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邹相美文:放宽心量天地宽 |
 
邹相美文:放宽心量天地宽
在佛教的诸多经典中,如《大方便佛报恩经》、《大宝积经》等,都记载有提婆达多与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 提婆达多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都是释迦族的王子。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后,提婆达多受其感召,也一心学佛修行。但经过十二年的苦修,提婆达多仍未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一时嗔恨心顿生,对佛也心存积怨。后来,他先后四次加害释迦牟尼佛,即:用恶象践踏佛祖、雇凶谋杀佛祖、大石压杀佛祖、十指抹毒攻击佛祖,但均未得逞。即便是这样,佛祖还是宽恕了他的行为。 据韩廷杰先生著作的《印度佛教史》(1996年,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中记载:当时阿难请示释尊,一身是罪的提婆达多为什么在历经阿鼻地狱一劫之后,下半段生命不再进入“恶道”,而可以在天界经历六十劫,最后还能证得辟支佛的果位?释尊回答道:“一是凡人在弹指之间所发的善意,尚且福报不可思议,何况提婆达多博古通今,多诵佛法?二是多闻佛法的提婆达多,虽然遭受三毒蒙蔽,多积恶行。然而,在他初皈依于释尊的那段时间里,也曾有过对释尊心悦诚服的时候。由于上述两类因缘的和合,使他在地狱受报过后,可以不再堕入恶道。三是因为他在临终之时,曾生起和悦心,赤诚悔改而欲口称‘南无佛陀’。虽然仅念出‘南无’二字即堕入地狱,但由于这一因缘,再加上他个人早年的多闻佛法,使他能在未来世证得辟支佛,且法号为‘南无’。”从这里可以看出,慈悲伟大的佛祖,并未责难于提婆达多,而是给他以慰藉和鼓励,让他找到重生的勇气和力量。 据《法华经》记载:佛陀赞叹提婆达多,为他授记作佛:“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密,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十力,四无所畏,四摄法,十八不共神通道,成等正觉,广度众生,皆因提婆达多善知识故。告诸四众,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佛祖认为,正是提婆达多对自己的百般刁难和严酷考验,才使得自己具足无量功德,安住慈悲喜舍中。对三番五次加害自己的“敌人”都能以慈悲相待、毫无怨言,这,正是佛祖心量宽大的真实体现。 关于心量宽大、宽容别人的例子有很多,有这样一则关于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故事:在二战结束后的一次大选中,丘吉尔落选了。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秘书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说:“不好!邱吉尔先生,您落选了!”不料,邱吉尔却淡然一笑说:“太好了,这说明我们胜利了!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庆贺吗?”作为叱咤风云的政治家,落选应该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然而丘吉尔却以宽大的胸怀,付诸一笑,着实让我们敬佩不已。据说,鲁迅在一次走夜路时,被一位酒鬼缠着,强拉着他为其修鞋。鲁迅并没有恼火,而是认真地为其服务一回。据周恩来总理的一位理发师回忆,有一次他在给周总理理发师,不慎将他的头皮蹭破了,但并未受到周总理的责备,之后他也从未提起过。这些都是宽大为怀的明证,他们的宽大心量也为后世所推崇及效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缺少的就是佛祖所具备的宽大胸怀与心量。当看到别人穿金戴银、雍容华贵时,我们的心里是否会生出些涟漪?当看到别人有一份待遇高、环境好的工作时,我们是否会顾影自怜、黯然神伤?当看到别人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考入名牌大学时,我们是否会心生嫉妒、浑身不自在呢?当看到同事比自己的业绩好,接连涨工资、升迁时,我们是否会愤懑不已,抑或是自惭形秽呢?当和朋友语言不和、争吵拌嘴后,我们是否还余怒未消、耿耿于怀呢?当得知是他人的过错导致自己受牵连时,我们是否会大动肝火、得理不饶人呢?当被别人搬弄是非,甚至是造谣中伤时,我们是否会咬牙切齿、捶足顿胸呢?如果我们能放宽心量,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这一切时,自然会心平气和,不被其所牵绊,不受其侵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宰相肚里能撑船”,古往今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都尊崇宽容的精神。“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同样是宽容心量的体现。这个“忍”与“退”,并不是懦弱和自卑,而是一种睿智,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正如唐朝布袋和尚在诗偈中写道:“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你看,这不正是放宽心量的殊胜之处吗?看似“退步”,实则“向前”。放宽心量天地宽! (邹相,2011-11-11于郑州,刊载于《嘉定佛教》2012年第1期)
|