鬼,速度非常快,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一闻见人味儿就要吃人,这是它的业力。念观世音菩萨就可止住这种鬼的扰害。 玄奘大师去印度,有两件法宝:一是观世音菩萨圣号,二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两件法宝是玄奘大师去印度求法能够成功的主要因素,他曾经在沙漠中遇上鬼怪,他一念观世音菩萨圣号,鬼怪就隐没了。他遇到险难终能平安度过。 什么叫鬼怪?什么叫黑风?依法义讲,鬼性不正大,不能正大光明的就叫鬼。凡是人做事不正大光明、不公正,心术不正都叫鬼。学佛的人绝不要修鬼的因,做事要正大光明,公正无私,才不落入鬼道。起了杀心就会变成罗刹鬼,对人不起善念而起恶念,就等于起了黑风,有了无明黑风的恶念,进一步造恶业就会把你的智慧船飘没在生死大海之中,不得解脱。尤其是学佛的人,做事一定要正大光明,公正无私,对人不能起恶念,不要鬼鬼祟祟的。 神比鬼高一级,什么叫神?有城隍神、土地神等等,古人讲“聪明正直谓之神”,这个人死了以后,进入神道,在鬼中是比较聪明的,就叫神,神不是菩萨,一定要区分清楚。我们就要比神高超,因我们是学佛的,依佛法讲,要具足无我慧,才能乘般若船,从生死此岸到解脱彼岸。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我们一方面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方面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无我的智慧,什么鬼怪都不会来缠绕,还可进一步地脱离生死苦海,证得菩提涅槃。 [经文]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此言避刀杖难。凡遇刀杖难的时候,只要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一切刀杖就不能加害于你。这一方面是心能转业,另一方面是能够感应到菩萨的解救。 依法义讲,凡遇刀杖难,都是由于过去生中伤生害命而种了杀因,到一定时间机缘成熟了,你就会感受被别人杀害的果报。故佛法讲,要以悲心待人,戒杀放生,不造恶业,今生今世就可得长寿果,身体健康,也不会遭遇刀兵杖。你以慈悲心对待众生,众生也就会以慈悲心对待你。 莲池大师住的那个地方原先老虎很多,他去静居后经常念阿弥陀佛,虎吼时,就念佛回向它,以悲心对待它,后来不知何时老虎就走了。八指头陀在深山里修行时,有一次在道路上遇到飞天蜈蚣迎面飞来,他念佛以悲心对待,慈眼相视,后来飞天蜈蚣就飞走了。这都是由于修慈悲心的关系,说明我们学佛的人要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才是根本。 [经文] “若有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此言避夜叉、罗刹难。遇夜叉、罗刹鬼,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恶鬼就不敢加害你。世间的人,若内心有恶念,诡计多端,黑暗愚昧,就要引生外鬼;若内心光明、清净,外鬼就不能加害。 我在成都时,遇到一个姓谭的居士,谈她遇鬼及信佛的过程。她说,她结婚有了子女后,一次逆境现前,在河里洗澡时,丈夫及三个儿子都不幸淹死了。她回家也想自杀,就在此时,有许多鬼过来围绕她,一个拿绳子的叫她上吊。正在此时,她心里突然清醒地念观世音菩萨,一会儿鬼就都避开了,绳子也丢了,还听到有个鬼说,不要惹她,她是三宝弟子。后来清醒了,方知得到了菩萨加持。这是信仰观世音菩萨的感应例证。 我们学佛的人,能够在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时,灵光独耀,就可避免鬼邪。友人王旭东曾任过参谋长,西昌委员,解放初在重庆佛协筹备小组当组长。据其自述,他最初不信佛,后遇善知识开导,逐步信佛,但没有坚定。一次正在准备念佛时,怨家就来找他。他在静坐中,看到他从前代理军法官时枪毙的那个人出现了,后面还有一路鬼魂,那鬼就冲他扑来,他就想到念阿弥陀佛,念了几声后,鬼不敢近身。随后他就给那鬼许愿说,你遭枪毙不是我定的案,属代理执行,但我还是有责任的。好吧,我俩解了算了,我在慈云寺给你做七天佛事超度。许愿后就在慈云寺请云岩法师主持佛事。七天圆满后,他在念佛中又看到那鬼,很欢喜的样子,并对他说:感谢你的超度,我得到解脱将往生西方。这说明佛力不可思议。 [经文]“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此言避杻械枷锁难。就是说,如果有人有罪或无罪受了刑罚,束缚了身体,如果能够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杻械枷锁可以离身,甚至断坏,得到解脱。 [经文]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此言避怨贼难。赍,就是携带、带着;持,就是执持;重宝指价值很高的东西;怨贼就是盗贼及怨家仇敌。如果有商人带有贵重物品,在路上遇到怨家仇敌或盗贼要抢劫他的财物,甚至伤害他的性命,若他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可以避免伤害。这里是说观世音菩萨常以无畏施于众生。 “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分内财、外财两种,外财就是钱财、田园、舍宅,内财就是身体,为救度众生以钱财房屋乃至生命等施于众生。法施就是以佛法施人,以佛法的真理解除众生的愚痴,消除其无明黑暗。无畏施即令众生不感到恐怖,当众生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若能解救众生的苦难就叫无畏施,使其没有恐怖,如提醒人们离开险地,戒杀放生,解除仇怨,修桥补路,消除障碍等。 [经文]“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 总结称名避免七难。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巍巍如是。巍巍形容高广,显示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就象高山一样坚固不动,这样伟大而不虚。我们一定要坚信! 下面讲“除三毒”。为什么众生会有七难呢?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内心的贪瞋痴三毒。能消灭内心的贪、瞋、痴,就可免除七难。此处的贪,主要指贪欲、爱欲。 [经文]“若有众生,多于YIN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此言除贪毒。欲心重则是最大的惑业,生死流转的根本,由此障碍智慧,使你沉沦于生死苦海之中。故真实学佛的人首先要断绝贪欲,贪欲中尤其是YIN欲。如何断法?就要多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以圣号来对治染心,使内心保持清净,去除染污之心。另外,佛法的修证离不开修“止观”。相应的对治包括:贪欲心重者修不净观,瞋心重者修慈悲观,愚痴重者修因缘观,慢心重者修界差别观,散乱心重者修数息观。不净观,即观察此身体青淤脓烂等各种不净相,从死尸观察到骷髅白骨,修行成就了,那欲心自然就可断除。 [经文]“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此言除瞋毒。瞋以暴恶为性,能生大苦,表现于行动就是骂人、打人,甚至杀人。瞋有三种:因被人毁谤或咒骂而生的瞋心,叫顺理瞋;无缘无故地发起瞋心,是独头无明作怪,此名非理瞋;两人讨论问题,争输赢而生起的瞋心叫争论瞋或叫是非瞋。总的来说,凡因瞋心,出恶口骂人甚至打人引起不合,影响家庭、集体的团结,就造了恶业。忿恨心最易造口业。即使你念佛念得很好,瞋心不改,随时都怨恨人,临终时都不改除,那是很危险的,这说明你没有做到真实的平等、没有发起真实的慈悲,后世容易堕入毒蛇毒虫等类。能虔诚地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使内心清凉,就可以消除瞋心。 [经文]“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此言除痴毒。愚痴就是不信因果,不信佛法,毁谤三宝,不明中道实义,邪见炽盛。愚痴在佛教经典中又叫无明。什么叫无明?即不明真理,此有二种:(一)迷于因果道理叫业果愚;(二)不知出世解脱,只知留恋世间叫真实义愚。有些人信佛,还疑因果,心想是否真有佛菩萨、真有神通、真有净土?因此,慧根浅的,从道理方面不能深入了解,若能诚恳坚定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可以开智慧。 [经文]“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这是小结。佛对无尽意菩萨讲:观世音菩萨有如此大的威神力,对于众生是一味地饶益,利益众生而从不舍弃,寻声救苦,免除众生的七难,消灭三毒,是故众生常应心念。 注意!佛法讲修心,“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有人说,我念一阵菩萨,念一阵佛,没有得到感应,怎么没有见到什么呢?这主要是观察你的内心是否清净,内心清净自然有感应。观世音菩萨就如天上的月亮,光明可照全球,水波平静时月影就现,水波不静,月影就不现。内心也一样,内心清净了,清净心就与佛菩萨的心相应。有偈言: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 众生垢心净,菩萨影现中。 这首偈内容很好,你能够心净就会与菩萨相应,也可以见到菩萨或得到菩萨的感应,这是决定无疑的真理。此时佛告无尽意菩萨:“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以此坚定无尽意菩萨乃至佛弟子们的心念。