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六集 |
 
金刚经专集:《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0六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一0六集) 1995/5 美国净宗学会 档名:09-23-106 请掀开经本二百五十一面,最后一行看起: 经【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这一段经文是解释「一即非一」,意思含义也很深,诸位请看注解。前面一段讲到世界微尘,重点在碎合,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分裂与组合,重点是说这个。「一合」,合就是组合。我们现代人可以说都有这个观念,确确实实小而微尘,大而世界,都是这个基本物质所组合而成的。真正通达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佛法所讲的清净、平等。佛心清净,佛心平等,我们学佛为什么清净心、平等心不能现前?换句话说,对於佛所讲的这个,我们依然没有透彻的认识;如果真的透彻明白了,心决定是清净的,决定是平等的。所谓清净,就没有烦恼,贪瞋痴慢是染污,决定离开了。平等就是一切再不分别了。离开了分别执著,就得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是自性,不仅仅是禅宗修学最后的目的是明心见性,其他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只可以说他在方法、手段上不一样,而所求的目的、方向决定是相同的,那就是明心见性。佛这一段经文里面,都是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了,就是看破了;看破之后,自然就很容易放下。实在说,佛法真正是知难行易。我们放不下,就是因为没有透彻的了解事实真相。这是麻烦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目的就是帮助我们看破。我们看这里的注解: 【一合,合而为一之谓。虽闻界可碎尘。】 界是世界,佛举这个比喻,世界是物体里面最大的,可以把它分裂为微尘,碎就是分裂的意思。 【然其未碎时,合而为一之相,明明有也。长老为遮此执,所以彻底破之。】 长老是说须菩提,须菩提尊者在这个地方为我们解释一即非一,他的目的是唯恐凡夫执著「一」这个相状。「若世界实有」,「若」是假设,假设世界实有,那就是「一合相」。说一合相,这个意思就是说明,这个一就不是一。为什么?合是组合的,根本就没有事实存在,所谓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既然是缘生之法,它就没有自体,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确实是众缘和合而生的。这个意思,在前面一段我们已经说得很清楚、很透彻。 无论是分裂为微尘,现代科学里面讲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这都是分裂所看到的相状。组合起来,大的是世界,小的森罗万象,我们这个身体也是这个东西组合的。它存不存在?它确实不存在。怎么知道它不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不是实在的。怎么知道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是说明这个生灭相。如果我们对於这个概念,一下体会不过来,现在还有一个方法,能够让我们从观察当中去领悟。现在的飞机飞得很快,喷射机飞得很快,一个小时飞一千多哩。现在照相机也非常进步,假如我们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或者是两千分之一秒的快门,拍摄在空中飞的飞机,你拍的照片它是静止的。如果你连续拍几张,你在那个照片上看,张张它的位置都不一样,它在那里移动。你从底片上看,看到它的真相,它有没有动?没有动。佛经上给我们讲的,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你从这里去体会。飞机为什么从这边到那边?是连续相,相续相,这才是千分之一秒,两千分之一秒。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那个速度多快?一弹指,这一弹指不要一秒钟,六十乘九百,这一秒钟弹两次吧,慢慢的弹,两次就是十万八千分之一秒,十万八千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的十万八千分之一,这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相续相。而实际上呢?实际上决定不止这个数字。佛不再多讲,多讲恐怕把我们吓住,这是佛的方便说,方便接近事实。虽不是事实真相,但是非常接近。由此可知,《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种句子我们稍稍能体会到一点。这些现相,《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点都不假!这个现相是刹那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要懂这个道理。因为它是刹那生灭,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佛教给我们无住,无住就是决定不要执著,不要分别,不要去执著,假的!决定得不到,「无智亦无得」,决定得不到。 