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温暖之家: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温暖之家: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

 

  第二章 培育品性善良的孩子

  一、如何教养孩子成为社会栋梁

  要怎么维持家庭、社会和国家的繁荣进步,在于父母能拥有多少能力、智慧和道德,去培育孩子成为国家社会的好公民。

  要把孩子培育成才,就必须双管齐下,身为父母的就一定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用以教导孩子,培养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知识丰富,品格高尚的人,这样才有能力领导众人,奉献社会。

  有一些家庭,父母亲的教育高家境好,孩子又聪明,可是父母却不会教养孩子,结果导致孩子成为问题儿童。而父母却始终找不到原因,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四 种 家 庭

  为了栽培孩子成为国家社会的栋梁,身为父母的必须要注重两项重要的原则,用以教导孩子:

  (1)教导孩子所需的知识,使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2)妥善地安排时间,配合需要,教导孩子成为有用的人。

  可是。有些父母不能妥善地处理与安排,因此,导致现今的家庭出现在了以下的四种情况:

  第一种:有时间,但无知识。

  第二种:有知识,但无时间。

  第三种:即无知识又无时间。

  第四种:即有知识又有时间。

  前三种家庭的孩子,极少会被教育成好人。虽然他们出身于很富裕的家庭,但却像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结果大多都步上歧途,成为不良少年,而其父母却全然不知道。

  而第四种家庭的父母,都会尽心尽力地把所有的知识和道德观念传授给孩子。因为父母懂得安排时间,配合孩子的需要,付出一切的心血去培养孩子,绝不让孩子为所欲为,一无所得。他们当中有些家庭的经济状况也许不好,可是,在他们谆谆教导下孩子长大后,肯定有能力创立自己的事业。

  教育孩子的知识

  根据研究,从“道德改进教育基金会”的书籍中,能找到以佛法教养孩子,成为行为良好,知识丰富的人之基本原则,书名为“如何教养泰国的孩子成为优秀青年”,在此摘要述说,若读者需要知道更详细的内容,请自行阅读此泰文书籍,加以补充,这将有助于您教导孩子。

  父母若具有知识和才能,想教养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人,就必须在生育孩子之前,清楚明了以下的四项要点:

  (1)好孩子需具备那些条件?

  (2)孩子品性的优劣,是如何形成的?

  (3)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品性?

  (4)道德教育如何熏陶孩子?

  释迦牟尼佛曾就这些事项,为我们作了解释如下:好孩子需具备那些条件?

  要成为好孩子的条件有三项,释迦牟尼佛的三种教诲,即是:

  1.顺从(即是清净)。

  2.懂事(即是智慧)。

  3.有情(即是慈悲)。

  只要孩子具备这三种条件,都可称为“好孩子”,这样的孩子都具备了老师和亲人传授的各种知识和学问。除此之外,还有道德方面的基本发展,比喻说:好的田地,若用来种植菜籽,收成也一样会好。

  孩子品性的优劣,是如何形成的?

  当父母明了要作一个好孩子必须做到不愚蠢、不调皮捣蛋、不无情之后,随之而来就会产生一个疑问,即是该如何培养这些条件?培养条件,即是培养品性。

  品性,是个人的习惯行为,即是我们常常所想、所说、所做,并且会对我们产生好与坏的后果。

  若让孩子常常想说做不好的事,虽然只是小小的错误,也会养成孩子喜欢做坏事的习惯,日子一久,就变成一种惯性的行为,品性也会因此而变成低劣不堪,将来长大后势必成为社会的渣滓,危害社会。

  同样的,若经常训练孩子常常想说做好事,虽然只是小小的事,也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这样无形中养成他们具有良好的品性。

  我们时常想、说和做的事,有三:(一)生活所需(衣、食、住、药);(二)事业;(三)日常生活作息。

  对生活所持的态度,能养成每个人的不同习性,例如:有三个孩子,母亲喂奶的时间不一样,会造成他们性格有所差别。

  第一个小孩,其母亲没有固定的时间喂奶,小孩一旦饿了,没有马上得到食物,一定哭闹不止,这样一来久而久之,这个小孩的脾气就会变得很暴躁,以后肚子一饿,就必定要先闹情绪才肯吃,接下来就会演变成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否则便会闹个不休,父母亲也对他无可奈何,就有如养了只小老虎在家里一样。

  第二个小孩就不一样,即使他不饿,母亲却一直喂他喝奶,结果,日子一久,这个小孩子就变成小胖子,脾气柔顺,但却显得懒散懒散,不积极,很难成才。父母就有如养了只小猪一般。

  第三个小孩,母亲按时喂奶,使他从小就养成准时的习惯,身体健康,做事有条有理,脾气好,富有责任感受、判断能力强、容易教养,有了这样的孩子,父母亲就如得到一位贤者住在家里般。

  因此,孩子品性的优劣,一定要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起。

  若父母想要孩子不愚蠢、不调皮捣蛋、不无情的话,就要训练孩子认真看待自己,对待的生活所需,对工作要负责任,处事待人要有礼,生活有规律,忍耐力强。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具有良好的品性。

  如何才能提升孩子智慧?

  父母必须教导孩子如何尊敬他人,来增长他们的智慧。

  尊敬,就是发自内心,由衷地感激某或某事物,具有诚实的美德。

  智慧分为两种,即世俗的智慧与佛法的智慧。

  世俗的智慧,即谋生的知识与能力。不过,若没有道德管制的话,小孩也可能把那些知识用在不正当的途径上。例如:虽有医药常识,但却不用在制药医治病人上,而利用其知识去制造毒品,牟取暴利,危害人类的生命。因此,世俗的智慧,必须要与佛法的智慧相结合一起应用。

  佛法的智慧,即用于决定对或错、好或坏、善或恶、应该或不应该的法则,小孩子必须藉由佛教的教诲,从中学习实践,才能得益。因此,父母必须教导小孩要尊敬长辈,这样才能从长辈那里,学习长辈的生命经验与生活智慧,使自己受益。

  来自佛法的智慧,即是尊重顺从,这将让人产生七种智慧如下:

  (1)敬佛;(2)敬法;(3)敬僧;(4)懂得教育;(5)习得禅定;(6)能够精进,不放逸;(7)懂得嘘寒问暖;尊重于知宾(接待问侯,殷勤接待)

  若能好好地培养孩子具有这七种智慧,则他们更能看到生活的真正价值和好处,而他们的佛法智慧也相对地会越来越充实。

  若男女双方在结婚之前,就具备了这七项智慧之后才结婚,然后生儿育女,那可谓明智之举。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将得到具有智慧与福报的小孩,而且孩子也同样得到具有智慧的人当他们的父母。将来他们的子孙也必定是贤者,能负起发扬家族的伟任。

  如何教养孩子懂事听话?

  父母必须教导孩子,遵守世俗的规则与佛教的教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需以身作则,经孩子树立好榜样。

  世俗的规则有四项:

  (1)言语方面

  在言语方面,父母必须以身作则,当小孩的好榜样。一定要对孩子讲真话,不能向小孩说谎,同时必须向小孩解释说谎的坏处,让他们知道说谎会使心理失去平衡,导致记忆力不好,容易健忘。这样小孩才会明了言必信,行必有果的道理。

  (2)时间方面

  教导孩子要守时,即训练孩子养成早起的习惯。千万不要让他们只顾着自己睡觉而不劳动。

  尤其是女儿,若他日嫁人了,还赖床的话,这将可能导致她离婚。

  定时睡觉,即是要早睡,因为太迟睡觉的话,小孩就不愿早起。当母亲来叫时,因疲倦而不想起床,便会闹情绪一大早与母亲顶嘴,养成了好反驳的坏习惯,久而久之,性格就变得狡猾,爱狡辩,惹人讨厌。

  定时用餐,即到了用餐时间,必须要准时吃饭。有些小孩就因为不定时用餐,以致得了胃病。若他从小就得了胃病,一生中都会有问题,就是不能执行重任。因为每当一有了压力,就会胃痛。

  (3)卫生方面

  不爱干净的孩子,将很难融入社会,因此父母必须教导小孩保持干净的方法。例如教小孩如何洗澡,就是如何有少量的水、香皂与时间,但却能洗得干净。

  (4)处事方面

  学会与人分工合作,不懂得与人合作的孩子,难以与其他人一起工作。他将会时常与人发生口角。因为不了解工作的性质、无法与人合作就难以完成工作,使得工作无法有好的成果。

  佛教的教规以五戒为基础

  不守五戒的孩子,长大后,家庭将会出现问题,命运也有可能遭受不幸,而沦为罪犯,因为:

  不守第一戒,会导致犯罪;

  不守第二戒,会导致贪污;

  不守第三戒,会导致邪YIN;

  不守第四戒,会导致到处招摇诈骗;

  不守第五戒,会导致染上毒品;

  如何教养孩子成为有情之人

  首先要教导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然后才能帮助别人。父母也必须培养孩子的耐性。

  从表面上看,只要孩子听话懂事,成为好人就够了。但事实上还不行,因为生而为人,必须要做有益于大众的事。

  例如:我们种了一棵芒果树,然后加以浇水施肥,悉心照料,但过了十年,发现一个芒果也没有,最后,我们就必须砍掉那棵芒果树。

  我们的小孩也是一样,若他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那么,无论他到哪里,一辈子都会穷苦潦倒。即使有了灾难,也没有人会抻出援助之手加以援助,因为他们平时对人太无情了。

  要让孩子成为有情之人,就必须要让他吃得起苦,培养耐性:

  (一)忍受艰辛之耐性,这将让他们不怕任何艰难,成为刻苦耐劳的孩子。

  (二)忍受愁苦之耐性,这将让孩子懂得照顾自己,不会为了逃课而装病,不会与人狡辩。

  (三)忍受被排挤之耐性,这能培养孩子的自信,使他没有自卑感,不骄傲自大,懂得尊敬长辈,知道自己的身份与处境。

  (四)忍受引诱欲望之耐性,这样孩子才不容易步入歧途,尤其是不会当以下四种事项的奴隶:(1)酒和毒品。(2)男欢女爱。(3)金钱。(4)赞美。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会发生各种严重的问题,这些都是主要的原因。例如:贪污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父母没有教导孩子要如何面对各种引诱,没有告诉孩子诚实永远享福,贪污将受惩罚,不要贪财,金钱不是万能的,它绝对买不到亲情、诚意等等。

  一旦小孩被误导,认为金钱比道德还重要,那么,当他长大后,就什么都不管了,只要能得到钱,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都敢做。就是因为这样,才导致泰国不能进步,尽管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比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还要好。

