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邹相美文:开启心中的佛光 |
 
邹相美文:开启心中的佛光
释迦世尊在证悟成佛之后,乃作偈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大地一切众生皆具有佛性,只因为妄念太多,过于执取,所以不能证悟,不能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佛菩萨能够“自在”,能够了知“五蕴皆空”,就是因为他们放下了执着与贪念,寻得了自性,让智慧的佛光照亮思想的“黑洞”,成为大智者、大觉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在垂暮之年,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一个弟子。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三人悟性极深,能力不分上下,老和尚一时难以选择。在一个暮色沉沉的傍晚,老和尚已料到自己的寿命将尽,该是他最后决定选择传衣钵给谁的时候了。于是,他叫来三个弟子,吩咐他们出去各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既便宜又能塞满禅房。老和尚分别给了三个弟子各一枚铜钱后,有两个弟子出去了,而另外一个弟子却端坐在老和尚身边打坐参禅,纹丝不动。 很快,第一个弟子回来了。他告诉老和尚,他已买来了几车的干草,足以添满禅房。老和尚听后,摇头皱眉,面露失望之色。接着,第二个弟子也回来了。只见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蜡烛点燃。很快,蜡烛的光亮迅速遍照禅房。老和尚见状,口念“阿弥陀佛”,面露欣喜之色。但很快,他转过身,把目光投向了身旁的第三个弟子。只见那弟子起身离座,将那枚铜钱还给老和尚,双手合十说:“师父,我买的东西就来了!”说完,他吹熄蜡烛,禅房内一片黑暗。那弟子用手指向门外说:“师父请看,弟子买的东西已经来了。”师徒背向门外望去,只见东半边天上,一轮满月刹那间从地平线上跃出,冉冉上升。柔和明亮的月光瞬间照进禅房,使得禅房里光辉闪亮,一片通明。老和尚惊讶得半晌无语…… 过了良久,老和尚才问那位弟子:“你何以有此想法呢?”那位弟子双手合十,俯身谦恭地回答说:“干草固然能装满禅房,但却使禅房不洁而且黑暗,虽价廉而实平庸所为;蜡烛小如手指,不值一文,然烛光能充盈禅房,买烛者非上智而不能为也!”弟子沉吟片刻,继续说道:“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谓九天之中最为无价之宝物!月光为何物?月明则天明;天明则地明,天明地明则心明;然佛明四宇,佛明我心,可见月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老和尚闻言,脱下袈裟披在那位弟子身上,激动地说:“你心中的佛光,乃上智中之至聪至慧者也!” “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好一句大彻大悟的至理之言。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大地一切众生不过是四大假合体,最终皆归于虚空。那么,我们为何还要去执着,去贪恋,去愚痴呢?只要你的心中有佛光,则光明无处不在,处处皆是自在光明的境地。反之,你若心中无佛光,则处处是黑暗。 再想想我们周边的朋友,有很多人喜欢用消极或“批判”的态度来对待生活,对待人和事。很多人生活在很好的物质生活中,却觉得自己的精神生活不够丰富,然后想方设法去挥霍时间,去挥霍金钱。有些人总看到事情的消极面,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一旦出现小的挫折,就怨天尤人、唉声叹气。实际上,有调查研究显示,在我们的人生当中,顺境与逆境之比应该是5︰5,成功与失败的几率也是相同的。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期望值来对待任何事情,我们至少能承受50%的挫折与失败,只要再稍微努力一些、乐观一些、客观一些,很可能将逆境与顺境之比变成3︰7或2︰8,甚至是1︰9。当然,100%的成功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却得到了相反的结果,往往失败的几率要比成功的几率高很多,为什么?要么是因为他把平常的事情当成了挫折与灾难,要么是因为他太贪,想要的东西太多,永远满足不了膨胀的贪欲。那些贪欲与抱怨就是黑暗,一个满脑子里都是黑暗的人,又怎能顺利地战胜困难、沐浴光明呢?而一旦我们心中装满了真善美,心中装满了快乐与幸福,那智慧的佛光就会当头遍照,让我们沉浸在光明自在的愉悦之中。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卷第三)曰:“若一切法无所依止。即心无所住。心无住故。即无生而生。若如是观即心心所转而不颠倒。彼不颠倒心即如说而得。”《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人心中都有佛光,那佛光就是“心无所住”,不住于六根六尘,不住于一切诸相。若人人都能开启心中的佛光,则能“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那么,我们也就不会再为成功与失败而斤斤计较、唏嘘嗟叹了。 (邹相,2010-8-16于郑州,刊载于《晋城佛教》2010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