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课堂笔记二十六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课堂笔记二十六

 

  永远的大乘行者——特瑞萨修女

  (5月8日)

  哪里有痛苦,我就把欢笑带到哪里;哪里有黑暗,我就把光明带到哪里;哪里有失望,我就把希望带到哪里;哪里有仇恨,我就把宽恕带到哪里。

  ——特瑞萨修女

  一、静坐调心

  大家一起静坐15分钟。

  二、回顾上堂课的内容

  1. 佛法的角度和世间法的角度,其不同之处

  (1)以佛法的角度去看待人事物,当下就能熄灭烦恼。

  如:桌子上的水晶塔,从世间法的角度去看就会想:它值多少钱?桌子上的佛像,从世间法的角度去看就会想:它是铜做的还是什么材料做的、是哪里做的?从佛法的角度去看,它们就是色法,色法就是苦、空、无常,当下就能熄灭烦恼。

  如:在你面前放一叠钱,从世间法的角度就会生起占有欲、种种的想法,从佛法的角度看它就是色法,贪心就不会生起。

  (2)我们要努力以佛法的眼光去看待人事物,这是佛弟子与不学佛的人的最大的差别。就是你的眼目是佛法,而不是以前的邪知邪见。

  2. 学道次第的人容易出现的误区

  (1)因为我们学人的不善巧,依师依了半天,结果对善知识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和接触、对同行是以从上往下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导致我们与同行相处不好,导致我们只听法师、师父的话。

  (2)依师是为了破除我执、我慢、调伏烦恼,而我们并没有依这个法类调伏烦恼,烦恼还是我们的主流,甚至比没有学依师之前还严重。但大家也不要过于自责,认识到了改过就好。

  (3)有人指出孔子的过失,孔子很高兴,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的弟子子路闻过则喜。

  我们也应有这样的心态,而不会悔箭入心。当看到烦恼问题的时候,应生欢喜心,生起愿意改善的心。自己有问题苦于无人指出来,有人指出来了,正好赶快改过。

  三、学习文章

  一滴小小的水珠,只有放在浩瀚的大海里才不会干枯。同样的道理,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跟团体的生命、跟佛教的生命、跟所有众生的生命连成一体,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才能体现无穷无尽的人生价值。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容易生活在固执自我的小圈圈里,做起事情常常感到细微琐碎,个人生活往往觉得乏味无趣,孤单的生命显得既脆弱又苍白,寂寞的人生每每茫然无从。

  顺应宗旨的发心即是发大悲心、菩提心。《华严经》里面讲到了发心的重要:“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但是,怎样才算发大悲心、发菩提心?比如一个人患了大病,却不愿意吃药,只是看着医生开的药单,盼望着病能赶快好。这样的话,就是再高明的医生、再好的药物,也起不了作用。无论把药单看了多少遍,内心里面有多么焦急,也于事无补。只有真正将药吃下去,病情才会好转。同样的道理,真实发大悲心、发菩提心,不是口头上的空话,也不是内心里的想像,而是真正融入其中,愿意承担,能够付出,不仅要有愿心,还要具有行心。

  【法师开示】

  1.文章思路

  有了宗旨后怎样建立近期的目标,即清净和合增上的师法友团队,那个人的生命要跟团体的生命、佛教的生命、众生的生命连成一体,就是个人要以怎样的心态参与进来?那就要发大悲心、菩提心。

  2.什么是菩提心

  (1)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为利有情愿成佛。这不是口号,是内心真实的一种动力,为了利益有情希望快速成佛。

  (2)如何发善心

  学道次第久一点的同学都知道菩提心是很难发的,不要说菩提心了,你有一颗善心都是很不容易的,时时能生起善心就很不容易。

  昨天出去开会一看,善心发不起来了,善行行不起来了,为什么呢?住的是高级宾馆,地不用你扫、被子不用你叠,吃饭是高级餐厅,需要换床单被罩可以填写服务卡片,众生很快乐啊,好像不需要我帮助。在寺院扫地、打水都能列入善行。所以走的时候,我把被子叠成原来的样子,把垃圾倒了,总算是做了一点善行。

  又如天人,五欲自在,快乐无比,耆婆见了舍利弗、目健连,忙着去赴宴而连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这样的快乐,好像不大容易让人生起“众生需要我帮助”的心。