这个相虽然生灭很快,了不可得,它相续。说实在话,相不会灭,但是相它会变。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我们用快门照飞行当中的飞机,在底片上看,它位置在移动,它会变。因为它会变,所以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这是《金刚经》上说的。为什么应无所住,后面又要而生其心?这个生心就是说明,相为什么会变,随著心的念头在变。《华严》上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来的?「唯心所现」,心能现相;「唯识所变」。那个相会变,什么力量在那里叫它变的?识,识就是念头,就是分别执著,所谓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的心想统统息掉了,一个妄念都没有了,《华严经》上这两句话,只有上一句,没有下一句;唯心所现,因为它识没有了,那就不变了,这个现相就叫做一真法界。如果你有识,就是你有情识,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就会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十法界从哪里来的?是我们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是这么回事情。有分别,就有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有执著就有六凡法界,执著是烦恼,就有六道,就有轮回。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般若 经》的好处,就是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清楚了,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要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体会,念念体会,务必要觉察事实的真相,我们就不迷了;不迷就是菩萨,迷了就是凡夫。佛菩萨跟凡夫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果然觉察到,你就晓得一切法本来不生,哪里有灭?自然就得解脱,自然就得自在。 凡夫的情执很重,世尊讲《般若 经》讲了二十二年,用这么长的时间去讲,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觉悟了?不见得。真正觉悟到,真正能体察到的,还是少数人。尊者在这个大会当中,真是大慈大悲,跟释迦牟尼佛这一问一答,就像演双簧一样,唱戏,其目的是希望我们在旁边听,听了能开悟,目的在此地。所以注解里面说「长老为遮此执」,遮就是遮止。希望一切众生听佛说法,不要依著佛的言说又生分别、又起执著,那就错了。这一段话里面,为我们说明一合相,是彻底破除我们的执著,对於一切法实有的执著。我们都认为一切法真有,真的存在,不晓得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它确确实实不存在。我们以为是存在,这是误会,这是看错了。再看底下这一段小注: 【不但因其可碎,知非实有。】 这是把它分解开、分裂,晓得世界是假的,是微尘聚合的。 【即其未碎,亦非实有。】 最要紧的是这一句。不必等它分裂,就知道这个现相是假的,不是真有。无论是碎合,都要体察这个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 【经文当中,则非、是名。】 这种句子在《金刚经》前后,我们读到很多,一定要了解句子的含义。 【言其不过假名,本来无实也。】 本经凡是说「则非」,都是从体性上说的,在真心本性里面,一法不立,一法不存。《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是从体性上说的。又说「是名」,是名是从现相上讲的;体虽然是空寂的,但是空寂之体它能现万相。我们说万相,就是说明这个相会变化,千变万化,因此相不是一定的相;既然不是一定,相就不是真实的,刹那在变。说刹那,那个时间已经很长很长了。我们现在晓得,那是刹那的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是这么个现相。佛这种说法,实在讲都被现代科学家所证实。可惜现代科学家很少读佛经的,如果要读到佛经,对释迦牟尼佛都不能不佩服。我们现代所看到这些物理现象,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经典上就说得这么详细,这确实是不平常的智慧。是名就是说它的假有,「言其不过假名,本来无实也」。 【意明必须实有,方是一合相。今一合相,既无一定。则世界之为当体即空,彰彰明甚。】 「彰」就是非常明显的意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合相也是有名无实,也不是真有。念佛堂里面,堂主和尚常常挂在口头上,提醒大众「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为什么叫你放下?身心世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稍有分别执著就错了,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如果身心世界是真的,叫我们放下,那没有道理。身心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放下就对了,就没错了。请看下面这段经文: 经【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一合相,为什么不可说?