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14 |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14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114) 1994年11月3日讲于隆昌寺僧伽培训班 傅味琴 不观黑白业果,菩萨行就行不起来 提要: ·不观黑白业果,菩萨行就行不起来 ·在观黑白业果上,光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不够的 ·对业果细细观察,能得后得智 ·因为观察得细,阿弥陀佛成就了妙观察智 ·阿底峡尊者重视戒律,犹如牦牛爱尾 不观黑白业果,菩萨行就行不起来 “彼许多但言菩萨道,而不能行菩萨行者,皆不观察黑白业果之过也”,有许多修行人,口里说要行菩萨道,可是他们在行为上不肯修菩萨行。这个菩萨行不是指不到时候去舍头目脑髓,而是说你自己能够不怕辛苦,弘扬佛法度众生,可是他不肯干。 在观黑白业果上, 光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不够的 为什么他们不能行呢?归根结底他们观黑白业的因果,还没有观透,信因果力量不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天做一件好事情,将来一定有好报,如果你深信了,为什么不肯做啊?连要饭的老婆子都会说:“一钱不落虚空地。”何况我们信佛的人,更应该深信黑白业果。“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句话就对因果说得很明白,我们也常提这句话,但是光说这句话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大家对黑白业果细细的观察,那样体会才深。 对业果细细观察,能得后得智 对于白业的功德,黑业的过患,“如能详细观察,不但能出离,且可渐渐得后得智”,你听了佛的话,你能深信因果,这也是后天学到的,也叫后得智。深信因果以后,你再细细观察,知道那样做是坏事情,坏事情要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你要观察才能明白呀。观察就是看,如果像有人说的那样“不看坏样子”,那就不出智慧了。按照我的说法是“不学坏样子”,看要看,看穿了,看明白这是坏事情,会引起恶劣的后果,你才不会去学去做。好的一面,会引起功德,这也要看,所以观察能够引出后得智。 这里举了一个例子,“如佛之知处智力,皆是由昔洞悉观察黑白业果而然也”,比如说成佛以后所得到的十种智力,其中一种叫“知是处非处智力”,就是如实了知一切因缘果报,知道这种行为应该去做,那种行为不应该去做,这种智力都是由于对世间上的善恶能够洞悉观察而来的。洞悉就是彻底明白,佛的智慧中还有一个知三世业报智力,也是观察而来的,不通过观察你怎么会出智慧呢?由此可以明白观察黑白业果的重要性。 因为观察得细,阿弥陀佛成就了妙观察智 以前讲过,五方佛智代表佛的一切智慧,五种智慧修好了你就成佛了。五种智慧就是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平等性智是南方宝生佛的智慧,还有西方阿弥陀佛妙观察智,阿弥陀佛观察得最妙、最细,所以他能成就妙观察智,还有北方成就佛成所作智。这些以后讲到文殊广法时,都要给你们详详细细地讲。 阿底峡尊者重视戒律,犹如牦牛爱尾 能海上师举了个例子,“昔阿底峡尊者”,阿底峡是印度人。为什么称他尊者呢?凡是证果证道的都能称尊者。比如大雄宝殿里释迦佛旁边塑的是一个老年的弟子,叫迦叶尊者,和一个年轻的叫阿难尊者。阿难也是证了阿罗汉果的,不过他证果比较晚。但是等到他去修了,证果非常快,因为他的功德非常大,智慧也很大。而且他的相貌非常庄严,后世人常把阿难当成释迦佛。阿难是释迦佛的侍者,称为多闻第一。他听的法最多,因为他跟着释迦佛走东走西,不光是很大的法会上他在旁边听,佛对个别弟子的开示,别的弟子听不到,他也听到。有时候有些众生来礼佛,总要提几句问题,佛给他们解答,阿难记忆特别好,听过了就不会忘。 后来佛涅槃了,弟子们要把佛讲的话结集起来流传后世,结集时没有阿难的名字,阿难想不通:我听法最多,今天要把佛讲的话结集下来,哪能没有我啊?大迦叶就说:“我们都证了阿罗汉果,你还没有证果,不能参加!”阿难听到这句话,很惭愧,他就到树底下去修禅定。因为当侍者很忙的,听得多,功德也大,但是他没有太多时间修禅定。可是他一修禅定很快就证阿罗汉果。他就去敲门:里边大迦叶就笑了,“你证了阿罗汉果,还要我们来开门吗?”一句话提醒了他,他就穿墙而入,所以后来也称他为尊者。 能海上师讲了一段公案:阿底峡尊者非常聪明,是古印度一个王的第二个王子,十五岁前就把世间上的学问全学通了,后来出家了。阿底峡尊者有个最使人敬佩的地方,他对于戒律特别重视,犹如牦牛爱尾。牦牛最爱的就是自己的尾巴,阿底峡尊者对戒律的爱护,就像牦牛爱尾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