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照亮黑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照亮黑暗

 

  我们无法将光亮处与阴暗处的交接点清楚划分开来,因为这两者是如此接近彼此。

  ——祖古·乌金仁波切,《如实》

  就像发展对空性的觉知一样,学习体会心的明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你掌握到重点,慢慢地,对之愈来愈熟悉,之后就持续不断地训练这种认识力。有些典籍将这缓慢的认识过程比喻为老牛撒尿,这是个很好、很实际的形容,它让我们不再觉得这个过程很困难或很抽象。

  然而,除非你是西藏游牧民族,或者刚好在农场中长大,不然,这个比喻对你来说可能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容易马上理解。就让我为你解释一下吧——老牛撒尿时,不会一下子快速射出,而是慢而稳定的,开始时尿量不多,结束时也不会倏然而止,老牛可能边走边撒,撒上几米远,还边吃着草呢。但是,撒完尿之后,可真是通体舒畅啊!

  就如同想要定义“空性”一样,明性的本质是无法完整定义的。若是勉强为之,你只会将明性理解为脑中的一个概念,心想:“好吧,我懂了,我的心是清明的,然后呢?”明性的纯然面貌必须靠亲身体验得知,当你体悟到明性时,根本不会有“然后呢?”的问题,懂了就是懂了。

  想一想,试图描述某种超越语言文字所能形容的东西是多么困难!这样你大概可以稍稍体会到,佛陀对学生解说心的本质时,必须面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挑战,因为这些学生无疑也跟我们一样,都在寻找某种可以用理解力归类的明确定义,可以让他们自以为比世界上其他人更聪明、更敏锐,而一时引以为傲。

  为了避免落入这种陷阱当中,我们都看到了佛陀后来选择用隐喻和故事来说明这难以形容的境界。为了让我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了解何谓“明”性,佛陀用了解释空性时所举的相同例子——梦境。

  佛陀要我们想象一下睡眠时完全黑暗的状态,拉上窗帘,双眼紧闭,将心沉入一种完全的空白之中。佛陀解释道,从这黑暗之中,色相和经验逐渐显现而出。梦中,我们会遇到熟人或陌生人,也可能会发现自己置身熟悉之地,或想象出来的新环境里。我们在梦中所经历的事件,可能是清醒经历的萦绕回响,也可能是以前从未想象过的全新经历。在梦中,任何经历都有可能发生,而这种能够在睡眠的黑暗中照亮并辨识出各种人、地、事的亮光,就是心的清净“明”性层面。

  梦境的例子和真实“明性”的认识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我们大部分人连在梦境中都还是会在“自”与“他”(人我)、地点和事件之间做分别,但真正认出明性之后,我们就不会再有这种分别,因为本然的心是没有这种分别的,它并不是“我在此处体验明性,而你在彼处体验明性”。明性,犹如空性,是广大无垠的,没有限制,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点。我们愈深入检视自心,就愈不可能在“自心结束”与“他心开始”(“有心结束”与“他心开始”是大手印的一种禅修方法。)之间找到清楚的分界线。

  当“自”与“他”之间的区别开始逐渐退去时,就会进而跟其他众生以及周遭世界产生一种较温和、流畅的认同感。透过这样的融合感,我们就会开始体会到,这个世界毕竟没那么可怕,敌人其实并非敌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渴望快乐,并尽其所能地追寻快乐,而且每个人都具有洞察力、理解力与智慧去看透外显的差异,进而发掘既能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他人的方法。

-----------------------------------------------------------------------------------------------------------------

更多咏给明珠仁波切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显相与幻相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明空一体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第七章 悲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关于悲心的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认同”彼

 

后五篇文章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本具的觉性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第六章 天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无常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时间的蛮横

咏给明珠仁波切: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以认知心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