不可说的意思,就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不可思议。「思」,用现在的话说,我们去研究研究;「议」是议论,就是说明。不可以思,也不可以议。为什么不可思议?因为它是虚妄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可以去研究它,你可以去解说它;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注解,这个注得很长,由此可知,这一段的意思非常精深。 【一合相者,一不定一,合不定合。故曰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 这个现象是属於物理现象,现代人都有这个常识,一决不是定一,合也不是定合,实在讲它是刹那刹那在变化。它变化速度之快,变化的复杂,根本不是我们能够想像的,也不是我们肉眼能够观察得到的。今天世界上,做这种工作的少数几位科学家,他们藉著高度精密的仪器,每天在观察,看出这个现象。这是说明为什么不可说。 【若说世界真是一合,岂非微尘亦真是一合。】 世界是微尘组合的,你承认世界是一合相;换句话说,你必须承认微尘是一合相。微尘,近代的科学家已经了解,逐渐看出它的真相,在他们精密观察之下,已经肯定没有物质的存在。在从前以为物质不灭,物质是存在的;现在这个话讲不通,没有物质的存在。现在物质的现象是什么?是波动的现象,这个说法跟佛法讲的愈来愈接近。而佛法讲的,这个物质的现象确确实实是波动的现象。从哪里动?大乘经上说,特别是相宗经论上所讲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一个动相,就是波动。什么波?心的波,是真如本性上起的波动的现象。为什么会有波动?不觉,就有波动现象;觉了,觉了就不动。所以诸位要晓得,觉心是清净的,觉心是定的。心只要动,那就不是真心,真心是不动的,动就迷了,动就失去了真相。心的作用叫智照,本具般若 智慧的观照。心一动,观照的能力就失掉,所以它就起了变化。这个变化,相宗给我们讲的,变出三细相。三细相里面,虽然讲三个、讲次第,但是它那个次第速度太快了,我们决定无法想像。大概现在最精密的仪器,恐怕也看不出它有次第。好像这三个现象同时发生的,其实它是有次第,就是它太快了。我们今天讲光电的速度,跟它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不能比,不成比例。 第一个是「业相」。诸位要看佛教的名词,业是造业。什么是业?波动就是业。不觉是迷惑,是惑、迷,迷了它就动。因为有业,所以才叫你「而生其心」,这个生心重要了。有业,业是因,这个因立刻就产生果的相,「转相」,也叫做见分。因为有转相,它就会变成「境界相」,境界相也叫做相分。我们现在科学里面所分的精神、物质,转相见分就是精神的现象,相分境界相就是物质的部分。岂不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这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三细相,佛给我们讲八地菩萨才见到。七地以前,听佛说有这么一桩事情,他自己没有证得,没证实,也就是他没有觉察到。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里面的三细相,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你没有见,你怎么转?你必须见到,你才有能力转。由此可知,七地以前,他能够体会六粗相,「境界为缘长六粗」,是六粗相,不是三细相。这是说明根本没有物质存在,微尘都即非微尘了,世界哪里还有世界?可是今天明明这个世界摆在我们眼前,这是一回什么事情?《金刚经》末后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话说得很有味道。我们今天这是什么现象?梦幻泡影。梦有没有?做过梦的人都有这个经验,真有,晚上睡觉会作梦。我们现前这个境界相是梦中的现相,跟我们作梦的现相没有两样。你要能在这句话里面醒过来了,梦中如果知道是在作梦,你在梦中一定是不予不取,知道一切是假的。决定没有得失的念头,决定没有取舍的念头,你知道那是假的。如果知道我们眼前这个境界也是梦幻泡影,你在这个境界里面没有得失,没有取舍,你过的日子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把佛讲的这些话归纳为四句,於一切法中,无论是人事,无论是物质,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用心不一样。他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决定不会起心动念,样样清楚,样样明了,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叫佛法。我们把这个意思说出来,底下这几句文就好懂,念念就明了。 【若说世界真是一合,岂非微尘亦真是一合。而世界非世界,乃微尘也。】 微尘组合的。 【微尘非微尘,乃本空也。】 这句话非常重要。 【由是可知世界之一合相,亦复本空。岂非一即非一,合即非合耶。】 这才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说明白了。我们要怎样修学?也就是怎么学般若 ?必须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时时刻刻提得起这个念头,这就叫观照。念念之中,晓得所有一切现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晓得所有一切现相,无非是业因果报刹那相续而已,不是事实。我们讲业因果报刹那相续,就是说阿赖耶的三细相,这是宇宙的真相。