所以要恭敬、诚恳、坚定地持诵、礼拜观世音菩萨。 下面是讲“满二求”。满二求就是没有子女的人,要想求男或求女,只要是礼拜、祈求、供养观世音菩萨,就都能满他的愿,故称为“满二求”。 [经文]“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这一段说观世音菩萨能满足人们求男求女的愿望,主要是针对没有子女的人讲的。在一般世俗上讲,就须有后代,子孙相传,如孔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世音菩萨随类现身,满足众生的所有希望,没有男女子嗣的都可以诚心祈求。所以观世音菩萨的应化像中就有“送子观音”(有的称为“送子娘娘”)、白衣观音(也称为“白衣大士”)。念白衣大士神咒不但可以消除灾难,还可满足二求。此类感应事例很多。 关于子女问题,依佛教观察,由于业报不同,就有好的儿女,有不好的儿女。一般说,好儿女就是还债的,恶儿女就是讨债的。世间上好儿女少,尤其是现在,恶儿女很普遍,这都是业报问题。世俗上有些人说:有儿有女是冤家,无儿无女是菩萨。出家人就没有这些累赘。但是作为在家佛教徒也须有后代,以后代来承宗继祖、延续佛脉。如果你想续后代呢,诚恳祈求观世音菩萨、祈求三宝,愿望就能实现! 中国宋朝有个宰相叫文彦博,一出生就很不凡。他小时候,父母拿桔子给他吃,他只要小的不要大的,把大的给哥哥吃,懂得谦让,长大后做官任宰相。他很信佛。他求男求女,希望三宝加被他的子孙后代能够繁衍、人丁兴旺,并且都信仰三宝,这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诚恳恭敬、供养、礼拜,希望有福德智慧之男、端正相好之女,才能实现。 如何才有福德智慧呢?那就必须能够做到止恶行善,戒杀放生。止恶行善以“五戒十善”为标准,首先能够戒杀放生,做到戒杀放生就一定有福德,受人天恭敬。智慧,一般说是要多读书,佛教说要多闻经典,多读佛书,遇到善知识讲法要多听,这些都是熏习,这样就会播下智慧的种子,机缘成熟了就会结果。有福德有智慧才是一个纯粹的人、有人格的人,也才算是一个标准的三宝弟子。福德智慧之男与端正相好之女,一定顺父母的心,一定是孝顺儿孙。你能真诚学佛,广修功德,就会结此缘。 “宿植德本,众人爱敬”。这句是说,这些男女在宿世中都种植得有道德的根本,所以今生今世就会受到众人的爱敬。 [经文]“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这是重复总结,称赞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佛以殷勤赞叹来坚定弟子们的信仰,使众生能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并肯定地说“其福不唐捐”。不唐捐就是不会白白地抛弃,念一声观世音菩萨不落虚空,礼拜一次观世音菩萨不落虚空,发一次愿不落虚空,故说福不唐捐。 “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一句言三界九有的众生都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 上面佛讲了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威力,下面是更进一步的赞叹和肯定。 [经文]“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诸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佛对弟子们诵持、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与礼拜供养无量诸菩萨的功德进行了权巧的比较。佛问无尽意菩萨:假若有人能持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同时对这些菩萨尽形寿受持供养,就是从生至死一辈子都在供养,包括用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资粮位和加行位菩萨须要饮食、衣服、卧具等;在中国汉地,多为供养“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称为“十供养”),供养的东西多而且供养的菩萨也多,又是一生都在供养,你说这功德大不大呀?无尽意说:佛呀,这确实很大!佛又说:你能持诵、供养观世音菩萨哪怕一时,只要虔诚恭敬地礼拜、受持、供养,与你用一辈子的的功夫,不停拿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那么多的菩萨,这功德是同样的多、同样的大。这二人福德平等无异,没有任何差别。 我在这儿插几句。 无始以来分三劫:庄严劫、贤劫、星宿劫,现在是贤劫时期。庄严劫有一千佛,贤劫一千佛,星宿劫一千佛,每一劫有一千佛出世。一佛出世转*轮就有无数菩萨做眷属,所以菩萨数量是很多很多的,不可称计,不可思议!菩萨有资粮位的、加行位的、通达位的和修习位的。佛在世说法时,足迹遍布恒河流域。恒河是印度一条河名,恒河在印度就像黄河在中国,无人不晓,发源于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长二千多公里,河面很宽,河水很深,清澈见底。河底有金沙和黄沙,可以淘金的叫金沙,一般的沙称黄沙。佛在世时,经常到恒河边散步,弟子们也常跟随他到恒河边散步听法。佛就常以恒河沙来比喻巨大的数量,如恒河沙数的世界、恒河沙的众生、恒河沙的佛、恒河沙数的菩萨、恒河沙的功德等等,以此代表很多很多不可计度的数量。这里的六十二亿恒河沙,就是形容菩萨数量无法计度。 “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这又是佛的总结。因为观世音菩萨在过去修行的过程中,在宝藏佛时是太子身,曾经发愿:“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愿力很大,悲心很切,故威力也大。在菩萨中是很殊胜的,所以念观世音菩萨,要诚恳,要受持供养、恭敬礼拜。 下面讲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相,因机施教的方法不同,其表现的形相也不同,这也体现了观世音菩萨无限的悲心与威力。 [经文]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无尽意菩萨就问佛道:观世音菩萨怎样在娑婆世界随类现身?怎样为众生说法?施设运用的方便威力都有哪些呢? “娑婆”是印度语,汉译意为“堪忍”。我们目前依托的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众生浊、烦恼浊、命浊,而极乐世界是清净国土。五浊恶世的众生苦恼很多,有三苦、八苦等种种痛苦,但五浊恶世的众生有很多都麻木于这个世界的痛苦,而在苦中作乐,俗话说:黄连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有些人不知是苦,还去追求乐,其实是在追求苦,乐极生悲。 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从历史书上看,他还经常素食,很有智慧,他在当时被称为文豪。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不久,曹操也信佛,提倡生活朴素简单,其本身也吃素食。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他有佛教无常的思想,感到人生是苦。 有很多人不知世间苦,还以为是快乐。他的快乐是什么呢?是吃得好、穿得好、花天酒地,在歌舞场中纸醉金迷,弄得晕晕乎乎的,把时间空过了,把生命浪费了,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很多人因此搞得家破人亡。娑婆世界的众生偏偏能堪受这些苦,而不知觉悟,故称娑婆世界。 但是佛菩萨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是不舍弃的,所以经常有佛菩萨应世,其中就有观世音菩萨。所以无尽意菩萨在这里问佛:观世音菩萨的无量威力,经常应化众生,是怎样在娑婆世界游化应世?怎样实行方便说法的呢? 佛菩萨教化众生讲究应机,有许多善巧方便,因地制宜,因机施教。众生的根机有上、中、下三等;烦恼中分别有贪心重、瞋心重、痴心重的,各各不同。佛菩萨就要因机施教,应病与药,得什么病施什么药,来对治众生的各种烦恼习气,只要能解决众生的痛苦,就是最好的办法。 佛家高明之处就是治心病,因为佛教讲修心,这一法门比世间学问高,只有佛对此讲得非常深微实际。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教典,各宗法门都是为众生处方治病。所以修学菩萨行的要学“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这五明就表明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不仅仅要学习佛法,其它的各种社会科学知识,都要学习。这样以佛法为主旨,因材施教,对什么人说什么法,才能使人接受。故经言“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说所有的法门都要学,才能做到方便说法、普行教化。 下面是分别讲解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种应化身。 [经文]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此言观世音菩萨示现佛身。“国土众生”包括十方世界国土。 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亦即指众生居住之所依处,如山川、国土等。 古代印度依须弥山之说成立宇宙论,即以须弥山为中心,加上围绕其四方之九山八海、四洲(四天下)及日月,合为一单位,称为一世界。