  行善如何使孩子获益

  读完“如何教导泰国的孩子成为优秀青年” 这本书后的心得就是,行善能使孩子获益。

  大家都知道,每个孩子都想要做好人,可是孩子就像一块白布,父母是染色的人,若染对了颜色与用对了方法,就会得到色彩鲜艳,花式漂亮的布。但如果染得不好,布就会被损坏,不但不能用,甚至还必须丢掉。而教养孩子也一样,就像染色布,一旦出现错误,就难以改善了。

  我们应该以“对”的方法教导孩子,即是周边的人必须以身作则,当小孩的模范:

  (1)父母要当孩子的典范。

  (2)教导孩子要结交益友。

  (3)教导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

  (4)为孩子寻找良师。

  周边的人在三方面,可以当孩子的好典范:

  (1)正当工作之典范。

  (2)时间管理之典范。

  (3)使用生活所需品之典范。

  所谓典范,需具备三项特征:

  (1)懂得掌握全局

  懂得掌握全局的人,无论他负责什么事,都会把工作完成,并获得最佳的成绩。他能做得这么好,是因为他有能力,并清楚地了解工作的性质,懂得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出好成绩。当他工作时,会尽心尽力地工作,能迅速地知道在工作上所发生的问题和障碍,而且在问题发生之前,找出防范与解决的方法。

  若是向来都不尊重教育、不懂得尊重别人、经常挑人毛病的话,就不会成为有智慧的人。倘若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又经常挑人毛病,那么,一定没有人愿意把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传授给他的。

  因此,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怎样尊重别人,那么,他将更懂得尊重的意义与价值,别人才乐意将所学所知所他分享,他才能得到如何掌握全局的方法,知道工作的效力以及工作上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将让他在工作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懂得时间分配

  懂得时间分配的人,就是懂得规划的人。当他要进行任何工作时,就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一个步骤,然后安排好工作的次序,按部就班地去进行。由于事先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肯定地能按时完成。

  能够如此控制工作时间的人,若是没受过严格训练的话,是没有办法做到。此外,因为他自己也清楚知道时间很宝贵,时光流逝,一去不回头的道理,所以对于时间格外地珍惜,而加以有效地规划使用。如果不懂得把握时间,除了错失良机之我,还会后悔莫及。

  至于从来不按时工作的人,必定是任性之人。一旦有人指定他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他就会觉得纳闷,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到。这是因为他缺乏纪律训练,时常随心所欲地去做事,才无法按照计划完成工作。

  能把时间控制得好的人,因为他曾经受过严格的纪律训练,懂得怎么安排好自己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当工作时,能好好地规划工作的步骤,计算完成工作的时间,一点也不会出差错。

  因此,若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这方面的训练,他会清楚了解纪律的价值,守时的效率,绝对不敢随意任性。他在分配时间与规划工作方面,都能按规矩去实行。

  (3)懂得控制预算

  懂得控制预算的人,就是能把预算费规划得很好,不但经济而且有效率。

  控制预算的人必定精打细算,不做无谓的浪费。他会顾虑到大众的利益,不会将预算估得太少,致使成效不彰,但也不会让花费超支,造成浪费或损失,绝不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而中饱私囊。

  任何地方缺少会控制预算的人,公众的财务将会有问题。因为财务的规划失效,工作即容易出现差错、同事之间也会互相猜忌,而导致公司名誉受损。

  能将预算控制合宜的人,是因为曾接受过训练,具有忍受艰辛、愁苦、排挤、以及引诱欲望之耐性,因此其意志坚强,有魄力,工作效率高,工作成绩良好。

  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刻苦耐劳,并懂得节省之道,虚心地向前辈们学习,那肯定获益不浅。当他明了这些道理后,就知道应该怎么对工作预算进行规划,懂得物尽其用,以及能克制自己,不受一般物质的诱惑。这样,他们就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孩子从`周边的贤者学习了这三个方法,并谨记于心,这样一来,就自然能培养仁义道德,在工作方面,无论是对全局的掌握、工作的成效、时间的分配等,肯定都可以胜任。不管他从事什么,他将会是一个品德高尚,堪负重任的将才。

  总  结

  父母有必要将自己所有的能力、智慧和道德,用以教导给孩子,教导他们具有善行,可以独立自主,能够自信地生活处事。因此,身为父母需要做的重要事情就是:

  (一)必须时常学习新知识,来教导孩子成为品学兼优的人,也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

  (二)不能过度溺爱孩子,让他们为所欲为。家长必须时常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一发现他们犯错,就必须马上加以指正。同时也需要与老师合作,共同教导孩子向上向善。除此之外,也可请亲朋好友帮忙,随时随地教导他们,别让他们有犯错的机会。

  若父母能做到以上这两点,孩子们就能好好的利用时间学习,不会蹉跎岁月,步上歧途,去做非法的勾当。如果他们能接受父母和长辈的教导,认真学习,将来必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长大后必能独立自主,不但能够自己创一番事业,也能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

  二、溺爱的杀伤力

  “父母的爱可能会害了孩子”,这句话虽然可能会受到许多父母的反对,但是事实上,确实有不少孩子因为被父母过度的溺爱步入歧途。因此身为父母者或想要建立家庭的人,应该要事先规划如何教养孩子,要如何做才不会宠坏孩子,避免因爱他们实质上却害了他们。

  当孩子做错事时别偏袒他们

  当孩子做错事时偏袒他们是最大的错误。因为这将让孩子误以为“行好没好报,行恶有善报”。当孩子长大后,就会继续为非作歹,害人害已。

  身为父母者必须考虑到,当孩子做错事时,千万别偏袒他们,别太溺爱他们。若孩子做错了,就必须接受惩罚,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宁愿孩子现在受苦,总比让孩子将来一辈子痛苦好得多。

  因此,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千万不要偏袒他们,必须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这将让他们感激于心,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是无法避免的。

  培养良好品性的原则

  要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首先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性格可分为两种层面:

  第一种层面是先天的性格:

  一般来说,当中阴身投胎时,会因其业力,即是功德或恶业选择与自己业力相近的人当父母。

  因此,若父母身体健康、行为良好、心地善良,将有机会获得有福报的中阴身来投胎为他们的孩子。至于要怎样教导孩子,就应该在怀孕之前就做好准备,即是母亲必须具有良好行为与安详的心灵,并且要改掉所有坏习惯,至少要持守五戒,守护身,使身心平和安稳,让有福报的中阴身来投胎。

  男女双方最迟在结婚的时候,就必须要作好心理准备,好好地陶冶自己的品格,迎接新生命的降临。一旦知道自己怀孕了,就要加倍地爱护腹中的胎儿,不管是行、住、坐、卧、饮食,都要留心,也要注意饮食,诸如味道太重的、腌过的食物、烟酒类、各种药物,都不宜接触。尤其更忌乱发脾气,尽量避免与人发生口角。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出生后的性格。

  第二种是通过环境或教养培养出来的性格:

  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间后,就要赶快好好的教导他们。别以为婴儿不懂事,其实,按时给他们喂奶,也是培养品性的一种方法,能让他们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当婴儿撒尿时就应该马上为他们换尿布,这是培养爱干净的个性。同时应该温柔的言语与他们沟通,这能培养孩子柔顺的性格。

  别让小孩养成恶习

  小孩刚出生到这世界时,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就像一块干净的白布。因此,孩子必须要有学习的好榜样,这包括想法和言行举止。他最先接触到谁,就会以这个人为学习的对象。所以,若孩子先接受到好的事物,他就会学好,并有能力去抗拒不良事物的诱惑,从而远离罪恶。

  如果细心地观察,我们会发现当孩子刚开始犯错时,异常的行为较容易被识破,所以,我们还来得及纠正他们。倘若家长没有及时发觉或纵容他们,他们就会逐渐养成坏习惯,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家长也无法容易地察觉,这将使他丧失善良的本性,而逐渐地步上歧途。

  爱孩子要有方法

  爱孩子要有方法,而这世上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胜过直接给孩子灌输伦理道德的观念,如果孩子自小就培养了正确的道德观,那么,将来他们长大后,肯定能做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为国家社会谋福利。

  无论是几岁的孩子,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他们,灌输他们伦理道德方面的正确观念:

  (一)智慧:培育孩子成为一个明事理、会思考、不耍性子的人。这样,孩子将是一个聪明伶俐,明辨是非的人。

  (二)纪律: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守时、爱干净、诚实守信用的人,身心和言语都清净。

  (三)慈悲:教导小孩要爱护动物、爱树木,成为一个柔顺、人际关系良好、懂得体谅他人的人。

  当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这些观念,长大后,就自然能吸收父母和老师所传授的其他道德观念。

  因此,若哪些父母想要拥有好孩子的话,那就必须在生育孩子之前,时常自我陶冶,并以此三项道德救教育为主,就是要有智慧、仁慈和守纪律。这样一来,父母就有机会获得福报的中阴身来投胎,同时,本身也能充当孩子的好典范,并且也可避免因溺爱而伤害了孩子。

  三、父母所应扮演的角色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前途,可是要怎么样培育孩子,让孩子有能力面对未来,可是一门学问。父母需要懂得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适当地管教孩子。他们才能成才,与人相处时,才懂得长幼有序,谦卑有礼。

  有智慧的父母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明白孩子的想法会随时间和环境而改变,因此,要能够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方法,用以调教孩子,栽培孩子。

  当孩子年纪还小时,父母就是他们的一切。但长大后,朋友对他们的思想和感觉开始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孩子一旦步入青少年时代,父母的重要性就会降低。尤其是当孩子成年,而能独立自主时,就需要更多的自由。所以,这时父母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必须能体会孩子的思想和感觉。

  英明的父母,除了应尽的责任之外,还要扮演好以下的角色:

  (一)导师的角色:

  父母想要管教孩子,就要清楚地解释,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什么是不应该。若孩子以实际的、正确的做法,让孩子从中学习。当教训孩子时,语气要温和,要耐心地慢慢与他们解释,切忌随便发脾气,打骂孩子。只有在不得已的状况下,才可使用藤条来教训孩子。

  父母也应教导孩子从小就养成爱清洁的好习惯,使他们懂得维持整洁,无论是食衣住行等方面,都能够保持干净整齐,别以为维持整洁只是小事,其实从这些小事中就能逐渐地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从一出生就开始接触孩子。因此,父母要细心地栽培、教导孩子正确的事物基本的行为准则,这样,当他们长大后,就能很快地接受良好教育的熏陶,并且懂得分辨善恶亲善离恶。

  (二)天人的角色:

  父母必须具有慈悲心,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他们应时常灌输孩子行善培福,远离恶作观念。事实上,这件事很容易就能做到。例如:常讲佛陀传记给孩子听;教导孩子每天晚上临睡前要诵经;让孩子懂得行善,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须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如:每天早上斋僧等等。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须有惭愧心。一旦教导过孩子不能做错某一件事后,自己也要切实遵守,不能自己打嘴巴,言而无信,因为这将对孩子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大梵天王的角色: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必须温和,给他们信心,照顾他们,并且爱护他们。当孩子犯错时,要好好地开导他们,让他们明白是非对错,并原谅他们的过错。当孩子做了好事时,就要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到自豪。当到了适当的年龄时,要让他们去上学,求取学问。当他们生病时,要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当他们长大成人,想成家立业时,也应该给他们自由,别管得太严,不过,可以当他们的家庭顾问,适当地提供意见,并且鼓励他们。

  当孩子犯错时,千万要放下,不要偏袒孩子.如果已经教导孩子做人的道理,但孩子仍然顽皮捣蛋,不听话,屡屡犯错,那么,就应该让他们接受惩罚.即使所犯的罪名很重,必须坐牢敢要接受.绝不可溺爱孩子,或为了孩子而说谎作假口供,以为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其实,这不是帮孩子,而是害他们。因此,千万别因溺爱孩子而违反国家的法律。

  (四)阿罗汉的角色:

  父母有良好的行为与高尚的道德,才能得到尊敬。他们是家里的主佛,当家人的顾问,即使不是所有的家人都同处一室,有些需分开居住,但仍然受到子孙的尊敬。父母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经常行善、有权威、有名誉,子孙会尊敬、听从,无论在人前或人后,都能自洁自爱。

  只要父母能扮演好这四种角色,家庭生活就会幸福快乐,如果家家户户都幸福快乐,那社会肯定祥和平安,国家也能富强康乐。

  四、教养孩子成为有用之人

  在这五花八门的社会里,到处充满了陷阱,以致身为父母越来越担心孩子会误交损友,染上恶习、无法自立等。其实,预防孩子变坏的重点是我们如何教导孩子,防止孩子养成错误的价值观,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要教导孩子如何去判断事物。

  其实这件事,可以从好几个方面和角度来看。一般而言,先辈们都有很好的教养方法,它共有四项:

  (1)当孩子的好典范。

  (2)教导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

  (3)为孩子寻求良师。

  (4)让孩子结交善友。

  (1)当孩子的好典范

  这一项是最难的,因为很多父母亲,连自己也不知道本身的条件符合吗?既然我们要当孩子的好典模,就要先确定一下自己的道德行为是否合标准。

  因此,释迦牟尼佛就提出了五戒(佛教之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来作为衡量,因为这是生而为人的基本准则。但现在的人都没有持五戒的习惯,而且做事都是随心所欲。这样怎么会有好的典范让孩子效仿呢?

  所以,当我们说孩子不好时,也要先自己反省一下:“孩子到底是从哪里学到不好的习惯”。孩子口不择言,大多也是父母那里学来的,因为孩子就像块白布,不知道黑白对错。

  如果我们想要孩子做个好人,就要让他们从基本学起,先让他们持好五戒,然后再求他们往其他的方面发展。

  (2)教导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

  说到“阅读”也是一样,因为孩子需要阅读,才能增加知识,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地为他们选择有益的书籍,并且陪他们一起阅读,从中了解他们的进展。但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可以自由地从网站上,下载一些危害身心的资讯,甚至是暴力游戏。我们一定要小心防范,以免孩子步上歧途,让他们时时刻刻都感受家庭的温暖。

  泰国古代有一句俗语:“爱牛要拴、爱儿要打”,但现在应该改为:“爱牛要拴、爱儿要给时间”。如果说我们一直找借口说没有时间,人生就不平衡了。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而已,应该要有私人时间,也要有家庭时间,人生才会平衡。父母一定要找时间陪孩子一起去书店,教导他们如何选择适合的书籍,指导他们的行为。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会选择有益的书籍来阅读。

  (3)为孩子寻求良师

  “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要。老师就如外在环境的因素,他们是孩子的模范,教导孩子道德伦理。其实,不只是学校的老师。我们孩子想要从环境中学什么,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学。我们的责任是从旁监督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因为我们不可能一整天都跟在孩子身边,所以一定要好好地选择良师教导。其实也无需一定要到名校去就读,只需找一个环境给孩子学习就行。因为考到第一名的人,也不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有钱的人。时代一直在进步,学习也要与时并进,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4)让孩子结交善友

  最后一项是“让孩子结交善友”。在“吉祥经”里,解释得很清楚,不结交愚痴者、要结交智者。理所当然,我们的孩子一旦与损友交往后,就有可能跟着他们学坏。尤其是当他们没有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为所欲为了。

  我们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就要立刻提醒他们,好好劝说,直到他们明白为止,而不只是一味地阻止。教养孩子要有技巧,就像做生意一样。其实,我们在教导孩子要怎么样结交朋友的过程中,也就等于给自己反省的机会,到底我们是怎么去结交朋友的。

  有些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年纪小小就考获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可是,他们回国了以后,却不接受佛陀的教诲,不相信今世与前世。他们不在乎有错误见解。他们究竟从那里得到这种想法,那就是从他们的外国朋友那里得来的。

  他们回到泰国的传统环境中工作,说话无礼,没有尊卑之分,态度恶劣。因此,不管他们的知识学位有多高,却由于他们的处世待人没有分寸,结果谁也不会接受他们。当得不到大家的认同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尊心受损而辞职,甚至觉得自己很失败。因为他们的不知道,只拥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谦卑有礼,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诚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所以要让孩子成为有用之人,就应该提供这四种环境给孩子。那么,当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成为有理想、通达人情世故、品行良好的人。如此,父母就能放心的让他们离开自己的怀抱,迎向未来,开创事业。

  五、养成孩子节俭的习惯

  孩子未来是否能成功地开创事业,重点在于他们能否节俭。可是,要怎样培养孩子具有节俭的习性呢,那父母就必须用适当的方法,并且要有原则。首先,父母本身必须要节俭,才能当孩子的典范,而孩子也才会养成节俭的个性。

  我们必须从小教导孩子养成节俭的个性,那就是:

  (1)懂得金钱的价值

  每当孩子向父母要钱时,父母必须先要仔细问清楚,到底要拿钱去做什么,是否有必要?就算要用钱,若没有适当理由,就不应该给,同量,要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给的原因,虽然孩子会不满意,但也要坚持,别为了觉得不耐烦,而给钱了事。别让孩子以为,钱很容易就可以得到,一定要让他们知道,父母所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用血汗换来的。这样孩子才会知道钱的价值,并谨慎地使用每一分钱。

  (2)懂得不使用奢侈品

  如果是奢侈品,而不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父母就千万别买给孩子。如果是必需品,非买不可的话,最好尽可能找不贵重的物品来代替,然后向孩子解释,好的物品价钱不一定要很昂贵。同时要教育孩子懂得爱惜物品,并且能够物尽其用,不要随便把物品丢弃。当东西坏了,要教导他们懂得自己维修。

  (3)懂得利用闲暇的时间

  父母应该教导孩子,利用闲暇的时间,亲手制作物品,这能增加孩子的智慧,尤其是玩具,让孩子自己制作,或自己装配零件,这样孩子不但学会自助,而且也会因此而感到自豪、更有信心。除此之外,为了使孩子知道节约,以及懂得自己赚钱,应该教导孩子如何对金钱安排预算,如何才不会超支。

  (4)懂得储蓄

  找个扑满让孩子把剩下的零用钱存起来,或教导他们把储蓄的钱拿去存放在银行里。

  当孩子在特别的日子里,例如:生日、春节等,从长辈那获得的红包时,父母应该教导孩子把这一笔钱存进银行,作为教育基金,别让孩子觉得钱来的容易,否则孩子将无法体会金钱的真正价值。

  (5)选择与节俭的朋友交往

  孩子的朋友,如果很奢侈,爱乱花钱,不懂金钱的价值,那么,就要设法劝阻孩子跟他们交往。相反地,如果他们的朋友懂得储蓄,肯帮父母作家事,那么,就可放心让孩子与他们交往。这样,才能互相学习,一起往好的方向迈进。任意挥霍金钱是孩子最大的敌人,对此父母不可不慎。

  (6)在佛日或假日持守八戒

  当孩子已经长大了,就应该带他们到寺院去,教导他们持守八戒,以便让孩子知道,有一些东西,他们可能认为在其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事实上那些都是奢侈品,是不必要的。比如:去看电影、看戏、化妆、擦口红、打扮、追求时髦等。

  当试着持八戒一阵子后,就会自己体会奢侈品其实是不必要的。而且为了增加效果,父母也有必要持守八戒,当孩子的典范,守持八戒将养成孩子节俭的个性,将来才能计划生活的预算能够安心地过生活。

  若每个家庭都能这样的话,将对家庭未来的经济有所保障。父母所遗留下来的财产,会使用在正当地方,即使父母没有留下任何财产给他们,他们也肯定会自己创造一番事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二十多年以来,在曼谷长的孩子, 成年后总有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曼谷的交通总是那么阻塞,其他国家也有很多汽车,为什么他们不像我们一样有严重的塞车问题?”

  这个存在几十年的问题,就是缺乏培养守纪律的结果,是给泰国孩子一种真实写照。

  有一位法师对此事提出了观点:“交通阻塞是由于大家互不相让,大部分的泰国人都犯下错误,就是对教养孩子的方法不正确。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小孩发生争执,互不让步,母亲会劝阻吗?其实大部份都会劝阻,然后再加以处罚,但有时候却会判断错误。”

  “这种观念,日本人非常反对。他们认为小孩再怎么互相扭打,也不会被打死。因此,如果小孩吵架,父母都不会去阻止,只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老大也许对老么太凶了些,但是老么也要学会方法,让老大作出让步,这样事情就会解决了。或者若老大对老么太过分,老么就不会跟他玩,那么,老大就会想办法讨好老么。这都是他们需要自行解决的事,而不是需要父母出面来解决。”

  “但泰国人并不是那样,每当泰国人发生口角,必须要有第三者来劝阻。每次发生叛乱,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都必须出面调解。试想,倘若有那么一次,国王来不及阻止,那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泰国人的另一种个性,就是爱自由,在国外居住的泰国人,也不团结。所以每当发生事情时,也不要到哪里去找长辈调解。同样的,其他国家的人,虽然到国外去居住,但他们却也可以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当发生争执时,他们不需要其他人来协调,都能自己进行谈判,和平解决。因此,了解国情对于教养孩子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常在会议上,西方人都会辩驳个你死我活,但一旦开完会,事情就结了。日本人也一样,虽然私底下不和,互不相让,可是在工作的地方,他们也会认真地开会、公私分明,一旦离开会场,就各走各的。但是泰国人这样公私分明,就办不到。这就是没有培养孩子遵守基本纪律的后果。”