念念作如是观,这就是觉而不迷。虽然晓得一切现相了不可得,在这里面还能够生大慈悲心,普度众生,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而生其心」。「生心无住,无住生心」,无住跟生心是一不是二,这就是佛法,这就是如来的事业。在我们凡夫眼睛里面看,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不疲不厌,不辞辛劳,正是佛门里面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想觉悟,一个人想学,佛菩萨也不舍弃,也为他讲经说法,这叫做大慈大悲。诸位要知道,大慈大悲也是假名而已。这就是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无量寿经》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净而不染,平等是正而不邪,觉是觉而不迷。由此可知,这二十二年的般若 ,《无量寿经》上这五个字都包括尽了。有人说念佛不求智慧,这是他误解了,他没有能了解。清净、平等、觉,就是世尊所说的二十二年的般若 法门。 【约清净性言,则都无此事。】 从自性上观察,从清净心上观察,没有这些事情。 【凡夫之人贪著其事。其事,泛指一切事相。】 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凡夫贪著这个相。凡夫修行成菩萨,十法界里面的菩萨;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他成佛了;换句话说,他没有离开十法界。为什么出不了十法界?贪著其事,这就出不了十法界。如何能出离十法界?古德注解《金刚经》常说,《金刚经》要求我们的,要离四相,要离四见。果然离四相,离四见,修因证果这些事情,事上他真做,一点都不懈怠,表现出来的是勇猛精进,他那个心上若无其事,所谓三轮体空,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样修行就超越了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才是佛教给我们的真正目的。超越十法界之后,世尊不得已又给我们起了个假名,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里面。 佛为我们说法,古时候天台智者大师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判为藏、通、别、圆四教。圆教初住以上,这已经入一真法界了,他的标准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宗门里面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成的佛是真佛;《金刚经》上所讲的诸佛,就是指的这桩事情。那个诸佛不是讲众多之佛,不是这个意思,是从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叫诸佛,这个在《华严》上叫做法身大士,本经里面称的诸佛。天台家说这些人叫分证佛,分证,他是真的不是假的。由此可知,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那叫什么?天台大师说,叫「相似即佛」。像,很像,不是真的,叫相似。 天台讲佛,六种佛。第一个是「理即佛」,一切众生都是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佛性的都是佛,这个叫生佛平等,从理上讲统统都是佛。可是从事上讲,凡夫现在迷了,迷了是凡夫,不能称佛。从理论上讲,从自性上讲,都是佛。一切植物、矿物,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所以这一切物质也是佛。我们讲到此地,这个意思就能体会到深一层了。这些物质怎么能成佛?诸位晓得,这些物质也是基本粒子组合的,我们用现代的名词来讲,佛法讲微尘组合的,这个微尘也组合我们身体,我们这个身体散的时候也能组成物质,那这个物质跟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我们这个身能成佛,它怎么不能成佛?《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逐渐逐渐才懂得佛在经上讲的那个话的意思。这些话实在讲,很不好讲,很不好体会。逐渐逐渐这才明朗,晓得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 天台家讲觉悟,像我们现在学佛了,开始学佛,一般社会有许多人还不晓得学佛。我们开始学佛的这些人,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我们在名字位中,这是有名无实。真正用功,功夫得力,那叫「观行即佛」。什么叫功夫得力?我刚才跟大家说的,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当中,你都能够知道,你六根所接触的,眼所见的,耳所听的,所接触的,这一切万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都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相续幻相。你时时刻刻把这个放在心里,这叫观行即佛。你真用功,这个用功是向觉的路上走,你不迷了,这是真功夫,这用的是般若 ,这叫修般若 法门。这个功夫用得力了,就叫金刚三昧。观行功夫得力,再向上提升一步,就是相似,我们一般人讲证果了,证阿罗汉,证菩萨果位,证佛的果位,「相似即佛」。天台家讲藏教的佛,相似位;通教的佛,也是相似位;藏教佛、通教佛是十法界的佛,没离开十法界。