合千个一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合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大千界、大千)。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世界)。宇宙即由无数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构成,由此可见世界之广大无边。 一佛施行教化之范围(即一佛土),或为一世界,或一三千大千世界,或为更广大之世界。“世界”一语本与“世间”同义,包含有情世间、器世间,然一般惯指器世间(山河大地)而言。 由于凡圣境界不同,各有世界,又分四种: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庄严土,四常寂光土。 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共同居住的国土。如我国四大名山,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四大菩萨曾经在这些地方说法显圣。既有凡人,又有圣人应化,共同居住,故称“凡圣同居土”。这世界很多地方就是凡圣同居,如我们慈云寺是三宝的道场,曾有圣人应世,这是佛菩萨所应化的地方,那么你们来念佛的,包括四众弟子,境界有染有净,这就是凡圣同居。 方便有余土是声闻、缘觉二乘与地前菩萨所住的国土。以彼等所修为方便道,断尽通惑,故称方便;然彼等尚未断灭无明之惑,故称有余。 实报庄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庄严,指菩萨的心胸广大、智慧高深,不可思议,以此庄严菩萨的身心,故名庄严;实报,即菩萨对于众生是真真实实、诚诚恳恳的,修真实因得真实果,名“实报庄严土”。 常寂光土指诸佛如来法身所居之净土。常寂光,谓佛的法身遍于法界,永恒不变,光明照射十方,故名“常寂光土”。 此处经文中所说的国土,是指凡圣同居土,即是娑婆世界。这个世界的众生与佛有缘,见佛之像后能发菩提心修行乃至成佛,那么观世音菩萨就现佛身,故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 佛身有法身、报身、化身。“毗卢遮那佛”代表法身,“卢舍那佛”代表报身,“释迦牟尼佛”代表化身。化身分“应化身”和“变化身”两种,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叫“应化身”,为了救度众生,随时示现的各种身叫“变化身”。法身就代表佛的智慧真如理体,报身代表佛的福德圆满殊胜,化身就代表佛的大悲大愿,不舍众生广度众生。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的就是佛的化身。化身一般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观世音菩萨即现三十二相的佛身来救度众生。 [经文]“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此言示现辟支佛身。辟支佛是印度语,译为缘觉,又称独觉。缘觉是有佛在世,能听闻佛的音声,闻佛说十二因缘而悟道;独觉是佛不在世时,自己有高度的智慧,住在深山岩洞、水边树林、茅棚之中,见到春夏秋冬四时,由花开花落而悟到人生无常,悟到因缘生法的真谛而悟道。 因缘生法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不会,诸行不起。你们今天来此参加法会都是有因缘的。缘聚则会,缘尽则散。经言: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这里说的是十二因缘。十二因缘就是佛法讲的三世因果,现在、过去、未来三世。众生流转生死有其因就有其果,因主要指无明、烦恼、业。无明、烦恼是表现于内心的因,业是表现于行动的因。业分善业、恶业、不动业。造恶业堕地狱、饿鬼、畜生道;造善业生人天道;造不动业,即世间禅,生色界、无色界天。因此,众生由于无明、烦恼、业而得生死苦果,进入生死流转而循环不已,这就是佛教的人生观。这一观察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因为他不看未来世,也不看过去世,只看现在一点,甚至现前的一点都看不清楚。佛法就看得宽广,所以讲因果就可推之于三世,具体说就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叫十二有支等,这是众生流转世间的十二种原因及条件。无明缘行,就是“无明”作为“行”的条件,同样地,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由过去的无明、行(过去二因),就有现在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五果),继而由现在的爱、取、有(现在三因),就召感未来的生、老死(未来二果)。生生世世这样轮转,无穷无尽,这就是世间的“流转门”。要消灭生死苦就要消灭无明,转无明为明慧,才能解脱生死。这样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这是出世间的“还灭门”。这是辟支佛的境界。 观世音菩萨现辟支佛身,讲十二因缘的道理使他开悟,出离生死,证得解脱。故说:“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 [经文]“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此言示现声闻身。声闻就是由于闻佛的音声教诲而证道的人。经里常有:大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俱。佛在世时就有这么多证了“四沙门果”的弟子,指的就是声闻,前三果叫“有学”,第四果为“无学”,就是阿罗汉果。现在许多庙里的罗汉堂供的五百罗汉都是佛在世时的声闻僧,他们都是亲自听佛说法而证道的。在佛灭度当年,五百罗汉在七叶窟结集经典,在阿奢世王护持下,以摩诃迦叶为上首,由阿难诵经、优婆离诵律,长老们订校认可后进行了编辑。这就是人们说的“五百结集”。 佛对声闻说“四谛法”。佛于菩提树下证道后就在印度的鹿野苑初转*轮,为五比丘讲“四谛法”。最早的僧团也就是由这五个声闻僧组成的。“四谛法”是佛教的基本教理。四谛既讲世间因果,又讲出世间因果。我们流转世间受种种痛苦,痛苦的因是“苦集”,简单说就是烦恼和业。能厌离娑婆世界,求得解脱,那就是“灭”和“道”。“灭谛”即涅槃,寂灭一切烦恼过失,圆满一切福德智慧,达到此就是不生不灭、出离生死的境界。如何修行就是“道谛”,包括“三学”和“八正道”等。三学就是戒定慧,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再广的就包括三十七道品。四谛讲明四种道理即四种真理,谛的定义就是真理。世出世间的四种真理叫四谛。小乘《阿含经》主要讲四谛法,其论注有《大毗婆沙论》、《俱舍论》都是解释四谛的道理。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义,通于三乘。 若这类众生想听闻“四谛”,修声闻法,观世音菩萨就现声闻身为之说四谛法。故说“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 [经文]“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此言示现梵王身。梵王居在色界之初禅天的梵王宫之中。梵王天比帝释天高,福德智慧都比帝释天高。生到梵王天就要修色界初禅定,已断了欲界的贪爱。有此类众生想生梵王天的,观世音菩萨就现梵王身说离欲界之贪欲法门,令修初禅定。 [经文]“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此言现帝释身说法。帝释在有些经里面又称“释提桓因”,就是中国人一般称的“玉皇大帝”、其它宗教里称的“上帝”、“真主”。帝释天居于须弥山顶,欲界的忉利天宫,是欲界天的天主,统领三十三天,是佛教的护法,所以有些寺庙有玉皇殿或关帝殿。佛每一次说法都有帝释天参加听法,帝释天听佛说法后发心护法,佛就把护法的责任交给护法诸天、国王、宰辅大臣等。而住持佛法的责任就是比丘、比丘尼等,这是佛的遗嘱,所以帝释天也是皈依了佛法的,是护持三宝的。 关帝殿又名关圣殿,关圣就是三国时的关羽。据载,关羽被杀后,冤魂不散,经常漂游在空中。有一次他的神识漂游到当阳玉泉山,遇到普元禅师正在坐禅,就在空中喊:“还我头来!还我头来!”因为他被东吴孙权杀后,头颅被人盗走送给了曹操。普元禅师就对他说:“你喊着要你的头,你过五关斩六将,在战场上杀死那么多人,那些人头叫哪个还?怎么还啊?!”当时关公就悔悟了,于是在普元禅师门下皈依了佛法。后来当阳玉泉寺进行培修时,关公还曾经显过圣,搬运木料。因此历代有的寺庙塑有关圣像,设修关帝殿。所以说他也是佛教的护法神。 根据因缘能够以帝释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就现帝释身而为说法。说什么法呢?五戒十善法。要生人天就必须修五戒十善,否则就要造三恶业。 [经文]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此言示现自在天身。自在天,就是欲界的第六天,又称“他化自在天”、“魔王天”,他能以天的神通把其它天的享受、欲乐化为己有,类似恶魔的行径,故又称之为“魔王天”。他的瞋心重,有天人之福而无天人之德,由于他毕竟修有善因,所以能生在天趣。观世音菩萨不舍一切有情,而现身为他们宣说佛法。 [经文]“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此天居于四禅,靠他四禅的定力有种种神通变化,得到自在,是佛教的守护神,称为“大自在天”。观世音菩萨现大自在天身说佛法,享受大自在天身果报的应机者,终究会因为护持佛法、听闻菩萨教化而最终成就菩提。 [经文]“应以天大将军身得者,即现天大将军身而为说法。” “天大将军”即护法诸天,为首的就是韦陀菩萨。