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1 一、修行摘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1 一、修行摘要

 

  壹、四种姿势

  我们以四种姿势观照身心:行、住、坐、卧

  在《大念住经》的纲要中有四种基本或主要的姿势,因为身比心容易观照,所以我们由观身着手。身比较容易观照的原因是:1.身较「粗显」,心较微细、2.四种姿势随时存在(心的所缘-如听、看只有在某些时间起作用。)、3.色身比其他所缘更容易观苦,因为我们观照四种姿势时,苦总是无法隐蔽的。

  贰、我们观照所需的工具

  1.精进、2.正念、3.正知、4.如理作意(如理思惟)、5.觉察力。

  精进是积极断烦恼。正念是念住于四念住。正知是可以启发智慧,袪除愚痴或邪见的清楚认知。用三心观照各种姿势:

  1) 精进,不精进你就无法体会整个坐的色身。例如,妄想使你偏离了当下,精进心提起正念正知使你回到当下。

  2) 正念使你明白你坐的样子-姿势。

  3) 正知使你知道整个姿势即是坐的色身。

  4) 如理作意意即以正见将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情上,诸如知道任何动作的原因或坐的色身的实际情况。如理作意提醒你不管饮食、沐浴、如厕或做其他任何事,你都是为了治苦而做的,不是为了寻乐而做的。如理作意也提醒你,变换姿势只是为了治苦而已。

  5) 觉察力是观照。它告诉你修得是否正确,觉察力可以使你知道是否偏离了当下。

  参、中道

  中道袪除或止息了喜欢或不喜欢,执取或厌恶。中道对于此修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具足正念正知地活在当下,喜欢或不喜欢就无法生起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

  1) 每当苦产生的时候,就要改变姿势来治苦,因为苦迫使色身变换姿势。你必须保持「如理作意」以防止烦恼介入。所以变换姿势的时候必须保持良好的如理作意和觉察力,才能使你注意到修行是否与烦恼相应。例如,坐的时候,我们感到有点痛,我们不喜欢这个姿势(起厌恶心)因而起贪欲想变换到一个新的姿势。唯独苦逼迫我们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改变姿势。

  我们不要坐到疼痛完全消失,因为这样会产生烦恼-以为我可以控制疼痛的邪见(事实上,身心皆无法控制,它们是无我的)。然而有些修行者为了见到苦设法坐更久或者坐到疼痛完全消失,但是这种苦并不真实,因为这种苦是人为因素刻意造成的。有些修行者想坐更久是为了能加深禅定,因为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引发智慧,但是这样做只是徒增烦恼而已。记住,四念住只是修心而非修身;如果心错了,身也会跟着做错的。例如,心里认为双跏趺坐比较容易见实相-心会令身结双跏趺坐。

  2) 不要想从任何姿势得到舒适或快乐。也不要觉得那一种姿势比另一种姿势好,因为每一种姿势都是不实的:无常、苦、无我的。

  3) 不要想从修行中得定,禅定会使我们以为有一个可以控制的自我,而且会使我们觉得宁静和快乐,但事实上是没有乐的,只是暂时离苦罢了,如果没有苦我们是不能体会到苦的,苦谛是佛所教的真理,但是并没有「乐谛」-没有快乐的圣谛。因为乐是无常的,是会变苦的。

  4) 修行不要存着想成就、开悟、看破的心理。只要按照四念住正确的修法去修。甚至也不要想证得涅槃或得阿罗汉果,修行者要灭除这些贪念,不然的话是无法达到涅槃的。

  5) 修行不要存着你要成为一个老师的念头,这个念头会造成贪欲而障碍发慧。修行唯一的目标就是要灭苦。

 
 
 
前五篇文章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2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3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4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三篇 7-3 成果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三篇 7-3-1 一、

 

后五篇文章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

佛法与内观系列: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9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