  3.入世实践很重要

  (1)我们在寺院能生起善心善念,在世间为什么不容易生起呢?就说明实践的重要,需要实践。要适应世间,把佛法的思维转化成观待世间。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缺乏境界的历练。

  (2)我们觉得他们不需要帮助,是因为我们对苦的认识不够,看不到众生内心的焦虑、不安、疾苦,看不到那个层面。“人无同情之心非人也,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四、观看影片《特瑞萨修女》

  【法师引导】

  1.观看心态

  不要认为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影片,不要抱有宗派之见,特瑞萨修女行的是菩萨行,是大乘菩萨的利生事业。假如我们在那样的环境里,有没有慈悲心?坚持在印度加尔各答那样贫苦的地方传教、传递爱心。

  2.影片内容

  (1)开头:一个母亲带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倒在路上,许多人围观,有不同宗教的人,但人们只是围观,人们都看到了痛苦,却没有人上前去帮助,只有特瑞萨修女上前蹲下察看。

  这里不是说哪个宗教好或不好,而是说菩萨和二乘行者的不同,菩萨是增上意乐,二乘也会感受到众生的痛苦,但只有菩萨感同身受,会去行动。好比一个孩子掉到井里,亲戚朋友都在旁边大喊,但没人跳下去救,菩萨就会跳下去救助。

  (2)倒叙:一个牧师乔装打扮去采访她,为什么选择做修女。她为什么选择走上做修女这条路的呢?从小她受到父亲的影响,可以看到她从小家庭很美满,家里有父母、哥哥姐姐。

  父亲的几件事影响了她,一次她的父亲救了一群穆斯林,印度教的人说你救的是跟我们是死敌的人,而她父亲说,他们只是一群需要帮助的人。她父亲有这样强大的爱心,她的父亲就是她最大的善知识,父亲带孩子们玩的时候也是告诉她想做什么就去做。

  (3)正叙:她为什么会离开原来的修道院,另创办了一个仁爱修道院呢?当时印度教和穆斯林经常斗争,她觉得要救这些苦难的人,但另一位院长和她想法不同,认为救这些人会引火上身,所以她就另创了一个修道院。

  在救了一个打斗中受伤的人之后,本来她要去大吉岭,在火车站,她看到一个躺在地上痛苦不堪的人向她召手,说:我好渴。她从贫苦人的眼里看到了众生的召唤,她去向主祈祷,祈祷主帮助她指引她该走的路。

  (4)结尾:她为什么不呆在修道院里,为什么要去接触众生?她的抉择,她说,我的位置不在修道院里,而是在加尔各答的街头,跟最贫苦的人在一起,我在这个城市呆了20年,却和刚来的时候一样陌生。

  所以菩萨不仅要有愿心,还要有行心。我们对一个人,同情心都不容易生起来。一堵高墙就把众生跟我们隔开了。

  3.给我们的启示

  【法师开示】

  (1)我们美其名曰在这个环境里修行,但我们对众生是怎么看?不要说众生,对来寺庙里的人是怎么看?我们说在这里充电,充电是为了以后帮助众生,但时间长了,我们却把帮助别人的心忘记了。

  (2)特瑞萨修女具有一颗心,就是信上帝、帮助上帝爱着的人。有了这颗心就有了她的行动,行善救人、创办仁爱修道院。这颗心是怎么来的?从小受到父亲的启发。

  每个众生是不是佛菩萨的独一爱子?我们只要这样去思维忆念,爱护佛菩萨爱着的人,心境就会很不一样。

  (3)课后大家要结合文章复习,把自己的善心善念表达出来,去实践。

  可能一个很小的事,但它历练了我们的心性,让我们的心变柔和了。捡一个垃圾、打一瓶水、挪一块石头,都是软化一次我们的心,净化一次我们的心。

  有人需要帮助就默默去帮助,不一定要用嘴巴去说,重要的是用行动去做。刚开始可能勉而行之,慢慢我们对大悲心、菩提心就会有感受了,就能象菩萨、祖师大德一样帮助众生,大家要好好去实践。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六集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五集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四集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三集

 

后五篇文章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XC法师·学修笔记:《明确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