他身着盔甲,手持降魔杵,头戴军盔,现天人身,非常威严,也是菩萨的化身,目标是威震山门,保护三宝道场。据经典记载:他发愿在贤劫千佛中护持佛法,最后成佛时名善至佛,即贤劫千佛的最后一位佛。他是佛教的护法菩萨,故凡是寺庙,释迦牟尼像的对面都塑有韦陀菩萨护持道场,使邪魔鬼怪不能入侵。观世音菩萨在这些护法当中现身说法。 [经文]“应以毗沙门身得度者,即现毗沙门身而为说法。” 毗沙门就是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天王,名多闻天王。四大天王有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居在六欲天中,都属于佛教的护法神,他们与护法金刚不同。观世音菩萨现毗沙门身为这类众生说法。 以上是讲天道,下面讲人道。 [经文]“应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 这里的“小王”不是指佛法里说的转轮圣王。转轮圣王以福德分为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分别能统领四、三、二、一个部洲,他们持有轮宝统领天下,故名转轮圣王。 “小王”就是一国之王。中国历朝历代信佛的帝王很多,从梁武帝开始,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宋太宗、元世祖、明太祖、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等。历史上信佛的宰相也很多。有些众生得到了小王的福报,又愿意信佛,观世音菩萨即现小王身而为说法,使其能做一个信佛护法的国君。佛就说有《仁王护国经》。 [经文]“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应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现居士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长者即道高德重、才高识广的人,年纪比较大,德行又很好,受人尊重者都叫长者,一般说“忠厚长者”。居士就是在家居士,即居家修行之士。历来中国的居士很多,如王羲之,他曾经翻译过佛经。再如陶渊明、白居易、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王安石、苏东坡、耶律楚材、刘秉忠、姚广孝、袁中郞、袁了凡、章太炎、谭嗣同、梁启超、欧阳渐、王恩洋等等。 宰官包括下自县官上至宰相都称宰官,这些从古到今也比较多。古印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社会等级。婆罗门是古印度时掌握神权、主管祭祀的人,属四种社会阶层之首。刹帝利指贵族,即皇家之族。吠舍即工商业者、一般的平民。首陀罗就是贱民阶级,比较贫穷没有地位的人。佛是刹帝利种族,又是王太子,不愿享受富贵生活,也不满意当时的等级制度,所以佛出家成道后的僧团叫和合僧众,在僧团中,衣服、饮食以及住、行全是平等的,所以说“王子出家不为贵,庶民出家不为贱。”优波离尊者是戒律第一,在俗时是一个剃头匠,出家后,佛命罗睺罗礼之为师,这说明佛教中的平等观念。比丘、比丘尼就是出家修解脱行的男众和女众。优婆塞就是在家男居士,优波夷即在家女居士,主修五戒十善。 以上讲观世音菩萨在人众中专门现人身,从皇帝到四众弟子,依其根机,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度化。 [经文]“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 此言菩萨示现妇女身。对需要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等各类妇女身得度的,观世音菩萨就现妇女身说法。在我们中国,观世音菩萨一般都现妇女身,为什么呢?因为母亲对儿女是很慈悲的,儿女对母亲的教育感受很深,所以代表母亲的一种慈心。再说,在人类之中,妇女占半数以上,而妇女所遭受的痛苦也是比较深重的,所以观世音菩萨化身之中多现妇女,现各种妇女身而说法,如鱼篮观音、日月观音、送子观音、白衣观音等等,这主要是为了解决妇女的痛苦问题,使她们能够消灭烦恼,脱离生死。此是观世音菩萨的悲心所现,其悲心广大无量,使人感动。 [经文]“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 童男、童女,你们看到观世音菩萨两边站的就是童男、童女,即是善财、龙女。《华严经》描述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体现他的学法精神,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龙女即身成佛,说明佛性于男女平等、于老幼平等、于人非人平等、于过去现在未来平等、于一切处平等。又童男特指一生独身不娶、童女即是一生不嫁的人。从意思上讲,童真入道非常纯洁,观世音菩萨可应机现童男、童女身而行度化。 下面讲度化天龙八部等。 [经文]“应以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那、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 菩萨示现天龙八部身。天,指诸天,龙,指龙神。它们有神通可以飞行,如大雄宝殿屋脊上雕的龙就是飞龙。夜叉是恶鬼中的一类,但是他已皈依佛法。乾达婆是忉利天的乐神,也叫“嗅香神”。阿修罗译为“非天”,有天之福而无天之德,生性好斗。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身体庞大,展翅高飞,一飞九万里,以食龙为生。 传说佛在世时,在河边散步看见大鹏金翅鸟飞起来,下面是条龙,无处可躲,就到佛那里求救。佛把袈裟覆在龙的身上,佛的袈裟是福德圆满之衣,大鹏金翅鸟也没有办法。它饿了没有东西吃,便去找佛,对佛说:你把龙救了,但是我的肚子很饿怎么办?佛便为它说法,叫它不要吃生物、不要杀生,说因果给它听,你现在杀它,将来它也要杀你,无穷无尽。大鹏鸟听后,便皈依了佛。佛很慈悲地说:在我的弟子供养我的时候,也同时用加持过的七粒饭施给你和其他鬼神。所以现在我们向佛供饭的时候,用七粒饭放在寒林碑上,你看到是七粒米,供了佛的米,得到加持,其量如须弥山,别说一个大鹏鸟,就是十个大鹏鸟都吃不完。 紧那罗是忉利天的乐神,又叫“疑神”,其形体比较怪,头上有一个角,似人而非人。摩睺罗伽是大蟒中的蛇神,也皈依了佛,听佛说法。 人非人等是总结,人就是我们四大部州的人,非人就指上述各类众生及地狱、饿鬼、畜生等。观世音菩萨可以现天人身、天龙八部身,甚至可以在地狱中现身。面然大士是鬼王,也是观世音菩萨的现身。鬼有善恶,善鬼可以引导你走正路,恶鬼可以使你迷路,来干扰你。 下面讲度化金刚力士。 [经文]“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 此言观世音菩萨应机示现执金刚神,为这些护法宣说佛法,广行度化。 金刚神也是护法神,又名金刚手、金刚力士、执金刚神等,因为他们执有各种降魔金刚杵。佛法讲教化众生,有两种法门:一是慈悲法门,二是威摄法门。对善良忠厚明因识果的、容易接受教法的众生就慈悲教化,对于暴恶、有损众生利益甚至破坏三宝造无间恶业的这类恶趣众生,就用威摄法门。以威摄法门来救度,即现金刚怒目相,手持金刚杵,用武器来对付。虽然面相是金刚怒目,内心却很慈悲。正所谓“内秘菩萨乘,外现金刚身”,所以佛法也讲用威力,以威力震摄魔军。 从世间法上讲,有军权、政治力量的人要发心做菩萨的话,那就要很好地利用你手中的权力,对于那些暴恶的众生、有损人民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不妨用威力震摄,但是同时要心存善良慈悲。菩萨戒之中的杀戒,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开许,杀一儆百,目的一是为了救度暴恶的众生,使他不造无间业,二是为了保护其他人的利益不受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开杀戒,但是要悲心很大的悲愿菩萨才行。若以瞋心或以舍弃众生的心而杀,那就是犯杀戒的。 金刚是譬喻,金刚很坚固,不易粉碎,形容我们学佛的人必须要智慧坚固,才能斩断魔军。具足了智慧就可以破除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像魔军一样。此智慧即是“无我慧”,学佛以利他为前提,以无我慧为先导,无我慧有“人无我”和“法无我”两种。“人无我”就是不执着主观的五蕴身,不生我见、我慢、我爱、我痴;“法无我”就是不执着主观所对待的一切客观事物为实有实法。由“人无我”就可以消灭“烦恼障”,由“法无我”消灭“所知障”,如此就是智慧的境界。 学佛的目的是为成佛,那就必须要开启智慧才能达到。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悟得宇宙人生真理者称佛。要达到此境界就必须修般若因,方可证菩提果。所以学佛人要修学经典,要明白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法的道理,要明因识果,目的就是引发智慧。无论文化深的、文化浅的,利根的、钝根的,都要多听些经典,多读经典,多思维,多礼拜,同时祈求佛菩萨加被,消除业障,开启智慧。 金刚杵是降伏魔军的,金刚剑是斩断魔军的。金刚剑代表智慧,魔军代表无明烦恼,要以智慧剑断除无明烦恼。十地菩萨在进入佛位以前,要经过两个位次,一是金刚道,二是解脱道。金刚道就是彻底伏除烦恼障、所知障种子和现行,进一步由等觉到妙觉证得真如法性,就可以彻底解脱生死。这说明金刚智慧之重要,由此金刚般若才能到达彼岸,即由生死轮回此岸到达菩萨涅槃之彼岸。 [经文]“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这是佛对无尽意等大众,很殷勤地赞扬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威力而作此结语。