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邹相美文:拒绝诱惑 |
 
邹相美文:拒绝诱惑
“诱惑”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使用手段,使人意识模糊而做坏事;二是吸引、招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诱惑”的产生是由两种原因决定的,一是外因,即外在的诱因,二是内因,自身的意志和信念不坚定。 大凡人类所面对的诱惑,无非有两种:物质诱惑和精神诱惑。人存于世上,首要面对的是物质上的诱惑,诸如金钱、房子、车子、豪华享受等,接着是精神上的诱惑,诸如权势、名利、威望等,通过追求浮名、大肆表现自我来满足内心的欲望沟壑。 记得小时候,经常跟叔叔邹庆成一起去钓鱼,叔叔的钓技很高,每每都能满载而归。我问叔叔,为何每次都能让那么多鱼儿上钩。他回答说,在我下钩之前,先要撒几个诱饵,比如用麦麸、米饭与酒相和,捏成团团投进要下钩的地方。“再厉害的鱼儿也经不起鱼饵的诱惑”,叔叔这么总结。诚然,鱼犹如此,人何以堪?还拿叔叔为例,他早年在某武警总队服役,担任教练,是一名很有前途的军官,然而后来却转业回家,到县城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问其原因,他微笑着说:“部队里面大家都想着晋升,连长想成为营长,营长想成为团长,团长想成为师长……似乎永远没有个头儿,还不如回到地方,脚踏实地地干一些实事儿。”看来,叔叔是在拒绝诱惑,不想为了晋级、升迁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据《清代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便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每天来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这老和尚应该是位道行匪浅的高僧吧,一语道破了那些过往船只的目的:为诱惑而来,为诱惑而往,不过是为名利而奔波劳碌而已。 有句话说得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红尘中人,一生充满诱惑,整个人生亦是与诱惑较量的过程。若面对诸如酒色、功利、名望等诱惑而丧失自我,为其臣服,为其马首是瞻,则必将陷入到诱惑的陷阱中去而不能自拔。那些“落马”的高官、腐败的领导、堕落的女子、落魄的商人,无不是被诱惑所伤的典例。若能面对诱惑而保持自我、坚守纯贞的自性,则不会为其所动,如廉洁的官员、修行的高僧大德、日行一善的功德主,则都是拒绝诱惑的楷模。 诱惑随处可见,诱惑无处不在,它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一生中会不断地被欲念剌激,时时要与难填的欲望沟壑作斗争,胜出,则不为诱惑所动,反之则会被诱惑所折磨,乃至将死之际,亦难逃其桎梏。人生就是一趟诱惑之旅。人生的路上处处是美景,可处处布满诱惑,如同“温柔的陷阱”,如影随行地伴随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晕头转向。诱惑就像迷雾一样遮住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举棋不定,唯有拒绝诱惑,我们才能更清楚地看清前面的目标,才能更轻松、平安、快捷地迈向成功的终点。 那么,如何才能拒绝诱惑呢?首先,要“心无所住”。《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何意呢?这是在告诫众生,不要过于执着与执取,对待任何事物,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贪求,不贪恋。其次,要心宽体胖、坦然自若,学会放弃。那些难以抵制诱惑的人,往往是些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人,因为控制不住内心强烈的贪欲,割舍不了那些贪欲,才让诱惑占据了心灵,欲罢而不能。再次,要有一颗平常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是拥有一颗平常心的直接体现,也是我们这些尘世之人,最缺的一种心态。穷也罢,富也罢,只要每一天有收获,能快乐就行,又何必去贪慕虚荣,争个高低呢?最后,就是要能够“活在当下”。我们的诱惑,很多情况下来源于对未来的渴求,比如希望将来能得到高官厚禄,能名利双收、富贵尽享,等等。若我们仅把未来的一切当成一个目标或是愿景,从其中跳出来,就不会有太多的不满与抱怨,也不会为那些诱惑而折腾得筋疲力尽。 《明史·詹仰庇传》云:“羣小乘隙,百方诱惑,害有不胜言者。”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直指诱惑的害处——害有不胜言者,即诱惑的害处,用语言是没法表达的。黄老学说的重要著作《文子·下德》云:“所谓为善者,静而无为,适情辞馀,无所诱惑,循性保真,无变於己。”很明显,这是在教化终生,唯有拒绝诱惑,不为其所绕,方能“循性保真”,保持一份清净心。 拒绝诱惑,我们才能在颠倒流转的娑婆世界里固守一份本真;拒绝诱惑,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人心叵测的社会里,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洁净之地;拒绝诱惑,我们才能处事不惊、宠辱皆忘,以一颗平常心从容应对纷繁芜杂的红尘世事…… (邹相, 2010-1-10于郑州,刊载于《清云法雨》2010年春之卷,总第1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