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论语禅:颜回的“一指禅” |
 
论语禅:颜回的“一指禅”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相比谁更好?”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闻一而知十;我呢,闻一只知二。”孔子说:“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据《史记》记载:“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他的心经常能够安于仁义之中,具有不一般的定力,受到孔子的大力赞扬。 孔子的英才很多,但先有颜回,后有曾子,这恐怕是他最得意的两个学生了,有这样的学生也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事情。当然他希望像颜子、曾子这样的学生是多多益善,所以经常要大家向颜子学习。 这一章是孔子提起颜回,想要点化子贡以颜回为榜样,于是就要他与颜回比一比。子贡也很谦虚,说自己不敢与颜回相比,可后面的话却使孔子失望,因为子贡回答什么地方不能比呢?他说“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这却是比错了的地方。孔子也不能一下子点化他,就说:“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意思是说“是不如他啊!我和你都不如他啊!”圣人都不能比,从更高境界抬高了颜回,其中大有禅意在。 这里有些人把“与”说成“赞成,允许”,这句话就翻译成了:“赶不上他,我同意你的话,你是赶不上他。”《朱熹集注》就是把“与”说成“许”。宋儒以为孔子并非不如颜子,所以将“与”说成“许”,而不承认是连词。实际上这不但没有抬高孔子的地位,而且还降低了孔子的地位。孔子说我和你都不如颜回,既说明了孔子仁者的心境,也是以此鞭策其他弟子向颜回看齐。如果变成了“许”,语气就非常平淡了,不是孔子的意思。况且如果真是“许”的意思,那就用“我与女”就完了,为何后边还要再来一个“弗如也”?可见维护圣人的声誉,不是这样能够维护的。 澫益禅师《论语禅解》说:“子贡一向落在闻见知解窠臼,却谓颜子‘闻一知十’,虽极赞颜子,不知反是谤颜子矣,故夫子直以‘弗如’二字贬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禅师告诉我们,子贡以分别心去猜测颜回的境界,他用世间的知识去理解颜回,所以就称赞颜回“闻一知十”,却不知道这不是赞扬颜回,而是贬低颜回。因为在仁者的境界里面,是没有世间知识的,他的心态是没有分别的整体“一”,一般人相反,“闻一知十”,听到一就联想到很多,杂念纷飞,而仁者相反,不仅是闻一归一,而且闻十乃至千百都要归一。 这种境界可以用唐代禅师俱胝的“一指禅”相似。俱胝和尚,属南岳派下。他开示人,只是竖起一个指头,因此人称“俱胝一指”或“一指头禅”。 俱胝一指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的你要回到“一”,因为你的本性是“一”,“一”是整体而不不可分割的,“一”本来就是如此,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你来问法,不管你问题多,还是问题少,已经是“二”了。所以回答你的问题不重要,不管你是一个问题,还是无数问题,你已经从“一”分裂出来,所以俱胝和尚不必明白你的问题是什么,而让你回到不增不减的整体“一”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你有多少问题,在俱胝和尚那里仅仅都是妄念的组合,而佛性不需要你增加什么,回到“一”吧,你就会开悟。在俱胝和尚那里,他的“一指禅”用数学公式表示是: 1+1=1 俱胝和尚是1,你也要回到1,因此1+1=1,自性是一体的,是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的,因此俱胝和尚是“一”,你也是“一”。 所以俱胝和尚举起一个手指:他正在说“一”,而你正生活在“多”中。 当你生活在“多”中,问题便产生了,而且在不断增多。生活在“多”中,你就在多个方向上同时用力,你变成了很多部分,无论你有多少东西,你并不能回到整体。不管你向哪个方向用力,善也好,恶也好,它们都只会得到善报或者恶报,你还是在六道中轮回。分别心造成你无数的烦恼,你的头脑一个部分是爱,而另一个部分是恨,有爱必有恨。因此你总是在善恶业中轮回。不管你有多少爱,也不管你有多少恨,不管你多么富贵,也不管你多么贫穷,那都是你的妄想产生的,只有无善恶,无是非,回到“一”,你才能如如不动,此时你才是最富足的,此时你再也没有“多”和“少”了。所以有一些人自以为是老修行人,自以为自己读了很多书,自以为自己知识很多,那都是妄想的增加。因为整体是不会有增加或者减少。 颜回为什么被孔子推为大家的榜样,那就是他也会“一指禅”,他没有分别心,他的心是“一”,维持在仁的境界里。所以孔子经常赞扬他:“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禅: 心在一处,无事不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