观世音菩萨能随类现身,以种种形状,现佛菩萨身、天人身、罗汉身、人非人身、鬼王身等等,游诸世界,因机施教,度脱众生。佛再三殷勤赞叹观世音菩萨有这样的功德威力,奉劝大家:你们应该专注一心念诵供养观世音菩萨!佛强调说,你们要相信观世音菩萨在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就是说,你在恐怖之中、有危急灾难时,你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他就能施与你无畏的精神与心力,使你无有恐惧,所以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尊称他为“施无畏者”。 [经文]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供养观世音菩萨!”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而以与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宝璎珞。” 这里说是无尽意菩萨当时的行动。因受了佛的指示,听佛说了观世音菩萨有这样的功德和威力,无尽意菩萨很受感动,就发心供养观世音菩萨。他即刻把自己脖子上的宝珠璎珞等价值很高的庄严饰品,取下来献给观世音菩萨,并说:你是具有仁慈心的圣者,应该领受这法施!在施财时做到无能施、所施、所施物如此三轮体空的布施称“法施”。无尽意菩萨是以“空”的精神恭敬供养,无所执着,故财施提升为法施境界,希望观世音菩萨能领纳这些珍宝璎珞的法施。 [经文]时观世音菩萨不肯受之。 此时观世音菩萨不肯领受,观世音菩萨见无尽意菩萨如此诚恳,以谦让的精神,不肯接受。无尽意菩萨又再启请。 [经文]无尽意复白观世音菩萨言:“仁者!悯我等故,受此璎珞。” 无尽意菩萨又启请观世音菩萨说:你是具有仁慈心的圣者,要悲悯我们这些众生。“等”就代表了当时所有听法的大众。体念我们的心情,因为我们出于恭敬诚实之心,你一定要悲悯我们,要领纳这些珍宝,接受我们的供养。此时观世音菩萨没有表示,佛便劝告观世音菩萨接受。 [经文]尔时佛告观世音菩萨:“当悯此无尽意菩萨及四众、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璎珞。”即时观世音菩萨,悯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 佛告诉观世音菩萨,你应该悯念无尽意和这些众生,哪些众生呢?四众弟子、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等在场的所有这些众生,他们是恭敬供养你,应体量他们的心情,受此珍宝璎珞。观世音菩萨听佛说后,为悲悯众生,接受了珍宝璎珞,并分二份,一份供养释迦牟尼佛,另一份供养多宝佛塔。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佛教的教主,释迦译为“能仁”,牟尼译为“寂默”;能仁代表大悲,寂默代表大智。有大慈悲的人才能仁爱众生,大智慧是由禅定而得来,也就是寂默的功夫,由寂默而产生智慧,故释迦牟尼佛就代表大智大悲。佛具足了达诸法实相之智,包括根本智、后得智,故称之为佛。 什么是多宝佛塔呢?就是在法华会上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时,地上涌出的多宝佛塔,塔中有一尊多宝佛。《法华经》第十一品为“见宝塔品”已经提到了。这里“见”是通假字,读作“现”,出现的意思。为什么要涌现多宝佛塔呢?这说明讲《法华经》是稀有难得的,是很殊胜、最究竟的法门,道理是真实不虚的。这位多宝佛是在庄严劫以前就是已经证了果的古佛,曾誓愿为十方世界宣说《法华经》的人现宝塔作见证。 佛塔一般是供养佛的灵骨、舍利的。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八十岁圆寂后,经火化得有许多舍利(坚固子)颜色不一,大小不同。当时五印度八个国王,在佛示现涅槃时都来到佛的身边拜佛。当佛火化后,依迦叶的提议,把舍利分为八份给这八个国王,他们回国后就都修塔供养。后来阿育王出世,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建有佛塔,名阿育王塔。 我们学佛人到有塔的地方就要去拜塔,绕塔,凡是有塔的地方都有佛的灵骨、舍利或是大德祖师的灵骨、舍利,其中还供有佛像。绕塔时要从右到左,最少绕三匝,绕后就拜,拜就不论多少,都有很大的功德。有塔在佛就在,像法时期佛教的庄严就是靠塔、佛像、寺庙、经典等来表示。见到佛塔要恭敬供养,绕塔、拜塔的功德很大,观世音菩萨还要供养多宝佛塔,我们众生更要广修供养。 [经文]“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佛对无尽意菩萨说,观世音菩萨有以上这些自在神通威德,能在娑婆世界随类现身进行教化。这是个强调和赞许。 (二)重颂部分 (重颂,佛经偈颂体裁的一种,限制每句的字数和整体韵律,与长行相对称,用来重复总结和阐述长行经文的意旨,表示强调,也便于记诵。) [经文]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问曰: 偈颂是佛教特有的,有五言、七言、四言之分。佛经传入中国后,对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大的影响,并充实了我国文化的宝库,增加了多种多样的体裁,如小说、骈文、公案、偈颂、佛经的组织方法等。另外佛经非常简洁,古文里的“之乎也哉”等词语很多很多,佛经里就没有,但内容很好。所以说研究文学的人,不懂佛家文学就不圆满。 [经文]“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世尊”代表佛,“妙相具”形容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有殊妙之相,故名妙相,“具”即具足。凡是佛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人和菩萨都不同,佛的面相是圆满的,故说佛面犹如満月,佛的眉间现白毫相,佛的舌是广长舌,佛的皮肤非常柔和,纹路非常细微。佛胸前的“卍”字形代表吉祥海等。面如满月代表他的福德智慧圆满,证得了真如法性,犹如天上圆满净月一样,皎洁放光。广长舌说明他在过去生中修行不谈假话、粗恶话、离间话等,舌伸出可覆面至发际。佛的声音如狮子吼,雄壮而嘹亮,止息一切嘈杂狂乱,能使魔音伏灭,闻者清凉,这是因他过去能赞扬修一切善者、信因果者,坚信三宝功德,能持诵经典、讲解佛理、弘扬佛法所感之果报。 佛在世时,印度有一位国王到寺庙里去,听到有人诵经,声音非常好听,清澈明朗,便问是谁在诵经,他想去看,旁边有一个比丘僧就阻止他说,你可以听不可以看,看了恐怕你要生轻慢。后来国王还是去看那个比丘,竟然是一个又黑又矮、相貌丑陋的人,但声音很好听。 他就去问佛,这是什么原因?佛便给他说此因缘:此比丘在迦叶佛时看到修佛塔,他发出一种无理的议论,认为那佛塔修高了。后来旁人给他指出说,修佛塔就应该高大。他悔恨自己说错了,便去买了许多铜玲挂在塔的瓴角上,风吹铜铃便响,声音很好听。后来他转许多世都出家修行,但身形矮小丑陋,声音很好。所以对于像教要生恭敬心。 什么叫像教?佛不在世,有佛的造像、佛经、寺庙、舍利塔等,有形可依,有这些在世,佛法就住世,你能尊敬供养佛的像,功德也很大,因为它象征佛,只要是恭敬、礼拜就都种了善根。佛身是庄严殊胜的,佛是慈悲和平的,你专心礼拜恭敬可以收摄你的散乱心,消除你的慢心。能以佛的慈悲善良来感化众生,就能消灭人的邪恶心,人类社会就会净化,世界就会和平,人们彼此间就会互相尊重爱护,社会风气就转好。若人人以恶心相对,世界怎么能和平?社会又怎么会有秩序?光靠法律,焉能治世?所以我们能诚恳拜佛,无形中潜移默化,益处很大,还可得到佛的加被。 这里说,佛啊!您具足了三十二相,福慧双圆,我现在要重问,您上面讲了许多,有些地方我还不完全了解,为了进一步的了解,使众生都知道,所以我要重问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佛子,凡是四众弟子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故称佛子。此处的佛子是指观世音菩萨。什么是真佛子?发菩提心能自利利他,弘法度生的人就是真佛子。佛子是以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家务是弘扬佛法,住持三宝,绍隆三宝;事业是有利于众生的,不是自己为名为利为地位。所以学佛就是要像佛一样,就是要学菩萨的精神,自利利他,自觉觉他,具足大慈大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有此伟大的精神,修菩萨行,才是做佛弟子的条件,才能证得菩提果,这样才是佛子,才会受到人天恭敬供养。 以何因缘称观世音?佛以偈作答。 [经文]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佛答无尽意菩萨:“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就说你们现在听着啊,汝,包括无尽意和法华会上的诸大弟子们,你们好好聆听观世音菩萨的修行及度脱众生的方便之行。诸方所,从空间方面讲,横遍十方,时间方面讲,竖穷三际,即从过去到现在以至于未来都可以感应,东西南北上下无量无数的三千大千世界,观世音菩萨都善于普应示现,随类化身。信仰观世音菩萨的人很多,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几乎处处都有人信仰,因观世音菩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类化身,其它世界任何地方观世音菩萨都是很善巧地示现感应,故说“善应诸方所”。 [经文]“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 这里说观世音菩萨的悲愿,和观世音菩萨在修行过程中的一种精进功夫。