  “这还不够,日本人最怕的事情就是,怕不被团体所接受,可是泰国人却不在乎,我行我素。”

  “如果问日本人,为了让人民能以大众的利益为主而训练了多久?答案是很久了,经历数百年的训练。当然在这期间,牺牲了不少的生命。他们从镰仓幕府统治国家的时代,就开始这种政策了。”

  “有个故事说,在镰仓幕府时代,由于日本常有内战。 每年的雨季初期,幕府就会派武士到村子去征收粮食。假设有一百户人家,不管收获多少,一旦到了旱季,武士们一定要把装潢稻谷的一百牛车带走,他们根本不管每一家有几口人。

  只要那个村子有一百辆牛车,就会安全,否则,就会遭遇横祸。例如:这村子大概只有八十辆牛车,武士就会把这八十辆牛车全带走,然后把村长的头砍下,并把他的妻子和孩子带走。之后还告诉村民,明年他们将会再来取走一百辆牛车的稻谷,加上今年所欠缺的二十辆牛车,总共是一百二十辆牛车。”

  “临走之前他们还会选出新村长,这样还不够,还会把村民的妻子和孩子都通通抓走,因此大家为了保全自己与家人的性命,才会互相团结,共同抵抗敌人的残害。

  如果有哪个人不认真工作,还继续把他留在村子里的话,那么,将无法凑足一百辆牛车,村民就会决定把这个人赶走。当这个人想搬到其他的村子里去时,那里的村民知道了这种情形后,也不愿意让此人住时宜入村子里,因为怕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因此,日本人最怕的就是被团体排挤,而泰国人却没有遇到这样的问题。日本人是以生命换来这样的合作经验,所以他们对人的管教才会非常严格,而这种做法已经实行了数百年。”

  “若问为什么要这么严格,答案就是他们的国家到了冬季时,天气非常寒冷;在雨季时,雨会下个不停;在夏季时,天气非常炎热,粮食得来不易。但是泰国天气很好、丰衣足食,所以泰国人才会养成这种慢条斯理的处事态度。”

  “总而言之,我们交通会这样的阻塞,追根究底,乃因为在教养与培训上出了问题。”

  “不过,日本人的培训方法也是一样,各有利弊。优点即是大家能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地面对困难,缺点即是失去自我。

  若遇到上梁不正下梁歪的问题,他们就会有麻烦,必须全体受到处罚,有时还会受到很严重的惩罚。谁都不会给你面子,因为必须一起接受惩罚。

  “至于我们的国人太爱自由了,自由到道路不够让车辆行驶,这才造成严重的塞车问题。每天至少要塞上几个小时。既然知道了情况,就要学习忍耐,然后慢慢改变个性,这要先从自己开始,别太随性,别太放任。”

  “因为要彻底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首先必须要改变心态,让泰国的小孩重新培养守纪律的习惯。”

  根据法师上述所说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其实,日本的汽车数目不少于泰国,可是日本却能解决公共交通的问题,那是因为他们在历史上,曾有严厉的政府贯彻施政方案,必须遵守社会的纪律。因此,我们的家长应该要全心全意地、认真地教导孩子,无论私事与公事上都要严守纪律。

  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这世上快乐地生活,并带领大众脱离困境。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漫步在广阔的大地上,开创事业,有如日本人一样,能在这世界上因发展神速而闻名天下。

  二、维护夫妻之间的感情

  婚前,如果男女双方能接受辅导,学会调适自己的情绪,则夫妻之间就能长久地维持诚挚的感情。

  相反地,如果双方没有接受辅导,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婚后就可能会因为芝麻绿豆小事而争执不休,日子一久,便会产生嗔恨心,用尖酸刻薄的言语来刺伤对方。这样一来,当双方都无法忍受对方时,就会以离婚作为结局。

  所以男女双方在婚前,一定要学会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别那么冲动易怒,懂得彼此互相忍让谅解,才是防止离婚的最好方法。

  婚前的心理准备

  虽然时代不断地变迁,夫妻之间的问题还是永远存大的。因此当男女朋友,不论彼此多么相爱,一旦成为夫妻后,在处事方面难免产生磨擦,可能会为了双方的亲戚而发生争执。

  不管是什么原因,或多或少,难免会遇上彼此意见不合的情况。

  该思考的就是:如果在婚前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来处理情绪变化的问题。那么,当发生磨擦或产生问题时,双方将无法彼此迁就忍让。家庭家族之间就会因某些事情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鸡犬不宁,烦恼横生。

  在婚前,如果男女双方在心理方面能进行协调。婚后一旦发生摩擦或问题时,心情自然能保持冷静,不会把烦恼搁在心底。

  至于家族之间的成员,也要冷静地面对遇上的问题。如果大家都会控制自己不满的情绪,并与大家分享道德观念,同时互相认同双方的德行,这样一来,肯定能加强家庭之间的凝聚力,使家庭之间更能融洽相处。

  夫妻双方家人的生活品质也会随着提升。

  男女双方必须在婚前学习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以维持美满的婚姻生活。我们的长辈将有关婚姻方面的经验,分享给后代子孙,其内涵如下:

  为了能维持美满的婚姻生活,结婚前必须有四项准备,即是:

  必须要有独自应付生活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赖对方。

  必须要明智地选择对象,彼此结为夫妻。

  必须有长辈挚友在旁提醒劝导,维系夫妻间的关系。

  必须懂得净化自己的心。

  长辈们曾再三强调,若想要结婚,双方必须具备以上所提的四个事项。这样一来,婚后双方才能负起各自的责任,并能互相提醒,具备所需的能力、智慧与道德,当一对好夫妻,好媳妇、好女婿,以及具有高尚品德的父母。

  夫妻婚后同住,彼此需要互相照顾扶持、互相容忍迁就,互相提升彼此的能力、智慧和道德,这样夫妻之间的爱才能长长久久。

  因此我们有必要详细地解释,为何结婚必须具备以上四个事项的理由,才能确保永久夫妻之间的爱。

  对婚姻生活的期望

  先辈们曾明确地告诉我们,实际上,人们要结婚是因为缺乏自信,无法确定自己能独自生活,当对自己缺乏信心时,就设法建造他来当自己的依靠。

  有的人结婚后,就会希望能够要求对方而自己也会回报对方,但实际上不是我们所想一般,我们对他的回报可能也不是他所需要的。

  有的人结婚的原因是想要讨个漂亮的老婆,可是老婆虽然漂亮,但却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漂亮,肉欲的快乐是不长久的,如果婚姻的目的只局限于肉欲之乐,当对方不能满足你的要求时,就可能会有外遇的问题发生。

  有的人结婚的原因是因为崇拜对方,以为对方时时刻刻都会彬彬有礼,但是,他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有礼貌。

  如果寻找配偶的目的,是以依靠对方为主,那么,当对方不能当你的依靠时,就会因失望而发生摩擦,甚至闹上法庭去。因此,有一句话形容得很贴切,即是“因错盼而失望”。

  结婚之前的正确想法,就是“要能独立自主”,因此,在婚前就必须认真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智慧与道德。

  婚后可能还会遇到很多自己从没有做过的事,而且做了之后,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尤其是如何当人父母的事情,孩子刚出生时,一切都必须依靠父母亲照顾培育,才能让孩子渐渐拥有许多耐心爱心相关知识与道德教育才能应付得来。

  因此,希望依赖别人而结婚,是错误的想法,因为实际上,要来依靠我们的人比我们要依靠的人还多。

  独立自主

  能独立自主的人,是有能力、智慧与道德的人,概括言之,就是他必须有居士之法。

  修在家居士法的人,通常会有四种基本的德性:

  (一)具有责任感的德性。做任何事,都尽心尽力,在任何方面都非常尽责。

  (1) 具有调整与降伏自己的德性。不仅是增进本身的知识与能力,也经常在各方面提升自己。

  (2) 具有忍耐、毅力的德性。无论做做什么事都能克服困难而达到成功。例如气候恶劣、患病、与人起冲突、或者受人挑逗,YIN欲心起等,这些都是很难忍受的,但他却能做到难忍能忍。

  (3) 具有施舍、不自私的德性。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顾及集体的利益,而把个人的利益放下,同时,慷慨大方,能把自己的东西送给比较需要的人。而且为了给他人方便,而放弃自己舒适的生活。

  具有了居士之法或以上四项好的德性后,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者、有担当者和有主见的一家之主。

  美的四种层次

  我们的长辈,不单只是教导我们如何独立,他们也教导那些想要成家者,将为人父为人母者,做出正确的选择。

  基本上,我们只能观察到外在的美,而是内在的美。我们长辈也教我们,要注重内在心灵之美。

  他们美分成四种层次:

  第一种:外表之美。这是由我们的服装、化妆、发型和根据时间场合的穿着打扮而决定。这是外表之美,它很快就会过时或不流行了。这是可以向他人购买或借用的美。

  第二种:身体之美。这是我们身体的部分,如身材、肌肤、面容、发型、指甲等等。这是个人之美,不能向他们购买或借用。这种美,不能持久,它会随着年华的逝去而变质。它也不能用以评断,那个人是好或是坏人。

  第三种:仪态之美.这种美是以适当的言语和行为来对待他人.这包括了待人有礼、谦虚、文雅、友善,言语之间充满了欢乐,让人如沐春风。不过,如果这些都不是出自内,或者只是用来达成某种不好的目地,就会被认为是虚伪。比方中国有句成语说:“口蜜腹剑”。

  第四种:内在之美。这种美是来自个人的德行,能从多方面表现出他的责任感。我们也可以三个基本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责任感:

  (1)如何运用四事:衣服、食物、住处和药物。

  (2)日常生活。

  (3)职务上的责任感。

  从这三方面的习性,我们可以评估一个人,是否有责任感。只有负责任的人,才能拥有一颗美丽而和善良的心。特别是行居士法者,他必须包含了真诚、调伏、忍耐和施舍。

  若想成家,只看对方的外表之美、身体之美、仪态之美还不够,因为结婚之后需要家庭责任感的高尚内心道德来共同生活,这是成家最重要的因素。

  婚姻辅导者的重要性

  人的美有四种层次,但是最难被观察到的即是心灵之美,因那是有关一个人的道德观念。要去探讨这项美德,我们需要依靠一个对婚姻生活有经验者。换句话说,拥有一个家庭,也需要一位良师或指导者,给予家庭方面的辅导协助处理各种问题。

  在古代,那些想结婚者会请求长辈(媒人)帮忙他去提亲。现在还有此项服务,但只有少数人能了解,这位长辈的真正任务与意义。

  “长辈”是指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受到大家尊敬的人。

  这个年长者必须德高望重,获得大部分人的崇敬。他们本身的婚姻,也具有四种成家的条件:

  (1)他们一定要拥有居士法,不然,他们将无法成为自己和家人的依靠。

  (2)他们一定能够从观察他人应用四事方面,日常生活和职务上责任感,了解他们在行为上的问题。不然,他们是不能寻找到合适,具有品德,并能被家庭里成员所接受和尊重的伴侣。

  (3)他们一定必须要有个良师或顾问,在婚姻生活上,给予他们辅导意见,否则,他们不维持长久的婚姻关系。

  (4)他们必须能接受再训练,以提升他们的道德行为。否则,他们将会缺乏能力,、智慧和品德来处理所有婚姻上所发生的问题。他们也必须能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如果,他们的品德不够高尚,特别是有关于布施和献身方面,那么,他们就不能支持他们的家人和下一代,同时也不会被大家所接受。

  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能力的长者,能成为孩子和新一代忠诚可靠的顾问,因为他们能提升述所提到的四种成家的条 件,作为他们家庭的基础。

  因此,一个家庭的建立或婚姻关系,都需要有一个顾问,为他们提供意见。其实,从选择伴侣开始,直到如何成为一位好伴侣、家翁家姑、家长和亲人,甚至是成功的事业等,都需要长辈的指导与协助,这样才能拥有一个祥和幸福的家庭。

  是故,一段幸福的婚姻不能没有长辈或德高望重者的关爱,给予夫妻建议和关心。没有“长辈”的家庭,将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心灵美化方法

  当我们真正地了解上述三项之后,婚姻生活自然就能够达到心灵与道德的提升。夫妻之间缺少了道德观念,即使住在一起,他们之间的爱也无法永久持续,维系夫妻感情的关键就在于夫妻之间所具备的道德观念。

  结婚之前,我们已经训练自己具有独立的能力,因为先辈们往往以“居士法”作为训练的法则。当结婚之后,仍然需要继续以“居士法”作为指导原则,使个人的道德能不断地提升。“居士法”当中最常使用的,并且对夫妻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就是忍耐与施舍。

  尤其当夫妻双方因磨擦而发生冲突时,忍耐是最为重要的,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忍耐别人的缺点,互相礼让尊重。因为结婚后,夫妻俩必须住在一起,不但有工作上的责任,照顾配偶的责任,还有照顾双方亲人的责任。

  由于双方都有许多亲戚,所以个人方面就要多忍耐,此时需要提升自己忍耐程度,这样,才能够照顾自己与家庭。

  施舍也是如此。结婚后,也要加强施舍的信念,亦即舍弃不好的习气,让心平静。简单地说,就是精进修行静坐,以消除在家庭中因冲突而造成的心灵上的混浊与不快。

  即使我们不喜欢对方家庭的某些人,要能够共同生活,不要让不舒服的感觉持续存在,要舍弃这种不好的感觉。要不然将会有恶口、动粗、造恶业的行为发生,甚至于不断的结怨。

  施舍能对治坏脾气,佛教有一个用语叫为Soracca,意思是“净化内心使心情安定、宁静平和”,若是以心灵之净化来说,古代大德通常会把忍耐与 Soracca搭配在一起,即是使心灵净化,这是“居士法”调伏性灵一部分的略说。

  当人们必须忍耐的时候,就要努力将心平静下来。忍耐的状态就如同火山那般,即使炽热的岩浆在里面不断地燃烧,也要加以忍受而不爆发。

  至于Soracca则是令快要爆炸的岩浆冷却下来,必须使用方便法来让心灵平静。不过要清洁消除心灵的杂乱,没有什么方便法比得过闭上眼睛、修行静坐,把所有的不快与怒气放下,不再存有任何与人冲突的念头。

  当人的心平静了,就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事情需要忍耐,表现出来的行为与言语也会平静,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

  任何接近他的人都会感受到平静,因为他们已触及到他那一颗平静与美好的心。平静的心表现于外,能够影响其他人。

  因此,提升心灵道德以这两则佛法最为主要,亦即忍耐与Soracca,这也是令人心美好之法。

  防止离婚之真言

  这是有关古代大德如何继续让忍耐与Soracca在心里不断地增长。先辈们将这两则佛法譬喻成现实生活的四件事物,也就是四道真言。

  第一、眼睛如同竹眼。

  第二、 耳朵如同炒菜锅的把手。

  第三、 身体如同擦脚布。

  第四、 心如大地。

  先辈们往往会用周遭的事物来阐明佛法,熏陶自己的心灵,使其美好与平静,这表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他们作道理的比喻如下:

  (一)眼睛如竹眼:意思是说要选择该看的东西,不去看那些让心里焦虑的事物,不要用眼睛去管闲事,或是去挑其他人的毛病,在背后作议论,因为这样会让心充满不好的事物,这对生活无益。

  先辈们使用这个比喻,是因为看到“竹梯”。

  所谓的“竹梯”是将竹林里的竹子,切去细枝干,只保留较粗的枝干,而成为一种梯子。它可以靠在其它树木上,当作样子使用。如果树木很高的话,还可以把好几个竹梯连在一起,然后绑起来使用。

  居住在糖棕林的当地人,往往知道如何使用这种竹梯,爬到高高的糖棕树去采糖棕。

  当地人会砍下长长的竹子来制作竹梯,但是不会切去竹眼,只会将多余的枝叶去除,保留大约二十公分长的枝干,以作为梯子的踏板板使用。如果竹眼不是很坚固的话,就不能承受人体的重量。

  当地人会把竹梯靠在糖棕树上,踏着竹子的枝干直到糖棕树的顶端。如果是雄性的糖棕树,当地人会用刀切开糖棕树的花梗,然后用竹筒采收糖棕汁,再将糖棕汁作成棕糖。如果是雌的糖棕树,他们就把糖棕树的果实摘下来挤汁,与面粉混合在一起,制成点心去售卖,赚取家用。

  先辈们的心一直系念着佛法,所以才能够看到竹梯的关键乃在于竹眼。竹眼越坚韧耐用,使用起来就会越安全。

  人的眼睛也是如此,要训练眼睛如同竹眼,洞察事物的关键,而不去好管闲事,或挑他人的毛病,就好像花花公子专用眼睛去挑逗女子,其实这是增加自己的麻烦。

  能控制自己眼睛的人,心灵会更加平静,并且具有正念。不管想什么事情,都只会忆念美好的事物,而说话的时候也只会说好话,让彼此双方的道德同时提升。

  如果能够像先辈所说的那样去克制自己的眼睛,就可以看到其他人的优点,而不会去挑他人的毛病,同时,也不会产生男女私情,可以防止因为眼睛所带来的祸端,同时也使心保持平静。

  因此,透过眼睛的训练来调适心,就是要训练眼睛如同竹眼一般,能够让心保持平静与美好。这是防止离婚的第一道真言。

  (二)耳朵如同炒菜锅的把手。意思是说要选择应该听的事情,而不是好管闲事,用耳朵听不好的事物或是挑其他人的毛病。如果听到某人说某人的坏话,我们不可以全然相信,必须经过谨慎思考。一旦判断出所听到话是没有利益的,就应该改变话题,不然,除了会使自己变成愚痴者,还会跟着别人一起去挑他人的毛病,沾染上议论他人的习性,这将成为我们的障碍,令自己的道德败坏。

  先辈们不想后代的人变成愚痴者,没有把自己每天本分的事情完成,而只会去挑剔他人,如此的生活绝不会有所进步与发展。所以他们就拿这个比喻来劝告后人,耳朵要如同炒菜锅的把手一般,只听有利的事物,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提升心灵的品质。

  当我们到厨房时,会清楚看到炒菜锅把手的任务,炒菜锅把手的任务就是让人握着,藉以控制锅子,就是把手的价值,人的耳朵也是如此,耳朵不是为了去听别人的闲言与议论,这样并不能让自己的生活进步与幸福。

  人的耳朵要用来听取能够增进自己智慧与道德的事情,这才是耳朵存在的价值。

  因此,不管听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思考、好好选择,如果听到的是不好的事情,就应该把耳朵当成像炒菜锅把手那样,不要让这些闲杂的声音干扰自己的心。

  当你正被人在背后议论时,而自己刚好走过去,心里非常生气,想要替自己讨个公道。这个时候,如果能够试着将耳朵当作炒菜锅的把手,就能够避免是非扩大,其他人的议论也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了。

  假使其他人在背后骂我们,被我们听到了,也不要因此而影响我们的情绪。别人要骂就让他骂吧!如果我们没有把他所骂的话收下来,放在心上,那么他所骂的话就会回归到他自己身上,因为那些骂人的话只有他自己听。

  接着,先辈们还劝诫我们,就算能够做到被骂而不生气,也不要自以为很了不起,因为更了不起的是,被夸奖而依然谦虚,不会沾沾自喜。如果能不被夸奖而冲昏了脑袋,而是静静地思考为什么别人会夸奖自己,自己是否真如别人所夸奖的,那么,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了不起。

  一般人往往一被别人夸奖,就会忍不住而感到沾沾自喜,尤其是女性,因为就是被男人夸奖之后而感到飘飘然,糊里糊涂地就跟他一起生活,接着糊里糊涂地结婚生子,就这样过一辈子。其实,如果当初被夸奖的时候能够保持冷静,现在的生活就会舒服自在,也不用头痛丈夫有外遇等等的事情了。

  因此,真正了不起的人就是能够思考,判断什么是该听的事情,什么是不应该听的事情,这样心自然会保持平静。

  因此,假使谁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将耳朵训练如同炒锅把手那样的话,心就会保持平静,这样就可以将心的美德提升到另外一样程度。这就是防止离婚的第二道真言。

  (三)身体如同擦脚布的意思就是奉献个人的力量和生命,以道德的行为、言语和想法,毫无条件地去修善业。

  我们的先辈以这种比喻来教导与提醒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它必须诚实,而态度谦卑有礼,不能有傲慢心。我们千万不要怕辛苦,并随时准备能奉献我们的生命,以期把它做到最好。

  我们的先辈也是根据这样理论,提升自我。每当谈论到他们的成就时,都感到非常自豪。

  当他们教导孩子,有关诚实的德行时,他们都会以他们的一生,所做过的每一件诚实的事,骄傲地告诉他们的子孙:

  “想当年,我们年纪还小时,就必须出外工作赚钱贴补家用,当时只要有工作,即使是清洁厕所,我们也会接受。那是利用劳力赚取酬劳的工作,非常踏实,因此,我们就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是擦脚布。但如果那是份抢劫创他人财物的不法勾当,我们是绝对不会做的,我们也拒绝从事任何有关于欺骗或走私贩毒的工作。”

  辛勤工作支持家庭的经济,是沉重的责任。因为每餐都是用血汗钱换回来的,所以特别珍惜。一个必须具有正念,老老实实地工作,不要埋怨。对自己的工作要感到自豪,必须敬业乐业,因为我们以自己的力气和诚实的德行,赚取金钱来维持家庭的生计。

  一颗平静的心,来自一份踏实的工作。虽然其他人可能会看不起我们这份低贱的工作,但是,我们却觉得没有什么好羞耻的,反而感到自豪。我们老老实实的生活,犹如擦脚布只为了清除我们鞋子上的灰尘,没有任何不高兴或厌恶。一个能保持心宁静的人,便能自在的生活,虽然工作低贱,也会获得子孙们的敬重,也会令他们引以为荣。

  一个人能专心行善、老实的工作,把身体当成是一块擦脚布,那么,他就会有颗平静的心,不会妒忌他人。他们的德行会因此而升华,成为子孙的好模范,而家庭成员也会感到高兴和自豪,进而共同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那些能专心行善,老实工作,态度谦恭,行善不欲人知的人,就犹如一块擦脚布。他们具有一颗细腻、祥和的心,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成为下一代的模范。这就是第三道真言。

  (四)心如大地的意思,是以坚定的意志来行善,没有任何条件,毫不犹豫地去面对困难。

  我们的先辈重视佛法,因为他们知道,虽然我们奉献所有的力量来行善,但我们有可能会遇上更艰巨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去克服它。如果当我们无法克服时,就必须学习忍耐。

  因此,不管我们满足与否,生而为人,就要学习保持冷静,果断,不要惧怕无常,同时,还是保持警惕,有如大地一样,无论被扔掷的东西是香是臭,都永不退缩畏惧。

  佛陀曾对罗侯罗说过:要让我们的心,静止如大地!

