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太虚法师:唯生论读后 |
 
太虚法师:唯生论读后
──二十三年秋作── 去夏、中央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黄凌霜先生同休暑庐山大林寺,暇读余所著真现实论,见其中以唯生论的中国哲学、与唯物论的西洋哲学、及唯识论的印度哲学相鼎立,告余陈立夫先生近在中央政治学校讲唯生论,所言颇多同点。今夏、在庐山闻陈立夫先生至,曾拟邀一谈,而陈先生适因他约未果来。然以中国文化为唯,又稍稍发舒其意于化声序。秋间至武昌,东方文化研究院唐大圆院长见之,邀至院讲唯生哲学,又微有宣绎,而次日阅申报,忽睹陈立夫先生著唯生论出版广告,乃亟购一册以阅,体大思精,诚三民主义哲学之创设,而纵阐中国固有之所蕴,横吸西洋现代之所长,足为建立现代中国之基本思想者也。然阅后略有微意,兹贡献辨择焉:其一、以中国为唯心的精神文明,与西洋之唯物的物质文明对立,虽可使中山先生唯生论增高综合中西之价值,以唯生论兼包近代西洋的物质文明;然文明之分为物质的与精神的,原不过比较上有其特胜之方面,而实无绝对之区别。察中国之文化,于物质方面,固不及近代西洋之发达;但于精神方面,亦未逮古代印度──以佛学代表──之深远。故不如用历来许多人对于世界文化之三分法,以唯心的──或唯识──归之印度,而以原来是综合心物之唯生的位置中国。推中山先生为继承唯生的中国文化融摄唯物的、唯心的文化而充实之、发皇之、光大之,以成现代中国文化或世界新文化者,尤较为平实而有力。盖大学之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虽有完备之纲目,而考之内容,代表中国正统文化之儒道,其较优详者只在修齐治平;至于格物致知之须藉西洋物质研究为补充,而诚意正心可引印度佛学修养为资助,实为最契理契机之办法。此其摄持格致诚正为修齐治平之精蕴,亦唯物唯心为两面而唯生为总体之旨也。其二、唯生论殊不宜有“元子”之概念与名称。盖以原子律说明万有之生起,虽为古代之印度及希腊所同有,不仅为近代的西洋学说,然此实为唯物论物质分析之所限极,由分子析到原子,再由原子析到电子,皆不越物质之质点,故为形数之可测量,而得以“极微”、“最小”或“无穷小”等以小大形之。然近起而未成立之“能子”说,已非属质点而不可以小大形之,何况唯生论之“元”可从分析至无穷小以求之,且名之以“子”哉?盖一拘小形,即落于“形而下”,是唯物而不成唯生、唯识矣。故不如用“生元”──或生气──之一名,区别孙文学说上之生元为“通俗的生物之生元”,而另以唯生论上之生元为“哲学的万有之生元”。诠明此唯生论的生元,无穷小亦无穷大,非小大可形而遍为小大形,前无始而后无终,非前后可时而通为前后时,则庶其近于易之“太极”。而太极无极无不极,则无极一名,亦蛇足也。此之二义较为重要,故略为提供,其余惜未遑详也。(见海刊十五卷十一期) ---------------------------------------------------------------------------------------------------------------- 更多太虚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