我们作为真正的学佛人就要发弘誓,学习观世音菩萨所发的誓愿。观世音菩萨所发的誓愿,境界如大海一样深邃。在我们凡夫的眼里海是广阔无边、深不可测的,这是一种比喻。历劫,指观世音菩萨修行的时间,无量劫以来,他的大愿大行的境界是不可思议的,不可用凡夫语言、想像加以形容。 劫是极长的时间单位,表示世界的成、住、坏、空。一期世界的始末就为一大劫,分为成劫、住劫、坏劫、空劫。这四劫之中又各有二十中劫,共八十中劫。因为时间也是唯心所现,不同法界的众生因业力差别极大,对于时间的感受呀,也就有着天壤之别。这里的“历劫”,就是指无量的大劫,时间之长,非凡夫能够思量计度。 [经文]“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的修行过程中,曾经侍奉过很多很多的佛,并且在这些佛前立下了广大清净的誓愿。清净,就是指内心无热恼,已扫除了无明烦恼,表现在行动上就能够不为外界所污染、牵绊,正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观世音菩萨既要在世间度脱众生,又不被世间的污浊所染,这是莲花般的清净,故说发大清净愿。 [经文]“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这里略说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你们平常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听闻观世音菩萨圣号,见到观世音菩萨圣像,或是冥冥中感应到菩萨的影像,你就要保持心念相续,一心念诵观世音菩萨,诚恳礼拜、恭敬、供养,不空过、虚度,这样用功就能与观世音菩萨心智相应,消灭诸有苦。 “诸有”代表三界九有的果报。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九有指欲界之人天、色界四天、无色界四天。无论是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有苦,所以学佛人要解脱生死痛苦。除三恶趣极苦外,人道是苦多乐少,天人等到天福享尽仍然免不了受苦。色界、无色界没有彻底断除生死因,烦恼障和所知障的种因未断,虽有禅定,也属于世间定,就像石头压草一样,草根未除,石头搬开草又长出来。所以佛法讲要彻底消灭烦恼所知二障的种子,才能彻底解脱生死。 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好好地尊重人身,人身很难得,佛法更难闻。人生的灾难,有自己本身带来的,有后天人为新添的。眼不能看东西、耳根子不灵是灾难。纵然得人身,不能听闻佛法这也是灾难,见不到佛像也是灾难。有的人虽然很聪明,但不信因果,不了解佛法,这也是灾难。在天界,如生于长寿天,虽然寿命很长,但是不能听闻佛法就是灾难,因为他这样就没有解脱的因缘。如今我们得人身还能够听闻佛法,实在是福报不小,所以要格外珍重人生,切莫浪费生命! 此偈包括三业清净:闻名代表意业清净,能称念就是口业清净,能礼拜就身业清净。说明礼拜持诵观世音菩萨必须三业清净。如此功德很大,必得感应、加持,消灭一切痛苦。 [经文]“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此明避火难。假使你的敌人或仇人生起害意,把你推入火坑之中,此时你能至诚持诵观世音菩萨,火坑可以变化为清凉之池。 [经文]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此明避水难。若想到海中求宝,遇海风吹海船,漂流于大海之中,此时你能至诚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承彼观世音菩萨之威力,不被龙、鱼以及海上的恶鬼、罗叉等所害,波浪不能淹没你。 [经文]“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你在大须弥山的峰巅上,被仇人把你推向山下,此时你能至诚念观世音菩萨名号,以菩萨的威力,就如太阳一样在虚空中安稳地下降,不会受损伤。 [经文]“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被恶人追逐,堕落在金刚山上。金刚山,佛经里叫铁围山,是一座围绕世界的山。比如有恶人追逐你,堕落山崖时,能至诚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就不会受损伤,连一根毫毛也不会损伤。 [经文]“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者遇到你的怨家仇敌,或土匪贼子跟随你、围着你,这些怨贼拿起刀要杀你,你以至诚之心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能够感应这些怨贼起慈心而不伤害你。虚云老和尚在世时,老虎都皈依他。唐代天台山丰干禅师在洞中静坐时,老虎给他守门。明代莲池大师在庙里诵经,发现窗边有一条蜈蚣来听经,诵完经后蜈蚣就离开了。所以我们遇到仇敌要和解,怨家宜解不宜结,化怨为亲,做到怨亲平等。 [经文]“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遇杀身之难时,或触犯刑法,临刑戮时,能以至诚之心持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可以解免。 [经文]“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枷是戴在颈上的,杻是手铐,械即脚脖子上戴的,锁就是铁链子。当囚犯戴起枷锁杻械时,能以至诚心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承观世音菩萨之威力,可解除枷锁杻械刑法之苦而得解脱。 [经文]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 若有人念咒或用毒药对你的身心施行伤害,想置你于死地,你若能至诚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那个本想行害的人就不能得逞,结果反害了他自己。俗话说“害人终害己”,人一定要起好心、做好事,为善受福,作恶遭殃。 [经文]“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罗刹鬼青面獠牙,血盆大口,吃人成性;毒龙呢,能吐出毒汁。若你遇到它们的时候,能一心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承观世音菩萨慈悲加被,这些恶鬼毒龙都不会损害你。 [经文]“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你若在深山老林之中走路时,遇到猛兽把你围绕,并且现出很锐利的牙齿,张牙舞爪地要来抓你,此时你能诚心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些猛兽很快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了。 [经文]“蚖蛇及蝮蠍,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此说避毒虫。蚖蛇是黑蛇,毒气很凶,只要咬到人就会致死。蝮蠍是四足虫一类的,都是很毒的虫,这些毒虫吐出的毒气很重,如烟火一样的燃烧,中毒后全身感觉到就像燃烧发高热。此时你若能诚心持诵观世音菩萨,由观世音菩萨的威力加被,这些毒虫听到你念诵的声音,就会离你而去,不来侵扰你。 以上说明观世音菩萨的威力都是他的慈悲所现。学佛就要注重内心的修养,持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要以菩萨之清净心、大悲心、大智慧心为心。有了这个心,就不单单与人道相应,也与菩萨道相应。一个人不要起恶念、染污念,要时时生起善念、清净念,这样念佛菩萨名号,你的莲花当下就在西方净土生长。若起恶念就要堕三恶趣,瞋心重的死后堕地狱。一念瞋心当下就与地狱或畜生道相应,一念贪心当下就与饿鬼道相应,一念善心当下就与人天道相应,一念解脱心当下就与罗汉相应,一念大悲心当下就与菩萨道相应。故《华严经》言:“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天台宗所说“一念三千”,即说一念通三千境界。 唐朝画家吴道子住在西安卧龙寺时,早年以画马闻名,但就是画不好马打滚儿,就天天凝神观想。一天女儿给他送午饭来,打开门没有见到他爸爸,看见床上是一匹马躺在那里,过一段时间又恢复了他的人身。吴道子醒后责备女儿: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送饭来?他女儿就谈她送饭来时见到的情景。 吴道子吃惊了,就想到经书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便去请教寺里的一位法师,法师就叫他不要画马了,转画观世音菩萨和佛的像。从此他就画观世音菩萨,开始他画不好,就依经上所说的,持诵观世音菩萨,希望观世音菩萨现身。他的诚恳得到了感应,在一个晴朗的天空菩萨现身了,于是他就照着观世音菩萨所现身的像描摹下来。从此以后,他就以画观世音菩萨像出了名。 这就证明能一心念佛菩萨名号,就与佛菩萨相应,也可以得到感应见到佛菩萨圣像,将来福慧圆满就可以证得佛果。那么反过来,起贪瞋痴就堕三恶趣,随业受报。 [经文]“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这里是说避自然灾难。云就是浓厚云雾,雷声如鼓响,掣电即闪电,降雹即下冰雹,澍大雨即下暴雨。浓云密雾,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加冰雹,很可怕。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赶快念观世音菩萨,诚心念,即刻就可以改变,最低限度就是你本身不受危害。这种情况我亲身都遇到过很多次。 [经文]“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此偈说明三界六趣的众生随常处在无尽的痛苦灾难之中。困即困苦,厄即灾害。无量即无量无数,逼身即逼迫身体。有无量的、不可数的忧悲苦恼逼迫身心。众生境界就是如此,一波未平,另波又起。依佛经说,众生内外都是苦,内苦就是贪瞋痴无明等烦恼,烦恼生起时非常痛苦,喜、怒、悲、忧、恐等生起,内心不能平静。俗话说,思想包袱压死人。外苦即是指生老病死之苦、刀兵水火之苦、饥馑瘟疫之苦、自然灾害之苦等。众生就处在痛苦交迫之中。学佛人能够依靠佛菩萨认真修学,就能解脱这些痛苦。 妙智力,说明观世音菩萨具足微妙难思的智慧和功德。大悲心的生起主要是有大智慧。若是一个人不懂因果,不了解三世因果的道理,不了解宇宙人生如幻如化、一切皆空的道理,不了解众生平等、自他一体的道理,没有这些智慧就很难生起大悲心。所以说大悲由大智而生。大智就是摩诃般若,叫妙智,有此智慧的力量才有大悲,有大悲才能方便善巧地度众生。 [经文]“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具足妙智力同时也具足神通力,妙智力与神通力分不开,有妙智就可产生大悲,同时也可以产生神通,所以佛菩萨是同时集慈悲、智慧与神通于一体的。佛教的修行方法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慧即妙智,有慧就有轻安,有轻安就有神通,这是必然的次序。 神通有六种: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有了神通就可知现在、未来、过去,可以六根互用,可以移心转境。菩萨有神通力就能方便善巧地度众生,以彻底饶益众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方便就包括六度四摄等各种行持。具足神通同时又方便善巧,故能在东南西北上下无量方所的国土中现身说法度众生,有形无形地现身。 感应有四种: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显应即所做之事一般人都看得到的,遇机缘成熟时就能遇到感应叫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就是所做的事在明处,但是菩萨没有现身,果报也不显著,却在暗中得到感应叫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即所做之善事从不张扬,修阴功,别人也不知道他做了好事,他却能明显地受到果报称冥感显应。冥感冥应,所做的好事别人都不知道,表面上没有什么感应,但实际上受了感应,有好的果报,叫冥感冥应。 [经文]“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前两句说观世音菩萨现身于恶趣道,度脱恶趣界的众生。后两句说众生的生老病死苦是难免的,若你能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能修解脱行,加上观世音菩萨的加被,就可以逐渐地使这些痛苦消灭,除掉生死轮回之苦。这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微妙智力、神通力、大悲力的感应,是非常殊胜不可思议的境界。 [经文]“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这首偈子是解释“观”字,观即观察。世俗人观察事理是不真实、不明确的,佛菩萨观察事物的道理是真实而明确的,因佛菩萨消除了虚妄分别,真实地观察一切法当体即空,契证一切法的空性。 禅宗参话头,主要就是直指明心,见性成佛,了达诸法性空之理。释迦牟尼佛在法华会上,有一次拈花微笑而什么也不说,使弟子们能悟到真理,这是传佛心印。当时其他弟子们都如聋如哑,不懂佛的意思,只有大迦叶尊者微微地笑了,此时迦叶的心就与佛心相应,佛即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嘱摩诃迦叶。”故禅宗第一代祖师是迦叶尊者。迦叶这一微笑就是知诸法当体即空、见到心的本体之道理。 真观即真空观,就是观察空之理,观察宇宙万物如幻之道理。《金刚经》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此即是佛法的精髓,你能真正知道诸法如幻、变化之理,就能知性空之理,能了悟性空之理就能遣相去执,能遣相去执就能断除烦恼、所知二障,去掉主、客观上的妄情执着。消灭了妄情执着就能直见真性,见到诸法皆空之理。因此,消灭一切实有的妄执,去诸虚妄分别就称真观。 清净观,清净代表没有无明烦恼,不受六尘染污。一般人讲的清净主要是强调外在的、形式上的清洁。佛法上讲的清净,除形体上干净外,主要是心里清净,外物是心的影像,心里清净就内外彻底清净。心里清净就能知因果的道理,知道因果道理就能为善去恶,去除染污心、烦恼心、无明心,虽处淤泥而不受淤泥所染,处六尘而不被六尘所迷,就能保持清净。学佛人就要有这样的精神。祖师言:“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就是说在百花丛中不被花迷,而且叶子都不沾身。所以“清净观”就是指能观察妙有、因果道理的智慧。 “广大智慧观”是佛菩萨的中道智慧,不执一切为实体实有,认识一切如幻如化,消除心物实有的妄想执着,并且能明因识果,肯定因果现象,在行动上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否定因果缘起(妙有),了解真空妙有的道理,不落二边。这叫中道的智慧。 以上与天台宗立的“空假中三观”也称“空假中三谛”是一样的。真观就是空观,清净观就是假观,广大智慧观就是中观。三谛圆融才是真正的智慧。相信因果和因缘生法的道理,知因缘生法之理就能知众生平等的道理,能遣除自他差别,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样才能具足大智。 悲观,根据大智慧而产生悲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这里的悲是“同体悲”。什么叫同体悲?即观察到他身即我身,我身与众生同体,因此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别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这就叫同体悲。此即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也是佛教大乘菩萨所实行的大悲。 慈观,能给众生快乐、使之安心叫慈,此是“无缘慈”。什么是无缘慈呢?我们修善行,布施众生,忘掉“能”、“所”差别,无所缘虑,主观上毫无执着,叫慈观。慈观表现于行动就是方便行,从三世因果观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亲属、朋友,无始以来在生死流转中,我与众生都有关系,众生都是我们的六亲眷属,因隔世而不能认识,故讲到报恩,就有报父母恩,报众生恩。报众生恩就必须有三世因果的观点。根据佛法之因缘生法的道理,众生都是相资相助的关系,平等平等的。众生都有佛性,未来都可以成佛,故要尊重众生、爱护众生,不能轻慢。 佛家的慈悲比其它任何宗教的仁爱都高尚,因为佛教的慈悲推之于整个众生界,胎、卵、湿、化等各种形态。《大日经》里讲:“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普贤行愿品》中说:“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你能承事众生,为众生做好事,广行施舍,使众生欢喜,如来和菩萨也就欢喜,就等于承事供养如来。 有些人不远千里去朝山拜佛,其精神可嘉,但不要忘掉你周围的人,不要忘掉你的三世怨亲,你能即时给他们一点好处,行个方便,解决他们的困难,使他们欢喜,比你去朝山拜佛好,因你使众生生欢喜,也就恭敬礼拜了诸佛。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以大悲心为体,因彻底饶益众生,才能成正觉。所以我们不能够舍弃众生,应使众生处处得到安慰,心生欢喜。 佛教的戒律,无论大乘戒、小乘戒,如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萨戒等,其精神都是要饶益众生,慈悲众生。其中第一条都是戒杀,你不守这条戒律,就伤害了自心慈悲种子,断掉菩提因,也就没有菩提之果。所以佛教讲要戒杀放生,能戒杀放生就合佛心,也就是佛菩萨的精神。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就提倡戒杀放生,在他未出家前,出宫游玩时见到农民犁地现出一条蚯蚓,飞鸟飞来把蚯蚓吃了,他感到众生弱肉强食,就起了大慈悲。印度原来的宗教每年祭祀都宰杀大批的牲畜来祭祀梵天,释迦牟尼佛就坚决反对屠杀。他成道后处处讲法,首先就在戒律中提出戒杀。中国的麒麟走路不踏蚂蚁,故称为仁兽,即仁爱之兽。春秋时,当麒麟死后,孔子感叹,辍笔不写春秋。圣人如此,我们当效法,慈心爱护众生。 “常愿常瞻仰”,观世音菩萨具足以上这五观,有这么多的功德,智慧、悲心殊胜,我们学习观世音菩萨,要经常发愿瞻仰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 [经文]“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这是对上一首偈意义的进一步发挥。什么叫无垢清净光?就是没有污染而纯净的智慧光明,无垢光就是大智慧光,此光宛如一轮灿烂的太阳发出万丈光辉,可以破除一切黑暗。《六祖坛经》的偈子里有:“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这就说明智慧的作用。你在生死大海中长久地漂浮沉沦,都是由于无明长夜的障蔽,若有智慧就可以破除,如灯入暗室,黑暗即消。在内心来说,有智慧能除无明烦恼,就可得解脱。从果报说,能够消灭一切灾难之苦。“灾风火”就代表七难及一切自然灾害等。观世音菩萨的大智慧是普遍明亮地照在一切众生的身上。 下面进一步解释慈悲二字。