  “如果有人把香水倒在大地上,大地会开心吗?不会,它绝不在意!如果有人,把恶臭的东西丢置在大地上,它也不会感到伤心厌恶。因为它仍然不会在意。”

  “罗侯罗!你一定要这样的控制你的心。不管他人怎么对待你,不要对他们有任何回应。只需专心于你的佛法修行,不久,你就能断除所有的烦恼。”

  这意思就是我们越痛苦,就更应该把心静止,当心平静了,痛苦就会无法扭曲智慧和祥和的心。

  同样的,我们越是快乐,就更应该将心静止。心中充满了喜悦会导致我们产生疏忽,错误地以为我们享有特权,不同于其他的人。

  因此,不管我们痛苦或快乐,都应该让我们的心保持平静,以准备面对接下来的情况。

  无论如何,我们的心会偏离如大地。心比较像蜡,当靠近火时,它会变得软弱,感到压力。当遇上无法预知的痛苦时,我们会发现自己无法振作,而陷于绝望之中,加深了痛苦的程度。有时候,我们会对生命感到不满而愤世嫉俗,这样一来,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愁苦。

  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会感到绝望,而掉入痛苦的深渊里。来自各方面的折磨和压力,堆积在心里,带来了绵绵无尽的痛苦。有些人会因此而患病,有些人因无法找到解决的方法,而以自杀来了结性命。

  先辈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无常。他们的人生经验丰富,会利用所有可能的方式,当作教材用以训练我们的心,让我们有能力去应付生活上突如其来的变化,因为生命确实是无常的。

  那些没有心理准备,接受生命无常的人,就难以接受无法预料的损失。因此,我们应该了解生命的无常,训练我们的心,使其有如大地般的平稳坚固。

  当我们遇上无法预料的失望、恐慌和折磨时,就必须意识到生命的真谛,即是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的存在都将流转于成、住、坏、空,无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是必然的发展,这是生命的真谛。

  先辈劝诫我们,要让心平稳坚固定如大地的话,一定要了解这个世界,在生命中,我们会碰到失望的事情,这好比我们吃一碗饭,好吃的一半,难吃的一半,你必须把整碗吃完,而你无法预料的是,你会先吃到哪一半。

  佛陀为我们开示了八项导致人类感到满意和失望的事情。它们就是世俗八风,可分为两组:即是导致心动摇,以及导致心惧怕。动摇的心,期盼接收到它所喜爱东西与事情,这包括:

  1)利:就是金钱物质的各项利益,如房子、汽车、配偶、财产和珠宝。

  2)誉:就是官阶、地位、权力和势力。

  3)称:就是各种称赞,各种绮语。

  4)乐:就是在物资和感情上随心所欲,舒适安乐。

  这些都是人们所喜爱的。如果他们没拥有它们,就会设法去寻找。当他们得到了,就会执着它们。他们想要得到它们,就会越忧虑,就会越妒忌。当心中充斥这些感受,就称为痴迷的心。

  害怕的心,就是惶惑不安,对所失去的东西或不满意的事情感到忧虑,这包括了:

  1)衰:就是失去所拥有的,如:损伯金钱、房子,孩子或配偶。

  2)毁:就是失去了权力,地位或被革职。

  3)讥: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批评。

  4)苦:就是身心受苦。

  当它们还未来临时,我们便开始害怕。而当他们来时,我们祈求它们赶快离开。当它们离开了我们,我们还是害怕它们再回来。

  先辈教导我们,以静坐将心安定静止,把注意力转移到了解生命的真谛,以防止我们受到世俗八风的影响和伤害。

  静坐修行的目地,是为了让我们的心安于平静,以及保持心境祥和的感觉。

  当我们面对失去财富,名誉,批评或刁难时,我们的心就能保持平静,警觉和坚强。当我们得到财富,名誉,认同或快乐时,我们的心也能保持平静,不执着。

  一个能注意到自己的快乐和痛苦者,能以静坐训练自己的心,使它能平稳坚固如大地。当心静止时,我们就能发觉到世俗八风的无常性。拥有的财富能瞬间失支,名誉也是如此。我们一定要面对毁誉、利衰、称讥、苦乐,始终都会消失的事实。大体上它有三种特性,佛教称为:“三法印”:

  “三法印”是世间所有事物的本质。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价值。黄金的价值,来自它光亮黄澄的色泽。钻石的价值,在于它的硬度以及璀璨的色泽。玻璃的价值,是因它的洁净和反射性强。而人类却是因为有心和思想,而更具价值。但是本质上,不管有生命或无生命,所有的东西都拥有三种同样的特性:

  1)无常(anicca):生命是无常的,我们的生命无法永久维持在同样的阶段。生命随着时间而改变,分秒变异,昨天不等于今天,我们昨天怎么样,并不代表今天也会如此。

  2)苦(dukkha):痛苦在这里并不表示愁苦和落泪,每个人的痛苦都不同,即使是个人的痛苦,也会有身心灵层面的不同,以及程度和感觉上的差异。因为无常,所以“变”才是永恒长存在,某天它也是会消失的。

  3)非我(anatta):肉体不是真正的我。没有真正实在恒定的存有,也没有属于任何人必然拥有的存有,它超越了我们的控制,并且我们也无法保持或真正的占有它’。

  例如:我们墙角不支防止老化、患病、死亡。如果对我们的肉身进行分析,会发现它是由血液、肌肉、骨头、肌肤和其他的内脏所组成的。它对我们来说,并不是真正的我。它只是暂时的我,会随着时间而衰败,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人类不了解这三种特性,就会被迷惑,或惧怕世俗八风,因而时常活在痛苦中。

  佛陀明了世上所有一切事物的真相。为了让人类能学习将心静止如大地,做教导静坐,这样,我们就不会受到世俗八风的影响。

  我们的先辈一直提醒我们要将心静止,因为这样才能以这三种特性来观察世界。不管是否我们会遇上世俗八风,我们都受到这些真理的约束。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训练我们能将心静止并且能坦然地面对生命的无常。

  如果我们能为无法预料的事情做好准备,我们就控制自己的心,保持警惕,如实生活。每个人都能体悟到这三种世间法的本质,就会了解,无常其实才是恒常。

  谁能看到生命的真谛,并能尝试将他们的心静止,而不被世俗八风所影响,就有如大地,不会被芬香或恶臭之物所影响,能能够提升他们的德行到达更高的境界。这就是能防止离婚的第四道真言。

  总  结

  维持婚姻的关键,是在于能提升个人的德行。而家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具备以下的四个因素:

  1)要能独立自主。

  2)要懂得选择适合的伴侣。

  3 )要有一个婚姻顾问。

  4)要知道如何净化自己的心。

  这四个因素都是指导原则,我们的先辈以此来提升我们的德行。婚后,有许多义务和责任在等待着我们。有时候虽然十分难受,也要忍耐。

  无论如何,我们一定要战胜它们。因此我们必须能提升本身的德行到某个程度,才能处理所有婚姻上的问题,否则无法维持美满的婚姻。

  当一对夫妻对自己的婚姻生活完全感到满意后,那就只有两个问题存在。

  (一)必须继续“容忍”任何将面对的人或事物。

  (二)必须保持“冷静”面对无法预料的情况。

  如果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遵循先辈们所提供的这些指导原则,家庭的冲突就不会发生。每个人都能提升他们的心灵品质,到达更高的层次,离婚就不会出现,孩子也就会有良好的榜样可以效仿。

  生活通过心灵的提升,进而改善社会,提振经济。如果世界上的每个家庭,都能奉行这些指导原则,全世界人类都能受惠。

  任何人如果迫不急待地想结婚,首先就达到以下的四项目标,才能拥有成功的婚姻。这四项目标,就是:

  1)要能独立自主;

  2)要懂得选择适合的伴侣;

  3)要有一位婚姻顾问;

  4)要懂得如何净化自己的心;

  一个人能专心行善、老实工作,把身体当成是一块擦脚夫布,那么,他就会有颗平静的心;不会妒忌他人。他们的德行会因此而升华,成为子孙们的好模范。而家庭成员也会感到高兴和自豪,进而共同快乐的生活。

  三、夫妻如何真诚相爱

  达那悟陀法师编写了一本书,名为《生命的吉祥》,说明如何真诚相爱是夫妻双方都必须重视的课题,因此,我们希望从佛教的观点为家庭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

  如何真诚相爱

  夫妻之间相处在一起,说难不难,说容易,那也不尽然。但是,他们之间能相处愉快的原因不尽相同,有些认为那是命运使然,而有些嫉妒者则认为那是因为女方拥有丰厚的嫁妆所致。而伟大的佛陀只用了一个词作为答案:仁慈。就是说彼此要互相仁慈,只有遵循四项仁慈的原则(四摄法)才能相处愉快。

  1、布施,就是分享,给予。

  要相处愉快就必须懂得分享,以婚姻而言,婚后双方应该把收入存在同一个户头,共同分享,否则将会互相猜疑。如果不能分享,相处在一起就不会愉快。除此之外,还必须共同进退,一起面对生活上所发生的问题。当一方有困难时,另一方必须伸出援手,加以扶持协助。