别教的佛超越十法界,在一真法界,不是究竟位。圆教的佛在一真法界,才叫「究竟即佛」。 在清净性中,都无此事。清净性就是法身大士没这些事情,心里面再也不会执著,再也不会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都还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不过愈是往高位次上走,他分别执著很淡薄,但是他有,不是没有。跟我们相比,那他的心清净,好像烦恼障、所知障都断尽了;他要跟一真法界的那些法身大士比,他还很明显的有这些事情在,这是不一样的地方。 【言凡情非正知也。因其向外驰求,故於事相,起贪恋而生执著。】 想作菩萨,想证得佛的果位,这都是凡情,这都是贪恋。纵然是非常微薄的贪恋,他还是贪恋,还不是到真正的清净。真正清净一定要开智慧,开智慧一定要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欲不贪著,须净凡情。欲净凡情,须开正知。】 可见得智跟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智慧,烦恼断不了;不断烦恼,智慧不能现前,它是相辅相成的。从哪里做起?从智跟从断都可以。你从断烦恼下手也行,从开智慧下手也行,两种同时下手也行。要紧的是你真的肯干,真的去做。烦恼断一品,智慧一定增长一分;智慧长一分,烦恼一定又会断一品,这是一定的道理,一定要认真去做。从哪里开始?最好是从不贪著,不但世间一切法不贪,不执著。可是这个境界现前,念头起来了,这个贪、执著的念头起来了,古德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念一定会起来,为什么?无始劫来的习气,哪有不起来的道理?一定会起来。什么叫做觉?立刻就晓得万法皆空。像《金刚经》上这几句经文,你立刻提起来,就能够把妄想执著伏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能够了解一切法是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又知道眼前的现相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根本不是真实的,你这个贪著的念头就淡了。这叫观,智慧观照,你要提不起来,你那个贪著会愈来愈严重,会继续不断的去发展,那个麻烦就大了。 所以,念头起来的时候要提得起功夫,功夫就是观照的功夫。认识事实的真相,这个念头就息掉,妄想分别执著就息掉了。这是般若 上教给我们,「云何降伏其心」,用这个方法,其心就是念头、妄念,烦恼习气用这种方法来消除。观照功夫提起要快,愈快愈好。烦恼念头,第一个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就觉照,就能把它伏住,这是好功夫。伏久就得定,烦恼就不起来了。但是要知道,烦恼习气那个根并没有断,是你观照功夫得力,它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就叫得金刚三昧。烦恼如果断了,那个现象不一样,断了是智慧开了,所谓是转烦恼成菩提。那个烦恼习气并不是真的没有了、断了,而是变了。这个观照功夫深,愈来愈深,深到最后,会把烦恼习气转变成无量的智慧,它会变;烦恼没有了,统统变成智慧了。所以现在大家烦恼多,不要紧,会变成智慧,不要怕,这都是事实。 不会用这个功夫的,这个功夫确确实实,如果是事理不透彻的话,真的很难用得上。可是你事理透彻,真正会用了,那个效果非常显著。不会用这个功夫,就劝他念一句阿弥陀佛。分别执著念头起来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把它压住,也行!这样的功夫得力,叫得念佛三昧。用念佛的功夫,把妄想控制住,把妄想伏住。念佛三昧就是事一心不乱,这个功夫同样一个道理,用久了也能把烦恼转成智慧。这一转成智慧,就叫理一心不乱。一定要功夫深!所以从不贪著,贪著念头起来了,你要有能力对付它,有能力去转变它。「须净凡情」,凡情就是妄想,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从断烦恼下手的。底下一句,是从求智慧下手的。「欲净凡情,须开正知。」这两种方法,我们要以般若 跟净土来说,就非常明显。「从不贪著,须净凡情」,老实念佛就能做到。「欲净凡情,须开正知。」《金刚般若 》就非常好。依照《金刚般若 》的理论、方法来修学,智慧开了,凡情当然就淡薄了,这是一定的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 【当知一合相,当离名字言说。】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就是《大乘起信论》,教给我们入门的要领,他说了三句:「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在大乘佛法里面,无论是说法、听法,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说的人,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经说法,用的名相术语很多,有言说、有名字。虽有言说,不执著言说;虽有名字,不执著名字,这叫做离名字言说,不是名字言说都不要了。名字言说都不要了,佛怎么讲经?佛怎么教人?名字言说要,但是决不能执著。这个离是离执著名字,离执著言说,离执著心缘,是这个意思。这个心缘,心听佛讲经说法所领悟的,你领悟了,你明白了;虽领悟,虽明白,还是不能执著。如果你一执著,「我懂了,我觉悟了」,诸位想想看,你就落在四相里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不是统统都有了吗?