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课堂笔记二十二 |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课堂笔记二十二
(5月6日) 一、课前准备 1.各组报考勤 2.回顾上堂课的内容 (1)上堂课讲到团体形成的原因,从无限生命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最后讲了一个故事,喜根菩萨和胜义菩萨带领的两个团体,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很快成佛,一个堕落。是什么原因呢?只是带头人的原因吗? (2)我们要建立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清净是体、和合是相、增上就是方向无误。 在清净和合增上的团体中如何学习?《广论》中讲“大师外支已成”,外在师长已清净圆满地把佛法讲出来了,就看我们能不能照着佛法行持,我们听善知识讲了很多法,能不能依着佛法去实践?能不能改变自己的身心相续,来保证团体的清净和合? 二、团体修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法师引导】 1.一个团体的问题就出在学习的人能否依着佛法去行持上,如果学的人不行持,善知识拿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佛世时,弟子们之间发生争吵甚至斗争,佛唯一能做的是告诉弟子们要和合、清净,但弟子们说:佛陀,您很了不起,我们尊重您,但现在是我们之间的事情。结果就继续吵,佛也没有办法,只能去寂静处静坐,等弟子们不吵了再去给他们讲法。 这是团队中的个体出了问题。个体出了问题,团体就无法做到清净和合增上。 2.我们是出世间的团体,能不能保证清净和合增上? 我们这个团体中有比丘、沙弥、优婆塞、优婆夷,即有四众弟子,四众弟子能不能依着佛法、依着团体的宗旨和理念去实践,是保证团体的清净和合增上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不按佛法去做,我们是否是出世间的团体就很难讲。 3.我们要去反省我们对法还有没有希求心 (1)据观察,一段时间后大家对佛法的希求心会变平淡,平淡与平常心是道是不同的,大家听了法后有没有改变自己呢? 你听法的当下恭敬有礼,就说明你有希求心吗?这只是你当下的心情,似乎有种品牌效应和凑热闹,就像有的人说我师父是谁谁谁一样。你师父是你师父,你还是你,佛法是清净圆满的,你自己有没有去改变?每一个个体要按佛法去做,我们要反省观照,否则走得越久,错得越远。 (2)大家要反省自己:还有没有一颗好学的心、求学的心? 世间人从学校毕业、工作,逐渐就再没办法提升生命了,因为他增长的只是知识和经验,他跟人在一起不会说我要向他人学习什么,所以没有善知识的引导,世间人的生命是停滞的,实际上是不进则退。 我们呢?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你实践后有体会、有受用,说明你有希求心,或者你实践了暂时没有体会和受用,也说明你还有学习的心。 (3)理念课上讲的法已经非常多了,事、意乐、加行都讲了,微细的起心动念也讲了。大家听了很多,最近又有很多新同学加入,那你为什么来听课呢?你学佛法是为了听课吗?我们积累了佛法的知识,结果成了谈资、戏论佛法。 (4)一直想跟大家讲怎样做一个好学生,不是要求你学,而是我要学,这两者是不同的。 是别人要求我皈依吗?要求我供养吗?不是,是我要皈依、我要供养。我们每天要检点一下自己,是我要学吗? 4.我们是怎样与善知识和同行相处、怎样工作的? (1)当法师、同行指出我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什么反应? 子路闻过则喜,因为有改过的机会了。而我们听到一个批评就难以忍受,内心变得比世间人还脆弱、更容易观过,没有了学习的心就是这样子。 (2)每个组每天做很多事,上课中都点到了,你造业的方向是什么? 你的生命往哪里走?搬石头、做饭、制作光盘、翻译,是依着道次第在提升自己的生命吗?还是变成了今天的课上得挺好的,法师又讲了一个道理? 有没有人去实践呢?我每天做事,造业的对象、意乐是什么?如果没有,我们和世间人有什么差别呢?只是他们在世间、我们在寺院,世间有善心的人也是很多的。 所以我们要反省自己还有没有好学的心。没做到一定位置上时还挺谦虚的,给你安立了一个名目,组长、什么长的,你就被这个名目给欺骗了,慢心不断增长,就成了“不长”了,善根不再增长。 (3)你反省一下同行中有没有你要学习的人? 离法师越近的人越学不到东西,出家众最严重,其次是长期义工、外围的居士,因为你们以世俗的心与善知识在接触。 与善知识在一起要如履薄冰,《事师五十颂》中说,连善知识的影子都不敢踩,这样一种恭敬的心情。所以善知识与我们一直保持距离,就怕把我们伤害了,因为他是高压电,你自己条件不够、电压不够,靠过去就报废了。 (4)所以要检点自己,对善知识是不是“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要反省:如何做一个善知识喜欢的弟子,如何做一个好学生,具弟子相,有好学的心。 理念课也不是要大家写很多回馈,大家平常要写很多东西,每天写善行日行、工作要写规划、总结,不是要大家写东西或写多少,而是你透过这个渠道向善知识表达你的希求心和学习的感受,因为你没有机会与善知识接触,时间久了,弄不好就成了生活,上课到了点就去。 三、团体共学的“死穴”——依师法 【法师引导】 1.反省:我有求学的心吗? (1)道次第中讲,道之根本在亲近善知识。 常师父说过:依师法是道次第的铁门槛,依师依好了,后面的如同探囊取物,但依不好就是毒药。依师依得好不好,是我们要反省的问题。 (2)弟子相有三个条件:正住、具慧、希求。 我们就谈好学这一点,我们有学习的心吗? 2.学人与求学 我们是学人却没有学习的心态。求学呢?是善知识求着我们学吗? 我们的实际状态是什么?法师哄着求着我们学。怎样认识有没有一颗求学的心呢? 3.好学的程度和标准 (1)儒:孔子说有颜回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不二过,就是同一个错误不会犯第二次;不迁怒,情绪烦恼不会伤及其他人。 (2)佛:割肉喂鹰,断臂求法,为法舍身。 (3)道: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我们具备哪一点呢? (1)举例 有一位法师收弟子很严,条件高的才能跟着学。一次他问一个人说你为什么穿着黑色的鞋子?这个人回答说我穿的不是黑色的鞋子,是黄色的鞋子。法师便说你条件不够,可以走了。 又如求戒,善知识指着你的脚说你为什么把帽子套在脚上?你会怎么做? 如果善知识看到雪是黑的而不是白的,你看到的跟善知识不一样,就是你的业障,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去忏悔,忏悔不是说对着佛像哭一通,是要真的忏悔业障。 (2)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你不一定很高,但你的内心很坚固、很坚硬,听了很多佛法,你却只捡了一两句自己喜欢听的,更多的你都没有听到,有没有说我要学得更全面、能忆持得更多、去思惟和实践? 一个团体中福报越大、自恃智慧越高的人越学不到东西,因为没有学习的心了。看那些世间来供养的人,比大家福报都大,大功德主,他是什么心态?来的时候山门迎接、好饭菜款待,他拿钱供养,财大气粗,觉得这个方丈也不敢拿我怎么样。哪一个人有求法的心,是为了求法而来的?他不一定要跟着师父学,乃至一个居士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学。但他们来跟师父见面是以朋友的关系,达成他们要的利益,脾气大的就成将来修罗的因。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