佛对众生殷勤教诫,怕众生不这样学,于是对智慧和慈悲再三解释,使众生了解,提高觉悟。彰明观世音菩萨慈悲的法身不可思议,身口意三业不可思议。 [经文]“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燄。” “悲体戒雷震”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轮”。观世音菩萨以悲为体,悲体是由持菩萨戒所感之悲体,故称悲体戒。雷震形容他的威力,观世音菩萨依此悲体现身说法,就像雷声震动一样有大威力,春天雷声震动而百草复苏,愚痴之人闻雷声震动的法音而得惊醒。雷声形容雄壮宏亮,比喻观世音菩萨所说法能够去除众生愚顽。 “慈意妙大云”说明观世音菩萨的“意轮”。观世音菩萨之心是大慈大悲之意,以悲愿度众生,心意是慈悲的,故说慈意。“妙大云”是一个形容,观世音菩萨对众生与乐拔苦,就如夏季天上的云,酷热的天气使得田地里的禾苗枯槁,人们大汗淋漓,身心热恼,此时天上有云朵出来把太阳遮了,就预示将要下雨,禾苗也将得水滋润,人也会倍感清凉。这就是大云的作用,故说是妙大云。观世音菩萨慈悲之意,就如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甘露法雨指观世音菩萨所说之法,此代表观世音菩萨的“口轮”。“澍”就是洒或降;甘露,就是甘饴的露水,有滋润作用。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想长生不死,按照一个方士的办法,就在长安城修了一个很高的铜人,两手向上托起一个铜盘,用来接天降的甘露,认为饮了甘露就会长生不死。佛门的甘露是大悲水,以观世音菩萨之心为心,菩萨之行为行,得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加被,你就是沾了甘露法雨,就可消除内心的无明烦恼,解除一切灾难。 “灭除烦恼燄”,浇灭一切烦恼火燄,此法能除烦恼,烦恼如火燄,名烦恼燄。 [经文]“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众生处在三灾七难之中,其中包括诉讼或受战争的威胁,在这些恐怖情况下,能恭敬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的怨家仇敌就会退散,可以解除你的恐怖,使你不受威胁。 [经文]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常须念。” 此偈解释“音”。“音”分四种: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妙音,就是说观世音菩萨的音声很微妙。佛教里常言,“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观世音菩萨的真如智慧是永远不变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由于大悲心救度众生,随于世俗为众生说法,宣讲真理,使众生得到开悟,脱离苦海,名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谓顺于世俗谛不失掉胜义谛,以世俗谛的言语说法显示真理,而不违反胜义谛。真俗二谛圆融无碍,称妙音。 观世音,观察世间的音声而寻声救苦。即观世音菩萨以大悲心随常忆念众生,不舍弃众生。正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梵音,即观世音菩萨的智慧之本性是非常清净的。梵是清净之意,本性清净,不为客尘所染,这是由无分别智流露出来的后得智,其体性清净无染垢,了悟幻有真空之理,远离二边,契合中道,故称梵音。 海潮音,形容观世音菩萨应机示现,恒常随顺众生之机而施教。众生因缘到了,与观世音菩萨的心契合,菩萨就现身救度,没有因缘菩萨就隐了,犹如海潮一样,时起时落,名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谓以上这些声音超过了世间的所有声音。世间为种种欲乐境界所牵引,种种音声多出于七情六欲,贪恋财、色、名、食、睡等,内心多不平静,贪不到就忿怒、瞋恚,为色、声、香、味、触、法所迷惑。观世音菩萨的音声超越了这些,故说“胜彼世间音”,世间音声、天上的歌舞伎乐,都不可用来譬喻。 “是故须常念”,知道了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声音之微妙,持诵菩萨圣号威力无穷,感应很大,所以应该精勤忆念诵持。 [经文]“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我们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要坚定正信,不要有丝毫疑惑。不信是一种障碍,半信半疑也是障碍。烦恼障、所知障、业障都是障碍,这些能障碍你修行正法,所以念此圣号时,每一念都不要生疑,真实诚恳地念下去,恭敬地念下去。 “观世音净圣”,什么叫净圣?由于观世音菩萨本身究竟清净,又有大智、大悲、大愿等功德,故名“净圣”。释迦牟尼佛是天中之天,圣中之圣。观世音菩萨已于久远劫中成佛,名为正法明王如来,现在是为协助佛说法教化而现菩萨身。此身清净微妙,所以佛赞菩萨为“净圣”。 “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众生在苦恼之中,遇到生死的逼迫和其它灾厄时,都能以观世音菩萨作为依怙。依怙是什么?依就如父亲一样为我们所依,怙就如母亲对小儿女的抱持。依怙就代表儿女依靠父母才能成长。我们在生死大海中的父母,在灾难疾苦之中的父母就是观世音菩萨,因为他能解除我们的一切苦厄。 [经文]“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具一切功德”说明观世音菩萨具足一切功德,此功德包括世间、出世间的功德,现千手千眼之身救度众生,威力无穷。 “慈眼视众生”说明观世音菩萨常常以慈眼照管、忆念众生。我们平常人的眼是恼怒、忿恨、悲哀、沉闷、愚痴的眼,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的眼,对于一切众生平等平等。所以观世音菩萨无处不现身,在人天中现身,也在三恶趣中现身。 “福聚海无量”说明观世音菩萨的福德无量无边,如大海一般深广,不可计度。 “是故应顶礼”说明我们应该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顶礼指五体投地,内心恭敬,加上口称名号,代表三业清净。 在上面的“长行”和“重颂”中,释迦牟尼佛再三嘱咐弟子们要坚定信心,不要生疑,相信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威力,能至诚恳切地念诵就一定有感应。 (三)结赞部分 [经文]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嘱咐诸大弟子们如何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另又说了听法之人所受利益。 佛说了这普门品以后,持地菩萨就站起来,证明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威力,又劝在会的弟子们以及后世的众生们都要精进地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 持地菩萨为什么有此名号呢?因他在修行的过程中,心地很善良很慈悲,处处为人着想,常常做善事,如修桥补路、扶老携幼、照顾病人等,所以人们称他为“持地”,意思是说他能在土地上摄持众生。后来持地菩萨遇到尸弃佛,尸弃佛就告诉他,一切唯心造,大地唯心所现,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国土染,心平则大地平。所以重要是修养内心,心是感得正报和依报的根本,外在的一切无不唯心所造。心是万物的主因,一切万法都是果。因平则果平,因善则果善,因恶则果恶。修学佛法的人必须懂得因果理,这样才能结合实际行动教授众生、利益众生,使他们也能懂得因果道理和修心的法门。 若有众生听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依大悲大愿就能普遍地随类示现。普门,即普遍通达,法力广大无边,解救众生苦厄。释迦牟尼佛再三地说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威力,也就是为了坚定众生的信心,使众生能至诚恳切、有始有终地持诵观世音菩萨圣号。 佛说《普门品》时,法会中有很多的众生,由于观世音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愿、大力,他们都深受感动和启发,同时发菩提心救度众生。 什么叫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代表佛果,译为无上正等正觉。觉即觉悟,消除了无明烦恼,区别于众生,众生是迷,佛是正觉,外道是邪觉。如实了解宇宙人生之真理,观察缘起性空的道理,相信因果,不落断、常二边,去掉我、法二执,消灭烦恼、所知二障叫正觉。正等,不单是自度而且要度人,视众生平等,此菩萨之觉称正等。无上代表佛,佛之觉是无上的,故佛被称为“两足尊”,谓福德智慧圆满,达到最高究竟境界。我们学佛就要发心修净土,了脱生死,直到证得佛果,此心就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等等,指无有比量可以形容。此是形容菩提心不可思量,不可计算,故称无等等。 听完《普门品》后,许多众生由于观世音菩萨的威力和功德的感召,都发了菩提心,愿修菩萨行,证菩提果。 ----------------------------------------------------------------------------------------------------------------- 更多惟贤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