他真的领悟了,真的明白了,但是他没有这个四相。这个功夫很深,很难做。我们老毛病习气很重,一起心动念,「我」,就著了四相。著了四相,刚才讲了,纵然修成菩萨、修成佛,是十法界的,不是一真法界的,是相似菩萨,相似的佛位,不是真实的。听的人也是如此,听的人也不能执著,名字、言说要晓得统统是假设的。我们要体会所讲的意思,这样说听叫正说、正听。会这么听的人,就很容易开悟,所以开悟是领悟佛说经的旨趣。 【当於不可说处领会】 佛法本来没有言说,本来没有名字,本来就没有起心动念,就没有分别执著。佛教给我们,菩萨教给我们,要在佛一切名字言说当中,去体会到那不可言说的事实真相,你才叫真的会听经。一般人听经为什么不开悟?他就执著名相,执著言说,听了之后还胡思乱想,胡思乱想是心缘相,所以他不开悟。离言说、名字、心缘相,听了就会开悟。为什么?他能够听到不可说处的地方,他体会到。不可说处的地方,那才是真的。由此可知,佛种种言说、名字都是诱导,禅宗里面讲的指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是指头,指的是月亮,叫你看月亮,不是看指头。这一切凡夫听佛讲经,都执著在指头上,月亮在哪里不晓得,以为指头就是月亮,毛病出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一定要能体会到。离开这个指头,你就见到月亮,这就是此地所说的「离名字言说」,你在不可说处的地方领会到了。这个不可说处,给诸位说,宇宙人生森罗万象,一切现象的本体、现相、作用,都不可说,在佛法用四个字:不可思议!你要能体会到、领会到这个不可思议,你就真的明白了。宗门里面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真正见到性体、现相、作用,他真正明白了。 【不可贪著其事】 稍稍有一点贪著,你就见不到性;换句话说,你所听的是佛的言说,你不懂得佛所讲的真实义。真实义在言说之外,在名相之外。但是言说名相不是没有作用的,像指路牌一样,他指示著你一个方向,你必须摆脱这个,往那个方向去,你才能真正把你的目的找到。这是佛法难懂的地方,佛法难说的地方,佛法难闻的地方,我们应当要知道。 【如此,方为能解如来所说义,得以随顺契入。】 这种听法,才是开经偈里面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 》的纲要、纲领。自性本具的般若 在哪里?如果你执著这个《金刚经》里头,《金刚经》里头没有般若 ,可是般若 也没有离开《金刚经》。《金刚经》好比是「指」,循著这个方向、目标,脱离这个指,金刚般若 你就得到了。「得以随顺契入」,随顺两个字用得好,随顺是一丝毫勉强都没有;稍稍有一点意思在里面,就不是随顺。随顺就是自自然然,不加丝毫意思在里面,这样你就证得了。随顺佛的言说,随顺佛讲的名字,自自然然契入。 【尘界如此,色身亦然。】 微尘、世界,如前面所说的,一非定一,合非定合。懂得这个大前提,可以把这个前提应用在一切法上。我们这个身体也是法相之一,跟前面说的原理原则没有两样。这个身也是微尘聚合的,这个微尘也是一即非一,合即非合,不是一定的。这个现象,现代的物理、化学,可以说为我们解释得很详细、很明白了。问题是在我们太健忘,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提不起观照的功夫。所以我们在一切环境里面,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还是照迷不误,从来没有清醒过来。如果晓得这个身体是假的,他就觉悟了,他就不迷。这就是老毛病、老习气,实在讲是太深、太严重了。观照提不起来,虽然是学了佛,得不到佛法的受用,佛法的功德利益,我们的确没有享受到。如果能提得起来,这个受用的确是无量无边。 【凡夫所以贪著色身为我者,由於不知是五蕴假合耳。若知除五蕴外无此色身,便不致於贪著矣。】 这个经文我们天天念,学佛的同修们大多数对於《般若 心经》都能背诵,《心经》一开端就讲得很清楚,「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 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我们这个文会念,什么意思不晓得。头一个观就叫我们观照,就是叫我们时时刻刻提得起功夫来。你这一观,你就自在了。你把观照失掉,那你这个生活很苦恼,你就不自在了。「观」就是般若 智慧。般若 智慧深的时候,就把这个事情观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事实真相是五蕴皆空。一切有情的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动物是色心二法组合的。色法是物质的身体,这个物质身体是色,色身,色是代表物质;受想行识是心法。「受」是感受,也是我们常讲的享受,这是心法。除了受之外,他会「想」。「行」就是相续不断的意思,它是相续的,它不能止在那个地方;行也就是动的,实在讲就是说明相续的现相。它不是一个定法,它不可能止住在那个地方。「识」是讲能变的;前面「色受想行」是所变,所变的现相;识是能变,唯识所变。把这个东西搞清楚了。我们的身心,你所受的,现在有很多人生活很苦,跑来给我诉苦,他没有般若 观照,他若有般若 观照,那苦是假的,不是真的。清净心中哪有此事?没有!你说乐,乐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苦乐忧喜舍都是假的,也是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不是真的。苦乐忧喜舍都是假的,所以它不叫正受。什么叫正受?正受就是三昧,正受里面没有苦乐忧喜舍,这叫正受,正常的享受。苦乐忧喜舍是不正常的,凡夫之人才有不正常的享受。