  2、悦语,就是互相说好话。

  当要向对方提出意见时,必须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为对方着想,以免伤了对方的自尊心,使其产生怨恨。因此,婚前要悦语,婚后更应该悦语。

  3、共识,就是见解一致,并且共同承担。

  当发生问题时,夫妻应该用佛法来观照问题的原因,而且要时常学习佛法,亲近佛法僧,深厚佛学知识,种下善美因缘,并且将所学所悟用于日常生活。一般上,当双方吵架时,都会互相推诿责任,指责对方。其实,他们应该感到内疚,为什么没有设法找出一致的办法来避免发生冲突。

  4、尽责,就是尽到自己的本分。

  身为丈夫的必须是一位慈父,而身为妻子的也必须是一位良母。无论是对内对外,他们都必须共同负起责任。而唯有静坐才能使他们完全达到此目的。他们应该时常修行静坐,维持内心的宁静,这样才知道何种行为表现,合于自己的身份,也唯有如此,才不会受到外在的干扰影响自己的行为。

  总括来说,这四个原则与三个值得赞赏的善行是异曲同工的,即是:

  布施:布施分为三种层次。一、布施身体、物品。如:捐血、捐钱;二、布施劳力,如作义工;三、布施智慧。如:弘扬佛法。

  持戒:以提升双方的道德行为,净化身、口、意。

  静坐:静坐能净化我们的心,进而产生智慧,这种智慧将使我们的内在心灵与外显行为维持一致。

  丈夫与妻子的责任

  为了使夫妻之间能永浴爱河,双方都必须清楚知道对彼此所应负的责任,它以四项仁慈原则作为基准。

  (一)丈夫对妻子的五项责任:

  1、肯定:身为丈夫应该尊重他的合法妻子,而不是偷偷摸摸地,不敢公开她是家庭中的女主人.假如他的妻子做了一些令人赞赏的好事,应该称赞她;当她做了不应该的事时,也应该加以指正,但切不可以在大庭广众之前指责她,因为这样会严重伤害她的自尊,令她在亲朋戚友面前抬不起头。他也应该给予妻子一些隐私权与自由空间,例如让妻子拥有自己的私人时间,与其亲人相处。

  2、尊重:丈夫不应该认为妻子的身份比他低,包括家庭地位、财富与能力。在没有告知她的情况下,不可插手干涉家里的事,同时,更不可以对妻子施以暴力,或进行精神虐待。

  3.忠诚:身为丈夫者绝对不可在外头拈花惹草,这是对妻子最大的侮辱与伤害。女人最感到自豪的是丈夫对她忠贞不渝的爱。

  4. 权力:丈夫必须赋予妻子权力,去处理家里大小的事项,若是妻子无法处理,丈夫就应该伸出援手。

  5.化妆品或饰品: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得漂漂亮亮是最令她开心的事,而且,有时还能令某些妇女消除怒气。因此,在日常开销方面,身为丈夫,应该把这方面的开销包括在内。

  (二)妻子对丈夫的五项责任

  1.家务:身为女人必须是一位贤惠的家庭主妇兼好厨师,把家务处理得井然有序。

  2.体贴:当丈夫的亲人有困难时,为妻者必须加以帮忙,温言安慰。

  3.忠诚:妻子必须永远忠于丈夫。

  4.节俭:妻子不能过度浪费金钱,但也不能斤斤计较,过度吝啬。

  5.勤劳:妻子必须勤俭持家,不能有放逸的恶习。

  在泰国传统的婚礼上,新郎、新娘都受到长辈与亲朋戚友的祝福,他们将洒过净水的花环戴在他们的头上,其意义是祝福他们永远恩爱。但是,这个象征也无法保证夫妻永远恩爱。

  佛陀通过佛法,告诉我们如何恩爱,那就是仁慈!仁慈如环,将夫妻的心紧紧相扣,不离不弃,自始而终,而不是用花环来告诉我们如何相爱。

  不管你的配偶的行为如何,你都不能对佛法起退心。丈夫偶尔也可能会步入歧途,而妻子也可能会染上恶习,浪费时间与金钱,无暇料理家务,以致家里凌乱不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积极行善,互相照顾与持守善念,这样一样,一切问题都将获得改善。

  四、如何作一位家庭的女主人

  在佛教的经典里,也有教导如何维持一个温馨的家庭,而且几千年来佛弟子都依循佛教的教诲,维系美满的家庭。

  我相信现代科学相关的家庭理论,在佛教经典中都找的到。我也相信佛教的经典,内含比现代更进步的理论,对家庭问题有更彻底,更圆满的解决方法。

  如同一位女方的父亲在婚礼当天,给予女儿十项建议,让女儿成为夫家的重要人物,甚至最终成为家中之佛,受到丈夫、公婆和亲戚们的善待、疼爱和尊敬。这就是卫塞大优婆夷在婚礼当天从父亲学到的十项建议。

  卫塞大优婆夷是谁?

  卫塞大优婆夷是佛教里非常重要的人物。她所负责建筑布帕然寺院,是其中一所曾在佛陀时代把佛教弘扬到印度的一个中心。此寺院是建筑在桥萨罗国的舍卫城里。她以巨大的财富建筑了一所两层楼高,拥有一千个房间,供比丘们居住的居所。

  而她也是第一位请求佛陀,让她在雨季安居时,供养浴布给比丘的人。这种形式的供养,也成为佛教日后的传统,这项传统被佛弟子保留至今。

  她生长在当时最大的国家—摩揭陀国。她的父亲叫塔纳差。曾有一次,当国家面临经济危机时,桥萨罗国的波斯匿国王,亲自到摩揭陀,频毗娑罗王要求,派遣该国的一位富翁,协助他管理其国家的财政。频毗婆罗王答应了,便派遣塔纳差前往协助。于是,塔纳差就带着女儿,从摩揭陀国搬迁到桥萨罗国去。

  当他们来到距离舍卫城一百一十二仅里的桥萨罗国时,塔纳差向波斯匿王请求:“这城市很小,但带了许多工作随众与财物,这使我感到住在这里会不方便。

  我请求你准许我在贵国的某一处,建一座新城,让我们住的比较舒适。”波斯匿王批准了请求之后,塔纳差将此城命名为萨克图。直到现在,此城市的名字还保留在印度的历史里,甚至还能找到城址。

  卫塞大优婆夷的祖父叫米纳塔卡,也是摩揭陀国里最富有的大富翁。在佛陀时代,她的家庭在两国的经济上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父亲在婚礼当天给予女儿的十项建议:

  卫塞大优婆夷到了适婚年龄时,就嫁给了一位住在桥萨罗国里的男士。她父亲就给了她以下的建议:

  (1)不要让内在之火,燃烧到外在。这就是说,不要将任何家中的事,让外人知道。

  (2)不让外在之火,燃烧到内在。这就是说,不要将任何与家里无关之事,带回家里。

  (3)给予他人所需。如果我们有能力帮忙有需要的人,就应该帮忙。我们帮忙而借用的东西,当时间到期,就准时还给我们。当他们有能力时,而我们又有需要的话,也愿意帮忙,这种人才应该帮忙。

  (4)无须给予协助。那些我们帮忙而借用的东西,当时间到期,不准时还给我们。或如果他们在我们需要帮忙时,拒绝帮助我们,那么,我们就不必要再帮助他们,在未来也别期望再依赖他们的帮忙。

  (5)不管我们的亲戚布施与否,我们也该慷慨地布施予他们。如果我们的亲戚遭遇困难,你也应该伸出援手,即使他们不会把东西还给我们。因为他们终究是我们的亲戚。

  (6)确保要处理好饮食。任何人都该确保所供给家人的饮食是有益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亲戚们的饮食所需。

  (7)坐在符合自己身份的位子。这就是说一个人需要知道和给予他人应有的尊敬。例如:如果坐在公婆更高的位子,会显得对他们不尊敬。在餐桌上要给予适当的尊敬,这将带来祥和的后气氛。

  (8)睡在符合自己身份的地方。要确保家中每个人的卧所都是适当的。同时,要比全家人起得早,而比全家人迟休息。确保你入睡前,把所有的事物都处理好,才能安心地休息。

  (9)平和面对家人的火气。你的公婆和你丈夫愤怒,有如潜伏之火。当他们在愤怒,高声叫骂时,要保持静默,不与他们反驳。在那时候,反驳只会让情况更糟。最好等到他们平息了怒火,才向他们慢慢地解释。

  (10)礼敬家里的天人。每当你丈夫的亲人或你丈夫做了好事,应该给予他们称赞与鼓励,使他们能继续行善。

  卫塞大优婆夷应用了父亲所给予的十项,让她赢得好丈夫、公婆和随从的心与爱戴,直至今日此十项建议也成为了结婚妇女的传统准则。

  任何家中如果有妻子或媳妇实行这十项建议,就可以说是“家中之佛”。在此,敬告诸位丈夫,为了你的孩子和家庭未来的幸福和快乐,请帮忙减轻您的妻子的负担,好好照顾她。

  五、如何让具福报的中阴身来投胎

  很多家庭都非常期待新生命的降临,一些很疼爱孩子的家庭,有的会邀请僧人来进行七天的布施供养,有的则会大开酒席七天七夜,宴请宾客。

  每当我们说到投胎为人了,为什么不留心观察呢?虽然一样投胎为人,或为同胞兄弟姐妹,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不同,是什么决定了我们之间的差异?