但是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就有正受,像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他得清净心,他苦乐忧喜舍没有了,所以得正受。要晓得我们的身心是五蕴假合的,五蕴皆空。这个皆空不必细说了,前面说了微尘,说了世界,你就晓得确确实实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若知除五蕴外无此色身,便不致於贪著」,对於自己这个身体就不贪著了。现在有很多人,可以说一切凡夫,没有一个不爱惜自己身体的,没有一个不关心自己生命的。什么都可以舍,到最后这个命要紧,身要紧,不肯舍;不晓得这是假的,这是空的。也许有同修要问:知道这个东西是空的、是假的,有什么好处?有些人听到这个说法,反而恐怖了,身是假的,我在哪里?什么是我?这些问题,佛在大乘经上都说过,可见得不是现代人有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听众当中就提出这些问题出来。有一些人惊慌失措,他不知道。了解事实真相,这个身就恢复自然,回归到自然。回归到自然,这个身才叫做最健康的身体。自然里面没有病,自然里面,刚才讲了,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的身体就健康,你也不会衰老了。老、病、死、轮回从哪里来的?妄想分别执著来的。恢复自然,老、病、死、轮回统统没有了,这就说出学佛的好处。你要不学佛,不了解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你的妄想、烦恼、忧虑、牵挂,你断不了。这些东西是你身心里面的毒素,贪瞋痴叫三毒。你的心、生理,有这样的毒素在里头,你怎么会不生病?衰老,老是病,老化是病,所以你一定会生病,一定会死亡,一定会轮回。不明了事实真相,就产生这种现象。了解事实真相,你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知道是假的、空的,不值得放在心上。 佛教给我们,最究竟、最彻底的修学方法,让我们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这一招太高明了。依照般若 法门修学,纵然证得金刚般若 三昧,你也不过是圆教初住、二住菩萨而已。要想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经上讲还得修行三大阿僧只劫。诸位要晓得,三大阿僧只劫是这么来的,是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那一天算起;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第一个阿僧只劫,证的是三贤果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只劫,是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只劫,是八地、九地、十地。你才晓得,三大阿僧只劫从哪一天算起?从你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证得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从这一天算起。我们怎么晓得,我们证到这个果位?《金刚经》就是最好的标准。标准在哪里?离四相、四见。果然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就是圆教初住菩萨,从这一天算起;如果你还有人我是非,不算,怎么修都不算,你就是修一万个阿僧只劫也不算。三大阿僧只劫是从这一天算起的。《金刚经》是个很好的标准,看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做得到。无论你是做到也好,做不到也好,你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就对了,决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个利益好处就不可思议! 《无量寿经》上讲得那么清楚,四十八愿里头说的,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萨。净宗法门的阿惟越致,跟一般大乘的阿惟越致不一样,意思完全不相同。一般大乘里面讲阿惟越致菩萨,是七地以上;换句话说,三大阿僧只劫,他已经修满两个阿僧只劫,到七地。八、九、十地,那就是第三个阿僧只劫。修满两个阿僧只劫,我们省掉两个阿僧只劫的时间,这个利益太大了,那是照一般大乘讲法。在净宗讲法,阿惟越致菩萨是等觉菩萨的地位;换句话说,三大阿僧只劫修满了。怎么知道他是修满?《无量寿经》四十八愿里头都讲得很清楚,往生到西方世界的人,身体、容貌(就是相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智慧、神通、道力、受用也相同,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诸位想想,如果不是等觉菩萨的地位,你怎么能跟佛相同?七地、八地菩萨跟佛的色相相差很远,不一样。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 江味农居士,写《金刚经讲义》的人,他在这部《金刚经》上用了四十年的时间,专攻《金刚般若 》,可以说他是《金刚经》的专家。他的注解,这个讲义,是集《金刚经》古今注解之大成,实在是不容易!他有智慧,他不迷惑,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是真正有智慧,所以他当年在世标榜的是:「教宗般若 ,行在弥陀」,他念阿弥陀佛往生的。这就对了,完全正确了。