  这些疑问,如果没有佛教,就无法了解真相。生命的不同是一件令人非常困惑的事,虽然人类出生在同一个世界,却同样不知道自己生从何处来,死到何处,也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在宇宙的何方。这个世间充满着神秘与疑惑,形形状状的人间百态,也同样让我们感到不明所以。举例言之:

  有的孩子胎死腹中,有的则可以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

  有的孩子健康,有的却先天残疾,如耳聋眼盲等等;

  有的出身富裕,有的却穷得连母乳都没有;

  有的人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思想、性格、工作方式相同,但是一个破产,另外一个却富裕,更疑惑的事情是:在同一个家庭里,我们投胎为人,有的生命投胎为狗,这其中的差别,更是十分明显。

  这些种种的不同,我们平常都能看的到,但是,若我们不去细心体会,加思考,就不会明白个中奥妙,但若我们留心观察,细细参究,我们就会发现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有其来龙去脉,可是,我们知道上哪儿寻找答案吗?当我们皈依信仰佛教,我们就能找到答案,这个世间的法则就是“因果”。

  生命的差异,来自于个人的随身之业

  我们同样出生为人,为什么所得到的幸福与苦难都不尽相同。佛陀参究其中的道理,进而发现因果轮回的存在以及它的正确不虚。

  曾有一位高僧就曾解释过,何谓“业”

  “‘业’这个词是中词,不执着‘善’,也不执着‘恶’,‘业’只是‘作用’而已”

  “既然有了作用,就会形成因果,就像我们为什么会饿,是因为要吃。如果不吃就会饿;如果不睡觉就困,睡饱就不困了。”

  “‘业’在这里只是中性词,是作用,不必去区分行善还是造恶,但是如果去造作了,就一定会有果报。”

  “物理学曾经解释得很清楚,有多少的作用力就会有相同的反作用力,科学家牛顿曾经发现力学的原理 ,反应相同于作用,在佛教教义里也是如此‘做什么,得到什么’”

  “科学家乃至全世界,发现和承认这个真理三百多年。但是佛陀发现这个法则,已有两千年,而且理解得更有深度。”

  “举例来说,被堕胎的婴孩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这个孩子命不好,错的是他的父母,因他们不想生下他,而去堕胎,以致这个婴孩的生命很短暂。但是佛陀教导我们,不要只从表面去理解,而应该更深一层的去认识和留心观察。为什么这个婴孩不去投生于其他家庭,这世界还有那么多的父母供他选择,他却选投生到准备要堕胎的母亲腹中去。”

  “原因主是这个婴孩前世杀生太多,以至于杀业太重。当投胎为人的时候,杀生的果报也就跟随之感应,带着报应一起投胎到这个母亲肚里,而这个母亲同样喜欢杀生,也就有了杀业的果报,母亲和孩子的果报相同,所以才会互相牵引,婴孩才能投胎进入到母亲的腹中,如果不是这样,他是无法投入这个胎里的。”

  “当这个中阴身刚一进入胎里的时候,母亲就有妊娠反应,一直想杀生,而有些母亲的妊娠反应,使得她们想喝新鲜的血液。如果喝不到新鲜的血液,妊娠反应就不会好。”

  “还有一些更严重的,就是母亲一怀孕,就是马上去堕胎,这是很重的‘杀业’,而业务的报应是很深、很复杂的,超了我们所能想象的!”

  “有的时候,报应是非常明显的,就是当这个国家的人民都累积了很多杀生的罪业时,这个国家就会出现新的法律,允许女性堕胎。”

  “那么,当有功德的婴儿降临的时候,母亲会怎么样呢?”

  “佛教解释得很清楚,当有功德的婴儿要降临的时候,会为他的家庭带来兴旺。当然,身为母亲者更是日夜期待孩子的来临,因此,便会积极地行善,甚至点香燃烛向佛祖祈祷,祈求天赐麟儿。而当谁要从天界来投胎时,也一定会选一个有福报的人当他的母亲。他投胎之后,母子都会健康平安。”

  “天人的功德威德力是很神奇的。当他在母亲的腹中时,母亲的妊娠反应,是怎么样都不好,但是只要她去行布施,就立刻转好。这说明这个来投胎的孩子前世是个善人,所以当他在胎中时,就让母亲有这样的妊娠反应,使母亲喜欢布施,不像其他的孕妇,只想喝新鲜的人血。”

  “那些来投胎的天人,才一进入母亲的腹中,母亲就有妊娠反应,并且知道该做些什么。如果打坐念经会使身体感到舒服,母亲就会去打坐念经,此时,在腹中的胎儿就会和母亲一样,感到轻松自在。”

  “世人的差异就在于业力不同,即是来自前世的业报和现在的业报,我们是改变不了。一部分业力是与身俱来,我们是无法更改,另一部分是我们今世自己所修的。”

  “正等正觉佛陀再三强调,我们不能再增加罪业了。不然,我们今日所造恶业,一定会有明日报应。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恶业,都千万不要去造作。”

  “佛教教义:‘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指的就是行善积德。当我们行善积德,善的业果就会立刻回报幸福给行善之人,同时让来世更好更幸福。”

  “业是制定个人生命之差异,我们会清楚地从世人身上看到其差别和它的奇妙之处。谁在前世行了很多善,今世出生就会应有尽有,如具有好容颜财富与智慧。如果我们明白这些,就会相信:‘所有的业都会导致果报’。

  “对于我们来说,当我们今世出生后,不管怎么样都要学会忍耐,同时还要积极地行善积德,不能被罪恶战胜。要用最坚强的毅力,修行静坐,让心灵保持健康。这世间,没有其他的方法能超越静坐的修行,静坐的时间越长,你行善的信心就会随着提高。”

  “我们的世界观应该以因果法则为准则。所以我们一定要规划生命的方向,不要迷失。我们想让自己今世得到什么,就随着自己的理想去做吧!因果真的存在,业障也一定会有报应。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正遍知佛陀所说的话怎么会错呢,而且这些教诲都已经被接受奉行了两千多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明显地看到世人的差异,这些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业力影响所致,也说明了因果的真实不虚,因此,我们不应对此怀疑或曲解,请积极地行善培福吧!”

  “每当想到师父的教导,就会在心里思考因果法则,科学家们对此展开研究,至今也只得到一点点成果而已。但是我们的正遍知的佛陀早已经发现了,并总结因果的规律:死而不灭,若行善则上升天界;做恶则堕入地狱;摒除欲望则得以涅槃。”

  所以,在我们的生命中,如希望脱离生死轮回,我们就要坚决地远离罪恶,行善积德。今世净化心灵,让心灵清净纯洁,行善所得的功德就会跟随我们到来世去。到时,我们会得到好相貌,财富和智慧。所有这些福报都会降临在具有高尚道德的家庭里。这是让我们生命再次获得成功的一个特好机会。因为在未来世转生时,这些功德也会随着出现在每一世轮回的生命中,一直到达无欲无求的那一世为止。

  同样的情况,如果说父母想让具有功德之人来投胎做自己的孩子,就必需行善积德,持之以恒的诵经修行,远离导致毁灭之道(酗酒、嫖妓、闲逛、赌博、结交损友、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勤修行(修心、修身、修慧),让心灵永远清净纯洁。其实,父母的功德和来出生孩子的功德都是相近的,这时父母能得到带着功德而来降生的人,成为自己家庭的成员,使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续的主要原因。

  六、 胎 教

  所有的父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要让孩子平安出生,必须在为人父母或结婚之前,先培养良好的品性。而不是等孩子出生前才开始注意,这对孩子并不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很难让孩子成为父母期望中的好人。所以,请留心以下所述:“培养腹中胎儿的品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在佛教里认为需从孩子尚未出生时就要开始了。即是说,谁要生而为人,并不仅仅是父母细胞的结合而已,投胎时还需具备结生识(投生的灵魂)。生命才能投胎于母亲腹里。孩子能在胎中孕育的其中一个关键条件,就是---业,至于是善或是恶,将取决于父母亲。

  因此,如果父母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行为,纯净的心灵,才有机会让良好的结生识投生于腹中。

  父母应该在怀孕前,就要培养本身良好的品性。在言行举止上,都要小心谨慎,把恶习戒除,持守五戒。这是让良好的结生识投胎于母腹中所应作的准备。

  男女双方要培养自己具有良好的品性,最迟也必须要在结婚之前,或者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要尽最大的努力爱护胎儿。在行走或活动时,要小心。

  除了吃清淡的食物,尽量不要服用太多的药品,或食用腌制类食品和酒类食品外,连不好的情绪也要非常的小心,这能避免母亲与胎儿受到刺激,产生不良的影响。

  中国人早就知道这个重要性,所以从古代开始,就很注意“胎教”了。

  话说在清明节时分,有两姐妹相约一起去祭拜祖先。在途中她们见到地上有一个钱袋,妹妹很高兴的对姐姐说:“姐姐,我们运气真好。这是我们的财运呀!”

  “亲爱的妹妹,我们不能私吞这袋钱。”

  “为什么呀?”妹妹疑惑地问道。

  “姐姐现在已有三个月的身孕。为了熏陶我的孩子的品德,从一怀孕,我就开始培育胎里的孩子,希望他不要成为贪婪的人,凡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千万别作非分之想。我们就站在这里等待失主来认领吧!我相信他一定会回头来寻找的!”

  就在这时,有个女孩走过来,看见姐妹俩手上拿着钱袋,站在那边,好像在等人似的。于是就起了贪念,假装问道:“你们有看见一袋钱吗?”

  妹妹回应说:“就在这里!”

  那少女马上眼睛一亮,说:“那是我遗失的,请还给我吧。我妈妈正等拿着这些钱去买酒喝呢!”

  可是,姐姐却机警地问道:“那你什么时候遗失了这个钱袋?”

  这个女孩心虚地答道:“你问那么多干嘛?”

  此时,又有一个面带泪痕的女孩,朝她们走过来,她边抽搐边问道:“姐姐,你们站在这里,不知道有没有看到一袋钱呢?我刚才拿着一袋钱经过这里,而这些钱是为了要买金银元宝,烧给我已往生的妈妈,钱是什么时候掉的,我也不知道……”话还没说完,已经泣不成声。而先前来的那人女孩,就趁这个女孩说话的时候溜走了。

  于是,姐妹俩把钱还给了真正的失主,那个女孩非常感动,再三地感谢姐妹俩的善心。之后姐妹俩就继续上路。妹妹说:“你实在有智慧,很会处理事情。我还以为,只要有人来认领,姐姐就会立刻把钱还给他。”

  姐姐说:“既然要帮人,就必须认真小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谨慎,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姐姐这么大意,轻易地就把钱交给那个贪心女人的话。那倒不如不捡那袋钱。

  而我们捡了那袋钱,一定要找到真正的失主。姐姐希望胎里的孩子,能成为有品德的人,所以就趁这个机会教育他。妹妹高兴地点头赞同。

  把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要培养孩子成为好人,就要从孩子在胎中时开始,如果母亲知道自己怀孕了,还继续喝酒抽烟,而父亲还怂恿她一起去想说做坏事。

  那么,腹中的孩子肯定受到不良的影响。当他生出后,可能会成为有缺陷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亲能努力与胎中的孩子交流,让他在胎里就有了行善的意识,那这个家庭肯定会得到好品德的孩子。

  因此要教育孩子成好人,父母必须在还没有怀孕的时候,就要具备善良的品行。因为这是让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出生,也是使孩子永远具有智慧的最好保证。

 
 
 
前五篇文章

温暖之家: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

温暖之家:第四章 如何解决人性堕落的问题

温暖之家:第五章 教导孩子认识生命

温暖之家:第六章 晚年的生命

温暖之家:第七章 真正的佛教徒

 

后五篇文章

温暖之家:第一章 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

佛化家庭文集:幸福婚姻经典辑要(HT法师选辑)

佛化家庭文集:家庭即是道场(印光大师)

佛化家庭文集:佛化家庭 三、五戒善法是建立佛化家庭的基

佛化家庭文集:佛化家庭 二、八正道是建设佛化家庭的指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