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小注,第五段: 【说非一非多,即是说不增不减,他如不生不灭等句,皆同此意。】 《中观论》里面讲的八不,虽然说了八个,实际上你只要懂得一条,其余的意思自然就贯通。像此地所说,说了一个「非一非异」,一不定一,是非一;合不定合,是非多。八不里面讲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常不断,都是这个意思。 【总之,明得界非界、尘非尘之义,便恍然於世间,所有大小、高低、来去、一多、总别、增减、贤愚、净秽等等对待之名相,莫非虚幻,当体是空。】 而世间人贪著其事。他为什么贪著其事?不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决定不再贪著其事。佛说法,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的善巧方便。他给我们说了一个大,说了一个小。大讲到世界,我们今天讲的星球、星系;小讲到微尘,当中的全都不必说了,都包含在其中。只要把这个意思搞清楚,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要懂得世界非世界,微尘非微尘,大小俱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恍然是觉悟的意思,形容恍然大悟。世间所有一切法,无有一法不如是。这真的清楚,真的明白了。 下面举出这些,全是相对的。凡夫迷惑,迷惑在相对的世间里面,把这些虚妄不实的现象,执著以为真有,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这个亏就吃大了。无始劫来生死轮回,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这些事情,这些相对之法。经文上讲:「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此地所举的,把那个事都落实了。哪些事?「大小、高低、来去、一多、总别、增减、贤愚、净秽」,这也是举几个例子,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这些琐碎的现象里面。我们要从这一段的经义,仔细的观察,省察事实真相,确确实实是虚幻的,如梦幻泡影,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般若 心经》到最后,为我们做出结论,那是世尊二十二年般若 的总结:「无智亦无得」。如果你把这句话参透,彻底明白,你就见性成佛。你知道无所得,你的烦恼障断掉了。无量无边的烦恼从哪里来的?从得来的,得失来的;你晓得无智,你的所知障断掉了,你也不再去求智了。世间人拼命求学,学佛的人拼命钻研经典,干什么?求智、求智慧。求得的是什么?不是智慧;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说得很好,他所求得的是邪知邪见,不是真智慧。为什么在佛法里头研究探求也变成邪知邪见?问题是他心邪了,所有知见都邪。心怎么邪?他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有四相,他的知见就不正,就是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 所以四弘誓愿,那个顺序非常要紧!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那是发菩提心。《金刚经》上一开端,「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就是四弘誓愿第一句。发了心之后,从哪里做起?「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了之后,你所学的法门是智慧。烦恼没有断,你所学的一切法门都是邪知邪见,清凉大师所说的,「有解无行,增长邪见」。他老人家说的话,意思很深很广。只在文字经典上用功夫,不认真修行,不认真断烦恼,他增长邪见。另外一种,拼命自己用功,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不重视求解的,也不行,也错了!他说「有行无解,增长无明」。祖师跟佛说的话,没有两样,意思都是教给我们解行相应,解行并重。世尊当年在世,天天讲经说法,研究讨论,是求解;可是每一个学生都知道自己用功夫,那是行。解行真的相应,所以他能够契入,能够证果。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古代的道场,无论道场大小,也都是解行并重。每一个道场,没有一天不讲经的,没有一天不在一起研究讨论的,跟学校一样上课;早晚功课,是修行。所以他是解行相应,真正做功夫。 做功夫,功夫的总名称就是观照,也叫做观行。在净土宗里面,我们常听到的老实念佛。老实念佛是不是观照?也是观照。宗门里面所谓提起正念,念佛人提起这一句佛号,就是正念。时时刻刻能提得起来,那就是观照功夫,它真管用。特别是在起心动念之时,不管你这个念头是善、是恶,不可以说恶念,我要用佛号把它止住;善念就不必要了,那你就错了;都是妄念,恶念变三恶道,善念变三善道,都在搞六道轮回。所以不论念头的善恶,都要把它变成「阿弥陀佛」。唯识所变,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阿弥陀佛,就变极乐世界,这个道理要清楚、要明白。我们何必去变六道轮回?为什么不变极乐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一念之间,为什么不变最好的?这就是佛教给我们「而生其心」,生念佛的心,生往生的心,生度一切众生之心,这样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